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农家乐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家乐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家乐盈利模式

第1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洛南县大禹川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启动时间:**年3月

注册资本:2030万元

项目进展:大禹川水上乐园、生态游泳馆已完成,交付使用。

主要股东:

姓名

出资额

出资形式

联系电话

费玉琴

1930万元

认购

*

李景峰

50万元

现金

*

主要业务:复建禹王庙、大禹广场、大禹演艺中心、真人CS枪战游戏基地、秦岭水上乐园、攀岩运动场、汽车拉力赛区、垂钓园、工艺美术品集聚区、商洛戏曲动漫产业集聚区、大禹文化展示区、农家乐服务区、秦岭夏都会议中心、大禹川婚礼宴会厅。

盈利模式:旅游门票、服务收费、商业赞助等。

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规划投资2100万元,形成年接待服务人数50万规模,收入1500万元。三年收回全部投资,并有可观的盈利水平。

二、管理层

2.1成立公司的董事会: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郝云山

董事长

李景峰

副董事长

13991503058

2.2高管层简介:

总经理:郝云山****

技术总监:罗涛****

财务总监:费神****

三、研究与开发

3.1项目的研发成果及客观评价:项目为文化旅游企业,具有资源唯一性。

3.2主要技术竞争对手:无可比性竞争者。

3.3研发计划:主要为节能产品应用,使用尖端太阳能、空气能产品。

3.4技术资源和合作:应用国内、国际领先节能产品。

3.5技术保密和激励措施:内部管理措施管控严密。

四、行业及市场

4.1行业状况:目前水资源娱乐项目奇缺,为独享型文化旅游企业。

4.2市场前景与预测:可拓展为年接待300万人次,收入3亿元。

4.3目标市场:开发西安及晋豫陕多省市场,潜力巨大。

4.4市场壁垒:除受交通条件制约外,无其他障碍。

4.5SWOT分析:优良。

五、营销策略

5.1价格策略:低价吸引。

5.2行销策略:全方位合作拓展。

六、产品生产

6.1产品生产:依托大市场,共同开发,共享成果。

6.2生产人员配备及管理:外部管理,无可控性。

七、财务计划

7.1股权融资数量和权益:

7.2资金用途和使用计划:

7.3投资回报:

第一年:接待10万人次,收入300万元。

第二年:接待30万人次,收入900万元。

第三年:接待50万人次,收入1500万元。

三年平均投资回报率:44%。

八、风险及对策

8.1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市场风险:资源独享,利用国内、国际领先节能产品,无风险。

九、综述

洛南县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是我县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中北部,以洛潼公路为中轴线,四至为:东至巡检镇蜂王村、王安村、大河村、巡检街村与黑彰村界畔,南至老君山景区,西至老君山景区、原水岔村、原驾鹿乡界畔,北至潼关、华阴山脊界畔;建设内容为:复建禹王庙、大禹广场、大禹演艺中心、真人CS枪战游戏基地、秦岭水上乐园、攀岩运动场、汽车拉力赛区、垂钓园、工艺美术品集聚区、商洛戏曲动漫产业集聚区、大禹文化展示区、农家乐服务区、秦岭夏都会议中心、大禹川婚礼宴会厅等。规划投资49600万元,着力打造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2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青年旅舍 盈利模式 市场运行 优佳方案

一、中国与国际青年旅舍的发展情况

青年旅舍又名“青年旅馆”。1909年由德国教师查理德・希尔曼提出此概念,旨在为所有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思想,了解大自然的场所。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总部设于英国,注册为非盈利机构。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为两年一届的国际大会。该联盟现如今下辖六十多个会员国协会及三十多个附属会员国协会及业务机构,并适用于加入马德里条约的所有国家。共计三千八百余家青年旅舍分布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在我国,1998年首家青年旅舍DD鼎湖山青年旅舍引进大陆,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引起了广大的关注,1999年9月,中国第一家有关青年旅舍的协会广东省青年旅舍协会正式成立,11月,被国际青年旅舍及国际青年旅舍联盟批准成为其附属会员,广东青年旅舍协会也是该组织在中国的唯一代表机构。迄今为止,中国青年旅舍加入国际青年旅舍已超过两百家,除此之外中国私人与国营青年旅舍不可胜数,遍布于中国一二线城市,并以旅游城市为最。

二、中国青年旅舍所处的背景及其制约条件

宏观因素是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是对青年旅舍运营活动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除此之外,还有旅舍的自身以及外部制约条件。

1、青年旅舍的涵盖人群集中于年轻人。

中老年人相对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而青年旅舍一般较为热闹,深夜秉烛长谈也是常事,青年旅舍顾名思义青年者的旅舍,而且青年旅舍不接待旅游团,只接散客。进一步制约其客源。

2、青年旅舍在公共区域方面的花费数额占总成本较多。

青年旅舍旨在提供文化思想的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其自助的形式也体现为其公共基础设施需要较多,譬如厨房,图书室,咖啡厅等,其装潢也需要仔细考量,青年旅舍与普通旅舍的区分也正在于此。

3、国内旅游目前主要构成部分为团体旅游。而团体的旅游主要是住在星级的酒店或农家乐等,青年旅舍不接待团体游客。

三、中国青年旅舍现状所引起盈利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旅舍管理不明晰,竞争加剧

中国青年旅舍分为大致分为两种,国际青年旅舍、中国、私人青年旅舍。国际青年旅舍的特点是加盟制,价位较高;私人青年旅舍严格来说不等同于青年旅舍,但其具有青年旅舍的一般性,某些私人青年旅舍与国际青年旅舍的差别也仅限于是否缴纳了加盟费,它的特点是自由经营,带有更多私人性的东西,价位也因此差异较大。

(二)旅舍存在有体制矛盾,由此引发的盈利模式挑战

1、国际与本地的矛盾。国际青年旅舍・中国按照国际上统一的要求,要进行国际化,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不论从经济还是文化差异十分巨大,其间势必会产生不小的矛盾。

2、公益性组织的定义造成的矛盾。国际青年旅舍(国外)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非盈利性的企业,但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青年旅舍是商业运作下的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才能够支撑运营,这个矛盾在较长的时间内依旧会继续存在。

3、旅舍的总发展规划与各营业网点之间的矛盾。中国青年旅舍发展至今依旧不成熟,而建立一套服务于青少年的旅游服务网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各网点有自己的非常现实迫切的需求,因此只有制定出一个阶段性的切实的盈利模式,才能完成服务于中国青少年的中国青年旅舍网络。

(三)因管理不善带来的不规范盈利模式

以逐利性为导向的盈利模式逐渐脱离青年旅舍的自有理念,实行了一些增加营业额,却损害了青年旅舍的名誉。捆绑销售的营业模式:房费附带早餐,使用器材额外附加收费等。

(四)本应利用起来的“青年旅舍”品牌优势及文化底蕴未能正常进行

IYHF总裁穆特先生曾说:“真正的青年旅馆精神在于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旅游观。”由此可以看到,青年旅舍的品牌及文化底蕴是其很好的一个加分项,而中国青年旅舍的管理者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各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即使很多加盟了国际青年旅舍・中国的旅舍,也只是挂上了青年旅舍的牌子而已,并未起到传播当地文化以及增加青年见识的作用,本质上与家庭旅馆并无区别。

(五)团购的盈利模式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青年旅舍本就利润较少,如今各地的团购所带来的影响甚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的团购模式将星级酒店的价格降低到了比青年旅舍还要便宜的程度,严重的挑战了当今青年旅舍盈利模式。

(六)不契合当今最热门的旅游模式

跟团旅游是人们除外旅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青年旅舍不接待团体游客,这种盈利模式就丧失了比例很大的客源。相比于改变人们的观念来讲,结合中国国情改变盈利模式以适合中国国情要来的更现实一些。

青年旅舍在国内的盈利模式颇受争议:部分旅舍一方面以服务青少年的名号,进行譬如旅舍义工(即免费劳动力)的招募,另一方面却是一个盈利方面的企业单位,正如通常所讲,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第一要素;某些旅舍有着青年旅舍的原本信念,但多数经营惨淡或硬件设施较为糟糕,不太符合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中国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收益才能更好促进人们参与到青年旅舍的项目中。综上所述,青年旅舍在中国的盈利模式,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方面减少开支项目,另一方面增加不违背青年旅舍最初理念的增收项目,才能促进青年旅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华.DH青年旅舍项目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3(6).

[2]刘翠茶.国际青年旅舍在中国的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11).

[3]蔡晓梅等.青年旅舍在中国:发展与前景[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

第3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对此,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

便利交通是前提

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关注,近年来呈现一个渐次加强和日益重视的趋势。

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披露,2013年中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0%;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仍存在。

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交通有很大的关系。“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比较发达,是因为有资金的投入,同时交通又便利。”吴向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道,“我国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因为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势地形,但是,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却是比较落后的,一是,交通闭塞无形中增加了游客旅游成本,二是,对西部进行投资开发比较困难。所以总体上,虽然资源很赞,但是开发还是很缓慢。”

针对西部旅游资源投资开发困难这一块,经吴向阳介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因为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又受到当地一些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思维观念比较封闭,尽管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投资人需要担的风险比较大,因此投资比较有限。

这些地区的投资主要还是依靠一些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的当地投资商进行开发,或者是政府官方投资开发,如果依靠外商投资,机会则比较少,这就造成了西部资源难以开发,旅游发展较缓慢的局面。

“其实,我个人认为交通的便利程度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旅游开发商主要应考虑的是交通是否便利这一因素,并不是当地的资源状况,因为游客的可进性将会影响到整个景点的发展”,吴向阳表示,“西部自然资源肯定比东部沿海丰富,如果地域风情、旅游资源特别稀缺,这种情况下,再偏僻游客也乐意去;但是如果资源一般化,或者其他地区有类似的,那么投资商会倾向在交通便利、投资环境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找一个类似的资源,从产出比来讲,这样的效益可能更好。因为,我认为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发展,3分靠资源,7分靠‘炒作’”。

创意宣传是关键

国务院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求: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在这情况下,如何使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了关键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的成功度,吴向阳认为,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一个旅游景点或者产品没有好的宣传方式,即使产品再好,也很难迅速地在国内享有知名度,做到独树一帜,这也就涉及到营销技巧的问题。

“当今的营销技巧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并不再是靠砸钱赢取知名度。营销媒介已经遍地开花,比如,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纸媒体以及移动客户端。我个人认为移动客户端对于宣传更有效,更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因为现在人群更依赖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吴向阳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但在做市场宣传之前,首先要进行调研,针对不同终端人群选择相应的媒介。将市场精细化,通过事件本身营销寻找一个卖点,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炒作平台,才能到达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时,他也强调,景区在做宣传时,要有创意性,要想真正做到有市场,就必须找到吸睛点,做到差异化。比如,可以弱化门票,改变盈利模式,通过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等方面盈利。旅游业的新趋势不再是靠门票“吃饭”,而是到了盈利模式竞争的局面。在景区共性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主要还是要通过盈利模式来经营。

转型发展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有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和三高型烙印,资源利用将面临瓶颈,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倒逼经济产业结构寻求突破和转型。

这样的现实境况之下,作为绿色、高效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大多数仍处于初级的门票经济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资源竞争和原始的观光旅游已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旅游产业的发展,则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吴向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据了解,婺源篁岭景区通过科学整合文化及多种资源,将500年历史文化元素融进各项创意项目,将旅游经济由自然资源型向文化产业型转变,实现文化产业打造与保护并举,2013年接待游客1007.5万人次,门票收2.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8%、15.48%、19.08%。

“其实,现在旅游开发已由原来的名山大川转变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吴向阳补充道,“一是因为优质资源几乎已经开发完毕,二是因为乡村旅游范围很广,除了自然风光外,还可以借助田园、村落等其他生产资料,通过塑造主题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这样的开发模式,资源种类丰富,竞争也不会像以往以名山名水为开发主体的模式激烈。”

第4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一、乡村旅游、共生理论及跨行业合作内涵

要分析和了解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所带来的宏观影响,需要先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乡村旅游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1996)、王兵(1999)、熊凯(1999)、郭焕成(2000)、杜江和向萍(1999)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刘荣栋、碧愚溪(1998)、何景明(2002)、诸保金(2002)、李立华(2002)和应瑞瑶撰文专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和探讨。概括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包括农场参观、农业参与、绿色旅行及生态旅游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二)共生理论与跨行业合作内涵

“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在1879年提出,用以指不同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起。随着生物学以共生关系研究生物进化工作所取得的突破进展,共生理论逐渐被引用到社会领域,用以分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存在高度倚赖关系的共同体。

近几十年来,运用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成了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由袁纯清著的《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一书中说:“一般意义上说,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在袁纯清归纳的共生理论分析基本结论中提到: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共生并不排除竞争,不是共生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丧失,而是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继承和保留;不是共生单元的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生关系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共生关系的发展实质是共生体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有效产生、交换和配置等。这种共生理论给企业采取跨行业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企业的跨行业合作营销就是一种共生单元的共生现象。所谓跨行业合作营销,是指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通过同一商业项目、同样的目标受众群体联系在一起,以资源互换、整合、捆绑等为主要营销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在合作各方不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价值与营销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达到多赢。在跨行业合作营销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生物界的的生物体成员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一样,为了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而彼此进行资源的共享与融合,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使企业获得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将共生理论引入企业的跨行业合作营销,以求以最小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乡村旅游跨行业合作可以理解为旅游经营实体与其他行业,相互利用本行业现有资源与对方进行买卖合作的行为。跨行业合作的特点是不局限在本行业,需要跨领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跨行业资源为市场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二、共生视角下跨行业合作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意义

(一)在开拓新市场方面

相对于同行企业的直接竞争关系,不同行业间的企业一般不存在直接的以利益争斗为基础的竞争关系,而且通过跨行业合作可以使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消费群体的零距离接触,既开辟了新市场又大大节约了开发费用,获得事半功倍效果。

(二)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结构、开发新产品方面

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任何行业的企业都不可能对消费者任何细微的需求时时洞察秋毫。通过嫁接外部资源弥补企业缺憾,不断优化产品功能的合作就有了可能。当旅游企业发现市场机遇时,可以联合有关的企业、媒体等共同打造和推广一种产品和服务,最快捷地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告别“有心无力”的局面。这样,企业的专项投入既小又不用负担那些平时无法利用的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节省了成本,还降低了竞争风险。

(三)满足消费者一站式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方面

一般地,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不是一项一项地进行的,而是按照自己的需求组合进行群组化、系列化消费。比如,在到某个景点旅游消费时,消费者还会想到与旅游相关的景点特色美食、住宿、购物、其他娱乐等内容。这就给旅游企业进行跨行业合作营销提供了理由。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最大满意的服务。

三、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在全国而言处于突出位置,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呈良好态势,而且广西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和广西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剩余劳动力,其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做强做大乡村旅游,可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旅游业这一现代化的新血液,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将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济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通知》,评选出沂源县、张家界、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等38个县(市、区)为乡村旅游示范县。据统计,2012年10月截止,我国开展的乡村旅游有8万多个,经营业户有170多万家,收入超过2000多亿元。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约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如北海田野生态农业旅游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休闲农业旅游区和宜州市刘三姐乡流河社区马山塘屯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巴马瑶族自治县、阳朔县、恭城县和灌阳县。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

2004年9月18日,广西桂林、贺州及广东的广州等6个城市共同签署了《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守则》,正式开启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无障碍旅游。泛珠三角经济区指包括珠江流域在内的周边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江西、云南、海南、贵州9省、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重点的旅游合作,六市无障碍旅游区开启了旅游合作的新篇章,为广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据统计测算,2012年,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两千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

在广西境内,拥有众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就2012年全年,广西在国内旅游者目的地比例中占比33.5%。(见表1)

2013年的“十一”黄金周,广西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较大幅度地增长,其中,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经营场所更是呈现出一片异常火爆的景象。特别是在今年7月,广西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大会,积极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之后,广西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广西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经营场所异常火爆。南宁市的八桂田园、凤凰谷、乡村大世界等规模较大的乡村游景区均人满为患,垂钓娱乐、摘菜采果等成为游客们的主要娱乐内容;桂林市的阳朔、龙胜、兴安、恭城、资源等主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县(自治县)接待游客数也大幅度增长;在贺州市昭平桂江生态园、富川秀水状元村和神仙湖景区、钟山十里画廊、八步临贺故城等10个乡村旅游景点今年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这些农家乐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假日生活,对拉长广西旅游产业链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如此强劲和广大的现实需求,广西各乡村旅游景点和企业应该坚定跨行业合作的信心。

(三)乡村旅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跨行业合作的有利因素分析

1、乡村旅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西的乡村旅游实体普遍经营规模小,分散,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和服务项目总类单一,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行业内部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多元化经营意识。同时大多数景点缺乏有效的宣传促销手段和渠道,很多景点无网页,只有极少数景点有自己的主页或网站论坛。在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广西的乡村旅游企业实体也比较少,据统计,目前以广西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卖家在淘宝网上共有1523家,涉及乡村旅游景点的卖家仅有81个,仅占5.23%。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乡村旅游实体企业经营惨淡,每年都有大批乡村旅游景点因游客少而停止营业。

(2)虽然在小长假期间各景点都出现了供不应求、游客爆满的情况,但对于广西消费者和旅游实体企业而言也是存在弊端的一种畸形消费现象,从长远来看,对乡村旅游景点不利。因为瞬间的爆发的消费需求,景点难以完全满足,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在这种严重供不应求的冲突中,顾客的抱怨与投诉在所难免,进而影响了景点的声誉。对景点的宣传和未来经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消费者在这种畸形的消费过程中,难以实现满意消费,不好的旅游体验也会影响其下次重游的决策。探讨如何把瞬时需求合理分摊到非节假日,实现双赢局面这是目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3)在非旅游旺季,各乡村旅游景点的宣传各自为战,在没有行业协会的组织下,某些有实力的景点仅仅局限于各类传统媒体渠道和网站渠道来实现吸引游客上门。即时有旅游行业协会,也未能真正体现团结一致对外的合作局面。平时周末,各景点面对着庞大的出游群体,未能真正主动出击把握机会。因此,各旅游企业实体如何到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中寻找需求,有效转化需求为现实消费,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乡村旅游企业有有必要实施跨行业合作,侧重解决在非节假日里,把潜在的旅游需求尽可能的释放出来,这对于消费者和景点而言都是双赢的局面,消费者在舒爽的环境中消费,满意度不会低,而景点经营者也解决了淡季业务不足的尴尬局面。

2、实施跨行业合作的有利因素分析

(1)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因为乡村旅游符合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健康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收入提高,家庭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在道路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和重大假日免费通行政策的支持下人们对举家出游意愿的爆发式增加、未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合作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行业间对于互惠合作的认可和支持得到提高。

四、乡村旅游企业实施跨行业合作的对策分析

共生理论下企业跨行业合作是各方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独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达成协议而结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企业跨行业合作营销的成功是需要一定基础条件的。具体归纳为:1、清醒的合作认识;2、真诚的合作态度;3、可行的合作计划;4、正确有效的执行合作。乡村旅游企业基于以上4个条件实施跨行业合作,成功的机率会更大些。针对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本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广西乡村旅游企业实体实施跨行业合作的一些对策。

(一)乡村旅游企业实体应寻求或建立专业的策划团队

两两行业或企业的合作,需要有一个由相关参与的行业的若干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其主要负责制定合作计划,有效的执行行业合作具体事项,并代表行业进行沟通联系,对有旅游需求者在旅游活动方面提供预订、接待、服务和跟踪反馈工作,完成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最终达成供求一致为核心的商业合作。这样的团队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可以自己建立,没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以到市场中去寻找,现在各类合法的旅游中介比比皆是。建立或者聘请一个专业团队,在成本支出方面也要考虑,毕竟作为经营者还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的,利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二)积极开拓与各类企业和团体组织有效合作渠道和方式

乡村旅游企业实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团队或者通过市场第三方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上潜在可以进行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实体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合作方案。毕竟这些单位和组织,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者,有单位统一的需求,也有单位中分散的个人需求,如何把这些潜在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到景点消费,这就是有效开拓合作渠道和方式问题。有效合作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如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企业、学校及车友会等组织合作,需要让对方或相关负责人得到相应的实惠,才能把合作渠道开拓成功。

(三)借助互联网,有效开发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景点旅游产品信息有效宣传和销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经被互联网用户广泛使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传输的时代。乡村旅游景点及相关的旅游产品生产商与旅游需求者之间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方向和主体的限制被打破并重新定义。乡村旅游实体,想要旅游需求者通过百度、谷歌等超级搜索引擎、或是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刷新微博和微信就能够轻松快速地获得他们想要的旅游产品信息,新开发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能够得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宣传和分销,旅游实体应该主动出击,但是互联网是个大概念,乡村旅游企业实体需要具体分清哪些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按照现阶段的实际,与旅游专业类网站论坛运营商及淘宝等在线电子商务运营商合作,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因为专业类旅游网站和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类网站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费用低廉和使用便捷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信息传输的最主要网站之一,同时也是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首选信息支撑平台。

(四)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协调与对外合作

第5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第三产业 休闲产业 扬州

一、第三产业调整的背景与逻辑

所谓第三产业是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相对应。根据发达国家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得到的产业“标准结构”及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社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所谓休闲是指人们在工作时间和其他日常必要时间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对此托夫勒、于光远都有过专门论述)。休闲可分为自给性休闲、社会供给性休闲和商业供给性休闲,休闲消费是指由商业性行业提供的、对以盈利为目的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在此意义上,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娱乐业、旅游业、服务业、体育业、文化产业等形成一个产业系统,通称为休闲产业。

以英美为例,20世纪90年代英国户均休闲开支占家庭开支地20%,休闲产值超过汽车业和食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在美国休闲娱乐业已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休闲消费达10000亿美元,创造出美国四分这一的就业机会,并被预测在今后的经济结构中,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2015年产值将占美国GDP的二分之一。据此在中国有人预测5年~10年后中国休闲消费支出将占总支出的30%,产业就业人数可达1.196亿人。休闲产业是否能代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此需要探讨产业成长的逻辑与休闲产业的性质。

1.经济增长背景下休闲产业成长的逻辑

(1)伴随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人们在工作时间和其他日常必要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与休闲活动增加,导致居民需求结构变化,引起消费者休闲消费与休闲购买力的市场容量及比重快速增加。

(2)以分业为主的各类休闲相关行业基于休闲的功能进行裂变与重组。由于日益显现的休闲消费规模效应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对休闲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及技术创新的刺激,形成满足多元休闲需求的新型休闲产业。以旅游为例,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旅游消费者具有多元休闲目的,随着旅游需求量的增长,旅游消费性质变化,其后的多种目的变得清晰并衍生出多种细分市场,产业也开始裂变,派生出多种新兴产业如泡脚、按摩、惊险体验、农家乐旅游等。所以旅游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从简单的观光发展到到满足放松康体、运动刺激、娱乐休闲、修学提高、品尝美食等多元需求的过程,是消费重心从视觉享受转换到全面体验要求的过程。

(3)产业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企业主体与政府主体的敏感度与创新速度。目前各地将休闲纳入大旅游的概念,很少有城市提出休闲产业的概念,对一个地区而言,求得休闲产业的先发优势意味着以极低的成本率先取得高成长产业中的竞争优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消费结构功能分析来看,实际上是休闲包括旅游,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休闲消费代表着这类消费的本质特征,决定着这类消费的变迁方向。

2.休闲产业的性质:高增长、高增值、弱竞争

休闲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增长与增值空间。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谓形成期,是指原来的潜在需求逐步被市场所认可,被企业经营者所捕捉,不断发育出新型产品与行业,使潜在需求逐步转化为现实需求;而一个产业一旦结束形成期,就会进入快速成长期。它是指该产业的产出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同时该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个产业系统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其中行业领先者将获得巨额的回报。据此分析休闲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目前休闲产业正处于形成期向成长期过度的阶段,面临历史机遇。

(1)近年出现大量新型休闲方式,休闲消费逐步被市场认可。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日益从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变为一种现代服务性产业,除了旅游这一传统休闲方式,近年已派生出多种新兴休闲行业如农业观光休闲、沐浴休闲、体育休闲、康体美容休闲、惊险体验休闲、修学文化休闲等。

(2)市场竞争结构有利,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全国休闲企业首先,缺乏大型的综合性能打破行业壁垒、形成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创造品牌的休闲企业;其次,供给滞后于市场变化,缺乏对产业背后产业发展规律的分析、对产品深层次的消费规律的挖掘、对需求的不断细分,也未能根据现代休闲消费特点,有效设计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例,目前发育出六种形式包括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民俗观光村、生态农业园。农业休闲后的需求欲望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学习知识、体验或感受新奇等等,不同的年龄、知识背景会对农业休闲产生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需要得到不断地递进满足,得到不断地满意体验。

(3)休闲市场增殖空间巨大。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的意义在于一旦突破供给瓶颈,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得以释放,可带来快速的产业增长速度与盈利空间。休闲产业的技术投入主要是软技术包括行业管理技术、企业管理技术和环节管理诀窍,而且全国整体水平较低,因此,需要投入资金不多。另一方面,休闲产业具有很强的产出能力和竞争能力,可以快速市场扩张,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不象景点旅游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固着性,增值空间不大。它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开拓市场;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提升价值增值空间、可以通过创造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研发、培训形成竞争优势。

二、扬州休闲业态势分析

杭州、成都两个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扬州有着类同的消费历史与休闲文化底蕴,他们立足休闲打造城市品牌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扬州发展休闲产业的可行性。

1.扬州休闲现实态势分析

扬州休闲目前是以旅游为主导,辅之以餐饮、沐浴等休闲活动场所与服务,但是单纯以旅游为主导作为切入点有明显的不足。

从未来的成长性上分析,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缺乏明显优势和发展后劲。如果战略重点放在新景观的建设上,没有超大规模的投入(如迪士尼或苏州乐园)很难形成差别化大幅度提升旅游吸引力,这样的景点投资建设一方面不能切合现代旅游休闲结构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吸引的消费不足以补偿成本,扬州旅游开发会失去历史机遇并留下包袱。

2.扬州潜在优势分析

(1)休闲旅游业揭示旅游消费的本质,显示产业演化的方向,具有潜在优势。旅游消费只是休闲消费的一种,伴随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消费的欲求会日益加强,休闲旅游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旅游休闲消费也出现综合的要求:即能满足游览、美食、购物、商务、体验等综合一体化需求。

(2)以沐浴、旅游餐饮为结合点可以培育产业优势。扬州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却没有绝对优势,改造传统服务业,推行一种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整发展战略,可以逐步凸现扬州休闲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扬州休闲旅游以及休闲产业是否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决定于能否形成产业优势。

扬州旅游资源虽然不是十分丰富,但扬州沐浴业有着良好的人力资源与传统声誉,而且沐浴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持续产出能力。目前沐浴业在各行业中毛利水平较高,各种沐浴附加服务有较大创新空间,如果设计出一套创新的教育培训、信息、科技、服务、政策系统,可以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并与旅游、餐饮形成高附加值组合,形成持续获利能力。所以通过旅游与沐浴的战略重组,通过发展沐浴业高级与专业性生产要素,就可将休闲旅游竞争力建立在更为坚实的产业优势而非简单资源优势基础上,并形成扬州的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竞争优势。

三、扬州休闲产业发展战略

以沐浴休闲旅游为切入点,由政府推动设计制度创新,探索沐浴与旅游甚至餐饮相结合,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的有效模式,形成扬州休闲产业的竞争优势。

1.以沐浴休闲旅游为切入点

目前扬州的沐浴休闲业是传统行业现代包装,企业仍未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企业,存在若干问题:一是恶性竞争;二是市场定位集中,缺乏差别化;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同时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与整体素质也低于其他行业;四是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产品服务缺乏细分,不能充分满足有效需求;产品服务缺乏标准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产品服务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开拓市场。老人、儿童、女性的各类细分需求得不到满足,男性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巨大的保健按摩市场、女性美体美肤市场、儿童洁肤市场等都未被开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抑制。

上述各类问题的根本成因在理论上可被解释为企业产品价值链的雷同与简短,产品服务的价值增殖手段单调。扬州要以沐浴休闲业发展切入点,绝不是简单地吸引外地人或国外旅游者到扬州来休闲洗澡,而是通过产品与行业价值链的延伸与重构,保证休闲沐浴业可以快速拓展深化地方市场,并启动占领全国市场,以较高增长速度持续发展。

2.创立品牌企业,重构企业价值链

所谓将若干大型沐浴企业发展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品牌企业,改变企业价值链,实际上是将传统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改变提升原有的企业组织形态与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的过程。

沐浴业属于资源优势不明显的行业,虽然扬州师傅在全国沐浴业已有良好的声誉,但这种声誉的基础是劳动力技艺学习成本低,缺乏创新也缺乏可持续性,一旦沐浴业的培训、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传统优势就将逐渐淡出。所以扬州沐浴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链与盈利模式,特别需要对现代消费需求的结构变迁、偏好变化保持敏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管理差别(标准化管理、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客户体验管理)形成明显的质量差别,实施产品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以形成确实能吸引消费者的差别供给,并要求形成的差别不可以被简单复制或模仿,保证企业有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

3.沐浴产业链重构

扬州沐浴产业链重构崛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支点,各方面综合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

(1)建立独立研发机构,通过不断新产品设计形成行业产品优势。研发中心的独立意味着创新能力与产业价值链延伸的保证,休闲产品的不断创新、休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扬州能引领沐浴等休闲潮流。例如以快乐与健康为主导功能设计、组合系列产品,目的是力求来扬的游客在扬州的旅游能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与健康的实质促进。

(2)通过行业组织标准管理,挖掘扬州休闲文化底蕴进行现代包装释放传统优势。强化沐浴行业协会功能,充分挖掘保护传统服务的技艺,在研究现代沐浴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用现代标准化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知识产权,并对全行业进行服务标准考评,使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3)通过休闲学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与国内国际休闲研究接轨,保证休闲研究居于全国前沿。

第6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可持续性 盈利模式 对策

自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各省农村设立发展,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截至2011年5月,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536家。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1]。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担负起了切实支持“三农”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增长的重任。为了使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需要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结合村镇银行自身的环境、特点进行科学建设和管理,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持续性盈利。因此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盈利模式的研究对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村镇银行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盈利的特点、可持续性盈利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盈利进行分析。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盈利的特点

(一)金融产品创新,力求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农户的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农户不能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而农村金融机构也因此致使自身在盈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村镇银行进入一些地方的农村金融市场之后,对金融产品进行了科学的研发与制定。在对所处的农村经济环境和当地需求进行较充分的深入了解和科学调研后,大部分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了金融产品的科学创新,力求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并带动自身可持续性盈利。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般农户缺乏被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担保物或其所拥有的可用于担保的物品不能为其向银行获取满意的贷款数量。这是长期横亘在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四川双流诚民村镇银行推出无抵押、无担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现了农户与金融机构的双赢。根据双流诚民村镇银行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要求,如果农户有开办农家乐、发展小型规模化种植、养殖的意愿,并能够通过该银行在村上成立的信贷信用等级审核评议小组的评审,那么便能取得一定数额的贷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该行已向全县发放这种小额信用贷款1152万元[2]。

这一金融产品的创新不仅解决了农户的一大贷款难题,也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盈利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农村金融市场本身发展就较为滞后的情况下,若政府不及时给予扶持,那么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仍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因此,政府在近年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支持工作。

1.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据《关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请示》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5万以下)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上述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减计收入。第二,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以及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县(市)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第三,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2]。这一系列政策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和“三农”发展而制定的扶持性政策。除了这一政策,相关部门还颁布了其他一些政策来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配合这些政策的扶持力度,村镇银行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增加收入。

2.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创造新的盈利点

在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户贷款需求量低且无法提供具有足够分量的担保物,一直作为一大难题困扰着众多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户贷款业务收益低且风险高的艰难境地长期以来都阻碍着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探索,除了力求创新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开始找寻新的利益创造点。与所在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金融业务上的合作,这是目前很多村镇银行发力的板块。村镇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政府相关部门相对来讲,信用度高,本身实力坚实且雄厚,在非特殊情况下,不易产生较大的风险;第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大多属于资金量较大的合作项目,因此,这些业务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的盈利空间相对也会有所扩大。因此,总的来说,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收益将会有机会扩大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与当地合作组织合作,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度相对较低,故若要实现可持续性盈利,村镇银行务必要消除其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随着村镇银行在各地的设立,各行均采取了许多有效地行动来进行业务宣传,并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搜集有用信息。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村镇银行和当地合作组织合作,利用相关人员在当地的信息资源和权威性,协助村镇银行宣传金融服务产品,节约信息成本,拓展市场。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了积极高效的拓展业务并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建立了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制度。通过这种合作组织,当地有权威有声望的人员助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宣传,节约了该行信息成本。并且在与组织合作期间,也通过与组织的详细协议控制了贷款风险。该行一直依据相关科学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组织的活跃度、推荐贷款质量等进行考核。同时,如果某组织表现突出,该行会派其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来更好地推进该种合作效率。一旦考核不合格,那么村镇银行将及时终止合作。截至目前,与惠民村镇银行合作的组织共有21个,推荐存款597户4670万元,推荐贷款1846户8543万元,户均4.6万元,业务覆盖全县25个乡、800多个行政村。经组织推荐的贷款至今未发生一笔不良。

这种方式一方面有效地使村镇银的金融服务产品在地方上得到广泛宣传,节约了信息成本,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村镇银行和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市场和获取了市场需求信息,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盈利存在的问题

从对双流诚民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以下三个问题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盈利。

(一)贷款担保物的问题

农户在贷款时,往往很难提供出相应的担保物因而很难获得贷款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贷款。针对这一问题,一些村镇银行开始以“软信用”,即仅凭农户的信用考核,而不需要实质的担保物来确认是否能发放给农户贷款。

以“软信用”作为贷款担保物虽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贷款量并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但仅凭信用就发放贷款仍尚存较大风险。毕竟,这是没有实物担保物的贷款,如果出现较大问题那么将会给村镇银行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农业是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很多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是很难准确预测的,一笔投资很可能因为某些突入其来的非自然因素而无法取得预期回报甚至收不回原始贷款金额。

(二)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首先,很多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尚少,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既不能很好的进行互补又缺乏必要的竞争。

其次,很多地区村镇银行只有一家。虽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当地金融市场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难题。但是若长期以往每个地区都只存在一家村镇银行,那么难免会造出一家独大等问题,不利于村镇银行之间通过竞争来有效促进其不断科学改革来增强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

(三)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待进步

从村镇银行建立以来主要以存贷业务为主。尽管村镇银行也涉足一些中间业务,但总的来说比重还是很小。如今,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中间业务已逐渐被愈发重视。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的,因此,在贷款结构既定的情况下,拓展中间业务可以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多收益,且回避较大风险。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可以使村镇银行不再大幅度地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对村镇银行实现长远可持续盈利是非常必要的。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盈利的对策建议

(一)力求担保物多元化,以银保联动机制来降低贷款风险

首先,村镇银行应根据农户实际情况扩大担保物范围,以灵活的适应农村地区状况。在近年,一些村镇银行就纷纷开始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或以农房、林权、联保等多种担保形式抵押贷款。由于这些担保物形式易于被农民所接受,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农户和村镇银行的合作,帮助农户及时取得所需贷款,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其次,村镇银行可与其他保险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保险产品,以此来降低因非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贷款损失。在农业活动中,意外人身伤害和恶劣自然天气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活动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农户自身会承受巨大损失,贷款给农户的村镇银行也会受到利益上的损害。因此,村镇银行可推行银保联动机制,借助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将村镇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农户三方捆绑在一起,开发一种适合三方的合作方式,以力争使村镇银行和农户实现利益最大化,且在遇到非人为不利因素时能将村镇银行和农户的损失最小化。

(二)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以推动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良性的竞争机制,这直接关系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状况。只有建立充分和良性的竞争机制,才能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各地区根据银监会的政策,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建设上形成不同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以促进各机构科学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来实现长期盈利;其次,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也应有充分竞争,否则一家独大是很难满足当地地区对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中间业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据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经营能力,村镇银行应稳步推进中间业务。在推进中间业务时,村镇银行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所在地特点选择中间业务发展的重心。首先应发展投资少、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待中间业务市场在当地逐渐成熟后,再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范围。其次,村镇银行应提高现代结算化业务水平,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推进结算业务现代化,以满足农村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所需的各种业务,如扩大代收代付业务范围、保险业务、发行有价证券和发放业务等都是在农村金融市场有需求的。除此之外,村镇银行亦可根据当地需求开发与运用自身资源,利用村镇银行联系面大、信息面广的特点开展咨询业务,如金融咨询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

中间业务的拓展离不开宣传。村镇银行应利用广播、电视和其它客户或潜在客户接受度高的宣传工具来宣传其中间业务的品种、功能、优势等信息。这样可以为拓展中间业务的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09.

[2]财务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请示》.

[3]双流县政府门户网站.凭信用刷“面卡”获贷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破坚冰. 221.237.182.14/Detail.php?id =61341,2011.

[4]王利华. 政策性农村金融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J].经济研究参考,2008.

[5]王刚,荆绍仁.拓展中间业务是农信社发展的必由之路[J].经济视角,2006.

第7篇:农家乐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低碳金融;经济发展;建议

1.保定市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试点政策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先后打造了“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符合保定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1.1 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1.1 大力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保定市在以清洁能源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加快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保定・中国电谷”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2005年―2008年,销售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骨干企业众多,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1.1.2 尽心打造低碳城市生活

2007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旨在发展光伏LED及LED其它产品,将其推广到太阳能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城市生活的多个方面,目前,“太阳能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37条路段的太阳能路灯应用改造,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基;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建筑工程光热利用、小区改造、公共园林等众多方面实现了低碳生活改革。

随后,又推出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绿荫行动”,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目前已卓有成效。2009年底,全市已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2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日均104.7万吨;园林绿地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377.7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三绿”指标分别为9.28平方米、33.9%和38.7%。

1.1.3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助推绿色产业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低碳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是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涞水县金融体系投放资金6000余万元,将“野三坡”景区发展成为5A级旅游重点景区,年收入超过6500万元;易县则着力打造狼牙山、清西陵景区,推出“农家乐”特色服务,年收入超过560万元;又在“太阳城计划”中,完成23处景区(其中,自然景区10处、文物景区13处)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完善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2 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2.1 支持新能源产业壮大和发展

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在低碳城市经济建设上,积极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打造,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对“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建设骨干企业发放贷款共计67.96亿元,其中,仅对“英利”新能源贷款高达54.91亿元,对“中航惠腾”等其他骨干企业投放贷款达13.05亿元。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还给予新能源产业信贷政策优惠,建设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比如风电、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放,并且积极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客户政策,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浦发银行保定分行也给予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重点授信支持,同时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专项审批通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1.2.2 支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

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拓展节能减排市场,加大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力度,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的资金投放力度。其中,建设银行及其办事处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投放0.45亿元和0.12亿元。

1.2.3 支持低碳城市建设项目

全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经济建设项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对“碧水计划”建设项目发放贷款0.46亿元;建设银行对高阳污水处理企业发放贷款0.9亿元,有力的促进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等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了保定市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空间格局的形成。

1.2.4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绿色信贷”模式

保定市农村人口占比80%,是一个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城市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保定市商业银行推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贷款产品,发放贷款160万元支持保定市固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中行保定分行对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绿色信贷”5820万元资金支持;建行保定分行支持农业优质企业发展,2011年对生态农业发放贷款600万元;此外,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0.11亿元,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为打造“山水保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扶植政策

首先,缺乏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及低碳技术的研发缺少政策扶持,尤其是地方上财力有限,很难给予低碳经济有力的财税政策扶植。其次,缺乏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等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信贷、上市发行股票等也缺乏政策扶植。最后,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这两部文件偏重宏观指导,政策约束与激励作用不强。

2.2 低碳经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与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矛盾

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三大主线,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社会效益。而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成本上升,盈利模式转变,短期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信贷融资的主要来源,十分注重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这与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相矛盾,低碳经济可能面临较严峻的融资形势。

2.3 新能源生产本身高耗能、高污染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替代煤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通过先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比如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有些新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加昂贵,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材料是多晶硅,这种材料的生产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并且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是较高的。风能发电中玻纤风机叶片和风机轴承易损坏,会相应增加成本。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热污染较严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在事故中泄露,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身造成极大危害。

3.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对低碳经济综合扶植

政府的大力扶植在加速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若缺乏综合性的扶植政策,金融部门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于是,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一个理念、两个阶段性目标、三个主要任务、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框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物价工商管理,配套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等众多方面对金融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扶植,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同时,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担保提供等扶持政策,对金融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资金配置调整起到了显著的激励作用。可见,建立综合的低碳经济扶持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共赢,是实现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2 政府银行审慎选择支持低碳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构成的金融体系,是完成低碳金融支持的核心,该体系通过增加低碳项目融资力度,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信贷支持的方法,“双管齐下”,能有效地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首先,政府、银行部门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注意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贷款审查、项目评估、借款人分析等“贷前”环节入手,审慎选择优质低碳项目,重点扶持。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下大力度控制商业银行对“三高一低”项目的资金贷放。最后,要加强低碳金融观念的宣传,在银行部门树立低碳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低碳金融支持体系。

3.3 银行加强低碳金融创新,综合考核经营效益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拓宽贷款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还应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总的来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当政府设定了碳排放的总量上限,于是排放权就会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申请贷款的企业将其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为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提供便利和渠道。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定一套适合低碳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企业贷款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并用由此节省下来的开支分期偿还设备价款。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它们一般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较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的贷款管理方法,这些银行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贷款。

3.4 大力引进培养碳金融人才等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