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品实践活动课;道德践行;思想道德品质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无论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的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是它的课程性质、课程根本任务都说明了初中思品课在国家基础教育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活动是初中思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实现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德育效果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怎样实施思品课实践活动环节,本文试图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开展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架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桥梁,唯有实践了的东西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古人也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品课的实践性是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课标》从课程性质的角度对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内或课外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践行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部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条目强调“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条目强调“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可见实践活动课时我们实施思品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能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当前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开展的现状
既然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思品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怎样了,笔者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我们访谈和调查了县内10所初级中学的部分思想品德老师和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卷83份,有效率达83%。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只有13%的老师表示开展了单元后实践活动,大部分老师对开展单元实践活动还未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教师表示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度及评价机制的完善度有很大关系。在目前机制下,学校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升学率的提高,没有把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导致老师不愿意开展;加之很多活动要到课外去开展,学校出于管理和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对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不支持、不批准态度。
(2)所有参与调查的老师都表示曾根据课堂需要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型课堂活动,但只有30%的老师表示曾经准备开展大型单元专题活动。我们注意到,近几年,虽然中考试卷中都有涉及单元活动内容的题目,但题目设计浅显,出题质量不高,没有亲身参与体验单元活动的同学也能做出来,这导致部分老师上课时单从理论上训练学生怎么答题,而不用去具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3)有80%的学生反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没有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真实深切的体验。老师对活动的准备和指导不够,活动流于形式。有布置,无检查,没有或者很少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4)只有16%的老师安排布置了学生开展大型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有80%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更不知道开展的步骤和方法。10%的学生表示即使开展了也做得不扎实,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当,研究过程记录不详实。由此可见当前思品实践活动课开展不容乐观,尤其是课外实践活动课迫于安全压力学校不敢开展,教师不想开展,学生不会开展。
三、如何开展思品实践活动课的设想
要想开展思品实践活动课首先要对它进行科学的分类,笔者整理归纳陕教版初中思品教材每课后活动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课堂型实践活动课。即利用在课堂中能巧妙穿插开展既能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所学知识,如角色扮演、课本剧演出、演讲、辩论等。如:体验生命的可贵性、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诚信为人等。
(2)校园内实践活动课。可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主题创造性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如利用升旗、大扫除、安全宣传、植树节、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文明礼貌教育、爱国教育、自我保护、生命教育等。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出校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到社区、工厂、农村等地进行参观访问感受国家、家乡的巨变、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向社会献爱心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开展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法制建设的实践、国情建设中关于特色经济的部分等。
班级文化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大家谈论的已经很多,比如班级的环境布置要有诗意,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实行学生民主管理,要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难再说出很有新意的话。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就是真切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履历的老班主任,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经验,他们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处理学生的有关事务,有些经验也的确管用,起到实效。但是很多以前管用的经验,现在未必管用,原因就在于学生变了。今天的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所谓真切地体会学生心理需求,不是那种泛泛而知,不是那种写在书本上的所谓学生心理,而是能够和学生真正对上话,能够感知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烦恼,能够知道他们的期盼,这样班级文化建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点,因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最终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1.坚持全员性、主体性
全员性可以理解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全过程中,应该精心策划,使得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享受班级活动的快乐,在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主体性可以理解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全过程中,应该树立班级全体同学都是班级活动的主人的观念,应该尊重听取班级全体同学的心声和想法。班主任应该发动班级全体同学的力量,共同设计、组织班级活动。
2.坚持教育性、目的性
学校的教育活动一般都带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目的性。学校运动会作为大型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开展学校运动会时应该突出强调学校运动会的教育性与目的性。
对于班主任来说,这里的教育性可以理解为在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学校运动会的全过程中,体现活动的教育意义,尽可能地对学生成长的各方面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目的性可以理解为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学校运动会的全过程中,要意识到这项活动可能实现哪些教育目的,应精心策划,将其视为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并使之成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3.坚持周全性、安全性
所谓周全性是指在开展大型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应和班级成员共同策划,尽量把班级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中应该注意和考虑的事项考虑得更为周全。安全性是指在开展大型班级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习得和掌握保护自己、帮助别人和应对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运动会持续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数又多,因而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学校运动会时,要结合班级成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员及后勤服务人员,还要安排好班级拉拉队的活动;在比赛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考虑到如何应急处理运动员意外受伤或者某些运动员临时不能参加等一系列突况。
4.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凝聚学生个性合力
课外文体活动的形式可采用
4.1 比赛类:如跳绳、跑步、拔河、各类球赛等。
4.2 合作类:如手工制作、无线电测向、修理自行车等。
4.3 欣赏类:如看电影、听讲座、图书馆内阅读等……特别是在前两类中凝聚班级合力的效果更好些。如拔河比赛:需要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精神、密切的配合参与。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全体同学情绪异常高涨,每一个同学都竭尽全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未参赛的同学组成啦啦队不停地高喊着:"加油!加油!"激战双方比的是士气技巧、比的是人心合力。最终的输赢结果已然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特长闪亮展示与个性的激情张扬;重要的是全体同学的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重要的是比赛的激情过程中浸透着团结的体验,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滋长着班级的凝聚力。只有真正实现凝心聚力,才能有利于达到"不教""不管"的理想境界!
5.关注学生生活
从学生生活的问题中选取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课题。这样才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因这份兴趣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学校附近随时能看到废纸、塑料袋满天飞,学校围墙外尽管设有垃圾桶,但附近居民不是把垃圾倒入垃圾桶,而是都倒在垃圾桶外。在学校北边的小河边、周围村民水井旁随处可看见废气的瓶子、方便袋、废纸等,东侧的小区内还能见到垃圾堆积现象,有的家庭还有许多废弃的手机、电池尚未处理现象。发现这些现象,我做了认真的思考,决心让学生对垃圾要有"新"的认识。经过酝酿,我设计了《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预案。于是我就在综合实践课上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资料,采访身边的人,我还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垃圾的种类,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回收方法及其好处;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就这样,《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这一活动就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6.关注学科教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性 实践性 现状 对策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是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城镇范围内实施的效果比较良好,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以实践活动体现,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以综合运用体现,两者是互相结合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的运用呈现方式就是学生依托教师的指导,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结合教师自有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际情况,旨在注重培养小学生思维多样化和学习技能化得方法,而引出的一种综合实践课堂。解除学生只依靠接受教师传递课本知识的单调性的禁锢,实践课堂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强调多样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塑造一种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具备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超越教材的局限开放性课程;也是一种面向生活,走进孩子的生活的实践性活动。开放性与走向生活化充分体现了两者综合性,并能够发挥整体效应,也体现了新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它的实施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阔时空;并将成为重建课程和学校文化的过程。
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状况分析
从连城县农村小学来看,尽管近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的推进,在本县广大农村的推广,取得不菲的宏观成绩,但是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就如培田小学来讲,局限性的硬件条件满足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必修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开设难度较大,出现的问题较多。
第一,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程改革展开以后,是以新课改的理论形式出台的,仅仅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理念,在其它方面比如法规安全等的意识较为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注重升学与课堂知识的掌握,对课外活动有关注,但还是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教师与家长难以衡量两者的权重关系,因此对非考试科目的实验重视不够导致出现的被动局面。
第二,在我们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小学设课程较为多,任课教师的负担过重,缺乏专业的,受过综合实践课程培训的教师,培田小学教师近10人,学生人数不到100人,教学质量班6个,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担任2-3个年级教学班的教学,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在时间上会出现紧迫感觉,在备课方面可能出现纰漏,无暇顾及的现象,课程安排的紧迫,使教师更无时间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小学大多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很难胜任课程本身的需要,专业性的问题有可能会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把握。所以,目前的非专业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上和实验技能方面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在这些方面如果经过培训与进修可以得到知识的扩展、补充和提高。
(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对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一些困难是十分正常的,这是因为地区的限制还有硬件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如何改变完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从指导方法、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方法解决现状。
教师在观念上要努力转变。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价值,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它充分进行肯定的认知。进而加强理论知识的深化,努力提高自己,理解新课改内涵,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服从课程指导与安排,真正深入课程内涵,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体现课程价值。
有关部门要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教师的知识面的广阔,需要全能性的教师,安排的实验和各种探究活动也比较多,非专业的教师难以胜任, 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应当是 “综合型”的。实现“综合型”教师人才的培育,重在培训,以减少专业师资力量面临的尴尬局面。提倡县进修学校应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为其提供专门的研读教材、 补习有关知识、 准备实验等;带动培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施展,再者也可以壮大从事综合课程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储备精英教师人才。
改进课程实施现状应该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培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育经费缺乏,如果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及上级学校管理层能够加大对本门课程资源的投入,在设备上级实验室的投建上 引进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克服硬件上的教学困难,完善一些教学资源,我想在我们这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困难性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
改进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设备管理。每个学校应该从实用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出发,建立安全预案,建设课程管理机制,责任到人;硬件设施方面统一管理,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来保证设备配套,引进教学师资力量,开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较稳定的参观、 学习和实验基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04-02
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生管理成为民族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谈谈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方法。
一、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寄宿制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瑶族、苗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陡然改变,加上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容易出现压抑、自卑等心理障碍,对其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学生同校混合编班,共同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团结问题也很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教育,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教育。我们主要从激发民族感情入手,努力在师生中间建立起民族团结的纽带。经常宣传、学习相关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各民族歌舞活动。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感到在校如在家。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寄宿生活,学校挑选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宿舍管理员。还建立班主任责任制,要求班主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了解和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学习动态。教师们为生病的同学送药送水、精心护理,手把手训练学生折叠衣被,把学生请到家里过节,为学生垫生活费等事例举不胜举。真情打动人心,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同时,学校根据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做菜注意荤素搭配,使学生吃得顺心,住得舒心,学得安心。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寄宿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探索科学、民主、严格的管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一是在寄宿学生中实施“亲情连着你我他”的亲情管理制度。根据本地就近联姻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哥管弟、姐管妹、大管小”的方式,让学生时刻生活在亲情中。二是实施“民族情谊你帮我我帮他”的民族情管理制度,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对新入学的寄宿生尤其是低龄儿童,学校更加细心周到地对其关心、关爱和监护,帮助其尽快适应寄宿生活,防止学生因思家或不适应集体生活而私自离开校园等现象发生。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登记造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从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担父母的责任,让这些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使他们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营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有“学校就是家,老师胜亲人”的感觉。
二、打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办农村寄宿制小学,难点在安全,关键在管理,根本在质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发放“安全须知”手册,张贴安全挂图,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重点做到“安全问题天天讲”,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低龄学生严加照护,对高年级学生重在宣传教育。3严把食品卫生关。首先是把好采购关。其次是把好操作卫生关,要确保洗涤、加工、操作、供应、保洁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4加强学校内安全管理。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5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学校为学生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大力推进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6狠抓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对日常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识。学校经常播放有关交通安全的光盘,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常开展主题班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严格学生出行管理,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落实走读生的安全监护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适时召开家长会,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校方与家长的职责,共同配合管理,确保寄宿学生的校内外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教育资源,相对以前的小规模学校而言,能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正规以后,扩大了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师的辅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业成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一是通过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为这些淳朴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寄宿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喜悦。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校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寄宿生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实验等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寄宿时间,组织寄宿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生气和活力,使寄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素质培养。校园生活的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寄宿生在性格上的缺陷。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教育战线轰轰烈烈地兴起,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有的地方。有的学科效果还不是很乐观,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多数还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尽快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垃圾知识”泛滥,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却教得太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无效劳动、效率低下等都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不断地寻求改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设立的一种新型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对学校来说,如何管理这门新型课程,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中学,在课程实施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贯穿在常规教学之中?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抓住以下几点:
(1)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效,要加强学科计划的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新课改之下,更应该注意合理调配时间、统筹安排、多方兼顾,既要有效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教学,又要留有教师自选教材和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在新课程教学中,如果学期初仅仅是看看教材、教参,根据目录把学时算出,那么学科计划就形同虚设,课改就不会落到实处。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学期乃至初中三年的统筹安排。我认为:初中一年级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兴趣,通过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学生们经常使用的mp3播放器、优盘、手机、psp游戏机等数码产品来拉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学生的距离;通过“雷人”、 “山寨”等网络词汇来活跃课堂;在学校举行“四驱车模型”比赛等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乐于学习。初中二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训练学生制作问卷调查表,并走出校园到社区向人群进行访问。初中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初一、初二两个学年的基础,许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已经能够找到一些主题开展研究调查、书写调查报告。这时我们就要顺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调查报告的选题、研究报告书写的相关辅导,甚至一些小发明、小制作都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学校由于升学压力大,而停开了初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也使得学生的能力不能更好地被开发和应用。
初中三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是一个循序渐进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体到每一期的计划,就制作问卷调查表来说,要训练多少次、估计用多少时间、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多少、估计用多少时间等,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计划。
我们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纲要的目标分解,使每次实践教学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体现。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紧扣计划,心中有重点,步步求突破。三年下来各个击破,就会一步步达到教学的总要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减少简单无效的重复劳动,从而真正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效。
(2)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要有效调控教学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对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怎样运用、教师教学所选择的资源包等,均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时间关系重大。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当中去:强调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信息素养等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这些矛盾怎样解决、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怎样处理教材等,都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调控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教学时间。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既能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些都要求我们以减轻学生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素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该如何教是我们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有不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同行,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美术学科的结合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的还规定每课教师讲解不得超过15分钟等,都是新课改中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教的有益探索,也都不失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之举。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过去,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上课,相当多的是对知识的低层次的重复,如很多老师一个学期就教学生写钢笔字,可以说浪费了我们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师生对话、任务对话、拓展思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需求多样”的矛盾才能得到缓解。
我们现在只有进行大胆的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地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教改之路,才能走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率低下的迷津。这些都涉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包的合理运用,这些都还有待我们不断地摸索和认真地探讨。
(3)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功夫,关键在认真备课。强调备课,是说备课要充分、准备要充分,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才有精力和时间去调空学生学习的动态。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效果生成就越精彩灵动,就越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
一、构网―― 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生命最为可贵,安全重于泰山,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学校需要针对性地改善办学条件,排查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德育处、保卫处、卫生室、团委、心理咨询室、食堂等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岗位职责;优选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等职务;培养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思想和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让他们能以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和学习成长,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施。这些措施会为生命“防护网”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二、织网―― 师生参与,共同构建
生命“防护网”的构建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加强责任心,做学生安全的守护者,譬如及时反映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等。“身教重于言教”,每一位教师还要从我做起,做安全与生命教育的示范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既是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者和解决者。生命“防护网”的构建还要完善班委会、团委会、学生会的建设,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和心理委员,充分发动学生,开展安全和心理志愿者活动,促成和完善生命“防护网”的构建。
三、经线―― 挖掘教材,课堂渗透
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所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防火、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安全用药、疾病预防、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各门课程还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生物课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神奇和魅力;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帮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政治课使学生感悟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科课堂渗透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意义和质量等方面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四、纬线―― 专题宣传,课外实践
在学科课堂渗透以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运用包括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危害、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班会、校会、节假日、团队活动、纪念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之情,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网眼――疏密有致,恰到好处
学校如果忽视安全与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导致“网眼”过疏,就会留下安全隐患。“网眼”过密,也会产生负作用。有的学校出于安全顾虑,对课外活动唯恐避之不及,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课外活动接触自然、认识社会的机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日后的“风吹雨打”。“网眼”过密会还会导致对学生赏识过多,使必要的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缺失。“有小病者就鲜有大病”,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往往一些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却特别差,有时仅仅因为家长、老师的一句批评,就会选择轻生。同样,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缺少惩戒会导致犯错误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意识不到要为自己错误的言行承担责任。现在一些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学校缺乏惩戒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布网―― 严防死守,虚实结合
学校安全工作具有细微性、广泛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曾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入场式彩排和项目训练时,忽视了安全管理。恰巧一名男生投掷标枪失手,标枪竟向彩排队伍袭来,万幸的是标枪没有扎伤人。事发多年,我对此事仍心有余悸。除了常规管理这张“有形的网”以外,校园安全还需布下一张“无形的网”。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学习压力、早恋困扰、人际关系、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愈来愈多。例如2008年秋季开学伊始,某市一地就曾经有四位学生自杀,引起社会的极大震撼。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与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及时宣泄心理压力,减少悲剧的发生。
七、暖网―― 温馨教室、和谐校园
一些学生对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总想挣脱学校的“束缚”,从而出现了逃学、网恋、进入未成年人不该去的场所等种种不良行为。这必然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学生“破网而出”,固然有家庭、社会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认为学校没有温馨和快乐,不值得留恋,于是选择了出走。因此要把学生留在“防护网”内,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人格,熟知学生心理,谅解学生的难处,纾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切忌急功近利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师生和谐、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与快乐,从而减少社会恶习和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和学
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八、验网―― 模拟演练,检验效果
生命防护网的构建,不仅要做好各项安全工作预案,还要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教会师生遇到地震、火灾、食物中毒、意外伤害、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疏散和急救处理。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许多学校平时缺乏紧急撤离演习方面的训练,地震来临时没有及时疏散,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年来坚持进行紧急撤离演习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两千三百多名师生,撤退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在大地震中安然无恙。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爱国卫生月、11・9消防日等时机开展突发事件的疏散和急救处理演习,检验生命“防护网”的效果,增强突发事件出现时的应对能力。
九、联网―― 家校互动,联系社会
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做到定期家校联系,沟通情况,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任。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发起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行动正式启动,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减灾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都对本次行动给予了支持,充分表明了全社会对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学校要积极与当地机关工委、团委、新闻媒体、公安、消防、交通、社区、卫生、地震等部门进行“联网”,主动寻求社会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支持,联成一张由社会、家庭、学校结合得更为广泛、更加有效的生命“防护网”。
体育 教学 安全意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1、学校主体原因
学校体育教学中领导及教师安全意识薄弱: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维护更新管理不当,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学校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或竞赛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预案。
2、教师个体原因
教师违反体育教学常规、教学大纲要求,造成学生伤害事件。教学过程中,教师擅离岗位或在岗位但未履行职责,使学生造成伤害;体育教学中,教师疏检查场地材或场地材使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不正确、教材选择不合理、组织教法不严密,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教师未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伤 害扩大。
3、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太差或存有生理缺陷、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态,而课堂教师不知情,学生不能适应正常体育活动所造成的伤害;技术动作掌握不正确或未按教学要求从事超出自己运动水平的练习而造成的伤害。体育教学过程中,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教师指挥,擅自行动或与同学打闹造成的伤害;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不到位而造成的伤害;不遵守运动或竞赛规则,动作粗野,严重违犯体育道德而造成的伤害.
4、意外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仍不能避免的意外伤害;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突然损坏引发的伤害,而学校管理并无不当;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意外伤害等。
二、深化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策略
1、熟识学科特点,加强安全预防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师生要特别关注的,诸如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等等。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 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2、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注重教学方法中的安全意识渗透
1)、课堂渗透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加强离不开老师课堂的引导、释疑。(1)在很多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加改进,即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将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改编到游戏中,设计成负重等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游戏在现实中的意义。(2)在上安全隐患较大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器材、场地的布置,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器材、合理利用自身体能技能以避免受伤的方法,如学习支撑跳跃。(3)利用课堂遇到的实例来教育学生,例如有学生受伤时,教师冷静地处理学生受伤的方法、手段,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要时教师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是如何处理和预防受伤。
2)、自我体验法。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如足球教学,让学生体验准备活动以及运用合理动作的好处,课后加以讨论;又如耐力素质的练习中,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耐力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师还可以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安全运动的注意事项,如让学生在假期与父母去登山、游泳、跑步,让学生在结束后记录活动感受,然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
本学年是在石河子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重要背景下,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各处室的大力配合下,在全体班主任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德育处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求实的作风,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得各项工作。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现对这一学年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以评选文明班为契机,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
1、针对我校年轻班主任较多,首次当班主任的教师增多这一实际情况,在继续做好班主任师徒结对的基础上,加强对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和考核。通过理论学习使班主任能够及时地接受到新思想,学习到新方法,并定期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就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育人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经验介绍。还组织年轻班主任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回来并作了专题报告。
2、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学校和德育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安排,及时反馈年级、班级情况,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
3、期末开了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经验,商讨新学年工作思路,增进交流,明确目标。本学年还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结合“如何开好家长会”、 “班集体建设”、“小干部培养”等主题。
4、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为更好的体现班主任工作考评的公平、公正、公开,在原有班主任考核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在班主任研讨会征求意见,最终制定了班主任、年级组长考核方法,并于本学年开始实施,将班主任考核与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联系,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并且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5、及时评选文明班及表彰文明班。本学年举行了两次文明班评选,对文明班级进行及时的表彰、挂流动红旗,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6、关心班主任思想,深入班级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班主任家里有喜丧事或重大疾病给予热心的慰问,及时安排带班,协助做好班级工作,保证班级的正常管理和秩序。班级出现偶发事件,与班主任共同承担责任,协助作好善后处理工作,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遇到突况及时解决。
二、扎实抓好学生常规管理,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分年级组织了学习,其中七、八年级开展了读书活动,开展读书笔记。通过学习,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常抓不懈,做到制度化。坚持每天下年级、班级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和学生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及时教育和整改。加强对学生仪表、校服、发型、出勤、两操、卫生保洁等常规检查,每周进行总结,评选出流动红旗,以评比促管理,形成良好导向。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4、和团委配合进一步加大了文明监督岗的力度,使校园内不文明行为得到了遏制,培养学生讲卫生、讲文明、守纪律的好习惯,体现良好的校园风貌。
5、在学生评价方面,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出本班的评价体系,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根据学生的每日表现、每时段的表现,评出相应分数,评出操行等级,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通过以上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强化,形成了稳定的班级秩序和教学秩序,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良好的学风、校风逐步形成。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继续抓好学生的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全校篮球赛、校运会等,使学生们陶冶了品质,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努力进取,在生活中做文明的学生,让活动和学习相互促进。
5、加强校园法制安全教育,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运动安全、人际关系安全、饮食安全、实验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本学年全校范围进行了应急预案演习,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全校范围内开展交通安全的教育,对违章事件的处理教育工作做到及时、深入、有效。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展示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类竞赛作品等,还特地开辟了书画园地,结合各班级建设,规范班级文化环境布置,让校园、班级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阵地。
四、切实发挥学校、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班主任通过家访和电访的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充分发挥家校通、家庭联系本的作用,帮助老师及时与家庭进行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互相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
五、后进生的转化
我校存在学困生、行为习惯偏差生,如不及时教育,会互相转换,对实施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是我处本学年工作的重头戏,和班主任一起耐心细致的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及时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共同培养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六、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与培训。
2、进一步完善校本德育课题的研究。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初三毕业生中考压力的缓解。
5、思考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如何给班主任减压。
一、建筑安全方向课程设置
1.建筑安全方向课程设置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建立,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设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指导方针,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为100%。同时根据我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设立非煤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安全方向就业人数占毕业生的40%以上。
根据“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工程CAD、岩体力学、工业通风、消防工程学、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工程学等理论教学课程;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2门课程设计及6周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0周的实习环节,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过程覆盖7个教学学期[1]。
2.建筑安全方向配套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质量,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和土木工程共建)、专业机房、通风防尘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拥有可靠的实习基地,与武汉市政、关山消防、安全评价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实习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过程。
二、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1.示范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黄石市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地区,由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于2005年开始建设,属于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黄石市大冶铁矿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主体,并辅以大冶铁矿周边区域相关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可满足我校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示范中心每次可同时接纳实践教学的学生为60人,通过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的时间,每年可完成总学时达50000学时。
示范中心现有固定实践教学管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占31.3%,副高级职称占50%;校外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26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占61.5%。同时根据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每年对中心内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以保证该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活动执行情况
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是按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编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由浅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此原则并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示范中心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具体包括相关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项目均体现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之中。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不仅可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协调统一,而且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示范中心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均以实践教学单位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完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大力加强与实践教学单位的科技合作,近几年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难点,积极组织师生们进行专题研究,已完成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安全监测技术、矿山规划以及工程管理等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达200余万元,与实践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协作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2]
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性优化
学生在示范中心内完成10周的实习教学,结合建筑安全方向专业课程,对示范中心内的建筑概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将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设计为一个大的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课程的子课题的分步设计。对示范中心内的工业民用建筑按照功能分区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完成《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设计内容;对厂矿的通风除尘系统、防火系统等专项设计,完成《工业通风与除尘》、《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对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开采复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灾害防治专项设计,完成《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
结合示范中心建设,聘请示范中心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选题、指导和应用工作,一方面解决专业指导教师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设计结果在示范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合理设计的结果除了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环节外,还能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其他单位用于指导基地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衔接优化
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也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前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有意识的引入课程设计所要的工程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题、3~4人自由结合分组,进行设计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并与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筛选出适合于本组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后续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原始数据部分也来自于学生前期课程设计的结果,设计内容也是对前期设计薄弱部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或者整体安全系统设计中某一专项安全设计的展开)。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教师为指导的前提,充分肯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3,4]。
示范中心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实习环节的参观、跟班检查等,收集的现场资料作为实习的基本环节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中,专业学生对示范中心内各个环节的建筑系统安全组织、安全设计等有了初步的分析和认识;第6学期,完成《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学年论文,论文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初步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通风、消防、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防护等提出针对性地安全技术及管理对策措施[5];第7学期进行的《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同样会使用建筑安全评价结果的一些基本参数,这些专项安全设计可以看做建筑安全评价相关章节的一个展开;把前述所有资料进行综合也可以看做第8学期毕业设计的结果。当然所有的设计工作都是依据系统安全的理论指导。
3.实践教学环节团队协作优化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和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院级)相结合,进行教学、科研和日常的综合管理工作,专任教师专业覆盖矿井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地质工程、消防工程、遥感技术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在设计、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群策群力。
我校也开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建筑安全相近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示范中心内工程技术人员常年在生产第一线,实践能力很强;此外我校安全工程教研室8位专业专任教师,考取了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并联合校外工程实践单位共同申报了安全评价(甲级)资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保证建筑安全方向实践环节教学的顺利实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