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匠精神评选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各部、办、车间:
2017年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总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为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更好地做好2018年的工作;同时为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对在2017年度员工进行考评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和表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先、评聘、考评”释义
“评先”。公司每年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评选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并对获奖者给予相应的浮动工资。
“评聘”。公司每年对具有突出技术、技能并为公司生产经营做出卓越贡献的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评聘为公司的“大工匠”,聘期为一年,并对其进行一次性奖励同时享受相应等级的津贴。
“考评”。公司每年对管理岗位人员(不包括车间技术员、核算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的岗位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给予奖励和处罚。
二、评评范围及条件:
(一)参选基本条件
1、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全体员工(试用期满即可参评工匠);
2、全年出勤率不低于98%(全年缺勤不超过7天),工匠评选出勤率不低于公司的平均出勤率。
(二)评先范围及条件
1、劳动模范:
参评范围:全体员工
参评条件:敬业爱岗,开拓创新,具备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员工中切实发挥了楷模和表率作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并做出突出贡献。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6S、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成绩显著,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作出重要贡献。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成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等方面贡献突出。
2、优秀党员:
参评范围:全体党员
参评条件:思想作风好、政治觉悟高、工作表现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勇于担当,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在本职工作中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起模范带头作用。
3、优秀管理者:
参评范围:管理岗位员工(不包括车间技术员、核算员)
参评条件:对企业忠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全局观念,配合和协作意识强;能够用己之所长,来指导生产、带动团队,在公司全年的各项管理工作表现优异。
4、优秀员工:
参评范围:全体员工
参评条件:在本岗位表现出色,个人水平出众、业绩突出,有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精神,能够处理本岗位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响应公司号召,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5、奉献奖:
参评范围:全体员工
参评条件: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表现优异,成绩显著。
6、先进班组:
参评范围:各车间、部门班组
参评条件:坚决贯彻执行公司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职责,圆满完成本部所负担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参评班组全年无工伤、生产、设备、质量责任事故。班组成员全年违规违纪行为累计不超过2人次,且出勤率不低于公司的平均出勤率。班组内民主气氛好,集体观念强,团结一致,相互配合,团队精神强。
7、安全班组:
参评范围:各车间生产班组
参评条件:全年无工伤、生产、设备、质量责任事故。在工作中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方面表现突出,工作业绩明显。班组成员全年违规违纪行为累计不超过2人次,且出勤率不低于公司的平均出勤率。
8、先进组织(委员会):
参评范围:公司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委员会
参评条件:坚决贯彻执行公司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职责,完成公司交办各项任务。
(三)评聘大工匠范围及条件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科学管理,技能精湛,勇于创新,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行,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出勤率原则上不低于全公司平均出勤率(婚假、丧假除外)。具体条件:
1、个人职业技能在岗位中处于领先水平。
2、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成果,在公司技术改造、引进吸收高新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等方面有重要建树。
3、刻苦钻研技术,具有绝技绝活,创造先进操作方法。
4、跟踪本岗位技术、管理前沿,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创造性的工作,为公司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5、注重节能减排,善于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为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0年,出于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和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王栋毅然回到国内,选择到武汉纺织大学发展。近五年时间里,他坚持科研与教学兼顾,在快乐与激情中潜心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执着地追寻科研人生的梦想。他始终坚持“工匠精神”,在教学和科研上践行着“大纺织”、“超纺织”的理念。
发挥工匠精神 解决“水难题”
科研不求量大面广,而是针对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领域,进行特殊的细分差异化,做好做精细。谈到科研的核心,王栋讲到,“要做到工业 4.0,我们就需要在一些差别化、细分化的领域做到精细化 ,这也是我们目前比较欠缺的一种工匠精神”。
2015年12月,王栋带领的课题组发明了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膜规模化制备技术,成功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00万平方米的纳米纤维膜生产线。由中国工程院蒋世成院士领衔的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认为该技术突破了现有纳米纤维膜生产效率低、难以产业化的技术瓶颈。
目前,该技术所形成的纳米纤维用于过滤材料的滤膜滤芯生产,并和佛山市维晨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生产的“休伦维尔”水净化器已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较之市面上普通净水产品来说,纳米纤维制成的滤芯使用寿命长并独具特色。由于过滤膜自身具有改善水质的功能性和其独特的自身形态,可实现稳定生产,不易失效。这一技术有效缓解了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紧缺,水体污染严重,居民饮用水质量堪忧的问题,给居民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顶天立地 甘做校企桥梁
“跟国外相比,我国的大学是承担双重职能的科学研究,既要做科学研究,也承担着部分产品研发的任务。这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着多年国外科研工作和高校教学经验的王栋对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顶天立地”是他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不但要根据国际研究的前沿和动向做探索性研究,形成以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成果,也要着力做一些能够贴近企业工厂的,看得见的成果,做好产业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他的努力下,武汉纺织大学与浙江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合作项目之一“在线反应共聚制备具有抗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新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经过反复实验,克服抗菌功能改性难题,为企业新增产值几千万元。日前王栋团队又研发出一种新型绷带,已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这个绷带性价比高,重量轻,固定性好且不会影响x光的照射,可有效代替传统石膏的笨重和不舒适体验。
“我们要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桥梁,做科研成果产能化的推动者”,这是王栋给自己的定位。
做好多学科交叉 践行“大纺织”理念
“我十分赞同武汉纺大提出的大纺织、超纺织的概念。纺织应用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的衣物,学校更要赋予纺织21世纪的新概念”。
要拓展纺织概念,首先要实现产品高质量化的外延,结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基于纤维材料与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赋予纺织材料一些新的时代和特色和时代的含义。王栋在纤维材料、过滤材料、非织造材料、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等方面都有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王栋更多突出学科间的交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发新的探索道路。在水过滤方面,与环境学院进行交叉,前者研制材料,后者进行技术提成。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也与服装、计算机、电子电气等学院进行技术交叉,实现智能穿戴穿戴设备,可穿戴智能的服装通过对人体的脉搏以及出汗的汗液中的分泌物进行检测来反应人的一些身体状况和生理状况。另外,王栋独自创新开发,研制熔融纺丝机,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进行开发生产,此项纳米设备也已申请专利。
“学校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搞科研的沃土”,谈起武汉纺大,王栋说道,“纺大特色鲜明,在纺织、材料、服装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才能实现‘大纺织’”。
培养科研队伍 坚持厚德育才
谈起回国后的科研之路,王栋坦言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资源缺乏和设备不完善,王栋一个人摸爬滚打,在完善实验室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科研项目。直到2012年4月份,王栋迎来了第一个团队成员。随后的几年中,王栋的团队逐步壮大,如今已经形成平均年龄31.5岁,年龄最小的副教授为19 85年的12人教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三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实验员。另外,科研团队还带着28名硕士研究生,一名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以及一名国外的博士后。团队承担了23项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纳米专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日本大金空调、中国石化等横向项目十余项。
团队很注重梯度结构,团队在王栋前期的科研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凝心聚力,形成一个很好的科研氛围,不内耗,集中精力做研究。团队产品开发根据两条思路,一方面是消化吸收,模仿并超越前人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开发新产品,后者所需要时间更长,从产品到市场需要更多时间。如2012年,团队根据前人的基础,研制出性价比更高,更便捷、舒适、不影响X光片拍摄的高端医用敷料绷带。
作为一名楚天学者,王栋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一直以来都以教学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感染着周围的师生。“厚德育才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把学生领入一个有前途的领域,这是导师的基本职责。”
王栋治学严谨,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负责。“王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就连作业中的标点符号出了问题他都会给我们一一改正。”研究生蒋海青说道。王栋坚持每周与学生们开会讨论科研项目的方案,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用心倾听每位学生的最新研究报告,他不惜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为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出谋划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课题:本文系温州市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职校生核心职业素养培育的选择性课程开发研究”(立项批准号:WK2016093)的研究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已推行选择性课程改革多年,但各校的选择性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未经调研或未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学校特色办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选修课程课时严重不足、实施效果差等现象。调研显示,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要求,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创新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应聘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开展核心素养视阈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培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实现三全育人的需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了解企业与学生的需求
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本校”)成立课程建设小组针对样本课程开发进行调研。
一是调研企业。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对当地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调研,形成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调研显示,企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是调研学生。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真实学习兴趣和个性需求,为选择开发教学项目奠定基础。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满足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充足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条件
本校的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拥有省级电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及市级创客基地、市级中职“双创”示范实验室等资源。现有本专业实训室、工作室共34个,本校为实训设备投资两千多万元,能够充分为本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以专业和实训基地为基础,充分挖掘并利用实训场所、设备、媒体、软件及专业教学资源,发挥现有资源优势。
(三)发挥师资队伍优势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开发的必备条件。本校择优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又能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团队,包括校内外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及青年教师。其中,主讲教师是关键成员,他们能真正地内化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并能将这些核心素养进行适当的表达,为完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任务创造条件。
(四)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科研项目,本校教师对其接触较少,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教师个人能力有限,缺少组织与引领,信心不足;三是本校缺少校本课程开发激励保障机制,动力不足。为此,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激励保障机制,规划校本课程顶层设计,适时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与评选,以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教师发展,就显得很重要。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分解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學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可分解为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和身心健康四大方面,其中“技能精湛”主要包括匠心文化、专业技能、“双创”意识等。进一步分解显示,培植匠心文化的途径主要有学科教学渗透、能工巧匠进校园、工匠文化宣传、优秀作品展示等;强化专业技能的途径主要有打造核心课程、强化专业课程、参加技能大赛、推行选修课程、顶岗实习;渗透“双创”意识的途径主要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渗透创客课程、举办创业创客大赛、组织社团活动等。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围绕“精湛技能”核心素养下所推行的匠心文化、专业技能及“双创”意识培育,需要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门化课程及选修课程。以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培植匠心文化需要设置大师进校、作品展示、社团活动等公共活动课程,还要在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需要设置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双证制”课程、专业拓展类选修课及顶岗实习课,并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双创”意识需渗透创新教育教程、创业教育教程、创客类课程,开展“双创”竞赛活动,开展创客成果展示活动等。其中,专门化课程和“双证制”课程的校本开发,一般由专业名师、骨干教师及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联合进行,结合本地产业与地区特色,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确保“1+X”证书制度实施。
(三)课时分配及比例调整
依据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三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为1020课时,专业核心课程为374课时,专门化课程和选修课程为918课时,顶岗实习为1160课时。可见,公共基础课程课时不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及选修课程的课时占比较多。
三、核心素养视阈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路径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分工协作,着手课程方案研究,确立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生成典型教学流程;研讨教材编写体例,形成特色样本;建设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一)研究课程方案,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方案是课程开发的指南。课程建设小组应认真研究课程方案,领会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对照纲要进行补充、拓展,确定课程方案、类型及专业内容。同时,重视选修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德技并重”“课程思政”,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案例、素材,融知识、技能、德育为一体。此外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定课程目标。
(二)实施课堂教学,形成典型教学流程
形成课程基本方案后,课程建设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料,选派业务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特点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教师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形成典型教学流程。实施理实虚一体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任务为主线,虚实结合、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研讨教材编写,生成特色样本
特色与创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之一。在内容方面,课程要能体现创新性、趣味性,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还要编排合理、有序、科学,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习特点、适合目前青少年学习规律;在形式方面,教材编写体例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
(四)建设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
开发“学生选课管理”和“资源库”平台。“学生选课管理”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相关方要根据选修课程来搜集、积累、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导学案、微视频、课件、学生作品等,教师把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库”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研究
(一)组建机构,制定制度
为了落实学校课程结构改革方案,全面实施选择性课程改革,本校由校办牵头,建立了由教务处、科研处、实训处联合组成的校本课程评价机构,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增加了选修课时费,大大激励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保障了开发者的权益。
(二)丰富测评,反馈效果
测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对课程,主要从课程方案、教材编写质量和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执教教师,主要从课堂教学质量和选课人数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要通过学生作品和问卷调查等进行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验证开发课程的成效。
(三)研究评价,促进提升
为了衡量课程质量,应参照精品课程评比量化要求分解评价内容,要对教学内容、学生收获、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等合理分配分值。明确说明指标内涵,让课程建设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标准,促进质量提升。
五、研究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来自问卷调查)
为了解专门化课程,专业拓展类、特色类选修课程实施一年来的效果,笔者对本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6.35%的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较大兴趣。
2.提高了专业成绩(来自学业水平测试与技能考试)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学生在温州市专业课学业水平测试中通过率达94.3%,其中优秀率达28.5%;在温州市无线电装接工技能等级考试中,学生合格率达85.3%,特别是参加“双证制”课程的学生,通过率达95.5%。综合起来,比上一年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3.渗透了双创意识(来自学生竞赛与创客作品)
学生参加了创客活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并在各类大赛和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不仅让参与者有了“双创”带来的实践体验、经验与收获,也让“双创”意识、“双创”理念影响了更多学生。
4.提升了实習就业能力(来自企业的声音)
学校对高二后学生实行分流:参与实习就业,或进行高三复习准备高考。对部分参与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一方面,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找到了对口的专业实习单位,并受到肯定而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专业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能进行短期实习,不能顺利就业。
(二)教师方面
1.增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意识
对于大多一线青年教师而言,课程开发是一块空白。两年来,本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共有75%的教师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或实施。这些教师亲历校本课程开发,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要求及方法,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和意识。
2.提高了发现学生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选修课程,表现出一定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展现了个性和特长;另一方面,实施小班化、多样化教学后,教师易于跟学生交流沟通,并发现学生的潜能。如通过无线电装接工实训课程发现技能操作强的学生,通过创客电子课程发现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方面
1.生成了系列优质校本课程
教师开发选修课的同时,生成系列选修课程,确定课程标准,积累教学资源,以此来编写教材。其中《无线电装接工实训教程》《创客电子》《维修电工(初级)》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无线电装接工(初级)获浙江省中职精品选修课程一等奖,创客电子获温州市中职精品课程一等奖;家庭电子电工基础成为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项目,青少年电子制作成为温州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项目。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有关国家级培训任务承担基地:
为切实提升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21年我省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及国家级培训。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国家级培训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项目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待公开遴选项目承办基地后,于秋季学期内实施,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省级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1)专业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专业课教师,原则上以非“双师型”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等为主。
(2)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以师德修养、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指导等为主。
2.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内容以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级建设管理艺术、建班育人的知识与技能等为主。
二、培训方式和时间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级培训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每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其中网络研修学时一般不超过30%);省级培训中的专业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60学时(其中实习实训和网络研修时间分别40学时左右),公共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时间40学时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含师资费、资料费、网络研修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设备租赁费等)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国家级培训经费中列支;参加培训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省教育厅将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省辖市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予以“以奖代补”,财政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各省辖市要配套相关培训经费。
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经费管理,落实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培训基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参训教师收取额外费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培训要求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培训工作。要科学研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培训管理。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797号)、《**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参照上述文件执行)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7〕8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实施指南,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2021年度**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需经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和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备案核准后方可实施。
(三)确保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一是要优先从国内知名专家、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中遴选授课教师,同时要遴选培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中水平高、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优秀师资和专业骨干,共同组成培训师资团队,确保培训质量。二是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完善训前调研和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要确保网络研修质量,网络研修要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要科学规划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突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双岗”教师培训能力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重点内容。五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专业课教师培训基地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实践方案,避免培训与企业实践脱节。六是要积极组织受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七是要做好学员的后勤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八是要妥善保存学员考核资料,及时录入学员培训成绩,为实现教师信息大数据管理提供依据。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培训基地和各省辖市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导,视导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培训任务分配及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
(四)严肃培训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均应修满规定的学时,原则上不准请假。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网络研修”课程学习及集中面授阶段请假超过2天者,不予结业;对报名却无故不参加培训或严重违反培训纪律者,取消该教师5年内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等各类培训的资格。报名学员完成研修任务、经考核合格的,颁发由省教育厅印制的培训结业证书。各培训基地按照20%的比例择优评选优秀学员,由培训基地统一印制并发放优秀学员证书。
五、培训组织和报名
(一)国家级培训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任务
《**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中带“*”的专业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职教师。参训学员于6月 7日至13日登录教育部 “师资培训管理系统”(202.113.245.38:8280/train/ ),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项目,并填写项目验证码(验证码2021HNZGZXJ)完成网上注册和报名。个人所有填报内容要详细、准确、规范,网上报名时要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流程,严格按照指定的培训专业填报,不得擅自修改项目或专业。项目办审核参训学员资格后,培训基地管理员随时登录系统,复核学员参训资格,对不符合培训资格要求或因故不能参训的学员,协商学员所属地教育局或学校,重新选派相同专业且符合参训条件的其他学员参加培训。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组织该项目报名工作时,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报名情况一并汇总填写报名回执(见附件7),在备注栏注明是“国培项目”。
(二)各培训基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1.中职培训任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1)和《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见附件4)的安排,按计划分配指标组织中职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省级培训。
2.高职培训任务。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2)安排,结合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规划,组织推荐参训教师预报名;项目办将根据计划名额、预报名情况以及各院校相应的专业规模等确定最终参训名单。
3.报名程序
(1)骨干教师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回执汇总表(见附件7),于6月13日前将加盖公章后的电子版(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26.com,并组织参训教师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vae.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网上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教师(报名系统反馈通知到本人)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各专业的培训时间、地点见附件5)。
(2)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班主任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信息汇总表(见附件8),于6月13日前将电子版(Word版和加盖公章后的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63.com),并组织参训班主任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人员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培训班次时间、地点见附件6)。
(三)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在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申请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了2021年由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项目由各地教育局自行开展,纳入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整体规划。
(四)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审核备案
各培训基地及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制定承担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模板见附件9),于6月11日前提交项目办审核备案,并按照审核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备案通过后方可施行。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联系人:
骨干教师项目办联系人:
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人:
(网上报名等相关问题请分别拨打骨干教师项目办或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电话咨询)
附件:1.**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
2.**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
3.各省辖市承担的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分解表
4.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
5.**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信息统计表
6.**省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安排一览表
7.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报名回执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学院应用情况
笔者学院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以来,实施了百名导师帮扶工程,由全院副科级以上干部或具有副高职称资格的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地引导和促进作用,拓宽了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具体如下。
一是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形成军队化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个体,成为学生军队化管理的有益补充,为创建技工特色教育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是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配合“学四德教育”工作全方位开展,形成良好教风、学风、校风,进一步塑造学院的良好社会声誉,实现了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创建。
三是学院教职工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推进了全面育人局面的形成,培养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师资队伍,成为学院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四是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进一步提升,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品德教育、心理健康干预、生活的关爱融为一体,让受导学生都体会到成长的愉悦。
二、现在实施的“成长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导师资源匮乏。笔者学院在校生有8000多人,而导师制工作中选拔的都是副高职称以上或是副科以上干部,只有100余人,导师与学生比例仅为1:80,很多需要辅导的学生得不到导师辅导。
其次,学生“成长导师制”配套制度、监管措施、考核评价体制有待完善。现行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停留在查看工作记录、进行论文交流评比等方面,其他配套制度、监管措施几乎没有,考核成果的应用、激励配套措施更是无从谈起。工作全靠导师的自觉完成,时间一长,部分导师对这项工作热情大减,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名不副实,影响后续深入推广实施。
三、进一步深入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技工教育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更好探索研究,继续深入有效地推进导师制工作,笔者认为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好谁来导的问题
导师队伍应该是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导师既是学生信赖的好老师,又是学生生活的长辈,更是学生成长的益友。所以导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其次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要建立导师选拔培养机制,打破副科级以上干部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限制,尽量从与教育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中选拔,鼓励具备教育管理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报名参加,拓宽师资来源,增加导师数量。采取先培训后聘任,通过过程考核,建立一支素质高、品德优、业务强的导师队伍。
2.解决好导什么的问题
一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受导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自己外形的变化,容易出现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独立,又因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思想极易受到不良影响。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受导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方法,经常和学生沟通,关心鼓励学生学国工匠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学好一技之长,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三是由于生理发育特点,加之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让技工院校的学生更易产生心理上的动荡不安、紧张惶恐。并且由于他们自我管控能力弱,容易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在心理上易出现自卑心理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躁动型心理障碍等。所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培养受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出现和发展,是导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是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和特长,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转化思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是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联系,全面掌握受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指导学生逐步进行职业规划,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导师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导师可以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解决好怎样导的问题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通过填写导师工作手册、做好辅导记录、整理学生书面汇报等资料,记录每位受导学生成长过程,跟踪学生成长轨迹,研究受导学生的成长规律。
二是建立师生谈心辅导与学生汇报制度。导师与受导学生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谈心交流、辅导学习,每两周至少一次。学生采用书面汇报形式每两周一次向导师汇报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平时借助微信等沟通方式,导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三是建立受导学生家庭档案。导师通过电话访问或直接家访的形式,掌握学生家庭有效信息资料,对家庭情况进行必要分析,包括家庭人员构成,主要收入来源等,把单亲、重组的家庭作为关注重点。
四是丰富辅导交流形式。不局限于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根据情况,可以一对多或者多对一辅导。可以组织多名导师和多名受导学生参加座谈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总结表彰会以及学生之间的联x会和其他团体活动等。
4.落实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保障制度
为使学生“成长导师制”切实有效运行,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首先,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干部要带头参与导师制工作。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合作。
其次,学院要创造条件,鼓励导师们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方法,不断探索实践与受导学生情况相适应的辅导方案,不断提高师生沟通与交往的艺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建立导师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交流活动,通过论文评选、个案分析、经验交流、座谈联谊、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激发导师责任感,提高导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活动育人的理论基础
活动育人的教育理论基础是生活教育理论。台湾石滋宜博士曾主张,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能够享受人生意义的人。[1]生活教育理论是新课改的重要教育理论依据之一,主张让学校教育从知识化、抽象化的王国里走出来,回归学生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同他们置身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并在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理解、体验、实践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和思想品德,树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健康文明的方式享受生活等道德观和生活观。生活教育理论并非时代的创新,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代就有了。法国启蒙运动巨匠卢梭主张,学生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应不脱离学习者自身的现实生活,这样的学习才会易懂、有趣,对生活也才有用。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他指出,学生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展现。我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可见生活教育理论的渊源之深。生活教育理论对职校德育工作有着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职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其接受德育要求的形式,必须是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必须是为他们所喜爱的;另一方面,职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必须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提高学生的现实生活力为最终目的。因而职校德育只能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在活动中塑造学生品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生活中各项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职业院校活动育人的可操作性策略
理想化的德育模式应淡化教育痕迹,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有意识的教育。“德育无痕”“润物无声”式的德育才是最有效的。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把“工作德育”转化为“目标德育”,“言语德育”转化为“行动德育”,更要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2]1.学习理论,深化研究。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校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职校“活动育人”正是执行这一要求的有效形式。强调以劳动锻炼的形式或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或职业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增强劳动光荣的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校要组织师生系统地学习生活德育理论以及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力争为开展活动育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要以黑板报、橱窗展示、广播大会和校园小报等做为宣传阵地,以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明白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同时,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展开集体讨论,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开展“学习高技能人才”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系列活动,营造“实践出真知”的氛围,逐步引领学生有意识的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2.统筹兼顾,合理设岗。职业学校可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自主能力强的特点,广泛开展校内和校外两种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如校内的实践活动,可结合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岗位划分,设置包括文明礼仪、环境整治和纪律督查等九大类岗位(见表1),要基本涵盖所有在校学生适合参与的各个劳动与活动项目。岗位的划分要细致,以突出不同岗位对不同学生的培育作用,如:高年级学生以参加校外的义工活动为主,低年级学生则以校内实践活动为主等。根本宗旨是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同时,在专业操作课中要认真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毕竟学科德育是学科课程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教育本身的需要。尤其是在专业实习课程中,可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严肃专业操作纪律,以逐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感,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协同能力。校外的实践活动可根据不同时段主题教育的需要来开展,如2016年上半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的活动就比较丰富多彩的(见表2),充分体现了引领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投身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和宗旨。3.明确职责,规范操作。为了防止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在开展各项校内活动前必须先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并交由校长室审核,通过后再实施。整个活动过程,都有指定的总负责人,然后指定各小组组长,组长则负责相关岗位所有同学的工作检查与考核。在活动安排时每个岗位都要求定点到人,并把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和相应职责明确到位,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以量化考评的形式,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操作规范等,从而增强了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如:校园环境整治组的工作目标是全天候保洁,工作重点时段是早、中、晚自习课前,辅之以课间的巡查和零星的打扫工作等。劳动工具因分工而异,有扫帚、垃圾袋、拖把等,确保人人有工具,人人有事做,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形成爱护劳动工具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岗位职责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校外的实践活动则可灵活安排与设计,一般由团委负责开展工作,活动主题要与时俱进,活动效果要有主管部门,学校及参与活动的学生三方共同评定。4.精细实施,延伸拓展。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具体实施起来主要有三个做法:(1)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须佩戴袖章或标志牌,实行挂牌上岗,便于全校师生的即时监督,以充分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2)结合学生的特点安排岗位,如文明礼仪组的学生,一般要求性格大方、外形较好、气质端庄。在上下学期间或学校组织重大活动等时段,站在校门口或是相应的工作区域,进行(如礼仪示范、迎宾、引导和讲解等)现场服务;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则选取外形俊朗挺拔的男生作为升旗手和护旗手,以体现升旗活动的庄重和严肃;自行车组则选用一些身强力壮、热心公益服务的同学,确保自行车排放的整齐有序;校园环境整治组一般选用学生干部,以体现“干部干部,干在前头”的良好传统;卫生和纪律检查组一般是分给责任心强、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以实现检查的公平公正公开;其他一些辅助岗位,如图书协管员则选用一些文静内向、爱好阅读、爱护书本的学生等。总的要求是因人设岗,这样既符合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也保证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3)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将袖章、标志牌、记录本等相关材料一并交给下一个活动小组,确保活动有序、有效、持续地开展。从而培养学生了解工作有分工、分工协作的职业理念。从校外实践活动来看,可根据职校学生年龄大、能力强、明事理等特点,组织他们参与校外公开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定期去福利院打扫卫生,和老人们谈心、讲故事,排除他们的寂寞感;组织学生争做交通协管员,为宜兴的文明交通出一份力等。目前,宜兴已全面推行义工活动,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就有1000名学生参加了义工组织,都配有义工证、义工服、义工帽等,成为宜兴市首批义工。学校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有社会影响力的义工服务活动,社会反响很好。从学生社团活动来看,学校可依托英语沙龙社团、荆风文学社、春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沙龙社团定期推出社刊,举办英语四六级考试讲座;荆风文学社把社刊《氿歌》作为活动的主阵地;春蕾广播站举办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心连心”文艺晚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素质教育的空间,浓郁校园文化的氛围。这些都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有力延伸,大大拓展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时空,丰富了学校实践活动的内涵。5.四级督查,严格监控。一般而言,校内实践活动,学校要初步建立四级监督网络,一级是学生立足岗位的自查,二级是班级自发开展的换岗互查,三级是年级层面实施的普查,四级是学校组织的抽查和督促。班主任自始至终认真组织与调配监控,做到“三勤”,即勤巡视、勤示范和勤监督,以落实“现场办公、及时指导、整改到位”的活动原则。如年级主任适时监督整个活动的实施情况,同时,将监控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班主任;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会的生活部、纪检部等不定时地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严密的监控网络,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效果,真正将活动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督可推行分层负责制,严密组织网络,严格活动组织机构,规范活动内容,统一活动要求,以确保学生外出活动的有节、有序和有效。6.认真考评,持续推进。各类实践活动结束后,都应及时进行“实践活动积极分子”的评比。活动中要注意综合四级检查结果,给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打分,并将所得分数纳入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体系;而班级总体的活动情况则按相关条例纳入班主任工作的月考核中;学期结束前,学校根据各班的表现再评选出学生实践活动先进班级,并进行相应的表彰与奖励。在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上,都要做专题研讨,以不断改进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工作方法,真正做到边实践、边反思、边整改,以追求持续改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如有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中表现突出,可被学校评定为“技术操作能手”,在校园歌咏赛中力拔头筹,可被评定为“校园歌手”等,以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对职业院校“活动育人”的反思
职业院校在活动育人的实施中必须渗透三大理念,即活动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活动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活动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理念等,从而呈现出三大育人特色。(1)走出校门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体现出了与社会接轨;(2)职校组建学生社团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素质,丰富了活动的内涵;(3)学校及时的总结与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活动氛围。但在活动育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安全隐患的存在,这是由动态管理难度造成的;(2)考核机制尚待完善,学生的实践活动普遍没有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体系,也没有作为学分来考核,因而刚性不够;包括指导教师,其工作量也没有纳入考核的范畴,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全员参与格局的创建。职校可根据当前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按照“体制上健全、落实上可行、考核上创新”的思路继续深入推进,努力实施德育“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要求,以期更好地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者:樊玉成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理论;产品线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32-041
1 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表面问题
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表面问题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市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技艺精湛,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经过长期以来的传承和发展,已逐渐形成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
1.1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党和政府实行的“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推动下,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规模以上产值增长2.30倍,已发展成为莆田市第二大产业集群,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莆田全市共有工艺美术产业7000多家,从事人员近30万人,形成了木雕、玉雕、铜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首饰等十大门类,1000多个品种。2015年,实现总产值近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89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超378.70亿元,比增16.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63%,已发展成为我市第二大产业集群,占全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工业产值33.2%,是福建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
1.2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优势分析
(1)人才的优势。拥有一支由高、中、初级人才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全市共有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近30万人,技术人员5000多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8人。(2)品牌的优势。莆田是中国荣获国家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已拥有“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都”“、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基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中华佛教艺术品之都”等14个国字号品牌。同时还拥有莆田木雕、莆田留青竹刻、错金银、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6件中国驰名商标、67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09件莆田市知名商标、57项福建省名牌产品。(3)区位的优势。莆田市地处闽东南中部沿海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向莆铁路、福厦铁路贯通境内,陆海交通便捷。尤其是位于福厦高速公路黄石出口处黄金地段的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这一集约性市场的建设,为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窗口。(4)产业集聚已具规模“。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集聚区”“、荔城迎宾路木雕产业集聚区”“、荔城黄石青石雕、玉雕产业集聚区”“、仙游度尾木雕产业集聚区”“、仙游东桥铜雕产业集聚区”“、秀屿上塘银饰产业集聚区”“、秀屿下郑草竹编产业集聚区”等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并初步形成了海内外市场销售网络。(5)发展基础较为扎实。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如下。一是木雕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众多,雕功精湛,精细圆雕产能居中国第一。二是中国名贵古典工艺家具企业数量最多、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占高端红木家具市场70%。三是中国最大的银饰生产基地和第三大交易中心,莆田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珠宝企业,约占据全国金银珠宝首饰销售市场30%。四是全国三大油画生产基地之一,莆田的油画画家、画师,超过2万人,油画产量占到全球的30%。五是中国油画框、画布最大的生产基地。六是全球最大的宗教(佛教为主)艺术用品生产基地。
1.3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表面问题
(1)产业集聚程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依靠师徒传承、家庭作坊式生产的莆田工艺美术产业,90%企业为中小微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要素集聚程度不高,集聚区内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偏少。(2)产业化程度不高,粗放经营突出。多数企业仍处于零星分散的粗放经营状态;机械化批量生产不多;较大程度存在“材贵艺不精、粗制滥造”等的现象;远未形成按材质、工艺、艺术价值和供求等特性进行合理分工协作、采用不同生产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3)品种相对较单调,档次不高花色少。尤为突出的问题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原创高艺术附加值的产品偏少,普遍存在仿造名企名品的现象,同质化严重,缺乏开拓海内外新市场、开发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的意愿和能力。(4)配套能力不够强,发展稳定性不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生产终端产品的加工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产业发展的服务型企业匮乏,缺乏完整的产品设计研发、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信息咨询、物流储运、投融资等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配套服务体系,产业链发育尚未形成高中低端完全的闭合。(5)人才结构不合理,技工存在流失现象。目前莆田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技师、技工比重较低,与产业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因职称评定机制和行业恶性竞争等原因,导致技师、技工等人才持续流失,造成企业技术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2基于价值链、产品线理论的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深度分析
2.1价值链理论及相关分析
按照价值链理论分析,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企业的价值链(或称内部价值链)看,不外乎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中”进行种种选择;另一方面,从产业链看,就是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或者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不断寻求和促成“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的发展。依据价值链理论的基本逻辑,莆田市每个工艺美术企业都处在工艺美术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上,而这些企业要持续发展或赢得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因此,要发展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就得必须注意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规律。(1)构成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增值性是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3)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具有循环性的特点。(4)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性日趋增强。(5)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6)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7)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对区域工艺美术产业的结构和关联度有直接的影响。(8)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链具有集群(积聚)效应。(9)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链具有链式效应。
2.2产品线理论及相关分析
产品是产业的基础构成要素,产品线则是分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按照产品线理论,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与工艺美术产品线的内涵直接关联(实际上也是与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营销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产品的类别、功能、销售、渠道、价格、客户群等;另一方面,就是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产品线的几个基本指标,包括产品组合、产品线宽度、产品线长度、产品线深度和产品线关联度。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为确定莆田市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今,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已发展到十大门类,包括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含寿山石雕)、油画框业、工艺编织、铜雕、漆器。其中,每个门类又可按照工艺、材质、造型、款式、花色、品种、规格等划分出种类繁多的细分产品。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个体视角考察,其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等都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在全国同类行业中也属罕见。虽说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组合度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已经具有较为领先的优势或较高的发展程度。但是,进一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依然存在隐忧和不足。首先,任何产业的产品线并非越长、越宽和越深就越好,而是应该依据产品的产供销、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产品线的最佳长度,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最佳的效益。其次,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组合度和产品线的关联度还远没有发展到能够不依赖外部而独立支撑整个产业发展的程度。
3发展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在莆田市“十三五”规划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336工程,打造工艺美术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契机,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激发改革新动力,立足产业优势,积极推进莆田工艺美术三大支柱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3.1资金支撑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贯穿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要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工艺美术企业的融资需求。(1)支持工艺美术企业的信贷需求。鼓励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由政府提供一定量的过桥转贷资金,帮助工艺美术企业化解融资难题。一是按照一个协会一个资金池的办法,鼓励油画、木雕、家具等协会,设立资金池;二是加强对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引导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2)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现有担保公司;建立工艺美术产业资金互助组织,运用行业协会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3)成立“原材料银行”。设立“原材料银行”,先期由创意投资基金将原材料收购,生产企业在与采购商签订购销合同后,即可到“原材料银行”领取生产原料,在企业将成品销售后再将资金归还投资基金,并支付一定息金。
3.2人才支撑体系
产业兴衰,人才为本。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创意、有技能的人才,大力提倡和培养“工匠精神”。(1)建立健全工艺技术人才库建设。做好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建立健全莆田市工艺美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数据库。促进莆田学院与工美智创战略合作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更有效地构建可持续的工艺美术生态经济圈。(2)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深入工艺美术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建议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业内核心企业、政府劳动部门联合创办新模式职业教培基地,实验实习基地设在各类大型企业的工厂车间和院校实训基地。 (3)大胆吸收引进外地人才。对高级管理人才、工艺美术大师其引进形式可更灵活多样,既可通过就业或调动方式落户,也可通过兼职、合作形式等到莆田从事短期性工作。鼓励通过技术入股或承包、创办、联办企业等形式到莆田工作;工艺美术大师给予独立的工作室,给予科研启动经费。3.3政策支撑体系优惠的财税政策是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要进一步加大对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1)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充分发挥“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作用,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在同质、同价前提下,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要优先选用本地产品、优先采购工艺美术企业优质产品和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2)发挥财政政策扶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向红木家具产传统产业投入。一是政府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和限制资金、劳动、人才等要素向工艺美术产业流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政府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刺激产业的需求和产出,加快产业的成长,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整个产业结构。(3)营造区域总部经济。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质量。近期目标是以吸引外在的莆田籍贯的企业、人才、资本和技术等产业要素的回归为重点,营造总部经济氛围。远期目标是力争5内使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区域总部经济基本形成规模。
3.4品牌支撑体系
工艺美术品的消费特性决定其对消费者的识别功能、导购功能,降低购买风险功能,大力打造名牌,可以充分发挥品牌的聚合效应、磁场效应、宣传效应和带动效应。(1)打造工艺美术产业区域品牌。要充分发挥行业的“国字号”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力,加快“仙作”“、陈桥”等集体商标的创建工作,通过整合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牌和工艺附加值。(2)支持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要在国家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就核心工艺美术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等进行系统论证,牵头制定莆田市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然后逐步垄断国内工艺品生产的行业标准,以谋求在更高层次确立优势,保持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位置,逐步发展为中国工艺品生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3)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创品牌。新增名牌产品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分别一次性奖励。工艺美术企业要从产品的设计、包装、质量、商标、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要探讨开发符合国际惯例的工艺品商标、品牌和包装,促进企业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3.5营销支撑体系
营销是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产品的生产,多渠道全方位开拓市场。(1)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把握莆田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契机,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将传统的品牌门店营销与在线运营结合起来,促进工艺行业市场拓展。(2)大力开展国际营销。要进一步巩固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远东部分及港澳台地区等主要销售市场的份额,同时积极发展欧美、非洲等新兴市场。(3)努力拓展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巩固沿海开放省市、内地省会城市等重要市场。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有实体的产品内销批发机构。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设立若干办事机构,以别墅、星级酒店及欣赏类建筑为主要对象,建立营销窗口和销售网络。
3.6平台支撑体系
为工艺美术行业架起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从而有效带动莆田市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1)构筑健全有效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在我市建立“福建省贵重金属及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福建省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源头为生产企业把住原材料进货质量关、产品出厂质量关,并积极筹建“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莆田研发基地”和“国家木雕古典家具质检中心”,为“莆田制造”构筑健全有效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2)办好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通过艺博会、红博会等展会平台,将国内外专业客商“请进来”,宣传推介我市工艺美术品牌。在增强展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各工艺美术产业园区的招商力度,力促工艺美术产业突围发展,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助力。(3)建设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化的物流加工园区。建设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化的物流加工园区,实现全国领先的物流配送优势,助力莆田成为中国工艺礼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工艺礼品展示基地、交易基地、出口基地、物流基地。
3.7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灵魂”,随着高科技在工艺美术产业渗透,使得企业工艺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对工艺美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1)推进技术及设计理念创新。围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让艺术和生活不断贴近,进行跨行业、跨门类的构思与设计,如在莆田市大力开发妈祖特色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有关地方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等资源开发、设计、加工相关旅游工艺品。(2)推进新材料或新材料组合应用创新。将精湛的工艺美术技术在木雕、古典家具、石雕、玉雕等领域相互渗透;由单一材质运用转向复合材质运用,运用合金材料,将金属、玉石、实木等材料结合运用,并不断向新的材料领域拓展。(3)创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十大门类行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艺美术科研项目技术水平,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郭碧仙,黄海声.工艺美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莆田市政协特色文化产业专题调研侧记[J].政协天地,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