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药工程专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药工程专业分析

第1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物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11-02

制药工程是一门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进行有机结合与交叉的工程技术科学,主要通过讲授现代制药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理论和知识,使毕业生具备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工作[1]。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一方面大量该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又为不能找到足够数量真正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而苦恼。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医药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贵州省为例,全省制药企业近150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民族药(苗药)生产企业,医药工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五大主力之一。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人才引进上不具有优势,因此立足于自主培养所需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的毕业生也成为西部地方院校的重要职责。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使学生具备在药品生产、供应、开发等工作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能力和相应的操作技能[2]。目前,民族地区医药企业基本以生产民族药物为主,如苗药、藏药、蒙药等,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一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探讨如何组织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通过优化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实践,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专业知识适用性

药物分析课程所涉及内容众多,各版教材基本都包括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典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中药制剂及生化药物分析基本方法、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行“十二五”规划教材基本上按照药理活性来分类讲解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等内容。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和前人经验[3,4],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专业应用知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优化精选了教学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以中药、民族药物生产为主的实际,适当增加了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教学比重,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地减少了化学药物分析比重。同时,随着中药材成分分析、中药制剂等新型药物分析任务和分析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药品分析任务的需求,有必要注意加强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部分仪器分析的知识内容,将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学习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穿插,互为补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检测中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的能力,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气相色谱法检查农药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及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均有重点讲解。

二、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信息量大,系统性较差,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4]。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改简单地传授和示教,将过去单纯以教材为中心的理论课授课模式改以专业教材为基础,结合实用药物检测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较多地采用讨论方式讲授课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通过三聚氰胺事件提出对传统凯氏定氮法优缺点的讨论,进而引入高选择性的蛋白质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对某刑事案件受害人死因的鉴定,引出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由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引出L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通过对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讲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也促使学生有了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意愿。针对学生对大型分析仪器兴趣较高的实际,就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更好的将分析化学的知识与药物分析知识融会贯通。

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多媒体资料相结合,减少大段定义和原理的罗列,尽量把枯燥烦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立体构型和动画形式展现,同时利用颜色、字体、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理解难点、浓缩重点的目的。充分利用专业数据库和其他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药物分析应用与发展趋势。通过对《药品管理法》、新版GMP和GSP等法规的查阅和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恰当的考核评估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体现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意图,我们在实际考核中将实验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设定为30%。实验课成绩评定分为常规实验操作和自主设计实验两个方面,常规实验操作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情况判分,客观看待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考核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自主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根据小组所制订实验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判定分数,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加强校企联合

具备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做好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要具有尽快独当一面的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把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验”和“综合工程实践”几个层次。“认知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体企业等形式完成,让学生对工业化生产有直观的认识。我们与省内外十余家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合作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参观学习,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协助参与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药物的检验工作。“专业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优选实验项目的操作,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仪器装置的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所有学生实验都做到1人1组,独立操作。为使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实际,我们还自编实验教材,将一些研究热点及最新版药典中的新内容引入实验,以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5]。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药物开展验证分析,打破了过去基础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实验偏少的格局,并剔除了部分老化、过时的药物分析检测项目。分析方法涵盖了化学方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以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作为药物分析的主线,加深了学生对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之间规律的理解。“综合工程实践”是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心、中试基地和科研平台进行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入教师的课题组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和具象的生产实践结合。

四、结语

将传统的以授业解惑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两者并重的新型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5]。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材和实验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由于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使得企业定期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尚有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高相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药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大型分析仪器由于价格昂贵,配备的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为此,我们也正在尝试采用仿真系统结合实践操作来缓解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新路,对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家骊.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11):236-237.

[2]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3]冯学花,胡铭浩,陶阿丽,等.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1,38(8):185.

第2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正逐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迈进,这一发展过程必将伴随着对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倾向也愈来愈明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合全球化生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如何使各国的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资质趋于等效,成为当今教育界、工程界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产品检验等基本技能,是一个实现药物制造、注重实践的过程。如何满足制药产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药专业人才,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专业地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希望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较早,2002年时已经在生物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三大制药中的生物制药为办学特色。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支撑条件:第一,专业教师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第二,具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发酵—分离—制剂—分析—包装整条生产工程流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可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相对薄弱,而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充分调研已通过认证的高水平高校,学习它们的专业工程教育理念,借鉴它们在认证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其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广泛调研国内外制药行业,了解它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跟踪调研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薪酬、职称与职位晋升、职业满意度等情况,为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制药领域理论基础、完备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力求把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在同类教育中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三、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这一原则,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选修课,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尤其是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和各类竞赛项目。 

为了克服校内资源有限的弊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从基础到实践的培养过程,能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生物、药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基本是“由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化人才是一个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我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从制药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作为学术带头人,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直接把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请入讲堂,开展实践教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已通过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或是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进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复合型知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提供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的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时间。同时,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不仅肩负起向学生讲授专业课的任务,也要积极承担学生职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五、结论 

对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来说,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一个新的契机,其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我校只有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才能使我们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理科基础、工科背景的国际化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3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制药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重视医药的进步与发展,而医药工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水平又密切相关。然而独立学院制订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对此类人才的要求?采取哪些途径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制药专门人才?笔者结合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对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以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作为应用的有力证据,做出了客观分析。

一、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现代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生产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制订符合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并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

1.使理科与工科的学科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既使学生达到了加强基础,强化技能,又达到了优化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2.改革培养模式,加强了实验与每学年实践课学分比例,并将某些重要实验课列为考试课,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工程为主,中药制药工程为辅”的课程体系。

二、教材建设研究

在制定和实施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依据独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和认真研究相关学科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比重后,在选择理论知识教材中,要求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实验教材或讲义内容的选取上,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要求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特色,可将有用知识重新编写再进行讲授,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色的教材,从而增强其实用性。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步将颇具规模、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的制药企业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具有车间设计、设备选型、工艺设计等的能力。本专业先后与长春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实习关系,初步建立了实验室——校外大中型医药企业生产车间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同时实行择优推荐,择优留企的方式,激励和鼓励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应用结果调查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招收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直接受益学生数为473人,且以后本专业学生将一直受益。2007年级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78人及2008年级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69人已经毕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如表中所述。

2007级和2008级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就业地区统计表(%)

第4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48-02 化工类制药工程是化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应用学科,是以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通过这些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物制造的实践工程[1]。因此,实践教学在化工类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几年对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

1.建立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参考国内外同类高校化工类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改造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重。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三个层次的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2,3]。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专业实验内容上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转变,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为中心,保证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1)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交叉的特点所开设的基础实验,这部分实验课程教学着重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操作,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注重交叉融合,即化学和药学的交叉融合、生物与化学的交叉融合、药学和工学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培养对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兴趣。(2)专业提高实验:根据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化工制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建立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及现代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化训练平台,而开设的综合大实验,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具体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对于解决制药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出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设计、实施、疑难问题的解决、实验方法衔接运用、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3)科研创新实验:依托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资助,和实验室搭建的科学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专业研究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并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完成创新实验的设计实施,相对独立的科研创新研究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研究兴趣,锻炼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制药企业产品的产量、质量、效益等问题,达到能为制药企业、药物研发单位、医药商业企业及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2.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技术与方法合理综合,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使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占实验项目的60%,实验教学项目中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开设了一些新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3.学生自主选题,激发了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在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基础上,多发面开发具有科研性质的“设计创新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填写申请书、师生论证、实验实施、撰写论文、总结讨论等程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其结果激发了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专业化实验室建设

1.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整个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石,是初步树立与培养工程思想的基础与必要环节。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对于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我们采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建设。按一个或多个相近的一级学科来组织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将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3个学科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资源配置,避免了实验设施的重复投资,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集中了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也便于实验室的管理。

2.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学校投入建设经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购置一批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专业实验室承担科研科科技创新实验的能力。同时按照某一个或几个二级学科来组织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使实验内容涵盖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原理、工业药物分析等核心课程,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中以综合型、设计创新型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着使毕业生能够从事新药研发、药品管理、生产、检验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工程的观念去分析判断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达到能够精通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某一领域的实验技术问题。

3.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化工类制药相关的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践环境。学生在实习基地通过对有关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掌握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并熟悉其原理、结构和性能等,为以后走向社会参加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实习基地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等个人综合素质,陶冶了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体制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有序、高效、高质量进行的保障。我们在参考同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了具有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特点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1.管理体制。(1)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院长兼任,人、财、物统一管理与调配,达到“真正”资源共享。(2)实行人才流动、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3)组建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4)成立了实验教学督学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主任的考核,监督和检查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实验教学质量评估。

2.开放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开放机制的运行,不仅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而且为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社会科技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实验室开放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技术训练、创新设计型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2)建立了开放管理细则:“开放实验申请书、安全卫生协议书,物品领用登记簿、开放实验统一记录本、开放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开放值班工作要求、开放实验成果管理规定”等系列开放管理细则。(3)设计创新实验程序:学生通过自选题目、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师生讲评、实验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和成绩评定等八个程序完成创新实验。

3.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20项。建立了“精、细、实”的管理模式,加强了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完善化。例如规定进实验室的教师要配戴名签,填好实验室工作日志和平时成绩记分册;首次上岗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和试做;进实验室的学生,都有对应的实验台、实验凳和仪器设备编号;设有迟到自签簿、值日生工作完成登记簿,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有一种责任感。每件仪器均有仪器卡片,做到账、卡、物相符率达到100%;建立了仪器使用证、仪器操作规程;全部仪器设备实行了条码管理,大型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建立了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工作档案,并有对应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随时可查到各种信息。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了实验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对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改善了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设施,较大程度的发挥了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地加强,使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真正成为培育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摇篮。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阮洪生,陈志宝,安红波.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149-150.

第5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软件;实践教学;试验设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67-02 一、引言

制药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工科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1,2]。因此,在培养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否熟练且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试验提出了要求。

众所周知,统计学课程不仅具有严谨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更是兼具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3],它涵盖试验的科学设计、试验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4]。因而,在专业化统计分析软件日益渗透于科学试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大环境下[5],引入适当的统计学软件来辅助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如何利用统计软件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主导着整个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键。

因此,在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以统计软件为媒介驱动学生主动设计并实施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统计软件为媒介驱动的实践教学过程

(一)统计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在制药工作和生物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以统计软件主导学生独立设计、实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教学模式。既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和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践内容主动利用统计软件完成试验的科学设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的精确阐释等具体过程。以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常涉及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制药为例,如何优化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提高药物产量是这些专业经常要面临的研究课题[6]。而采用怎样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如何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无不与统计学课程的众多知识点密切相关。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举例

在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阿舒假囊酵母产核黄素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为切入点,学生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自主选择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如正交设计、响应面设计、均匀设计、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等。例如,有同学以阿舒假囊酵母发酵产核黄素的能力为实验考察目标,利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和KH2PO4进行了优化。他们所安排的实验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由统计软件自动生成的实验方案及各方案下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学生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学生根据表2的极差分析和表3的方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所考察的各个因子对核黄素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影响大小分别为B因素(酵母膏)、C因素(玉米浆)、D因素(KH2PO4)和A因素(葡萄糖);其中,发酵培养基中有机氮源的用量对核黄素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之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实际的试验设计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而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融入到具体的试验过程中,学生在利用软件确定好试验设计方法后,逐步完成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直至得到科学结论。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是提高了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因此,学生通过统计软件自行设计并实施试验方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展望

如何将工科类的本科生培养成为兼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一直是高等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7]。尽管当前各高校日益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然而在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置上却往往缺乏科学性,严重地影响了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们从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了以统计软件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以统计软件主导学生独立设计、实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将是适应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两个工科专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环节和举措。

参考文献:

[1]邹长军,吴雁,兰贵红,陈秀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95-97.

[2]张艳军,于虹,高秀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53-154.

[3]宁海龙,李文霞,金益.信息时代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特点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92.

[4]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王伟,崔秀珍,吴世秀.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17-18.

[6]俞俊棠,唐孝宣,邬行彦,李友荣,金青萍.新编生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

第6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72-03

制药行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1]。制药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研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课程实验为主,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某一环节或教学点上,容易忽略内容的衔接和层次的划分,忽略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递进,导致部分实验技能的培训脱节,实验内容重复,而且各个课程相互独立,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系统性认识和全局观把握,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3]。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一直在不断进行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方面,我们打破传统的实践课程设置模式,以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依托,根据最新版《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药物的合成/提取、纯化、制剂、干燥、质量控制为主线,将各自独立的实验课程循序渐进的进行融合,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既能保证专业特色,又能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能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一、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始尝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校院两级的支持下,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逐步进行硬件建设,购置了超临界萃取装置、微波萃取设备、发酵设备、分子蒸馏设备、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滤设备等设备,确保学生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质联用分析仪、逆流色谱仪等,确保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对药物进行分析;购置了造粒、压片、包衣、胶囊灌装、泡罩包装等大型制药设备,建成了近200m2的GMP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确保能以最新药品生产规范对学生进行药物生产过程训练;与同仁堂、安国市长安药材有限公司、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上海科园信海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有机会到一流的医药企业进行实习。

我们通过对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优化和整合,基于已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相继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以及“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其中,“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是基于学院分析检测中心和GMP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将教师科研成果与专业综合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科研服务于教学落到实处;而“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是基于教授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校外实践基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师科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推动教学科研成果服务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也推动教学科研的进步,从而实现产学研共赢。

三大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都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三个实践教学平台,我们构建了4个实践课程层次,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不断更新的国家药典和GMP为准则,以行业需求和专业科技发展前沿为导向,并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而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实践、重应用”的专业特色。构建的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聘请企业兼职专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等形式,收集反馈信息,再结合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再优化。

例如,我们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将《药剂学实验》与《制药工艺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药物制剂综合实践》。依据《中国药典》和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原有《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每学年开发3~4个实践教学项目,增设了《药物分析综合实践》,要求学生“自行选题-查阅文献-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整理数据-撰写报告”,从而进行药物分析检测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而且实践项目会随着老师科研成果和《中国药典》的更新而进行动态调整。如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内容的主要变化趋势,增加了高校液相系统性实验部分,将原实践教学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调整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针对新版药典检验操作规程和新版GMP的要求,将实验报告调整为企业的原始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形式,按GMP及新操作规程对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等。

三、“54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我校学生特点和本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分析,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修正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认识,将实验教学从依附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环节更新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将相互独立的实验课程整合为与理论课程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了专业基础、分析检测、工程实践、药物制剂和科技创新5个实践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和分析检测专业技能2条主线为主导,形成了基础型、专项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科技创新型4个实践层次,创建了制药工程专业“5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比如,在将化工原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后,《化工原理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课程验证实验,而是在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有个全面认识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具体药物为载体,了解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然后将化工原理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单元操作进行组合,构建他们自己的生产流程,并通过可拆装的制药生产流程去实现。通过这种训练,《化工原理》课堂上所学习的各个单元操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个药物的实际生产流程中,从而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各个单元操作在药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各个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内容上的整合,使之涵盖“中药材种植-炮制-辨识-制剂-分析-使用”全过程,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契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这种中药制剂全流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整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实验方案,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流程去实现,从而让学生对药物制剂的整体流程有个总体的认识。

四、多元导师制下的学生科技创新性活动

我校始终注重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培训,与上海馥稷生物、北京德禾生态等公司一起共建双师型教学培训基地,每年轮派1~2名青年老师前往培训基地进行短期或长期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管理、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我们每年都会聘请2~3名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技术培训,并协助指导学生包括药厂车间设计、药品生产流程和技术、药房药品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建立校内导师、高年级同学帮助、企业导师协助的多元导师制。

从大一开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并结合高年级同学帮助和企业导师指导的方式,组建课外科研实践团队,开展多元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申请并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立项,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启明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通过申报并完成科技立项,参加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教学效果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实践效果和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

在学生实践效果考核方面,引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现场考核、实训日志、现场答辩以及实训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从实训项目、实训文件、实训条件、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等五个层面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各项权重分别为20%、10%、10%、40%、20%,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以达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科学、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我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2011年形成初步的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形成了“542”实践课程体系雏形,到2013年建成并完善了“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建成了“实践教学量化管理平台”。目前,该成果已经惠及5届学生,使学生在基础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及专业综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也让我校毕业生更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连续五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更是由2009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85%以上。

参考文献:

[1]张思远.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杨桂秋,孟艳秋,刘学贵等.构建多元化本科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药学教育,2014,30(4):50-52.

第7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工原理 课程改革 学习实践

1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是综合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与制药生产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工程技术学科,也是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第一门槛,起着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搭桥作用。[1]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规范(讨论稿)中,明确规定了化工原理课程的学时数最高可达160学时,可见该课程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2阐明制药生产与化工生产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化工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讲授,此时同学们刚学完公共基础课,尚未正式接触专业课程,即对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对象及相应的知识需求均不甚了解,故初学化工原理且感觉与药学知识相差较大时,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均难以充分调动,甚至还易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2]因此,在开始化工原理课程的正式讲授前,教师不仅应先扼要地介绍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拟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宜向同学们着重阐明该课程与制药实际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制药与化工两类操作间的异同点,以便消除同学们内心的疑惑,即为什么制药类专业的同学也要学习化工学科的相关知识。制药生产与化工生产虽属两个不同的工业门类,但其操作的过程机理却十分相似,区别主要表现为前者较后者的操作要求更高、产品指标更加苛刻等。换言之,制药生产是一种高标准、超精细化的化工生产过程,故习惯上又多被视为精细化工生产的一个分支。诚然,这种提法尚有失偏颇,不够准确与全面,但亦较好地表达了制药与化工两类生产过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相关知识点间的贯穿与交叉势必在所难免。有关这一点,可通过相应的教学短片向同学们进行表达。

3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工原理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也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将会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是的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这一定位制订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以上培养目标,除了学习数理化基础、政治、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外,我们必须重点加强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实践训练。我专业目前开设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和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与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规范(讨论稿)一致。在制药工业生产中,除了部分专用药物制剂设备外,其他工程技术知识和设备主要是在化工原理课程中介绍。化工原理课程兼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特点,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并不等于实践。为此,我们在优化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以加强实践教学为主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因为课程体系是从宏观上把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则是从微观上保证学生的质量。在该课程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在学校完成,专业实习则在我系的实习基地和其他有关制药、化工企业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单位完成。

4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

化工原理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理论产生的测试手段、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去验证已知的理论,进一步探索未知,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装置、仪器设备及其性能。化工原理实验与其他实验(如有机和无机实验等)不同,它的特点是具有工艺性和工程性,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工程装置的实验。每一次实验课之前,指导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质量,提高实验效率的有效保障。首先,作为指导教师必须写出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提纲,总结本次化工原理实验的内容。就本次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做详细简要总结,整理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及相关理论。[3]其次,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实验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学生刚进入化工原理实验室对于所看到的装置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但一旦面对实验装置,要求进行实验时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因而化工原理实验前的预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4]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对实验讲义进行认真的预习,了解实验所要验证的理论知识,对实验装置图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做简要的了解。强调实验前的预习有利于学生复习课堂教学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构思组织能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提前到实验室),对照装置图逐一查明实验装置的每一部分,熟悉实验流程,按照讲义熟悉操作步骤,对于装置中一些阀门的开关和注意事项要完全掌握,不明白的要请教老师。在开始实验之前一定弄清楚实验要测量的数据,千万不要稀里糊涂地着急开始做实验,以免出现问题时才手忙脚乱。为提高同学们参与化工原理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在保证流阻测定、离心泵性能、过滤、传热、吸收、精馏及干燥等常规实验教学学时的前提下,要自主开发和增设了若干与制药生产联系密切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如药物结晶、空气净化及纯水制备等,从而实现了由纯化工实验教学向制药化工实验教学的转变。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研究的主动性,反过来也极大促进了该课程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化工过程技术与设备、实验方法学、现代测控原理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掌握先进的测量手段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和流程模拟软件的发展,为解决许多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手段。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对于今后从事的化工行业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成为生产、建设等技术应用和管理、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桂荣,王淑芳,王桂赞,赵新强.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中强化工程意识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1:116-118.

[2]黄德春,史益强,王志祥. 面向制药类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改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3:30-32.

第8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制药工程 特色专业 实践教学

制药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专业适应面宽,社会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因此,从1998年起有一批高等院校,包括药学类院校、医科院校、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陆续开设这一专业。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各高校管理职权作用的淡化,高校办学自逐渐增大。也由于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办学背景与办学指导方针,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各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均出现较大差异,有的甚至连专业名称与培养目标都不大一致。正因如此,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几次学术会议都针对如何建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问题进行研讨[1-3]。

我校属于江西省属地方性普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创办于2005年,自创办之初便立足校情,走特色办学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成绩斐然,于2010年短短五年时间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同年还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将我院如何基于校情,建设特色鲜明的制药工程专业汇报如下。

1.办学指导思想的凝练

办学指导思想的凝练必须“立足校情,基于生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学校,以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学校招生属于二本批次,全国范围招生,生源以江西省为主。基于此,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以为江西省及周边区域医药生产企业服务,培养优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为主要目标。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特色创优势,形成和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本专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凝练方向、优化队伍、构筑基地,集成较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工程化”教学科研基地,形成卓有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程师,并形成教学科研互促并举、相长并进的发展局面,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业务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专业方向上有特长,对制药工程可能涉及的学科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并在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方面有初步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更高的要求,我们提出构筑集“教学—研究—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教学体系,形成“开门办学,走学产研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2.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础。根据“开门办学,走学产研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次修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而这些改革主要依据相关院校进行调研,并邀请省内诸如江中制药、汇仁集团、江西制药、川奇药业等多家医药生产企业的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最后形成相对完善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数量;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实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数;为了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量,开设两门专业大综合实验;为了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增加与工厂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工程类选修课程,如《药厂三废处理》、《制药过程控制与仪表等》[4]。

3.教学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主要是近几年从国内各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多数缺乏授课经验与工程实践经历。而制药工程专业又是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

(1)分批、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各学科的重点大学及知名院所进行为期半年的课程进修学习,尤其是到一些综合性大学及工科型院校进行工程类课程的进修学习,以提高青年教师工程教育的教学水平。

(2)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及医药设计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脱产生产实践和间断式实践,弥补教师走出高校即走上讲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5]。在“开门办学,学产研合作”的办学方针下,专业建设得到了大批制药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质量优良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地点上,从南昌扩展到全省,从省内逐渐扩展到省外;在实习基地的种类上,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以检验、流通及研发单位为辅(见下表)。实习基地的数量充裕以后,下一步着力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要首先实地考察实习基地条件,确定实习基地的硬件(厂区条件)与软件(企业指导教师)均能够满足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表 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情况

5.特色与创新

5.1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

为了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提高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请进来”,即邀请制药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工程师来校上课。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先后从江西川奇药业、汇仁药业和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聘请了三位专家来院为本科生上课。外聘专家授课作用明显,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我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在课堂上学到生产实践知识,客观上起到培训青年教师的作用。

“走出去”,即将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转移到企业车间里进行授课。从2009年开始,我院先后将《药物分析实验》、《制药工艺学》和《制药过程控制与仪表》等课程的部分课时转移到江中制药、汇仁药业等制药企业的质检中心或者生产车间里进行授课。通过实施这一办法,本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脱离生产实践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果明显增强。

5.2建立“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均是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然而对于制药工程这样的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为此,在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下,学院将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即学生根据学院已有的实习基地进行双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于大四上学期在实习单位进行为其13周的顶岗实习,同时单位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择,双向选择确定就业意向。大四下学期,学生即可到已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已有就业意向的单位继续进行为其10周的毕业实习,同时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实行企业和校内双导师制。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题目选定、过程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的要求。如此,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更具目的性,可谓一举多得[6]。

6.结论与建议

专业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树立“开门办学,走学产研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多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建设数量充裕质量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建立“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凝练办学特色,对于我们这样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制药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然而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予以改进与完善,其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因此,如何在实践中对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改进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是一个有待于继续研究解决的课题。因此,建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生源情况、社会需求与实际就业方向。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特色,敢于创新,勇于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元英进,尤启冬,于奕峰,蒋建兰,赵广荣,程卯生,姚日生,宋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2-15.

[2]蒋建兰,刘明言,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18.

[3]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等.21世纪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药学教育,2002,18(3):1-4.

[4]罗向红,吴春福,毕开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药学教育,2006,22(5):1-4.

[5]陈安朝,潭桂山,姚瑶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药学创新人才[J].药学教育,2005,21(4):38-40.

第9篇:制药工程专业分析范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具体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课后辅导、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中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然而,目前国内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仍存在有普遍问题:教材选择混乱、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等,使得双语教学举步维艰,学生产生畏难、抵触情绪[1~4]。因此,研究和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按照人们的要求来生产所需的医药产品的高新制药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基因工程甲流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癌中药紫杉醇的生产技术等等都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杰出成果。在人类与病毒及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巨大作用和优势日益突现,生物技术制药已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制药方法,也是国家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5,6]。近年来,随着生物药物发展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7,8],给课程教学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9],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另外,目前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生物制药知识与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教材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2.1课程教材的建设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以外国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适合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程》和教学参考资料。我们选用国外生物技术制药优秀教材:2007年出版的由DaanJ.A.Crommelin,RobertD.Sindelar和BerndMei-bohm主编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生物技术制药:基础和应用)和RodneyJ.Y.HO主编的Biotechnologyandbiopharmaceuticalstransformingproteinsandgenesintodrugs(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从蛋白和基因到药物)。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较强,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来中国教材中的薄弱环节。国外教材中还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师资力量上,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我校建立了双语教学培训班,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这些长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和留学归来的教师,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3《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双语教学这种授课模式相对应,我们在授课过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1多媒体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授课对象是大三的本科学生,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生物技术制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件中将理论和操作技术多采用视频和Flas展示。这样就使所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英语讲解配合英文幻灯片的模式。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面,教师会辅以适当的中文讲解。

3.2小组讨论由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定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双语材料进行课后讨论。讨论后鼓励各组学生代表用英语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选。这样做,学生将主动学习并收集学习资料,拓宽了理论知识和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3.3开辟双语教学网站将授课课件提前在网上公布,可帮助学生预习生词、了解教师讲解线索和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网站的论坛上,学生还可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将给予解答。

3.4成绩考核体系采用了结构化评分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即总成绩由多部分组成:课后小组讨论占20%,多种形式的平时测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4《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中的问卷调查和效果

评价我们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对我校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认同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发放187份调查表并全部收回,有效份数185份,占98.9%。调查结果表明,9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方法,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没必要的仅占1.7%。这个结果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可了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

4.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授课内容的选择为了确定双语教学可用于《生物技术制药》的具体章节,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除概论外,其余的章节,如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抗体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等学生赞成使用双语教学。概论部分,可能是学生刚接触双语教学,对课程内容不熟悉,并且概念和进展内容较多。因此,在概论的讲授中,我们将在进行英文幻灯片放映和英语口授的同时,配以中文讲解其中的概念。

4.2对双语教学的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全部学生赞成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建设教学网站,绝大部分学生赞成小组讨论。这个结果表明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