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清廉校园建设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对我们学校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面对复杂,繁重和艰巨的任务,校办公室在校党政领导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以建校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以提升办公室窗口形象,服务学校大局,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凝心聚力,主动谋划,积极服务,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现述职汇报如下:
一,大力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着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校办公室始终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校党委的要求,校办严格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以集中学习,自学,组织参观考察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了理论和重要思想,重点学习了党的和全会精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全国全省党建工作会议,“两会”精神及反腐倡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关文件和王三运省长来我校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学习成果审视各项工作,为落实各项任务提供思想保证。结合学校实际对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和全会精神,服务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安徽新农村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建设以及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在此基础上代校党委草拟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服务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几位同志还就办公室工作进行了理论探讨,撰写了一些研究论文。总之,同志们在政治学习和理论思考中提升了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了全体同志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着力维护校园稳定
校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落实学校决策,协调相关部门,检查督办工作,服务师生员工的工作任务。为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校办全体同志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从学校的全局和整体发展思考问题,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在特大雪灾,抵制家乐福事件,汶川特大地震,奥运圣火传递等重大事件和学生非正常死亡等突发性事件,面前,面对考验和挑战,校办全体同志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按照上级要求,坚守岗位,积极应对,思路清楚,责任明确,有计划,按步骤做好救灾,维稳等各项工作:建立了应急机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防范工作;理顺包保责任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值班制度,使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在遇到重要事件和学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积极协助分管领导,坚决维护学校利益,合法,合理,合情处理各类矛盾,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年喜逢我校八十周年校庆,根据学校安排,校庆办承担着校庆活动的策划和筹备等各项工作。在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我带领校庆办各工作小组和校办的全体同志,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使得校友联络,校庆宣传,校史馆筹建,礼品招标,校园环境整治,庆典大会,系列活动安排等有序进行,校领导亲自挂帅,筹备组通力合作,广大校友踊跃参与,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整个校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把校庆办成了弘扬农大传统,展示办学成就,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和谐发展的系列活动的盛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着力打造过硬团队,切实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校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办事机构,承担着学校党办,政办,保密办,维稳办,办,统计办,收发室等职责。工作千头万绪,一年来,在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情况下,同志们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在每位同志独立承担一个或几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校办实行一人多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满负荷运转。全体同志组织纪律性强,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工作中,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节奏。一年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会务工作。认真安排和组织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各种会议近百次,做好会议准备,会议记录,撰写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决策督查督办有关事项;组织或协助有关单位组织好学校大型活动,如:新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田径运动会,军训动员大会及其他大型活动等。
②文字工作。全年办公室共审核,草拟校级文件,起草领导讲话300余份近40万字,仅校庆期间起草各类通知,文件,为上级单位代拟贺信贺电,起草各类讲话稿,审核其他校庆工作小组的文字材料等共约10万字。
③行政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印章的保管,使用,全年累计用印数以万次计;协调校领导前往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接待上级机关,兄弟院校领导来校考察调研近百次,为双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做出了努力;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校市,校县产学研合作对接工作;规范校办车辆管理和使用,全年行车无事故,确保校领导安全用车。
④,保密工作。全年共接待来访者余人次(仅刘家英一人就接待了60余次),认真接待每位者,接听每一个电话,处理好每一封函件,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稳定。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按照省委保密委和省直第八保密协作组的要求,开展了载体检查,保密法制宣传,保密公益广告语征集,保密制度建立等工作,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被省保密局评为保密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⑤统计,收发工作。建立了学校兼职统计人员队伍,明确统计工作职责,向上级提供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认真完成高等教育统计年报等各类综合性统计报表工作。收发室人员少,全年投递报纸,邮件,信件等数以百万计,未发生责任事故,保证了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报纸,邮件,信件及时分发到位。
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身作则,规范程序,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和办公室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努力构建宽松,严谨,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团队,使得同志们感到办公室工作平凡而不平淡,严肃而不压抑,紧张中不乏乐趣。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着力提升办公室清廉形象
作为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我特别注重办公室的清廉形象,坚持从自身做起,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做好勤政廉政的表率;平时注意提醒同志们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坚持校办财务公开。招待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采购,车辆使用和维修,维护,均在办公室会议上讨论通过,并报校领导审批。公务接待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管理,厉行节约,自觉接受大家监督,按规定要求,按程序办事,既节约了开支,维护了事业,又保护了个人。
——教师教育稳步推进。教师培训达到293期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4.4%。学历教育在校注册学员突破1000人,普通话测试达到5200人,成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课改研究重点突出。今年高考成绩优异,一本上线3600多人,较去年上升5.9个百分点。重点比率约为15.16%,比上年提升5.3%,名列全省前列。
——中职教研卓有成效。省赛获103块奖牌,国赛获19块奖牌,继续居于全省前列。高职(单考单招)考试,上线2730人,上线率高出比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39.1%,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7.2%。
——科研指导扎实有力。编写教材30本,专著4本,个人著作7本;省级以上刊物72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22篇);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23项,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1项。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学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外包业务受限、迎评任务剧增等困难,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创思路、求发展,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提升空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培训课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以“课程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载体,重点推进“名师工程”,选送和培养26位名师申报省报特级教师,其中17位名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在结业的班级中,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293位学科带头人顺利结业。践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高中9门学科969位教师完成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引领26位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开展跟踪培训,161位新教师顺利结业。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65位名校长课程领导力显著提升。采用“聚焦问题、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209位校长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三阶段两基地参与式”在新任职资格校长班培训反响良好。依托教育管理研究分会年会,成功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265校长参加,并交流管理经验。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推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研训模式,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在中小学德育专业化建设上取得明显实效。组织开展“高一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策略”和“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题教研活动90人。精心策划德育学术研究评比活动,有53篇论文入选全省德育论文评比,13篇获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20%。切实加强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115位德育骨干教师圆满完成19个专题讲座、3次参与式培训、6次实践蹲点培训任务。启动家庭教育 “送百场,惠万家”农村科学家教巡回辅导服务6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德育网络体系建设。
4. 继续教育规模稳定。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指标,在校注册学员达到1000多名,其中,新招学员80名,毕业113名。硕士研究生班、全日制大专班的合作办学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进一步强化了稳规模、求发展的学历教育发展思路。迎评、机测等工作基本到位,顺利通过省普测示范中心抽测工作,有效指导全市普通话测试5200人。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我们保持清醒,明确守住稳发展,关注重点领域,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以市本级高中为主,落实新课程教学和“高三后阶段复习有效性”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三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特色办学进一步落实。顺利完成精品课程交流平台建设,以“一校一方案”为根本要求,加快推进选修课程建设,编制出版《生涯发展与管理》等选修课程4册。认真落实《指南》,深入开展基层幼儿园专题调研,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幼教教研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全面启动特殊教育学习教材研制,
文化课教育和康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得到有效开展。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重点抓好高三复习的研讨与指导,强化各级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地市联合高考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16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已经转型到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上,选修课程开发和学科选修教材编写进展顺利,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式启动高中各学段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学科课程建设,规范精品选修课程评比,6个项目入围全省微课程开发评比。出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编著15门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教材135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实效。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深化“基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主题,与会人员达到4000人。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评析高中教学质量。依托网上阅卷系统,进一步加强高三模拟测试成绩分析,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明显提高,为调整高三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关注新高考改革,高考一本率创历年新高,列全省第4位。继续规范教研系统“三项评比”,有序推进大市“双高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轻负高质”课堂典型发挥实效。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市教育质量增量评价和绿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研究初中升学综合评价,全面推进中考改革,所命题的4门科目被评为全省中考优秀试卷。初高中空中智慧在线课堂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均衡教育奠定了基础。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在调整中稳增长,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12个专业577名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和6个项目2356人的职业学校教师指令性培训任务。精心组织31个专业328位教师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省级表彰,成绩在全省列第三。取得8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参赛资格,成绩居于全省前列,有效促进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省赛共获19金、41银、43铜好成绩,金牌数列全省第二;取得20个国赛项目参赛资格,共获3金、15银、3铜,总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继续重视高职考试指导工作,今年2730人上线,上线率达95.6%,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21.4个百分点,上本科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的27.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4人为专业高考状元。重视浙江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我市共获得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12件,并推进多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实验室。
3.落实和深化职教教研工作。组织6个专家组,对全市16所省等级以上职业学校开展了2013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专项评估,形成10万字的《__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评估报告》,为我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建立考核量化标准,联合市教育局对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15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年度绩效考核,对新申报的第四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实地核查和评审,全力推进专业创新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为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加强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文明风采”活动有序开展。在2014年度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市选送的119件作品有84件获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43件,获奖率70.1%,高出全省平均获奖水平10.1个百分点。
在研教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已经形成开题“一题一例一策略”、结题“一课一法一报告”的课题管理模式,课题指导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省教科规划课题中立项50个,省厅教研课题立项42个,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270个,市教改专项课题立项59个,年度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项56个。有重点有计划改进跟进课题管理指导工作,完成40项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9场教育教学规划微型课题中期研讨活动,500项课题结题培训。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发挥,桐乡六中“五点同步”教改成果得到推广,市实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题成果得以转化。
2.加强科研指导。组织开展__市第六轮教育科研基地的中期检查与调研指导工作,以“教育科研创新与管理机制建设”为主题,通过听、查、问、看等形式,听取调研学校教科研工作情况汇报,查阅教科研课题、成果等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开展教师座谈,听取学校对目前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学校主导性课题、骨干教师课题等进行实地指导,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工作高地和重要科研孵化平台。以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重点,完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市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辅导班2个培训项目,优秀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携手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开展__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共评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7篇、二等
奖23篇、三等奖34篇,有效提升了提教师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开展“我与课程”科研论文专题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32篇,二等奖83篇,三等奖169篇。以“我们的评价”为主题,征集教育评选论文322篇,150篇获奖,推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以市属科研管理为重点,成功举办市属学校教科室主任论坛、微型课题中期研讨、科研片组等活动,市属学校教育科研质量有所提升。以“两刊一编”为平台,引领展示全市教育科研发展,为学院科研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心理研究。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加强全市10所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管理,1所成为全省心理特色培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展示、论文评比、专业知识说课比赛、心理咨询个案的同伴督导、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教研、高中心理选修课程研发等研训活动,完成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暨C级证书培训6场1600人,C证面试通过率达90%。积极参与组织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社会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收到广泛好评。
面对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着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277条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摆问题、谈心交心,形成23条班子整改意见和11条班子成员整改意见,目前整改率达到99%,学院党委的凝心聚力作用成效显著。全体党员的实践学习更加深入,重温“六个一”活动,到社区认领“微心愿”43个反馈良好率100%,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赢得了一线教师的良好评价,有4名党员受到市属“七一”表彰。
2.推进文明创建。组织力量,全院人员共同参与,按照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表落实工作,形成评审材料10卷66册,在市文明办的细心指导下,已被拟定为市级文明单位,公布于__日报。充分发挥工会领导作用,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审议修订《学院评聘方案》,科学制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有效地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退休教师和老党员管理,落实两项待遇,充分发挥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作用,并依托实验学校,圆满得完成了早教园和空中课堂建设,使学院的退教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有序推进社区结对、综合治理,经常性开展社区联谊共建活动10次,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帮助格林社区在业余党课、科普讲座、文艺表演等方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校园绿化保养,树立标识标牌,烘托文明创建氛围,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修理,为全市研训工作创设了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强化服务管理。起草学院公文规范性文件,收文发文1500件,档案归档1600件120卷,未发生差错问题,为有效推进学院上情下达奠定基础。按照学院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完成岗位聘期考核,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较好地完成2人人动工作。出台学院车辆管理和使用办法,坚持用车预约登记制度,公务用车更加科学,累计出车369次。安排各类培训293班次,用餐14000人次,累计收支突破千万元,总务后勤保障更加到位,浪费现象明显改善。
继续深化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以党风带院风,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抬头。对在今年教育活动中查找的问题,按照整改方案,逐步得到落实,并将整改结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职工和服务单位的监督。
2.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有计划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建立党员进社区等考核机制,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3.推进文明创建。加强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落实,有效助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社区结对、综合治理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地运行。建立包括培训、教研、科研等在内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把教师培训课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重点推进“名师工程”,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继续实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开展高中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提升名校长课程领导力。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完善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考核办法。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落实高中新课程教学和选课走班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中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引导学校特色办学。认真落实《3—6岁教育指南》,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积极研究和推进中考改革,改进高中招录办法。
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强化各学段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有效推进选修课程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举办第十七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开设空中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
分析高中教学质量。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为调整高中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要求,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十二五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任务和专业技能指令性培训任务。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继续办好中职学生技能节。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学分制管理。加快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校企的紧密合作。
3.落实和深化阶段性教研工作。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建立考核量化标准,实现中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再提高。
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和课题质量的监评工作,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发挥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建立科研团队,以更扎实的措施促进教育研究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