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知识点归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基本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感受四季
师:同学们,窗外的植物园,有什么变化?(观察和发现产生对春天的联想)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请为图1中的姐姐起个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好、为什么?
教师板书spring,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讨论交流有关春天的诗、歌、画和经历。
对春季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美。
师: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出示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并出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季节”,请学生随意完成造句。
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带来的环境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发生的变化,在头脑中构建丰富的季节影像。
2.认知规律,深入探究
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内容做铺垫的,掌握绘画创作中的美术知识点与创意表现,是本课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教师出示四季自然风光图片(如图2),请学生直观感受四季的色彩和景色,从具象的景观中逐渐认识不同季节中色彩的变化。
教师将图片放大呈现,请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和归纳不同季节的色彩,了解冷色调和暖色的特点,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教师出示色环图(如图3),请学生认识冷色调和暖色调,并分析四季图片中的主色调和色相,将生活中具象和抽象联系起来,通过感受初步体会色彩 的内涵。
师:每个季节的美都能打动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和享受,我们能发现人们在不同季节喜欢的活动吗?(在学生思考后出示下页图4)
学生互相交流喜爱的活动:春游、放风筝、游泳、种树、摘草莓、滑雪等,让季节由静到动活跃起来。
教师将学生归纳的特点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学生明白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美的鉴赏很重要,也激励他们更多地走进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美、热爱美。
3.拓宽视野,创意分工
在师生共同感受季节之美后,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对季节的情感和认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前面所有的感受美、发现美所做的铺垫,最终落实到创作美的过程中。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写出一个字母,请学生联想,并上讲台装饰字母,添加内容,可以创设故事,引出插画的概念,学生感受到插画带来的想象力。
教师出示字母插画的图片(如图5),让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激发头脑中的奇想。趁热打铁,将话题引伸到四季的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上来。
教师出示学生曾经的儿童插画作业(如图6),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如何做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个性的发挥与团队的智慧相结合,是这节课教师希望重点突破的地方。在前面学生都谈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在深入探究中有的学生有所改变。
教师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按春、夏、秋、冬自由分成四组,各组设计季节字母插画,看哪组的季节最美。
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虑每个组的人数安排,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创设一个兴趣相同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中探究。
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关注各组学生活动状态,四组学生各自围绕喜欢的季节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前面对不同季节的景色、色彩、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讨论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中哪些工具,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字母插画的创意。
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兴趣和绘画基础自由选择对应季节中的一个字母进行数字插画设计,对无人选择的字母组内协调,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完成任务的布置,并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彼此的学习困难,让学生在共同探讨方法和规律上发挥个体和团队的力量。
学生在字母插画创作过程中,将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巧妙地融合,思维得到发散,既有个性发挥,又将团队的智慧在各自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将四季表现得趣味盎然。
4.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字母插画上传电脑绘画网站,组长与本组同学一起将分工创作的作业按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拼成单词插画上传网站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春夏秋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画呢?
学生认真欣赏每个合作小组创作的字母插画(如下页图7),从四季的景色、色彩、活动及创意表现进行分析评价,评出最美丽的季节,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观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学达到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目的,并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效。
师: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获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相信大家还有很多思考和体会,请在电脑绘画网站字母插画作品的评论栏目中,打写出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并请各组根据学习评价表对本组同学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课后教师打印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字绘画对学生既有电脑操作又有美术知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展示、欣赏、动手、评价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作业难度和时间安排上都要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自主选择以及表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根据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创作,同时借助团队的智慧完善作品。
课后反思
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一课,以感受、欣赏、发现、合作、创造为主线,力图打造一个聚集合作团队智慧的思维型课堂,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跨学科整合,并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
一、 打破常规,采用归纳式教学
教材编写按单元,各单元再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国家的社会制度、战争时期、朝代的思想文化来分类教学,学生记忆、分析能力差,对各个国家之间的事件分不清楚,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也弄不明白,战争时期的各国之间的战役也容易混淆,各朝代的名人,他们的贡献或者成就经常张冠李戴。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适当的变通一下,除教学顺序要打破外,还要多用归纳方法。例如我上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三课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任务的:
第一课时
教学安排:
1、学生自学三篇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三篇课文的阅读,在作业本上画出表格,并填好表格内的内容。教师在教室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不懂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讨论,完成后学生相互检查看有不有做错的,然后在把错误的纠正过来,本课时基本完成。本课目的是完成三篇课文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
教学安排:
1、用多媒体展示上节课填好的内容,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忘记的可以再看看课文),请三位学生分别根据所填表内的内容说出所发生的事情。如:第一空,英国的“新议会召开”,学生要讲清楚“议会召开” 的原因、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爆发战争昵?“重要人物”在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要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连贯性的讲解分析,相互补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的了解。
2、以上任务完成后,请同学们综合分析讨论三个国家的革命背景、过程、结果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各个国家的认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最后做一些小结(引导学生如何做对比分析、记忆)。
4、教师出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
l、复习(出示第一课时的空格表,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填写内容,再次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
2、根据同学们的所学知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学生分组讨论后,叫三位代表对三位人物分别进行板书评价,集体纠正(学生评价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3、判断文件出处:(播放课件)
(1)“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2)“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明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从此完全废止。”
(3)“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说明:根据内容分别说出他它们各属于什么文件?每个文件有何意义?
4、 归纳对比英国、美国、法国革命的意义并想想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从背景,过程及政体等方面进行对比)。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课文教学过程进行简单的安排,具体操作的空间也很大,平时我们教学都是一课一课的讲完,到复习的时候再进行概括,如果改变那种教学安排,可能收到更好的事半功倍效果,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可以进行归纳比较教学方法等等。
课时安排与我们平时的教学进度是一样的,只是把各课的内容讲解进行调整归纳,有助于学生理解,概括起来有如下优越性: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凡是新鲜的东西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也有好奇心,一口气就会读完;2、任务不多。学生学习压力少,能轻松愉快完成;3、方便比较,找出异同;4、讲练结合,提高学习效率;5、每课突出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时,学生主要熟悉课文,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第二课时,重点在战争的导火线、战争序幕、时间上。第三课时,重点在人物、文件、意义上。
二、 调节兴趣,借绘画加深印象
如果你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师,你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故事’’,“感兴趣的问题”都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我在教学当中安排学生绘画,感到学生非常有积极性,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不管画的好坏学生都非常开心。《灿烂的青铜文化》就可以这样教学。请看看我的安排: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板书)
首先叫学生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商朝的玉虎和玉象”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然后叫学生上去画,1但是不要要求学生画什么,只要他喜欢什么或者记住了某种图像就让他画什么,学生反复的画反复的改,改到大家都满意了为此;再叫学生上去把所画的图的名称写出来。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画的是哪个朝代的作品,这些作品说明了什么呀?
(二)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板书)
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养鸡、狗、猪等家禽家畜没有呀?平时都喂些什么粮食吁?你们能把他们画出来吗?”(学生答:“能”)那就上呗。
同学们迅速跑到黑板前开始作画,其他同学也会在下面聚精会神的看他们的表演,议论他们的作品优劣,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下一步叫学生归类家禽、家畜并写出年代。最后教师总结:“历史悠久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如果教师课前认真准备,在上课精心安排,你会感觉到这样的课堂很有必要。第七课《大变革时代》的农具、牛耕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人物绘画比较复杂,可以发给学生白纸临摹,并在人物旁边加以注解,要求学生标注姓名、朝代、职业、主要成就、代表作品。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每人发一张白纸;2、用多媒体做出一个样板,共学生参考;3、学生自觉完成,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者课后上网查询;4、完成后选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展览,学生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审美及了解人物等能力。
附部分人物
1. 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语法教学
1.1对研究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研究性教学最早在20世纪初被提出,在20世纪中期时,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进程》一书,加快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在20世纪末时,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就有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报告,使研究性教学方法走向了世界。
构建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是研究性教学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其指出,学习即是将新旧知识进行互相融合,达到主动构建的目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基 础经验知识,并利用自己的方式对事物的理解进行构建处理。学习主要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对各项学习活动都亲身体验,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交 流,使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仅仅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更多的是加入了新的方式方法,应用多种途径以及方式,对学生 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创新,主动的去发现、体验、思考、理解以及总结知识,使其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更好的展现学生的智慧以及能力。
2.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形式分析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高中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认为语法的学习较为重要,但是不满意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认为语法课较为枯燥、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练习题较为老套,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较低,过分的依赖于课堂教学,不能够自主的对语法以及知识进行总结以及消化。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对于英语教材的编写上欠缺考虑,没有达到使语法内容更加连贯以及综合的目的,每一课的内容都相对独立。而较多数的学生认为,学 会使用语法比单纯的学会语法更加有价值。而脱离语境的语法,只适用于应对应试考试,而对于实际交流交际用处不大。缺少真实语境的知识永远无法被激活。还有 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将每一课较为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重组教材,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学生们认为,语法的学习不仅仅是 应对考试,而使交际的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此证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 求,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3. 研究性教学下的语法教学方式
3.1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环境是研究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应用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创新思维,更具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教材的内容真实化,例如,在教授stomachache, toothache以及headache或者What’s your trouble? 等句型时,就可以捧腹、托腮以及按额头的动作,加上面目痛苦的表情,学生发问What’s your trouble?时,教师可回答:I have got a stomachache.
3.2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研究性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教学关系,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能够对所学语法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只起到促进学习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中,可让学生对所有学过的表示看的单词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不同点,例如see, watch, notice, observe等词汇。
3.3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新式的教学中,对学生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涉及多项内容,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制,可综合考虑学生在音乐、体育以及绘画方面的天赋,将其加入考核成绩中,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估。
4. 结语
在对语法的教学领域,曾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语法作为知识点单纯的去讲解,形式较为枯燥,而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师生之间能够共学生习共同进步, 极大的增加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趣味性,一改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特别是应用创设教学环境的方案,更是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培 养,使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体系能够重新构建,为语言的交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学;传统动画赏析;课堂教学
本文以我国众多传统动画中选取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为例,分别为《山水情》《抬驴》以及《大闹天宫》,对我国传统动画的概况进行立体展示,作为思考、展望我国传统动画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的依据,另外,通过对传统动画的赏析,拓展中职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中职课堂的文化内涵。我们分五部分开展传统动画赏析课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课题
为在课堂上营造与传统动画相称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请有古筝特长的同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演奏传统动画主题曲,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好奇。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吗?你们知道哪些我国传统动画?通过问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活跃度,以此来引入教学课题—中国传统动画赏析。
二、通过赏析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这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关于我国传统动画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发送给教师,经过教师的综合比较后,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了解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历程与分类。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动画的赏析方式及动画中的艺术语言,让学生掌握赏析动画作品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我国传统动画的喜爱。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问题:①动画中包含的听觉元素:配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而成?动画中包含哪些音效?②动画中的视觉元素:动画画面布局效果?色彩搭配如何?然后与学生共同对《山水情》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即音乐美、画面美、意境更美。这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动画中的视听元素,引导学生在生动的、趣味性的情境下,多感官参与到动画解析课程中,感受水墨风格动画的无穷魅力,提升美的认知能力。同时了解我国传统动画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这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三、通过赏析《抬驴》《大闹天宫》,并进行对比,深化审美体验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欣赏剪纸动画《抬驴》的剧情,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动画中分别用到什么配乐?②这部动画属于什么绘画风格?③动画中路人是什么身份?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然后让学生鉴赏《抬驴》的艺术特点,即皮影艺术、剪纸艺术、戏曲动画。《抬驴》同样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动画中的视听元素,感受我国传统动画剪纸风格动画的艺术魅力,并与水墨风格的动画比较异同。在欣赏《抬驴》之后,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爷孙抬驴的动作,切实体验剪纸风格动画在运动规律上的特性。这种体验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剪纸动画夸张的特性,加深审美体验。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民族风格动画《大闹天宫》的相关问题:①《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在造型艺术上的特点?美术风格包含哪些独特的民族文化?②《大闹天宫》中的音乐包含哪些民族元素?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赏析《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的艺术特点,即传统戏曲、脸谱、年画。通过对这三部中国传统动画的赏析,归纳中国传统动画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并通过表格体现。然后进行对比总结,由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思考,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掌握对中国传统动画的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四、思考探究,提升赏析能力
在赏析完三部传统动画后,教室可以提问学生下列问题:①你们更喜欢哪种风格的传统动画?请说明理由?②与现代动画相比,中国传统动画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③中国传统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与探究,并对中国传统动画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度思考。
【关键词】“五学”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
“五学”模式是我校刘秀妹老师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实践“五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该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提高教学效率。该模式改进了原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重建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促进美术教育思想的有效落实,提升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何为“五学”模式?它又有哪些内容?在美术学科中,它与手口传授的传统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
美术学科的“五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学习。这五个环节既是相互联系的五个环节,又是相对独立的五个模块。
“五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前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是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主要充当引路人,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四个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灵活应用“五学”模式。既要看到各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各有体系,更要看到各个学习领域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因此各课型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地选择具体的环节。如“造型与表现”领域强调的是自主探学,简化的是合作研学。“综合与探索”领域的课型则要强调合作研学,简化自主探学。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学习领域,都应凸显“展示赏学”。因为“展示赏学”是五个模块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现在的美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而应用“五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本节课自己该干些什么,学些什么。“目标导学”很好地做到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他们学什么,该做怎样的准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的具体情况,给自己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你想学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及学生的自主精神。“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这两个部分,改变了以往的求知模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说学生听,很被动的学习方式。而“五学”中的“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学习,并且把学到的掌握的知识再教给同组的同学,以“生教生”的互动模式,主动求学。相比这两种教学模式,笔者觉得,“五学”模式真正解放了学生,不把学生困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复印机,而是自己去寻找知识点,记录知识点。并且通过“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两个模式的锻炼,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小组的同学各有所长,互相互补,使很多害怕画手绘线条的同学在“生教生”的模式下敢动手了,使习惯了“饭来伸手”被动学习的同学主动了。
而“展示赏学”这个环节,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展示成果,不仅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模式的五个模块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值得推广。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以“五学”模式来教学,如果想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阅有关本节课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做好预习工作。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好预习,就无法达到学习目标。美术知识涉及面广,学生的美术知识程度有很大的差距,怎样分配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学生怎样有效的查找学习资料,是今后推广美术课“五学”模式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笔者是怎样把“五学”模式应用于美术教学的。
课题:《捣练图》欣赏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准备上课
引入课题,《捣练图》欣赏
一.目标导学
师:对于捣练图这幅画你们想要了解什么?每个小组把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写好了贴在展示区。
学生:小组讨论,写出问题,展示。
师总结:总结归纳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
1.捣练图的绘画内容。
2.张萱的绘画风格特点。
3.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4.张萱与周的作品比较有何不同点。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欣赏捣练图总结张萱绘画风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方法及步骤
二.自主探学
学生:围绕目标各小组根据课本、收集的资料解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并阐述问题答案,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通过各小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①
张萱的绘画风格特点:线条匀细。色彩艳丽。注重动作细节的描绘。
三.合作研学。
探讨学习目标②欣赏作品的方法及其步骤。
师提示:可以回想下刚才我们欣赏《捣练图》时做了哪些准备和预习,总结作者绘画风格特点的时候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记录问题,总结自己本小组欣赏过程中的方法。写在纸上贴在展示区。
欣赏作品的方法及步骤:1.作品的绘画内容.2.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时代。3.作品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点。4.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总结:结合各小组展示的方法及其步骤总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步骤:背景、绘画内容、作品表现、表达的情感。
四.展示赏学。
提供平台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好方法。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评价。
五.检测评学
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及步骤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关键词:设计色彩写生;课题任务驱动;能力
从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几年来,发现许多艺术设计教师在设计色彩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设计色彩训练形式单一,总是进行写实色彩训练,设计色彩训练方法照搬普通美术院校的模式,训练题材过于狭窄等方面。由于设计色彩课是专业基础课程,如果色彩训练方法不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应该引起艺术设计教师的重视。近几年的高职高专以及本科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都在传统色彩写生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引用一种新的色彩写生方式――色彩归纳写生。下面笔者将就这一课题的任务型训练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色彩归纳写生与传统色彩写生的区别与联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有设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设计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培养画家和设计专家。这决定了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的学习与写实色彩训练有点明显的区别,就理论层面而言,两者有许多共同点,但就整体而言,设计色彩更倾向于在感性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来创造新的色彩表达意念、情趣以及效果。同时,作为设计色彩训练,不必像写实色彩那样过分注重对客体的真实表现,而放弃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与多元化的表现。应着眼于以开拓学生的色彩创意能力为目标,在色彩表现方式上力求多样化与原创性。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理论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
在设计色彩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中的“明暗归纳”、“结构归纳”“平面归纳”三个任务。 结合学科特点,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任务呈现;教师指导,任务准备;分工实践,任务完成;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任务呈现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是与写实色彩非常相似的要求过程,要领是对物象丰富的明暗变化采用减法进行归纳。是第一个任务的重点、难点。因此,笔者通过对明暗色彩相关过程及其意义的介绍,明确第一个任务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是通过每位同学的亲手实践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画法和表现手法等。
(二)教师指导,任务准备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色彩写生习惯,将色彩归纳学习当成是最重要的任务,让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与我们的设计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告知学生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及意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操作;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
(三)分工互动,任务完成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在做中学”、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任务的执行应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按照色彩表现的现状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本例为4人)。组内成员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属于自己的那种表现效果。并在一起讨论互相评价,以帮助绘画者能最快捷的接受新知识,并主动用于绘画的装饰表现中。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小组所表现的问题给予指点与交流。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我们的设计色彩教学就需要注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恰当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可以促使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加活跃,对于色彩的表现手法更加灵活,从而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终端教育,然而高职院校学习的知识仅是其人生奋斗的起跑线,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充实提高,成为较高层次的设计专业人才,设计色彩教学就应注重知识的超前性。为学生奠定科学、合理、扎实、宽厚的设计色彩基础,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向阳,许烨鸣,王俊琪编著.《设计色彩归纳与表现》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赵云川.《色彩归纳写生教程》 安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年11月.
一、高中地理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1.知识结构比较复杂
高中地理课程是广义上的地理,即不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涵盖有大量的天文知识,如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就有诸多篇幅来描述太阳系、银河系的知识。另外,还涉及到了不少比较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如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以及比较复杂的计算(经纬度的计算和时区的计算等)。这些知识与狭义上的地理知识盘根错节,相互交杂,给地理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高中生。而且很多同学在阅读地理内容的时,缺乏对知识点的判读能力,而很容易出现误读、误判。总的来说,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把握住关键信息,而不得不反复阅读才能得其要领。
2.知识比较抽象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不像高中数学那样抽象,但是,由于缺乏比较主观的课程演示,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仍旧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比较清晰的概念。例如,在高中地理课程讲解河流湖泊的章节中,对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的描述是这样的:亚马孙河全长6440km,流域面积691.5万km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是世界第二长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从秘鲁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发源地起,全长约6751km,它最西端的发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km高耸的安第斯山,入口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0亿m3。虽然这段描述层次分明,数据清晰,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对“全长约6751km、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0亿m3”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3.重要信息的提取比较困难
在地理信息的阅读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关键信息的提取。无论是做地理习题,还是理解地理知识文章,提取关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在提取出关键信息的条件下,才能把握住地理信息文章的核心要点,才能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但是,由于地理阅读类的文章所包含的信息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养成清晰的阅读层次感和发现关键信息的敏锐点,若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在提取出关键信息之后,如何对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利用,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而无论是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还是关键信息的归纳和利用能力,都是与阅读能力密不可分的。因此,提高地理阅读能力对提高整个地理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
二、培养高中生的地理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主观认识能力
主观认识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主观认识能力,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地理阅读能力。而主观认识能力的培养,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一本教案、一面黑板、一本书的教学形式很难给学生提供比较清晰的、主观的地理信息认知。因此,若想培养地理阅读能力,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凭借电子计算机的声、图、视频处理能力,就能将地理知识与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能力。
2.提高学生的地理阅读基础能力
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以比较坚固的地理基础阅读能力为依托的。地理基础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阅读基础能力,二是地图的基础阅读能力。所谓文字阅读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对地理信息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在阅读地理信息时,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搞清楚本则信息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够出现什么类型的考查题型等。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阅读能力,才能在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地图阅读基础能力同样非常重要,由于地理课程的特殊性,在地理信息阐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各种地图来增强文字的说明能力,如在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时,不可避免地会插入很多专用地图,如本地的地形地势图、降雨分布图以及温差图等。而在阅读这一类的地理信息时,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读图能力,如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的判读与绘画、温度曲线的判读等。总而言之,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将这部分基础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通过学习专门课程、注意技巧的积累以及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等,来巩固基础地理阅读能力。
3.学会应用一些地理阅读技巧
地理基础阅读能力固然重要,但要在比较短的培养时间内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则是非常困难的。而学会应用一些地理阅读技巧,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如对比阅读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它主要被应用于阅读两则比较相近或者截然相反的地理信息阅读的情况,利用对比阅读法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两则文章的中心要点与关键信息,并能够快速感知文章的层次结构与阐述脉络。另一个比较实用的技巧是带入阅读法。代入阅读法比较适合地理考试,它的阅读特点是根据所考查的题目,分析出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地理信息文章中找所需要的关键信息。这种方法简单易用,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可谓是一把“利剑”。总而言之,类似的地理阅读方法、技巧还有很多,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和联系,对提高地理信息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束语
地理阅读能力是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关键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诸如上文论述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万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教材的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变了抽象概念的说教现象,将绘画构图的审美尺度直观化、理性化,无疑是对强制灌输构图知识教学的一个极大的冲击。但是如果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地讲解“构图分析线”,其结果也会“穿新鞋,走老路”,回到填鸭式的教学教练路上去。要实施“黄金分割线”新的教学法,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可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美学理论直观地反映出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根据当前广大学校,特别是非重点的普通中学所具有的教学设施来看,运用“投影仪”实施电化教学手段进行“黄金分割线”的认识、理解和运用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实现教材编写新意的最佳教学法。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事物的审美认识也逐渐完善且不断提高,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找出主体物在事面中的最佳位置,并从中归纳出绘画构图的最佳比例尺寸,初步领略“黄金分割线”在构图形式美中的作用,因此,应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投影仪”所产生的不断变化的物置,让学生在运动的直观形象教学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文化素质是完全可行的。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利用电化教具的现代化优势,体现“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笔者在进行《绘画的构图》教学时,对“黄金分割线”在教学实施了运用投影仪所产生的直观形象启发学生思维与仅仅参照范图直接讲述结论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反差是显著的。
例如,在寻找“黄金分割线”时,传统教学总是按“分割值的产生――分割值在艺术领域里的运用――分割值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的顺序,通过具体的范图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黄金分割线”在美学中用于绘画构图形式这一事实。学生学习之后,对学过的范画和教师讲过的美术作品,基本上能领略构图形式的美学原则,但对一幅幅新的美术作品就一筹莫展了。
在电教对比课堂上,笔者利用投影仪的特点,用一张幻灯片设置为一个舞台口放在投井下投影仪上固定不动,再用一张幻灯片画一个报幕员与其重叠,在课堂演示过程中,将画有报幕员的幻灯片在投影仪上缓慢移动,让学生在报幕员的移动中感受出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在一片群情激奋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争论得出“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的共识。“这个位置是否有规律呢?”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在此时度量一下比例尺寸(按黄金分割值的比例要求度量),并在黑板上记下这个数据,然后用投影仪在相反的方向将报幕员重复前面的移动,待学生共同认定“最佳位置”后,抽学生在投影仪的画面上量出比例尺寸(数据一般在“黄金分割值”左右摆动)。在学生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对“黄金分割值”的理解是深刻的,对绘画构图形式中的“黄金分割值”的运用是的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主体物或主体物构成的几何中心应在'黄金分割线'附近”这一绘画构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当然,由于广大学生绘画技能所限,不可能像美术尖子生那样去实践,在《绘画的构图》课堂学生实践中,还必须贯彻美术教学大纲的“低要求”精神,舍去复杂的造型训练(教材在本课允许学生将物象变形夸张),让学生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单个静物和三角形构图组合静物幻灯片分别在投影仪上移动,验证电教效果。结果表明,学生都能按形式美原则将物体或组合群体摆在画面较适当的位置上,体现了电教的极大优势。
一、认识篇――体验水墨语言,感受笔墨韵味
1.墨色游戏
当学生在宣纸上进行点线游戏,惊奇地发现:“我的大黑点像熊猫眼睛。”“我画的淡墨像一片云。”“我这根黑线,多像大蟒蛇。”“我这根枯线条,像死去的老树枝。”“老师,你看,我画的线条像闪电。”……当学生面对抽象的笔墨产生美妙联想时,那“偶得”的成就将为以后自主运用绘画手法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这样的墨色感受和发现,不仅触发了学生对水墨丰富形态的认识,更在技法和表现之间建立了链接通道。
2.技法尝试
学生在运用水墨技法时,要自觉地与审美感知联系起来,脱离审美本体的技法联系是空洞和毫无意义的。技法是有一定的程式规范和特定方式的,在表现主题内容时,根据对事物结构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笔法,在练习中获得笔法体验,避免依葫芦画瓢产生的思维定势。如,为了表现老松树苍老古朴,我运用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作为知识点引入,同时画出两幅作品,让学生体会皴擦后的松树更能表现其苍老朴拙、经历岁月风雨的意境。紧接着,再启发学生怎样用皴法表现山石、土路,使整张作品在水墨技法的支持下,富有质感,画面效果有张力。
二、练习篇――尝试水墨写生,表达本真情感
1.观察世界,学会提炼
在教学“江南民居”时,我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老式民居,拍下其照片。传统的“勾皴擦染”技法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结合照片,分析在创作时对生活中的素材如何取舍、概括形象,并提炼出自己的笔墨语言。将现代水墨作品的点线面和黑白灰表现手法应用到本课中,技法相对简单又有现代感,学生更易接受。如黑色的人形房顶、白色的墙、方形的门窗等形象要用浓淡的墨线、墨块、墨点来代替,这样,作品既有现代韵味,又有水墨语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乐在其中。
2.继承传统,鼓励个性
传统中国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技法,程式化强,是古代人对国画艺术表现方式的高度提炼,蕴含了中国古代高深的美学思想。学习传统中国画,对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性情、培养品格、增长智慧和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教师有必要对这些传统知识做一些必要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法,但不能生硬灌输,要润物细无声。儿童单纯,社会的束缚对他们影响少,他们会“为所欲为”,用自己的想法和技巧自然地去表现。所以,儿童水墨画作品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稚趣,这也是许多成人画家追求的境界。小学生观察事物,流于事物表面,不求甚解,思维不受客观形象过多的牵制,加之水墨功底稚嫩,往往是有感而发,作品里满满都是轻松率性,弥足珍贵,教师要及时肯定这一点。同时,在对创作进行指点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不能让他们表现手法太“天马行空”,这样,学生不但乐于学习水墨画,而且创作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三、赏评篇――个性展示,集体赏评,收获成功
利用学生作品进行集体赏评,对学生审美能力、绘画技法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互评是自我思考和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成功之处,或哪里有欠缺,并追问“如果是你,可以怎么画”。带着这种指向性明确的欣赏活动,学生在比较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一定会反复思考课堂中提到的水墨韵味、个性表达、技法运用等问题。学生逐渐会带着一双智慧的眼睛和批判的思维去欣赏绘画作品,审美能力必将随之提高,为以后的水墨画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