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

第1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理州教育局  大理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的通知》(大教语〔2018〕3号)及《洱源县教育局  洱源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的通知》(洱教字〔2019〕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师目标。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

(三)学生目标。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组织领导

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

三、创建时限

按州、县教育局要求,2019年完成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建设任务。

具体步骤:

1、根据《洱源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建设进度安排表》要求,对照《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于5月10日前完成自评工作,向县教育局申报复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包括:①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申报表;②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自评表;③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自评报告(即对照自评分撰写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2、5月底迎接洱源县教育体育局的复查,复查达标后,向大理州教育局上报验收材料,接受省、州级验收和复查。

四、工作要求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宣传栏、永久性宣传标语、提示信息牌;开展汉字书写竞赛、朗诵活动等,把国家、省、州各级有关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学校广大师生,增强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在所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长效机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日常管理。通过培训、考核等形式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通过各学科教学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练规范的使用普通话,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最终达到每名教师在授课、教案、板书、课件、试卷、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语、用字和书写规范。普通话成为校园日常使用语言。

第2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一)综合型实验室

综合IE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教学,综合反映在结构实验室的实验设施组成、教学实验室的结构及实验课程的开设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并根据其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专门的工业工程实验室,从而满足教学系统中的关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等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这种具有综合性工业工程实验室的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二)验证型实验室

验证型实验室主要以开放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验证测试为主,我国一般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已建立了这种以验证型为主的基础工业工程实验。

(三)规划设计阶段实验室

在我国开设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校中,只有部分学校建立了工业工程实验室,特别是在近几年新开设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几十所学校中,这些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仍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中,实验室的结构没有完善,实验设施不够齐全,还没有完全具备开设工业工程相关实验的条件,他们的专业相关实验主要依靠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室来实施。

二、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实验室建设的依据

1、工业工程学科特征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源于工业工程学科本身的体系内容和工业工程教学体系的特点,所以从工业工程学科本身出发来建设工业工程实验室,因此,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应体现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

2、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工业工程专业人员比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要懂得更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所以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富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学习和接受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及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业务经营的设想、设计、实施等方面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工作能力的素质。

(二)实验室建设规划目标

笔者通过在互联网搜索的国内其他院校的工业工程实验室情况,也同时对本地区院校工业工程实验室的实地调研,并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的实验室应能良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相关专家和教师的反复论证,把学校的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成一个融合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生产质量管理基础上的集成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三)实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可重构生产系统。由机器人,AGV小车与自动带式生产线,该生产线和数字仿真工作站等系列商品的转换之间的托盘上机器自动完成,PLC逻辑控制整个生产线。流水线有8个工位设置,为u形布局结构,建成的加工和装配线的实验环境,生产线的设计符合可重构的整体要求,可以完成实际产品加工环节,满足工业工程程序分析、工作分析、作业测量分析、时间研究等课题的教学研究。

2、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自动组合货架、自动堆垛、可以平移货物的进出。它通过自动堆垛机、立体货架和各种形式的滚筒输送系统、分拣机构机、各种智能传感器和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仓储,再通过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来完成自动出入货物的功能。

3、人因工程分析系统。由照明系统、温湿度测量系统、声控设备,数字跟踪系统、液晶显示看板系统、秒表、卡尺、速度测试仪组成。其每个工位的灯光系统具有调光功能的,多组照明装置由电子调光控制器控制,每套照明装置分别有红、白、黄、绿等,用以完成环境照明及环境色彩对工作效率影响的实验。每个工位配有的噪声发生装置来模拟工厂现场的各种噪声,以用于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影响。通过以态网将每个工位上视频捕捉摄像头捕捉的视频信息传输,由计算机统一监视,刻录以便于实验研究、分析。LCD看板系统,可以向每个工位PPT的生产信息、生产流程信息,从而实现目视管理,实现统一,简洁,醒目,实际,严格的管理要求。系统的功能可以完成环境照明方式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环境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研究、环境噪声和操作者的心理反应、工作评价、测量研究、动作研究、学习曲线、和测定劳动强度等。

4、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由传动带、传动轮,动力金属轮,转向分拣输送机,柔性输送分拣机,实现系统自动分配功能。学生根据数字的位置指示电子标签,进行入库,出库和库存实际操作。

三、结束语

第3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1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仍然没有走出高校实验室最初基本结构体系(或部门)的传统模式,直接影响和阻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1.1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科学性差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新专业迅速成长和扩大,大学入学率也在逐年继续扩大,而高校各种实验室仍然是各自为政,实验与教学的产能利用率非常低,实验投资效益差。我国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容易草率决定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而忽视了高校实验室的长远的科学化的规划设计。

1.2大多数高校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购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院系课程存在交叉专业设置,高校各部门缺乏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的功能相同,导致部分实验设备的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现过多重复,最终致使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低。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的问题,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方面缺乏大局意识,分散管理导致在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施上存在重复购买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1.3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我国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还没理顺,导致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归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高校实验室尽管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实验室管理杂乱无章的现象。

2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重要性

2.1依据高等教育发展,逐步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伴随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自身建设,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实验室承担高校实验教学的任务,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的完善就是要基于高校实验教学的需求,进行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完成所学知识由理论状态到知识能力的转化,高校实验室的职能管理更加科学化显得尤为重要。

2.2基于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室职能管理

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要根据高校实验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整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教学管理的职能,基于高校实验室教学内容,制定和完善高校实验室职能。通过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对其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统计分析,重视其在实验室资源共享,注重通过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为前提条件,更要依据大学教育内容来进行实验室建设。

2.3完善高校实验室工作管理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教学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功能,以及环境资源职能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职能,实验室实验耗材管理功能,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组织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实验的综合研究功能,这些职能部门进行统一职能整合,整合到一个职能部门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这对于推进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将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整合的对策

3.1重视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当前,针对我国部分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滞后问题,甚至高校实验室在部分科室管理上存在混乱现象,从而造成部分实验教学精密仪器和设备的长期闲置,部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出现变质和毁损,这些都给高校实验教学带来严重浪费,也造成高校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下。所以,高校实验室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应制定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采取维护实验教学管理的相应措施,加强对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纪律管理,增强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不能把高校实验室管理看成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走过场行为。

3.2精心组建高水平实验专业队伍

加强对于高校实验室的专业队伍建设,就必须培养选拔具有深厚学术造诣,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创新高校实验教学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能力。加强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当前我国高校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的梯队,积极维护和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工作人员加入到实验教学管理队伍,从事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制、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管理。

3.3优化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重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发展,必须要围绕教学的需要进行。整合优化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将部分被浪费闲置的实验设备全面纳入到教学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仪器缺乏的窘境。高校可以采取和企业联办的方式组建联合实验室,开辟学生实习和实验教学的基地;采取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大学生主动性,锻炼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能力。实验室给大学生提供的主要是研究和实践环境,大学生可以尝试启发思考,接触实验教学研究,认识前沿科学和新技术的知识,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论

第4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完善实验室建设,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加直观、更侧重于实践,更具创新性,所以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具重要意义。

1 实验室建设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多为两所或者多所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必须指出,新建本科前身均为有较长办学历史和传统的院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目前,新建本科实验室的规划来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实验室的设置以课程作为标准,实验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操作技能也缺乏实际价值。对实验室的管理不科学,机构的设置也不够健全。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管理模式依然为脱离传统的教学管理的框架,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实验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奖惩机制也还未建立起来。

1.2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就是实验室中的设备存在着浪费、闲置或重复的现象。目前高校规模扩建持续升温,很多高校,尤其是那些非重点高校存在着严重的只重视采购而缺乏对设备进行维护的现象,对仪器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很不到位,而且监督机制也不完善,主要是依靠员工个人的自觉意识[1]。同时,对于那些大型的仪器设备而言,很多高校并没有实行“统管统用”的政策,导致其缺乏共享性,利用率较为低下,这都造成设备的额闲置和浪费。

1.3 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教研室和实验室是分开的,这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同教师之间的沟通困难;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它不足轻重,从而导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流动性也很大。此外,由于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被看成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的一种验证活动,所以验证性实验是实验的主要内容,这降低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

2 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策略探析

2.1充分重视、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专科专业院校,其办学历史较长,且专业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转型期,新建本科即应保持特色,又要进行改革。新建本科文应基于岗位变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对本校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设置一些新专业,开设开发一些新课程。

(1)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指导思想,加强专科实践类教学和活动类课程建设。走产学研合作途径,是专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培养专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实验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强高水平的实验室,注重开展大型科研项目,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并实现同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

(2)新建本科要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规划,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地制定一个实验室建设3―5年的规划。将方法和目标、经济和技术、可能和需要及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因素统一起来,使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是规划的主要任务。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大纲及专业特点,并根据院系的实际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仅要注重实验室的有效性和综合性,也要重视其独特性。

2.2科学的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

科学建立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为防止闲置和浪费,在采购仪器时要进行申购项目的论证,以“功能科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作为采购的标准,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合理的选择仪器。

要尽可能完整,根据实际的需要涉及到实验室的各方面。实验室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损坏和补充的规定、保管资料的相关规定等[2]。由各系自主根据需求进行补充。进行年终考核时,系部将制度作为执行情况考核指标,还应规定考核方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洁和管理,实验记录和资料的存档及实验前后对记录手册的认真填写等工作也进行强化。针对贵重的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使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利于实现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2.3建立实验室开放的制度和机制

新建本科应着力于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时检修实验仪器,并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的使用权,以便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研究的能力。这套管理制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研究活动[3]。

一方面,通过实验实践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条件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本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此外,学校为减少资源浪费,除向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外,还可以有偿向社会上一些企业开放。企业也可以使用校的实验仪器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样降低学校资源浪费,相关收入也可作为学校仪器的保养和维修的费用

2.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参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引进高水平,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高尖技术人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实验室地位、明确各岗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国内外的获奖情况作为实验室的考察指标,鼓励技术人员开拓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才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进步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关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优秀高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具体实际,挖掘院校自身优势,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管理实验室,不断的推进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管理,但是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项目开发政策、规格定位、实验教学改革等决策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这就导致师生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的降低,即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起来,产生被动传授与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将所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方式和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旧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按课程设立,依附于教研室。按课程设置的实验室,实行专业细分配合理论教学,曾在推动高教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不利于形成跨学科的科学实验能力,不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容易导致在不同院系设置相似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是小而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有的实验室虽然以大类学科设立,从表面上来看为一个整体,但是往往各门课程为了扩大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实力和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争抢实验室资源的情况,使原本有限的资源被分割,不利于实验室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有的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将实验室物资和实验教学放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上的不协调和混乱,与现代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效益不相符合。

(三)实验设备重复购置,设备使用率较低

尽管教育部曾两次颁布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专业调整与改造,但实验室的设置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相似的专业设置雷同的实验室,购置相同的设备,使得有限的资源投入于设备的重复购置上,导致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资源闲置,造成巨大浪费。此外,由于高校扩招,高校校舍资源紧张,有些实验设备购买之后,无处安置,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状况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高校都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要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师资水平,然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却没有得到关注,这样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实验室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偏低也影响了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实验室分割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缺乏相互间的交流,不利于他们提高实验水平,不利于对他们的统筹管理。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做好实验室管理设置工作

从纵向看,包容了各级各类实验室,从横向看,涉及教学、科研、生产与技术开发等各个系统,“规程”是国家法规性文体,因此,我们必须把执行“规程”提高到依法管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以体制改革为龙头,切实抓好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设置。“规程”第二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明确其主要职责,因此,必须根据职责范围设立专门归口机构进行管理,解决职责分散、管理不顺等问题,坚持“三级管理,院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机构应由一批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组成,实行校系两级目标管理,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共同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制定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组织拟定实验教学、物资、设备、管理等条例和规定,组织仪器设备、物资的采购供应,抓好实验室人员的培训,组织对院(系)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的检查评比,推广交流实验等工作先进经验等。

(二)优化实验室资源

在目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要从面向院系逐步走向面向全校面向社会,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应具有如下优点:(1)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充分利用;(2)有利于于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3)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4)有利于学校对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 (5)有利于加强管理。为此,学科相近,所用仪器设备大致相同的实验室应该合并,各系(院)、部、专业实验室之间要打破各自为政,独立门户的状态,促进专业、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

(三)建立学科实验室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日益兴起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根据课程设立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旧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其要害是“小而全,教研室所有制”,表现为财务分散、实验水平不高,实验教学不衔接等,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科实验室体系的建立具有许多优越性: (1)避免了不同学科的相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利用率,(2)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室相应集中,大大增强了实验室的整体实力,(3)有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克服过去实验人员归各教研室,忙闲不均,业务单一的现象,实验人员由学科统一调配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建设重点实验室

在抓好基础课和公共课程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学校特色实验室”,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所谓“特色实验室”,一般是在国内外高校中占有优势的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所依托的重要实验室,如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把它们建设好,能为增强人才和成果的竞争活力创造“最优化”的条件,为发挥学校特色,占领该学科或科研项目的领先位置打下雄厚的基础,因为“特色实验室”的发展既可为培养某一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服务,又可为重大科技成果提供强大的“科研潜能”,它不但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特长”,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

第6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专业实验室 管理模式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系统在2013年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重新整理了思路,进行了重新编排,把内容方针进一步阐明,那就是全力展开创新研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获得原始创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因此,高校重点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推动创新体系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是每个大学身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实验室是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以及进行实践的场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的管理和良好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标准学府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所大学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教学文化以及质量过硬的科研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科研实验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实验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教学实验室仍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主,实验室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改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培养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刻不容缓。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

(一)专业间相互渗透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了一道壁垒,每个学科各不相连,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实验只针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也只针对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关联性的感知大大降低,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形成极为不利。要想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应先将各学科关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把一些实验现象和结果结合起来。比如,在物理专业课中讲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时,可结合光电专业课关于“衍射光强实验”以及“偏振光实验”原理来多角度解释“光”这种难度较大的科学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扩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分散式管理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每个专业各设一个实验室,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每个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资金管理独立、资源共享率低等。各学科根据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实验室,购买该专业的实验器材,各实验室归自己专业的人员管理。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光信息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同为计算机房,但是却分开管理和设立。这就造成了各科实验室空间规模缩小,在课程需要进行实验时,实验室人员爆棚,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而平时不需要实验时,大多数实验室被闲置下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弥补分散式管理的缺陷,可以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比如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需使用机房的)可以设立一个共同管理、使用的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基本配置大同小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研究专业的实验室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共同使用,这两个专业在实验上有很多相似处。这不仅可以使实验室的规模得到提升,节省实验室器材等资源,还可以共同承担采购费用,减少每个专业的实验经费支出。

(三)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包含着集中式管理,但这类集中式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针对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南京邮电大学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系语音室、法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等统一合并到教育技术中心,对各个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践结果发现,这样的集中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就教育技术中心而言,这样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的范围扩大,各个专业性质的不同,管理也相对更为复杂,非本专业人士对其他专业的管理难度提升,对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各院系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可自由支配度降低,器材使用方面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增加,对于实验材料的消耗,各专业间的资金分配不均,给各院系的和谐相处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集中式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实验室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以及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各院系间的和睦相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浪费

如上所述,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分为分散式以及集中式两种,是课堂内容的衍生品。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实验课的时间,实验室不够用;而课余时间实验室则处于闲置的状态,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同时也对提升实验室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二)实验效果较低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实现多元化,主要是对专门的学科进行相应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老师的指导过分依赖,实验效果就很难尽如人意。以光电专业课中关于“光电探测原理实验”为例,学生熟悉掌握光生伏特效应,掌握光照度对光生电流、电压的影响曲线,并利用它分析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现在的仪器设备不需要学生自行安装,只要用手按一下控制键,就可以轻松调节。由于对于仪器本身的构造不清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匆匆做完实验便要撰写实验报告,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程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本身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个高校长时间地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工作,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室建设规划、资源配置、实验教学改革仍然是问题,但是在讲课时往往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老师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却很难进行。学校实验室陈旧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试验水平一直不能得以显著提高,专业实验室常常被一些主科教师占用,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只有购置设备以及登记的权限,几乎没有管理的权力。

(四)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其使用的无规划性

学校在建设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对于资源有限的情况,学校每个部分都要上报需要重建的项目,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重建和整修。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配的资金或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配套的设备以及资金,学校为了顾全大局,平均分配。因此,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致力于自己的上报整修资料,实验室整修一再搁浅,科研水平没有被发挥出来,并且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五)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一项具有辅的工作,实验人员普遍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重点都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或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设施、实验水平等因素一直提高不上来,师资力量不雄厚。实验室基础建设太过落后,一些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不能被满足,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因素,一些高校想吸引高素质人才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科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没有资格获得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改善的建议

(一)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实验室管理多以封闭式、专业性、多元化的管理为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运用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这主要是出于对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成果的保护方面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也应得到加强。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允许学生利用网络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专业实验的预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切实深入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将闲置的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二)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积极工作和记录、协调。因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课前准备材料,课后打扫实验室,清理实验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这是实验室管理员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和器材维护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改善实验室硬件环境,打造人才培养的平台

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实验室基地,为人才和科学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主,根据合理规划和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确保实验室设备投资主体的稳定性,增加实验室设备和维护成本,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小型实验室、封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内部和院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资源管理系统,每个专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总额,且确保资金用于更新教学设施。科研实验室建设经费可以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分期投入。实验室承担相关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改革研究。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吸引优秀人才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实验室的功能和水平正逐步成为一所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已涵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科学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完善学校和大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实验室管理。根据相关的规定,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以及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国外研究机构中,很多顶级的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

(五)促进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所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学科。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发展得好,就会带动其他非重点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且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根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依托实验室建设平台,结合需要增加演示文稿的前沿,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科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具体设岗鼓励教授、医生进入实验室,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家鼓励建立大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很多高校也建立 了国家和省级实验实,自主研发和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更可喜的是,很多有出国培训经历的博士研究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并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事实证明,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人才。怎样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试验室队伍,以及如何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地方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单独为各专业设立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利用率降低,但过分集中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缺陷,增加管理难度。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应对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资源和财力上的浪费。总之,高校的实验室工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资金以及技术的不断支持,更重要的是完善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改革,让更多有素质、优秀的人才能加入其中,培养一支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峰,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32- 34.

第7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AHP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8-02

近年来,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设施,不但要完成学生的实验教学,而且承担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合理地建立实验室人才培养机制是首要的问题。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法尝试对人才培养所做的决策进行科学评价。

1 数学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从实验室建设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数学实验室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为此,实验室建设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只有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有关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容易制定,关键是要对目标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例如,实验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实验室的规划是否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

1.2 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等角度探索数学实验在专业课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关键问题是隐含的信息,例如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是凭空提出的,这是需要实践教学检验的,除了可以从考核当中找到相关信息,学生方面的反馈也是需要实际调研的。

分析数学实验室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安排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关键问题是能合理地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入到实验内容当中。师范生需具备深厚的教师职业技能,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几何画板的使用,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等,因此数学实验室还可以提供可控制的教学环境,通过音视频记录装置和实验室式的教学练习,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模拟,使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行为的训练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将开展数学实验与锻炼教师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也是符合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

1.3 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以数学实验室为依托的各类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因而,从数学实验室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得失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很有意义了。关键问题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师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的参与范围比较小,主要局限于数学本专业的学生,因此还需考虑如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使更多其他学院的学生参与到竞赛当中来。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中来,但由于教师每年主持的课题有限,因此如何能够使更多的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相当有意义的。从近年来高师院校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历年的规模和质量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是近期有关研究的热点,但难点是由于有关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其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可能并不是很显著。

2 数学实验室的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有关文献,并从以上的分析出发,建立了如下AHP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整个指标体系是一个三层的层次结构,其中底层节点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具体指标,称为“方案层”(用C来开头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用B来开头表示),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织为一个类,以反映人才培养在某个更大的范畴中的表现;顶层为“目标层”(用A来表示),它只有一个节点,表示最终人才模式的评价结果。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专家打分的形式,给出了各个指标层之间、指标层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评价标准,并构建了相应的判断矩阵,分别用A,B1、B2、B3表示。

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的和法求得矩阵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0.142 9,0.5714,0.285 7],对应的近似最大特征值为

,并根据一致性指标得到:

,且,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类似地可以得到方案层的各个矩阵的有关数据表。由结果可知,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前面计算的“方案层”指标的权重都是指指标在其所属的“指标类层”中的权重,为了通过细化的“子指标”来计算最终评价结果,需要将“方案层”在“准则层”中的权重转换为在“目标层”中的绝对权重。只要将判断矩阵B1、B2、B3所对应的向量w的各个分量值乘上“目标层”判断矩阵中对应的分量值即可。即,

B1:=(0.333 3,0.666 7)×0.142 9=(0.047 6,0.095 3);

B2:=(0.833 3,0.166 7)×0.571 4=(0.476 1,0.095 3);

B3:=(0.333 9,0.089 2,0.567 9)×0.285 7=(0.095 4,0.025 5,0.162 2)。

因此,方案层七个指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所占的重要程度为:(0.047 6,0.095 3,0.476 1,0.095 3,0.095 4,0.025 5,0.162 2),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此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为第个子指标的评价值,为第个子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绝对权重。值一般取1、2、3、4、5中的一个,依次可表示为“很差”“较差”“合格”“较好”和“很好”。应用上述方法,根据调研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3 结语

该课题的研究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作者所在数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同时考虑到数学相关专业师范类的特点,将AHP法与决策论的思想相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方法,尝试探索数学实验室培养高素质人才基本模式,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项研究给出了高师院校数学实验室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反映各个指标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得到,也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方式统计后得到。通过AHP法,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分析,较好地刻画了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这将对决策者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对各个指标层的单层排序,并且利用各个指标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排序,能够给出当前决策的最终评价结果,这也对各项决策的最终效果提供较好的依据,同时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该课题的可持续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伟,胡玉娟.高校理化实验室火灾风险的AHP法评估[J].实验室科学,2011(2):185-189.

第8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高校实验室既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是决定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实验室管理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缺陷;管理策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在应用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了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开始转向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操作和知识水平的创新应用上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普遍落后,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良好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实验室管理策略。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在教学科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校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转型的形势下,多数普通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新的要求的认识不到位,或管理机制不健全,或管理工作职能过于分散,导致建设规划不明确、实验室硬件资源配置与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不协调、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薄弱环节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这些现象也反映了教育体制仍需改进,教育的理念仍需转变等问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教学改革,逐渐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更加完善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设施。

1存在问题

1.1仪器购置重复严重,缺乏统筹规划与资源共享

在以往,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仅仅是依据理论教学的需求或者作为科学理论的验证和推导而建立和购置仪器,学校各二级学院和科研所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购置,没有做到从学校层面,甚至从区域层面的统筹规划,这样便会导致很多高校的实验仪器购置重复严重,加之学校内部各二级部门之间实验室管理技术落后,信息资源不能做到有效沟通,从而影响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另外高校之间在实验室购置上缺乏合作与统筹规划,相邻的高校之间在实验室仪器的购置上也缺乏应有的沟通和统筹协调,尤其是相邻工科院校之间缺乏协调而造成实验仪器的购置重复,同时相邻高校之间又缺乏应有的实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少全局意识,管理分散,这样一来出现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配置。又因为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仪器的管理维修制度不全,仪器设备维修困难,也造成了仪器设备共享的障碍。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学校发展不匹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室使用率,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认识上的缺陷,使得高校实验室一直处于依附和配角的地位,并带来了许多短期内很难克服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缺乏专职的实验室管理教师,很多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没有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在实验室管理上缺乏统筹观念和全局意识,管理理念过于落后,不能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1.3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较少,无法与学校转型发展相适应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由于缺乏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的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大多数高校的转型升级,尤其是针对地方普通师范院校转型升级为应用综合性大学而言,将面临着要压缩传统的基础教育专业招生,新增部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学院,这就会使得原来的一部分实验设备被淘汰,针对新设学院的专业教学要求又要购置大量的实验仪器,这就会使得原本经费不足的地方院校很难实现与教学科研相适应的实验室仪器匹配。另外部分高校由于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得实验室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这也是造成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能与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管理策略

2.1加强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高校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会影响到高校实验课程的质量和实验科研水平。针对我国目前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内容、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对实验室教师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鼓励教师投身到企业实践中去,通过企业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来提升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实验室管理和教学。(3)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实验室管理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在工作中,实行“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合理交叉流动”的管理机制,努力培育一批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青年骨干教师。(4)加强区域高校之间相互交流的管理策略,每年选派部分实验室管理教师到部分兄弟高校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尤其是选择去实验室资源配备完善的综合性高校学习、调研,并结合自己学校所处的地域、院校性质、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来完善和强化自己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2实现专业实验室的新、专、深、实,避免实验室管理与社会实际脱节

新是指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力求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不能为了节约经费而采购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专是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体现专业性,不能包罗万象、后勤大妈式的管理;深是指实验室的建设要能够尽量解决专业邻域的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更要能满足专业科研实验需求;实是指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与企业的结合,使得高校实验室科研活动能够解决企业和实践难题,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2.3统筹规划,加强实验室岗位管理

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实验室管理教师,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实验室在岗人员的进修培养,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管理技能,改善实验室管理教师的职称结构,鼓励教授、博士研究生承担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真正做到专业理论与科学实验相结合。

2.4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努力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维修制度等。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添置制度、专家评论制、保管和调配的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管理制度。一方面,现存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却是部分院系的仪器设备使用率很低、未能发挥其效益,不能完全发挥其自身使用功能。所以,高校有必要组织人力督促检查各院系执行各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情况,不断加大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的调控力度,在学院与学院、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尽可能的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活用现有资产。更重要的是,需要推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登记制度,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教学科研人员使用有序,并且实验班级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应有的功能。

2.5实验室的管理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高校实验室管理教师的思想观念应符合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实验室的管理思维和策略上更要体现专业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实验室的管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技能和管理策略的创新尤为重要。

作者:张晓飞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设备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

[2]胡征.现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14:133.

第9篇: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摘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深刻理解科学与工程、实施与发展的关系。高效能的实验室建设是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追求的方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动手动脑,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指导实验室建设,但在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关键词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定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56-04

作者简介:杨霖(1963—),女,辽宁铁岭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

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验室管理最初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范例进行的,自200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统一管理,改由教务处负责并一直延续至今。然而,这类管理方式并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及技术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新方式。

实验室管理模式应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基础,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学校实验室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校通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综合投资,增添了几千万元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几十个新型实验室,其中包括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影响或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实验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我校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如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多,自主设计性、自主创新性及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少,一些课程的实验甚至几十年不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地抄抄数据,或把书上的结论照抄一遍。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谈不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严谨学风和科学态度。

实验室相对封闭,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各实验室考虑的是仪器设备自己用着方便,同时又疏于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虽然具备一定的高、精、尖的先进设备,但长期以来实验室使用相对封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缺少和脱离市场调节带来的后果。当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入市场调节阶段时,就会消除各方面与市场经济不协调和不适应实验室管理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克服一方面投资不足,有些基础实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设备闲置和重复投资,使得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资源、资金的极大浪费的现象。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只减不增 实验教学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自主研发改造得不到重视,与理论课授课教师相比,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严重影响了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再进修的机会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资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 实验室工作只有工作量统计,没有工作质量考核,没有仪器设备维护、日常管理、实验室建设等考核。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双高”人才方面走在前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这仅仅是表象而非实质性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发展长远规划,缺乏实验教学课程时代性,就会有低水平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而缺乏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其结果是知识与技能的停滞不前,包括我校在内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已从个案发展到普遍,贯穿于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市场适应性的匮乏,对技术发展时代性认知的短板。对于学生而言,未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校共有15个实验实训中心,下属实验室149个。有的院系不经教务处批准,随意增减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归教师个人管理。这些做法导致实验经费的浪费及实验仪器的分散。与此同时,实验室规模较小、环境差,专业课实验项目开设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一部分实验设备闲置,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一部分仪器设备则数量相对不足,使用频繁,损坏报废频率较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实验室功效的合理发挥。

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仪器设备投资效益不高 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严峻的工作,必须与学科建设规划相协调。实验室建设应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实验室规划建设目标。目前,我校仍有部分学院未能切实按照教育部有关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安排实验教学计划,与学校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单纯以个人意愿而定,导致实验资源未能充分实现共享,使用效益低,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取决于高等职业教育对市场经济的贡献率,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发展决定着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定位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定位于时展的需求,脱离了时展性,脱离了技术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能动性,就会窒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实验室管理与时俱进,达到服务于全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于实验室内部而言,更需要实验室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更新,面向技术市场,面向经济发展,面向新技术企业,面向新的科学发展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和支撑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技术技能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地发展。这既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撑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

要从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综合性学科实验大平台,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发挥实验室经济效益,形成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高等教育联盟实验室。实验室平台综合化有利于开设更高层次的科研性实验,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优生优培,服务于校企合作,服务于科研院所与学校的合作,服务于社会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管理的科学规划与安排,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细化,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进步,要与科学实践前沿一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高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和实践当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知识,化科学理论为生产力,提高机械加工技能,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实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普及化,更加有力地推动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包括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新时代的实验室要实现信息网络化。为加强学术间交流和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应建立高速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要建立实验室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提倡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先发展,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开拓实验室资源,建立实验室档案,进行实验创新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高技能、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对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前提下,为了培养支撑国民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与一线生产企业相互协作,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再从实践中回到课堂上实现手脑并用,从而培养出高技能、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大力协作,请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技术骨干,使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产业带头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以适应产业行业发展,探索新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之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浪潮。当前是科学技术的变革时期,切实着力于发展和开拓,使实验室成为新技术变革的创新场所之一。要使企业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两条路并存发展,拓展竞争,共享全社会技术优势,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梯队,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资源和人力储备,应是我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下一步的发展之路。

第二,实验室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室本身就是改革和技术变革的场所,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实验室必须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从体制上适应现代新技术发展和企业的行业发展,要通过顶层设计、底层监督,约束与倡导新技术实验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学院——系(教研室)的管理模式中剥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在加强体制监管、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实践中,提高全体实验室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体制建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要在体制创新中,在实验室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实现企业与高校“对接”双赢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这就要求实验室建设必须建立基础平台和基础设施,这样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建设才能有效运转,重复投资的现象才能被消除,因此,实验室必须面向市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作为企业和高校对接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第三,改革实验室用人机制,在安全和体能的保障下,倡导“学生工时制”的发展,实验室用人与学生高技能培养必须面向市场,在有条件的实验室建立面向企业的对接平台,实现实验室的企业车间化管理,以工时和工件完成的质量为报酬,向“勤工俭学”发展,这样可打破现在高校学生在社会上打工的恶性循环,引领学生打工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直接对接市场和企业的条件下,完善学生用人用工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勤工俭学”,使得既学以致用,又能得到劳动报酬,激励学生的现实利益和学习干劲。要在法律上完善用工制度,完善安全保障制度,以实际工作场所和工作车间锻炼学生的高技术职业技能。当经历实践工作的学生走出高校大门的时候,他们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向市场经济竞争的主战场,成为行业和产业的主力军,成为开拓产品新天地的一代新的高技能的建设者。

第四,实验室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它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培养国家在各个阶段发展与建设中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在这样的资源发展下,带动和满足我国现在和未来经济建设与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具有创新的面向未来的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体系,要建设对全社会开放的、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实验室。

第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开展职业教育的实际生产工作,充分认识知识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来源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来源于科学实验。实验室建设要以实践是检验学习能力与发展标准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完善实验室建设,这是体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要坚持学习职业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坚持严格的实验室制度和管理,坚持科学的实验室发展。

第六,全球化的实验室建设是培养“世界人”的高技术人才基地,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需要高技能人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国家交流已经成为现实,我国每年涉外经济技术合作都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在异国他乡,为实现人类的经济全球化工作在矿山、油气田开采、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的一线岗位上,他们运用自己所学服务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的人才资源。这就要求加强实验室的战略储备,以“产、学、研”及高技能实现实验室的快速跨越式发展,以稳定发展和快速培养实现新型实验室建设。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验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所学校的门面,实验室建设必须追赶时展的潮流,在新技术创新发展的浩浩荡荡的浪潮中,推动世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我国现代和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在继承和发展中借鉴成功经验。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革命浪潮中的新型实验室创新建设,用新技术武装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开创新时代、新形势下以“中国制造”为使命的高等职业教育,打造创新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基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新一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和高等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陈大鹏.建立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办学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3).

[3]郭月霞.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冯鸿周.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6(6).

[5]李伊荇.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5).

[6]郑兴福.深化实验室管理改革为培养人才服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7]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

[8]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

[9]白志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

[10]刘树郁.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11]张明高.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

[12]曹爱文,江立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1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14]刘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