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

舞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

第1篇:舞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

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一线老师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思考,探索,研究,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节课,我在传统方法上,做了些改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方案1:通过书本所说的,有物理的简谐运动中单摆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来体现y=Asin(ωx+φ)图象特征.

优点: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足:学术性太强了,物理学,本身就是很多学生害怕的科目.

方案2:

(1)播放视频,寻找数学图形:

图1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唱唱跳跳,抓住这一特性,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发现数学与平时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无味了,只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由此做引导,学生很自然去联想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2,生活中的事例:

图2

有学生自己去猜想,蛇爬行的轨迹,蜿蜒的山路,蝶泳的姿势等等.

优点: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不足:数学的严密性可能欠缺.

二、教授新课,层次分明

方案1:

师:首先我们来看形如y=Asinx,x∈

R的简图如何来画?

例1 画出函数y=2sinx,x∈

R,y=12sinx,x∈

R的简图.

解:列表:

x0 π2

π3π2

sinx010-10

2sinx020-20

12

sinx0120-12

图3

描点画图:如图3,然后利用周期性,把它们在[0,2π]上的简图向左、右分别扩展,便可得到它们的简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是否可看出,

(1)y=2sinx,x∈

R的值域是[-2,2].

图象可看作把y=sinx,x∈

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而得(横坐标不变).

(2)y=12sinx,x∈

R的值域是[-12,12].

图象可看作把y=sinx,x∈

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而得(横坐标不变).

一般地,函数y=Asinx,x∈

R(其中A>0且A≠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当A>1时)或缩短(当0

函数y=Asinx,x∈

R的值域是[-A,A]

ymax=A,ymin=-A

师:A称为振幅,这一变换称为振幅变换.

例2 画出函数y=sin2x,x∈

R,y=sin12x,x∈

R的简图.

解:函数y=sin2x,x∈

R的周期T=2π2=π.

我们先画在[0,π]上的简图,令X=2x,那么sinx=sin2x

列表.

x0π4 π2

3π4π

x=2x0π2π3π2

sinx010-10

图4

描点画图4.

函数y=sin12x,x∈

R的周期T=

2π1/2=4π.

我们画[0,4π]上的简图,令x=12x

列表:

x0π2π3π4π

x=12x0π2

π3π2

sin12x010-10

描点画图(如图5).

图5

利用它们各自的周期,把它们分别向左、右扩展得到它们的简图.

函数y=sin2x,x∈

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

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

函数y=sin12x,x∈

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

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的.

一般地,函数y=sinωx,x∈

R(其中ω>0,且ω≠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y=sinx,x∈

R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当ω>1时)或伸长(当0

师:ω决定了函数的周期,这一变换称为周期变换.

例3 画出函数y=sin(x+π6)与

y=sin(x-π6)的简图

体现的是左右平移的图象变化.

方案2:

知识回顾:1.五点法作正弦函数y=sinx图象; 2.五点法作

y=3sin(2x+π3)图象.

问题1:观察它们的图象与正弦曲线有什么关系?

问题2:你认为怎样讨论参数A、ω、φ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

探究1:探索φ对y=sin(x+φ),x∈

R的图象的影响.

思考:函数y=

f (x+k)的图象与函数y=f (x)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

1.将函数y=sinx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y=sin(x+π6)的图象.

2.将函数y=sin(x+π3)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y=sinx的图象.

探究2:探索ω(ω>0)对y=sin(ωx+φ),x∈

R的图象的影响.

例2 y=sin(x+π3)与y=sin(2x+π3).

结论:(1)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每一个点 坐标不变, 坐标 ,可得到函数

y=sinx2的图象.

(2)将函数y=sin2x3的图象上每一个点 坐标不变,

坐标 ,可得到函数

y=sinx的图象.

探究3:探索A(A>0)对

y=Asin(ωx+φ),x∈

R的图象的影响.

例3

y=sin(2x+π3)与y=3sin(2x+π3)

结论:

(1)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每一个点 坐标不变, 坐标 ,可得到函数y=23sinx的图象.

(2)将函数y=5sin2x3的图象上每一个点 坐标不变,

坐标 ,可得到函数

y=sin2x3的图象.

得出规律:怎样由函数y=sinx到y=Asin(ωx+φ) 的图象?

图6

思考探索:变化参数A,ω,φ的变换顺序,有什么影响?

方案1,传统模式是将分别讨论参数Α、ω、φ对y=sinx的图象的影响,然后再整合,但基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完成这个目标,只能把参数Α、ω、φ对y=sinx的图象的影响分析完.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因此我做了大胆的改变,直接体现三个参数Α、ω、φ对y=Asin(ωx+φ)的图象过程中的影响.设计了方案2.

这两方案,如同组装机器,方案一是把各个零件先学习好,然后再组装,而方案二是把机器拆给大家看,让大家去认识每个零件的作用.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两种方案,哪种方案好,估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范例分析,巩固知识

例1 已知函数y=sinx的图象,请用图象变换作出下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1)y=sin(x-π3 ) (2)

y=sin3x (3)

y=12

sinx

例2 画出函数y=2sin(13x-π6)的简图.

课堂练习:

1.已知函数y=3sin(x+π5)的图象为C

(1)为了得到函数y=3sin(x-π5)的图象,只要把C上所有的点( )

(A) 向右平行移动π5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行移动π5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行移动2π5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行移动2π5个单位长度

(2)为了得到函数y=3sin(3x+π5)的图象,只要把C上所有的点( )

(A) 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B)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

(C) 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

(D) 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横坐标不变

范例的选择上,没有太多的不同,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新知识的巩固,通过练习,层层深入,突破知识的难点.归纳总结上,由学生整理陈述,最后由老师突破数学思想的深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四.教学反思,提升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认为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1)我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独立单个的体现三个参数A、ω、φ对图象的变换,而是直接拆解出三个参数A、ω、φ对图象

y=sinx到y=Asin(ωx+φ)每一步的变换.

(2)本节课的引入很是新颖,脱离了书本的简谐运动,而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比较喜爱的舞蹈出发,还有许多生活的人或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去发现数学的美.

(3)在上课的过程中,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引领下,以问题串的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问题的引导上,给学生很大的空间,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回答是与否,而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确实需要他们去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目标地解决各个难题,突破各个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效果不错,学生思维很活跃.

(4)本节课还通过学生熟悉的平移的知识,来教学生去分析,如何寻找已知与未知的差异,如何将未知的知识转化到已学的知识,如何突破难点.

(5)本节课充分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动笔自己画图,去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套的满堂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画面.

(6)本节课从细节渗透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类比思想,转化的思想,归纳的思想.

缺点:

(1)教师的表达上,有些语言还不够严密,会出现民间语言.

(2)每个难点突破后,小结工作,做的不够细致,没形成板书语言,给学生总结的时间不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