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第1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第2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第3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血站 血液 质量管理 模式

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1]。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2]。血液制品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血液传播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建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血站缺乏精干的人才队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基层血站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进而无法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

2.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血液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法规架构,在原料血浆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原料血浆的安全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包括不合格献浆员的排查、病原体的血清学初筛和复检,对于防止血源性疾病经血液制品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的血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日益增加,这也给我们的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部分血站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检查流程不够严谨。

部分血站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较为落后,甚至有些检验设备的精确度不能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需要,不符合新的检测要求,并且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灭菌的操作流程,且未做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设备档案的管理不完善,导致血站的血液制品质量难以达标。

二 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1.积极加强血站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由站长亲自领导、各级业务主管共同构成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在血液质量管理上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对血站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认真听取各部门关于血液制品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先进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建立健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适当聘请公益人士对血站进行监督,共同提高血站的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流程。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构建血站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血站日常工作信息,包括血源、献血办、供血、检验、成分机采、输血研究等信息,全部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全面了解采血站全部信息,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3.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卫生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其中对血液质量是给予相当重视的。

3.1 在血液采集上,要严格按照《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和核对。要为献血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记录保存。要确保采血区的绝对安全,要对采血区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采学时要对献血者手臂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3.2 在血液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整体流程,确保血液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血液检测项目和方法。实验前要对实验人员、环境、试剂、设备和质控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严格按照SOP标准既定的各项检测程序。要确保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的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及其职责、检测结果分析、记录、检测结论判定标准和检测报告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3.3 在储供血方面,要执行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中安装储血专用冰箱,并使用专用温控系统进行监控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血小板震荡仪等专用设备。血库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和核对制度。供血前做好出库前的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防止剧烈震荡。保证血液安全送达,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参 考 文 献

[1]王克义,王惠,孙安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及工艺研究趋势[J].泰山医学院学报.

第4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点按穴位法治疗手法治疗

近视眼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直接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提高患儿的视力和预防其视力下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问题。我科近年来采用技巧点穴手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49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最大22岁,最不6岁,平均年龄11岁;18岁以上5例,10―17岁35例,10岁以下9例。治疗前配镜均占60%。治疗前裸视在0.5以上的眼睛有53只,0.4的11只,0.3的27只,0.2以下的7只。

2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滋养肝肾、明目解疲。取穴:主穴为眼明、瞳子 、鱼腰、承泣、太阳、风池;配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光明、肝俞、肾俞、肩井。

患者取坐位,又目闭拢。术者位于患者前方。①用双拇指罗纹面旋转点揉内睛明、瞳子骨、鱼腰、承泣、太阳、百会、四神聪;②再用双手拇指分别自内向外按抹上、下眼眶;③拿肩井,拿合谷,点按足三里、光明;然后推擦背部肾俞、肝俞等穴位以结束治疗。每日1次,10次个疗程。

3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以视力提高为依据。治愈:视力提高至1.0以上;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但未达到1.0者;有效:视力提高1―2行;无效:治疗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者。

2治疗结果对不同的裸视视力治疗效果见下表:不同裸视的治疗效果比较表

裸视力例数(只)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视力越差,其治疗效果越差,我们还统计出:视力在0.5以上的治疗后视力平均提高3.5行,而视力在0.3以下的视力治疗后平均提高1.5行,这也说明该治疗方法对假性近视的病人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远期疗效未观察。

4典型病例

某某,男,17岁,就诊日期1996年5月。主诉:视物不清2年余,因参军欲体验,双目视力在0.5,右0.6;来我院就诊。经用上法治疗1个疗程,又目视力提高左为1.2,右为1.5,患者顺利通过体检。随访2年,视力正常。

5讨论

第5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本实验室参加2014年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2个项目,包括钾(K)、钠(Na)、氯(Cl)、钙(Ca)、葡萄糖(Glu)、肌酐(Cre)、尿素(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磷(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Y)、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

2.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DXC800 及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2 试剂K、Na、Cl、Ca、Glu、Cre、BUN、TP、ALB 由广州标佳提供,P 由南京威特曼提供。以上项目测定仪器为DXC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AST、ALP、γ-GT由北京中生北控提供,CK、LDH 由南京威特曼提供,UA 由上海执诚提供,AMY、TBIL、DBIL 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提供, TCH、TG 由日本第一化学提供。以上项目测定仪器为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室内质控品为由伯乐公司(BIO-RAD)提供的定值血清质控品,共2个水平,批号分别为45661 和45663。

3.方法

3.1 西格玛(σ)水平计算

依照公式σ=(TEa-bias)/CV[2,3]计算各生化项目的σ数值,分析σ水平构成比。TEa(%)为允许总误差,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给出的质量评价限,其中由于K、Na、Cl项目给出的质量评价限为SD绝对数值,无法计算σ数值,此3项目TEa 参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给出的质量评价限。bias 即不正确度偏移,以本实验室参加的2014年度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总计3 次结果的平均偏移作为数据来源。CV 为不精密度,来源于本室2014年1~12月的室内质控的累积CV结果,由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的CV存在较明显差异,故分别计算各项目的不同σ水平。

3.2 计算各项目质量目标指数(quality goal index QGI)

QGI= bias%/(1.5×CV),用以查找分析项目未达到6σ的主要原因,QGI<0.8,提示导致方法性能不佳的原因主要出现在不精密度方面,需优先改进精密度;QGI>1.2时,提示问题主要在于方法正确度较差,需优先改进正确度;QGI在0.8~1.2之间,提示问题出现在不精密度和不正确度两方面,均需进行改进。3.3 根据各项目的σ值选择Westgard 室内质量控制规则σ数值越高,表示项目方法性能越好,质量控制规则越简单,反之质量控制越严格。当σ>6 时,可使用2个水平质控品和13S 质控规则;当5<σ<6,可使用2个水平质控品和13S、22S、R4S 质控规则;当4<σ<5 时,需在每批次测定中使用4个水平质控品和13s、22s、R4S、41S 质控规则;当3<σ<4 时需增加10`x 规则。当σ<3 时,即使选择全质量控制规则亦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结 果

1.各生化项目依据2个水平室内质控CV 值分别计算σ水平及QGI 指数结果见表1。22个检测项目以高水平室内质控CV 值计算所得的σ平均值为5.88,显著高于以低水平室内质控CV 值计算所得σ平均值3.91(P<0.01)。σ值≥6 的项目按QGI 要求无需进行质量改进,σ(高水平)<6 的项目有14个,其中需优先改进精密度(QGI<0.8)的项目有13个(92.8%),精密度与正确度(1.2<QGI<0.8,均需优先改进精密度。其QGI 的项目有19个(7.2%);σ(低水平)

2.各项目分别以2个水平室内质控CV 计算所得σ值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σ(高水平)>6的项目比例为36.4%,明显高于σ(低水平)的13.6%;σ(高水平)<3 的项目比例为9.1%,明显低于σ(低水平)的31.8%。

讨 论

西格玛(σ)原指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离散程度的指标,其值大小可反映质量水平高低,将6σ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临床实验室也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σ值≥6(6σ)代表着国际质量水平,表示100万次机会中只有3、4个缺陷的可能,是期望达到的最高质量目标,在医学实验室检测中意味着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质量,而3σ代表着最低质量水平,表示100 万次机会中缺陷高达66810个,对医学实验室而言意味着检测方法需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改用其他检测方法。计算σ值可采用EZ Rules或QCCS2008软件系统绘制σ度量图及操作过程规范图(OPSpecs),但由于软件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无法在临床实验室中普及,而采用室间质评结果或正确度验证计划结果及室内质控累积数据计算σ值具有操作简单、无需额外费用等优势,有利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采用公式σ=(TEa-bias)/CV 计算项目σ值时,文献报道均是以2个水平室内质控的合成CV 进行计算或平均σ值作为项目的最终σ值,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高值水平室内质控CV 与低值水平质控CV 常存在较明显差异,其分别计算所得的σ值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σ(高水平)平均值为5.88,显著高于σ(低水平)平均值3.91(P<0.01);其σ水平分布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值水平质控CV 值普遍高于高值水平质控所致。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各项目间σ值差别较大,除与方法性能指标有关外,还与CLIA 88及卫生行业标准对不同项目的质量要求(TEa)相差较大有关,如CK和AMY 为30%,而Na 和Cl则分别为非常严格的4%和5%。在所有22个生化项目中,采用原装配套试剂的项目为3个,除DBIL 外,AMY 及TBIL 的σ值均>6,显示原装配套试剂的分析性能要优于开放性试剂,在对项目进行改进措施后如仍不能改善项目σ值时,实验室可考虑更换为原装配套试剂。分别计算项目的不同σ值,可进一步了解该项目在不同测定范围的分析性能差异,并通过分别计算其QGI 指数大小,来查找分析性能不佳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研究结果显示,σ(低水平)<6 的19个项目其QGI 值均<0.8,需优先改进精密度。σ(高水平)<6 的14个项目中需优先改进精密度有13个,精密度与正确度均需改进的项目有1个。

第6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The fffective observition of local blood-letting puncture to cure rheumatoid arthr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effect of the treatme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Local Blood-letting puncture.Methods The 62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a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al blood-letting puncture in articular lesion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h drug.Th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ative analys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1.9%,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3%,and ther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treament of local-puncture wih intercostals row 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effective methods for intercostals nerves neuralgia.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多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由于关节滑膜的炎性增生反应,导致患者受累关节的骨质侵蚀,软骨损伤。关节的僵硬、疼痛、肿胀是其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室自2008以来才用局部刺络放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62例均为门诊病历,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9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平均7.2年。

1.2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制定。活动性RA的判断需至少满足以下5条中的3条:①当日晨僵时间≥60 min;②2个或2个以上关节肿胀;③5个或5个以上关节触痛;④血沉(ESR)≥20 mm/h;⑤C反应蛋白(CRP)≥5 mg/L。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活动性RA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妇女、拟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者;③合并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④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⑤合并不适宜针刺治疗的其他疾病者。

2 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关节取局部阿是穴3~5个,先用手指拍打数次,使局部充血,行常规消毒,押手按压穴位两旁,使皮肤绷紧,以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深度视腧穴而定,挤压出血,出血量以3~5 ml为宜。局部消毒,并加敷料包扎固定。1次/4 d,20 d为1疗程,1疗程后休息5 d继续下一疗程。

2.1.2 对照组 消炎痛片(河南省许昌画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1022664): 100 mg/次, 3次/d,口服;雷公藤总甙片(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35020431): 60 mg/次,3次/d,口服。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两组均以20 d为1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观察指标 晨僵时间,急性时相反应指标(ESR、CRP、RF)。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标准[1]拟定,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 ESR及CRP正常或接近正常或明显改善;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 ESR及CRP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患病率列居首位,临床以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点,本病致残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历节风”等病证范畴,其形成与正虚邪实有关,正气虚衰是内因,邪气侵袭是外因,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不通则痛而发病,病久不愈,损及肝肾,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加之气血运行不畅,瘀痰互结,致使“风、寒、湿、热、瘀、虚”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长期不愈经络阻闭,筋骨失养,全身多关节受累。

笔者治疗时取病变关节局部放血,此法乃根据《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施术于血络,使络通瘀祛的一种方法。《外科证治全书》中云:“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刺络放血法在特定穴位或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之目的,具有散瘀消肿、止痛解毒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2-3],刺络放血疗法通过局部放血排毒,迅速快捷地排放高黏度、含有大量尿酸盐之高压血液,可消除血管张力,降低血管阻力,现代研究表明刺络放血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胶体渗透压,减少局部炎性刺激,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消肿止痛的良好效应。

由于RA是一些病程缓慢的、易复发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复发,因此RA需要以远期的疗效观察来客观的评价针灸对RA的疗效。我们应采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ACR提出RA诊断标准和RA临床缓解及病情改善标准、严格统计分析和专业设计,使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病变关节局部刺络放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技出版社, 2002: 115-119.

第7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监护病人;心血管意外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以严重创伤、大手术、各种原因所致循环功能失代偿、可能并发呼吸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麻醉意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及器官移植者等。这类病人由于原发疾病较重,生病体征不稳定,特别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损,在监护和治疗过程中可见突发心血管意外而致病情复杂化或死亡。给重症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是重症监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重症监护病区的严密重视。但据调查,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仍很高。为了能进一步降低此类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针对此类医疗事件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间收住的200例重症监护病人,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42±7.8)岁,严重创伤58例,大手术后31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0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41±8.0)岁,严重创伤56例,大手术后32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1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因及相关既往病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我们针对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常规护理:监测心率、心电及呼吸;并每小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各一次;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一次;严格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测尿比重、尿常规及酮体一次,检查粪便潜血一次;每日精确测量体重一次,并精确记录热卡入量一次。而对于实验组病人我们除了给予他们如上普通常规护理,还给予他们一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氧疗护理要预防循环功能的衰竭,基本的要素就是心功能的维持,心肌的氧需要量较大,对缺氧的耐受差,当血氧浓度低于35%,心肌就会有缺氧倾向,如果不早期处理,就会继而引起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注进一步减少,心肌缺氧更严重,所以出现恶性循环,最后致循环衰竭。所以,我们针对重症监护病人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预防措施所采取的预见性护理将血氧浓度界定在35%,当低于35%时,即可通过增加氧流量或浓度改善病人摄氧,以预防心血管意外。

1.2.1.2排便护理重症监护病人由于卧床、排斥床上排便、进食少、肠蠕动差,肠道内容物和积气不能顺畅下行,可致肠梗阻和便秘,引起病人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循环损伤;另一方面胀气可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和循环,亦可致循环损伤。所以我们将排便护理列入此类病人预见性护理措施行列。

1.2.1.3胸部疼痛护理如有循环损伤,就会影响到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的血供,心肌一旦缺氧,即可表现出心前区的不适感,针刺感,严重者可有胸部明显疼痛,所以,在发展为明显疼痛之前的心前区不适感可以提前给出循环可能受损的信号,我们即可结合其他指标作出判断后给予相应救护措施。

1.2.1.4情绪护理重症监护病人清醒后很多对监护室环境和自己病情产生恐慌,情绪不稳,病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显著增高,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意外发生。所以医护人员在病人清醒之后就应适当给其情绪方面的安抚,降低病人的应激。

1.2.1.5心电图警示性波形的监视在重症监护病人心电监护过程中,如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等常提示患者很快可能会发生心室纤颤,需立即准备好除颤仪,通知医生,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稀释,静脉注射。

1.3统计学方法在保证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记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统计数据实验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10例(病发率10.0%),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90.0%);对照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者41例(病发率41.0%),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70.7%)。两组对比,病发率:χ2=3.81,P

2.2结果分析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观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2]。本研究可见,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明显的降低了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并增加了其并发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所以是我们应该推广的较好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士;血糖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th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nurses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593 nurses who did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of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in June 2015 and been asked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blood glucose knowledg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Results Only 5.56% nurses mastered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knowledge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nurses (P < 0.01). 81.62% nurses paid attention to pathoglycemia or diabetic patients, while 77.23% nurses educated them. Only 15.01% nurses cared patient who with hyper or hypoglycemia well. 98.92% nurses considered themselves had not enough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Above of 95% nurses considered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as very important and needed training. Conclusion More and more n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hich most of them are lacked. The training about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needs to carry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hospital.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Influence factor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血糖管理不仅是糖尿病也是糖耐量异常、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的综合治疗策略的主要措施。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涉及多个学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了临床护士必备技能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信行总体状况不理想[2]。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3]。为了解医院血糖管理现状,以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血糖管理水平,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进行了血糖管理知识的现状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65个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和需求现状,床位数≥50张的科室,抽取护士工龄为1~

1.2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专家修改而成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知行信调查表,共包括血糖管理知识(4个)、应用(3个)和需求(3个)3个问卷。血糖管理知识掌握:共4个问题,分别涉及血糖管理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目标、高/低血糖处理和床旁血糖检测规范流程4个方面,全部答对者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内容效度为0.93,Cronbach'α系数为0.88。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没做到计0分,有时做到计1分,完全做到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应用能力越好;问卷内容效度为0.87,Cronbach'α系数为0.84。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不需要计0分,部分需要计1分,非常需要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越大;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α系数为0.85。

1.3 调查方法

正式调研之前,选取3名护士作为调查员,需具备:①3年以上内分泌专科工作经验;②大专以上学历;③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调查员统一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后开始正式调查。被调查者在2~3 min内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593份,有效率为98.8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现状

33人(5.56%)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247人(41.65%)知晓糖尿病血糖目标,93人(15.68%)知晓高/低血糖处理,541人(91.23%)知晓床旁血糖检测的规范流程。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现状

临床工作中,484人(81.62%)会主动关注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8人(77.23%)会主动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健康教育,89人(15.01%)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的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需求现状

2.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 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需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来源和需求认知 目前,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科室的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和同事间交流,且超过95%的护士认为自身目前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见表3。

2.3.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培训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病理学基础、糖尿病基础治疗(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运动和饮食治疗)、并发症的处置、高/低血糖的处理、血糖检测技术(表4),最好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培训。

3 讨论

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血糖管理是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干预的过程,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健康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的多专科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治方法和监测技术更新快,许多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2,4-7]。本研究中,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仅5.56%,在所有的知识条目中,91.23%的护士能规范操作床旁血糖检测,但不足45%的护士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高/低血糖处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即便经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其知识知晓率也不足15%,这可能与很多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重操作、轻理论有关。也可能与血糖管理知识专科性强、更新快,护士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导致其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没有经常应用,容易忘记有关。这提醒临床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培训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更应重视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继续培训。

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能力分析

血糖管理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血糖控制/监测手段落实及效果评价、高/低血糖应急处理等所有与血糖管理相关的系统知识。本研究中,81.62%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主动关注患者的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情况,77.23%的护士会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但仅15.01%的护士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说明血糖管理愈来愈受到临床护士的重视,且大部分护士能主动参与血糖管理。但由于其对血糖管理的认知和知识有限,血糖管理多限于对患者的简单、片面、非系统的宣教,如简单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但对高/低血糖的应急处理还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不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患者的住院安全。本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对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应用无影响(P > 0.05),说明在非内分泌科临床科室中,护士广泛存在对血糖管理认知和实践的简单化、片面化,需要对所有的临床护士,不论学历和职称、不论岗位和护龄,加强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 非内分泌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情况

研究发现,血糖管理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科室和护士本身的重视和参与,超过70%的被调查护士能通过科室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与同事间的交流等方式主动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但这些学习往往是需要性的、应急性的、片面性的,虽然能够临时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但内容多浅显。因此,95%以上的护士认为自己血糖管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通过医院或科室组织的培训来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且培训内容应偏重于一些理论的、使用频率高的、护士不易及的基础知识。本研究也发现,虽然仅有15.01%的护士知晓和掌握高/低血糖的处理,但仍只有24.11%的护士认为自己需要培训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护士对高/低血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应强化护士的相关认知和技能。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说明系统的知识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资料显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新发展、新规范不知晓,不能为院内高血糖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因此建议知识培训时需先提高护士的意识,并按知识的掌握层级进行培训[8-9]。建设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10-11]、规范化血糖管理和教育小组[12-13]、糖尿病护理小组[14-19]等专业的专科护理团队不仅能系统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借鉴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20]、糖尿病专科护士[21-24]的培养和使用的经验,在全医院统一培训和管理血糖管理护士不仅可以对分散在医院各专科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还有利于医院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血糖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 周佩如,刘雪彦,黄洁微,等.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管理知信行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7):466-468.

[3] Cheung NW,Napier B,Zaccaric,et al.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J]. Diabetes Care,2005,28(10):2367-2371.

[4] 刘雪莲.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1):65-66.

[5] 徐红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对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41-243.

[6] 丁飚,张妮娜.662人临床护士血糖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培训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2B):13-16.

[7] 杨泉,张彦超. 442名护士院内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43-145.

[8] Kumar PR,Crottv P,Raman M. Hyperglycemia in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and mortality:a review [J].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2011(1):1-7.

[9] 秋瑚,田京玉,吴辽芳,等.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70-3372.

[10]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1] 朱爱军,马丽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学科联合护理项目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91-92.

[12] 董爱萍,杨泉,张彦超,等.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的组建与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39-143.

[13]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14]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8.

[15] 夏美杏,范录平,张王琴,等.成立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31-134.

[16] 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延,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17] 吴建萍.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70-371.

[18] 胡巧英,周蒙滔.关注小组护理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28-131.

[19] 梁彩霞.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42-4743.

[20] 王晓晨,张笑燕,肖爱华,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小组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5,8,22(15):69-71.

[21] 刘小霞.糖尿病护理小组对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140-142.

[22] 张晶,赵欣欣,马宁.糖尿病专科护士在院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9):131.

第9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临床沟通

1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

上世纪初期,检验工作不有从临床中分离出来,众多临床大夫自己施行三大常规的检测,检验及临床的沟通不成为难点。

伴着检验项目标增添,检验工作专人现实,检验科独立于临床科室,被称为辅助科室。从事检验工作职员重要是埋头于实验室做办法学的钻研及运用,目标是为临床供应精确的数据。伴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及运用,检验科的技术能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众多新的并且很容易的实验参数能够处理曾经对比庞杂的诊断难点。但中国当前的状态是这种参数在运用几年后,还通常被临床大夫所忽略,例子如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十项参数中,真正能够被临床大夫体会及运用的大约只有四、五项。临床大夫总希望检验职员能给它们最确切、最有效、最敏感、最特异的旨标,而检验职员总指望临床大夫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实验的步伐并体会实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报告发生一点不睬解乃至抵牾。导使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相互的合作及勾通。

2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已有的难点

2.1 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机制观,缺乏已够的临床医学论证知识及实践能力。在校时期所学的临床课程内容肤浅,任课老师觉得咱们未来又不干这个,敷衍了事。检验科的带教老师告诉咱们不要归答患者有关病情的发问,以免及临床大夫的归纳不一样,发生抵牾。因此遇到取化验单的患者问及化验报告是不是正常,有可能是甚么疾病时,咱们都归答“找大夫问去”,有时引起患者不满。

2.2 医学专业运用的教科书,在内容上严峻滞后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速发展。

2.3 临床大夫不理解检验经过中的影响原因,当检验报告及临床不适应时,常常只是猜疑检验者的操作技术地步,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增添医患纠纷的风险。

2.4 对标本采集知识的不理解或者认识不清,导使标本在运送或者保存时,不能满足检验项目基础需求。

2.5 检验职员不器重及临床的沟通,缺乏沟通技巧。

3 增强医学检验及临床沟通

3.1 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 医学检验职员有责任及义务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给医学检验职员指出了更高的需求,同一时间应该的使临床医师及时理解检验项目标更新及临床意义,有理选择检验项目,节约医疗资本。

3.2 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沟通,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 想使保证实验室检验报告精确牢靠,首先要保障送检标本的质量,而影响标本性量的原因有生理学、采血形式到血样运送、储存等各种非疾病原因并且药物治疗。检验科职员应该的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的沟通联系,提升完全职员对这种原因的系统全面认识。

3.3 自觉主动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 可不断完善检验及临床的关联,又可提升工作职员的责任心,提升检验质量。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可使检验职员学习更加多的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报告的评估,同一时间解答临床医师对检验报告的疑难,将临床对实验室的建议及时反馈并且时改进。并能及时消除一点误解,使一点错误(如标本采集不当等)获得及时更正。

3.4 临床医师又要主动增强及检验职员的对话 建议医院执行新支配的医师到检验科轮转守则,使临床医师更加多理解本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及检验科的工作本色。临床医师开展的科研课题应主动及实验室职员联系,指定方案,共同奋力现实;又可约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开盘展的实验项目、标本需求、参考值、影响原因、临床意义等施行讲演,这不光活跃了学术气氛,又可加深理解相互拥护共同现实好工作。

3.5 树立检验咨询门诊,直接服务于患者及临床 由某些资质的检验医师解答来源于临床医护职员及其广大患者有关检验医学(包含检验报告单的临床解答,进一步地诊治建议,疾病诊断及预防等)的种种难点,为广大医护职员及患者服务。出诊的检验医师应该的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及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咨询门诊包含对应的专业特色门诊内容,如高血脂、高血糖检验门诊、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检验门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门诊、血液及骨髓形态学检验门诊等特色门诊。

3.6 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各种模式及临床勾通 检验医学科有应该的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督促,树立及临床勾通的固稳窗口,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以各种模式增强及临床的勾通,通常举办检验医学新进步讲座,分析一点检验项目、仪器的办法及临床意义,每一年要举办1~2次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周,围绕质量管理,增强检验及临床的勾通这一主题宣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求及措施。

4 结语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应该严密结合,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才可以使以病人为中心,才可以更完美的现实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