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互联网+”与MOOC的时代潮流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各个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使得一些传统行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教育行业也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而职业教育更加受益于信息科技的发展。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网络课程正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之一。MOOC的精细化教学设计特点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知识,其碎片化、自主化的教学特点也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当前政府打造的经济发展两大新引擎,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而职业教育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实现而展开自身的变革与发展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所以,我们要围绕推动创新创业,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这就是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和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带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职教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对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职教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势必对高职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现今的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1.由单一技能转向创业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整个课程教学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贯穿于教学中,这种训练体系是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还应配合相关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调整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发挥广告课程实践性强和广告行业入门门槛低、易于创业的特点,从过去单一的技能培养向现在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整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具备包容性与延展性,课内训练与课外活动结合贯通,广告专业技能与综合业务能力并重,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在讲解案例与安排学生技能训练时,要增加广告业务法规、项目资金管理等与创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制订新的考核标准,为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与训练体系。
2.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现行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通常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讲授,以及单元制教学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备与手段广泛介入现代教学,现代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应积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成像技术等构建生动逼真的虚拟教学情境与交流实践平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借鉴MOOC精细化、碎片化的教学特点量化教学目标,以核心知识点和单项技能为主体构建教学实施纲要,广泛利用网上共享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师生互动学习的信息平台,开设线上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依照学生不同的广告专业能力,如广告平面设计制作能力、广告材料工艺制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等设计教学方法,还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的方法,以时间、级别、类别等建立赛制教学表,让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进而促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效果。
3.资源共享,特色鲜明
一、课程简介
《艺术设计基础》是一门多维度融合设计美学与技术的艺术基础课,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201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共150人。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老师教学累,学生学习难”的现象,现在通过QQ群、QQ群课堂、微信群等多种即时通讯工具让这门课的教学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方式而愈加趋于灵活多变,也能让教师及时分享网上现有的优质艺术类视频资源,结合学生们自身优势及特点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艺术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线上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整合课程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创作水平与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授课教师在借助IM等通讯工具分享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最新设计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能了解第一手的设计资讯,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素养,并注重结合当下市场需求与本专业教学现状,整合国内外相关优质教学资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及拓展他们的设计能力。
本次线上教学共有19数字媒体技术1班,19数字媒体技术2班,19数字媒体技术师范1班,19数字媒体技术师范2班四个班的学生共计150人参与本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线上教学方案的准备
1.利用QQ群课堂等即时通讯平台,营造新型教学环境
此次课程教师主要采用QQ群的群课堂功能进行授课,同时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渠道,实行多元化项目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群课堂中,授课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分享PPT+语音直播”的教学形式为主,通过QQ群课堂的功能,让学生能清楚听到教师声音,清晰看到教师所展示的教学图片内容与文字信息,与授课教师进行语音或者文字信息的实时互动。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学PPT的质量就显得重要了。
授课教师提升了原有教学PPT的设计,基于QQ群课堂的功能特性对PPT图片排版、图片内容、字号大小、文字行距及字间距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结合最新设计资讯、名家设计案例对教学展示内容进行更新。授课过程中既让同学们接触到创意新颖的设计信息,也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提高上课兴趣。
2.倡导互动式学习新方式,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艺术设计基础》部分采用以师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的互动式教学,在讨论环节中倡导项目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将传统《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集约型知识点进行分解,将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画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更加丰富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项目,增强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让大课堂进一步优化为小课堂,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在互动学习环节中也融入年轻人感兴趣、易着手、有共鸣的设计选题让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初步设计思路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设计感想和创作理念,形成高效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
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创造力
基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网上资源丰富的情况,授课教师按照分类,精心整理出各大应用平台的学习资讯,将慕课、Bilibili等平台优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教学进度及课程需要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也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向学生推荐艺术价值高、观看效果好的经典纪录片、文化类综艺节目、线上设计展,充实学生们在家学习的闲暇时光,如《国家宝藏》、《从莫奈到马蒂斯》、《百年包豪斯》等。真正让网络学习资源成为《艺术设计基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
授课教师也注意及时对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反馈效果做出积极回应和有效指导,用QQ群的聊天等功能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线上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反馈授课效果,对于极个别学生网络问题等突况能迅速作出反应,适时最快调整。在轻松愉悦、师生互动良好的线上授课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较大程度地激发,由单一地被动接受,沉闷地不敢发言到如今的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主动自由发言,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创作作品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
三、实际效果
1.QQ群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QQ群课堂的PPT显示效果较好,相比传统大课堂的投影效果受投影仪质量、教室光线、师生距离等诸多因素影响,QQ群课堂的PPT公放功能更易于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看到授课内容,效果如下图:
QQ群课堂右侧的即时交流功能也易于师生互动,形成积极良好的授课氛围。这种即时沟通的形式也有利于平时较为羞怯的学生大胆发言,也更适合当今00后们的社交工具使用习惯。
2.QQ群功能全面,受学生欢迎
QQ群功能强大,能满足教学所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多用“群接龙”的形式进行签到统计,授课教师积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动向进行及时跟进,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意愿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多采用QQ群“投票”的功能,“群文件”功能用于学生作品归档,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在QQ群聊天窗口中,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后作业的上传情况。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四、总结
一、课题分析
我们的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C实习这个互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我们建立了线上虚拟班级和线下实体班级,在平台的虚拟班级里,我们完成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和实操,实体班级也就是课堂上,我们主要进行师生交流、分享、总结和提升。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二年级电子商务班学生,我将学生分六组,每组5人,每组都有组长、组名、口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花名等。这也是我们班级文化之一。该班学生有两个特点:1.学生喜欢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但在现实中的表现的不够自信,口头表达能力欠缺;2.喜欢先动手实操,碰到问题后再听老师讲解,不喜欢单纯的讲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微博现有的六大功能;
(2)理解微博6大功能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先学后教,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能力;
(2)通过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能够对互联网消息的真假进行辨别的能力,学会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网络营销推广;
(2)充分利用微博功能增强自己微博的传播威力;
(3)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微博的6大基本功能教学难点为:对微博6大功能的理解及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积极探索(45分钟)
1.上课前,教师在网上今天要学习的主要任务
(1)学习平台上的数字资源,掌握微博现有的6大功能,理解每个功能都有怎样的作用?
(2)完成挑战任务,即将微博6大功能的作用拖动到对应的描述框中。
(3)制作学习PPT①您看到的微博营销案例截图②您对该营销的认识③微博的6大功能是什么?完成任务的次数、挑战任务的时间、碰到哪些问题,完成任务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2.任务关联的知识点微博的概念、微博的发展历程,其中微博的起源和发展为微课程,微博的功能以及微博的发展历程即发展阶段为文字资料。
3.告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1)积极查阅本任务“辅导资料”中的课程资料,深刻理解知识点。
(2)在任务留言区、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或直接提问
(3)针对疑问点在线上向自己的老师进行提问
(4)加入QQ群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学生登录自己的帐号,进平台做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后,平台自动生成评价数据,同时给予金币、经验值、任务勋章的奖励。此环节我们借助C实习这个平台,利用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文字资料和图片等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平台给予学生评价,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交流分享,共同学习(45分钟)
1.教师展示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利用平台统计表格和图形。(5分钟)
2.每组选派1名同学展示自己的ppt,分享学习过程和感受,每人5分钟。(25分钟)
3.老师解答学生在平台上的问题,同时强调微博6大功能,解释每个功能的作用,同时同学们在下课后,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继续学习平台上的其他内容,掌握不好的同学可以再次进入平台反复学习。此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此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至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技术支持和教学促进相融合”为指导,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值得推介:
1.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值得继续探索充分利用平台的资源,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知识技能点的掌握和评价在平台,而把课堂变成了沙龙,大家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既是今后工作的需要,也是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2.考核评价注重过程和结果我的考核评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和程度评价,由平台自动完成,平台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数字资源学习完成的程度、任务完成的次数、任务评级、任务完成的最快时间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占总评价的60%。第二部分为综合展示评价,从礼仪、表达、ppt制作、展示时间四个方面进行打分,评价由教师打分和学生互评完成占总评价的40%。在这个评价设计里,借助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键词:在线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及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在理论方面,该课程从全局角度论述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技能方面,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工作效率。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这门课程一直存在着“小而精”还是“大而全”的两难,一方面课程安排要授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仅仅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是不够的,还要及时关注技术理论的更新和新事物的出现;因此,对讲授内容的筛选就变得十分重要。随着网络在线课程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改革思路[1]。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课程改革思路,并详细叙述了实施的办法。
1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打字速度太慢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快的打字速度是必备技能之一;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打字速度慢的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不会打字指法,更无法做到盲打;完成同样的文档编辑或代码输入任务,要多花费2~3倍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学生及时完成实验任务及编程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计算机基础的考试一般不把打字速度列为考核的内容;没有考试压力,学生自然就会忽视对这项技能的练习。
1.2软件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就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Windows7为主,而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却多数是以Windows10为主。两个操作系统的差距较大,若以Windows7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练习环境;若以Windows10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指导教材。另外,Office办公软件也存在着教材、实验环境不配套的问题。对Word软件来说,学生对一些复杂文档格式的设置掌握不熟练,比如页眉、页码、目录、宏编辑等等。原因是平时练习的文档篇幅一般较小,而上述操作一般是针对篇幅较大的文档进行设置的,因此缺乏有效的练习。Excel软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对于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更为突出的美育问题。以往对幻灯片的教学过于侧重技术,而对于美观性的方面却很少探讨,学生也仅仅满足会用软件。而实际应用中,相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和速度,其艺术观赏性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配色和排版的规则便可。
1.3键盘缺乏详细介绍
学生对键盘的一些常用功能按键不会使用,对一些常见的中文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键盘输出,如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造成的。
1.4缺乏IT常识教育
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速度和理解深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对专业课程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IT技术及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准确和系统的指导。因此,其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丰富、严谨的信息指导的基础上。比如:计算机网络、数字签名、网络安全等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缺乏各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等的讲解,缺乏的是从历史观的角度对计算机各项技术、市场发展的系统、科学的介绍。
2线上线下教学特点的分析
在形式上,线上教学分为线上直播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2];在时间上,线上教学也有长时间和短时间之分。而传统的线下教学,按照上课的内容和环境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
2.1在教学环境方面
相比较而言,线下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的要求整体高于线上教学,受时间及空间的严格限制。而线上教学对网络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但对学习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就线上直播教学和视频教学相比较来说;线上直播教学多是线下教学的一种折中办法,不仅要求教师及学生要同时在线,周边环境不能嘈杂,而且教师及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也要饱满;也即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但线上视频教学则要相对灵活得多,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2.2在教学内容方面
线上教学适合安排较为基础和浅显的内容,不适合安排较为复杂和艰涩的内容。一些逻辑和思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分为两个部分,相对较为浅显的基础知识可以放在线上进行教学,而复杂难懂的知识就适合放在线下讲授。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不使用电脑,学生完全可以跟着做,但是如果要求使用电脑,学生就有可能在硬件上无法满足双机上课的需要。另外,对于操作类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讲解得缓慢一些,否则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对传统线下教学来说,学生是无法决定讲授内容的,教师一般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线上教学可以方便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充分调查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问题,使课程变得具有预见性,对学生感兴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补充讲解,对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删减。因此,若将线上调查与线下教学进行结合,则能够提高线下教学的合理性,节省整体的教学时间并提高教学效率。
2.3在课堂管理方面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监管是困难的,教师无法知晓学生的真实到课率,也无法判断其是否认真观看了视频,线上互动也很有局限性[3],尤其是线上考核的时候,防止学生作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长时间的在线教学来说,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疲劳,听课状态非常差。因此,相对于长时间的线上教学,短时间的线上教学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短时间内学生可以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三是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3计算机线上线下教学的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思路,比仅用一种教学形式更为高效。针对前文提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3.1线上教学方面
(1)线上教学的内容。线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这部分知识比较浅显易懂,二是这部分知识非大纲考核的重点。因此,针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情况,将打字技巧的介绍、不同版本软件有出入的地方、键盘知识的介绍、PowerPoint设计技巧的介绍、最新的理论技术和IT常识的介绍及教材中基础的知识部分,归入到线上教学的内容。视频设计采用专题的形式,根据线下知识的进度进行跟进。(2)线上教学的时间。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性强的视频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4],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内容单一、枯燥、专业性强的视频,时长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时长较长的,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分割成多个视频,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3)线上教学的过程。可以改变先学习后测试的方式,设计为先测试、后学习、再测试的方式,如果学生已经对这部分课外知识了解了,就可以不学习,节省出时间。通过这种形式把“必须学”,转变为“自主筛选式”的学习。如果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直接附带一个小视频链接,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直接看视频就可以更为快捷。(4)线上教学的考核。线上教学的考勤监督,主要是看学生小测试的成绩情况,而不是视频的点击量;在该门课程最终成绩中要体现出线上学习的成绩,否则线上教学就缺少持续的动力。可以将每次线上教学测试的成绩进行统计,然后以平时成绩的形式纳入到最终成绩中。
3.2线下教学方面
(1)线下教学的内容。线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内容有一定的复杂性;二是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重点。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首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然后再来制定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的课程,可以先把简单基础的知识以及背景资料放在线上课堂,线下课程讲解复杂内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将操作步骤首先放置网上,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操作练习。(2)线下实验课的内容。要加强对大文档的练习,在Word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论文、书籍等为模板的多页排版操作;在Excel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人员调查、设备信息等大规模的统计工作;PowerPoint需要进行类似电子相册、舞台背景片等艺术性的设计练习。对于打字技能的练习方面,需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指法之后,放在课下使用专门的打字软件进行练习。(3)线下教学的考核。应将打字速度列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时要注意同时考查汉字和英文的打字速度,仅考查一项是不合理的。打字的测试不建议最后集中测试,部分学生因为忘记了或者较懒惰,平时不进行练习,到最后成绩很差,这样就达不到敦促学生提高技能的目的。建议每两周随堂给学生一次测试机会,这样以前有基础的学生会首先通过测试,后续就节省了打字练习的时间,而同时随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过关,对未过关的学生也会有一个较强的提醒作用。另外,适当加入大文档和艺术性方面的考核。
教学内容
Unit 4 Writing a Resume
学时安排
2个课时
教材分析
《E时代高职英语教程2》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本书是继《基础英语》之后,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核心技能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结合了现代职业教学特点,融入了全新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话题不仅涵盖面广还与将来的职业运用紧密联系。全书共五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单元的主题是商务礼仪。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了商务礼仪的知识的同时,输入了传统文化的要素和教师礼仪的知识,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本次课是写作课。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掌握个人简历写作的正确格式、方法以及技巧。教师在授课中利用了“任务为驱动、批改网为载体、词块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写作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小学教育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认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已系统进行了两年《基础英语》的学习且大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但由于学生平时写作课的时间较少,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学生书面表达中式英语较多,连贯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书面表达中快速构思和罗列提纲能力较差。本堂课希望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求职信回复的基本格式和常用表达,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能力。
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思辨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信息化手段把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采访展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泛读的方法和灵活利用教材转化话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熟练掌握个人简历的书写和简历书写相关的特定表达;
能掌握个人简历写作的正确格式、方法以及技巧;
能够通过个人简历给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从而赢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提高英语写作自主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信息搜索策略,能根据需求快速查找和筛选信息;
掌握自主学习策略,能运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
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热爱传统礼仪文化,端正自身言行,做一位文化的传承者;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提高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既能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也能分析自身优势、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学习重点:
1、理解个人简历的写作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利用简历给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2、个人简历写作的基本格式、主要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3、个人简历和求职等相关的核心词块。
学习难点:
关键词: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慕课;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01-02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很强调混合式教学,尤其是一些新建学校,似乎如果不谈混合式教学,如果不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落伍跟不上形势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先进教学方式的代表。传统教学真的过时了吗?传统教学没有用武之地了吗?那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是什么?高校应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本文作者,是一位从事普通高等院校工科教学工作近30年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一些心得,欲就以上问题进行探究,愿与各位同仁商榷,望给予赐教。
一、混合式教学简述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目前,混合式教学所含的类型包括:教师讲评+翻转课堂式教学+微课+慕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师讲评:在线下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结果进行讲评、内容分析、学生疑问解答和总结,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效互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微课”教学模式: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慕课教学模式: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崇者认为,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MOOC课程能充分利用学堂的教学在线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有效、弹性学习方式,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的不同特点,提升学习效果。目前MOOC的形式已经被广泛接受,而翻转式课堂翻转的是整套教学理念,而非形式。翻转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前自学,课堂答疑,这就是翻转式课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个性化辅导。MOOC仅仅是翻转式课堂运用的一个手段,其他还有语音跟读、任务式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等。
而真正利用到互联网的高效的翻转式课堂,是依赖于一整套的由多种模块组成的学习系统。再看混合式教学,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无论是利用MOOC,还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只是老师带着学生在网上进行案例讨论,只要是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想象力的教学方式都是混合的。翻转式课堂是目前混合式教学的主流形式。
毫无疑问,高校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危机与挑战,第一批吃螃蟹的先驱们在尝试开启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MOOC、翻转式课堂等开启的混合式教学将有助于教学模式创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MOOC能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向千家万户,推进教育公平,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将所学知识的时间省下来,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完善人格情感。如何将其“混搭”,成为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的挑战。
三、高校应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
通过对上述混合式教学特点和优势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转式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真正把握翻转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自学、对课程疑难问题感兴趣并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是翻转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MOOC教学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好知识点碎片化、兴趣化工作,绝不能让MOOC教学流于形式,实则变成过去的电大教学!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无论是翻转式教学,还是MOOC教学或微课,它们都考验教师的责任、智慧,考验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师生的参与度、融合度及默契度。
其实,传统的教学方法蕴含混合教学的含义,同样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现场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总结,教师讲解和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只是缺少了MOOC、翻转式教学环节。如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为MOOC、翻转式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高校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完善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但是高校应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呢?我们都做好准备了吗?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决策者们深思。
1.弄清哪些课程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其实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混合式教学。当前谈混合式教学必须考虑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必须在线上线下都能较好地利用的教学资源的课程才便于学生进行自学。对于一些受众面大、基础好、学生兴趣大、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的专业基础平台类课程较为适合。对于那些专业性强、受众面小、网络资源少甚至无的专业类课程暂不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
2.混合式教学每学期以多少门最为合适。每位学生的精力都有个度,必须科学地进行规划才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绝不能安排每个学期的所有课程都进行混合式教学。一方面,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混合式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课余的学习时间不能无限被自学所安排。如果每门课程都要花1~2个小时进行自学,其一学生没有这么多的课余时间,其二长此以往学生会厌学,多数学生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建议每学期安排1~2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较为适宜。
3.哪些学生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要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选择。只有那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愿意尝试、有一定毅力、愿意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较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对于那些懒散、不求进步、混日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有老师讲授都不愿意学,更何谈让他们线上自学、上课讲解、与教师和同学讨论。通过我多年的高校教学,总结出:对于普通高校一个班的学生:爱学习者、有教师带着能跟着学习者、不爱学习者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混合式教学只能在爱学习者、部分有教师带着能跟着学习者中开展。
4.开展翻转式教学合适的组数和人数。根据翻转式教学的特点,必须进行分组进行。通过教师采用翻转式教学的尝试,总结出:最好是一个班的学生分组不要超过10组,每组学生人数以5~6人为佳。每组学生尽量做到成绩好差搭配,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提前自学、勇于思考,都有讲解或解答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每位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5.哪些教师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对授课教师有所选择。并非所有教师都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现在,尽管许多刚入职的老师学历高,但是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这是不可能搞好混合式教学的。所以要保证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在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性强、教学效果好、学生喜爱的教师中选择适合的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我们不能跟风,为改而改,为混合式教学而混合式教学,教学管理者们必须让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发扬光大,真正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到知识,真正让混合式教学惠及学生。
四、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评价
现在似乎有一种趋向:混合式教学必须取代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代表先进的教学,传统教学已经过时;如果在教学中不谈混合式教学就感觉落伍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我们不能固守传统不放、应该接受新事物,但必须做到两则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传统教学可以认为是经典教学,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今天的混合式教学可以认为是传统教学+互联网技术。如果没有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不可能形成优秀的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践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计算机教学应当抓住改革机遇,积极的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利用信息技术的先天优势(快捷、方便、跨时空、宽领域、资源丰富等),提升两者的融合度,全面的改善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为教学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及实施。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教学特点,并且根据教学特点,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即探讨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期望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简单的介绍计算机教学特点
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主要有:(1)目前尚缺乏成熟的借鉴经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能够为计算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指导,两者的有机整合,是对有效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像、视频、音效、动画等功能,调动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对两者的有机整合意识不强,且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对其优势的借鉴较少。(2)往往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技能有效的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也能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且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滞后于计算机发展水平,且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保障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3)计算机教学教材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内容的编订不是过于超前就是过于落后,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我国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虽然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让不尽如人意,但是正在迅速崛起、不见进步阶段,而且在素质教育的助推下,计算机教学质量正在逐步的提升。
二、阐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将有趣的教学与经验或者生活常识融入到信息技术系统之中,以信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便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且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还在课外学习以及教学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计算机企业进行学习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比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社会信息技术相融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而且这是对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拓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打破常规,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教学,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全面的提升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从而全面的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及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
2、有利于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存在诸多漏洞,如:重视考量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试),忽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提升;重视教师硬性传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的培养等等,都严重的制约着计算机教学质量,同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能够有效得奖教学主动权回归给学生,且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3、能够有效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建设性的计算机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角色变化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不够(而且课堂教学还未普及素质教育),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即强化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度,尽可能的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的定位,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掌握机身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与此同时,经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试验发现:强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契合度,能够系统性的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能力,且能够将不断更新的市场信息及时的传送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计算机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为了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需要不断的强化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利用计算机教学——高效、实时、跨时空、灵活、操作简便等优势,及时的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互动,改变压抑、凝重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师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另外,结合上述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的意义,我们能够得出: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三、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实践)
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要求之一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具备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的提升他们的总额和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WORD知识和技能教学时(排版、编辑),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的去下载一份学习小报,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揣摩、学习,鼓励支持学生自主的制作一份相应的学习小报(自主完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动权回归给学生。学生通过实践,潜在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地。另外,学生为了使得自己的小报设计更加的完美,往往会自主或者潜移默化的调动自身的潜在能力,对小报进行更加优质的设计、修饰、编辑等,甚至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画图、Photoshop、Flashd等技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获取一定的学习成果时,便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全面的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而且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自主的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涉猎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逐渐的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同时,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并且能够将各种知识互相转化,提升他们的自主应用能力。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的上网搜索计算机网络概念,并且要求学生注明引用的出处,学生通过自主的搜索和查找,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网络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解路由器及交换机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主的发表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自主的上网查找两者的相同点和差异,并且将查找到的常见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生产资料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资料下载下来,方便学生的自主剖析,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且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方位、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具有加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计算机进行逻辑性操作,使得具体的信息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放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往往受限于设备不全、教学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在缺乏动手实践的条件下,逐渐的丧失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首先需要加强重视,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些网上实验室,搭建动手实践平台,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时,利用创设好的网上实验室,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组装以及计算机检修,并且可以将学生的动手实践实际情况与网络实时连接,教学即使的指正并修改学生的组装、检修错误,且对学生保持谦和的态度,不要轻易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自信心、成就感等,反哺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重视师生活动交流
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往往忽视师生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脱节,甚至部分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需呀重视师生活动交流,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态度、感悟能力等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计算机教学,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时的与学生保持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如:在教学公众网站上,增设学生反馈机制(功能),鼓励支持学生积极的发表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学意见和建议等,集思广益,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的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且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需要注意四方面,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师生活动交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9-10.
[2]李倩.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05-106.
[3]金丽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6,32(11):258-259.
[4]闫保权.略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0):149-150.
【关键词】SPOC;混合课堂;教学设计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后MOOC(慕课)时代”新出现的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SPOC源于近几年来慕课(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兴起。2012年,美国多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Coursera、Udacity、edX等MOOC网络学习平台,并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影响了世界各国在线教育的发展。MOOC资源引进传统大学课堂,打破了那种标准化的、控制性强的单线传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来了一片叫好声,甚至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仅Coursera一个平台目前就集合了来自世界109所知名大学的669门课程,注册用户达600余万。但随后,关于MOOC的发展也出现了质疑声,认为MOOC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完成课程学习的比例低(如Coursera只有7-9%人注册人员学员学完课程),学习过程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交流等等。MOOC在线课堂集聚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其名校名师效应、易学易用性的优势作用于教育资源相关稀缺高职院校,无疑是高职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福音。但MOOC的“没有先修条件”和“没有规模限制”既是优势又是其局限性所在。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兼顾MOOC和传统课堂的优势呢?2013年以来,不少大学作了改革尝试。如哈佛大学,逐渐摒弃了MOOC的大规模和开放性,更多地开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POC课堂。在线上,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在线评价等功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线下,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讨论、互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种基于SPOC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必然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SPOC课堂教学特征
SPOC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汲取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点,在学生自主学习MOOC教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课堂互动讨论,既弥补了过分依赖网络学习所产生的放任性、自由性,促进对学生的有效跟踪,又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忽略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其基本流程是:教师团队建立完整的MOOC课程学习网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和线上互动的场所;教师观察和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定期组织学生于传统课堂,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问题,并适当设计任务,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强调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环境中,类似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特征,以“中等生”为基准进行教学活动,很少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情况。而SPOC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泛在学习,即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特点,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速递进或跳过,看不懂的内容可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加深理解、做笔记,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跟不上教学节奏。视频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以满足泛在学习的需求,在学习时间上,既方便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同时,这种“微课程”能很好通过移动平台在各类课堂外的场所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主动式学习意愿,能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方式,主动参与阅读、书写、讨论、实验等课程相关的活动,达到学习目的。当然,SPOC课堂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传统课堂模式下线下学习交流活动,以弥补网络学习的不足。这种活动往往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
1.2重视学习互动
与MOOC相比,SPOC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SPOC课堂中,学习具有互联的特征,不再是个人孤立的内化活动。在线上,学习者以教师提供的资源为出发点,通过Wiki、博客、社交网站等进行学习交互,即时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学习资料,并将互动产生的内容作为学习的中心,通过学习者不同认识的交互,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经常上线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提供指导。在线下,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就学习上的共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交流、讨论,也可根据重点难点问题举办讲座。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通过线下课堂,分组讨论、演示,掌握操作技能。在SPOC课堂中,教师大大减少了重复的知识讲解活动,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制作资料,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旦注意到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就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及时的给予指导。当然互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研讨报告、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其主旨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激发兴趣并主动参与的目的。学习互动可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群体开展的,有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通过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个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策略和个别辅导计划。
1.3团队参与课程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教师个人承担。任课教师往往一个人就控制了课程设计、开发和授课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而在SPOC课堂中,课堂设计是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由主讲教师、助教、视频制作人员以及教学设计专家等人员构成,许多学科专家会参与课程内容的提供,技术人员制作多种媒体资源,教学设计人员则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等。
2SPOC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SPOC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确定课程组织结构、计划课程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
2.1学习资源———适应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学习资源应满足不同角色需求,内容包括教学视频库、素材视频库、资料库、案例库、任务库、试题库等。SPOC课程的教学视频,即可以利用已有的优秀的MOOC教学视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己组织拍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SPOC教学资源的核心,应从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课程视频不宜太长,是“微课”或“微视频”的标准,一般做法是将一个知识单元被分解为若干个时长为8-12分钟的知识模块,一个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视频中有嵌入式小测验。所有的课程视频都应确保学生能够下载以在需要时可重复学习。之所以采用“微视频”,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视频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移动学习;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细化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和掌握,一个课程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抛锚策略、反思策略、案例讲解和问题引领等教学策略得到广泛应用。有时,为了考虑不同终端设备的特性和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特征,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用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2.2教学活动———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有机结合
SPOC课程设计不仅要利用线上交流的优势,而且还要保证一定时间在线下交流,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有机结合,这是SPOC相对于MOOC的主要优势。
1.线上交流在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良好的线上交流优势。线上交流主要通过讨论区进行,学生在学完某章节课程后,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解决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层面上,不一定非得由教师来解答。有的课程的在线测试或作业,学生完成后并递交后,可以看到已递交的同学的解答,阅读这些解答,能启发对问题的认识,拓展思维。在教学设计上,线上交流应体现下列几点:(1)设计在线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等。(2)在教学视频中抛出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展开讨论。(3)线上测试应有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4)教师应频繁检查课程讨论区并回复学生的问题;归纳讨论的主要内容,提供进一步阅读的资料,引起更深入的讨论。。(5)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后续课程的设计,调整课程节奏,改编课程材料。(6)每周要保证一定的讨论时间,并作为过程考核的手段之一。
2.线下交流SPOC课堂的小众化,使教师有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实体课堂的学习和交流。线下讨论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一般为3-5人,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课程进度并将学生编配分组。考虑到人脑注意力的10分钟规律,可将45分钟的课程划分成4-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进入不同的教学流程。每进入一个阶段,相当于对大脑进行一次新的刺激,以引起新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综合能力,激发学术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评价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也能够为教师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支持。课程的学业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组成的多元评价。至于两种评价方式的比重分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讲过程性评价应占有较多的比重。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视频中设置练习、小测试或者在一节课程结束后专门设置作业,这些属于过程性评价。(1)课堂测验:为提高学习的专注度,教学视频中嵌入了测试问题,学生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接受测验,学生回答提问后,视频方能继续播放。测试成绩由机器自动评估打分。(2)课后作业,每个学习单元均布置作业,这些作业有时采用学习同伴互评机制,互评截止时间后,教师才公布家庭作业的答案,并且对其进行讨论。这种嵌入式课程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回忆”知识,测查他们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热情。(3)线上和线下互动交流成绩,计入过程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参加期末测试或提交课程作品作为最终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闭卷考试。
3结论
SPOC使得在线学习超出了复制学校课堂的阶段,赋予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并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规模,为这些学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定制课程,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从而有效解决MOOC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更为灵活、有效的学习效果。国内外SPOC实验显示,相比传统课堂,这些在线视频比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在SPOC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和学习者。他们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的课程讲座,但是要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思考和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寻求解决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完成线上环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研讨,为他们提供随时的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与传统课堂相比,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尚俊杰.教育流程再造:MOOC之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论坛.2013
[2]肖金芳,施教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3]王晓彤,解继丽.从OER到MOOC:单纯的资源到以人为本课堂的转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一、什么是导学案
当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堂;二是课堂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必须向学生自主学习要质量。而导学案是将以教师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蕴于教学预案中,在教学预案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完成对一课内容的预习与领悟。与其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如将寻求知识突破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方法,领悟自主学习的乐趣。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导学案中“导”与“学”的关系
“导”的功能在于让学生能适时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完成对一课内容的提前预习与领悟。而“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究其根本,“导”是为了“学”服务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
三、如何设计导学案
我根据所从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大致把导学案设计为五个板块:(1)课程导入;(2)知识网络;(3)学习探究;(4)自我测评;(5)思维拓展。
1.课程导入
精辟活泼的语言总是能激起人们阅读与探索的兴趣,枯燥乏味的话语只能使人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我们应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枯燥的排比去向学生展示本课的要点和考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内容,带着问题去探求要点。
2.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点在于指导学生完成一课基本内容的阅读,让他们知道课本上的内容哪些需要掌握,哪些需要理解,哪些只是对学习要点起到辅助作用而不需要掌握的。
3.学习探索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不可能造就真正的自主学习氛围,但不切实际的思考只能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探索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妨碍学生得出结论。它作为一课的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能体现探寻的成就感。
4.自我测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自我测试,所设计的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哪些要点掌握了,哪些要点还需要自己下一定的功夫。
5.思维拓展
知识点的记忆与训练只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读中去完善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识记得来的东西只能存在与自己的记忆之中,只有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完美的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思维拓展的设计要把握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适当的深度。
四、在设计导学案中我们应该避免的误区
1.简单的不符责任的知识点简单堆加
一课的知识点有十个,就把从一排到十,一个一个地用简单的文字堆垒起来,却从不讲究知识点设计的艺术性与兴趣性。
2.把导学案变相的转化成一份试卷
舍弃了导学案“导”的功能,也就丧失了导学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初衷,事倍功半。
3.问题设计趋难化
人的学习状态的调整是由易向难的转化,是具有阶梯性的。清一色的无效思考只能导致学生弃之不顾,用学生的话讲“反正不会,作它何用”。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使容易的问题,也会主动放弃。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4.课堂处理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