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第1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摩尔定律,迭代周期从18个月缩减到6个月,并且还将以这个速度发展3~5年。”工信部的2013版《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终端飞速发展,各类应用层出不穷,“整个产业硬件、软件、应用、流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面对这一块大蛋糕,产业链各方纷纷试图掌控入口,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等。其中,处于传统主导地位的电信运营商面临来自OTT业务等的诸多挑战,单纯地依靠收费并不能彻底消除其“被管道化”的危险。

本期专题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之后,着重分析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以及为继续保持行业主导地位而能够采取的举措,以资借鉴。

【摘 要】当前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期,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手机用户激增,入口之战愈演愈烈,跨入“应用为王”时代,搜索引擎掌控入口,移动广告彰显新商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能终端 应用商店 搜索引擎 移动广告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7-0007-03

工信部的2013版《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指出,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NPC的调查报告也显示,37%的网民上网习惯已经从传统使用PC上网逐渐转变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甚至有些人已经完全抛弃了PC,并且这种转变还在不断加剧。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移动互联网还将向纵深发展,并会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对传统互联网的超越。

1 智能手机用户激增

近年来,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绝大部分用户的数字体验,随着“智能化”大潮的来袭,智能终端在全球的市场地位逐步提升。移动终端突破了上网地点的限制,手机、Pad已经成为人们“网上冲浪”的最主要工具。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快速扩大,达到4.2亿人,手机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而工信部网站最新的《2013年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2013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2 301.6万户,达到78 738.1万户。

得益于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上网产生的流量在全球互联网整体流量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升。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移动设备上网产生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2%;在2011年同期,该数据仅为7%;而在2009年初,该数据仅为1%。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快出乎意料之外。风司KPCB高管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表示,全球移动设备互联网流量发展非常迅速,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桌面设备互联网流量。全球13%的互联网流量都来自移动设备,而在两年前,这一数字仅为4%。在印度,移动设备产生的互联网流量已经达到了60%,而桌面设备的流量则下滑至40%。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用户的终端需求日益增加。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再创新高,全年累计销量达1.69亿部,同比增长130.7%。截至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71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47.4%,市场产值将超过1 000亿元,中国移动市场规模逐渐成形。

2 入口之战愈演愈烈

移动互联网是一块大蛋糕,互联网公司纷纷做起了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圈地运动。正所谓,得入口者得天下。有人做搜索引擎、网址导航、浏览器,背后隐藏着对用户使用入口的明争暗斗,降低入口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入口。目前参与争夺的,除了移动运营商,还有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多个层级的众多厂商,“软件派”和“硬件派”都在着手布局移动互联网。

究竟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哪里呢?早前有宏厚经济基础的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军手机行业,就是为了争夺入口的一种工具。但是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手机业务偏传统,它们没有相应的行业经验,所谓强调入口卡位,更多的战略考虑在于占领高地,独立依靠手机实现获利的可能性非常低。互联网公司的行为只会是短期行为,做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完全是两回事,必须斩断做互联网的思维,未来的互联网卖的是服务。

3 跨入“应用为王”时代

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云计算技术、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更昭示着移动互联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今,各类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涉及娱乐、商务、生活和个性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应用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并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为王”已经成为移动互联行业共识,积聚各方应用开发者力量来推动应用创新的应用商店模式,近年来成为了众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服务商的竞争重点。“应用商店”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应用提交和获取方式:开发者借助应用商店和销售自己的应用,使用者享受简单方便的应用体验,平台提供商由此创建自己的移动互联产业生态环境。

据艾媒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已超过100家;在全球范围内,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Google Play、Windows Phone Store的应用数量分别为78.5万和13.6万。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开创了移动应用商店业务模式;同样是在2008年,谷歌官方Android应用商店Android Market,后来谷歌将数字图书、音乐和视频囊括其中,扩大了Android Market提供内容的范畴;2012年,微软的应用商店Windows Store全新亮相。

有了移动设备、移动平台、应用商店,具体应用相当重要。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应用得到用户的肯定从而获取利润分成,是开发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用户而言,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渠道提供数量丰富、可用性高的应用,并且有非常方便的途径可以快速寻找、试用、安装甚至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应用,简单方便、直观愉悦的应用获取体验非常重要。应用商店作为应用获取的重要平台,是移动互联应用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以应用为王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开发者生存现状惨痛的现实。2012年8月的《移动开发者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6亿;但由于开发门槛的不断提高及盈利渠道狭窄,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开发者普遍生存状况窘迫,统计数据显示,有70.5%的开发者尚未盈利。据了解,我国大约有103万手机应用开发者,但其中盈利的仅有13.7%;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点原因:粗制滥造应用充斥市场,山寨APP横行,移动应用监管力度不够。

ABI研究公司研究显示,在2009-2015年期间,亚太地区的应用程序下载将保持30%的年复合增长率,而该领域的收入增长将在20%以上。目前,iOS和Android的应用程序下载量占总量的75%,预计到2015年,这部分仍将是市场的主导。我国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已建立了超过100家移动应用商店。广阔的市场与极低的盈利占比相当矛盾,因此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还需继续探索。

4 搜索引擎掌控入口

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一直是掌控网络入口的重要关卡,搜索行为营销的商业模式已趋于成熟。而这一切同样将会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它的激增用户群体及不断扩张的社交圈落必然会导致检索信息量需求的增多。

百度的《2012年Q4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0-2012年百度移动搜索的流量增长了11倍。爆发式的增长意味着移动搜索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想要来分这个大蛋糕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另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移动搜索要横向和纵向同时发展。

移动搜索的变化之一是深度挖掘细化搜索的出现。它们针对某一领域、人群或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并APP化,一方面适应触屏操控习惯,另一方面将有价值的信息从海量无序的信息中抽离出来,显得更加专注、具体和深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要求信息应比传统互联网来得更快、更准确,因此,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信息分类归纳。

利用搜索引擎将有用的信息归纳、整合到一起,即实现智能搜索,称之为搜索的横向发展。换言之,搜索引擎不仅把信息罗列出来,同时把人们想要的结果集合起来。这一功能在移动设备上可能更有用,因为这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获得答案,而不需要调整关键词重新进行一次搜索。对移动服务来说,输入时间的缩短意义重大。

把握住了应用和搜索,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拿住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5 移动广告彰显新商机

手机网民数量发展迅速,为网络通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移动广告产业数据情况显示,2012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达到61.4亿元,近几年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47%以上。从发展速度可得出结论:移动广告市场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总体而言,区域性广告数偏下降,但总体流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国性广告有所增加。目前,多数开发者在应用内植入业内广告,这对行业发展不一定是坏消息。目前整个产业正在发展,用户的价值提升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外界资本投入,业内广告的价值不断增大。同时,品牌广告整体呈上升趋势,例如不少汽车、电商和生活方面的品牌广告主从侧重PC互联网的广告投放转向侧重移动互联网。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业内广告比例达到48.9%,品牌广告达到15.7%,区域广告35.4%。而在2012年这个数据已然改变,业内广告下降到41%,品牌广告上升到22.2%,区域广告也上升到36.8%,这得益于区域广告的需求。移动广告的总体发展趋向,一是页面广告发展速度快,二是客户端广告借助智能手机迅猛发展。另外,艾媒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对广告植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较高。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遭遇了广告会有48.2%的人选择继续使用,24.6%的人选择卸载,降低使用次数的占13.6%。

第2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当下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因特网的诞生,经历了50多年的迅速发展,从巨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PC)、再到互联网,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已经步入了下一个技术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营商提供基于个人身份的服务、个人位置的服务,并且用户可随时随地创造内容信息,用户由过去信息闭塞,被动接受内容转变为主动创造内容信息,可见用户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它已经在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的路程之中,移动互联网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用户黏性与渗透度得到空前提高,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现已达到2.24亿部,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生产、销售、用户量最大的国家。伴随着智能手机配置的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趋于下降,使用智能手机用户的比例呈爆炸式增长。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相比2011年,手机用户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 6个百分点,用户量是2011年底的2.36倍。2012年,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这3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 ,迅速普及与推广的智能移动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有力保障。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购物、体验服务的数量呈井喷式爆发,智能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空前稳固。另一方面,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无线电技术不断改进,无线网络传输环境的改善,也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支持。在现在这种状况下,移动互联网产业几乎已经具备了足够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信息越来越对称了。越来越规范化、精简化、体验化、透明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任何智能移动终端分享媒体信息服务,接收到信息资讯,并可以主动创造信息。获取的信息是当代消费者行为中最重要的因素。移动互联网的功能让信息更加透明、便利的在消费者之间传播,传递给消费者尤为重要的信息。同时,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并带来了新的特性――自主性(主动接收、主动选择、主动创造)。

另外,在逐渐成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运作模式升级、趋于多元化,信息服务等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服务更为个性化,服务质量也更高,为随着而来的消费者消费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生态产业群。产业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合作大于竞争;各种产业相互结合,服务与消费联系得更加紧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装消费者行为趋势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同样使得服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微妙变化。人们从以往在零售实体店或百货商场里来回奔走寻找想购买的物品并付出大量时间金钱,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让人们在PC端即可完成消费行为,再到家里或者地铁上各类人群通过便携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进行消费。不同于传统零售模式,移动互联网下新兴的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与需求,试图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

对移动互联网下的服装消费者行为趋势进行分析,有以下七个问题我们需要解答。市场是由谁构成的(WHO),即购买群体;购买什么(WHAT),即购买的目标产品;为什么购买(WHY),即购买动机、需求;谁参与购买(WITH WHOM),即采购组织的角色;怎样购买(HOW),即采购作业的程序;什么时候购买(WHEN),即购买时间和时机,通过什么购买(BY WHAT),即购买工具。

不得不说我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正悄然改变,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服务等业务带来的影响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消费行为。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的分析来看。

1.移动电商服装消费市场是由谁构成的(WHO)?即购买群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任何人都是潜在购买者。在移动电商的服装消费市场中也是如此,这依靠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和操作简便性等。这种超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简便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以往较为闭塞的传统购物方式转向愈加简便的移动智能终端。而当下移动电商服装消费市场主要还是由较为年轻的消费者构成,其中大部分是上班族白领和在校大学生,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

2.在移动电商服装消费市场,购买者的目标产品(WHAT)

在传统的实体门店消费中,信息匮乏,少数消费者通常会有针对性在实体店铺进行一次性购买,目标单一。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消费者随时可了解服装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信息,经常会引发“递进消费”,“交叉消费”。例如,消费者参与到服装品牌促销体验游戏后,获得一张200元优惠券,浏览过品牌产品后刚好看到合意的一件高档羊毛衣,有优惠券购买非常划算进而引发购买行为,这个游戏活动过程就产生对其品牌的“递进消费”,再了解到关于羊毛制品的保养与护理知识,可能会购买羊毛制品专用清理刷。这个过程就产生了对于其他类别产品的购买行为,即发生交叉消费。

交叉消费行为实际上发生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搜集信息阶段。传统消费过程中,搜集信息仅限于产生消费需求的产品以及对相关的品牌和产品的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消费模式中的搜索行为除了是对本产品的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服务的强大功能。递进消费行为则是发生购买决策前所处的阶段,消费者总是具有一定潜在消费需求被活动发起品牌所唤醒,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消费已经不是传统的消费,消费变得更体验化,轻松、娱乐、休闲。

3.为什么购买(WHY)?购买的动机、目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日趋理性化,传统实体店铺购物中,进店客户容易受到卖场的气氛、商品丰富程度和卖场陈列、服务质量、他人购买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有充足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搜索任何同类服装产品,并进行比较。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心态对服装产品的各个属性进行综合的考虑,对产品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

4.谁参与购买(WITH WHOM)?即采购组织的角色

相比传统消费模式,移动智能终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服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形成一个互动社区。最后在这个互动社区中来自不同类别的消费者的互动又会反过来促进其他消费行为的产生。

5.怎样购买(HOW)?即购买程序

如今,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越电脑,并且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服装产品消费来自移动智能手机,用户只需将银行卡与手机绑定,通过安全支付通道即可完成付款。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手机点对点支付技术是NFC与苹果IBEACONS,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手机超便捷支付。消费变得越来越即刻化,简便化,只要你想消费随时都可以进行。

6.什么时候购买(WHEN)?即购买时间,购买时机

传统消费中,服装消费者必须在服装商场的固定营业时间才能进行消费行为。而移动互联网无疑打破了这一限制。消费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即只要你想买,什么时候都行。以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碎片化时间为例,如果你想买一件时新的外套,没关系,你可以利用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的时间通过移动智能手机进行查找挑选、购买、付款等消费行为。

7.通过什么工具(BY WHAT)?

在传统电子商务消费中,人们总是需要通过固定的PC端口进行消费,受到场地的极大影响。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工具,一切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都能让你轻松购物。

第3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 传统广播;覆盖特点;移动互联网广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61-02

近年来,4G技术迅猛发展并被普及应用,各大运营商为了推动自身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数据服务的资费,再加上用户习惯的改变,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得以加快。在广播覆盖方面,用户逐渐转变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收听广播,比如通过微信、微博、各类APP等平台收听广播。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达到47.8%,提示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收听广播的人群被分流。在这样的情势下,需要对两种广播覆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广播产业在当前格局下的发展路径。

1 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的覆盖特点

1.1 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特点

就传统广播覆盖情况来看,由于较少人收听其短、中波覆盖的广播,所以文中的传统广播覆盖以调频覆盖为例。从其覆盖方式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收听成本低。用户要想收听传统广播,其成本如下:一台收音机(价格为几十到几百元)、电池(几块到十几块),而广播信号免费,总体收听成本非常低。用户若想收听移动互联网广播,则需要购买智能手机终端,价格至少几百元以上,耗电量大,且收听时产生较大的数据流量,在流量计费的背景下,用户的数据流量费用较多。

2)收听效果好。传统广播历史悠久,在广播覆盖中,主要通过FM发射,发射台的信号源基本上属于模拟信号,可以通过调频直接收听,无需压缩和解码;即使通过卫星接收、转播,为了方便用户收听,大多数电台采取的、也是比较低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小,借助卫星直接转发,耗时短,用户采用收音机接收,不会出现受网速、带宽等影响而产生的困扰,音质好、实时性强。而在移动互联网广播中,为了用户可以良接收信号,采取比较高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大,且其中的中转环节较多,受网络带宽影响,出现延时情况,且声音变化大,失真度较高,若太多用户同时在线,缓冲延时会更严重。

3)听众较稳定。在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年轻人群,他们接触新媒体较快,人群的个性较分明,对节目要求较高,风格多变,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很难固定某一个电台。而在传统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车载人群、学生、中老人、农村老百姓等,收听广播的时间较长,会固定收听广播的习惯,对感兴趣的节目比较忠诚,不易转移。因此,传统广播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听众。

4)特殊职能的无可替代性。传统广播除了满足人们的娱乐、新闻等功能外,还具有另外的特殊职能,即对特定人群的公益及公共服务和主流宣传,比如农技卫生服务、应急广播等(面向广大农村百姓和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面向新疆等边疆省市),在维护民族统一等方面的职能尤为突出,这些都还是优势之一。

1.2 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的特点

1)更高的互动性。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移动手机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市场上的广播收听软件的数量、功能日益增多,且用户与广播的参与性较传统传播明显增强。移动互联网广播为用户提供广播节目时,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用户关心的美食、导航、上门一对一服务等,还可以点播回放自己喜欢的节目。转变了传统广播的单向、被动的接收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海量、即时性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2)更广的覆盖范围。为了提供自身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不断改善服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比如在信号覆盖方面加大基站建设。目前,只要有人到达,都有无线通讯信号的相伴。随着4G技术的普及,各基站原有的信道、带宽均得以扩充。在这样强大的数据服务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收听自己感兴趣的音频。由此可见,与传统广播相比,移动终端有声产品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

3)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用户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可以打破传统广播的地域限制,只要用户所在的地区可提供数据服务,就可以任意收听自己感兴趣的节目、频道、有声产品等,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定制应用。但是,传统广播则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要想收听自己感兴趣的广播节目,需要在当地有信号覆盖的频道,而且频道的数量有限,大多是CNR(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套,或是当地各电台自办的节目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固定的广播节目,广播里播什么,听众就只能听什么,自主选择空间较小。

2 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移动终端的有声应用,都是时展的产物。正如“立体声”的出现催生了“音乐广播”;“固定电话”的普及催生了电台热线节目;“手机”的出现促动了现场连线报道和短信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类型广播浪潮;“3G移动终端”乃至“4G”的普及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广播、乃至传统媒体的生态。回望历史,广播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都是由“技术变革”推动和引发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广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2.1 二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并存状态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具有收听成本低、收听效果好、听众较稳定、特殊功能的无可替代性等优势;而移动互联网广播则具有互动性高、覆盖范围广泛、用户自主选择空间大等优势,二者各有自身的特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移动终端有声应用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音质、成本、延时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会处于并存状态,为不同的收听人群提供类型化的服务,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2.2 二者的优势会更加凸显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喜爱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播事业会朝着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互动性方向发展和完善,与未来的广播收听人群的需求日益吻合。因此,收听移动终端广播或有声应用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步上升。与此同时,由于广大农村受众等类型人群受各自的收听习惯、收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会选择传统广播覆盖来收听音频节目,传统广播也有为这些人群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其主流宣传、公益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仍会继续凸显。

2.3 车载人群是移动终端发展的推动者

车载人群具有目的明确(当地交通广播提供的各类对象化信息服务)、忠诚度高等特点。但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中,干线公路的传统广播覆盖不够完整,而且很多乡村公路还接收不到,给车载人群的广播收听带来了不便。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成本能够下降,达到人群可以承受的心理预期之后,这类人群就会选择无线上网的方法进行广播收听。这样一来,借助车载人群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移动终端的发展。

3 结论

传统广播和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各有自身的优势,而技术的革新才是推动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和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二者虽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但随着4G技术的升级,收听成本的下降,移动互联网会给广播收听人群带来更大的便利。相信人们会越来越趋向于移动广播终端,满足多方面的订阅与推送的音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广播的大胆尝试――浅析浙江新闻广播FM98.8[J].视听纵横,2014(6):55-58,1.

[2]王春美,王岚岚,葛文婕.国内外广播发展动向及趋势[J].中国广播,2015(2):43-46.

[3]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App的发展与传统广播的转型[J].视听纵横,2015(1):106-109.

第4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摘 要:现如今,“天猫超市”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对商品零售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占领了商品零售电商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但是配送时间的问题依然影响很大,大部分地区客户在订购了商品以后,基本都是要次日才能收到商品,但是大部分客户对于快消品,都希望能在当天取得。“e超购”将每一个商店都是商品的库存点的优势,大力发展一种新的随订随取的新型购物方式。

关键词:零售电商;随订随取;新型购物方式

一、引言

Analysys易观的《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3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达129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电商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认知,随着“天猫超市”、“京东超市”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超市、商场等零售行业。最近的几年里,商业模式一直是现在市场讨论的焦点,在这个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一个角落,尤其是零售行业。很多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及时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不断壮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将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当今重要的话题。

二、“e超购”模式简介

“e超购”致力于为线下各种规模的传统货架商店提供一个线上销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将超市的货架以线上商城的类型展示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则可以通过“e超购”平台,查询到自己附近的超市,并能通过“e超购”查看到超市的具置,以及超市是否具有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该商品的价格,在选完商品后,可以进行线上支付,并可以通过相应的支付凭证进行到店立提(类似于我们校园快递中心的自动取件箱),这样消费者不仅知道需要的商品是否能购买到,能在哪里购买到,需要什么样的价格,而且省去了消费者在超市里寻找商品所花的多余的时间,为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工作人群,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理论背景

随着线上消费的发展,网上超市相对线下超市的诸多优势促使了消费者选择的网上购物,包括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购买到线下超市不能购买到的品牌、产品,并且享受到高速的配送服务。购物的最大差距仍是速度问题,线上虽然方便,但是需要一定的配送时间,尤其是生活快消品,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油盐酱醋时是需要及时使用的,但是如果从线上购买需要一定的配送时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传统的线下超市,首先小规模的超市存在商品种类不全的问题,大规模的超市存在购买一样商品从进入超市,到找到商品所在位置选购,再到排队结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大都市人来说,这也是十分不方便的地方,所以如果能提供一种,消费者在没有进入超市之前,可以知道在哪里能顾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达超市的时候可以立即拿到所需要的商品。前期是一种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模式,后期更是一种为商家节约货架成本的新型购物模式。

四、模式可行性研究

1.研究方法

我们的研究的是一种尚未进行广泛推行的新商业模式,此项研究第一步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进行试验点研究,因此本次研究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在具体研究中,我们要同时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研、交流从而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样本选择

对于此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探索,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就是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下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选取了市内公司比较集中的万达写字楼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在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在分析完成以后,会在万达写字楼附近选取一家超市,实行简易的线上选购商品的模式进行初步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因为这是一种电子商务零售的新模式,所以主要对消费者的快消品购买频次、购买方式,以及对“e超购”新模式的接受性和需要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前期通过基本的交流以及赠送小礼物的方式拉近与调研对象的关系,并向其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并向其确保调研的保密程度。

对于商家,我们对万达写字楼附近的小型超市商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该部分商家现在目前的经营情况,并将“e超”的商业模式思想向他们进行了基本的叙述,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大型超市,我们计划联系超市运营部分的相关负责人,听听他们对“e超购”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对消费者放3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2份,问卷的回收效率为57.3%。数据收集结果如下表所示:

(2)我们在万达写字楼边上的一家小型超市进行试点,并以微信的方式运营科一个简易的“e超购模型”,在尝试的一个月中,该商家接到e超购的订单量为140单,单额为2460元。且同一客户重复下单率达到62%。

五、研究发现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

(1)定位:把握该模式针对的消费群体是什么,该消费群体的需求是什么等问题。数据显示,“e超购”的商业模式针对的群体确实是20-30之间职场人,他们的工作较忙,生活节奏较快,需要在各方面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转移他们对该商业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需要。

(2)服务,目前线上零售较线下零售缺少的就是一种服务,线上购物,与消费者最直接联系的就是配送员,然而配送员大多没有跟高的服务意识,所以“e超购”在提供购物便利的同时,又能让客户享受到一定的服务。

(3)渠道,“e超购”能够将每一个大小商店都能作为类似商品仓库的存在,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其实就是通过手机选择有他所需要商品的仓库,让后付款,上门自提。大大节省了渠道的成本。

(4)盈利模式,前期应主要以增大客户群为目标,在客户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通过广告、支付手续,或者商家提点的方式进行盈利。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e超购”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需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

1.扩大合作点,“e超购”:是一个能够面向全国的模式,拥有足够多的合作店,能够让消费者无论是在公司、家中或者是外出旅游工作,都能够通过该模式享受到便利。

2.增加服务形式:除了普通的上门取货形式,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金额达到一定要求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因为“e超购”的点本身就是离客户比较方便的点,所以配送也不会花费商家太多的人力物力。且有条件的商家,可以在商店的某处设立自动去货柜,让客户可以轻松的凭借相关凭证直接进行自取,这样对本来在线下超市销量比较低迷的隐私商品的销量也是一种提升。

3.优质的服务,“e超购”与线上购物的不同是消费者在享受线上购物带来的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线下的服务,所以提升线下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该商业模式在以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点。

第5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4月初,有消息显示中国移动即将组建独立运作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子公司。虽然中国移动的这一举动早在预料之中,但依然在业界产生不小的震动,尤其将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产生巨大影响。那么,是什么促使中国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如此举措,而该举措又将如何影响发展初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呢?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已是大势所趋,比如在日、韩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较早的地区,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业务增长的新动力,贡献的市场份额也逐年加大。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一以上。

另一方面,为应对有线无线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移动增值产业链重心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世界主要运营商都希望能够掘金移动互联网。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通信尤其是增值业务价值链的不断延伸,传统的服务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的结构和组成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掌握优势资源或者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传统厂商进入了该领域,比如强势的媒体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各路互联网巨头,如盛大、腾讯、新浪等。实际上这种多重心化的趋势在全球已经不可避免。

日本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占的整个互连网用户的三分之一以上。韩国也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有超过四成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韩国最大移动运营商SKT推出的融合有线与无线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品牌――NATE,既保护了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维护竞争的公平性,保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并且,针对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融合加速,韩国政府积极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开放,最终可能导致移动互联网彻底脱离移动运营商的控制,形成一个类似于传统互联网的新型市场。

我认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尽管是出于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视和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带给业内的触动和影响仍然是全面和深刻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产业竞争环境将发生变化。传统的运营商主要肩负着移动互联网管理者的身份,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一旦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必然与传统服务提供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由于运营商掌控着移动网络的运营资源,这种竞争关系显得极不平衡,势必对竞争的公平性造成影响,阻碍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其次,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会形成新的合作格局。由于运营商对于互联网增值业务并没有系统成熟的运营经验。运营商要想进入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行业必将寻求与传统门户网站合作,借鉴其增值业务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的成功经验,谋求双赢。同时,传统门户网站也希望借助运营商的运营优势将传统互联网的增值服务移植到移动互联网,拓展其业务领域。

第6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人民网研究院近日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未来其六大发展趋势为:

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

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

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第7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引言】: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如果将互联网比作是一场比赛,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下半场,而且规则与上半场并不相同。适应新的规则,方可占得先机,生存下来;因循守旧,不适应新规则,就会被淘汰。

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网活跃智能终端数量达到8.99亿,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全球专业市场调研机构预测, 中国广告商2016年将向移动广告投入221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超过欧洲、东南亚成为推动全球移动广告产业增长的推动者。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移动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将继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

曾几何时,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传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ICT领域的破坏式的创新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摧毁沾沾自喜的领先者、淘汰麻木不仁的守旧者的速度,比当年互联网兴起时对落后者的淘汰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分析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2.1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

在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路由协议的网络扩展需求,以实现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为了保证动态变化网络在有基础支撑网的环境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显得至关重要。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对主机的研究,还包括对限定子网络的研究,但是,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的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会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带来影响。同时,移动网络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对子网络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应该对移动网络主机运动进行处理。

2.2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

由于新型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和拓扑频率高等特点,因而需要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对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和分配策略等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将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得其能够与移动网络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第二,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启发式。第三,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

结论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现状的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旨在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有互联网络的理与协议只能满足固定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而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提出应研究新的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协议,以满足现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要存活并成功,必须贴近用户,有解决用户某一个重要需求的关键亮点,而且做得精致。如果能抓对移动互联网的特质,不断开发出好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清晰的核心价值,企业就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保障互联网安全发展[J]. 杨波. 中国新通信. 2015(21)

[2]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与对策思考[J]. 杜跃进,李挺. 信息通信技术. 2013(04)

[3]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之研究论述[J]. 贾浩. 电脑迷. 2016(09)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J]. 李立. 中国新通信. 2015(11)

第8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移动、智能、自媒体

自2009年我国3G技术大规模推广商用以来,在传播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变化。这种新的变化的核心特征就是移动宽带网络应用的兴起和海量移动个人自媒体群体的形成。这种新传播环境的形成将对品牌传播的模式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趋势可以做如下判断:

一是移动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变化为品牌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3G网络、智能终端、丰富的软件应用等构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元素,而具有移动性和宽带化传播特征的互联网传播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也就是说移动宽带互联网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创新空间。

二是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宽带传播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Facebook、Twitter、Youtube、新浪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新平台的形成为海量自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品牌传播的环境和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被放置于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敏感、更为快速、更为个性化的传播环境之中。

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架构、创新的传播需求、互联网产业的波动等要素更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新的景观。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显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人类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发展、精神交往和信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常态化,传统的传播架构发生重要改变,互联网的创新性应用创造了大量新的传播需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自然也会受到互联网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创新空间和投资机会所产生的吸引力,在众多参与者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该领域的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明显。但是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波动的存在是互联网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会受到市场机制中相关各种元素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波动虽然说明该领域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这种波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而言一般很难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互动、弹性、人性化

在传播世界,对于传播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于品牌的塑造有着不同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是更具互动性、弹性和人性化的传播环境。品牌传播从一对多传播关系的大众传播时代逐渐进入一对多和一对一混合传播关系的融合传播时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变化:

其一,在传统媒体的传统领地,固守和转型同时并存。对于品牌传播而言,虽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不可忽视,但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仍应受到重视。虽然一再有观点认为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走向没落,但是实质上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庞大系统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害。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通过传统媒体的承接、确认和放大已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传统媒体传播系统的存在及呼应,新媒体传播将很难独立于传统传播系统之外并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

另外,所谓的传统媒体也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寻求的新的转型和新的突破。笔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媒体其实是“被”传统者,是由于传播技术的变化使之被动地成为传统者。在这种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容易被迫着走进自我封闭和自我转型相互较力的发展瓶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往昔传播影响力的衰落伴将随着对于未来新世界的茫然,对于自身发展无力的无奈将伴随着应对新变化的仓促,因此传统媒体的确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已经到来的变革和即将出现的变革作出准备和应对,而在实质上创新的传播空间并未对于传统媒体关闭大门。

其二,在新媒体的创新空间,增量与存量市场的争夺同时存在。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传播需求的空间是增量空间。但是在传播市场领域,这种拓展不可避免会对传统媒体的存量市场造成影响。因此,在传播领域,增量空间和存量空间的争夺,也不再有非常清晰的分界线。在传播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传统媒体进入增量空间,新媒体进入存量空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身份的交替变化,使得新旧媒体的运营主体的分野也日趋模糊。

其三,在融合环境下,品牌传播的需求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当前,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传播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而以移动传播为新的特征的传播新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重要的转型进程中,传播需求和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发展趋势,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对这种发展趋势予以重视,并纷纷进行调整自身的传播战略。但是在传播战略调整的过程中,有些用户的传播战略却发生了偏差,从而偏离了自己既定的品牌传播战略。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适合在传统媒体环境中进行实施,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完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如果有的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更适合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抱着传统媒体传播的思路不放。当然对于需要二者进行兼顾的品牌传播而言,则需要把握好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之间的平衡,以避免因其所选择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当而偏离自身理应遵循的品牌传播战略和传播路径。简而言之,在传播世界,追踪最新的传播时尚并不重要,最为重要是传播者能否进行精准、有效的品牌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诚信、智慧、战略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人们的确感受到在传播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个时代里,固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则正在大行其道。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出现什么新的传播阶段?目前,对此还没有非常明确和令人信服的描述。但不管怎样,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获得了更多的传播自由、更大的传播创新空间。与此同时,我们所面对的传播世界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不过,在日益复杂的传播世界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依旧需要关注诚信、智慧和战略等关键要素。诚信是品牌传播的基石,智慧是品牌传播的灵魂,战略是品牌传播的导引。如果脱离了诚信的基础和传播的智慧,纯粹从技术层面进行品牌战略的执行则将是缘木求鱼。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如下的一些重要关系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是传播角色的传统和创新之关系。在传播领域,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传统都是固化的创新,任何创新是新生的传统。因此不管是在当下的传播领域扮演传统者的角色,还是创新者的角色,都是动态性的、过渡性的,而非一种永恒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珍视传统、持续创新应该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是传播方式的固定和移动之关系。固定传播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传播的一种常态,而当前移动传播环境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但是移动传播环境并非脱离固定传播环境而孤立存在,就像固定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之间可以进行无缝连接一样,固定传播环境和移动传播环境都是构成人类完整传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来越多的品牌传播也将在固定和移动的融合传播环境之下进行。

第9篇: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

Forrester与Adobe联合的《2015年十大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Top 10 Mobile Trends for 2015)指出,移动互联网在2014年达到一个临界点,它稳固了其位置——对企业而言几十年来最具破坏性的技术。自互联网出现以来,还没有一种技术迫使企业要重新思考如何赢利客户,服务客户,留住客户。

Forrester相信,2015年一些企业将拥抱移动思维转变。那些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重新设计企业并为用户提供移动时刻的企业,将与那些仅将移动互联网当作另一个数字渠道的企业间形成更大的差距。Forrester预测2015年以下十件事情会发生:

1、移动互联网将点燃大规模技术和支出的军备竞赛。

2、企业为移动互联网再造组织及流程将成为优先。

3、支持移动的商业模式将破坏整个行业的价值链。

4、移动创新将加速市场融合。

5、商业和技术策略将从App转向体验。

6、移动广告将开始打破桌面广告的桎梏。

7、品牌内容平台将开始与移动互联网融合。

8、移动时刻将收缩至微时刻(匆匆一瞥就能确认并提供信息,并能让用户立即消费或行动)

9、移动隐私问题是移动互联网体验的下一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