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

第1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字】核算,管理,建筑材料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第2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改造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当前,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旧建筑的低标准、老龄化和长期使用后结构功能的逐渐减弱等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如果把这些建筑物重新拆除,不仅费用很高,且难度较大。近年来,建筑材料和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对原有旧建筑进行改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造工程与新建项目相比有较大不同,改造工程是利用旧有建筑物,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加以利用,因是利用了旧有建筑物的大部分结构构件,所以可达到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的目的,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但正因为改造工程利用了原建筑物,所以若改造过程中未能具体针对这一特点,往往会出现造价失控现象,违背了改造工程节约资金的初衷。且由于改造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处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循环过程中,想要将投资控制在批准限额内,难度更大。基于此,笔者就改造工程中如何有效控制造价进行探讨。

1 改造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严格来说,工程造价就是工程价格,即建设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设备、建筑材料、技术劳务以及建筑安装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设工程总价、建设安装工程的价格及设备购买价格等。工程价格的构成具有一般商品价格的共性,即由工程成本及费用、利润和税务组或。但是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形成相比,又有较大区别,即表现为动态性,任何一项工程从策划前期研究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所经历的过程都很长。计算工程造价,一是用于投资决策;二是用于筹集资金;三是用于工程招投标;四是用于工程投资控制;五是用于工程竣工决算。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都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固定性、投资大等特点,使得建设工程在资金管理上较为复杂。而对于改造工程来说,不仅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且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随时掌握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提前做好资金的使用安排,使改造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超项目总投资的情况发生,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2 影响改造工程造价的因素

2.1 设计阶段

对改造项目来说,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设计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由于既有建筑改造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所以就要求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决策阶段的使用功能规划,并且同原有建筑风格高度地协调。在改造工程中,一些设计单位缺乏优化的思想,采用过于保守的设计理念,容易出现“超筋、肥梁、胖柱、厚板、深基础”等问题,大大增加了施工阶段的造价。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不等于在设计阶段忽略了造价的控制。

2.2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改造工程往往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为早日开工,尽快竣工,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因设计仓促,深度不够无法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更,使投资估算与施工图预算出入较大,甚至超出投资估算。二是投标单位为争取中标机会,恶意竞标,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不合理变更和签证进行索赔,影响工期和造价。三是改造工程涉及拆除项目,由于对象大都是时间较长的工程、设备,建成年代较长,许多原始资料疏于管理而丢失,尤其一些隐蔽工程的原始资料缺乏,因此现场实物与竣工图纸所反映的情况往往有较大出入,决策者只是套用以往工程的经验进行估算。严重影响了改造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3 材料采购管理方面

建筑物的改造工程的特殊材料选用,其单价高低相差很大,不同的技术指标、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质量、不同的规模等单价差异较大。近年来,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加固材料发展迅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厂家品牌较多,不合格的产品也较多,合格材料和不合格材料的单价差别较大,由于品牌选用不同,报价高低就偏差较大了。

2.4工程施工阶段

改造工程因前期资料匮乏,施工时间紧张,往往造成大量的设计变更,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方便。同时,加上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设计水平不高等原因,结果就会造成在施工阶段中发现漏项,不得不补充建设内容,因此增加许多投资的现象出现。同时,目前我国采取的计量(监理)与评价(结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造就了搞结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可以不到施工现场,结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只是一句施工图和监理签证的现状,这就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控制不准现象的出现。

2.5 竣工结算阶段

改造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为使竣工结算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就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因为若工程结算中出现结算资料不完整的现象,设计变更洽商签认方不齐,部分洽商内容描述不清,施工工艺不够明确,就会造成套错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都将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困扰,使改造工程的造价难以控制。

3加强改造工程的造价控制,推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3.1 设计阶段提高深度,优化方案

改造项目的设计工作要根据使用要求和房屋设施的实际情况来完成设计方案,主要是工程的确定和材料标准的选用。要从以上两个因素来控制造价,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结构的绝对安全性,服从结构安全优先的原则,结构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要充分考虑结构加固的费用;二是设计方案要遵循,“功能适用”、“标准适度”的原则,避免增加无谓的造价;三是设计中充分预期到多种因素,参考已完成项目的造价资料,合理确定设计概算。如室内用电设计负荷增大,就要考虑供电容量是否够用,要否增容。室内修葺一新,室外设施要否同步设计等都是在设计阶段应确定的内容。

3.2 招标文件要做到明确清晰

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索赔和额外费用的发生,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要求投标人通过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现场踏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和一切费用,包括市政、市容、环保、交通、治安、绿化、消防、土方外运以及水文、地质、气候、地下障碍物清除等各种影响因素和费用,分项单列报价,并汇入总报价。由于改造装修伴随的是原工程装修部分的拆除甚至部分结构的拆除改造,因此在设计文件完善的情况下,招标人组织投标人对改造装修对象进行现场踏勘对改造工程装修尤其重要。改造工程项目尤其注意应对须拆除部分进行明确界定,并将拆除工程的内容尽量明确到工程范围中,避免在投标人在投标时引起的报价失误、漏算等影响评标的公正,也避免在工程竣工决算期间出现“扯皮”纠纷现象。另外由于拆除中部分材料可回收,对于可回收材料的归属问题也应认真对待,可规定折价抵工或甲方按一定比例回收等办法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3.3 采购管理做到有效合理

注重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掌握建筑材料价格,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既有建筑改造的采购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掌握可靠的建筑材料市场信息,准确了解建材市场的动态,掌握不同产地、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二是对某些材料的采购采用招投标制度,规定质量要求,通过投标报价的竞争机制降低采购的成本;三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特殊建筑材料和设备由业主自行采购或参加采购;四是针对某项需要施工方采购的材料,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品牌,既充分利用了在业主在市场调查中掌握的市场信息,且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3.4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

在施工过程中,改造工程的原结构逐渐暴露出来,那些前期未发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因此这种工程的不可预见性较大,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数量较多,这些签证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和工程进度,是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难点之一。对此,要严格控制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出变更的依据,对于提出的设计变更,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合理经济的处理方法,同时要求设计院出具书面材料,任何变更都应及时签证。此外,要制定完善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建立监理审核,建设单位审定的制度。

3.5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要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合同外的工程费用严加控制,严格把好审核关。首先,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其次,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及程序的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改造工程的结算相比于新建工程的结算增加了难度:一是现有的定额只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工程,改造工程没有相应明确的定额套用;二是由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具体情况,施工工序及步骤也与新建、扩建工程不同,这直接导致工程量清单中综合单价虽然在合同签订时为结算价,但因实际施工时并未按照清单中的步骤去做。此时造价人员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做到对材料、机械、人工的耗用心中有数,且还必须熟悉市场价格。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如此,才能在结算审价过程中真正做到既为建设单位节约了投资,又达到工程项目满足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丁洪.BY改造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3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第4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招标

一、现阶段物资采购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材料供应也由以前的政府管制转变为现在的市场供应,多种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工作大多是施工企业自己购买。这对于采购的效率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得项目管理更为便捷、灵敏。然而。现阶段鉴于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管理也不到位,因此各个施工企业的采购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很多企业随意把建筑工程的采购任务下放给项目部门,这固然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对采购供应的相关环节予以减少,可以随用随买,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相关工作人员不通过招标即指定特定企业承接工程,既不利于鉴别施工企业的资质,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收取好处费,对整个工程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再者,很多企业虽然实施了招标采购,但招标的程序并不符合规范,招标的主体也并非多元化,招标书的制定也是随意而为。

二、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对策

要从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影响力、确定物资招标采购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公平开展评标工作等方面优化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对策。

1.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影响力是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首要对策。一般而言,招标工程的影响力越扩大,招标采购的推广就越顺利。因此,相关招标企业应该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影响力。同时,相关监管方还应及时总结国内施工企业招标采购的相关经验办法,以利于施工企业的交流学习。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自身也要及时总结经验办法,不断改进本企业的招标采购工作,最终形成一种热烈而和谐的招标环境,不断提升施工方的内功竞争意识。

2.确定物资招标采购目标。确定物资招标采购目标是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第二大对策。在施工企业开工前夕,相关组织单位要组织物资、财务等工作人员全面调查摸底对施工工程的物资需求情况,并多方选择物资供应商,对其包括生产水平、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品牌、运输情况、价格优势等综合竞争力进行衡量,并大力收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比如地址、名称、手机、传真等相关情况,全面做好项目工程的招标准备工作。此外,施工企业还要收集有利于项目工程的物资品种,对招标采购的力度及范围进行明确,总体上规划好招标物资目录。

3.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是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第三大对策。一般而言,科学合理招标书的编制在整个招标采购中最重要,最关键,也最复杂,其质量好坏对于整个企业物资采购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招标书包括投标邀请书、授权书、履约保证书、投标须知、价格表、合同文件、技术方法、投标文件等内容。在此期间,应当坚持两点原则。一是对供应商要灵活便捷,以期其做出迅速响应。二是招标文件一定要规范合理、科学有效,否则招标过程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招标书的编制应当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和操作,从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指标、履约保函等各方面予以规范约束。

4.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第四大对策。招标采购工程内容广泛,系统性强,政策性强。所以,一定要制定好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使得招标的各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对于招标的程序也应规范。开标前要好好准备,对主持人、唱标人、监标人、记录员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明确确定,并邀请所有投标厂商代表参加。

5.公平开展评标工作。公平开展评标工作是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第五大对策。评标要根据招标书上明确的标准和方式为基础,对参与招标的施工企业要公平视之,一视同仁。对招标文件的评议,要通过规范的方式方法,全面衡量各个物资供应商的品质、质量、价格、信誉等客观情况,全面予以评议,让最终的评议结果有效符合投标方的水准,并对方案作出公正的评价。评标小组成员应认真进行评标工作,按照报价、质量、信誉、生产能力、财务状况、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有实力厂家为中标供方。

综上,施工企业开展的建筑活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而对于建筑活动来说,他们大多是通过总承包方式开展,也就是通过规划、采购、开展施工等一系列方式建好房屋的过程,而在施工活动中,其所应用的建筑材料、业主委托购买的相关材料也越来越多,而建筑材料的购买成本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影响力、确定物资招标采购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公平开展评标工作等方面优化施工企业采购招标管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马树军.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2.03

[2] 张军.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08

第5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始终并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倍受关注和重视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

(1)大额性:建筑工程不仅实物形态庞大,而且造价高昂,需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关系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对社会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单个性:任一项建筑工程都有特殊的用途,其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因而,使每一项工程的结构、造型、平面布置、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的要求。工程内容和实物形态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单性。

(3)动态性:任何一项建筑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较长的建设期。在这一期间,如工程变更,材料价格、费率、利率、汇等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变动。建设周期长资金的时间价值突出,这体现了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性。

(4)层次性:一个建筑项目往往含有多个单项工程,一个单项工程又是由多个位工程组成。与此相适应,工程造价也由三个层次相对应,即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造价高,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需要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进行计价。多次性计价是一个逐步深化、逐步细化、逐步接近最终造价的过程。

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在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已经普遍适用,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和制度上的缺陷,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根据存在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也就是立项阶段的问题、设计阶段的问题、招投标阶段问题和施工阶段的问题,下面详细分析一下不同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立项阶段

立项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极端,在立项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总额、投资方式、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行合理的估算和预测,这也就是投资估算。这些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来实现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会列出投资最高限额。但是这个最高限额并不是十分准确的,这是因为在立项的过程中,专业的投资估算人员对项目投资的估算是建立在一种主观判断的基础上,估算人员运用经济方法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投资额做的一种预判,这种预判不可避免的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并不是很准确。

(2)设计阶段

现在建筑工程设计只有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才能进行,一些投资主体在选在工程设计单位时,为了节约设计费用,往往会选择设计实力不强的设计单位。而在这些单位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设计能力上与一些名牌设计单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设计单位为了减少设计成本,经常会把一些没有设计经验的、设计能力低、责任心差的设计人员编入建筑工程设计团队中,这就有可能留下很多隐患,因为设计能力的问题使工程造价不能准确的反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还可能出现设计错误的现象,一旦进入施工阶段这就可能引起返工和重建,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根本无法实现。(3)招投标阶段

建筑工程设计完成以后,就进入招投标阶段,这一阶段是确定施工单位,项目进入施工前最后的一个环节。招投标能否顺利完成,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施工单位,关系到后面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这一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商业贿赂问题,由于中标的单位在建筑施工中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投标方不管其资质如何都会想法设法的中标,这其中就包括行贿。由于投资方对招投标过程监督不严格,经常会使一些建筑资质差,建筑质量差的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不但建筑质量差,在原材料方面也经常弄虚作假,使建筑工程成本增加,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困扰。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成本主要是建筑材料的支出,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就是控制建筑材料支出,现在常用采购模式是由施工方提出采购意见,投资方审核后再去组织采购。这种模式下施工人员是严格按照项目设计中所列价格去执行各类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往往会和供应方以固定价格签订长期合同,在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对建筑材料价格的一种被动的接受,根本无法适应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

4、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要使工程造价在合理确定后,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在建设过程全方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1)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保证建设项目在决策时打足资金,不留缺口[1]。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相应责任。

(2)造价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工程预结(决)算环节的监督管理

首先,应针对目前工程预结(决)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工程预算工作的指导,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的经济法规,对报批的预算应认真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及工程实施中的经济活动实行跟踪监控。其次,应定期有关预算编制的各种信息,以满足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要求[2]。此外,还应将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适时组织工程预结(决)算的检查。

(3)动态造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投资控制的有效工具

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开发高性能的动态造价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可以根据收集的历史资料,通过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通过多种价格组合及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施工企业动态定额的制定[3]。通过动态造价信息系统的智能套价功能,可以实现快速动态计算工程造价或导出清单综合价格。

(4)加强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目前,建设单位为了缩短招标时间,普遍存在把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审与编制招标造价文件同步进行:使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审极易脱离招投标条款和施工合同条款内容。因施工图纸设计深度未到位问题或施工图纸无法在施工招标前进行会审等因素,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审时,对施工图纸不清楚或相矛盾的,编审往往采用“暂按、暂估、暂定” 等;对施工图纸存在问题的,编审也往往采用“暂不计算,未计入、暂未计入” 等,给后续的工程造价管理埋下了很多隐患[4]。

因此,应要求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内,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采取动态控制方法,在设计的各阶段对投资计划值进行多方案的动态分析和比较。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达到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建设单位要做到奖罚分明,按设计过程节约的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反之,对超投资限额的设计给予一定的罚款,从而使工程预算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5、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翔,何婷婷.工程造价控制策略研析[J].四川建筑.2006(S1)

[2] 康江涛.试论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造价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9)

第6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施工质量;效益最大化

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建设工程项目业务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行业对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工程造价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造价、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将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的前提下,提高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

招投标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前期准备阶段,它对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招投标阶段是基础环节,招投标阶段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做好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在投标阶段,考虑到中标的压力,施工企业往往通过降低投标报价来达到中标目的,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质量,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盈利水平。

1.2施工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

施工管理不到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技术操作不规范、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人员配置、设备材料配置等因素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材料成本在项目成本中的占比较大。在保证性能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采购人员应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开展施工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施工单位应注意材料与设备的匹配性,高性能的机器应匹配高质量的材料,切忌壮牛拉慢车。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减少材料损耗和设备磨损,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最后,建筑企业需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人、机、材管理,做到物尽其力、人尽其才,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材料价格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其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同时,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市场的供求变化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一旦材料的市场价格开始大幅上涨,那么建筑工程造价也会大幅增加。建筑工程施工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较大,采购方需要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来确定材料的采购数量。如果材料采购量不足,就会影响工程工进度;如果材料采购过量,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1.4竣工审核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项目法人需要及时进行结算审核。项目法人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审核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项目各方应根据合同内容,承担各自的责任。项目法人还应根据合同内容,反复核对和结算工程价款。在实际工作中,漏项、缺项问题不仅会影响竣工审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会影响工程造价。

2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2.1健全管理体系

健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1)树立正确的造价控制理念。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加强各环节的造价控制,将造价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另外,管理部门还需要有效控制不规范的行为,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2)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施工单位需要按照业主的要求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施工。预算管理部门应全权负责造价控制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建材价格变化。在接到报价后,预算管理部门需要及时深入市场调查,确定工程造价,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2加强合同管理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按合同施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施工合同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需要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则。合同约定了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它不仅能够有效规范各建设单位的行为,还能够有效维护施工方和建设方的合法权益。合同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合同的内容需要合法、齐全、具体、明确,尤其需要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在确定材料价格时,合同双方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在施工阶段,当发生变更时,合同双方应及时调整和补充合同内容。另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合同动态管理,以提高集体合同的履约率。

2.3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用人单位应加强人才培训,制定科学的、有效的人才使用标准。用人单位应做好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财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在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应重点讲解财务知识,并且保证财务人员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另外,用人单位还需要引导财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把财务知识应用于造价控制工作中。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企业应严格考察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并且保证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施工企业不仅要重视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还要重视技术人员的技能考核工作。另外,施工企业还要保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要点,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降低返工率。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2.4加强招投标管理

做好招投标工作,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强招投标管理。(1)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价格分离机制。建筑企业需要保证中标价格公平合理,还需要明确业主与中标人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其中,业主主要负责工程量计算,中标人主要负责工程造价控制。在招投标工作中,业主通常采用工程量清单定价模式来编制招标文件。(2)优化评标方法。建筑企业应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透明性。在招投标工作中,建筑企业应及时公布工程量清单,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优化评标方法、评标标准、评标流程,重点分析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还应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加大招投标工作监管力度,从而保证评标的科学性、规范性,防止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2.5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工程造价以及施工质量与进度。现阶段,建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项目成本。(1)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不同的施工环节对施工材料的种类、规格、性能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显而易见,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如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从质量检验、材料采购、材料使用等方面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需要选择信誉好的厂家,并且根据施工方案和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施工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加强材料运输管理,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材料运输损耗。另外,管理人员还应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建立材料定额领用制度,减少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成本。(2)加强施工环节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的要素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这些要素都是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需要将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另外,在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施工内容、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并且针对施工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总之,加强施工环节的控制,有利于降低施工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工程造价控制目标。(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多个环节,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还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为降低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通信技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当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时,建筑企业应立刻安排专业人员奔赴现场指导,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4)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在租用施工机械设备时,施工单位应当加大施工机械设备检查力度,防止因机器故障而降低施工效率。施工单位还应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为员工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施工单位需要优化施工工艺,增强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意识,并且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施工单位还必须防止施工机械设备售价与租赁价格上涨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另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订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案,总结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经验。施工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不仅会导致工程施工无法顺利进行,还会增加项目建设成本。因此,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巡查工作,并且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提高施工机械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防止出现机械设备运行问题。

2.6加强竣工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建筑企业需要根据施工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认真检查隐藏工程的施工质量。当施工质量不符合竣工验收标准时,合同双方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且科学安排资金,及时整改,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收集、整理、复核建设项目相关数据,并且在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前提下,做好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另外,建筑企业还应仔细核对、计算各施工环节的成本。当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时,建筑企业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控制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只有有效控制各环节的造价,才能有效控制整体的工程造价。建筑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施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从而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宝鑫.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2).

[2]张艳.漫谈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工程造价改善措施[J].商品与质量,2020(6).

[3]董欢.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2).

[4]刘鹏飞.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工程造价的改善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25(5).

[5]陈文品.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3).

[6]杨晓慧.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1).

第7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造价失控原因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实现资金的准确预算,主要是参照建设项目的决策、投资计划、筹集资金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核对。而建筑工程的利益取得关键在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只要根据准确的造价就能够确定出合理的工程投资,帮助建筑单位算出最终的经济利益大小。施工时期作为建筑工程中资金消耗最大的阶段通常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利益大小。建设工程的特点在于施工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未知因素多等,这就给工程造价的预算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一旦没有全面考虑将让造价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运营。在建筑企业使用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降低资金了消耗,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建筑单位积累更多的资金。同时限制了材料的使用来降低建筑材料费用的开销,在房屋建筑施工运用到的不同材料,可以运用造价控制手段来有针对性地购买材料,防止出现资金浪费使用。此外,工程造价也是建筑单位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建筑单位根据造价消耗情况来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资金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1.加强合同管理

1.1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2 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补充合同、重要的工地会议纪要、工地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加强资料管理必须重视。如黄石中等专业学校一期工程,9幢建筑和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涉及4家施工单位,同时施工资料多而复杂,充分加强合同管理才做到有条不紊,最后圆满竣工。

1.3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合同交底会议。相关管理人员,须将本工程中标方式、清单组价的依据、利润降点系数等有关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施工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如黄石中专和承包方签订合同时,有两种施工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因而在造价管理中的造价管理模式截然不同:一家尽量节约成本,一家却尽量增加成本来获取更多利润。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2.1 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收到中标通知后,施工单位应着手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于工程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论在技术方面或者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期、劳动力数量、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地质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更趋合理。

2.2 遵循均衡原则安排施工进度。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施工程序排列施工的先后顺序,根据施工情况划分施工阶段,安排流水作业,避免工作过分集中,有目的地削减高峰期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搭设,避免劳动力、材料、机械耗用量大进大出,保证施工过程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2.3 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在工程施工中,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在不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便提高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4 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采用以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采用简化工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因为成熟的施工方法只要提出要求,施工人员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它。简化工序的施工技术即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工程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是构成工程成本的主要内容。由于材料品种和规格多,用量大,所以其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因而,只要能控制好材料费的支出,就掌握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权。

3.1 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首先,采购地点、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如果工程和材料生产厂家在同一地点,显然应以厂家直接采购最合算;如果工程与材料生厂家不在同一地点时,应计算分析采购费用后再决定选择直接向厂家采购还是由中间商供货。第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采购方式。建筑材料经销商往往以较低的价格给老客户,以吸引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薄利多销的策略来经销建筑材料。采购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除了有优惠的折扣外,还有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例如质量上、数量上、付款方式等。第三,按工程进度计划采购材料。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现场需要多少材料进度,应以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度为原则。由于材料供应不能大量积压,所以,为了控制好材料成本,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采购材料。

3.2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金属脚手架、模板等周转材料的合同使用,也能达到节约和控制材料费的目的。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第一,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减少模板的总投入量,应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第二,控制好工期,做到不拖延工期或合理提前工期,尽量降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第三,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保养工作,及时除锈、防锈,通过延长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4.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4.1应全面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以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抓住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支付申请,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支付。

4.2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指导工程施工。我们成功利用价值工程理论解决了复杂外脚手架的方案选择、外保温系统的选择、基坑围护的方案选择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3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这时签证工作尤为重要,好的签证能够弥补投标过程中的不足,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4.4及时、全面、完整地收集合同履行全过程的相关结算资料,为竣工结算提供充分依据。

5.引起造价失控的原因

从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看,引起工程项出现造价失控的因素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身原因及外界原因。由于建设工程的价格不统一,这就给造价计算造成很大的阻碍。而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突发事件,这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巨大的难度,这些都是自身原因。除自身原因,外在原因也是造价失控的重要因素。

5.1 财务。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价格,导致账务存在作假、虚报等现象。这就使得施工阶段出现施工前的资金预算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资金发生很大的差距,其造成的经济消耗是巨大的,难以实现造价控制管理。

5.2 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没有根据现场布置进行,而在设计施工流程时没有全面分析,使得最终的施工方案变得过于复杂,从而增加了建筑单位的资金消耗。再加上施工技术的落后,将使得材料过多使用,建筑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这些都是造价不定的原因。

5.3 人为。人为因素是造成造价失控的直接原因,财务部门未能实现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作假账,私自签证等都是明显的人文因素。此外,在资金分配后的使用上,工程领导不能做出合理地安排与布置,使得资金使用后未能得到相应的效果,这些都给造价管理带来难度。

5.4 合同。合同是规定合作双方的有利证件,是具有法律责任的书面协议,合同里的内容条款必须要双方严格执行。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建筑单位在跟别人写合同时都没有把合同中的内容考虑在内,这就使得资金预算出现问题,使得造价预算无法实现。

6.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自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同努力完成,实现工程成本最小化。结合工程的实际操作经验,施工单位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全过程控制,即要从工程投标开始,也要组织经济及技术类人员全程介入,做好全过程控制工作,达到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招标采购;策划;问题

所谓的招标采购,就是指采购方作为招标方,事先提出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企业参加投标,然后由采购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一次性的从中择优选择交易对象,并提出最有利条件的投标方签订协议等过程。而做好有关招标采购的策划工作,对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策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就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策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策划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策划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架构、招标方式、招标采购进度安排、评标办法、合同形式、合同主要条款等方面进行总体策划。

2 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策划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2.1 合同架构策划

合同架构策划主要考虑将整个项目按照工作结构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合同,确定各合同关系(平行或总分包),划分合同标段(包),并明确其合同界面和合同责任。

2.1.1 各类合同相互关系的考虑

(1)勘察合同一般作为一个独立合同,工程需勘察面积太大时可考虑划分多个标段,签订多个合同,并平行于设计、施工等其他承包合同。合同架构关系简单。

(2)设计合同一般采用总包设计合同,对其中专业性强的专业工程由业主指定分包,总包设计单位对专业工程承担提供基础资料、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接口管理、设计进度控制和最终设计成果确认等总包管理责任。对于简单工程的设计则可以直接由一家设计单位承担。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工程也可采用设计、施工和设备供货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即EPC合同模式。合同架构简单,责任明确,目前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冶金、化工、建筑智能化等工程。

(3)施工合同主要可采用施工总承包、平行发包、总承包与业主指定分包结合这三种模式。当项目业主管理力量较强,工程施工场地和其他施工条件交叉影响小时,可考虑采用平行发包模式;当整个工程由一家施工单位承接,存在资质不够、或造成工程招标采购的竞争性不足、或质量不易控制时,应采用总承包与业主指定分包结合的合同模式,业主对专业性强的工程实施指定专业分包,总包单位负责对专业分包单位实施总包管理,总包管理责任包括施工场地协调、临时设施使用、进度安排、档案资料汇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这样确保工程实施满足法律要求、造价合理、质量可靠;除去上面两种情况之外,可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即整个工程施工由一家单位承包完成。

(4)设备供货并安装合同,一般按照第(3)条中业主指定分包,总包单位进行总承包管理的模式签订合同。

(5)设备材料供货合同,当项目业主管理力量较强时,可考虑采用平行发包模式;否则,采用业主指定分包,总包单位进行总承包管理的模式。

(6)工程监理、造价控制等服务合同,一般均作为一个独立合同。工程规模太大时可考虑划分各自多个标段,签订多个合同。监理合同有多个标段时应选择一家单位作为总监理管理单位,这种形式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普遍采用。

2.1.2 合同标段(包)划分的原则

(1)合同标段(包)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引起投标人(承包人)在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对本工程的足够重视,同时保证在投标阶段有足够的竞争性,即满足资格条件和有实力的潜在投标人达到一定数量。

(2)材料设备包划分在考虑专业性的基础上,为保证单个合同的规模,应适当减少项目发包合同的数量,以简化项目管理,可考虑对相关性较强的材料设备进行打包招标。

2.2 招标采购方式的选择

招标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选)、直接发包。

招标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招标投标相关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以及相关法规,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在进行2.1.1中所述的业主指定分包时,也须依法进行招标。

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或经招标投标监管部门批准后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方式。

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可自主选择招标方式。对于市场竞争充分的建筑施工、普通建筑材料等标的物,一般可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于专业性较强、竞争性可能不足的设计和EPC等标的物,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对于金额较低的标的物,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比选)或直接发包的方式;对于抢险救灾等紧急项目,则只能采用直接发包的方式。

2.3 招标采购进度安排

项目招标采购的进度安排必须满足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并细化到每个标的物招标采购的起止时间点。

建设工程招标采购一般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勘察设计监理、造价控制施工建筑材料,设备采购根据设备制造周期的长短进行合理安排,有些工业设备因制造周期长可能在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就需要立即进行招标采购。

施工招标一般的顺序为:施工准备工程在前,主体工程在后;制约工期的关键工程在前,辅助工程在后;土建工程在前,安装工程在后;结构工程在前,装饰工程在后。招标的具体顺序应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条件确定。

对于每一次招标还需拟定其招标准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公示定标、签订合同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

2.4 评标办法的选择

常见的评标办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综合评估法和合理最低价法。

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符合基本条件的投标人实力和信誉仍然有一定差距的标的物招标,可采用综合评估法;对于技术简单、符合基本条件的投标人实力和信誉差距较小的标的物招标,可采用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法。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法主要应用在简单的施工标、较普通的材料采购标,其他标的物一般采用综合评估法。

对于EPC类标的物宜采用二阶段招标评标法。第一阶段投标人根据业主的基本方案、技术指标、功能要求、装备水平要求、工期要求,编制深化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工程量报价,评标专家进行评审后,统一设计方案,择优选择投标单位按照统一的设计方案进行第二阶段投标,评标专家进行第二次评审,第二阶段评审主要侧重于对投标报价的评比。

采用综合评标法时,在技术标、商务标(企业基本情况、业绩、拟派人员情况)、经济标(报价)的分值分配上应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分配。施工类、设备类标的物评标经济标分值一般为总分值的70%左右,设计、监理等服务类标的物评标经济标分值一般为总分值的20~30%,服务类标的物的评标应对拟派项目团队的资格、能力、业绩等人员情况进行重点考察评分,并对投标人的综合实力和信誉进行考察评分。

2.5 合同形式的选择和合同主要条款的约定

评标办法、合同形式的选择和合同主要条款的约定,是招标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合同形式的合理选择和合同主要条款的科学明确约定,也是合同能按照业主既定的原则迅速签订和顺利执行的重要基础。

合同基本形式主要有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

不同形式的合同,有不同的应用条件、不同的风险分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同形式。

实行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的,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单价合同,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根据实际完成工程数量和固定单价计算合同结算价款,对于超出合同约定风险范围之外的部分,按照合同约定的单价调整办法,调整单价。对于工程资料完善、工期短、工程变化很小,风险低的标的物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于工程资料相对完善、工程可能存在局部变更,存在一定风险的标的物可采用变更部分内容价格可调的总价合同,即可调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主要应用于设计资料不完整、变化可能会较大;时间要求特别急(如抢险、救灾);或技术复杂程度特别高,合同签订时双方均无法详细确定实施方案和费用的工程。

招标文件应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明确,以便投标人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能正确估计合同风险,更好地进行投标报价;同时减少合同谈判的工作量,有效避免投标人在中标后双方不断地讨价还价,甚至合同谈判破裂。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都有相应的合同范本,其通用条款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价款及支付、违约责任、争议处理均有常规约定。招标文件应明确采用何种合同范本,约定专用条款中的主要内容。

应明确的专用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标的物的具体范围和数量;质量标准和要求;合同履行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合同价款的确定方法,支付时间和方式;风险分担方法;违约责任等。

对上述主要条款的约定,须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体现针对性,并做到公平合理。制定合理的合同条件对项目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应慎重考虑合同双方对工程风险的合理分担,合理的风险分担能激励承包人努力完成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目标,实现合同双方共赢的局面。如果在招标采购阶段,业主利用自己制定招标条件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将风险过多地转移给承包人,将造成承包人在投标时过高考虑风险而提高投标报价,或合同实施阶段风险发生时承包人无力承担而被迫违约,造成工程预期目标无法实现,将给业主造成更大的损失。

3 结语

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最主要方式,是施工单位获得工程项目的主要途径。综上所述,招标采购的策划对选择承包人、形成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来说具有十分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招标采购策划工作,不断提高策划水平,从而确保建设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9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成本构成;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68-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采用使工程耗费定额难以确定,人工以及物料价格随市场供给情况波动,加之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预算与实际耗费差别较大,工程造价按照预算定额计算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尝试实行工程量清单制度,利用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来确定工程造价,对工程造价的构成进行了相应改进。经过试点和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定价、社会动态监管”三者相结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初步形成,满足了市场开放的需要,提高了施工企业造价控制能力,为我国建筑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

一、工程量清单制度概述

工程量清单制度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定价制度,建筑产品的需求方(招标企业)与供给方(投标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市场博弈,依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自由竞价,最终达成使双方同时满意的工程建设价格,从而签订工程合同。要正确理解这一制度,就必须明确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含义,清楚工程量清单制度下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

工程量清单是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照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将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进行明细记录的清单。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必须符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体现招标要求和施工图要求,全面反映拟建工程项目分布分项的工程数量及要求。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的载体,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说明和工程量清单表两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投标人全面了解工程施工项目,从而确定出投标的合适价格。所谓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企业依照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照招标企业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等招标文件,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物价水平来确定建设项目报价。与预算定额法不同,工程量清单计价不规定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工程建设成本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管理实力、建筑水平、生产效率以及消耗水平自主确定,投标企业按照确定的建设价格自主竞标。由此可见,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方法,统一的计算规则有助于企业控制消耗量,在公平竞争中形成市场化价格。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的工程造价中,不仅包括投标人根据自身的技术、财务、管理能力形成的工程成本,还包括预期利润和国家税收,涉及到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的全部费用。

二、实行工程量清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1.推进了工程造价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行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旧的以预算定额为核心的造价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量清单制度的建立,使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工程项目的投标方与招标方真正掌握了价格的决定权,通过市场来最优化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真正成为工程造价的决定因素。在这种制度下,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建设项目,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工程造价机制日益完善,提高了市场化程度。

2.满足了建筑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对于预算定额制度,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直接计算建筑工程的综合单价,将工程的人力、物料以及机器损耗都计入单价,同时单价还包括工程的管理费用、预计利润以及应交税金等,避免了各类各项费用的单独计算。一方面,综合单价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和步骤,提高了价格确定的准确性,更适合现代化工程的造价管理;另一方面,采用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在计算工程造价时将经济、技术、质量和进度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使工程价格的确定更加细化,能够有效避免成本因素的大规模波动,满足了建筑市场的发展。

3.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

实行国际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提高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水平,在为国内建筑企业承揽国外工程的同时,也使国外实力较强的建筑企业更加容易地进入我国市场。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面对本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还要承受外国企业的压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树立并强化竞争意识,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和自主性,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工程量清单制度下,施工企业只有高效、质优、价低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工程量清单制度有助于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工程量清单制度下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分析

1.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

在工程量清单制度下,施工企业首先应该加强与招标方的合作,做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度,为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提供前提条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对企业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除了必须掌握相关的预算知识之外,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和施工程序,具备实际的施工经验,掌握建筑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市场变动情况,结合企业实际来确定工程造价。在编制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研究工程的设计方案,熟悉招标企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相关要求,掌握对不同项目的技术要求。同时,进行实际勘测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概括划分对造价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保证计价项目的正确性,防止漏项、错项的发生。

2.努力控制人工费用成本

根据工程量清单制度,建筑产品成本的17%―20%是人工费用支出,而且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影响,建筑成本的人工费用也不断攀升,占总成本的比例不断增加。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首先必须控制人工费用支出,合理预测整个施工期间人工单价,并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在确定人工单价的基础上,必须同时从数量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加强对人工费的控制和管理。一方面,根据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分部分项,记录每天的用工数量,将不同分项的最终用工数量进行对比,及时发现用工数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原有的控制指标,通过指标的考核来节约用工数量,利用用工数据来形成企业的定额体系。另一方面,改善劳动组织,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利用生产率的提高来降低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

3.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费用的支出

由于建筑材料费用支出往往占到总建筑工程造价的60%以上,因此建筑材料市场的供求会极大地影响施工企业的造价控制工作,建筑材料费用也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敏感因素,也是控制要素成本的重点。建筑工程材料往往总量较大,单位价值较高,则在对建筑材料成本进行管理时,要强化对材料的采购、收发以及保管的全过程管理,在各个环节降低材料的损耗,有效控制材料费用支出。在采购阶段,以工程量清单确定的价格为依据,控制材料采购价格,并严格审批制度,防止采购人员虚报材料单价,从中牟利的行为。在收发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验收入库程序,确保收到的材料优质足量,符合所需建筑材料种类和质量的要求。发出材料时要填制出库单,明确不同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在保管阶段,避免材料积压,根据要求优化材料储存环境,防止材料失效变质,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4.降低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机械化装备程度不断提高,提高了建筑生产的效率,而机械使用费也已经占到工程造价的15%―20%,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工程机械的来源分为自有和租赁两种情况,因此对工程造价中机械费用的控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自有设备,施工企业要注意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而对于租赁的机械,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合理配置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设备闲置时间,利用合理的布局来保证设备的满负荷运转,尽力排除外界因素对设备正常运转的影响,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5.关注对其他成本要素的管理

工程量清单制度下,除了人力、物料以及机械费用对工程总造价产生影响之外,管理费用、利润、税金等其他费用因素也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也要关注对管理费用、利润、税金的管理。施工企业的管理费用具有较高的弹性,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施工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明确各部门管理费用预算指标,严格审批项目管理费用;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人员成本;合理确定企业利润,并根据招投标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既要提高企业的价格优势,又要尽量增加工程建设利润;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上缴税金,杜绝偷税漏税行为。

参考文献:

[1] 吉英俊,索建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的成本控制[J].经济师,2006,(2).

[2] 单红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3] 邱世雄.工程量清单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