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装饰材料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

第1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是建筑装饰材料检测专业一门技能课程,内容涉及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检测方法,并能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的实践技能。

一、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理性,缺乏感性认识内容

现有的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课程内容一般是以介绍市场上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技术性能为引子,然后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不同装饰材料的检测方法。理性内容占有大量篇幅,缺少必要的案例和图片。按照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感性认识,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进入市场也难以分辨出自己学过的装饰装修材料,不利于本门课程核心内容――检测评定程序方法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性

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理论部分由教师在教室讲授,实验部分则是在实验室进行。而在实验教学方面,仅是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分类进行单一实验,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方法机械地做,对结果单纯记录,如果结果出现异常,很少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而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应用于室内装饰装修领域,因此对于装饰装修材料检测的职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室内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本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注重综合性,并要与建筑装饰专业相结合,具有专业性,而并非传统实验教学单一实验的堆砌。此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缺乏让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机会,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掌握实践技能,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独立承担对常见的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与合格性判定的任务。

(三)适应就业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模式

本门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这门新型专业的核心课程,考核方式还是未跳出传统考核模式的圈子,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开,这种考核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后果。这也就违背了本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专业学生上岗就业的重要参考工具的意图,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以保证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就业于室内环境设计、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领域岗位的技能。

二、实践摸索过程及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此为本课程教学的宗旨,设计如下改革方案。

(一)实践摸索过程

我国成立了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评价的专业机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按照专业的认证检测中心对就业岗位如质检员,装饰材料生产开发人员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并结合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实际,打破原来教材教学内容的顺序,设计八个培训任务,内容涉及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器涂料、胶黏剂、壁纸、木制家具、聚乙烯卷材、地毯、混凝。这八个培训任务的学习过程都遵循以下程序: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或者去装饰装修现场,帮助学生对工作对象的实际应用过程形成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第二个任务是装饰装修材料的取样及检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前,通过预习查询所要检测的装饰装修材料的国家标准,对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进行初步设计;第三个任务是在第二个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指导和调整,并安排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方案,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并按照国家检测的质量标准,对所检材料进行合格性判定。学生从原料识别、性能认识,到取样方法、检测手段、质量判定这样一系列程序的实施,完成综合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考核方式改革

第2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1)节能环保质材的使用节能环保质材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使用是一大亮点。比如在灯饰的使用上,选择消耗少的灯饰,不仅能节约电能,还提高了灯饰的安全机能。一些环保材料的选用尽可能选择耐用且环保的质材,可以循环利用。还有一些装饰品其实不需要很长的使用时间,所以应该尽量选择在自然环境中不借助外力就能快速自身分解的材质。2)适应居住舒适性要求的质材在选择质材时,人们不仅注重它们的价钱,也重视其机能,在选材时,应该选择机能较好的质材。比如,生活在热闹繁华的市井中,门窗及窗帘等应选用隔音结果较好的装饰材料;再如,处在较为开阔且天气比较严寒地区的建筑,依据环境特点在选择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时应考虑保温机能、接收阳光的性能等,以便于吸收充足的太阳能,节约电力或燃料。又如建筑物处在较为炎热的地域,在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时应斟酌建筑的散热、隔热、通风等效果。

2、生态技术在施工工艺上的应用

1)在室内绿色景观工艺中的应用绿色景观既属生态范畴,又与装饰空间设计相辅相成。特别是很多公共空间对此要求很高,比如,在室内利用水管的排列制造出水帘,再用灯光制造成或温馨或清凉的氛围。因为人们总喜欢与植物生活在一起,感觉更加舒适,在装饰时利用植物与水等绿色景观,也有利于身心健康。2)在房顶装饰施工工艺中的应用比如利用玻璃制造出的房顶别具一格,让室内景观成为花园里的风景。加了玻璃天花板之后,也使空间更加辽阔,同时显示出居住者特殊的情趣。因为玻璃的透光性能,白天可以进行采取自然光的方式节俭电力。当夜幕降临,还可以与家人共进晚餐,一起赏月,别有一番趣味。

3、生态技术理念的运用

将生态技术运用在建筑装饰中,既要有超前的理念,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既然是生态技术,不仅要体现出节能环保,还要经久耐用,并且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生态技术理念与现代所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体现其建筑装饰设计的合理性,体现使用者的情趣。1)建筑装饰的统一性在对建筑进行装饰时,装饰要有统一性。首先在规划时要与建筑的风格相互统一,将建筑更加美观大方。这与生态技术的统一理念相呼应。除此之外,在装饰时可以依据建筑所处环境进行不同风格的装饰。比如建筑处于海边,在对其装饰时就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贝壳等天然物品进行装饰,不仅节约了建筑装饰的资金,而且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体现处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如果位于山区,可以依山而建,将窗户的设置与窗外的景色相统一,注意在颜色、花纹等方面的选择,以及位置的选择,尽量选取风景较好的位置,或者光线较好的位置,以接受更多的自然光,节约电能。2)尊重居住者的意愿,避免浪费装饰装修前,应做好前期的调研、沟通工作,才能反映出居住者的个性、品质和情趣,避免设计的不到位,避免二次装修浪费,所以必须尊重居住者的意愿和想法。除此之外,现代工厂流水线式的生产,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相同之处,比如撞衫发生的几率大为提高。在这个时代,人们更想要追求个性化,所以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找到设计的切入点,要有亮点,这样才能吸引客户,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3)有防护意识房子的寿命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保养时可以延长的。所以在装饰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将房间打扫干净,装饰残余物进行清理,比如白灰、胶、玻璃等,防止对房子造成伤害。并且在装饰施工过程中要有质量保证,体现生态技术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施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1)建筑装饰设计更加趋于自然由于人们文化素养的进步,人们更喜欢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达到陶冶情操,缓解压力的目的。无论什么用品都盼望原生态的,盼望生活在大自然之中。2)建筑装饰设计要有整体感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前期硬装修设计应考虑到后期软装饰的整体效果,后期的软装饰应配合并突出硬装修的效果。比如空间中的陈设品、艺术装饰品的摆放合理会给人舒服的感觉,能提升空间效果,如果摆放不合理则会给人一种拥挤感、杂乱感。无论装饰品自身多么的美丽,但是如果当所有的装饰品堆砌在一起,会完全失去原有的感觉。所以在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纵观全局,统筹兼顾,整体设计,这也是对生态理念的运用。3)建筑装饰设计要结合新技术如今的社会文化兼容,在制作时要根据居住者所处的环境,运用新技术,将建筑装饰与所处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从而也体现了生态技术的益处,规划出合理的建筑装饰设计方案。4)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类的生活与建筑息息相关,与建筑装饰设计更是密不可分。建筑装饰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品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工作、休闲的环境更舒适,更自然健康,也希望居住场所有个性。生态技术在建筑装施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这就为其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5)建筑装饰可以选用新型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选用新型材料,可以选择质轻、较薄、韧性大、环保的材料,利于搬运,方便移动,使空间规划合理,减少空间占用率。6)可持续发展低碳理念,可持续发展经常被人们提及,在建筑装饰过程中也应该践行此理论。“低碳”设计其实就是以设计为起点,推广低碳设计。从建筑的设计角度来说,怎么样才能使这一理论得到落实,怎样践行,这就需要与自然结合,利用自然能源来节省资源,比如光能、风能、水资源等都可以被我们利用。当然这被运用在建筑装饰方面并不简单,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探索。例如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注意窗户的位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利于通风,是否可以通过减少制冷设施的使用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5、结束语

第3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3)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质量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应以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本文以高职院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市场为主导,在具体教学中,借鉴同类设计院校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向,以此对课程进行完善和改革。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实践

1. 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场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程。但是怎样把这个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却没有一个很好的供借鉴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研究。我院也在积极进行着这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努力提高我院该专业的办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学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同时,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适合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居住空间设计的教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那么,怎样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呢?

2.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整个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课程是专业设计课的初始入门课, 是专业课的基础,它又为后续设计课程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本课程占据整个室内设计专业体系的主导地位,其它课程的开设将以此为主体,为其服务。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建成。

高等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要求“双师型”教师授课,教师既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又是讲师(教授级教师) ;既能讲授系统理论课也能实际动手教实践课,传授实际技能。目前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进修、培训提高的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等。因此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师资队伍是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2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理实一体课程,通常在教学时, 教师通过口述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先讲授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原理方法、 设计流程, 以及风格定位、装饰材料特性等内容, 学生课上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番, 听了一遍。真正进入到设计层面时,前面所学理论知识基本忘记或不解其应用, 导致理论教学成效只流于表面;实践教学通常是在讲解完设计原理后, 布置一套虚拟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在课下或课后完成,作为实践教学这一模块内容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为其支撑,学生在做设计时就会很盲目,无从下手。室内设计原理的运用和实际工作项目关系密切, 而我们的常规教学模式, 是不能彻底地适应实际运用的需求,这就形成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 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学生在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时, 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怎样联系所学知识, 更侧重于平面表现形式, 而忽视实际场景中的功能应用、具体的材料以及施工方式和各种空间尺寸数据等问题。这样的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凭自我第一感受对待设计任务, 工作后, 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的磨合,才能了解设计细节的重要。

2.3电脑设计课程与《居住空间》课程的开设时机不为匹配。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中已开设《Auto CAD》课程,而《3D smax》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都是在同一学期开设,但在本学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用Auto CAD绘制平面、立面等方案图,因Auto CAD绘图软件是上学期所学,学校专业机房少,平时训练也较少所以导致学生使用CAD 绘图速度慢, 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3.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上应坚持与建设行业和建筑装饰企业深度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选择建筑装饰施工典型项目,按照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过程对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不断深化“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应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

3.1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尝试了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见图1)以项目导入,实施教学,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 增加师生交流, 时时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多少, 增加学生实践项目, 让学生明确设计流程,了解在实践工作中如何系统考虑问题, 提高设计工作能力, 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 转变到主动吸收经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担任着一个企业的老总或是一个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的角色。开拓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实践知识、 项目管理能力等。而学生做项目设计人员, 通过构思、 设计、 绘制、 施工、 预算等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 了解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让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

3.2课堂教学穿插多种教学方法。

(1)集中授课教学法:对于专业课程中一些基本技能在短期内可以积累和提高的内容,采取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集中培训,使学生的认识和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2)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课下利用校内实训教学条件、网络手段实现交流和指导。课程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利用专业展室实行互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扩大了专业视野。

(4)项目情景教学法: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中,使学生参与整个工程过程,认识和提高对于方案的设计能力,认识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参观工程工地和优秀设计项目提高认知。

(5)行动导向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我们尝试了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3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元的技术手段。

(1)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教学。

教学场所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大型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和幻灯展示教学内容,提供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热情的相关资料和讯息。例如在住宅室内设计实训中,利用电子课件及《北京民居》等视频资料结合设计项目实训课题进行讲授与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住宅设计的概念及风格等内容的直观印象。

(2)网络平台交流教学。

通过教学网站提供的丰富资源,学生可以将课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课题交流与指导,并且也可以通过交流网站、博客、QQ、电子邮件、MSN等网络通讯工具与专、兼职教师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3)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课程,表现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抽象性强等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内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建筑装饰设计构造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陈列与检验室等,根据实训任务进行训练与交流,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兼职教师结合实际设计工程项目进程进行指导。

(4)项目实训调研。

结合实训项目参观优秀案例进行参观调研使学生理解同类工程的平面功能组织、空间设计的手法、装饰材料的应用等来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应该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需要应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检验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作品展室等实训室;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 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4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关键词: 高职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体系

建筑装饰专业是根据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适应我国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朝着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开办建筑装饰及类似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很多,每年培养的学生数量也有很多。要办好专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装饰艺术设计施工人才,就需要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本文通过探讨高职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类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1.高职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误区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建筑装饰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同的思路,一种是直接按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一种是照搬高职院校普通非艺术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应该说这两种思路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前者以艺术设计为重点,以培养设计师及设计研究为目标,故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然要求太高;后者虽然具有高职院校重技能、重应用的特色,但忽视了艺术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理性的思考要求过多,这也是不适合的。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其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装饰专业属于高职艺术类专业,其旨在培养一批既能设计、又懂施工,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级建筑装饰行业人才。

现今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大多有一种不良的倾向,那便是重艺术、轻技术,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轻视建筑装饰材料、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同时他们的理工科知识相对缺乏,对工程实践知之甚少,对装饰材料、装饰构造等课程有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到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对其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高职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国家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指导下,以岗位核心能力和建筑装饰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与企业紧密结合,及时反馈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新动向,引导本专业办学方向,以零距离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充分考虑装饰企业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对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高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的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特色鲜明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该专业毕业生零距离岗位就业,为建筑装饰企业培养毕业即能顶岗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本省建筑装饰协会和建筑装饰企业为依托,聘请建筑装饰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调研建筑装饰企业状况,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以建筑装饰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掌握以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在建筑装饰行业企业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技术指导、施工预算等职业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此,我们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江苏,服务江苏,为建筑装饰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建筑装饰企业第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要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以建筑装饰企业一线的项目设计员、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技术岗位为就业岗位群。

(2)建设“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5+3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5+3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5+3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图

工学结合的“5+3”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三个学年分为8个学期及实习阶段,其中用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内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按企业工作状况在校内建立情境实践教学实训室;用3个实习阶段(学期的时间采取轮岗、顶岗实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最终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

具体地说,“5”是指五个学期,即第1学期至第5学期。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职业基础模块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的学习,第3―4学期在校内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学习,第5学期的前12周在校内完成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学习。

“3”是指三个实习阶段(或称为学期)。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完成第1―2学期的学习后,利用第2学期的最后4周和暑假进行校外适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角色体验”,感悟职业氛围,有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实现学生顺利“入门”;第二阶段是在学生完成第3―4学期的学习后,利用第4学期的后4周和暑假再次进行校外适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轮岗)实训”,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进行运用,实现学生有效“入行”;第三阶段是第5学期的13周到第6学期学生双向选择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成功“入职”。5+3的模式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递进式提升。

与装饰等合作企业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真正实现了在“做中教,做中学”,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感受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能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进行运用,促使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同时也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校和企业双赢。

3.实训体系的保障

在“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5+3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下,还要建立相应的实训体系来保障教学的实施。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以一个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为主,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按岗位实施过程分为建筑装饰基本技术、建筑装饰设计技术、建筑装饰预算技术、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建筑装饰施工组织技术、建筑装饰施工管理技术7个分项目,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每一个工程单项技能训练,直至达到企业必需的岗位能力要求。

采取校企融合一体化的方式,最后一年将学生送到企业进一步培养岗位能力,前阶段先进行轮岗综合训练,熟练每项岗位能力,后阶段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选择二级以上装饰施工企业,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老师。为保证校外实训质量,建立院、系两级四位一体的管理与监控体系,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实习指导组,前阶段实习按实纲指标监控学生实习质量,后阶段计划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企业岗位任务,由企业完成实习鉴定,使90%的学生毕业后能顶岗,实习企业可以从中选取优秀毕业生留用,为企业服务。

4.存在的不足

目前,虽然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对于正在探索的符合建筑装饰行业特点并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现建筑装饰项目工程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尚有待进一步深化,共享型、网络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加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潘利群.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战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4.

第5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

建筑材料及其分类,建筑材料发展概况,建筑材料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准,对建筑材料课程和工作构成的教育联合形式,需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对于高职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应该进行有机的把握,提出和运用多位一体的育人发展模式。面向基地、实习教学、以科研为导向,将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相结合,用全方位的关注和教育模式的指导之下,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想法,深入到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之中,可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升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水平。

1.《建筑材料》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对于该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课程架构建设之初,课程目标和定位就决定了后续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为了能够让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事半功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与最终就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定位不能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目标相脱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社会、行业、企业直接的培养目标建立在深化产业调研的基础之上,将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的性质、特点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课程内容的结合更加深入,是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定位。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本身的企业生产过程、岗位工作管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指标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总体上来说,《建筑材料》本身的理论课程很多,但是这是由于其不能脱离专业的课堂使得任何一门选修课都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应用,也就是说,对于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不能太过偏离于《建筑材料》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明确该课程在整体课程学习体系之中的性质和作用,了解课程在实践应用技能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具体高度,是进行课程实践应用的必要一步。

2.《建筑材料》课程的具体内容要求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坍落度等实验实践操作。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等的特性,并活学活用。

3.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使用整体设计的方法,将企业对应的课程和工作岗位以及实际需要的整合履行紧密相关,以生产配套能力为主线,以整个的项目为工作载体,在这个具体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建筑材料》课程体系的了解,让学员能够真正在企业真实的环境里,此工作室和平台实施项目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方法。在校企联合方面,建立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委托培训机制,特别是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为社会建筑领域提供大量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的课程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着力于课程的改革和改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技术素养。在《建筑材料》在学习和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也一样,必须要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教师结合项目案例吸取经验,从而为《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打下运用基础。

作者:陈志绵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1.构建和谐的室内色彩环境

实验表明:五颜六色的室内用具和种类繁多的装饰色彩,若选用合理就会产生和谐的美感,这种美将会成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营养素”。反之则会成为损害健康的腐蚀剂。笔者在这里给读者介绍一些颜色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红色:刺激神经系统,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使用红色会使人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易使人感到疲劳。因此,在卧室和休息场所应避免过多使用红色。

橙色:诱发食欲、产生活力,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利于保持和恢复健康,适宜于厨房、娱乐活动场所和餐厅等处,而卧室、书房等安静的场所不适合。

黄色: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考能力,但黄金色的装饰容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故在休息和公共场所应尽少采用黄金色的家具摆设和其他装饰用品。

绿色:能促进身体平衡机能,有益消化,并可起镇定作用,特别是好动和身心受压抑者更为有益。自然的绿色对疲劳、昏厥和消极情绪都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如果在精神病院或类似建筑内滥用单调无变化的绿色,则会使病人感觉贫乏而导致出现幻觉。

蓝色:能调整体内的平衡,降低脉搏,蓝色的环境使人感觉到宁静优雅。因此若在卧室或类似的休息场所使用蓝色做主色调,可消除紧张情绪并有助于减轻发热、头痛、失眠和昏厥。

紫色:对淋巴系统、运动神经和心脏有压抑的作用,可维持体内钾元素的平衡,有促进爱情、促进安静及促进关心他人的感觉,可以在茶座、酒吧等类似场合使用。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为之设计最适合的色彩环境,使之最适合客户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用最节省的材料使之在最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最接近心灵舒适度的空间景色。

2.创造优良的通风环境

室内通风情况与房间的开间和房间的进深有密切的关系。土建完成以后门洞与窗口的布局就已经确定下来,在室内环境装修的阶段不会有大的改变。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室内布局或利用先进设备、材料以达到优化自然通风的效果。如何设计出让人舒适的通风环境呢?笔者整理了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自然通风被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解决方法:可以利用太阳能预热系统来对进入建筑的新风进行预热,必要的情况下,在冬季采用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机械通风系统。

(2)避免自然通风引起夏季过热。解决方法:应当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区域,选择最适合的被动式降温方法。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建筑内应布置足够的蓄热材料,并在夜间充分冷却,白天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关闭窗户,防止热气进入。

(3)避免自然通风时房间内风速过大,引起使用者的不适;避免因使用可开启窗户和通风口而无法控制室外噪声;避免室外被污染的空气进入室内;避免冬天室内湿度过低。

解决方法:考虑采用相应类型的通风器(进气口)或者新型窗体(如双层幕墙)。目前,具有不同控制功能的通风器主要有:1)压力控制通风器;2)湿度控制通风器;3)污染控制通风器;4)温度控制通风器。其中,压力控制通风器实现最为简单,种类也最为丰富,能够提供不受风压和热压影响的持续的自然空气流,避免突然产生冷风;目前流行的双层玻璃幕墙是控制进入建筑气流的另外一种办法,对于高层建筑尤为必要。采用这些通风器会浪费一定的资金,但是在后续的生活生产之中以节能的方式反馈给投资者。

3.创造良好的隔声环境

创造良好的隔声环境氛围,给空间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以下介绍了包括室内防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利用。

3.1玻璃窗

3.1.1 玻璃 由质量定律可以得知,材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玻璃越厚隔声效果越好。若在窗户上安装两层厚度3mm的玻璃并在两层玻璃间留有32mm的空气层,窗框周围使用粘结剂密封,隔声效果明显;若将中间空气夹层抽成真空,隔声效果更加理想。从保温和防噪的角度来说,双层玻璃窗为最佳选择。制作安装时,双层玻璃间间距最好为80-100mm之间,使两块玻璃之间有较大的空气夹层,才能起到更好的隔声效果。

3.1.2 窗缝 跟据专家测定结果,窗缝对隔声的效果影响非常巨大。所以要提高窗户的隔声效果,必须要使窗扇与窗框之间、窗扇与窗扇之间没有缝隙,保证其密封的效果,以隔断通过窗缝的空气传播。构造上设计要避免直接通缝,要有所曲折遮挡,另外两层玻璃之间沿周边窗樘上布置吸声材料,把玻璃安放在柔软的软木、呢绒、海棉、橡胶条、泡沫乳胶条、工业毛毡条等密封件上,都可以使得隔声效果提高。

3.2门

根据相关测试,普通实芯木门隔声量大约为20dB左右。若木板有缝或者门与门框之间结合的不好,其隔声量更低。为了提高其隔声性能,我们可以对门做一些处理。

门隔不隔音主要看门板的隔音效果,门板的隔音效果主要取决于门内芯的填充物和门边缘的密封情况。一般模压隔音门内芯填充的是蜂窝状结构的纸基,因为排列成蜂窝状可使一定材料做到最大的面积和最高的强度,从而增加门板的强度。它形成的密闭空气层能起到隔音作用,按此方法制作的门能达到29dB的隔音效果。内芯使用刨花板的门隔音性能较佳,刨花板的密度和质量明显比纸基要高,优质的刨花板门隔音效果能达到32分贝,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22至25分贝的要求。 另外,市场上有种门内部填充石棉类材料,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吸音材料,门四周有密封条的门,也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4.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增强防火能力

随着室内装修热的兴起,与之相关的火灾不断增多,这给消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建筑物火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与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人们的疏忽、电器的故障、自然现象等均可导致材料的燃烧。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化学结构,他们释放的挥发性热解气体同原生的火焰接触继而燃烧。随着火焰的蔓延和发展,产生的总热量增大,热气层厚度增大,壁板的温度上升,使辐射交换达到一定的程度。房间中可燃的装饰材料,会因为热解产物产生瞬间自燃现象。这是人们所说的闪燃(轰燃)。所以,装饰材料的耐火性,决定着闪燃出现的时间和状态。

室内装饰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4点:1)影响火灾从起火到爆燃的速度;2)通过材料表面使火焰进一步传播;3)加大了火灾荷载,助长了火灾的热强度;4)释放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从总的情况来看,作为一般的原则,内装饰设计和选材在防火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墙面装饰应注意距离地面高1.2m以上部分防火(据火场调研统计,顶棚及墙壁上方烧毁程度最严重,而浓烟熏焦的痕迹距地面1m左右)。墙面应将耐燃性较好的材料置于外层。若壁纸贴在石膏板上,装饰层厚度要超过1mm。室内押条、踢脚板、扶手、栏杆、等,若用木材、塑胶等可燃材料,其用量最好不要超过顶棚墙面面积的1/10。壁纸粘贴施工时应将原有的壁纸铲除。墙面应避免使用泡沫塑胶及织物材料。应选择材料厚度较厚、难燃性能较优的装饰材料。隔墙或墙面装饰如果加上垫条、托木等,其内或表面最好使用不然材料,如用玻璃棉等填充材料。木板材料应用防火涂料处理。应使用防火胶粘合材料。地面应尽量避免使用易燃纤维制成的地毯或易燃塑胶地专类,尤其不可用于走廊及通往逃生口通道的地面。

5.结语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以上内容为笔者心得,可能存在有偏差,请同行指正,期待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等.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向世龙,等. 室内装饰材料. 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03.

第7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近日,全国7家科研院所及多位业内权威专家来到山东省淄博市齐鲁化学工业园,参加由工信部组织、在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科环保)举行的“废弃泡沫塑料增密、再生、制作仿木线材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国家级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估结果显示,“废弃泡沫塑料减容增密技术及装备”、“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再生关键技术”和“再生聚苯乙烯微发泡制备仿木线材技术”3项科技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有效解决废弃泡沫塑料综合利用问题、促进废塑料规模化回收、提高废塑料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对废弃泡沫塑料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就在不久前,英科环保还被《美国塑料新闻》杂志评为“再生塑料领域最具创意企业”。其产品年总销售额8亿元人民币,销往美英法等欧洲国家及全球86个国家及地区,其技术研发及产品质量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受到海内外众多客户的好评。

花10年时间研究垃圾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白色泡沫垃圾约1000万吨,其中中国每年大约产生200万吨。这些白色泡沫垃圾体积大、重量小,若置于环境当中,可随风飞扬;若掩埋在土地当中则百年不能降解,同时还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可令农作物减产30%;若置于河流、汇于大海当中,可令大量的海洋动物毙命。可见这类白色泡沫令人深恶痛绝、令环境不堪重负,而这类白色泡沫便是聚苯乙烯泡沫,此泡沫90%以上都是空气,回收价值低,回收难度极大。近年来,聚苯乙烯发泡包装物污染问题不断升级,由最初被指责为“白色污染”上升到比“核电事故或是石油泄漏还严重的环境灾害”。

1993年,在美国留学的刘方毅发现废旧塑料没人回收且污染严重,经过调研,他认识到废旧塑料是非常好的再生循环物资,可以作为很好的木材替代品,既能消除污染,又能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当时,全球还未有人敢于尝试。于是,31岁的刘方毅在2001年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回到了中国,开始创业。其间先后去到日本、韩国、英国、丹麦等国家进行考察调研,并在综合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深度研发,整理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先进、合理的生产设备制造方案及生产技术执行方案。2006年,英科环保正式创立。创立之初,英科环保以“保护森林资源与消除白色泡沫”为公司宗旨,致力于“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开发“降低白色污染、促进资源再生、循环绿色应用”的系列产品,打造循环经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在泡沫塑料资源再生与应用领域不断创新,获得了4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打通了白色泡沫资源化再生与产业化应用的产业链。

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同时对各种家居装饰及艺术产品的需求量激增,为满足不同国家、行业、人群的个性化需要,每年全球都需要砍伐大量的森林资源来制作成艺术产品及装饰材料,每年因此而消耗的珍贵树木资源就高达200万棵。针对这一情况,英科环保展开了积极的科研创新。 全国7家科研院所及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参与了由工信部组织、在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的科技成果国家级鉴定会。

在过去10多年中,英科环保利用其积累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投资1.5亿,建立了100条生产线,将白色泡沫压缩减容增密,从源头解决了泡沫塑料回收与运输难题,打通了泡沫塑料再生的产业化途径;继而将压缩好的聚苯乙烯白色泡沫进行微细粉碎、高精细化筛选,通过单或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脱挥、祛杂、化学接枝或物理改性、切粒等一步法实现了再生和改性,制备聚苯乙烯再生粒子,其纯度达到99%以上,性能达到了与新料相同的水平;以再生聚苯乙烯为主要原料,通过微发泡共挤、热转印和表面处理等工艺生产制备仿木艺术装饰线材,生产出了色泽鲜艳的环保相框、画框、镜框、踢脚线、顶角线、护墙板等仿木艺术装饰线材,产品具有防水、防虫蛀、耐腐蚀、美观多样性、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英科环保通过对PS废旧泡沫塑料进行高效回收、优质再生,研发出优质PS框条及其成品框类产品2万余种。这些产品,凭借其表面精湛的仿木处理和低成本优势,已逐渐发展成为传统木制框条和相框类产品最好的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全球家居装饰和室内外建筑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垃圾与艺术的联姻”及“以塑代木、变废为宝”的企业创业理念,在白色泡沫垃圾里掘到了第一桶金。

加快创新步伐 研发“以塑代石”

英科环保将多年积累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每年可以消化白色废旧塑料泡沫5.5万吨,生产仿木艺术装饰线材10万立方米,替代的木材数量,相当于避免了数百万棵8年以上的树木被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节约石油资源20万吨,并且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因其对当地经济的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评选为“中国塑料再生循环利用研发生产基地”。

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领域的新贵,英科环保生产的各类仿木产品,开辟了再生资源利用的新领域。最新研发的“以塑代石”仿大理石装饰材料,价格仅为大理石产品的十分之一,而且材质轻便,易于运输、安装,适用于加工各种异型与弧面,大大降低了天然石材的加工难度,避免了天然石材的辐射问题。

第8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1.1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建筑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作用是:在学习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识别、选用、检测建筑材料,为学生继续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及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1专业能力

①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等方面知识。②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③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管常用建筑材料。

1.2.2方法能力

①根据材料性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②初步判别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能力。③依据工程环境和特点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进行水泥的保管和验收的能力。④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混凝土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⑤正确选择砂浆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砂浆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⑥进行钢材基本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的能力。⑦进行石油沥青及其沥青防水材料性能检验的能力,正确选择防水材料的能力。⑧进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正确选择砌筑块材的能力。

1.2.3社会能力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1.3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造价员、施工员必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及检验能力培养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1.3.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3.1.1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1.3.1.2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首次就业是从事施工员岗位群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的学习可发展成建造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1.3.2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建筑材料类型不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选取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顺序与材料种类一致,使教学过程与企业施工材料运用实际相一致。每个学习情境以建筑材料为导向,设计了以真实建筑材料为载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我们以住宅施工中典型的建筑材料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并行的教学情境,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接,每个情境按照“认识材料、材料进场验收、材料使用检测”的步骤实施教学,通过真实的材料验收与检测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不同的情境重复的是验收与检测的过程,不重复的是学习的内容,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专业能力逐渐上升。将上述设计思路具体化,可以将课程划分成“气硬性的胶凝材料保管和验收”、“水泥的保管、验收和选用”、“混凝土的配制和检验”、“砂浆的配制和检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选用”、“钢材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防水材料性能检验,选用”和“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检验、应用”等8个学习情境,按照各个情境内容的多少分配相应的学习时间,从而达成课程的整体设计。

2微观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按照各施工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又划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和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

3结语

第9篇:建筑装饰材料调研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图绘制技能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潘娜(1983-),女,辽宁兴城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陈佩新(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天宏锅炉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节约热能。(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1-02

“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是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分类、特性与应用规律等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室内空间各个界面施工工艺与构造的特点,了解室内工程小型机具体的种类与应用等。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构成学、室内设计,同时还应具备人体工学、装饰制图等基本知识理论。从众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企业用人反馈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在毕业创作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及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务实、客观、科学地展开设计研究。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一、强化图学修养

室内装饰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师把抽象的设计构思,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将其物化的过程。室内装饰施工图需要表现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材质、工艺构造、设计尺度与规范,是完成室内装饰设计方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认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往往容易忽视室内装饰施工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往往沉迷于前期的方案创意构思,而将大量货真价实的施工图一笔带过;或是苦心孤诣地比拼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而对室内装饰施工图基本的绘制程序却基本不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育理念和方法失误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爱看施工图、不懂看施工图的问题,大多只喜欢浏览那些光鲜亮丽的图片。学生迷恋于欣赏、模仿这些靓丽的外观效果,而不去分析、思考这些华美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此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制的施工图所反映的造型尺度、材质构造、设计与表达等理性内容苍白匮乏、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学习与应用。

(二)正确看待

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图是指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详解和细化的过程,其中包括空间尺度、造型样式、材质构造、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图纸的类型除了包括常规的三视图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施工剖面、节点大样详图等。这些图纸在深化设计理念、加强严谨结构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将人体工程学、造型美学、材料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图的设计绘制,使其有机系统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了。

为了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绘制图纸,而不能将制图规范、软件技巧、施工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性能、节点大样、剖面细节、尺度等元素与施工图系统结合的问题,教师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对施工图训练和指导的力度,将施工图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站在施工者的视角,以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施工图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画,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施工图这一图示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来进行室内与家具设计、商业环境与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表达,同时提高对室内材料的组织能力,培养独立识图、设计制图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培养集设计与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

二、普及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理论讲解的“静”与练习绘制的“动”结合起来,采用讲练交叉的教学模式,充分训练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实战技能。这对学生解决设计图纸尺度与实际现场比例之间的视觉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内外案例式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认知、熟悉材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装饰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检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态的理论教学

施工图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图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看懂,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施工图的了解、熟悉到熟练应用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讲授施工工艺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融入施工图的知识元素,充分利用施工图表意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优势,选取绘制规范的、工艺前沿的具有实际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作为课件插图,力求结合现场施工进展实景照片进行对照式教学。这样的话,既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强度,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图说话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动态的实景教学

施工图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进行,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典型工艺与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规范专业制图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讲解完工艺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施工现场效果实景图片,包括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的影像教学资料,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施工工艺构造及制作流程,进而强化实战意识,丰富设计阅历,顺利完成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与绘制。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设计竞赛、工程投标或走进企业等方式,针对实际项目对学生展开实战训练。这样既可以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巩固学生对于施工图、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起到对知识领悟触类旁通的互动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施工工艺的设计表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因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考核也要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紧密结合。在试卷中加大施工图绘制内容的考核比重,改革传统的以描述题型为主的考核模式。

1.图文并茂的试卷考核模式。在题型上尽量选择与制图相关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文字形式的简答与施工图绘制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是纠正绘制带有错误的施工图;还可以提供样图,要求学生补充具体的剖面及节点大样详图,根据样图编写工艺流程或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命题设计的考核模式。力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实际工程现场考核为主,校内实验室考核为辅的教学指导方针。在结课阶段,教师可精选适宜的工程案例,并给出相应的限制要求和模拟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综合前期已修的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制图等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施工构造、装饰效果、工程造价、材质等因素,系统全面地完成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这种课题式考评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对于工艺构造及图示语言的掌握更加整体与连贯,还能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相结合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对装饰造型的制作与装饰材料的加工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图示技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一是实践调研。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用户的认知程度,既包括老用户,也包括新产品所面向的潜在用户。对于他们,你了解得越多,就越清楚应该怎样把握用户体验策略中的各种细节。通过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用户中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用户的本能、行为、反思等需求,完成产品的审美需求、行为需求、情感需求设计。

在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之前,做好基础性的用户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拜访用户,能有效与用户进行交谈,让用户参与设计。基于用户在期望与诉求方面的调研,进而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对于你自己的产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节,详细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察报告之后,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留作进一步分析,并在自己之后的产品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借鉴。教师注重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调研报告等构成。

二是真题设计与制作。首先是目的要求。在实习基地企业的支持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的装饰现场进行实际设计验证。按比例缩放,加强形式美与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色彩美的认知,通过实际现场的学习,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内容安排。分班组由企业高管和设计师、专业老师配合带队,到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给予优劣评价、优化方案的讨论,发现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问题,提出更改建议。总结性地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反复设计。最后,预期达到的效果。产品最后实施或投放进入市场并不是设计过程的终止,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以上讨论的评估方法依然实用。加强产品跟踪等后期环节依旧意义重大。总之,真题制作与设计不仅能拓宽学生设计眼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认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效果图表达手段与美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基本知识与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别与绘制能力,还要通晓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流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管理者。事实证明,经过上述教改手段强化过的学生,对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设计实施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中对于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动态、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识图、制图、析图、用图”的专业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