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小学生 解决对策

1、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缺陷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对此做了较多的研究,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傅文弟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中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发展较快,但实效性差,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薄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尚不一致;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匮乏,且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亟待提高;整体化不够,还没有形成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心理服务系统。其对策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积极推广已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借鉴国外经验,加速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杨燕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中指出: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分夸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德育化地倾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科化;过分推崇心理测验。其认为对策是: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俞国良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3]中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作得较好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科化倾向,单调、乏味的讲授概念、理论,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二是形式化倾向,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硬件之一;三是表面化倾向,工作缺乏整体思路,专职人员素质较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深入和待续的开展;四是孤立化倾向,封闭、孤立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家长、学校、社会的影响。因此,应该结合国际上综合化和整合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来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申继亮、彭华茂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4]中指出: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等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还要澄清标准,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

姚本先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展望》[5]中指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操作缺乏规范,消极倾向显现。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是: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广泛而普遍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特色将更加显著。

3、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3.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小学生的主要活动由以游戏与学习相间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对于诸多的学习事件,如作业、听课、回答问题、考试等都有可能感到无力应付,或者自信心不足,从而引起他们的紧张与焦虑。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相当繁重,面对这些难以应付的诸多要求和期望,有些学生感到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甚至在学习时养成咬手指、多动症等不良习惯。

学习压力大。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过分看重分数,加上升学竞争、学校间的生源竞争的加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给学生开起了“小灶”,学生奔波于各种“奥赛”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

考试焦虑。近些年来,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小学生,加之父母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小学生学习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分散等多种症状出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尤其是对升学考试的焦虑。

3.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师生关系障碍。师生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关系,也是小学生人际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小学前很听父母的话,可一旦进了小学,就开始不听自己的了,而对学校老师的话倒是说一不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然而,目前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又主要来自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随意贬低学生价值,使孩子的心理遭受创伤;二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理解和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三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缺乏公正、民主精神。

同学交往困难。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因过于关爱,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当他们走进学校时,明显表现出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缺乏,这样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难于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分享、助人等个性,以及对同伴的攻击,都会造成他们交往的困难。

3.3成长发育的烦恼

进入高年级以后的小学生逐渐开始了青春期发育,生理机能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相貌体态十分关注,对异性同学也会产生好感。但这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并不与生理发展同步,要求独立成长的渴望与生活学习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同学关系的紧张,学习活动的成败等,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如紧张、困惑等,因而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4、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培增。因此,学校要认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构建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而家校要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建议:每600名儿童应不少于一名学校心理教师为他们提供服务。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还刚刚起步,按这一标准,国内现有的培养机构无法从质和量上保证这一需求。当前,要提倡多层次的全员师资培训,培训的渠道大体为以下几个方面:(l)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专业教师要能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家长开设讲座,解决疑难问题。这一类教师要靠师范院校的教育系、心理系或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有关专业来培养。(2)为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开展,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技能,便于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通过各级相关学术团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的上岗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3)通过召开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素质,扩大视野,开阔眼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4)提倡校本教师培训。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大规模培训师资既不符合国情,又不现实,因此,广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注意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经验,刻苦自学,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事实证明,校本教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

[2]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3.

[3]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第2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文献标题: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志坚.论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企业管理,2011(19):13-15.

[2]黄清队.试论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当代经济,2011(14):70-71.

[3]孙校玉,陈典.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3(07):144-145.

马克思按劳分配释读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郑志国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途径[J].经济学动态,1998,(5):37-40.

[3]张泽荣.实行两级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J].经济体制改革,1984,(2):18-22.

[责任编辑:黄兴豪]

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冠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3-26.

[3]李松泽,郭爱英,李日桑,王晓庚,健全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34-35.

[4]张晓雯,浅谈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16-19.

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孙剑平.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诊断与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3).

[2]卢田锡.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理,2009(11).

[3]张晓雯.浅谈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16-19.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志坚.论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企业管理,2011(19):13-15.

第3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参考文献

[1]李珊珊.我国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2]刘峨.论我国海洋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1

[3]聂萼辉.中国留学生回流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4]杜文睿.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赵少钦.在昆高校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6]张晓.论我国绿色贸易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D].北京化工大学2011

[7]刘志松.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8]汪超.外国留学生演唱中文歌曲的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4

[9]李萌.创业型留学归国人员满意度及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0]赵瑞.日本第三高等学校中国留日学生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11]张志群.加强闽台合作办学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2]王卓.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culturalSensitivity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BasedonanInvestigationinChineseOverseasStudentsinAustralia[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13]马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4]谭舟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立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15]安仲伟.中国主权财富基金(CIC)“去主权化治理”路径探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16]苏晓敏.CAFTA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17]张轩.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钟毓卓.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张漾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李勇军.现代公司的本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词义辨析与营利性内涵的分析[J].北方法学.2010(04)

[4]付树林.非居民税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J].涉外税务.2010(04)

[5]徐洁.宁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税兵.非营利法人概念疏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7]马强等撰,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孔峰,李志文.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律性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9]税兵.民办学校“合理回报”之争的私法破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5)

[10]郭健威.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潘起波,范永辉.论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问题的完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12]王德广.发达国家国际间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03)

[13]张蕾,杨艳,张淑玲.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及法律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1(03)

[14]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02)

参考文献

[1] 钟毓卓.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2] 张漾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3] 李勇军.  现代公司的本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词义辨析与营利性内涵的分析[J]. 北方法学. 2010(04)

[4] 付树林.  非居民税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J]. 涉外税务. 2010(04)

[5] 徐洁.  宁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 税兵.  非营利法人概念疏议[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7] 马强等撰,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8] 孔峰,李志文.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律性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 税兵.  民办学校“合理回报”之争的私法破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5)

[10] 郭健威.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1] 潘起波,范永辉.  论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问题的完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2] 王德广.  发达国家国际间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第4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情绪管控能力,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形成叛逆心理,亟需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观念模糊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混淆,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就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必要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但二者却存在本质区别。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发展问题,是以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德育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更关注小学生的社会性问题。

(二)教师队伍不专业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都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出来的,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专业水平往往难以满足现实教育需求。一些学校虽然配备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但数量有限,难以有效开展教学工作。这都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致使教育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学难见成效。

(三)课堂教学乏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难以走出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教师常常主导课堂,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这种单一化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知识深奥难懂,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忽视家校合作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且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未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致使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家长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难以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家长的帮助解决,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小学教育管理者需组织教师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从而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学校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者来校指导教研,或开办教学讲座,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共同探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教学案例相结合,深化教师对于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此外,学校也可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建立教研小组或教研室,加大对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完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师资队伍不专业的情况,学校可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格教师选聘,可采取对外招聘的方式选拔人才,将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引入学校,以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以专业化的教师来带动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师培养计划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能力。当然,在培训中要注意结合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使教师对教育对象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用来指导实践。

(三)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教学实效,教师需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可开展“说说我的优势”的谈话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针对胆小、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可开展游戏化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等等。如此,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小学生需在家庭的呵护下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决不可忽视家庭的参与作用。学校可与家庭建立合作教育模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各种渠道对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最新心理情况,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结语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加强理论研究,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助力学生的健康成L。

参考文献:

第5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职业教育;调研

引言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问诊高等职业教育,我院近期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我们先后用15天左右的时间,分别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与多名教师、近10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座谈,对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沟通访谈,其中包括参与我院校企合作的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企业。并查阅了我院校企合作资料和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办好特色职业院校”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按照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层次,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1实习基地模式

在该模式中,学生一般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和培训由学校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不参与,企业仅提供实习和实践的岗位,以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模式,基本上在所有的职业院校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与之合作。部分职业院校大胆创新,做出了亮点,如佛山市顺德区梁M琚职业技术学校与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接其生产线;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在企业设立“企业课堂”将企业车间引进学校等等。

但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合作关系还是短期的、靠感情以及靠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不同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实习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学校十分被动,常常存在“校热企冷”问题。

1.2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首先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然后学校和企业按教学要求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学校教学、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并且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成本。

订单培养模式多以“冠名班”的形式存在。如河南化工职业学院的学院的“心连心班” “开祥班” “晋煤天庆班” “义煤班”,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通用班” “雪铁龙班” “奔驰班”等。

1.3企业办校模式

该模式是指企业即是投资办校者,又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可以全方位参与,不仅包括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供专业师资等,而且在学生毕业后企业提供正式的工作岗位,正真实现招工招生一体,招生即是招工。对企业来说,此举可获得专业对口的人才储备;对学校来说,只需负责招生、文化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不用投入资金,不用负责学生的就业等;对学生来说,既能学到行业最新技术,又不愁就业。[1]但由于企业需投入大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本,该模式只适用于用工量大的企业。[1]此外,开设的专业种类由企业主营业务决定,类型单一【1】。

1.4政府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政府行政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调节优势和统筹规划优势,合理的将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进行统筹。政府提供财政投入、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为校企合作服务,从而调动了企业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推进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紧密合作。

1.5职教集团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或是职业院校的主导下,基于相同行业或同一区域,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进行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以及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职教集团的主要功能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和培训人才,不仅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同时也可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

1.6校办企业模式。

该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专业师资,与企业合作兴办新企业【1】。校办企业的创办首先可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对外承接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从中获得利润,还能将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是集教学生产实训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但校办企业存在创办资金难筹集和经营管理的难度大以及职业院校要单独承担风险等众多问题。如河南机电学校校办工厂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办企业河南海润集团总公司,该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贸易、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学研结合的畜牧业高科技企业。集团下属科研中心、饲料研究所、兽药研究所三大科研机构和河南海润实业总公司、饲料分公司、绿舟分公司、兽药厂、武陟种猪场、山西新绛分公司、山西大同海润金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信阳海润科技有限公司等8大独立经营实体,微生态厂正在建设中。集团总资产8000万元,年产值2亿元, 年销浓缩饲料15万多吨,预混料5000吨。

2、调研结论

(一)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而且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校企合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高职学校热切期盼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企“冷”的根源在于:

(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2】。

3、对策与建议

要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的关键。

(1)通过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利用制定法律法规,从而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激励,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规,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并积极扶植和发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解除企业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

(2)高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探讨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初探 浅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城乡结合部土地征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研究 城乡结合部城市化问题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发展现状研究 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问题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问题治理对策研究 华语片在“城乡结合部”? 尴尬的城乡结合部 四平铁东区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理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丁成日.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J].城市发展研究,2002,9(6):48-53.

[5] 孙颔,石玉林.中国农业土地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顾杰.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01(7):38-39.

[7] 郭爱请,王月霞.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划分方法[J].经济论坛,2004(1):132-133.

[8]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2):104-108.

第7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 键 词】农村;家校合作;滞后原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5-02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1. 家校合作的目的及意义。家校合作的目的在于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在育人原则和目标上达成共识,功能上优势互补,形成认识统一、行动协调、步调一致的育人团队,共同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其作用在于化解双方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和矛盾,消除对教育的认识偏差;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性;解决学校教育管理难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良性发展。当今正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演变,一些腐朽文化信息和糜烂生活方式侵占了一定的市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而“家校合作”可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对有效完成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家校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也提出了有关家校合作的相关要求,如在1992年2月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于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充分说明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因此,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

二、农村家校合作滞后原因分析

1. 家长观念落后,对教育的认识偏差较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村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家长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的学习、做人、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都推向学校。近年来,有许多问题孩子的出现使家长感到头痛,无能、无力、无助,管教力不从心,也成了学校教育的难题,甚至有些家长抱怨学校、埋怨老师。殊不知,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着家庭的影响,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接受家庭影响越来越深,许多孩子几乎长大成人所表现的行为也是家长的复制与翻版。所以,要通过学校和社区各个部门教育家长提高认识,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和学校密切配合,是教育孩子安全成长的关键。

2. 缺乏制度的制约,合作行为不规范。家校合作是教育圈内的新生事物,它也遵循法制规范的原则,应在政策的指导和法规制度的制约下运作。但目前,我国对家校合作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规定,虽然政府出台了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但都比较宏观,没有形成相应的法规制度,在各地开展过程中,指导性与操作性不强,合作内容、形式、效果具有很大差异,未能发挥出政策和法规的导向作用,合作行为不规范,计划性差,随意性强,合作效果不尽人意。

第8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企业科研;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产业循环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0-02

1 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及其决策者对科研价值认识不够

企业及其决策者普遍存在着目光短视对于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并不热心,易于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缺乏兴趣。在一项随机调查中发现,在20多家企业中,只有2家决策者具有较超前的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意识,能把科研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且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有14家决策者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企业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的资金投向;有4家决策者对企业的科技进步没有认识,经营状态不佳。其中两家已濒临倒闭,1家已宣布倒闭。

1.2 企业技术开发资金不足,技术开发力量薄弱

一般企业所留利润中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占比很小,很多中小型企业更是没有。另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企业所属的科研机构仅占全国科研机构人数的17%,很多中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科研人员甚至一个都没有。技术开发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科研成果进入生产领域。

1.3 企业采纳新技术、新成果的内在动力不足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的动力。在我国由于企业后备劳动力多而廉价,供给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合理,企业往往依靠增加劳动力和物资投入等简单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就可以生存和发展,没必要在科研开发、采用新技术新成果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冒风险。

1.4 企业不愿承担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风险

企业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在各个阶段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即使到最后成功了的优质产品往往也不优价,失败了往往血本无归。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承担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的风险的积极性。

1.5 新产品和专利被仿冒和利用的成本过低

国家打击盗版和仿冒产品的法律和立法还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热情。

1.6 高校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低,研发和应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里的研究开发机构每年虽然产生众多的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的科技成果,但由于高校和机构的研发目的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所以这里存在一个科技成果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衔接并转化的问题。由于二者差异较大,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需要中间环节,需要资金、人才和科学决策的过程,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这两个主要方面导致了目前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

1.7 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力度不够国家上级部门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主要还是产值利润、税金的完成情况,对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而且对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主要还是停留在导向和文件上,主要起到引导和方向性的作用,而没有具体的鼓励和实施法律法规出台。

2 企业科研发展方向及对策

2.1 宏观层面上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创新发展,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采用新材料、新原料、新工艺的企业及产品,国家应在税收和产业政策方面给予减免、扶持和补助,并在产科研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能源、配套设施、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各方面大力扶持,并尽可能从一个产业链、产业循环经济、规模经济的理论和角度出发来进行引导和推动。

2.2 “内促”

①在企业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中,除了平常的销售额、利润总额、利润率、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增长率、行业排名等指标外,增加科研创新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指标的设置和指标要求,并明确规定企业科研和新产品研发资金占利润或销售额的比例,新产品销售额占总产值的比例。②加大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流向企业的力度,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高校的优秀专家教授挂职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工作。③招收的科研人员从高起点高素质高潜力出发,固本强枝,打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研发团队。④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制定行之有效高效激励的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所有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推动企业科研、新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2.3 “外联”

企业与企业及其产品所属行业相关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实行科研对接,密切合作。借助“外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加快科研和产品开发进程,以合作促提高促进步促共赢,在此过程中提高企业自身科研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的合作模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1)股份公司型合作创新模式。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研发一体型合作创新模式。优点:①可申请政府课题资助。②充分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试验设备。③企业研发人员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或联合实验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研究成果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所有,成果的所有权,如专利权可属于高校或科研院所;成果的支配权,如独家权可归企业所有。二者在各自的领域申报相关奖项和认证。双方基本上不会有利益冲突问题。

(3)战略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通常是开发或实验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战略意义的项目。合作的最终成果通常归企业所有,研发过程中建设的公共设施或平台,其最终成果是归属于社会大众共享。

(4)成果拉动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的前提是企业认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现有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将研发成果市场化。合作的形式一种是企业一次性购买研发成果。二是高校或科研院所将其成果作为技术股份入股形式参与合作项目,按其股份比例分配市场化后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省略其创新过程中的研发过程。

(5)外包型合作创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企业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把该问题交给该研究领域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来帮助解决,是一种单纯的供求关系。合作成果的分配方式一般是高校或科研院所占有成果的所有权,而企业享有成果的支配权。

2.4 建立客观公正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解决成果转化中相关科技成果的定价问题对校企合作而言,客观公正的科技成果定价,将促使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及研究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贴近市场需求,更符合企业科研及发展需要。

第9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企业支持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手段。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基本共识。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开展了相关的校企合作,专家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及其他各方条件影响,校企合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加强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加快校企合作的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建设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政府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不完善。国家尚未在法律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约束机制,使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且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律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政府缺位,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校企合作发挥居中协调作用。[1]

(二)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约束

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虽然早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至今仍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制度也未出台。制约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及“行校互融”的实质性开展。

(三)政府角色模糊,职责不清

纵观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涉及政府职能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角色说明,这使得政府对于自己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从而无法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因为“校企合作”除了双方有共同意愿和努力外,还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安排。

(四)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法律法规上的空白,缺乏法治的有力保障。现行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不明确、不细致,对校企合作中的众多主体都没有作出规范要求,因此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政府在统筹和指导校企合作时也缺乏制度支撑,难免造成混乱。另外,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二、企业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目前,校企合作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职业院校热情较高,主动通过各种关系开展校企合作,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总是希望用最小、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甚至最大的利润。企业是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和支出来推动校企合作的。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操作也较随意,缺乏有效规划,难以深入。

(二)“企中校”难以发挥作用

首先,“企中校”数量不多,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愿意建立“企中校”,担心“企中校”的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企业核心技术泄密等。其次,合作深度、广度不够。企业即使建立了“企中校”,也不会投入全部精力开展教学工作,更不想将企业的关键技术、人才投入到教学中,造成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第三,“企中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顾虑重重

首先,国家对企业是否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没有法律上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其次,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条件与企业真实生产所要求的条件仍有差距,学校的教学时间、场所往往和企业的安排有冲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制度性保障。

(四)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观念

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政府部门、学校的责任。企业纳税了,政府就有责任提供合格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意识不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对教育投资与自身长远发展的密切关系也认识不足。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都很难达到深层次的认识,而只是浮于表面,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 学校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院校独立发展的历史不长,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发展而来。中专学校也是学科教育,过去培养的也是微缩版的学科人才,这些历史影响了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化长效机制

大多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合作形式化、表面化,难以深化,合作成效不明显。对合作的实质性和内容考虑很少。其次是缺乏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表现在课程体系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教学内容陈旧老化,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

(三)合作层次低,缺乏制度保障

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还是停留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持续性的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没有完全消除。校企合作各模式理论建设有待完善。模式本身理论建设滞后,陷入简单化和程式化。

(四)学校师资水平有限

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差是重要原因。有的企业与一流大学合作投资千万都不吝啬,但与职业院校合作却斤斤计较,根本原因是职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差,企业不信任,担心投资打了水漂。

四 社会与中介机构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化校企合作中介机构

在社会注重学历的大背景下,人们对职业院校大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而我国的行业协会不够发达,没有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促进、监督和牵线搭桥的作用。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社会观念滞后

就高等教育来说,对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青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向往仍然非常低,导致高职院校存在招生难、生源差的情况。即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也未必认可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很多学生认为是在剥削他们的劳动力,这些观念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

五、对策与建议

就校企合作而言,政府、企业、学校、行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立法,特别是校企合作立法,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操作细则方面的规章制定。在法律体系中,强调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及考核处罚措施,调动四方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依据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主动介入校企合作指导和监督中,担负政府的责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特别是加强资金支持,使校企合作能可持续发展。

3.转变观念

政府部门主动转变观念,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优先,宣传职业教育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技能工作是国家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技能工作光荣、技能工作有前途的观念,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热门考试中,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实施倾斜。

4.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自己的特点,组织专家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并依据理论出台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避免校企合作自生自灭,只停留在轰轰烈烈的表面上,真正保证校企合作深入有效开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企业方面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参与方,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需要的人才,一举两得。

1.树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意识

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撑,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是政企校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作为企业,有责任、有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促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放眼全局,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2.办好“企中校”

实践证明,“企中校”是实行校企合作的较好形式。它能保证学生在企业零距离接触企业的设备、工艺、质量标准,能够零距离参与操作,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促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合作中,企业要指派技术水平高、热爱职业教育、具有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教学中,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3.加强研发合作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应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工艺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虽然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产品开发能力有些欠缺,但也应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通过合作,迅速提高他们的科研、开发水平,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三)学校方面

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起到核心作用,学校需要在转变观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及培养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共同合作,离开了企业的合作,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合格的,是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从而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在充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使校企合作科学有序。其次,加强规章管理制度建设,使校企合作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提高合作成效。

3.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目前,合作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学校仅仅为学生解决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存在表面化、浅层次、低水平的问题。学校应该在科研、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这些深层次合作,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的科学研、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创新机制,搭建平台,通过社会培训、企业实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师的理念和理论水平。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把教师送到这些机构培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理念、理论水平和掌握前沿科学技术,提升科研能力,确保教师在理念和理论水平上处于先进水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活动,确保教师了解并掌握社会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流程等,并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确保学生掌握的工艺、流程、技术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建设学校双师教师、企业能工巧匠、外籍技术专家 “专、兼、外三结合”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四)社会中介机构方面

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校企合作中介机构,在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纽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确保校企、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允许中介收取一定的费用,确保中介按市场机制原则开展中介工作,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避免校企合作靠“校长面子”的局面。

六、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行业,都存在妨碍校企合作开展的问题。只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找准自己的问题,齐心协力、改变观念,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齐抓共管,校企合作才能蓬勃开展,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娱.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5(16):97- 98.

[2] 尚帅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林凤功,张健.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湖北土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 2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