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客户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客户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客户盈利模式

第1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儿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儿科工作的临床一线专职护理人员2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2.1)岁,工作时间2~10年,平均工作年限(6.1±1.0)年,学历:大专及以下者1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中级职称者1名,初级职称者20名。按照实施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16年1月以后)接受该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培训,对照组(2016年1月之前)。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应考虑患儿及所在家庭的知识文化情况、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否存在特殊宗教信仰等,从而更好的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指定护理计划前与患儿监护人实施深入沟通,鼓励并支持患儿及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所患疾病的救治与护理,同时应充分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的观点与自主选择,并指定护理方案时进行充分沟通与合作。建议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的疾病康复过程,专科疾病护理上,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促使患儿监护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身体健康重要性的维护。以医疗护理为整体,临床护理专科护士为首要完成人进行干预,并在实践过程中允许患儿家属进行计划调整。提高患儿家属的使命感与治疗后对结果的成就感,降低操作风险,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对于口服给药治疗,应以符合患儿居家特性为特征的服药模式,并依据家庭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服药过程中需家长配合参与共同完成患儿的口服给药护理。对于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生存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故通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以护士教学为主,家长积极参与为辅的功能促进模式,对提高患儿生活技能的获得效率有重要意义。更好地满足患儿监护人积极参与照顾患儿的需求,促使患儿早期有效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培训,主要以告知如何适应临床工作为标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如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统计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评定

观察组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评定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第2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神经外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153-0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神经外科护理中,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有着一定的护理风险,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就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包括男27例,女23例,试验组包括男29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变化,对于发生的护理风险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

试验组采取无缝隙护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加强管理,对所有人员的工作职责、护理任务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根据病人数量的变化尽快予以调整、补充,对于危重病人要适当增加护理人次,确保工作的弹性,使得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无缝衔接,对于病情复杂或容易反复的病人应尽量安排那些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人员,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排班进行充分的协调与优化,以杜绝护理风险的出现[1]。

(2)制定严格的护理工作评价标准,以及完善的考核机制,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其自身出发,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养,定期进行护理能力的检查,并对其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2]。

(3)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对于有可能出现的跌倒、坠落等危险情况要给以及时的提醒,并提出较为完善的防范措施,以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意外危险,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部分缺乏护理经验或是缺少亲人陪伴的患者,应予以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比如帮助他们翻身,帮他们按摩身体,及时检查病情的变化情况。

(4)加强心理方面的干预,对于有着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应给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有着厌世心理的患者,应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为其讲解疾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案,并邀请已经治愈的病人到现场讲述自身的治疗经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从而能够更加主动的配合后续的治疗工作,对于有着焦躁、烦闷心理的患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帮其舒缓心情,利用音乐、书画等外部因素吸引其注意力,而不是过于担心自己的病情,只有放下了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治疗。

(5)做好环境方面的管理,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与其保持积极的沟通,对其病情的变化要做到充分的掌握,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对病人进行护理方面的宣讲,使其能夠了解到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能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同时也注意不干涉病人隐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帮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更加积极的身体、心理状态应对疾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等。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外科是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事件几率最高的部门之一,而且其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护理需要[3]。为了确保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陆续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均起到了某些方面的效果。但总体上缺乏全局性,在护理质量的提高上还有待完善,近来有学者提出了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改善护理现状,帮助病人康复方面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第3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有11名发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到82.7%;观察组中有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6.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生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对比,差异显著,P

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患者的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外科病房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76-02

目前,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衡量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所谓护理安全,就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未出现除法律法规意外的患者机体、心理以及功能等损害现象[1]。下面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临床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外科病房中收治的104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4名2011年8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外科住院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52名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8名男性,24名女性,年龄18岁-86岁,平均年龄为50.1岁;观察组患者中,有29名女性,23名女性,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为48.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①树立安全意识,外科护理人员在进一步提高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积累相关临床实践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尽可能满足病人各种需求。在培训护理人员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相关护理法律知识的教育与宣传,积极引导护理工作者能够做到依法行医,对风险管理四要素(能力、同情、表格化、沟通)予以全面掌握,同时还要完好的保存患者护理资料,确保发生医疗事故时能够提供明确的举证依据[2]。②构建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外科患者时,主要将所存在的不安全事件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a.护理过程中出现重度护理事故与差错;b.护理发生中度护理事故与差错;c.护理发生轻度护理事故与差错;d.护理过程中未出现护理事故与差错。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构建护理监测预警评估机制,及时分析与整改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环节性问题。③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一定要高度重视相关护理规章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同时严格查对与落实等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危重患者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等,实施相关护理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根据常规规章机制进行。④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定要对有效护患交流技巧进行全面掌握,与同事、患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意见交流以及信息沟通,同时构建一种诚实互信、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加强护患及护医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弥补沟通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减少沟通隐患,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心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对照组中,有11名患者发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到82.7%;观察组中,有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6.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生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临床对外科病房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时,护理人员方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信心,熟练掌握操作与护理技能,并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和法律意识教育,提升其危机意识与法律观念,在工作有效应对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3]。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进行人性化搭配管理,新老结合,互相帮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规避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少收费或者多收费现象,坚持每日将费用清单发放给患者家属,对于一些较高费用的治疗或者药物,一定要提前通知家属,同时向其解释用药目的,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充分维护医院与患者合法、正当权益,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同时由于现阶段,很多医疗机构都存在严峻的人力资源紧张局面,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所以,一定要合理优化排班模式,依照不同护理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段,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4,5]。

患者管理方面,要严格制定科室规章制度,根据患者情况设立小组负责制,将患者负责责任到人,从治疗前、中、后各个环节加强护理,做好健康宣传教育,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热情服务,充满耐心与责任心,密切观察并发症并进行处理,做好患者身心护理。

综上所述,在对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有良好护理效果,在治疗期间,能够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同时也能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文俐,袁春丽.护理质量反馈本在病房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8):120-124

[2] 褚婕,李芬,王彩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1):1056-1057

[3] 王彩玲.外科病房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3):89-90

第4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2.142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四大主要学科之一,对保障妇女身体、生殖健康、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科疾病种类繁多,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900例患者、本科室的40名医生和4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妇产科实行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900例患者、本科室的40名医生和4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38.3±9.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39.2±5.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位患者无固定的护理人员负责,护士按照排班完成工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由不同的班次来进行,治疗班次为患者完成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等工作,护理班次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而患者的住院费用、日清单的发放和解释、出院结账等则由电脑核算班次完成。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护士长负责整体的日常工作安排;由2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医嘱处理、新患者床位安排、医生通知、各个工作区使用物品准备、电话接听等工作;由1名资历较浅的护士完成领取药物、陪患者检查、申请并领取科室所需物品、各工作区卫生、消毒等外勤工作;剩余的19名护士和20名医生随机均分为两个大组,每组选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组长,将其他的18名护士均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3名护士共同负责管理固定的患者(10~12例)。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别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医护对护理管理模式的认可度[2-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病房管理、护理制度和护理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认可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医护对护理管理模式的认可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切实贯彻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目标,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任务,由功能制护理管理模式转变为岗位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患者每天是由不同的护士负责,不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护士对患者病情发展的全面掌握,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记错病情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而观察组的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为每位患者分配了固定的(2~3位)护士,患者有需求时可直接向自己的分管护士寻求帮助,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反映至主管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4-5]。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明确了每位护士的分工职责,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树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33-134.

[2]徐晓君.分层责任制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22(7):183-184.

[3]冯?嫱.“大包干”责任制和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4,30(4):183.

[4]蔺继霞.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0):2842-2844.

第5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145-02

循证护理也被称为实证护理,可以简单地理解是遵循证据的护理,也就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时运用现已存在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护理[1-3]。此外,循证护理的含义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成慎重、准确并且明智地运用当前已有的最好的研究根据,并依照护理人员各自的技能与临床经验,综合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以及实际情况,将三者相结合,制订出全面的护理方案。通过临床观察和相关文献查循发现,若化疗毒副反应较为严重,会在化疗期间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主要表现有口腔黏膜损害、负性情绪、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及静脉损害等[4]。该研究探讨了两种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选择了自2010年5月―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来该院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46±21)岁,男35 例,女25 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67岁,平均年龄(46±24)岁。所有病人均通过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肿瘤,该次研究所选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肿瘤内科护理。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病人常出现焦虑、情绪低落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并在护患间建立良好关系,详细、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化疗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等,进而使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得以增强;②由于病人经常出现食欲下降及恶心、呕吐等一些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对其给予药物治疗,并指导病人减少活动,多休息,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低脂肪、高纤维,且富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及少量的优质蛋白食物; ③依照病人的血管状况、不同药物与药物对血管产生的刺激程度、给药浓度与方法等,主要通过在锁骨下部位静脉穿刺置管和PICC置管进行给药,不但可以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也能够使治疗顺利开展;④化疗药物可造成病人出现急性或者是慢性肝损伤,所以病人除了接受一些必要的保肝治疗以外,护理人员还要重点指导病人正确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禁烟禁酒、进行适当的锻炼、并多食用高维生素食物;⑤化疗药物能够对增殖活跃的黏膜组织产生影响,减缓其增生修复,造成舌炎、口腔炎以及便秘与腹泻等;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的清洁,以确保口腔健康,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热量过高或粗糙食物。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包括计量与计数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评分分为良好,较好,一般,差,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提高6例,降低15例,9例稳定,对照组13例提高,7例降低,10例稳定。见表2。

2.3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工作投诉率比较

在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投诉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3.3%,护理工作投诉率为0.0%,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0.0%,护理工作投诉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6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男41例,女30例,年龄在21~68岁,其中阑尾炎28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1例、胃穿孔9例、胃癌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男40例,女31例,年龄在20~67岁,其中阑尾炎29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2例、胃穿孔8例、胃癌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入院评估,并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向患者讲明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告知患者相应的出院计划、治疗计划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1.2.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抗拒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语言向患者简要讲明病情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式、术后愈合情况等,从而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增强对康复治愈的信心[1]。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安排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患者一方面可以进行心情的纾解,同时还能吸收其他患者的治疗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护理效果。

1.2.3用药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进行手术宣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做好必要心理准备。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

1.2.4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为防止发生感染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排痰,使患者保持侧卧位,轻轻捶打患者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并指导患者咳痰。若患者咳痰困难,则可适当进行雾化,帮助咳痰。另外,患者清醒后,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功能性肢体锻炼,一方面可以防止肺炎的产生,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

1.2.5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痛楚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女性患者和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其痛感可能更加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首先要摆正,采取患者舒适的,尽量避免压迫手术伤口,尤其是进行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了要定时更换引流袋,还要防止引流管挤压。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适当根据医嘱对患者使用镇定剂或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1.2.6环境护理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新、安静,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家属探望,防止细菌感染。患者术后6h内禁食,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进食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另外,患者食物要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为主,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防止并发症产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分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正常,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恢复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较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7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1.69%,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7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急救科;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Selected 84 cases of patients i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May 2009 to Sep 201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seamless nursing care, then compar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 mod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79-02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治疗的主要措施,能够使优质护理当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增强工作之间衔接的连贯性,同时还可以使病人护理舒适度明显提高,使其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一步增加,进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发生护患纠纷事件明显减少[1]。本文笔者选取2009年5月-2012年9月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患者一共有84例,对42例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9月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当中,干预组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在20-71岁,平均年龄为41.5±6.8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为44.3±7.2岁。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临床护理

1.2.1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1.2.2干预组护理

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1)对参与无缝隙护理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当中包括有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服务意识等;(2)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的情况之下,要充分尊重其生活习惯,如,生活当中物品的摆放、使用及饮食习惯等;(3)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将患者的隐私给予有效保护,不可泄露患者隐私;(4)临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在病房当中可以摆放鲜花以及图画等,同时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轻柔音乐,进而使患者心情得以舒缓;(5)临床护士要主动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身心变化给予给予密切观察,同时对患者提出的建议给予耐心回答,并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进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明显增强;(6)改变传统的排班制度,实施弹性排班制度,根据病房的工作特征和病人具体需求情况给予排班,增加小时班等相关模式,进而使护理连续性得到保证。

1.3临床评价标准

(1)SAS(焦虑自评量表):这个评量表主要应用在评量病人对焦虑的主观感受,满分一共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病人焦虑情况越加严重[2];(2)SDS(抑郁自评量表):这个评量表主要用于衡量病人的抑郁程度和治疗过程当中的变化情况,满分一共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抑郁情况越加严重[3]。

1.4临床护理满意度

采取我科室自主研制的问卷调查表,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1-90分;一般;70-80分;不满意:70分以下。一共发放84份;回收84份,回收率为100%[2]。

1.5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情况对比( )

组别 n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干预组 42 33.25±9.24* 41.16±7.04*

对照组 42 42.42±9.35 43.24±8.54

注:和对照组对比,*P

2.2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干预组 42 20(47.6) 13(30.9) 7(16.7) 2(4.76) 95.23%*

对照组 42 14(33.3) 11(26.2) 10(23.8) 7(16.7) 83.33%

注:和对照组对比,*P

3讨论

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干预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需要多个群体共同完成,其中从医师到护理人员,从病人亲属到病情,多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从临床护理当中分离出来对质量缝隙给予有效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可以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现如今,无缝隙护理干预已经在我国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其效果非常显著,已经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与支持,同时还可以使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修养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患纠纷事件明显降低,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4]。

在医院急诊护理工作当中加入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其可以对临床护士的班表给予有效调整,建立一个弹性的排班制度,当科室病人明显增多的时候,增加临床护士以及延长护理时间,反之,当病人数量减少或者不多的时候,可以让临床护士适当休息,将以往的搭配模式保持不变,连续监测病人的相关病情。另外,还要专门成立一个无缝隙护理模式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当,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抢救,同时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应对突然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使临床护理水平明显提高。另外,急救科临床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模式。当有病人需要到我院采取治疗的时候,首先要对病人的相关病情给予全面评估,同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手术,等到病人病情稳定以后,要设有专门人员进行陪同。除此之外,临床护士要做好病人以及其亲属的工作,使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进而能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手术以后要对病人进行悉心照料,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总之,对急救科就诊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焦虑以及忧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曾亮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救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2):46.

[2]李欣怡.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救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 ), 2014, 8(4):273.

[3]张仲文.浅谈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影响[J].健康大视野 ,2013, 21(11):304.

第8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

在医院护理中产科护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特殊性,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充分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对产妇顺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产科护理曾经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但是并不关注产妇的情绪及环境等各个细节,难以满足产妇需求。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立足于长远眼光,力图将产妇不适感和不良情绪减轻,对产后抑郁进行预防。此研究进一步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护理价值,分析结果作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收治的88例产妇,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为选择时间段,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分组法,其中予以人性化护理模式的44例产妇为实验组,年龄最高者为3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中位年龄为(31.8±3.5)岁,30例为初产妇和14例为经产妇;予以常规护理的44例产妇为对照组,年龄区间在21~38岁之间,平均(31.8±3.5)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比例为32:12,2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增加。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而人性化护理模式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健康教育、心理及环境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操作、指导腹式呼吸、出院指导等。

1.3评价指标

2组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产妇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应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价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统计学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应用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对两组涉及数据予以整理和计算,数据通过软件计算后以计数资料或者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在进行数据检验时选择卡方或者T值,统计学意义形成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15.6±2.8)分,VAS评分为(2.10±1.03)分;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5±3.5)分,VAS评分为(6.16±1.05)分,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T=25.0105,18.3098)。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实验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作为一个群体较为特殊,心理问题存在于整个产妇分娩中,强化护理人员及产妇的交流和沟通极为重要,对产妇的生活习惯及隐私进行充分尊重,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对产妇进行鼓励,使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促进沟通有效性,良好举止,消除其消极心理[2]。构建护士与产妇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产妇的信任感提升,以此提升护理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3.2环境护理

环境的良好可有效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所以要构建舒适的病房环境,构建美观、舒适、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选取粉色系墙壁,对绿色植物进行合理摆放,将分娩相关知识及婴儿照片张贴在病房走廊中,对产妇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将不恋安装在各个病床之间,对产妇隐私进行充分保护[3]。如果条件允许,设置产妇爱好的物品,将舒缓的音乐播放给患者,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确保适合的湿度和温度,充足的光线,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

3.3健康教育

护士要详细问询产妇既往病史,同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以产妇身体状况为依据,构建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同时向产妇对分娩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将产检的结果及胎儿的情况告知产妇。

3.4人性化护理流程

在产妇入手术室之后,与产妇加强交流,将手术室的相关环境向产妇进行介绍,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护理操作,加强鼓励力度,促进配合度提升,紧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补充分娩过程中消耗的体力,产妇恢复体力之后,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主要为育婴技巧、营养保障、用药安全及产后注意事项等[4]。

3.5指导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对胎儿供氧量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对产妇进行指导,仰卧位,右手放在产妇腹部位置,左手则腺癌胸部放置,吸气时保证腹部产生扩张,呼气时保证腹部收缩,同时胸部保证不动。

3.6出院指导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妇出院时,尊重产妇隐私,并以实际需求,对育婴知识及饮食方案进行再次讲解,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对产妇提出的问题采用耐心的态度回答。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护理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小玲.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暖宫贴预防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应用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859-860.

[2]金小玲,朱卫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60-61.

[3]欧水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231-232.

第9篇:客户盈利模式范文

FCC在儿科的应用现状

在欧美大部分国家,FCC在儿科的使用已经非常的广泛且有效,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9]。家庭是孩子主要力量的源泉和支持,因此FCC在孩子们恢复健康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10]。FCC在儿科的护理目标是促使患儿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11];基本原则是家属全程参与孩子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医务人员为家属提供相对的教育支持。护理人员应将患儿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家庭这个理念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并真正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1FCC在儿科一般护理中的应用

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FCC强调,患儿的疼痛管理应由其父母参与。父母对其孩子在疼痛上的安慰比护理人员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父母也比医务人员更了解其孩子的疼痛暗示,这提示父母参与患儿的疼痛评价与护理将增强疼痛管理的效果。Watt-Watson等通过调查,描述了71名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在遭遇急性疼痛时的感觉和观点,其中86%的父母选择愿意在患儿遭遇疼痛时留在其身边,但他们不知道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12]。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帮助父母掌握如何处理患儿疼痛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玩玩具、阅读书籍来分散疼痛的感觉;运用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把想象中美好的东西大声描述出来以转移疼痛;控制家属本身的负面情绪,以免感染孩子等[13]。Garland等[14]指出,通过FCC可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属对疼痛的管理能力,降低使用镇痛剂或镇静剂的比例。

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当患儿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因某种原因需要手术时,无论手术风险如何,其父母都会经历恐惧、焦虑、悲伤和不接受事实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以往的护理模式只单纯地强调对患儿生理方面的照顾而忽略了整个家庭在患儿围术期的重要性。通过FCC在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加快患儿术后康复的进度。如允许患儿在实施麻醉过程中由一名家属陪伴;允许患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衣服进入手术室;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患儿家属其孩子的手术进程;帮助患儿家属使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的方法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等。有国外文献显示,FCC在与父母分开或发生创伤性事件孩子的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促进小儿围术期护理的发展[7]。

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在国外,FCC已经是ICU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15]。由于ICU的特殊性且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护士不能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导致了护患矛盾的增加和满意率的降低。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成立FCC医疗护理小组;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探视等需求;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FCC的培训;实行更加开放和弹性的探视政策;为每位去世的病人家庭寄出一张慰问卡等[16]。Damboise等[1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儿科ICU病房实施FCC,明显减轻了医患矛盾,病人投诉从1999年的12例降低到2000年的0例,表扬信由每年的12封上升至每年近100封。有国内报道显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允许患儿父母到NICU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那些住院时间长达l个月~2个月的未成熟儿[18]。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5年来,尤其是在NICU的实践表明:父母的参与,特别是母亲的参与有利于新生儿的康复。如长期插管难以脱离呼吸机的患儿,母亲采用袋鼠式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另有国外文献显示:在ICU实施FCC可以降低家庭压力、增强患儿父母的信心[19]。

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育儿方面的信息,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常常会因为喂养不当或护理不规范而导致疾病。因此,F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重点是对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通过FCC的实施,可以增强年轻父母正确育儿的信心;获取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脐带护理和常见的疾病护理等);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其自身改进生活方式等。最终通过父母对新生儿的全程照护,使其在各方面都能达到完善的状态。资雪梅等[20]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新生儿父母的需求,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有国外文献显示,FCC的运用可以大大减轻母亲产后的抑郁症比率,缓解焦虑情绪[21]。

2FCC在儿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在哮喘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作有许多诱因,其中家长对本病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防哮喘发作和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张静等[22]将FCC模式应用于哮喘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2年内患儿的饮食、运动、正确吸入激素、定期复诊及规范用药情况、哮喘中重度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需急诊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患儿因病误学(家长误工)天数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实施内容包括:建立个人档案,针对每位哮喘患儿家庭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的角度全方位评估存在护理问题,拟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指导正确的吸药方法及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措施;建立有家庭氛围的病房,让家长积极参与护理;建立“儿童哮喘之家”,定期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设立热线电话,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23]。鲁斌辉等[24]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实施FCC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肺功能。另有国外文献报道,加强对哮喘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目的[25]。

在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目前,脑瘫仍为难治之症,国内外均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26]。FCC模式可以保证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的长期性、广泛性和实用性,但需要整个家庭,特别是母亲与康复人员的全面配合。患儿父母在家庭康复护理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将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如由康复医师根据患儿的智能发育筛查(DST)测评情况制定出适当的家庭训练项目和计划;教会家属制作简易的康复训练器材如滚筒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看图说话、走楼梯、拼拼图等游戏方式帮助患儿达到协调语言、平衡动作和开发智能的目的。这些措施对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最大程度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27]。赵群风等[28]指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经济方便、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肾病综合征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肾病综合征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全球儿童每年发病率约为27/10万,患病率约为16/10万[29]。肾病综合征病程迁延,治疗困难,并发症多且家庭经济压力大,患儿容易产生持久且严重的心理问题[30]。以往的调查显示,肾病综合征患儿较正常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社会退缩等[31]。通过FCC的应用,可以矫正儿童行为、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改善患儿的心理问题。有文献显示,FCC可以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家庭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缺乏集体娱乐活动的现状来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恢复[32]。

存在的问题

在患儿有特殊健康问题时让整个家庭共同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早已被认可,但是从护理人员对FCC的认识和实践应用的调查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并没有把对此模式的理解结合到实际工作中。由于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阻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Harrison[33]通过对1995年—2006年的大量文献分析得出结论:FCC在儿科护理的应用上仍然缺乏,许多研究领域仍然落后。

1角色压力

随着FCC的实施,父母正逐渐成为在住院期间照护患儿的主体,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角色的转变对这些非专业的父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会直接影响其参与性。且当环境不具备施行FCC的条件时,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会对整个家庭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并增加患儿父母的焦虑程度[34]。

2护士对FCC认知不足

部分护士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觉得护士在照护关系中应掌握决定权。不仅不能意识到FCC的优势和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益处,甚至还对此模式抱有怀疑态度,容易在患儿照护的问题上做出错误的判断。FCC目前很大程度上被公认为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医护专业人员的认知不足会直接阻碍FCC的顺利开展[35]。

3与家属的沟通问题

FCC要求护理人员与患儿父母保持长期的、良好的沟通,这对于工作忙碌、人力资源有限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了沟通的效率。护士缺乏与家属进行建设性沟通的能力,只能有限地与家属讨论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这是需要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的问题。DiGioia等[36]指出,家属对FCC的整个理论框架的完整认知是顺利开展FCC的重中之重。

4管理问题

有国内报道指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FCC期间,虽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但允许家属陪伴容易造成陪伴人数失控,导致病房拥挤,给医院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18]。尽管已口头和书面告知患儿家属陪伴制度,但是效果不佳。

5其他

FCC护理教育在我国相对滞后,在国外有专门介绍FCC的书籍,且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医院都在不断地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而我国目前只将其归入了社区护理[1,37]。人力资源缺乏也是如今存在且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