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翻转课堂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转课堂教案

第1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09-03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通识课中的主干课程,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近几年,随着“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该课程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13年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深刻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课程本源,重新优化提升课程教学内容:弱化办公软件、常用多媒体软件课堂讲解,强化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讲解,保持原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内容,增加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等前沿技术介绍,极大地提升了课程内涵。

随着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及学时的不断压缩,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教师仍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和原理,辅以简单的举例说明,远离实际应用;学时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时间对重要理论和概念充分阐释,往往点到为止,造成学生一知半解;缺乏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师生、生生间很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和传统课堂“同步学习”特性间的矛盾,使得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给课程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然而大多停留在理论水平上,有效的教学实践较少,虽然个别高校已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课前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将课程知识碎片化,如何重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如何有效督导学生的课前学习?如何组织课上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在充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将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生生、师生间的讨论与分析,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案例,在实际应用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与原理的讲解,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掌握了单个理论,但很难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为此,国内诸多从事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工作者,纷纷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笔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离散的知识点通过案例系统化,强调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使“计算思维”培养中抽象理论和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其在后续专业领域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释义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上学习,课下练习”的教学模式,使其反转为“课前学习,课上练习”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和迁移”的过程。具体来说,即课前,学生自学教师制作和的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讨论、汇报、实验、游戏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这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体验,真正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将教学中心从“教”转向“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概念和原理设计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学习步调自主学习,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再者,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教师可充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师生、生生间讨论与交流,不仅学生完成了自我知识的构建,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

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鼓励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案例的综合性较强,教师需在课堂上先将案例涉及的新概念和知识讲解完,再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由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是不可能达到的,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为案例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将案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前移到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则进行深入的案例讨论等学习活动。再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既避免了“翻转”所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通过案例将知识体系化,又为“翻转”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组织策略。

笔者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融入案例教学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其基本思路是:课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案例,将案例中涉及的新知识和理论制作成多种形式的课前学习资源(如微视频、动画、文本资料等),并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统一打包至网络平台,学生完成自学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以课前报告单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设计课堂案例和课堂学习活动;课上教师围绕案例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讨论、游戏、汇报、抢答、测试等),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课后,学生完成拓展案例,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九个步骤:案例设计、课前学习资源制作、任务单制作与发放、课前讨论及报告单反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课后拓展案例、课后交流、评价与改进。

(一)案例设计

案例是开展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案例选取和设计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特点,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选取和设计案例。笔者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特点,设计特色案例,比如“现代信息技术”部分,选取“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作为案例,既贴近学生专业,又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二)课前学习资源的制作

教师围绕案例梳理知识点,完成知识的碎片化处理,为后续制作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做准备;借助思维导图等软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思考每个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展现(如微视频、动画、音频、文本资料等),设计与制作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包。比如在“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中,包括2个知识点:信息一般处理过程、主要信息技术,笔者分别设计与制作温室大棚智能灌溉flas1个、主要信息技术简介微视频2个、文本资料1个。

(三)任务单的制作与发放

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完成课前资源学习,教师需制作课前学习任务单。任务单按知识点的先后逻辑关系,安排课前学习任务的顺序,并明确指出每个任务对应的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及思考问题。其中思考问题应是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具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观点碰撞,引发激烈讨论。比如笔者围绕“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在任务单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否能解决你专业领域中的所有问题?为什么?试举例说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需要学生认真搜集整理资料,采用批判性思考方式探寻答案。课前任务单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发放,比如QQ软件、蓝墨云班课手机APP等。

(四)课前讨论及报告单的反馈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将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任务单中的思考问题进行课前讨论,并反馈课前学习报告单。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6―7人,学生自由组合,组长由组员轮流担当,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组员进行课前讨论、学习效果互评、报告单撰写与反馈等,报告单中要记录整个讨论过程、存在问题、互评成绩等。教师收到反馈报告单后,根据各组讨论情况,给出每个组的教师评价成绩。为了验证组内互评成绩有效性,教师可在课上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回答问题,若回答情况与互评成绩不符,则采用“连坐制”,降低小组的教师评价成绩。该策略可有效督促学生按照任务单认真完成课前学习,避免“打酱油”学生,又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课前学习报告单也为教师下一步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提供有效反馈。

(五)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课前报告单反馈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活动形式需根据案例类型、特点、目的进行设计,比如针对“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课堂上可采用讨论、汇报等形式;而笔者设计的关于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原理的“哈利魔法”案例,则适于采用游戏的形式。活动设计在考虑寓教于乐的同时,将知识自然融入,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认真规划课堂时间,设计恰当的案例数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六)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

整个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在案例讨论活动中,教师从案例背景分析入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情景中,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方向,完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注意控制讨论时间,讨论完成后,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最终教师总结与评价。

(七)课后案例拓展

课后拓展案例需在课前、课上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方向拓展。比如笔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部分,以“苹果采摘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作为拓展案例,首先让学生采用与课堂案例分析相同的方法,对案例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技术进行剖析,再进一步分析每种技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最终画出系统功能草图并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地位与应用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交流

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和线下面对面交流,听取学生对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感受,了解课前学习任务单设置是否合理、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建议,对后续教学模式实施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许多学生的反馈意见,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参与感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真实案例的融入,能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计算思维”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映射关系,所学知识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九)评价与改进

第一轮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考试、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多方位全面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等,对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评价,其中一个班是实验班,采用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是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考试平均成绩比传统班高出8.5分,且学生满意度较高(如表1所示)。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案例设计、课前任务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修改与完善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为下一轮的应用做好准备。

表1 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四、反思

(一)建立高质量的特色案例库

案例库建设是保障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案例除了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外,还应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搜集与整理特色案例,形成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案例库,更好地贴近学生专业,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为后续个人专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完成课程规划,设计案例、课程资源、任务单、课堂活动方案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极大的教学热情、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等。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推动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如何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学习?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依靠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需针对学生、课程特点,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可以借助MOOC/SPOCs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将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线上自由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并完成在线测试,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而线下课堂应注重碎片化知识的串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以真实的应用案例驱动翻转课堂教学。笔者在案例设计、课前学习资源制作、任务单制作与发放、课前讨论及报告单反馈等方面进行讨论,指出了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

[2]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

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

[3]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

第2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项目化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在德国被广泛应用[1]。我国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始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戴士弘教授。戴教授是我国高职教育战线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当今高职教育的目标不应当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以能力提高作为最终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能力只能通过训练获得提高,其载体就是项目和任务[2]。戴教授提出了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六个原则、两个渗透。六个原则为:一是课程内容必须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二是突出能力目标;三是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四是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五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六是课程整体的知识、理论、实践必须要一体化。两个渗透为:把外语、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中;把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中[3]。戴教授的六个原则、两个渗透推动了我国从南到北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大潮。我院二维动画设计课程,自2011年与动画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动画项目作为专业阶段顶岗实习内容。2012年10月-2013年6月?勇?制作技术专业负责人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访问学习,跟随顾严华教授学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并赴深圳市太阳卡通策划设计有限公司参与央视动画片的制作。2014年,在我院开展的全院项目化课程改革中一通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的测评,并荣获A级评价。2015年课程团队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到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成果显著。

1以目标岗位准确定位课程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导原则,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很对具体的目标岗位(群),重点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4]。通过参与到动画企业二维动画项目制作以及对企业动画制作专家调研得出二维动画制作流程包括前期设计阶段(构思一个故事、文字脚本、分镜头台本、设计场景和造型、画人物及背景设计稿)、中期制作阶段(背景绘制、原画设计、作监修型、加动画、动检/校对、上色)、后期合成输出阶段(剪辑、配音合成、输出)。我们通过对动画企业和毕业生的追踪调研,将二维动画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到原画设计和加动画两个岗位,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岗位职业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总监和导演的意图及创作构思等;根据分镜台本设计人物动作和准确的造型能力;掌握力学原理和动画运动规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够在动作设计中表现出来,能按照导演的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致;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幽默诙谐的性格;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教学上我们选取两个企业动画项目按照企业动画制作流程完成动画的制作,以便学生熟悉动画制作的各阶段流程的制作规范和技能要求,重点培养原画设计和加动画岗位技能。

2 传统二维动画设计课程设计

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Adobe 公司的flash软件应用为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认识flash界面,Flash图形的创建与编辑、帧与元件、图层应用、复杂动画制作、滤镜及时间轴特效、声音视频及组件应用、交互式动画制作。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突出软件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利用flash软件完成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及交互动画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小的、分散的案例为主,学完该门课程学生仍旧无法参与到企业动画项目制中。

3 以“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3.1项目化教学总体设计

2011年至2014年,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组利用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带领学生赴企业进行阶段顶岗实习,带回企业动画生产项目用于日常教学。课程组按照企业二维动画制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动画前期准备形成文字脚本、角色造型设计、场景制作本、动作设计、动画制作、镜头合成、配音及音效制作、合成输出。培养学生造型创意能力和动作设计以及动画运动规律运用能力为主,综合应用flash、Anime Studio Pro 、Photoshop、会声会影、UleadCool3D、AfterEffects、Audition等软件能力为辅。选取两个动画片项目(一个基础教学项目,一个能力提升项目),将其分解成8个子项目,13个工作情境、35个任务开展学习。每个教学单元包括情境设置、任务导引、任务分解、技术准备、任务实施、技能拓展、作品展示及强化巩固八个阶段。最后利用2-4周的时间,学生小组完善课下拓展动画短片制作,该短片必须是原创作品。每个任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其他目标以及考核结果。

3.2项目化教学意外情境

项目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意外情境,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意外情境,如在造型阶段,小组分工合作时,前期勾线人员由于工作不细致线条没有闭合连接,导致后期上色人员无法正常上色,由于处理方式不当,上色人员与勾线人员产生矛盾纠纷,这时教师应该与项目小组长进行积极引导调解,让学生学会与组员之间如何相处,遇到问题首先要用包容的心及时提醒出现失误的对方避免矛盾激化,和谐的工作环境会使大家拥有愉悦的心情。同时也要强调企业上遇到这种问题,会问责勾线人员,但也不赞同上色人员的不帮忙心态。意外情境是项目化教学必须存在的。意外情境的出现能够提升学生面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

3.3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

项目化教学改革单元设计,这里以《街舞少年》动画片中的子项目五动画制作的任务5-5制作豆豆熊出场遮罩动画为例展开说明。首先将任务分解成创建豆豆熊出场元件、导入背景图片、创建简单遮罩动画、创建光芒四射动画、创建透明画卷展开动画、使用遮罩图层制作角色出场等六个步骤。本次任务的能力目标:使用遮罩动画配合其他动画制作丰富的动画特效、能够将遮罩动画灵活地应用于综合实例中;知识目标:了解遮罩动画的作用及遮罩动画原理、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素质目标:自主探索、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画节奏把控能力;其他目标:体会遮罩动画魅力,提升动画制作兴趣,在动画制作中?@得喜悦。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英文单词有Transform变形(快捷键是CTRL+T)、Masking遮罩、Convert lines to Fills 将线条转换为填充。情境设置:昨天快下班时,动画组接到任务:制作镜头3―豆豆熊出场动画。组员们接到任务后已经着手准备该任务。开课前两天,教师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包(包括ppt、遮罩原理动画演示、遮罩动画操作视频、遮罩动画概念及文字资料、豆豆熊出场动画)和自学任务单放到班级群和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小组课前自学。课上,教师分析小组制作的动画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如:导入非标准元件、元件命名不正确、入画时间不合理、时间节奏控制不合理等等。分析本次任务需要哪些步骤,展示说明遮罩动画构成原理,分析遮罩动画创建方法及操作步骤。学生小组完善作品,教师协助。意外情境:小组设置的时间轴帧数与要求的一样,但动画速度仍然很慢,原因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帧频设置错误。二维动画公司一般要求的是25fps,帧频确定后是不可以改变的。技能拓展:制作豆豆熊出场时全身发出五彩光芒。展示效果及知识点提示,小组网络搜索知识,完成五彩光芒动画,最后教师协助小组完善作品。小组制作五彩光芒时出现了意外情境:不同的软件版本,在执行“重置选区和变形”命令时,出现线条自动变长、变宽以及无法调整线条变形中心位置。解决方法:将线条转换成元件。技能提升:小组完成场景画卷滚动效果。展示完成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对本次任务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说明。课后项目拓展:小组完成公益广告片动画制作。

4 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可对项目化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首先,可以重新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5]。在开展项目式教学之前,课程团队根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了解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参与企业动画生产过程,然后收集动画项目制作相关资料并将其融合于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动画制作流程相结合。遇到较为抽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具体化、可视化,把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前先对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源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展示其学习结果,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项目化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学习状况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好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并将其制成教学网络资源以便学生课下完成拓展项目时参考使用。

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包括学习参与度考核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前自学;阶段总结性考核包括阶段提交作品及阶段汇报组成;素质能力考核包括小组合作情况和意外情境应对情况;期末综合考核包括最终项目作品和拓展项目作品的完成情况。

第3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关键词: 公安英语 微课资源 翻转课堂

1.引言

公安院校是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优秀警察人才的主要平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13年10月,我国提出了“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强了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践行服务民生,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世界和平等职能作用,公安干警队伍必须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这也对公安院校英语教学效果与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英语是公安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国际警察之间通用的语言,在公安干警职业生涯尤其是边防、出入境管理、国际合作及维和等涉外警务中应用比较广泛。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公安干警队伍中超过61%的人只能进行一般英语会话,在处理国际警务中大多不能熟练、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和使用英语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公安干警队伍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内在所需。因此,公安院校必须要根据公安干警的职业、职能和专业的特殊要求,在遵循公安英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国际化战略眼光,强化公安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成效,以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警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复合型的优秀公安人才。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被引进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东在2010年开展了微课试点,教学效果成就斐然,自此之后,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迅速成为国内各级学校的热点。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活方式,微课以其短小、新颖、便捷、共享的优点,为公安英语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公安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推进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促进英语教学数字化、移动化、碎片化,能突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公安英语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升到信息交流层面,从而真正提升公安专业学生英语素质与知识应用能力。

2.微n与翻转课堂优势分析

2.1微课

微课(Micro-Wcourse,Micro-Lecture)是微时展的产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首次提出。它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科知识点和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5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并辅以微课件、微练习等辅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重难点,实现情境化、个性化、移动化、碎片化学习。微课属于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教学单元资源包形式,集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反馈交流等于一体,具有主题明确、生动有趣、知识紧凑、简单实用等突出优点,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多媒体随时随地学习,实现“5min完成一次学习,300s经历一次思考”。

2.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基于微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学习时间转移到课外,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内答疑释惑并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内化。2011年,在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积极推动下,翻转课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翻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个性化学习,便于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利用微课资源等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知识内化的场所。翻转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形式,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2012年,我国明确提出将“翻转课堂”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尽管当前在外语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其毋庸置疑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3.在公安院校英语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育不同,公安院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公安干警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其在涉外警务中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香港警察必须精通两文三语,而且警察学院授课统一采用英语,即使是操练口令也是使用英语。内地公安院校英语教学则相对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制约了公安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首先,教学内容侧重理论,与公安警务实践存在脱节,无法有效适应公安警务需求。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但在实践中,英语课程教材与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大多侧重英语理论和基础知识传授,而对于英语知识应用不是很重视,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实际任职所需。其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更好地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公安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英语基础与英语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集中、学时,难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外,由于我国内地公安院校都采用母语汉语进行教学,英语学习与应用氛围不足,学生日常也很少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容易形成“哑巴英语”。再次,英语教学模式与方式滞后,仍然采用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也未根据学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比较低效。最后,英语教师缺少警务专业实践经验,英语教育与警务实践不能有机融合。公安院校的英语教师一般都是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引进的,其英语专业知识、理论都比较强,但缺少公安警务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能会存在英语知识与警务实践融合程度不高的情况,对学生未来的岗位任职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则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性化英语教学。教师根据公安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供学生下载进行课下自主学习和课堂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自由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强化英语学习效果。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氛围比较和谐、宽松、自由,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繁,能够增进师生感情,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英语。

4.加强公安英语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4.1分层次设计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微课资源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也是学生课前自学、课后复习的辅助资源,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公安英语教师在设计微课资源的时候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差异,创建层次化微课资源、层次化微测验,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由浅入深地从基础进阶到精通,提高公安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指向性。

4.2以任务为驱动进行课堂内互动学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微课资源,可以将公安英语教学内容模块化,使学生能通过模块学习,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公安警务实践,布置探究性任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采取小组合作、情境练习、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学生应用公安英语知识的能力,驱动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和知识内化。教师则及时给予指导和援助,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启发。微课资源建设需要立足公安警务际,坚持任职需求导向,翻转课堂学习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建设等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岗位技能有机结合。

4.3以多元化评价引导师生课后反思

多元化评价既包含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包含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公安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专业性和职业性比较突出,要使其真正成为消防工作中沟通交流的工具,就必须要贴近公安实际进行教学。在评价的时候,也要充分考量评价结果的引导性,采取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本人、同学、教师等,都纳入评价主体,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效果、态度、方法等,确保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英语知识应用技能的提升,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5.结语

公安院校英语教学成效直接关乎公安干警队伍英语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顺应教育潮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促进公安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优秀公安干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黎,王海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18:104-107.

[2]薛丹云.警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海外英语,2016,07:22+27.

第4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1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将“翻转课堂”引入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在于对所提出的政策问题予以实证性检验。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是: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强化地方政府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政策效果的跟踪监管;及时终结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的政策。

关键词 :翻转课堂;民族地区;城镇化;失地农民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27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创新训练项目“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对策”(项目编号:KYCX141702Z);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流入地与流出地少数民族农民工服务与管理协同机制创新”(项目编号:HMY2014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社区策略”(项目编号:CSW14029)。

收稿日期:2015-02-15

1 “翻转课堂”嵌入:民族院校公共政策教学变革性视野

翻转课堂教学法亦称反转课堂法(Flipped Class Model),是由美国科罗拉多教育家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首先提出的,意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而促进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它主张先让学生完成理论的学习,开展相应的训练,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教师、学生参与互动和研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跳出了“教师教—学生练”的简单循环,成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与体验式教学的桥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课堂革命的趋势。

传统的民族院校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依赖课本和有限的案例讲解,加之政策科学理论性强,往往深奥、枯燥,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找到知识共鸣,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研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教改尝试。通过变革时间与空间、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建立围绕学生主动“学”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式公共政策教学体系,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传统课堂得以“逆袭”并实现翻转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案设计上的流程再造和教学技术上的网络化。

如图1所示,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公共政策学教学,首先要以颠倒传统课堂流程和普适性设计方案为核心,形成“学生自发演示与应用—教师指导下的实证性检验—教师引导下课堂概念及理论研讨—学生做出有意义的决策”的新的教学系统和程序。以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为例,第一步是让学生思考城镇化给民族地区带来的人口市民化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少数民族失地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急难性;第二步是带着问题到民族地区中去验证,如通过游戏、交互仿真、田野调查、研究小组或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开展体验式教学,观察民族地区失地安置政策的效能;第三步是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互动学习。在该环节要注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结合教材知识点开展研讨式教学对政策议程、执行、评估和终结的理论意涵进行讲授;第四步是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非考试。指导学生课后持续关注民族地区城镇化政策问题,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交结课成果,并予以评价与分享。

2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安置政策的现状与绩效

翻转课堂法的重点是实证性检验,因为只有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才能让学生认识政策问题的源头。民族地区城镇化离不开土地流转和农民变市民这两个政策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调查团队赴武陵山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对此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方式主要有四:一是以钱易地。政府与受征地农民协商以一定标准给予一次性的补偿,而将土地使用权永久转交给征地单位。二是以地易地。村组织或地方政府用土地换土地的办法,另加一些补偿来换取土地经营权。三是以工换地一些地方在进行货币补偿的同时安排其就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四是以险易地。如恩施部分地区为保证农民失地后生计,政府与农民以6:4的比例共同参保,购买再就业安置保险,参保金额由1万至3万不等,参保后的失地农民每月可领取至少439元补助费。

从100位失地农民生存现状数据看,有效数据91人,其中66人失地后选择外出务工,8人从事个体经营,6人由当地企业吸纳就业,其余11人仍处于待业状态。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生存方式有四种:第一,外出务工。由于其风险小、门槛低,对资金、学历要求不高,72%的受访者会外出务工。其中85%以上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浙江等地从事服装、电子、建筑等时间长、报酬低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第二,从事个体经营。由失地农民转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在此次调查中仅占9%,比例较低。第三,地方企业吸纳。具有较高学历或丰富工作经验的失地农民在政府帮扶下,成功进入当地地方企业工作,成功脱离了土地。但这一部分仅占极小部分,在调查的全部失地农民中,进入地方企业工作的仅为6人,仅占全体7%。第四,待业。在政府安置政策之下仍有部分失地农民处于失业待业状态,这一部分失地农民多为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

根据91个有效样本的SPSS数据,经卡方检验后其在95%置信区间内的卡方值为0.026,具有显著性差异。失地农民表示“一般清楚”和“比较不清楚”、“非常不清楚”的数据占比为52%,说明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同时相依系数为0.233,显示“低度相关”,证明民族地区农民对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不甚了解。在“是否按期拿到全额补偿金”这一变量中,农民表示很明显看到补偿兑现的只54.9%。许多农民认为“钱没落实,地已经没了”。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兑现承诺,导致农民对征地具有排斥感和不认同感。统计表明样本均值为2.8571,对应到满意度量表值只能说明政策总体“满意”。问卷统计发现,选择“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仍占27.5%,征地安置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及创新

对预先假设进行实证性检验之后,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围绕问题展开互动研讨从中理解相关知识点。翻转课堂的关键还是在课堂上,这就需要借鉴头脑风暴、政策垃圾桶理论等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让参与调研的各小组成员将数据、图片和视频通过PPT等形式在课堂予以展示并结合教材内容阐发评论。通过概念及理论探索,针对如何优化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形成了以下建议。

一是要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在征地安置政策设置之前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民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普遍较少,土地对于少数民族群众而言不仅是生存之本,亦是民族文化民俗传承的根脉,显得格外重要。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地审慎推进土地流转,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以广泛征求群众意愿为前提,确保政策补偿不落空。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协同和协作以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联动、互补,为政策顺畅执行减少阻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梗阻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对政策不熟悉,各项政策缺乏连贯性和兼容性。民族乡镇政府应当着力提供“差异化”公共服务,解决少数民族农民失地后面临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就业创业等新问题。如鼓励政府与企业合作,定向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实施就地、就近城镇化,就无疑是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举措。

三是加强对征地安置政策效果的跟踪监测和管控,保证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对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管理不可放任自流,要建立政府政策绩效评估系统,杜绝侵害少数民族农民利益的乱开发、乱圈地和破坏生态及人文环境的行为。当前要抓紧建立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后果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纳入政府考核之中。

四是对部分征地安置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和社会矛盾的政策及时实行终结。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地区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依皈,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曾明星,蔡国民.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

2 翟年祥,项光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3 苏祖勤.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第5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44-03

一、何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制作视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并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合作讨论、作业答疑等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应比尔・盖茨的邀请在美国加州进行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演讲,介绍可汗学院的成长故事,这次题为“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演讲将“翻转课堂”介绍给全世界,引发了世界各地对 “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热潮。同年,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将其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育理念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无论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多大的差异,都要在课堂上接受教师同样的讲解,学习效果存在巨大的差异。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前主动地通过视频学习课程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步调,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不同于课堂上的讲解,可暂停、快进、多次重复等,根据自身水平合理学习视频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形式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巩固”的流程进行教学,是“先教后学”,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没有人指导,常常一知半解,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占用大量的时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比较少。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为学生的学后交流互动、教师答疑以及作业指导留出充足的时间。

3.教学时空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局限于特定的时空,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若因请假而缺课或上课时没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容易造成知识的空缺,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只要有手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的支持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教师讲课的视频,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重复观看视频,进行练习检测,巩固学习薄弱点。

4.评价方式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标准往往是一张试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对教师的评价也与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对学生除了关注他们的成绩之外,也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对教师除了关注教学效果之外,也关注课件制作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丰富评价体系。

二、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转型

(一)教师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面临的挑战

1.信息技术水平的挑战

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和运用提供了物质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有关课程学习的视频及其他学习材料之后,在课堂交流讨论、解决困惑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能设计录制教学视频,综合运用信息化软件。

2.教育理念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仍带有传统的教师中心理念,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好的教学行为需要好的教学理念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转换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选课程制作成视频等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水平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程的讲授者,知识的传递者,主要负责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工作。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精心选择适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对于课程的重难点要有精准的把握,由于视频制作不同于课堂讲授,师生缺乏沟通,教师在录制视频时要考虑这一问题;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把握多讲和少讲、何时讲、怎样讲的尺度。

4.学习理念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课前已经精心备课,讲课内容往往在课前就已经预设好,课堂很少会脱离教师的掌控。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时间更多的用于交流讨论、教师答疑,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可能也会有知识的短板,不能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思想,扩大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二)教师角色转型的方向

1.教师要从教案的编写者向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者转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自学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制作成视频。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仅仅是备课、编写教案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课程内容,突破过去“备好课,教好书”的思维,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备课教案的编写者向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者转型。

2.教师要从课堂内容的讲授者向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者转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讨论中获得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突破以往向学生单一灌输课程内容的传道授业身份,更多承担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作用,帮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提示,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教师本身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3.教师要从家庭作业的批改者向课堂作业的答疑解惑者转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业可以放到课堂中完成,课后时间用于观看教学视频或完成视频后的练习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往往是次日批改、课上讲解易错题,如果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只能求助于家长,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作业由学生自己思考、同学之间交流、教师答疑三者合力完成,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当场解答,把困惑解决在“摇篮”里,不给知识留漏洞,教师要逐渐从家庭作业的批改者转变为课堂作业的答疑者。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型的有效途径

1.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它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水平,“翻转课堂”无法顺利开展。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常常用到Freez Screen Video Capture、Wisecam、Quick Screen Recorder、BB FlashBack、HyperCam等视频录制软件,还要录制音效,制作测试题等,需要通过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将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搭建“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将教师转变成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者,促进教师的发展。

2.转换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探究,理清多讲与少讲、如何讲的问题,承担组织与管理的职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3.终身学习,完善自身

活到老,学到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再像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那般统一,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自学课程,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教师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要深化专业知识,对于其他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努力完善自身。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将信息技术大规模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有了更多的扩展。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热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冷静地思考这一模式是否适合我国的教育发展,要吸收其优秀的一面,完善有所欠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2] 韩涛.“翻转课堂”来袭, 教师如何应对[J].基础教育课程,2014, (15):12.

[3] 马.“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J].上海教育,2013,(36):75-75.

[4] 嵇成中.萨尔曼・可汗:视频重塑教育[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 (04):55-57.

[5] 金陵.萨尔曼・可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10):29-29.

[6] 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 [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017.

[7] 王岚,张一春,兰国帅等.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 战-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 (5):474-478.

[8] 蔡志全.解析“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4,24(4):46-48.

第6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分层教学

一直以来,追求“高效率教学”是所有教育模式革新的目标,而“翻转课堂”科学模式的出现正是将传统教学中“课中信息传递――课后知识内化与吸收”的过程翻转倒置,从而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交予学生去完成知识巩固、内化和吸收。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教”的过程,在课堂上以学生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教师答疑解惑的形式完成学生“学”的过程。但目前而言,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可借鉴,我校也正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而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有所反思。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1.有效实现分层教学

传统班级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沿用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但“翻转课堂”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自学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把握观看过程,可以暂停,也可以反复播放,在课中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2.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堂活动积极性不强,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以及回答的创造性不强,而“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一般以“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展开,课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结论,课中再将这些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或结论反馈出来,供师生共同探究,这样民主的课堂组织形式留给了学生更多施展自我的空间,结合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提升,也避免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伤及自尊情形出现,并且能够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充分关注学生

“翻转课堂”中,课堂时间多数留给了学生去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解决自身疑难和为他人解决疑难,使知识在小组互动内化吸收,也使教师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更清楚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识别和跟踪学生的疑难,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这样一来,就让学生从传统学习的“只学不想”和“只听不做”的简单“模仿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探路者”,也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形象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二、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1.开展“翻转课堂”是种摒弃传统的冒险

作为新兴事物,“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尝试运用之初,有的教师对它产生了怀疑,知识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这能成吗?学生家长也会有所顾虑,这样的教学效果到底能让人放心吗?学生也会疑问,以前都是老师教,现在变成学生自学解疑了,这样的课堂有些无所适从了。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都是围绕“教师中心”,而翻转课堂真正围绕“学生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教育前景,尽管处于实践阶段,但其优势不言而喻。

2.课前微课视频时间长度怎么控制

有研究显示,微课视频录制时长不超过十分钟效果最佳,但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在十分钟之内讲解清楚某一节的知识点尚可,但对知识的解析教师想在视频中稍加剖析,恐怕就要超时了。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在减少知识量后,又怕难以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教学,首先应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微课的制作时间成本怎么减少

做好一节微课,需要老师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制作课件、教案、学案、录制微视频,这几个环节在落实中,课件、教案、学案都可利用时间完成,但花费时间成本较高,在实践中一般需要2~3小时,而录制微课的环节受技术限制,一般都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完成,需要约1~2小时,并且还有些教师受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限,不易完成。有的地区和学校采用资源共享和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也有以“慕课”形式整合教学视频资源,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可惜目前这样的资源少之又少。

4.课前自身的监督和引导如何落实

课前自学是反转课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它,基础知识教学中信息传递途径就被切断,课堂中的交流解惑便无法进行下去。实践中,我发现对于在线视频学生自学的监督落实存在一定难度。脱离课堂后,学生的自学是借助网络多媒体完成的,学生看不看视频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家长监督,遇到这样的问题后,我在学案中增加了预习检测环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自学状况,督促学生落实自学,也有教师采用在线教学和在线答题的形式进行监督。

5.“翻转课堂”是否真正因材施教

教师和学生在转换教学思维的过程中,能否真正解开传统课堂习惯的枷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从学生角度来看,起初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长期尝试之后,学生对其热度有所减弱,甚至觉得老师都录了微课,上课不认真听也没事,回家可以看视频自学,但往往都不了了之,从而使课堂互动中学生讨论并不热烈,提问主动性并不高。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不提问时或学生自学后疑问较多时,都担心学生未能较好理解知识,又容易回顾传统课堂模式教学,还是讲得多,从而留给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引导的时间有限。如此之后,微课便只剩下了形式,无形中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样一来,教师一言堂后,翻转课堂的一大优势“因材施教”便名存实亡了。所以,如何将微课趣味化、知识生活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自学的习惯,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SPOC实践教学管理平台;Java课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69

[中图分类号]G434;TP3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0 引 言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时间内教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死板,灵活性不足,不能针对性的解答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同时缺少独立自主思考和知识强化练习的时间,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上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转变了师生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了知识的内化。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并负责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要求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以小组协作学习和教师答疑解惑为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 Java课程教学现状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目前大部分的教授方法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的,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再通过实验巩固和应用知识点。尽管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较容易的接受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但存在以下问题。

(1)这种讲授法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汲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另一方面,教师也处于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标的被动状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因而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学大纲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并形成完整的教案。课堂教学成为实施教案的过程,教师往往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使本该灵活多变、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生机和乐趣,学生也因此对程序设计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很难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2 基于翻转课堂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授对象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大二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倾向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在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浪潮中,某校首次接触SPOC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第一次把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对2015级的学生使用了该模式。

2014级Java考试内容是电影售票系统,功能要求系统能对电影进行管理,如电影信息录入、查询、设置放映室(某放映室放映的影片、放映时间)、选座等功能,并在控制台上给予实现。2015级Java考试内容是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包括图书信息录入、修改和删除,查询图书信息、购物车管理等功能。

C语言项目考核结果80分以上的学生占67.86%,这些学生大多使用数组和函数等知识完成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考试内容简单个情况下,2014级仅比2015级Java项目80分以上的学生高4.77的百分点。

在综合出勤、作业和项目考核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学生的总成绩如图1所示。

从图1计算得出,15级Java总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占65.48%,高于C语言的48.81%和14级Java的52%。其中优秀等级的学生比例,15级Java课程中有20.24%,C语言有15.48%,14级Java课程有17%。

以往部分学生上课因点名而出勤,课堂作业依赖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而课外更拘泥于教师布置的项目。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更大的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积极登录平台观看视频,课堂作业及课外项目的完成情况也有所提高,在消灭“泡泡糖”项目的基础上,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分别做出了商店管理系统、点餐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好歌曲投票系统等多个项目。

3 结 语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Java教学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由于初次运用到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使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以更加充分调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因此,今后还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第8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总结传统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模拟化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该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优势及意义,旨在推动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关键词:

诊断学;翻转课堂;模拟教学;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入门学科,是医学生学习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反复实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诊断学实践教学,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课为主、技能操作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改革诊断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诊断学模拟化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

1传统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当前医疗环境的影响,诊断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只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学习。近年来,虽然部分院校实施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PBL、CBL等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往往缺乏实践机会,影响了学生诊断学技能的提高。(2)临床诊断学知识繁杂,心肺听诊尤其心脏瓣膜杂音的听诊以及腹部肝脏、脾脏等脏器触诊是学习的难点,如不反复实践,初学者难以掌握。此外,临床上有阳性体征的患者相对较少,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见到的病种及阳性体征越来越少,多数学生反复见习同一位患者,造成患者不愿合作。(3)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部分住院患者不愿配合临床教学,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日趋减少,学生诊断学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及考试评价方法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模拟化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模拟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内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在诊断学教学中实施了模拟化教学模式[1-2]。例如大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配备了多媒体模拟人系统,结合多年模拟教学经验,开展了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模拟化教学组学生技能操作成绩明显提高,对教学整体满意度达97.6%,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3]。模拟化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不仅有利于学生操作手法的训练,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但模拟化教学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模拟人的体征有些失真,模拟人不能进行交流,模拟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实践教学。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率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外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其颠倒了传统以授课为中心的学习顺序,即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完成低级别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学习,即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分析、运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对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有研究小组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眼科理论课[4]、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5]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诊断学教学效果,但是还缺少相关教学经验[6-8]。笔者2014年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药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观摩学习了该校对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药物动力学课程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参与教案和教学视频制作,上课并与授课教师、辅导教师及学生交流,学习了他们的教学经验[9]。本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尚属初次尝试,现将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4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4.1课程安排

学生在上诊断学实践课之前统一进行诊断学理论课学习,接下来的实践课在实验室完成。心、肺、腹部检体实践课分成3个模块,共12学时,分3次课,每周1次课4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2课前教学设计

组建诊断学实践课带教教师团队,由资深教授对其进行培训,统一检体标准;根据每个模块的难点、重点编写教案,给出难易适中的课堂测试题、病例题和课后思考题;录制教学视频、制作视听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建立具有诊断学实践课特色的主客观结合的考核评价系统,编制调查问卷。坚持集体备课,上课内容及进度按照教案进行。教师在每个模块开始上课前一周将教学视频、视听材料或多媒体材料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在上课前自行观看相应模块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14~16人。

4.3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在线完成答题。随后教师对本模块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学生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播放录制的教学视频,给出相关临床病例题,学生相互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评价。随后各组学生之间两两进行正常查体,然后到多媒体教室应用多媒体模拟人进行异常体征查体训练,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手法。一个模块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下一个模块学习需要预习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同时学生需要完成相应部位检体操作内容的实验报告作业。下一次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4.4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方法

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考核评价,包括平时成绩、操作测试、理论测试和问卷调查四部分:(1)平时成绩:将课堂测试成绩及出勤情况计入期末总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课后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2)操作测试:采用心肺听诊、腹部查体电子模拟人系统对学生进行心、肺、腹查体基本技能的操作测试,从操作程序、动作要领、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评,给出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3)理论测试:期末诊断学理论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40%。(4)问卷调查:对学生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训练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进一步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调查问卷包括以下条目:教学视频资料、学习主动性、实践操作水平、课堂讨论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学生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5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意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操作测试成绩优秀率达100%,理论测试成绩优秀率达90%。这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具有明显优势。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应用模拟人进行异常体征教学,缓解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而异常体征患者少的矛盾,有效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相关知识,课堂上充分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诊断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真实临床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认识较多异常体征,掌握检体方法,培养临床实践技能。

6结语

随着诊断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模拟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诊断学实践教学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新莉,纪卫政,徐新娟.应用多媒体模拟人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69-70.

[2]张悦,刘巍,李金鹏,等.应用电脑模拟人系统提高医学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51-53.

[3]王莺燕,李春艳.模拟特色化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05-608.

[4]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96-399.

[5]李蓓,刘源,刘文佳,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4):402-405.

[6]朱冬菊.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74-75.

[7]张学军,尹长江,杨坤宝,等.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1-12.

[8]钱红,黄民江,刘理静.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2):1674-1675,1680.

第9篇:翻转课堂教案范文

【摘 要】微课的发展如火如荼,翻转课堂的理念也迅速升温。笔者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提出了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微课课堂教学设计,并指出了四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介绍了三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5-0094-03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视微课为新宠,一时间大刮短视频教学之风,如今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凡是一个教学视频就被认为是一个微课。从各种微课教学比赛来看,很多参与者仅仅是从自己课堂教学录像中截取了一个片段,有些上传的视频甚至长达20多分钟,视频的内容往往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那么,是否这样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就是我们想要的微课呢?

笔者认为,微课离不开翻转课堂,只有在翻转课堂体系下的微课才能发挥其真正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呢?笔者根据对微课较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微课教学与问题导学法相结合的观点。通过在微课教学中融入问题预设,真正发挥微课教学的实效。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很快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图1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变“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旨在给学生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个“高效学习”的结果。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粉丝们”都感谢这所高中开创性的实践。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的方法,起初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但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实践中,师生双方都认为,是综合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

问题导学法的优势

那么,在翻转课堂体系下的微课应该怎么上?如何更好地提升微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呢?是把教学内容尽量减少还是把时间尽量压缩?显然,纯粹地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并不能显示微课的魅力。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如何优化微课教学设计,如何在短时间内突出重点。微课虽小但也应有丰富的内容,要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就能激发求知的欲望。笔者将问题导学法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探索能在翻转课堂的体系下更好地教学的有效措施。

问题导学法(PBL教学法)是一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问题导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去。

从图2可以看出,PBL教学法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PBL教学法展开,教师扮演的是旁观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角色。翻转课堂模式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学会结构化思考,由浅入深逐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上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案设计有别于普通课堂教学的教案,微课受时间、场地、教学内容的限制,其教案设计也有自己的取舍,更有自己的特色。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在课堂结构和课件设计上要有所优化。

1.微课课堂结构的设计

微课视频的时间要控制在8分钟左右,按照课堂顺序,分别是开场白、知识点讲授、作业布置、作业讲解、课堂小结等5个环节。

2.微课课件的设计

微课视频大多是以展示电脑PPT课件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如何在8~10分钟以内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模板样式设计。一般地,PPT的页数控制在10页左右。页面的字体不能太小,标题字号一般在40以上,内容字号一般在32以上。

PPT页面一般分为扉页、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下一讲内容等6个页面。标准的PPT页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微课中问题预设的方法

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的提问尤为重要。好的提问能够启迪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地学习,提问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总结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几种问题预设类型。

以下是笔者对微课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预设的类型研究,教学内容来自于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

(1)平铺直叙型——以《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例

问题1:算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问题2:算法的特点有哪些?

(2)知识讲授型——以《数据类型》为例

问题1:计算中为什么会有数据类型?

问题2:数字型的数据放在什么数据类型中?

问题3:一长串的文本放在什么数据类型中?

问题4:日期型的内容放在什么数据类型中?

(3)方法思想型——以《枚举算法介绍》为例

问题1:10元钱可以由1元和2元如何组成?

问题2:15张1元、2元、5元,如何构成30元?

问题3:同学们觉得枚举算法的思想是什么?

(4)案例实践型——以《简单计算器开发》为例问题1:如何将Text 1的结果显示在右侧?

问题2:如何在点击数字按钮后,就将数字显示在文本框Text 1中?

问题3:当要输入多位数后,如何使结果统一显示出来?

问题4:如何实现加减乘除运算?

问题5:运算按钮只有一个,如何知道当前是什么运算?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通过互联网上传的微视频课程进行免费授课,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创建了著名的可汗学院,并先后获得了多笔资金资助。而我们的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所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微课制作好了没学生看,或者没法给学生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下是笔者认为较可行的几种微课应用方法。

1. 制作微课资源学习光盘

该学习光盘涵盖了课程中所有的微课内容,学生可以在家里电脑上通过光盘观看微课视频,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光盘中还提供了每课的课堂练习及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光盘中附有配套学习软件,通过帮助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选择课程,并进行练习答题。

2. 制作微课资源专题学习网站

光盘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只要电脑有光驱就可以学习。但光盘也有无法交互的缺点,学生不能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微课资源专题学习网站是必然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微课视频,也可以在线回答教师预留的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留言提问的方式向教师反馈。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微课资源实时更新。

3. 建立微课程的微信公众号或开发APP程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16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各种通过手机进行学习的产品应运而生。学习也已经进入了“微”学习时代。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最新学习资料,或者通过让学生下载微课APP,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

结束语

微课的发展如火如荼,翻转课堂的理念正迅速升温。最近,从各种教育类报纸、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微课”、“翻转课堂”的字眼。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原任馆长金陵老师等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发展。作为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笔者和同事们也在积极研究微课,制作微课。微课虽然时间短,但也能短小精悍。“微”中也有“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来微课的春天。

参考文献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汪辉进.基于PBL模式的网络实训课程体系研究与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3-16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