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他们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治疗骨伤,在减轻患者因骨折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周三的上午,记者跟随该科主任程灏一起,跟诊了他的全程。
做该做的手术
“我今年60多岁了,半年前,我的手腕骨折了。到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是程主任为我看的病,当时,我心里非常害怕做手术,后来程主任瞧了我的片子说可以保守治疗,先用小夹板固定一下看看。”一位来自朝阳区的老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他的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非常感谢程主任,让他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
“我们的原则就是做该做的手术,即便是采取手术,也多数采取微创手术,尽可能不破坏骨折的血液循环。”程灏说,也有一些需要赶紧手术治疗的,比如急性开放性骨折的、需要尽早下地活动的或者活动关节的。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主要是看哪个手段更适合病人。
中医的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早就有麻药和开颅、刮骨疗毒等手术方法记载,但是受各种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限制,手术学发展不是很快。从手术学科来说,几百年前,随着外国人的物和技术发展以及抗菌药的出现,使得西医的手术发展非常快。
在创伤一科,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理念: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提供一个最好的方法。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因人而异,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选择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作为医生就应为病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程灏的门诊,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叠小宣传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程灏发自内心的感言。
“我作为医生只是利用医学知识和经验帮助病人选择治病的方法,但是,治疗的好坏,什么时候能好,主要还是在于病人本身。”程灏解释说,实际上,医生是在帮助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方法,达到康复的目的。
行家看门道
在门诊,有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已经半年多了,骨折仍然没有愈合迹象,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
程灏主任在看了他的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让记者觉得好奇的是,看片子就知道这么多信息。
事后,程灏告诉记者:“从钢板螺丝钉的选择和打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做的手术。该患者所做的手术,叫钢板坚强内固定,50年代从欧洲开始兴起,也叫做AO理念,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打的钢板,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
程灏说,现在治疗这种骨折,已经改成钢板局部弹性固定。这个患者所使用的钢板,在锁骨骨折处,两端各有三个钉子,复位效果很好,表面上看符合现代钢板内固定的BO理念。但是如果骨折中间再又加上两枚螺丝,捆上钢丝,这就不属于微创,也不属于相对固定了,所以就不能叫做生物学固定了,仍然是坚强固定,属于AO理念。
程灏说,现在AO理念,虽然不能说是被了,但是在逐渐向BO理念转变。像该患者这样一个手术,至少是在一家没有跟进现代治疗理念的医院做的。
过于坚强,为了复位效果满意,其中多加了一些螺丝钉,再加上钢丝加强固定,就需要把周围的软组织给全部剥开了,这样既破坏了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从表面影像上来看,好像挺结实,但是由于破坏了血液供应,产生应力遮挡(代替自身生物力)可能愈合则更加缓慢,甚至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
从AO理论到BO理论
程灏解释,中医创伤科,现在主要的理念:突出中医特色,西医也不落后,中西并存。以前讲都是中西结合,现在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也有一些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西医的就是西医,中医的就是中医,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看用哪一种方法更加适合。
西医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当然,中医也有一些不足。中医骨伤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千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物,有许多非常科学的东西。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汲取一些优秀的东西,加以继承和发扬。
中医骨伤科早就有一套原则和方法。现在西医的一些治疗方法和理念,回过头来看,逐渐地在向中医的理念上靠拢。
比如,AO理论到BO理论的转变。AO理论,强调的是坚强内固定;BO理念,强调是生物学内固定,从这一点来看,非常符合中医功能复位和相对固定理念。包括伤口软组织愈合,中医几千年就开始讲“渨脓长肉”,伤口愈合在有分泌物的情况下,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清洁干燥,只是从最近不过十年才刚刚提出“湿性愈合理念”,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只不过从理论体系上有一些区别,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类,可能有注重宏观与微观的不同。不论是中医也好,还是西医也好,怎么样对病人更合适,那么,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要的时候,我们中西医一起都要用上。
我们比西医来说,多了一些闭合复位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等,另外,骨折中医三期辨证施治,中药药配合骨折治疗等都是目前西医无法攀比的有效手段。
理论创新
程灏说,下一步骨伤科要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特别是把传统小夹板治疗骨折,发扬下去。尚天裕老先生是国内著名骨伤科前辈,是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创始人,小夹板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了,上世纪中期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青睐,然而在当今使用的过程中,受年代社会状况、经济体制,材料等影响,遇到很多困难,使用上受到夹板设计本身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些年轻医生都不会使用了,甚至到了濒于失传的境地。
目前,程灏刚刚申请了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把尚天裕老先生的夹板,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在里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技术创新。程灏说,把原来一些弊病,不合理因素,固定不稳妥的地方,纠正过来,弥补了原先的一些缺陷。
而在门诊当天,适逢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正在使用新型小夹板治疗。原来,该患者在一次摔倒的过程中,胳膊着地,整个重力都压在胳膊上了,导致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质。经过程灏主任用夹板两个多月的治疗,恢复情况很好。程灏建议该患者,可以间断地拿掉夹板,做一些功能锻炼。
还有一个女患者前来复查,当时是胫骨平台粉碎塌陷性骨折,程灏说“这是一例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已经被压碎了,按当今的诊断说法可以称为“复杂难治性骨折”,当时是选择手术治疗。她这个手术在做之前,想象的应该没有那么好,都碎成了那样,经过医生仔细的手术,结果手术后效果比预期要好很多。程灏说,从目前来看,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一个手术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程灏认为,对于医疗方法的评估,不在于价格,关键是选择哪个手术能真正给病人解决和解决多少问题。所以,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就是好疗法。
程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对四肢各部位骨折的治疗经验丰富。
[关键词] 肩周炎;针刀疗法;关节腔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83-02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以往治疗采用手法松动及局部痛点注射等多可收效,但有些病程较长的顽固性病例,使用原有方法见效缓慢,近年我科采用针刀疗法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此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8月~2008年10月,共收治本病194例,其中,男64例,女130例;年龄28~72岁,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2年,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84例。
1.2 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1.2.1.1针刀松解: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患肩,术者在患肩处仔细寻找压痛点,必要时可活动患肩以找出牵拉疼痛处,一般常见痛点可见于肩前方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处,肩外侧的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处,肩后的冈上、下肌与大小圆肌附着处等。采用朱氏针刀依操作常规消毒铺巾,切开剥离病变处的粘连[1]。术后可局部由原针孔注入药物:曲安奈德注射液10 mg(昆明积大生产同息通、下同),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Vit B12注射液0.5 mg,压迫针眼片刻,贴上创可贴。每次可做2个痛点,同一点施术间隔5~7 d,每点最多做3次治疗。
1.2.1.2关节腔注射:可与针刀松解同时进行,耐受差者也可隔日进行。选用药物为曲安奈德注射液10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Vit B12注射液0.5 mg,加生理盐水至15 ml。取肩锁关节内下方1 cm处关节间隙进针,深度3~4 cm,回抽无血,缓慢推注,注药时阻力应较小。患者可有酸胀感,但不应有上肢麻木感[2]。此法除止痛消炎外,也可利用药物容积冲击来解除部分关节囊粘连。术后可接做各方向关节活动,在患者达不到的角度医者稍加力,有时可听到粘连处的撕裂声。此法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2.2对照组
1.2.2.1 痛点注射:痛点选择及药物同观察组针刀疗法,区别仅为未做针刀松解。每次可选择2~3点注射,同一点注射间隔1周,最多注射3次。
1.2.2.2 传统手法:包括点按局部穴位,一指禅拨痛点,云手旋转,各方向关节活动,手法前后均以按、揉、推、抖等手法进行放松。每日施行1次,20 d为1个疗程[3]。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肩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前举、外展提高30°,后伸提高10°,内外旋提高10°;好转:疼痛减轻,前举、外展提高10°,后伸提高5°,内外旋提高5°;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结果治愈率对比[n(%)]
3讨论
肩周炎虽为一种自愈性疾病,但其病程往往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周炎的病变机制,一般认为是机体组织退变、内分泌失调、外伤劳损、感受寒湿等因素,导致关节囊及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肩周疼痛、活动受限。现在有许多学者认识到,“肩周炎”是一种古老而不确切的称呼,没有指明确切的病理变化,只是临床习惯的叫法[4]。实际上,在诊断为“肩周炎”的病例中,大多是可以明确定位诊断的,如有近一半的病例是由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所引起,另外多见的病变还有冈上、下肌腱炎,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肩撞击综合征等,真正单纯由于关节囊粘连导致的“冻结肩”大概不到十分之一[5]。当然,上述各具体病变有时会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检查,区别对待,做好鉴别诊断,尤其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肩痛,如颈椎病产生的肩、臂部放射痛。笔者体会到,早期病例多以局部炎症改变为主,这时用局部痛点注射及手法按摩可消炎、解痉、止痛,也有的作者采取臭氧注射的疗法[6-8]。但许多患者病程较长,已在炎症基础上产生了局部粘连,这时就需要区分患者情况选用针刀松解及关节腔注射法,并配合术后的松动手法,即使不用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只要手法轻巧准确,同样能起到迅速而彻底的解除关节内外粘连的作用,两组数据的对比说明此法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对发病机制及局部解剖要熟悉,才能避免造成多余的损伤。
[参考文献]
[1]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60.
[2]钟建兵,江正康.曲安奈德注射加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75-76.
[3]杜福辰.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J].颈腰痛杂志,2008.29(1):80-81.
[4]李承球.肩周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25(3):145-147.
[5]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01-408.
[6]程建明,罗涛,王宋鑫. 关节腔臭氧注射伴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21-22.
[7] 王海亭,张海波,蒋忠仆,等.DSA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9-60.
【关键词】 中医学; 特色; 优势; 方法论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特别是中医药界的重视和关注,但至目前为止,始终没有一个较完整的说法和较一致的意见。笔者试对此再做探讨,供读者参考。
1 中医学的特点
所谓特点,是指异于一般者。特点、特征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有征象的表述。一门科学的特点,是由其本质特征,即它的科学对象和特有的科学定义、概念体系以及为之服务的科学方法所决定的。中医学的特点,是强调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地方。特点,并不意味着优劣,而只侧重于“异”。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哪些基本特点?过去和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确为中医学所独有的,而整体观则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在医学层次上的一种观点,对于中医学并没有特殊标志的意义,可以说,只是一种笼统的概括。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去分析中医学的特点,如理论上的特点、实践上的特点以及方法论上的特点。这样则比较全面。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个特点为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整体系统的医学模式上,中医学理论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中医学把人看成为一个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人的正常心理状态,有赖于人体阴阳平衡和“天人相应”协调一致,这种有序的状态就是“健康”的标志。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病理变化而出现疾病。中医的治疗正是从调整人体整体阴阳平衡而确立原则的。因此,中医学理论揭示的生命和疾病的宏观整体系统规律是有别于西方医学理论的。这也是中医发展的一大方向,如果脱离这一特点,刻意从微观局部去解释中医学理论,就违背了中医学的合理内核,导致错误的结论。
1.2 中医学临床实践的特点
中医学临床实践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地方,如从体表推知内部病理变化;对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四诊合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强调治“人”,随症施治以及多种多样的独特的治疗手段,如采用天然动植物、针灸、按摩、气功、心理治疗等。
1.3 中医学方法论的特点
中医学方法论主要特点如下:
(1)实践论的方法:中医学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经过概括与归纳,上升为理论。中医学中数千种药物的性味归经,纵横全身的经络路线和遍布人体的数百个穴位,以及数以万计的临床方剂都是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则形成各自独具特点的诊疗经验。如清代岭南医家何梦瑶[1]强调南方“凡病多火”、“多湿”,运用脏腑经络学说对火热进行辨证论治,对湿病以理脾祛湿法治之;另一岭南医家潘兰坪[1]认为湿病与一般外感证的区别在于“里热盛”,“阴津伤”,故立“先养胃汁法”和“甘淡护津气法”。
(2)整体论的方法:整体方法是指在不干扰正常生命活动情况下,对人体进行研究,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规律的一种方法。整体方法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脏腑、器官与整体息息相关,因而诊病、辨证、处方用药也要整体考虑;二是认为人体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天人相应”。这种整体方法与高度精密的西医分析方法比较,固然有“笼统”和“粗糙”的不足一面,但它却具备西医分析方法不可及的视野,它所造就的中医学的生命观和疾病观能全面地、整体地、客观地反映生命和周围环境复杂的适应关系。
(3)辨证论的方法:将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使阴阳五行的哲理概念和医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并使其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脏腑、经络、运气和辨证施治等理论。辨证方法既兼顾了人体生理病理矛盾的普遍性、复杂性,又重视了矛盾的特殊性和它的转化规律,运用于辨证施治的实践中,易把握疾病的本质。
(4)系统论的方法:中医学蕴藏了原始的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则。中医学的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显示了脏腑的整体性、等级性和有序联系。中医学揭示了机体内存在着多系统、多层次的联系,如脏腑气血、表里、三焦以及经脉、经别、经筋、孙络等不同层次的经络系统,其气血“周流不息”,濡养全身。
以上4种方法是中医方法论的特点,也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中医学的实践者们运用以上4种方法,在辨证施治中,根据脏腑传变规律,提出先后施治方案,说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剂组成上,有君臣佐使等级不同药味的系列组合,有完整的系统效应和等级原则。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以“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为核心的东方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中医学又同时确立了以临床为实践,以取类比象和抽象思辨为核心的一整套独特的方法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的主体是以脏象学说为核心的多学科医学理论系统。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中医学是一门以脏象学说为医学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实践形式的东方自然哲学式的医学。
2 中医学的特色
“按照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的方针,是1982年4月在湖南衡阳市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会议上提出的。该方针是在沉寂多年的中医论坛开始活跃时,有鉴于期间中医药事业的惨痛损失而提出的。当时,老一辈的中医学者对此感到尤为迫切,唯恐中医药界的接班人抛弃了中医学传统特色的东西,或受西方医学的影响而“西化”,丢掉了国粹,会上明确指出“中医机构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何谓中医特色?一般来说,是指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去指导中医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学者认为,中医特色主要指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象、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中药和中医的传统技法以及数千年来的治病经验。亦有学者认为,中医特色应包括如下内容:(1)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整体、恒动、天人相应的观点,有它自身的生命观、疾病观、预防观、整体观、自然观、治疗观和辨证观等。(2)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整套理、法、方、药的规律,充分体现了辨证思维。(3)有效的传统综合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气功、正骨、汤药、食疗、熏洗、心理等治疗。(4)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为核心,包括运气学说等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特色、特点、特长都是针对“特有”而言,强调其“异”,表述不同,没有质的区别,学术界只是从不同角度去加以阐发,争论不大。当然“特长”的“长”是指特点中的长处,后来发展为“优势”提出。
在明确了什么是中医特色之后,中医药界对中医特色有了不同看法,这反映中医药界迈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特色是比较而言的,有人就认为特色的观点多偏重于回顾性比较。当然,这种回顾性比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注意了历史的延续性,注意了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对保持我国中医学科学的特点,起到很大作用。然而,从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强调发扬中医特色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对于同样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西医学来说,过分强调两者的异,忽视两者之间的同,这本身就是不够全面的,更何况医学本身为应用科学。因此,中医事业在已具发展规模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果只单纯强调保持中医特色,而忽视吸取现代医学及科学的营养素,这是否会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种束缚,是引人深思的。发扬中医特色做得较好的佛山市中医院,以骨伤科为龙头带动全院业务发展,该院把传统的“正骨八法”发展为“正骨十四法”,手法治疗时选用单个手法或多个手法复合使用,在治疗中把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中药内外用药四大原则有机地结合运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2]。该院中医特色十分明显,但并不满足于一般特色的发挥,近十多年来又积极引进现代化医疗设备与手段,吸取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三维导航系统的脊柱微创骨科手术和微创关节置换等先进术式,收治了大量骨伤危重、疑难病症,成为饮誉国内外的名中医院[3]。
当然,最恰当的提法应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只有“保持”才可能发扬。问题是保持些什么?摒弃些什么?如何保持?发扬些什么?如何发扬?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几代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这也正是振兴中医需要长期奋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的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在完成它历史使命之后,中医和西医在现代科学的武装下携手并进,逐渐融为一体,那就是人类未来的新的医学。
3 中医学的优势
所谓“优势”是指优于一般,长于众者,且其势盛。优势对于某一事物来说,并不一定是永久的。这一时期的劣势到彼一时期可能会成为优势,而这一时期优势,到彼一时期也可能就成为劣势。在同一时期,发挥其时代的优势自然对事物本身是一大促进和发展。
中医学的优势既不能由中医学本身来衡量,也不应单靠西医或其他医学学派来衡量。客观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和时代性,应该从医学科学整体、从科学技术整体以及从现今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来衡量。中医的优势应指那些经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经现代科学技术证明符合科学,且优于其他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战略图景中,它代表了可能比其他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加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一定的指导意义。“发挥中医优势”的提法对于医学科学的未来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推动作用和开拓作用。
近十多年来,“发挥中医优势”的提法被广大中医药界接受,认为比“发扬中医特色”的提法更富于时代的色彩。提出优势观点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发展扬长避短的理论和方法。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一切具有社会属性的实体生存发展的前提。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曾指出,新技术革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人说中医的优势越来越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出血热,过去中医学中没有这些病名,但如今用中医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对皮炎、红斑狼疮全世界都以激素为主治疗,而中医治疗不用激素,有些还能根治。从中医对急慢性肝炎、急性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以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急腹症的实例中,都可以看到中医的优势[4]。当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及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大的时候,中医药将再度显示其优势[4]。
当前,中医药面临着西方医学、国防医学、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挑战,中医药学能否保持并发扬其特色,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确立并保持它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发挥它的优势。当然,一门科学的优势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成为劣势;反之,劣势也可向优势逆转。发挥中医优势,就要解决如何逆转阻碍中医优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医药学。
“发挥中医优势”的提法可以认为是“发扬中医特色”提法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提法注意了变化的因素、未来的因素,更多地考虑到中医学的社会性,因而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性和指导性意义。
中医优势是指优于西方医学而言,是指中医长于一般、优于众的特点和优点,故应指中医最本质的东西,是中医学的精髓与灵魂。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有哪些优势呢?从理论方面看,中医学在理论上的优势为: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人”、“病”、“症”统一起来;把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统一起来,认为大宇宙(大自然)和小宇宙(生命)恒动不息,把整体与恒动观统一起来,形成朴素的系统观,这一思想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近些年来,多学科研究中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科学实质,认为中医学含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原则。从方法学上看,中医学方法的优势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提出整体性病理概念 “证”,运用对立统一思想的矛盾分析方法对“证”进行辨识。如中医学中的邪正斗争、阴阳学说、八纲辨证、治则八法、正治反治等都贯穿了矛盾对立和统一的思想。中医学还采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对疾病进行多水平、多因素、多变量的立体网络式分析。中医方药的使用,也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方药使用以系统调节为背景,强调“食药同源”,因而组方配伍,强调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强调扶正祛邪,调动人体的正气,调动自我修复的能力。
以现代亚健康研究为例,许多专家学者就认为中医在预防与调摄亚健康中颇有优势[5]。在理论指导方面,“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为调摄亚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中医学非常注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养生、防病等过程中的作用,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优势;中医“治未病”思想又为亚健康的调摄指明了方向;四诊合参的诊察手段,有利于对亚健康状态的早期诊断;三因制宜的思想为亚健康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基本原则;辨证理论的运用,有利于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中医体质学说又有助于从体质角度认识亚健康;中医丰富多彩的疗法如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内外药物治疗等等有利于亚健康的调摄;科学的养生理论和保健手段更有利于亚健康的预防和改善,这些都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均存在于中医系统论的思想中。
纵上所述,中医学最本质的内容,当推其系统论思想。当医学科学向“系统时代”过渡时,中医的这些宝贵精华必然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中医总体优势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彭胜权.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4.
[2]钟广玲,陈志维.陈渭良骨伤科临床精要[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3]佛山市中医院.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建设现代化中医院[C]//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广州:2006.
[关键词] 冻结肩;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a)-0043-04
Advances in modern medicine research about pathogenesis of frozen shoulder
SUN Wenbo1 ZHANG Chang1 WANG Jing2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9,China; 2.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ducation Department,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 the formation and epidemiology study of frozen shoulder, gives a review of the four main pathogenesis: inflammation reactive, fibrosis,neurogenic and endocrine mechanism. Each of them ar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also points out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atient′s clinical signs, symptoms,concrete and assistant examinations, to guide the treatment due to different pathogenesis within the use of anti-inflammatory, anti fibrosis,soft tissue release technique or adjust endocrine, to reliev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activities of shoulder.
[Key words] Frozen shoulder;Modern medicine;Pathogenesis;Research progress
肩关节痛是骨伤科常见症状之一,尤常见于骨科、康复科、针灸科和推拿科。冻结肩在导致肩关节痛的疾病其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长期以来冻结肩与肩关节周围炎相混淆,导致冻结肩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将回顾冻结肩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复习冻结肩的四种主要发病机制,并结合冻结肩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影像学资料及生化指标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1 概念
1875年,Duplay[1]最早提出“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e scapulahumerale)。“肩关节周围炎”包括了肩关节复合体多关节、多部位的病证,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肩关节周围炎”这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1934年,Codman[2]率先提出“冻结肩”(frozen shoulder),认为其临床特点为:(1)位于三角肌止点附近的慢性疼痛;(2)没有明确的压痛点;(3)睡眠时无法向患侧侧卧;(4)肩关节上举和外旋活动受限;(5)正常X线表现。“冻结肩”形象地描述了肩关节活动显著下降的特征,自从被Codman提出后,就很快被骨科医师接受。1987年,Neviaser[3]通过组织活检发现冻结肩以“盂肱关节囊增厚、挛缩以及关节囊滑膜下层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提出“粘连性关节囊炎”。随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将本病定义为“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4]。目前,国际上较常使用“冻结肩”与“粘连性关节囊炎”这两个名称。
2 流行病学
鼋峒绾梅⒂40~60岁的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为2%~5%,男女比例为3∶7;性别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尚不知[5]。单侧发病者占70%~80%[6] ,左侧与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区别,其中20%的单侧发病患者对侧肩关节会出现类似症状;双侧发病者占20%~30%[5],约有80%双侧发病患者病情在五年内复发[7]。本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需要较长时间肩部固定者(外伤、手术、偏瘫),或患有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帕金森等)的患者。冻结肩患者中,2型糖尿病检出率38.6%,糖尿病前期检出率32.9%,糖尿病总体检出率高达71.5%[8],且伴发糖尿病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相对较差[9]。
3 发病机制
目前,冻结肩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主流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分别论述。
3.1 炎症反应机制
1875年,Duplay[1]指出肩峰下滑囊炎症、变性、粘连,是导致肩痛和活动受限的原因。1934年,Codman[2]将炎症范围从肩关节周围缩小至肩袖肌腱,认为冻结肩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肩袖肌腱炎,使炎症机制理论进一步发展。2008年,Depalma[10]发现冻结肩肩关节周围所有组织均存在低度炎性改变,且炎症累及肩关节周围肌腱活动,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表现相符。2012年,Lho等[11]研究发现,肩关节囊组织中IL-1α、IL-1β、TNF-α、COX-1和COX-2表达显著升高,更有意义的是肩峰下滑囊组织中IL-1α、TNF-α及COX-2的表达也显著增高。Hand GC等[1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证实了炎症机制理论。
3.2 纤维化机制
Bunker TD等[13]发现冻结肩主要表现为旋转间隙及肩关节囊的挛缩,原发性冻结肩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肩关节MRI和超声[14-16]均发现冻结肩喙肱韧带与肩袖间隙处的关节囊明显增厚;但是,肩关节镜发现肩关节囊并无明显粘连[17-19]。肩袖间隙处关节囊组织活检则发现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伴血管壁增厚[13];Bunker等[13]还发现关节囊组织中I型和Ⅲ型胶原沉积,为纤维化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论据。胶原也可能是诱发关节囊挛缩的重要物质。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炎性改变发展为纤维化相关[20]。冻结肩患者常常表现出疼痛症状先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出现,由此可推测在病程早期局部先出现炎症反应,而炎性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诱导了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和增殖,导致纤维化的发生。冻结肩的发生发展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21-22],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也参与了疾病的转归过程[23],可考虑应用TGF-β抑制剂[24-26]或MMPs合成抑制剂[23,27]来阻断冻结肩的发生发展。
3.3 神经源性炎症机制
冻结肩患者的疼痛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冻结肩患者的疼痛可能与降钙素基因(CGRP)、P物质(Substance P,SP)、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等的表达上调相关[23]。PGP9.5和GAP43在冻结肩患者的肩关节囊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肩关节囊组织中新生神经纤维增加,局部神经纤维增多[28]。PGP9.5表达增高提示局部神经纤维增多,GAP43在损伤神经及新生神经周围的表达增高,新生的外周神经纤维增多的同时多引起机体致敏化,从而导致疼痛[29-32]。
3.4 内分泌机制
关节内及周围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性激素水平异常可以引起骨关节病[33]。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与冻结肩存在相关性。冻结肩伴发糖尿病者治疗效果多不佳,预后相对较差。2型糖尿病患者中冻结肩的患病率达29%,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更是高达36%[4],而冻结肩的存在也多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34]。糖尿病患者长期代谢紊乱,导致血管条件变差[35-37],使肩关节因低灌注造成组织缺氧损伤,导致肌肉、关节等营养不良[38],诱发疼痛、肌肉萎缩[39],进而可导致冻结肩。同时,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可导致关节面、关节囊破坏和骨质病变等[40],诱发冻结肩。长期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在出现类似2型糖尿病表现的同时,双侧盂肱关节活动范围也均会下降,其中对外展90°位旋转活动影响较大,与冻结肩临床表现相符[41]。
4 发病机制对临床的指导
炎症反应机制学说,认为肩关节周围组织,尤以肩峰下滑囊、肩袖间隙的炎性改变是冻结肩发病的主要特征。故患者多以肩关节前方疼痛为主诉,查体可见广泛的压痛点。治疗上,可选取皮质类固醇激素关节腔注射,以迅速减轻局部炎症,消除疼痛。口服类固醇激素虽然能够短期改善症状,但部分患者停药后反弹,故对疼痛严重的患者,推荐使用强的松,并采用递减给药方案[42-43]纤维化机制学说,认为本病以喙肱韧带明显增厚、肩袖间隙关节囊增厚为主要特征。病理检查发现喙肱韧带纤维化改变。
纤维化机制学说,阐明了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外旋受限的机制。治上,应注重松解组织粘连,可配合针刀、关节镜、麻醉下手法松解等疗法,改善关节活动度。
神经源性炎症机制学说,认为CGRP、P物质、PGP9.5和GAP43表达上调,引起、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疼痛。此类患者往往疼痛剧烈,严重者静息疼痛、因疼痛彻夜难眠。治疗上,应注重消除炎症、镇痛、提高生活质量,可优先选择神经阻滞。
内分泌机制学说,认为冻结肩的发生与激素水平关系密切。故冻结肩患者应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尤其关注其激素水平及与内分泌相关的代谢指标水平。尤其重视对常见内分泌慢性疾病病史的采集,如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本类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其内分泌基础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各机制之间是互相促进,而不是相互独立,他们共同促进了冻结肩的发生发展。急性期以炎性反应为主,因此早期患者疼痛剧烈,疼痛刺激传入后感觉神经纤维轴突释放神经肽增多,进一步加重了炎性疼痛,患者因疼痛剧烈,患侧肩关节活动减少,继而发生肩关节囊外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囊增厚,最终关节活动度丧失。
5 小结
综上,冻结肩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面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医师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达到迅速止痛,恢复患肩功能的目的。针灸、理疗、推拿手法等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加强镇痛的效果,对消除局部炎症因子有积极作用;行针刀及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积极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防止粘连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Duplay S.De la periarthrite scapulohumerale[J]. Rev Frat D Trav De Med,1896,53:226.
[2] Codman E A.The shoulder:rupture of the supraspinatus tendon and other lesions in or about the subacromial bursa[M].Boston,MA:Thomas Todd and Co,1934:216-224.
[3] Neviaser T.Adhesive capsulitis [J]. Orthop Clin North Am,1987,18(3):439-443.
[4] 陈疾忤,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94-96.
[5] Sheridan MA,Hannafin JA.Upper extremity:emphasis on frozen shoulder [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6,37(4):531-539.
[6] Brue S,Valentin A,Forssblad M,et al.Idiopathic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a review [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7,15(8):1048-1054.
[7] Zuckerman JD,Cuomo F.The shoulder:a balance of mobility and stability [J].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ry,1993:253-267.
[8] Tighe CB,Oakley WS.The prevalence of a diabetic condition and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J]. South Med J,2008,101(6):591-595.
[9] Dias R,Cutts S,Massoud S.Frozen shoulder [J]. BMJ,2005, 331(7530):1453-1456.
[10] Depalm A.The classic. Loss of scapulohumeral motion (frozen shoulder).[J]. Ann Surg,1952,135:193-204.
[11] Lho YM,Ha E,Cho CH,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 overexpressed in the subacromial bursa of frozen shoulder[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2,5(10):11-13.
[12] Hand GC,Athanasou NA,Matthews T,et al.The pathology of frozen shoulder [J]. J Bone Joint Surg Br,2007,89(7):928-932.
[13] Bunker TD,Anthony PP.The pathology of frozen shoulder. A Dupuytren-like disease [J]. J Bone Joint Surg Br,1995,77(5):677-683.
[14] Mengiardi B,Pfirrmann CW,Gerber C,et al.Frozen shoulder: MR arthrographic findings [J]. Radiology,2004,233(2):486-492.
[15] Vinson EN,Major N M,Higgins L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ly proven rotator interval lesions[J].Skeletal Radiol,2007,36(5):405-410.
[16] Homsi C,Bordalo-Rodrigues M,Da SJ,et al.Ultrasound in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is assessment of the coracohumeral ligament a valuable diagnostic tool?[J].Skeletal Radiol,2006,35(9):673-678.
[17] Ha'Eri GB,Maitland A.Arthroscopic findings in the frozen shoulder [J]. J Rheumatol,1981,8(1):149-152.
[18] Wiley AM.Arthroscopic appearance of frozen shoulder [J]. Arthroscopy,1991,7(2):138-143.
[19] Kilian O,Kriegsmann J,Berghauser K,et al.[The frozen shoulder. Arthroscopy, histological finding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J]. Chirurg,2001, 72(11):1303-1308.
[20] Kabbabe B,Ramkumar S,Richardson M.Cyt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athology of frozen shoulder [J]. Int J Shoulder Surg,2010,4(3):75-78.
[21] Rodeo SA,Hannafin JA,Tom J,et al.Immunolocalization of cyt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J]. J Orthop Res,1997,15(3):427-436.
[22] 李宏云,世益,翟伟韬,等.冻结肩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GF-β和MMPs表达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5(11):1363-1366.
[23] Jost B,Koch PP,Gerber C.Anatomy and functional aspects of the rotator interval [J]. J Shoulder Elbow Surg,9(4):336-341.
[24] Schnaper HW,Hayashida T,Hubchak SC,et al.TGF-beta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mesangial cell fibrogenesis [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3,284(2):F243-F252.
[25] Border WA,Yamamoto T,Noble N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J]. Diabetes Metab Rev,1996,12(4):309-339.
[26] Iwano M,Plieth D,Danoff TM,et al.Evidence that fibroblasts derive from epithelium during tissue fibrosis [J]. J Clin Invest,2002,110(3):341-350.
[27] Nelson AR, Fingleton B, Rothenberg M L,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biologic activit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J Clin Oncol,2000,18(5):1135-1149.
[28] Hagiwara Y,Ando A,Onoda Y,et al.Coexistence of fibrotic and chondrogenic process in the capsule of idiopathic frozen shoulders [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2, 20(3):241-249.
[29] Bolden DA,Sternini C,Kruger L.GAP-43 mRNA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mRNA expression in sensory neurons are increased following sympathectomy [J]. Brain Res Bull,1997,42(1):39-50.
[30] Mayer DJ,Mao J,Holt J,et al.Cellular mechanisms of neuropathic pain,morphine tolerance,and their interaction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4):7731-7736.
[31] Ceyhan GO,Bergmann F,Kadihasanoglu M,et al.Pancreatic neuropathy and neuropathic pain-a comprehensive pathomorphological study of 546 cases [J]. Gastroenterology,2009,136(1):177-186.
[32] Di Sebastiano P,Fink T,Weihe E,et al.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d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expression correlate with pain in chronic pancreatitis [J]. Gastroenterology,1997,112(5):1648-1655.
[33] Choy EH,Corkill MM,Gibson T,et al.Isolated ACTH deficiency presenting with bilateral frozen shoulder [J]. Br J Rheumatol,1991,30(3):226-227.
[34] Balci N,Balci MK,Tüzüner S.Shoulder adhesive capsulitis and shoulder range of motion in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 [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1,13(3):135-140.
[35] 张国华,张训.尿毒症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内科杂志,2000(11):60-62.
[36] 李慎军,张忠辉.糖尿病肾病基底膜成分的改变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3):132-135.
[37] 梁宏伟,白原.糖尿病骨关节病临床讨论 [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3):25.
[38] 吴秀英,綦玉琴,刘淑芳,等.康复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肩周炎病人代谢控制的影响 [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3):219-221.
[39] 张宏,白景文,于德民,等.糖尿病性肌病的超微病理结构及可能机理 [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6):7-10.
[40] 纪晓华.糖尿病对肩周炎成因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1] 刘玉雷,敖英芳,崔国庆,等.糖尿病大鼠盂肱关节活动度变化的测量研究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3):293-296.
[42] Buchbinder R,Green S,Youd JM,et al.Oral steroids for adhesive capsuliti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 (4):D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