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第1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晶体学;材料化学;课程模块

现代科学技术赖以发展的各种材料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按照基本粒子排列的有序程度,固态物质可以分为晶态、非晶态和准晶态。鉴于大多数材料只存在于晶态之中且晶态材料具有特殊的规则性,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中,通过晶态获得微观立体结构信息已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渠道。因此,晶体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1-2]。在材料化学的课程学习中,对于材料结构的认识尤为重要[3]。本文结合本科教学实践,分析了《材料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晶体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1 《材料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材料化学》是材料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涵盖了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从所涉及的材料来看,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这就要求《材料化学》授课教师的知识面广,在内容组织上不仅能体现不同材料各自的特点,还要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

其次,不同于《无机化学》等课程,作为一个较新的学科和课程,《材料化学》不具备经典、权威教材。目前,各大出版社的《材料化学》教材内容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差别较大。此外,新材料的开发、传统材料的升级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材料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到《材料化学》课程中,做到知识与时俱进,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以晶体学为主线的《材料化学》课程教学

2.1 课程内容模块化

按照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材料化学课程选用李奇教授编写的《材料化学》作为教材。根据对本课程的理解,以晶体学基本原理为主线,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分为背景模块、晶体学原理模块、金属材料模块、无机非金属材料模块、高分子材料模块和学科前景模块。

2.2 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背景模块主要介绍材料化学课程在材料科学中的地位、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如摔不碎的纳米陶瓷刀,“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晶体学原理模块中以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为教学重点,结合宏观实例解释微观的概念和原理。鉴于晶体学原理模块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与模型(主要是球棍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比教学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从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入手引出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从晶棱、晶面和晶胞三个层次分析晶体的特点,结合X射线衍射完整讲解晶体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晶体学理论框架。

在学习晶体学知识的基础上,金属材料模块、无机非金属材料模块和高分子材料模块分别从三大类材料各自的结构出发结合制备方法引出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在金属材料模块的教学中,结合前期《无机化学》中有关金属晶体的知识,引出“等径圆球密堆积”的模型,从而分析金属单质一维、二维和三维密堆积的基本形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二维密堆积中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产生,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乒乓球(代表金属单质原子),请学生动手排出密堆积的形式。另外,准备已组合好的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二维密堆积,查找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位置。通过二维密堆积的详细讲解和学生的动手组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堆积,为后续金属单质的三维密堆积和合金结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金属材料中除了金属晶体之外,还涉及到准晶这一特殊的结构。与晶体的长程有序不同,准晶具有长程准周期性平移序和非晶体学旋转对称性。这部分的教学中着重强调准晶与晶体在结构上的不同,并由此引出其制备和性能的特殊性。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模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比较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结构区别入手,结合球棍模型的组装,使学生掌握离子晶体结构的解析方法。着重强调离子晶体结构分析中以往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例如氯化铯(CsCl)晶体的解析,学生在根据晶体结构示意图(图1)进行分析时往往得出其为体心立方结构,但实际上CsCl晶体应该是简单立方结构。该错误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并未掌握离子晶体结构分析要点。在离子晶体的结构解析中,应首先分析负离子(或正离子)的排列方式,然后查找正离子(或负离子)的位置及其占据的空隙类型,最后分析正负离子的配位数以及每个晶胞中所含正负离子个数。只有按照这样的分析方式才能正确得出晶体结构。在学生熟悉无机材料典型的晶体结构后,引出无机材料的经典制备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间的差异,由此得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在晶态无机材料的教学中,穿插近代科研中比较热门的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和分子筛材料,分析这些材料的特殊结构及由此衍生出的特殊性质和应用。例如,分子筛材料特殊的孔道结构使其具有择形催化性能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图1 氯化铯(CsCl)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另一方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还涉及到非晶态材料。教学过程中通过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引出非晶态材料(如玻璃等)的结构特点,注重新兴非晶态材料(如金属玻璃)的合成及性能。

在高分子材料模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高分子与小分子在结构上的差异,引出高分子的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和取向态。结合偏光显微镜对球晶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晶态高分子与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等的区别。通过高分子材料的晶态没有小分子完善,而其非晶态的有序性却高于非晶态小分子,引出高分子材料具有小分子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和应用。

在前景展望模块,主要从化学的角度针对材料的发展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特殊魅力。结合材料化学的发展前沿,提高学生对材料学科今后发展趋势的认识,为学生成为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在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以晶体学为主线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串联在一起。采用比较式教学、多媒体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米晓云,张希艳,柏朝晖,等.科研对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2-114.

第2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迅速提升,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然而,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到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本文将从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及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1]

二.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现状

虽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较为发达的教育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会好一些,这就导致了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又难度过大,加大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2]

2.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不足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该保持在1:1,如果条件允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可使理论教学的知识更好的被消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课时比例的1:1,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加,同时要对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协调安排,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尚欠缺的很,这也对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3]

3.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我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以及网络基础应用为主,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严重的说,一部分基础教学甚至会浪费学生时间,压抑学习积极性。

4.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成绩评估体系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非常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的评估体系一般还是卷面理论考评,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估,而整体上来看,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5.教学水平有待于提升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都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就使得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的是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互动式教学,即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双边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时,将“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全过程。“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巧设“拦路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正确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活起来。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成为真正的主角。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查缺补漏,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也正在从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大部分教师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教师习惯于课堂讲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2.加强“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不能只是“点到为至”,“够用为度”,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对实际项目管理和开发的经验。所以,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除了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外,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4]

3.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管理

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当中,要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必须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下转封三)(上接第154页)建设和完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紧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修订或制定相关政策,从文化上、制度上营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氛围,实行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陈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进行调整,对课程设置要进行调整,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调整,要根据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保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稳步实施。

五.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对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进行加强这主要是指应尽快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属于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此外,我们还应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的变化,帮助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2.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要有别于社会中的短期培训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素质,而非即学即用的技能。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太为迅速,如果只需学生掌握一些流行软件,则很容易导致其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认识到再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应制定“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3.对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研对象包括专业教学部门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方式主要是组织教师到其他专业进行走访调查,到兄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单位进行交流,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4.构建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借鉴其他基础课程的经验,提出了按照专业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上,结合各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了具体的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在已有的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上,建立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计算机掌握程度不一的学生开设(或者选做)不同的实验。

5.提倡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学生专业应用和自身专业发展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探讨、实施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改进评价手段,更新评价内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不再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也不以试卷考试为单一手段,加入了大作业方式、加大平时实验表现比重。在统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对专业背景的考查项目;在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对专业应用项目和案例的考查比例。

六.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做好调研工作,以保证我们教学改革有据可寻调研工作主要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开展,一般来说,调研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度、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拓展教学的接受度。通过这种调研工作,我们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以及对于教学的期望,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2.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入学新生由于其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学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次。分层次以后,我们可以将基础好的学生集中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而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则需选择层次较低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时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效率也会带来很大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健全与应用这主要是指我们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以及做好在校园网支持下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升。然后,允许学生结合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4.适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含有新知识的教学教材,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最新的教学动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明白以后的教学需求,对于后续的教学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5.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通过整合我们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课程。通过这一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专业所涉及到的信息处理技术不同,使用“1+x”方案,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而其中的必修/选修课程应选择本专业和计算机相结合的课程。

6.对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这主要是指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特点,将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来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并使用随机抽题组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考试内容有所不同。通过这种考核体系,我们既避免了学生作弊的情况,又减少了阅卷的工作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比较可观的进行掌握。[5]

7.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进行改革我们应做好这一改革工作,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征集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定期开座谈会,加强关于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普遍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应进行合理的推广。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工作,并选出比较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供教师们交流学习。总体来说,这些措施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七.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让人们在学习时能更顺心顺手,同时也能更加全面的把握好计算机技术。

参考文献:

[1]纪良浩,李琳皓,段小林.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3):73-75.

[2]孙亦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 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第3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字:大学城云平台;Linux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87-02

一、引言

快速、准确、动态地获取最新教学资源并进行交流学习,是目前教师迫切的需求。世界大学城所构建的平台,成为教育界的新期待和新希望。大学城平台它好比一个型的无形图书馆,汇集了丰富的文章、视频、课件、教案、文史资料等海量资源,供人们随时学习交流。世界大学城平台打破了师生常规的45分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即时的沟通交流、学习反馈。

二、大学城平台的技术和功能优势

世界大学城以Blog、RSS、Wiki、P2P等为核心,采用了云计算远程软件服务和平台服务功能,并引入了动态网站运行机制。服务器在接受并响应请求后,通过后台服务器动态的产生HTML代码返回客户端,由客户端解析HTML代码并在客户端显示,减少了服务器的响应时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采用了XHTML,使数据转换能力变得更加强大;不再使用表格定位,用DIV+CSS技术,使网站的可变和扩展性,以及交互能力变得更强。如在空间的个人爱好里,普通用户可以进行灵活得改变和设计网页的风格等。

三、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演练讲解理论知识,并以上机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对课堂知识实践。学生对于问题的反思必须在课堂内加以速成的提问和消化,在交流的时空上受到很大局限。其次,常规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过程中,学生是属于被动的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可以对这门课程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必须是随教师按进度按部就班的进行。再次,常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灵动性上,缺乏一个平台,尤其表现在顶岗实习。

四、Linux课程新课堂模式的设计与思考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1.与学生共同建立Linux教学计划

开学前,将依据大纲拟好的教学计划初稿公布在大学城平台,借助于大学城平台的实时交流微博等工具,与学生在线互动。结合学生和企业提出的所需技能要求,进行增删改,制订出更合理的教学计划。Linux课程的服务器配置教学模块,内容复杂,类型较多,与学生互动、与企业互动,依据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定计划、大纲,更加合理,体现出技能教学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实际行为。

2.延升课堂的“预复习”

借助于平台,提前公布章节内容,学生提前从平台获取下次课教学内容,并进行预习浏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打基础。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前、中、后,三个阶段,可以实时的借助于平台给教师提问留言,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实时了解情况,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Linux课后的作业和实验,学生可以从平台中获取;并将完成后的实验和作业提交到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从平台中对实验和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前后章节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授课计划的相关技能内容再作小幅调整。

3.整合Linux课程资源体系

将Linux相关的练习整合成一个练习库,将相关的学习视频整合成一个视频集,并把最前沿的Linux市场动态,包括沿海一带的就业实习岗位需求等整合在不同栏目里。学生可以从平台栏目中,详实的获取这门课最前沿的知识变化和Linux新闻,以及目前Linux就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更加全面的让学生在学习Linux课程中有个系统的横向比较定位。

4.顶岗实习的实时在线互动

师生彼此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平台,为跨时空交流创造了条件。学生的课程或专业顶岗实习,回避了教师时刻亲历亲为的下企业交流、布置实习内容任务等带来的诸多不便,也大大的影响了实效性。大学城空间平台更好的提供了一种互动方式,避免学院另外开发或采购实习平台,使学院教学管理的系统平台集成度、效率更高。另外,学生除了可以在教师平台上发问,还可以在自己个人空间上发问,不仅可以获得教师的帮助解答,还可以得到更多访问者的睿智见解。

五、Linux课程在大学城平台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实现

1.可行性环境

2011年6月,我校在全校师生中推广使用“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全校师生都分配有实名认证的世界大学城帐号,可以自主建设自己的个人空间,组建不同的群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个人帐号访问教师的空间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借助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提问、交流。这给一体化教学,尤其是学生在企业顶岗时的互动交流学习拓展了时空。

2.课堂魔方

利用平台的课堂魔方功能,将课件资源导入,并进行捆绑整合,形成Linux课程的课堂魔方。魔方是大学城中资源链的一种表现方式,能提供学生全面、便捷、快速的查阅课程资源,有小型魔方库之称。如图1所示。

3.互动交流、作业

教师可以即时的在平台上作业和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完成后进行提交;学生也可以将相关的疑问发在答疑栏目。此种互动方式,得到师生的推广。一者符合当代提倡的一切低碳环保的生活工作理念,二者,不限时不限量的发问方式,能辅助一体化教学收到最好的课堂成效,如图2所示。

4.课程资源整合

借助于大学城平台,可以将课程的相关资源完整的合并到一个栏目里,以供学生在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查阅,如图3所示。学生除了浏览、下载相关资源外,还可从获取的资源中与同学进行线下互动、预复习。

Linux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只是众多依托大学城平台教改中的一项,教学、思政、就业等方面也在平台下做着各种改革的尝试。当前,Linux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很多学生体会到了教学的灵动性、自主性、互。以往抛问题求助老师的单一形式,变成抛问题求助于平台的多渠道回馈形式,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有动力。

六、结束语

Linux课程在大学城平台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体现了云平台便捷、时空拓展等教学优势。相信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未来,课程一体化教学和大学城云平台能更好的结合并带动一场新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佳满.浅析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2]王水,柯新.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6(9).

[3]金海.谈Linux系统在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7).

[4]张彦俊,孙晓宇.关心Linux操作系统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探析[J].教育探索,2006(7).

第4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战(现)场急救; 教练一体化

战(现)场急救技术是平、战时军事行动中对负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项目,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基础生命支持等六大技术[1]。为了使卫生士官适应部队任职需要,我们在2004级护理专业和2005级应急卫生员培训中,对战(现)场急救技术率先开展了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1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军事医学卫生勤务的战(现)场急救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野外现场教学模式。教员边讲授理论、边操作示范,学员边听讲、边练习,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教员及时纠正学员不规范的操作与手法,并围绕教练要点加以归纳与小结,最终达到教与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需要安排在野外战术综合训练场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与准备,对提高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要做好教与练的教具、模具、器材、背景等教学准备工作;要精心设计教与练的程序;准备好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案;预先对带教教员进行统一、规范的培训,加强沟通;预先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不宜超过30人,以15~20人为宜。

3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战(现)场急救技术课程的教与练一体化教学,通常按照下列方法和程序进行:①分组与配发器材。将学员分成若干组,每组配发一套练习装备,或每人配发一套练习器材;②教与练的组织与实施。教员按照“四会”教练员的教学标准,边理论讲解、边操作示范,学员边听讲、边动手操作;③练习与指导。组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教员巡回辅导、指导,并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作补充讲解;④综合教练与考核。为保证教学效果,开课前应制订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并给学员解释清楚。课程总成绩由操作考核和现场理论问答两部分成绩综合而成,其中操作考核成绩占80%,理论考核占20%,或结合实兵综合卫勤演练评定成绩。

4 讨论

4.1 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①适应了士官学员的现状。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军事医学专业课时,往往是一堂课从头至尾灌输理论,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士官学员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一体化教学加强了形象思维教学,给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将学员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2]。②学用结合,效果显著。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彼此分离,而一体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一种教学法,是教与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每次教学活动,学员都能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与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忱,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模拟战(现)场环境,真实形象。如传统教学法讲授止血带止血方法、木制夹板使用方法以及三角巾急救包扎方法,即使将器材带到课堂进行示范,也会由于操作空间小,队形不便调整等原因,使学员看不到多个角度的操作,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一体化教学将教员和学员置于战场或军事行动环境下的模拟现场,场景真实,充分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④节约课时,缓解矛盾。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增加了学员实训的机会,也缓解了学时紧张的矛盾。

4.2 实施一体化教学应把握的要点 ①处理好一体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战(现)场急救与防护技术课程仅用一体化教学一种教学模式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与传统教学法配合使用。对直观性强且需要特定教学场景的教学内容,宜选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接近伤员等内容。而战救技术概述、核化生新武器杀伤因素等教学内容则适合采用讲授法。②教员素质要高。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军事医学知识、军事技战术动作、身心综合素质和各项技术操作技能,要“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教员还要及时追踪学科发展趋势,能够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运用于教学中。③严格要求学员。实训过程中,教员必须跟班作业,必须按照“四会”教练员的标准实施教学,随时纠正学员的错误操作,及时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员的实训效果要当场进行评定,培养学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部队的标准与要求。④分组教练。一体化教学最多30人为一个教练组,15~20人为宜。每组或每个学员配备—套教练器材,以方便练习与指导。

参考文献

第5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模型;投影;实践

机械制图是进入大学学习机械专业的第一门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课堂有老师的PPT讲解,三维软件的建模或者是用木模演示,但这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些只是针对书本上的例子来举例,可能学生听过后会明白,但一到课后练习或遇到难一点不会做的题目时,由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所以会束手无策。为此,对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设计一个立体化教学的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通过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学生可以根据所给的视图,选取相应的型腔,做出想要的实体模型,通过对比投影视图,得出所需答案。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的构思: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电机类专业的必修课。本着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制图的这门课程而设计的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不能准确地在脑海中将零件的三视图对应的三维立体图想象出来,导致在看图、识图到画图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困难。比如,在学习相贯线或其他组合体,或者是通过两个视图,想出立体模型,再画出第三个视图等这些知识难点时,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初学者一般达不到此要求。因此,我们的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可以辅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本实践平台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机械模型实践部分和投影仪部分。前者包括操作底板,型腔模块,橡皮泥;后者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无线模块,电动机驱动模块及灯光系统。学生可以根据零件的三视图,合理选择型腔模块,用橡皮泥填充并压紧,得到相应的实体模型,加深对投影知识的理解,最后还可以放到投影台进行投影,体验一下正投影的感觉。本实践平台可以实现零件三视图和三维实体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下面介绍实践平台的设计过程:

一、机械模型设计

结合工程实际中典型的形体结构,做出型腔模块。通过选取所需的型腔模块,放在操作底板上,逐渐填充橡皮泥,用塑料棒压紧,完成后取出模型。对于相贯模型,分两步进行,可以选择用塑料贴膜隔开,得到相贯实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便可得到明显的相贯线。还可以通过对橡皮泥的切割,自由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各模型实体效果图如图1、图2、图3。

二、投影电路控制部分

1.单片机最小系统

图4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路设计原理图,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用程序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

2.电动机驱动模块

如图5是电动机的驱动模块,通过单片机的I/O输入改变芯片控制端的电平,即可以对电机进行正反转,停止的操作。

3.无线模块

通过遥控器发射信号解码板接收信号传递给单片机,从而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反转,使展示平台变得方便控制,课堂变得智能、灵活。如图6。

4.灯光系统

灯光照射系统由照射灯、旋转台和投影板组成,我们将制作成功的模具平放在电动机上面让它转动,通过灯光的照射使影子投影到投影板上,通过让模具90°、180°、270°、360°的旋转,可在投影板上呈现不同的光影,可以直观地看到模具外轮廓的投影。

三、创新点及应用

(1)在机械制图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一堆的点、线、面和复杂的立体时,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通过本实践平台,学生亲自动手做出模型,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中培养创新能力。

(2)该制图实践平台简单易行,成本低。由于使用的是橡皮泥,所以可反复利用,且做出的实体模型可以剖开,方便观察其内部结构。

(3)把传统的纯理论机械制图教学转变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4)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性,提高空间想象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平台能实现动手制作制图模型,达到便于理解制图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且结构简单、灵活多变、成本不高,可以应用在机械制图实验室,为机械制图初学者提供更好的帮助。随着型腔模块的多样性,还能推广应用到其他机械类课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炽坤.现代工程图学中的十大问题[A].图学教育研究[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23.

[2]马英巧.工程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3(02):163-164.

[3]陈亮.工程制图教学中的竞赛激励机制[J].工程图学学报,2009(05):144-147.

[4]元莉萍.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创造性教学法的探索与尝试[J].高校之窗,2007(03):15-16.

第6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1.建立课程意识是认知学科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

(1)形成科学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科学课程观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支配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过程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有目的、有意义的放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与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教师只有形成了课程意识才能对学科课程内容体系有正确的认知。

(2)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科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学科课程目标必须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宏观地看,教师、学生、学校、教科书、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环境等都应属于大课程的范畴。

知识、技能是不断发展的,教材也要发展;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正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着;学生在成长社会在发展,教师也在发展。为此,必须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九年级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梳理方法

(1)从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内容着手。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界定的内容标准,所反映的非知识内容体系。梳理方法可以从科学探究入手,抓住理解概念、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基本实验技能等三个方面。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过程体验;强调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强调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

所反映的知识内容体系。梳理方法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物质,离我们最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空气、水,金属,以及生活中常见化合物,即一些酸、碱、盐开始,再到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状态、分类,以及组成元素和构成粒子等。到探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进而联系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诸如能源、资源的利用,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化学物质与环境等。

(2)从课程内容标准在教科书中的体现着手。

教科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是学科课程内容标准的具体体现。应着重从课程内容标准在教科书中的体现方面着手梳理。教科书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对化学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与描述,对调查研究中调查项目设计等,都在适当时机给出示例,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对课程内容标准的体现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教科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活动与探究是从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燃烧开始的,教科书有一个提示,但也表明可以增加或更改实验观察的内容;身边的空气和水,化石燃料,铝、铁、合金等金属材料;常见酸碱,化肥,人体营养物质等都取材于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现实。②从单元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科书始终注重与社会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紧密联系。③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全书实验探究就有26个,家庭小实验10个,基本实验操作专题1个。④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体现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验设计、观察、记录与分析。体现在提出问题、假设推理、搜集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得出结论,等等。具体的方法还有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⑤教科书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对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与描述,对调查研究中调查项目等都注意在适当时机给出示例,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⑥化学概念具体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元素、原子序数、化合价、酸和碱等化学概念刚出现时教材并没有明确给出,示意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

3.关于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1)以课程内容体系为线索开展教学。

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以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线索开展教学。教学中不刻意从新教材中去找过去知识体系的影子,而是逐步认识和建立新的符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编排意图的课程内容体系。

(2)准确把握具体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根据教材分层次确定具体的内容目标。

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应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中强化实验,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才能较好地落实九年级化学课程目标。

(3)合理使用教科书,落实教材内容。

第7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Dreamweaver网页制作;理实一体化;高职;教学方法

近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开设了与网页制作相关的课程,“Dreamweaver网页制作”就是网页制作教学体系中必修基础课程之一。“Dreamweaver 网页制作”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且实践性极强的实用型课程。因此要求教师在传授网页制作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Dreamweaver 网页制作这门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而碎,易学易忘。即使在课堂上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细,学生当时感觉也学会了,但由于惰性或者没有既定目标,随着知识体系的扩大,如同猴子掰玉米一样边学边扔,等到期末检验学习效果时,就出现操作生涩艰难甚至不会操作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解决此类问题,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网页设计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引发探索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从“网站是如何建立的”、“网页是如何设计的”等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就可以以“完成一个网站的完整建设”为课题布置本门课程的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化整为零,根据知识点要求将任务细化成几个大任务。然后再将这些大任务再一步细化成一些小任务,即网页的各个分部分。二是由易到难,网站的完整建设要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小任务做起,要紧密围绕大任务一个个地完成,不能贪多图快,操之过急。三是兴趣引导,教师设计的任务最好能够把网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积极地完成任务。

其次,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教学场地的一体化。在一体化教室中,把前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加以练习, 并给学生安排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要求学生分阶段逐步完成网站设计。教师在第二次课上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求学生自选主题,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能的、规模在十五个页面左右的静态网站。然后将这一任务分解为网站策划和准备素材;创建并组织站点的机构;创建一个主页和其它图文多媒体混排的页面;至少各创建一个使用表格布局、表格和层三种布局方法布局的页面;至少各创建出一个使用框架和模板布局技术页面;在已有网页或新网页中添加具有特殊动态效果的静态网页;完善网站功能创建各页面之间的超链接,并于因特网等七个阶段。最后,让学生对整个网页设计进行综合调整,达到风格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提高网站设计能力的目的。

再次,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更重要的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毫无兴趣,因此,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操作,忽略理论。操作结束后学生就认为完成任务了,而不去思考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整个操作的过程都非常盲目。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在课程之初就让学生明白本次课的目的,要结合课堂内容设置一些疑问,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进行操作。

最后,根据“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应采取期末理论考试与“作品”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作品”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具体内容为要求全班学生每人制作一个包含多个静态网页的小型网站,网站的主题和网页内容自定,但应尽可能多地涵盖课程中已学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作品”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好网页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达到考查学生对静态网页制作技术的实际掌握程度的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整个过程要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把握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和产品中的诀窍、手艺、技巧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成功构建网页设计技能训练体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东.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202-203.

第8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3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高等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社会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国家人才发展形势、学院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是近期高校的改革重点。本文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方面的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中通常将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施工技术等归为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目前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时,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例如装饰材料,目前主要内容以介绍材料技术性能和化学成分为主,对材料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的塑造能力、艺术表现力等涉及的篇幅和内容较少。装饰构造课程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少有针对性的练习。而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枯燥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中。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目标。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如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课堂上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调查收集材料相关的信息,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手有限,加之材料市场种类繁多,场地分散,另外商家的商业化,很多材料商场和材料商知道是学生实习,都很不欢迎,甚至对参观同学进行驱赶。同学的参观热情受到打击。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实际运用未能得到锻炼,实际工程案例设计时往往无从下手。装饰构造和施工技术课程存在同样的问题。

3.教学模式过时。传统的教学中,这几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是分开授课,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是上什么课记什么内容,学习连续性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相互渗透,相互运用。

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与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室内设计教育也开始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专业实践性以及技能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从事室内设计,室内外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概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成为具有绘画基础、空间造型能力、设计创意素养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级职业人才。因此,基于当前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点,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专业基础技能课程重实践,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在工程实例的学习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加强建筑装饰构造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能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1.将前沿的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引入课堂,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变通教学方法。室内设计教学是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基础的教育,要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作根本性的改变。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如装饰材料,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紧跟现代工程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步伐。多带学生了解最新的装饰材料,市面上常用的装饰材料,及其装饰构造的常用处理方法、施工过程等。

2.变更教学思路。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再拘泥于知识点所在的课程,而是与相关的知识点一起学习。如了解一种装饰材料,不单只是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而是进一步了解此种材料的适用范围,材料应用时常用的构造处理方式,构造处理细节,此种材料与其他类型的材料共同运用时的构造处理,各种构造处理形式所需的施工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这样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就从单一的几门课变成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可以前后衔接,相互贯通,真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加强与主干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思路应该与室内设计过程的内在逻辑规律相适应,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围绕着主干课程――室内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因此,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先讲材料,再讲构造,接着讲施工技术的固有教学模式,按照室内设计过程需求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设计带动教学。如以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引导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以设计课的虚拟项目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运用装饰材料的性能,进行装饰构造设计,探讨相应的施工技术,使主干课程与基础技能课程同时进行,引导学生在室内设计中主动解决相关的基础技能问题,达到教学做的真正互动。

四、课程改革后的变化

1.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后,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任课老师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内容都非常熟悉,对设计的流程熟悉,能够融会贯通,在虚拟项目开始前,要与设计课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沟通、交流,项目进行中,要能针对项目中出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引导和深入。这就要求基础技能课程的任课老师要有很强的设计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

2.对实践教学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升了实践的比重,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建设装饰材料陈列室和装饰构造及施工实训室。装饰材料陈列室既是一个展示材料的场所,也是展示材料被设计组合后的内部构造的场所,可供学生观摩,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装饰构造及施工实训室,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对课堂上设计的装饰构造进行实物对照,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集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人才。

五、经验总结与后续计划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还处于一种探索与完善阶段,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重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应该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室内装饰构造课程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从而达到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型室内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项目教学教材的编制等。目的就是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卓.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第9篇: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项目模块化

《计算机电子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三门课程的内容。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器件、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对于这门课程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对培养计划内的课程学时都进行了大量的压缩,使得内容多与课时少,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此问题,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导向,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模块紧密结合,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内容的整体贯穿,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1明确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

《计算机电子技术》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除了有很强的专业性之外,它还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一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围绕现在电子技术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二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当今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发展,综合能力不断地提高。不仅仅局限本行业的相关知识,而应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确定课程目标以培养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将课程能力目标细化为5个子能力,如图1所示。

1.2一体化教学的总体设计

通过深入与企业沟通合作,充分了解当代企业对于岗位能力的需求,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本专业的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带头人等共同领导下,围绕电子行业的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将《计算机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以培养学生为主体,锻炼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计算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2.1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学习过程中,“教”为任务驱动,“学”为项目导向,“做”为工学结合。要求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一定要避免理论和实践分离,重点要偏重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同时教学方式多元化,引入视频教学环节、EDA虚拟仿真验证技术、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方位多角度的对理论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教学内容的选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一要考虑实用性,二要考虑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如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能够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重中之重。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准,避开枯燥的公式原理,以应用型知识为主,加上辅助的验证性试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设计的改革

教学设计的改革即课程内容的改革――项目模块化,变成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将课程的全部内容进行整合、补充、归纳和更新,同时还增加设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每个项目都是与电子行业紧密结合的生产和生活常用实例,八个项目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表1是经过整合归纳出的八个项目编排的依据是项目内容制作中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理解此任务中涉及知识点,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制作出的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3考核机制的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是教学模式改革关键,改变传统理论考试为主的方式,加入实践操作的考核部分。课程的考核由理论、实操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4:3。理论知识是由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准,以笔试为主,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践操作是以项目为主,将一个大项目分成若干子项目,每个学生从中学选取其中任一子项目进行实际操作测试,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和最后上交的成品来确定分数。平时成绩是以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经过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够是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及平时的课堂上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教学保障措施

3.1平台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保障,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与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根据设计好的教学项目,为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平台。合理的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

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实验室是由电路基础实训部分,电子技术实训部分,综合设计部分组成,以满足不同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考虑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去企业岗位培训、定岗等方式,深入企业,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引入EDA辅助教学环节,通过操作和仿真软件演示,将很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时,也可通过仿真操作,验证其方案的可行性,较少不必要的损耗。将软硬件结合,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结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2是EDA仿真软件模拟操作。

3.2师资培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对于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环节,以往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环节不同步,无法满足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引。本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高标准新要求,鼓励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接受新的知识,不仅对理论知识游刃有余,更能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应了解当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企业定岗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相关企业的深度联系。让教师去企业中深人学习,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应引进企业高级技能人才,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通过说课听课等多种促教方式,加强交流与培训,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机制保障。

3.3改革效果分析

尝试了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模块化,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觉性。引入的EDA的仿真辅助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态度、上课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