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遥感的特性范文

遥感的特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的特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五家医院分离63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53.9%,其中肺部感染占85.7%,该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44.4~66.7%,其中对头孢唑啉耐药性最高,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24.1%和28.6%,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结论: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可根据药敏适用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药物,重症患者可用亚胺培南。

关键词: 肠杆菌; 阴沟; 抗感染药; 药物耐受性

Analysis of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Infection due to Enterobacter Cloaca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infection due to enterobacter cloacae. Method: 63 strains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were collected from 5 hospitals, A drug sensitive test was performed with kinby-Bauer method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was analysed with WHONET 5. Result: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was 53.9% and the proportion of lung infection was 85.7%. The rate of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cepholoporins was 44.4%~667%. The rate of resistance to cefazolin was highest, while the rate of susceptibility to imipenem was the highest. The rate of resistance to ciprofloxacin and amikacia were 24.1% and 28.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rug sensitive test, Quinolone and aminoglycoside may be selected to treat the infections due to enterobacter cloacae, Imipenem may be considered for use in critical patients.

Key words: Enterobacter; Cldoune; Anti-infection; Druy resistance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体。阴沟肠杆菌中某些菌株在获得新的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耐药性后,继而又获得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因其高度耐药性、多重耐药性,造成这些被感染人群极高的死亡率,且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时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现状,可为该菌感染的治疗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控制临床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此,我们就五家医院测定了63株阴沟肠杆菌对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临床发病情况进行探讨,目的是提供临床该菌的感染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资源:收集63例患者中的63株阴沟肠杆菌,及其临床资料,菌株鉴定采用Vitck-AMS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Bio-Merieu生产)63例患者中,男44例,女19例。60多岁以上老年人共34例,50~59岁 11例,40~49岁9例,40岁以下9例。患者原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6例(41.3%),其次为术后感染患者13例(20.6%)消化系统疾病7例(11.1%)。循环系统疾病6例(9.5%)其它疾病11例(17.5%)。导致本次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主要疾病是肺内感染54例(85.7%)。其它腹膜炎4例,菌血症2例,腹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各1例。其中院内感染19例(30.2%)。病原菌分离部位;痰液54例,腹腔引流液3例,分泌物2例,血液2例,大便及尿液各1例。

1.2 药敏试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的2001年标准操作和结果判定。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和阴沟肠杆菌ATCC 13047作为质控菌株。药敏结果用WHO细菌耐药检测网提供的软件WHONET5进行分析。

1.3 抗菌药物: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包括: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阿奇霉素。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63株阴沟肠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敏感率比较(略)

2.2 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的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特点,见表2。63株阴沟肠杆菌中有20株来自院内感染,43株来自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对1种、2种、3种及以上抗菌药耐药的菌株分别为5株、6株、9株,多重耐药菌株占46.9%;社区感染中,对1种、2种、3种及以上抗菌药耐药由的菌株分别为20株、11株、12株,多重耐药株占15.7%。2组耐药率比较,院内感染菌对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菌,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耐药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3 院内外阴沟肠杆菌感染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比较,见表2。

表2 院内外感染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比较(略)

注:* P<0.05 **P<0.01

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升高,特别是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菌,这表明院内阴沟杆菌感染更难控制,这可能与医院内环境存在各种耐药基因有关。

3 讨论

阴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土壤、水、污水、腐烂蔬菜和乳制品亦可发现,在阴沟污水中含量可高达107/g。它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易致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它也可发生伤口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尤其易发于下列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住院(特别是在ICU)、患严重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侵袭性操作、应用放疗或化疗及免疫抵制剂等患者。本文对五家医院收集的63株阴沟肠杆菌观察发现,半数以上易发于老年患者,占一半以上,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病及抗生素的滥用等有关。患者常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继发肺部感染,从痰液分离的细菌占85.7%,虽不能排除痰标本的送检率高于其他标本来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阴沟肠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更易侵入患者的呼吸系统而造成继发感染,同时也表明肺部感染患者更应注意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可能。

关于阴沟肠杆菌耐药性问题,国内外报道差异较大,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均出现了较高的耐药率。本组菌株药敏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很高,多在50%以上,其中对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5.6%,这可能与阴沟肠杆菌产生诱导ampc酶有关[1]。ampc酶是G-菌产生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组成的一个酶家族,属于功能分类的Buh-j-M1群,分子结构分类为C类,酶底物主要是三代头孢菌素。所以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在44.9~66.7%。对头孢哌酮耐药率最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2%,与一些文献报道相似[6,7],产生去阻遏型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这与三代头孢菌素为ampc酶底物有关[2],尽管三代头孢菌素不是ampc酶诱导剂,但在临床应用时能选择出ampc基因去阻遏表达的临床株,使临床治疗耐药[3]。本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4.1%和28.6%,可作为临床首选。在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中,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表1可见,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高达100%。且全部敏感株处于高敏区域(抑菌圈直径≥20mm),表明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有极高的抗菌活性,虽然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常作为治疗其感染的二线用药,但亚胺培南仍不易作为首选,仅应用于重症病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亚胺培南的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是现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的,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需氧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作用;8mg/L浓度可抑制临床98%以上的主要致病菌,故常作为治疗混合感染和抗头孢菌素肠道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易致二重感染,在应用亚胺培南的危重病人中,耐药菌和霉菌进驻发生率高达3.2%和8.0%。②亚胺培南是阴沟肠杆菌II型β-内酰胺酶,可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③亚胺培南的市场供应商品泰能(Tienam, Primaxi)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复合制剂,其价格昂贵,病人不易接受。

由于阴沟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所以要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对于久病,特别是合并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病患者,应规范操作,特别是侵袭性操作患者,应重视该菌的培养,本次研究中,院内感染患者占33.1%,主要来自外科病房和ICU,分别占52.7%和25.9%,这主要由于外科的创伤性手术及术后侵袭性操作如静脉插管、导尿管及引流管等的应用和患者长期卧床,而对重症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同时又留置各种导管,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院内感染患者以老年人多见,且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其中多重耐药菌占47.2%,这与医院内环境存在各种耐药基因有关[4],但这些基因以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不同形式的相互转换及耐药菌株的扩散[5],易致此菌的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特别是在ICU和烧伤病房应高度重视。

鉴于该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首选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尽可能减少青霉素类及一、二代头孢抗生素应用,对重症患者可选用亚胺培南。同时应重视避免或缩短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刘自贵,谭成,陈敏,等.阴沟肠杆菌敏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72-473.

[2] 管兰,吴瑾,胡文芝,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1998,37(3):171-174.

[3] v Dijk Y, Bid E M, Hochstenbach Vernooij s, et al. Manage ment of an outbreak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in a neonatal unit using simple preventive measures[J].Hosp Infect,2002, 51(1):21-26.

[4] 雷登平,徐英春,谢秀丽.109株阴沟肠杆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 1999,14(3):147-149.

[5] 胡龙华,贾坤如,余方芝,等.到阴沟肠杆菌为临床感染诱因及耐药分析[J]. 江西医学检验, 2000,18(3):144-146.

第2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 真菌感染 分布特征 分析 敏感率

关键词 真菌感染 分布特征 分析 敏感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3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32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临床真菌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致病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致使感染难以治愈。为有效控制医院真菌感染,对2009年8月~2011年7月检出的296株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临床真菌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致病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致使感染难以治愈。为有效控制医院真菌感染,对2009年8月~2011年7月检出的296株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于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患者的痰、伤口分泌物、中段尿、血液、胸腹水、咽拭之、粪便等各类标本。

菌株来源于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患者的痰、伤口分泌物、中段尿、血液、胸腹水、咽拭之、粪便等各类标本。

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64548、ATCC64550,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64548、ATCC64550,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细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细菌分离培养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判读标准按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读结果,抗真菌药物纸片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

细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细菌分离培养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判读标准按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读结果,抗真菌药物纸片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

统计学处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WHONET5.4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WHONET5.4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结 果

感染部位:296株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188株(63.5%)、尿液94株(31.8%)、血液4株(1.4%)、脓液及分泌物6株(2.0%)、白带4株(1.4%)。

感染部位:296株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188株(63.5%)、尿液94株(31.8%)、血液4株(1.4%)、脓液及分泌物6株(2.0%)、白带4株(1.4%)。

科室分布:296株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中,呼吸内科144株(48.7%)、肿瘤内科44株(14.9%)、神经内科12株(4.0%)、肾内科24株(8.1%)、泌尿外科20株(6.76%)、中医内科20株(6.76%)、其它科室32株(10.8%)。

科室分布:296株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中,呼吸内科144株(48.7%)、肿瘤内科44株(14.9%)、神经内科12株(4.0%)、肾内科24株(8.1%)、泌尿外科20株(6.76%)、中医内科20株(6.76%)、其它科室32株(10.8%)。

人群分布:从年龄分布看,0~30岁1例(0.3%),30~60岁26例(8.8%),60岁以上269例(90.9%)。

人群分布:从年龄分布看,0~30岁1例(0.3%),30~60岁26例(8.8%),60岁以上269例(90.9%)。

菌种分布:分离的296株真菌中,其中白色念珠菌178株(60.1%),热带念珠菌46株(15.5%),滑念珠菌44株(14.9%),光滑念珠菌22株(7.4%),其它6株(2.0%)。 菌种分布:分离的296株真菌中,其中白色念珠菌178株(60.1%),热带念珠菌46株(15.5%),滑念珠菌44株(14.9%),光滑念珠菌22株(7.4%),其它6株(2.0%)。

真菌的药敏试验:临床分离的296株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1。

真菌的药敏试验:临床分离的296株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1。

讨 论

讨 论

深部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人体皮肤、黏膜中亦可检出,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或保护屏障受损时,真菌则会乘虚而入或超常繁殖引起机体真菌感染[1]。从统计结果看,两年来共检出真菌296株,真菌的感染率0.53%,院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0.1%),与国内其它报道一致[2]。主要存在科室是呼吸内科,其次肿瘤内科,主要感染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90.9%,原因是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的患者大多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用过多种抗生素、化疗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进行过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另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生理防御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差及抵抗力低,也是容易感染真菌的主要因素。存在部位是呼吸道及泌尿道,因此要加强对这两个部位的护理和观察,特别是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按院感要求进行消毒,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

深部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人体皮肤、黏膜中亦可检出,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或保护屏障受损时,真菌则会乘虚而入或超常繁殖引起机体真菌感染[1]。从统计结果看,两年来共检出真菌296株,真菌的感染率0.53%,院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0.1%),与国内其它报道一致[2]。主要存在科室是呼吸内科,其次肿瘤内科,主要感染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90.9%,原因是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的患者大多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用过多种抗生素、化疗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进行过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另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生理防御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差及抵抗力低,也是容易感染真菌的主要因素。存在部位是呼吸道及泌尿道,因此要加强对这两个部位的护理和观察,特别是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按院感要求进行消毒,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

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1),临床真菌对4种真床真菌菌药物的敏感率菌>80%,其中两性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97.9%,两性霉素在无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首选抗真菌药物。尽管所测真菌耐药性不高,但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强,治疗难度大,因此,要重视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依据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同时,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以减少真菌的传染及耐药性提高。

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1),临床真菌对4种真床真菌菌药物的敏感率菌>80%,其中两性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97.9%,两性霉素在无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首选抗真菌药物。尽管所测真菌耐药性不高,但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强,治疗难度大,因此,要重视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依据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同时,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以减少真菌的传染及耐药性提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娅娟,李恩泽,时萍,等.院内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80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8):1028-1030.腥0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8):1028-1030.

2 邓婕,吴京宇,宋洪涛.228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11):2369-2371.

第3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痰标本培养结果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情况。

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3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痰标本,将其送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总结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痰标本培养结果和耐药性情况。

结果:183份送检痰标本中检出102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55.74%,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3%;检出96株细菌中,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耐药率为0.00%,而真菌酮康唑耐药率最高,为83.33%,两性霉素最低,为33.33%。

结论: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以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我们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先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11-02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和神经功能残留症状多等特点,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今年来患者患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1,2]。如果患者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则其预后就明显差,不但明显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部分患者因此而丧失性命[3,4]。为更为有效的针对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进行治疗,本研究笔者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3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痰标本以期发现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情况,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3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患者经头部MRI/CT证实为脑出血/脑梗死;③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④经过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尚稳定;⑤患者存在典型的肺部感染症状和体征;⑥患者能够自行咳出深部痰液;⑦患者意识清晰,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⑧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过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②患者在近1周未使用抗生素;③患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听力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④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其中,男性115例,女性68例,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平均(68.45±5.48)岁。

1.2痰标本取材方法。留取早晨起床后取深咳的第二口痰,先后用0.9%Nacl和H2O2漱口,弃深咳的第一口痰,留取第二口痰至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先镜检判断送检的痰标本是否合格,如果镜检发现送检痰标本中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2.5,则认为该痰标本不合格,重新留取,否则认为标本合格。

1.3痰标本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痰标本先常规涂片,采用革兰染色涂片查细菌,采用美兰染色方法查真菌;接种于BDBACTEC~(TM)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小儿瓶后置于全自动培养仪培养,阳性者转种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和中国兰琼脂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质控菌株均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等质控菌株。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分离病原菌种类和检出率。所有的183份送检痰标本中,有102份检出病原菌,总阳性率为55.74%,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3.53%,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20.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5.88%,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老年人,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但患者的预后明显受到影响,而且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5,6]。该并发症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7-9]:①老年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生理各项机能均明显下降,肺功能也毫不例外的较年轻人下降,黏膜清除功能减退,有效咳嗽减少,隐形吸入增加,导致患者在急性脑卒中之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同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不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口咽部寄生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霉菌,口咽部寄生菌能够繁殖到高浓度并通过逆行和移位导致肺部感染;②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真性或者假性球麻痹,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咳痰无力、呕吐物和分泌物容易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尤其是部分患者家属给患者喂食时未调整,导致食物误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③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受损导致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肺淤血,易导致肺部感染;④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较长时间,尤其是脑出血患者,在加上患者多不习惯医院的饮食环境导致免疫力低下和营养不良,进而更易合并肺部感染。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收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准确了解患者肺部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变化情况,指导医师合理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临床医疗措施的质量并节约我国的医疗资源。本研究笔者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3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183份送检痰标本中检出102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55.74%,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3%。这一结果稍微高于既往研究结果[7]。可见,痰标本阳性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多病情较重,很多患者由下级医院无法处理转诊而来。

本研究还发现:检出96株细菌中,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耐药率为0.00%,而真菌酮康唑耐药率最高,为83.33%,两性霉素最低,为33.33%。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报道类似[9]。究其原因可能与抗生素的滥用有关,对于历史较长的四环素和青霉素等药物,病原菌均产生了耐药性,为此,对于病情危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和体征,第一时间使用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等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症状的好转情况和待痰标本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再决定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的目的。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以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我们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先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Thrift AG,Arabshahi S.Is stroke incidence in low- to middle-income countries driven by economics? [J].Int J Stroke,2012,7(4):307-308

[2]张晓莺,肖艳,韩玺河,等.新疆地区810例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登记研究结果[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73~175

[3]杨龙平.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52-3454

[4]陈洁芳,邬至平,邱伟文.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72-174

[5]马英,张月卿,马会娜,等.保定市某院农村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调查[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35

[6]林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内科,2012,7(5):540-542

[7]李亚梅,毕子宇.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84-3485

第4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抗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027-02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2006 to 2010

You Yuhong Wu Xiaoyan Tong Zhongshan Jiang Yuehong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divers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o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1697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hich were isol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6 to 2010.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e isolated rat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still about 10% during the five years in our hospital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resistance rates to Penicillins、 Cephalosporins、Carbapenems 、Quinolones and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were increased ( p

【Key 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疾病中常见的病原菌,近几年其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了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表现为感染的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为掌握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征的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对我院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169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动态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分离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的痰液、咽拭子、尿液、血液、脓液和胸腹水等标本。

1.2 分离培养 标本采取无菌操作送检,根据不同标本按要求进行直接接种或增菌后转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置35℃培养箱孵育18~24h,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增菌使用美国BD公司的BACTEC 900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及其配套的树脂需氧/厌氧培养瓶。

1.3 菌株鉴定和药敏 所有菌株用API20E系统(bioMerieux.Marcy I’Etoile,France)鉴定。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对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KZ)、头孢呋辛(CXM)、阿米卡星(AK)、头孢吡肟(FEP)、头孢噻肟(CTX)、左氧氟沙星(LEV)、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CN)、亚胺培南 (IPM)、四环素(TE)、复方磺胺(SXT)、美洛配能(MEM)、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氨曲南(ATM)、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敏感性,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进行细菌药敏结果判断。M-H琼脂和药敏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生产。

1.4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质控菌株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x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006~2010年我院共分离出16385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97株,占10.36%。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患者,并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咽拭子,见表1~2,16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

表1 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年分离构成比统计表

表2 1697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及不同标本构成比(%)

经统计分析,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占临床分离菌株构成比基本稳定,保持在10%左右,差异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我院分离的16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AK、KZ、FEP、LEV、CIP、CN、IPM、MEM、AMC、ATM和SCF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变化(P

3 讨论

近年来,非发酵菌在临床分离中呈增加趋势,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中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奎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内酰胺/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都导致了其耐药性的产生[2],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能产生富有粘附性的由糖蛋白构成的生物被膜,它可阻止和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及抗菌药物泵人生物被膜中杀灭病原菌,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并且是病原菌检测阳性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3,4]。

2010年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AK、LEV、CN、和CIP的耐药率呈显著降低 (P

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铜绿假单胞菌仍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而且在不同地区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掌握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保护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家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232-1233.

[2]胡琴,陆学东,陈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58-360.

[3]于亮,王梅,袁军,等.2001-200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437-439.

第5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 拉米夫定;来氟米特;中药治疗;乙型肝炎;膜性肾病

[中图分类号] R692.9;R512.6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81-02

Clinical Study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reated by Lamivudine,Leflunomid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DUAN Yangri

Hangzhou City Yuhang Distric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11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HBV-MN) treated by lamivudine,leflunomid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Patients were taken orally lamivudine and leflunomide. Study group added Chinese medicine for 6 months,then valued the ALB,ALT,CHO,urinary protein and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73.8±28.9,8.4±2.2,6.8±3.6),ALT,CHO and urinary protein of study group(45.8±10.3,5.7±1.4,1.5±1.3)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ALB of study group (33.9±5.3)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25.5±8.27)(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1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77.27%)(P<0.05). Conclusion It has good effect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HBV-MN) treated by lamivudine,leflunomid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It could significantly lower ALB,ALT,CHO,urinary protein and improve the hurt in liver,kidney,spleen of patients.

[Key words] Lamivudine;Leflunomide;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Hepatitis B Virus;Membranous Nephropathy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HBV-MN)属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对于HBV-MN的临床治疗,目前医学界尚未确立较为特效的方法,临床现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抑制剂、激素、中药等[1],相关的研究文献也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诊治的患者44例行临床研究,以探讨拉米夫定、来氟米特联合中药治疗HBV-MN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35.2±7.8)岁。诊断标准参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治疗》[2]:①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阳性;②经肾组织切片样本检测HBV抗原呈阳性;③患者患有肾小球肾炎;④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每日100mg,来氟米特每日50mg,3日后减量每日20mg。研究组患者同时每日配合中药方剂,配方为:黄芪30g,薏苡仁30g,金樱子30g,芡实30g,茵陈30g,丹参20g,贯众20g,虎杖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郁金10g,当归10g,陈皮10g,柴胡10g,甘草6g。治疗过程中据证型调整方药。

1.3观察指标

患者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实验室检测,记录经测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固醇(CHO)和尿蛋白定量。

1.4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完全缓解: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完全消失,经测ALB与ALT均恢复正常值,肾功能各项指标稳定,尿蛋白定量低于0.3g/L;部分缓解:患者临床不良症状部分缓解,ALB较治疗前上升30g/L以上,ALT较治疗前下降超过50%,肾功能稳定,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患者于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ALT、CHO和尿蛋白定量[(45.8±10.3)、(5.7±1.4)、(1.5±1.3)]较对照组[(73.8±28.9)、(8.4±2.2)、(6.8±3.6)]均明显降低,ALB(33.9±5.3)较对照组(25.5±8.2)明显升高,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经6个月中西药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P<0.05)。见表2。

表1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χ±s)

组别 例数ALB(g/L)ALT(U/L) CHO(μmol/L)尿蛋白定量(g/24h)

对照组22 25.5±8.2 73.8±28.98.4±2.2 6.8±3.6

研究组2233.9±5.3 45.8±10.35.7±1.4 1.5±1.3

t 5.24 8.32 7.44 11.08

P <0.05 <0.05 <0.05 <0.05

表2患者治疗6个月后疗效评价(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2 3 14 5 77.27

研究组 22 8 14 0 100.00

χ2 3.030 0.000 5.641 5.64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HBV-MN尚无被公认的临床高效治疗方法,而HBV又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对激素敏感性弱,且临床应用激素可能会对病毒的复制产生推动作用,从而加重对患者肝脏的损害[4,5]。HBV-MN是难治性肾病的一种,拉米夫定和来氟米特均被部分研究者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因而本组研究选取二者作为西药治疗的主要药物,并通过中药配合治疗来评价中西药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类药物,已被证实对感染机体内的HB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7]。拉米夫定临床用药时口服方便,且副作用较少,成为临床首选治疗HBV-MN的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的治疗机制在于代谢生成其活性形式的三磷酸盐,而三磷酸盐又是HBV聚合酶的底物和抑制剂,从而直接于病毒DNA链中阻断其合成。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分子量小,能够通过对嘧啶合成、抗体分泌和T、B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达到免疫作用,临床有报道已经证实了来氟米特对HBV-MN的疗效[8,9]。HBV-MN在中医中属于“水肿”“尿血”和“虚损”范畴,因湿热瘀毒蕴结而起,致肝、肾、脾脏受损。临床对应用中药治疗多采用肝、肾、脾同治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疗[10]。当然,中医将HBV-MN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和肝郁脾虚六种分型,临床治疗时在本文中相关中药配方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加减,辩证施治,以便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对研究组患者综合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来氟米特免疫抑制和中药肝、肾、脾同治,从而对HBV-MN产生清毒、治病、调整的共同作用,达到治愈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对于HBV-MN具有较强的临床疗效,能够促使患者病情的改善与转化,减轻痛苦。而针对ALB、ALT、CHO和尿蛋白定量的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测量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说明中西药结合方法使患者的临床不良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明显的改善。总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来氟米特和中药治疗HBV-M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更明显地改善ALB、ALT、CHO和尿蛋白定量,改善和调理患者肝、肾、脾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任红,张定凤.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起于探索,重在规范[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5):321-322.

[2] 周柱亮.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4):283-284.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肝脏,2005,10(4):348-357.

[4] Zoulim F,Radenne S,Ducerf C.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com 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irrhosis [J]. Liver Transpl,2008,14(Suppl 2):S1-7.

[5] 张瑜,周建华.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意义[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39-541.

[6] 黄朝兴,潘优津,丁小凯,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222-224.

[7] 胡瑞钺,田波,陶翔.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5,38.

[8] Nakajima H,Takenaka M,Kaimori JY,et al. Activation of th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ignaling pathway i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cells by albumin [J]. J Am Soc Nephrol,2004,15:276-285.

[9] 王秀梅. 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69-70.

第6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海上溢油;遥感;监测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在各类海洋污染中,造成主要污染的因素就是海上溢油。由于轮船的碰撞、海上油井的破裂、翻船、海底油田泄露等各种不同的意外事故,造成大海大面积的石油污染,不仅损害海洋、自然环境,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也是一种危害。溢油对海洋的污染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海上溢油的探测系统,对近海领域进行巡视、监测和管理。一旦发生溢油事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溢油发生的位置以及扩散趋势。通过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大范围有效了解海洋面积的动态信息,对于海洋溢油污染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反映溢油污染的情况与程度。

1.遥感技术监测海上溢油范围

海面发生溢油灾害后,溢油区域水面的电磁波谱特性发生变化,相对于没有石油区域的水面有明显差别,利用这种光谱特性的差异可以划分油水分界线,从而确定溢油范围。

1.1可见光、近红外红外遥感技术

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红外波段的遥感监测技术是我国针对溢油污染发展最为成熟的监测技术。在其波段的范围内,入射物表面的电磁波与物体发生光学作用,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通过记录来源物与入射电磁波发生的反射作用,由于物体不同,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也不同。实验表明,油种的类型以及厚度都会对海面油膜的光谱曲线造成影响,卫星遥感的最佳敏感波段也存在差异[1]。

1.2微波雷达遥感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侧视机载雷达(side-looking radar,SLAR)是微波雷达的遥感技术用于溢油范围监测的两种雷达。前者是利用多普勒效应,依靠短天线达到高空间分辨率。后者是一种传统雷达,造价低,空间分辨率与天线长度成正比。现阶段,合成孔径雷达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溢油范围监测。SAR传感器通过接收仪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对物体进行识别。海面的毛细波是可以反射雷达的波束,从而造成海面杂波,在SAR传感器的图像上呈现亮图像,油膜覆盖海水表面,致使雷达传感器接收到的波束减少,无法在SAR传感器上体现亮的颜色。

2.遥感技术监测海上溢油类型

如何判断海面上的溢油类型,是遥感技术中的模式识别问题,也是遥感监测中较难实现的问题。

2.1激光荧光遥感技术

激光荧光法是利用激光作为激励光源,激发物质的荧光效应,利用物质的荧光光谱作为信息的参照,通过SAR传感器的监测,进行输入远的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当物质被光波照射时,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光能量,由原来的能级跃转移到较高的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或者第二电子激发态。所谓的荧光效应,就是指通常情况下,转移的电子会急剧地降落,降至最低振动能级,并且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每种物质的荧光谱不同,由于石油油膜中所含有的荧光基质种类的不同以及各种基质比例不同,在相同激光照射条件下所反馈的荧光也不同,荧光谱通常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形状,这就是激光荧光遥感技术鉴别溢油种类的原理[2]。

2.2红外偏振遥感技术

作为一种新颖的遥感监测手段,被动傅里叶变换红外遥感(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是一种检测多原子分子的方法,可以实现多组目标的同时进行检测与鉴别。这和传统的红外遥感技术不同,红外偏振遥感技术是能够获取物质表面的状态以及物质的信息等相关偏振信息,这样有助于识别石油的种类。

2.3高光谱遥感技术

在针对溢油种类进行检测时,需要得到足够多的光谱信息,高光谱遥感技术是以其宽度与庞大的波段数量为主要特点,使其成为溢油种类的一种可行手段。通过光谱混合分析的方法对溢油高光谱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利用Hyerion高光谱卫星数据进行溢油监测研究,对多种原油的高光谱波谱进行分析,同时利用GA-PCA特征进行提取法与SAM-SFF方法对不同的油种的高光谱波进行提取,以达到鉴别油种的差异。

3.遥感技术监测海上溢油量

溢油量取决于溢油油膜的厚度,根据油膜的厚度对其进行分布以及估算,可以大致得出溢油总量。

3.1紫外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技术是通过紫外传感器油膜油层进行探测,对于小于0.05um的薄油层即使在紫外波段也具有很高的反射,通过紫外光与红外光的叠加,大致可以得到油膜的厚度。但是,紫外遥感技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紫外遥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紫外遥感就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

3.2热红外遥感技术

由于油膜在吸收太阳辐射之后会将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进行释放,所以采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这种技术中红外波段包含地物的温度信息,所以能够辨别油层的厚度,较厚油层表现为“热”的特性,中等厚度油层表现为“冷”的特性。经相关研究表明,发生“冷”、“热”的油膜厚度范围大致为50-150um之间,而这种技术的最小探测油层厚度大约为20-70um之间,由于厚度的区间很小,所以SAR传感器的敏感性因此受到限制[3]。

3.3微波雷达遥感技术

由于海洋的海水本身会发射微波辐射,而海上溢油发生以后油膜区域会发射比海水更强的微波信号,水的微波辐射发射率约为0.4,而油的发射率约为0.8,因此在海水背景中,溢油区域呈现亮信号,并且信号强弱与油膜厚度具有一定的比率。通过微波雷达遥感技术监测溢油量,一方面能够监测海上溢油的范围,一方面可以通过被动式的微波辐射大致计算油膜厚度。但是,我国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油膜厚度的微波遥感定量技术受到环境、传感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精度仍然有待提高[4]。

4.结语

本文介绍了海上溢油的三大监测指标,海上溢油监测指标分为溢油范围、溢油类型和溢油量。但是,针对溢油类型和溢油量的监测技术仍不成熟,随着我国海上溢油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溢油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为实现全面监测海上溢油指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栖筠,陈维英,肖乾广,等.老铁山水道溢油事故卫星监测[J].环境遥感,2010,9(4):256-262.

[2]李四海.海上溢油遥感探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遥感信息,2012,03(2)::53-56.

第7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3S”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信息系统,其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简称“3S”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3S”技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采集、图形制作及信息管理等多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RS)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必将取代过去传统的光机型测量仪器。遥感是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应用探测仪器,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再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性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及技术。

当前,传统的模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相应的土地管理模式,根本无法适应现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及应用需求。随着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管理、加强土地产权的有效监督、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资源管理新模式,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给土地信息系统(LIS)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是信息时代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集、更新和修正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摄影测量进入了全数字时代,遥感技术进入1m以内的高分辨率和立体观测阶段,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差异不断减小。事实上,“摄影测量(包含影像判读)”与“遥感”这两个名词指的是不同时期的同一学科,遥感是摄影测量学的补充与发展。数字摄影测量的出现,使得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航空摄影测量或航天遥感图像上获得GIS数据的想法得以实现。它是将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加工,以获取建立GIS所需的相关信息。

GIS基础信息可以分为地形信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三类。因此,通过航片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地形信息;还能从航片生成正射影像,从正射影像提取结构信息以提供图形信息;同时通过对航片影像的判读和专题分类,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属性信息。

航空摄影像片主要用于编制大中比例尺影像地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用作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的工作底图。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测量地球表面的几何形态,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仪器和影像质量,人为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在一定条件下,测量工作质量较易控制。遥感信息具有综合性、宏观性、客观性、周期性和时空变化多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编制中小比列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重要信息源,主要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是由于卫星遥感影像通常属于二维处理的范围,尽管某些卫星遥感影像可以进行高程测量,但目前这一技术还未成熟完善。卫星影像解译还必须与外业调查相结合,否则解译质量很难符合要求,同时在卫星影像解译过程中,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要求作业员有较高素质。

二.GP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GPS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一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提供导航的技术系统。GPS能辅助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用于空间定位。当前,GPS辅助的空中三角测量利用少量的几个控制点或仅利用一个控制点(基准点)即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精度,完全能满足大、中比例尺的测图要求。

随着GPS接收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GPS动态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动态确定载体姿态的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因而大大增强了GPS在遥感中应用领域的作用。目前,GPS已与多种传感器(如机载激光断面测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等)配合使用,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类传感器的测量与定位精度。GPS在摄影测量和遥感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高精度动态相机定位,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第二,辅助导航航摄飞行,以实现航摄的精确定点;第三,与其它传感器配合,确定载体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姿态。

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克服了机载动态GPS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又解决了运动中载波相位模糊这一难题,极大地促进了GPS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实际应用。GPS在摄影测量和遥感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土地利用规划无疑有巨大帮助作用。

三.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当前,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用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设计分析

目前,GIS已普遍应有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中,如:规划技术指标分析、土地地类适应性评价、地类规划平衡分析等。通过GIS提供的信息技术支持,增强了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二)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

通过遥感数据和GIS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能便捷、准确地计算农田规模和环境容量,能快速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生态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能高效地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质改良工程量、田面平整等指标计算,从而有效确定各地块利用方式,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选择各项工程。GIS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规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工作效率,正确客观地指导规划的编制和规划方案设计。

(三)规划设计方案虚拟

虚拟GIS具有观察立体细节的功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者通过虚拟GIS能直观观察田块、房屋、道路等各层虚拟景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的各项效益与弊端,通过结合GIS数据库可实时对田块、房屋、道路等地物定位,获得规划设计区域的三维图像。利用VR技术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提高土地利用区域的模拟仿真精度,增强了三维GIS的功能。规划设计者可通过三维模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更为直观的感受,辅助进行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由此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和筛选。

第8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勘察;找矿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遥感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其是基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之上,融入了计算机、地质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科学。随着遥感技术不断的被应用于航空技术而备受关注,现如今遥感技术除了应用于航天科学领域之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察找矿中,通过这种技术快速实现对全国领域内的地质矿产资源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勘察,并将所得资料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内容进行分类编制后,集结成系统图件,便于将来为地质找矿提供真实的资料依据。

2 对不同岩区成矿条件的遥感研究

2.1 岩浆岩区矿床

岩浆岩区是指由于岩浆侵入或者火山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矿床,比如内生金属矿床。这种类型的矿床在遥感技术成像的图形通常为线性或者是环状型构造,而它的构造及岩石情况与矿床的产出部位有着直接的关系。遥感图形中深层断裂带大多数是表示控矿或者是导矿构造,而在其周边的派生断裂带或缝隙内则是赋矿位置,通常这种构造会伴有周边岩石矿化或者是蚀化异常现象。

遥感技术勘察岩浆岩区矿床时通常有以下几个好处:1)能够清晰的辨别出控矿和导矿的结构;2)详细的分析出矿床的赋存位置;3)通过对岩体及火山结构的分析,判断矿床分布规模情况;4)对周边岩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判断顺利成矿概率;5)勘察周边岩石矿化程度。[1]

2.2 沉积岩区矿床

沉积岩区矿床受某些岩性地层的控制,但这种矿床利用卫片进行分析几乎不可能,所以,其使用做多的勘察方式是航空遥感。利用遥感获取的航片上可以清晰的观察看矿层的分布。但唯一的不足就是遥感图像只能判断出是否富集金属矿床,但却无法确认是否为矿体。但航空遥感既可以准确的调查矿体分布,还能够对金矿层进行深入的根据,从获取准确的矿层位置。

2.3 变质岩区矿床

在进行变质岩区矿床的地质勘察时,使用传统方法根本行不通。而遥感技术在地质勘察找矿中的应用不仅更能深入了解控矿的因素而且还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遥感图像上呈现的结构和色调进行分析,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获取成矿的众多信息,从而找出含矿层分布的规律。

2.4 表壳矿床

表壳矿床是由近代风化壳矿床和砂矿构成,组成矿床的物质是比较稳定的元素和矿物,地质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床的优劣。现代风化壳中的残余矿床大多数在比较稳定的高平台地形上,当然凹地、岩溶洼地也时有出现。而砂床则多处于河谷区和海淀区,但无论是哪种地貌,只要掌握其规律就可以在遥感图形上确定矿床分布区域及规律。

3 遥感技术的找矿应用

3.1 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

围岩蚀变是找矿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是由于岩浆热液或汽水热液的高温因素促使围岩构造及成分发生改变的现象。简单来说,围岩蚀变是成矿作用延伸出的产物,它与矿床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蚀变现象代表着不同的金属矿,因此,在遥感技术矿床勘察中可依据蚀变规律来提取矿床信息。

3.2 蚀变遥感异常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是热液和原岩发生化学反应后而衍生出的产物。常见的蚀变围岩有硅化、绿泥石化、云英石化等,蚀变类型与相关矿种的关系详见表1。

表1 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

3.2.1信息提取的实现

地物信息提取主要依据的是地物发生反射或透射而产生地磁波,地物所具有的光谱特征和其本身所富含的物理化学特息相关,地质构造的不同则与其对波长的吸收及反射功能有明显的差异。若本证光谱吸收稳定则表示其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较平和。每种矿物的电磁辐射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利用波普仪将野外收集的样本进行测量,将测量样本与信息库中的光谱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对比后获取的光谱曲线选择合适的图像波段进行信息的提取。

根据量子力学分子群理论可知,传感器在空中获取地表物质的光谱时,会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白云、土壤、植被、水汽等等。所以,在进行蚀变矿物信息进行提取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定要进行干扰消除工作。不同类型的矿物蚀变会使Fe2+,Fe3+,OH-,CO32-中某一个种类的化学元素发生变化,Fe2+,Fe3+,O H-,CO2-3在可见-近红外区能够发生岩石普带中的不同吸收谷进行组合的现象。如在0.4~1.3μm区域内的光谱特性主要是由矿物晶格中富含的铜、铁等过渡性金属元素的电子跃迁导致的。利用吸收谷所在的波长位置、宽度等特性进行分析后,获取相关联的蚀变遥感异常。[2]

蚀变遥感信息尽管在全景图像上所占比例很小,但在局部地区所占份额并不低,所以,再微弱的蚀变异常也逃不过遥感信息的检测。据研究结果显示,遥感信息检测的蚀变检出下限优于1/20 000。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勘察找矿中频繁的被使用的应用,从而使蚀变异常检测的方法越来越多,比如波段比值法、混合象元分解法、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等。其中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检测效果最佳,它是以PCA主分量分析为主要程序同辅以波段比值法,进行门限化分级的处理,从而获得分级异常图形的一门技术(如图1)。其再地质勘察找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最用并取得到非常好的找矿效果。

图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流程图

3.2遥感技术间接找矿的应用

3.2.1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内生矿产一般是与地址构造时间相伴而生,它常产于地质构造的边沿和变异位置。因此,在利用遥感技术找矿的过程中,只要从使地质产生异常的相关部位上提取信息即可。如从与火山活动有关联的盆地、构造等产生的环状影像中提取相关信息,从围岩蚀变等有关色彩异常中提取信息。

遥感系统在成像过程中并不总是十分清晰的,有时也会比较模糊,导致重要的线性、纹理等不清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此时,人们会通过边缘增强、方向滤波等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使影像变的清晰明了。此外,遥感还可以根据地质面貌、植被分布、水系分布等自然表征来提取较为隐蔽的信息,如褶皱等。

3.2.2 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意义

在微生物和地下水的作用下,矿区中的金属元素或者是矿物质会改变地质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土壤层的成分,这些被改变的土壤成分直接影响着地表上生长着的植物,植物吸收其变异成分后部分聚集在叶绿素内,从而使植被的反射光谱特性产生了异化。矿区生物自然化的特征为在植被范围的遥感技术找矿提供了依据,遥感技术可以利用植物反射光谱特性来进行矿区勘查,使用此技术最成为地区是广东省河台的金矿地区、黔东南地区金矿遥感信息的获得。

不同种类的植被吸收矿物的程度不同,含金量也会不同。而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吸收金属的程度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通过光谱测试来获取遥感信息的勘查植被称为矿产勘探的特征值被,而相关植被被称为辅助植被。[3]

遥感图像处理是通过对采集植被的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监督分类等方法,对其进行光谱特性增强的一种处理技术。此种技术最大的不足是:若植被内含金量较低,波普测试灵敏度不高,现有的检测技术无法将其检测出来。但现有理论表明,高光谱提取波谱信息精确度比多光谱高的多。所以使用高光谱有利于提取对地质勘察找矿有意义的数据信息。

3.2.3 矿床改造信息标志

矿床形成后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其性质会随着周边环境及所处矿物位置而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不同时相遥感技术的多方位对比,能够有效的分析矿床蚀化程度,进而对矿床深度及所处部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甚至可以通过研究区域夷平面和矿床所处部位的关系,找出不同矿床在不同夷平面的产出和它们之间分布关联性,进而确定矿床的正确坐标。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绘制地质镇图,加快确定找矿靶区位置的速度。[4]

4 结束语

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察找矿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遥感技术可以提取大面积、多方位的遥感影像信息,弥补了传统地质勘测找矿工作的不足,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尽管遥感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还要对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使遥感技术在地质勘察找矿中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卢国明.遥感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2]边振.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第9篇:遥感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地址勘查技术;具体应用;研究

0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技术不断革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较之其他范畴的地质勘查技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其独特性,它利用影像直观地分析某区域的地质特性,搜集多元化的地质数据;然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地质状况分析过程必须经过实验室化验,获取手段较为复杂。因此,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效益。

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概述

1.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利用飞机与卫星等遥感器等对检测地标的地质数据进行电磁、光谱的扫描与识别,从而深入地分析检测地标的地质特性,从而摸清地质信息与地质特征,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与数据依据,以便地质勘探与研究的顺利进行。较之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相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凭借其多层次、综合性及宏观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地质勘查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技术先进、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在现代地质勘查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1.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特点

第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遥感技术的利用,为地质勘查工作数据采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例如卫星、飞机等高端遥感器对检测地标的具体地质状况进行科学的计算与检测,电磁技术、光谱技术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航拍器械的结合,使地质扫描工作更具科学性,为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勘查数据与地质资料。第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较强的精确性。随着矿产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细化,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利用电磁技术与光谱技术对地质状况进行扫描与分析,满足了地质勘查工作的精细化需求。

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在一般情况下,内生矿通常处于地质构造的异常部位与边缘部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不同体的结合部位,这些地质信息都可以利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进行检测,在遥感器航拍的空间信息可以清楚地检测到板块构造边界地带的矿床。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地质标志信息时,一般选择与检测区域具有成矿几率的线状、带状影像,同时在获取地质构造信息的过程中,对断裂与推覆体这一主要控矿构造模块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在利用电磁与光谱技术扫描地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图像成像的部分地质纹理信息与地质线性形迹难以清晰显示[2]。对地质构造信息的“模糊作用”可以合理利用专家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等科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科学的计算机图像恢复技术或目视比值分析等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地质构造信息。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利用地表岩性特征、地质地貌特征等数据对地质构造隐性信息加以提取。

2.2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进行识别

岩矿光谱技术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适用于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通过对多光谱蚀变信息的提取,对地质进行岩性识别与高光谱矿物识别。由于多光谱技术的光谱分辨率较低,导致岩矿的光谱特征表现力较弱,因此岩矿光谱技术主要基于图像线性信息与图像灰度特征,对岩矿的反射率差异进行分析。高光谱技术可以获取连续光谱信息,直观地识别地质类型,这是区别于多光谱技术的主要特征。岩矿光谱技术可以利用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有效地识别岩矿类型,识别与成矿作用有直接关系的矿物蚀变信息,对蚀变强度进行定量,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3利用植被波谱特征进行找矿

矿产资源受到地下水微生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使蕴藏的金属资源或矿产资源产生化学反应,使地表层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变化,影响土壤层的成分组成[3]。地表植物对矿产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聚集度与吸收度,使得地表植被的繁盛光谱特征产生不同的差异。基于这一特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根据提取到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将植被光谱的异常色调进行有效的分离与提取,根据异常植被光谱对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进行合理判定,提高矿靶区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指导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针对植被对金属含量呈现的差异性,相关部门可以在既定矿区详细地收集植被样品的光谱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分析较为特殊的植被光谱,在光谱分析过程中,明确波谱测试技术灵敏度的有限性,对植被微弱的金属含量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当地地质地貌实际情况科学地判定当时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3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利用有效的矿产勘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一方面较之传统的勘查技术确实更具效率与精确性,可以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大,遥感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应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对遥感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监控。

作者:缪杰 李凤 马娟 张辉 单位:1. 莒县陵阳地震台 2. 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中心台 3. 昌邑地震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