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学内容多,知识庞杂。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等,课程内容庞杂,而课时又普遍较少,教师无法深入讲解,学生学的深度不够。
2.生产实践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比如操作系统内容是Windows7时,大家已大范围在用Windows8等更高版本,这让学生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应用有出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不同区域学生差异大。由于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计算机知识差异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集中式的,采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学习是被动型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授的信息完全一样,进度相同,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利于个性化教学。
二、计算思维、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该概念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抽象是把一个看起来复杂的问题通过简约、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转换成多个简单的小问题的求解过程;自动化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加快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弥补人类速度慢的不足。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计算思维已成为大家都会用到的工具,它是一种科学思维,并能与逻辑思维及实证思维共同组成人类的三大思维,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计算思维具备如下主要特征:
1.明确性。计算思维的目标明确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抽象化和程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求解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描述和解决问题。
2.可行性。计算思维方法是计算思维的核心。计算思维的方法很多,各种算法及各类问题的求解方法都是计算思维方法。一个完整的算法必须符合相应的语法规则及要求,必须保证每一步的操作都是正确可行的。
3.重构性。计算思维强调用启发式思维解答问题,通过计算海量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权衡,通过算法过程的构造及实施解决给定的问题。
翻转课堂就是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应完成对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观看和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作业答疑、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2]。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课上和课后,所有学生都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步调,真正实现了分层次学习,解决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的差异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翻转课堂的优点如下:
1.由于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可以反复观看重点难点视频或跳过自己已知晓的内容,这样避免了学习节奏和时间被教师左右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学习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弱势科目学习有所帮助。
2.翻转课堂学习是在宽松环境下进行的,而且有实验视频和情境素材的配合,使预习内容由呆板、单调的枯燥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可以供学生随时查阅、复习、共享,有利于学生灵活利用学习资源。可以反复再现实验视频,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课外延伸的学习资源,这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起到显著的作用。
三、采用计算思维、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很多内容都对计算思维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很好的诠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按照教学大纲首先归纳出知识单元,然后梳理出知识单元中所涉及的计算思维,这样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出思考,将知识的传授转变成基于知识的思维的传授,讲授可以实现的思维,凸显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
学习目标是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运行具有导向作用,而教学大纲则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所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计算原理,然后通过抽象与自动化,让学生形成问题求解思路,重点是要设计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要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然后要善于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和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探索问题求解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如在讲计算机系统组成时,可介绍图灵机模型设计思想;在讲操作系统时,介绍进程控制等引出的思维,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利用翻转课堂实现教学,首先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特点,第一,学校应具有基本而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环境,可以有效保证翻转课堂的开展。第二,授课对象均为不同专业的大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具备有一定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班级人数一般有50人左右,因而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如每5人作为一组,授课教师要尽可能地兼顾各个小组协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指导。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前:一方面,授课教师需要多方面准备好课程教学资源,从参考书籍、往年课件、电子教案、微视频及相关的学习网站等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采用较为专业的视频录制与后期制作软件,制作出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制作完后,要将该视频及其他相关文档上传到网络课堂中,方便广大学生随时下载。同时,教师要将课前的学习任务、目标布置给学生,安排学生们在灵活的时间内进行自学,及时统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和其他教学反馈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了解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由地掌握学习时间观看教学视频,精力富余的学生还可以浏览相关的网络公开课及其他扩展的资源。学生要不断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每个组的组长,组长然后将问题汇总后统一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将问题进行分类,提供解题方案。
2.课中:课堂上教师作为课程的指导者,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巩固性练习和复习,通过合作探究、巩固练习、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等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交流,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
3.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客观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进行登记,作为对学生所学成绩的反馈,对学生有很好的鞭策作用。
总之,采用计算思维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教学优势比较明显,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具体授课方式、方法及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但在师生之间的直接交互性上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及时地解决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因而翻转课堂更强调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势头强劲,计算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鉴于此,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加快改革步伐,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率。在此种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引入了微课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及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着重论述。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由于学生多、专业教师少,多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化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不足,往往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且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低下。
其二,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功底存在差异,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而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普适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不能契合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
其三,课程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难以全面、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检测为主,关注学生的成绩,这会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及全面发展。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下,学生会将计算机学习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缺乏情感投入,必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势
微课以视频教学为主,具有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时间简短等特点。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关于某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要进行选择,不仅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因时间太长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同时,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内容的集中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传统的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阶梯式教学不同,微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微课模式下,教师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如学习视频,学生可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如手机)自由选择视频观看方式,这使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大为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升。
三、微课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一)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微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构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模式,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改善传统教学环境的目的。
首先,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学习能力之一,教师应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角度,将微课融于计算机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需在课前对本堂课所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并根据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小视频;另一方面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制作出具有一定差异性和梯度性的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共享平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视频学习内容。例如,在“办公文档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制作不同的微课教学视频,包括电子表格的制作、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等等,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课前的自主学习更加完善。
其次,课堂互动阶段。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真实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有限的核心教学视频作为教学设计的课堂线索,区别对待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针对问题的定向答疑和解决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更多问题的处理。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规划时,也要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互动参与时间,组织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展开讨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帮助指导。
最后,课后总结和反思阶段。这个阶段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查漏补缺,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方面学生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借助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知识内化,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并与教师或同学沟通解决;另一方面,反思并非仅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在课后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微课视频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让微课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一,微课资源的选择要切合教学主题,切中课堂要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微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因此在呈现教学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明确教学主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多元化的微课资源尝试。虽然现阶段很多教师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以微视频教学为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当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把握之后,可将动画影像、网页以及PPT等均纳入计算机教学中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方式的选择。
第三,优化考评设计。在利用微课进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摒弃以往单一的唯成绩而论的考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等等。例如,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教师可进行组内考评,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实行阶段性考评。
第四,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教师不能因为微课而偏废其他课程教学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更加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及教学的规范性,因此,教师需将微课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微课的应用能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有效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掌握好专业技能,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01-01
目前,部分大专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课时比较少,甚至还被压缩,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考试模式跟不上形势变化,与课程目标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欠缺,观念陈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
1.积极优化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分配课时
由于大专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时总量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科学优化教学任务,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对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取舍,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学时间,从计算机技术应用者的角度出发,减少甚至忽略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且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性强的部分内容,尽可能安排上机操作。
2.加大上机课时比例,合理安排上机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客观上这就要求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大上机课时的比例。让学生们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机实践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础理论的理解。在上机课中,要安排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操作,并且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应该根据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操作练习题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整个操作过程,也可以事先把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成视频文件并共享,以便他们在有问题的时候可以下载后进行自我学习指导。在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解和回答个别学生的疑问外,还应当和辅导教师留意学生们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并在上机课快结束时或下次理论课中予以总结和讲评。
3.开展层次化教学,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学习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接受情况。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一些兴趣活动小组,比如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维护小组,网页网站的制作与开发小组,数据库开发与设计小组等。授课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给各小组学生予以指导,这样不但延伸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4.树立“双主”观念,整合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上机课中的指导作用。依据“双主”教学观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和有机地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层次式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探索,主动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5.发挥领导作用,推进课程发展和师资建设
分管大专院校教学的领导和计算机教学的领导,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指导和投资力度,鼓励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外时间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目前大多数大专院校已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化,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例如把教案、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教学材料放到网络上,并开设网上辅导等课外教学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6.改革考试模式,注重考核操作能力
信息化程度高的那些大专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方面,要开发或引进上机考试系统,完全取消笔试的考试形式。而对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教学设施无法满足上机考试的院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尽可能采用机考形式或采用机考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部分分开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可以通过纸质试卷考核,而操作部分则采用机考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刘玉平.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关键词:微课;上机实训;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56-0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个人计算机技能要求也不断地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一门课程。提高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但能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一、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在校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训教学模式大部分依然是45分钟/每堂课,以老师讲学生听、配合讲练结合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想学生对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就需要耗费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的接受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及深入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下,定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上机实训是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提高的主要学习途径,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若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不主动学习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影响其学习效率。在计算机实训室中,虽然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管理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计算机上机实训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上,而应该尝试借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微课,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将枯燥的、客观的学习内容,融入精心设计的小视频、小课件等中,让学生在主观体验中完成学习。
二、微课在计算机上机实训课程中的优势
微课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某个专题的某个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和学习的形式。微课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简短而完整,这不会让学生感到内容过多而感到乏味,其时长为5~8 分钟,而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有效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0 分钟。完成一节微课程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应的单个知识点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许多知识点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主题迅速,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某一知识点的重点突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特别是上机实训教学中,将所教的各个知识点划分出来单独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精练,极大地缩短教学时间,且这种形式可加强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把这些微课放在机房中进行自由共享,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差异教学。
三、微课在上机实训课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基础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利用微课不但可以强化学生操作的熟练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本人根据基础上机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计算机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了以Excel函数vlookup的使用为例,探索微课的应用。
1、传统上机实训教学
在上机实训课上,本人会对所学的vlookup函数进行复习,重点讲解vlookup函数的语法结构,特别是vlookup的第二个参数的讲解,仔细说明第二个参数查找的范围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查找目标一定要在该区域的第一列;2、在该区域中一定要包含要返回值所在的列;3、单元格引用采用绝对引用。并通过电子教室以实例演示vlookup函数的使用方法给每位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掌握vlooup函数的用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则在机房进行现场答疑。可以把传统的上机实训教学概括成:
本人觉得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是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接受,教师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去重复讲解知识点让每位学生理解。有的学生虽然教师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但在自己操作时却忘记了有关内容,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不可能一一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还有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不但能理解还能较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些学生他们有很多自由时间不知道干什么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提高上机的课堂效率。
2、微课运用下的上机实训
在上机实训课上,本人把vlookup函数重点内容制作成PPT,配合PPT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对“实例演示”进行课前微视频的制作,对于vlookup第二个参数特意制作微视频进行重点讲解。在实例演示后本人把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共享目录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实例的演示过程。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题目,并有解答思路以PPT形式呈现。整个上机实训课可以概括为:
本人觉得在微课配合下的上机实训课,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课堂。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下存在的不足,对于不能一下接受或对于暂时遗忘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PPT资料、微视频自学进行理解和掌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看拓展内容深入学习vlookup函数的运用,而教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帮助一些后进生去掌握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践也证明有“微课”的课堂,学生特别感兴趣,学生对vlookup函数特别是该函数的难点参数二的理解也更容易。
四、微课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本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上机教学,感到有微课的上机实训课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好。我想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研究和推广,必定会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会对传统教学起到弥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微课很好的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微课通过短效而精悍、内容多样等的方式有效的进行了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微课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微课程通过简短的视频资料,反应了教学过程中重点知识的教和学,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讲解,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了学生利用时间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微课程视频资料大多都是一些十来分钟长度的,视频的容量通常都比较小,学生可以轻松的将视频资料移动到多种移动终端上,很好的实现利用边角时间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老知识的回顾,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构建“学生为本,教师引导”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程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规划,教师将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制作课件,同时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在课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后将其整理成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反馈、反思、交流等。从而使学生学习不再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还可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模块:课前、课中、课后。
1、课前――自主学习。首先,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作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视频及一些课件素材,将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上,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及教学任务,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其次,在网络平台上,学生间、师生间也可以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更好、更系统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
2、课中――师生互动。课堂上教师实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状况,并对课中存在的重难点采用微课形式进行重点分析,并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成多层次,并进行交流探索,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消化、理解,从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复习。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知识内化则主要依靠学生自身,通过他们在课后练习、实践中收获的。课后的微课利用,更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巩固。
六、结语
在信息时代,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全民化的需求。因此,“微课”教学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网络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普及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3-67.
[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 15-16.
[3] 梁乐明,曹俏俏, 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 67-75.
[4] 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294-294,295.
[5] 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
[6] 王 吉,邱海斌.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理论及实践中的作用机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教学实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视频为主要传播载体,其记录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堂下围绕某一个教学问题或者是教学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首次智能产品以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为微课的移动传播和远程学习以及在线点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微课必将会成为辅助课程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的全新方式。
一、微课教学的前景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其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以形式灵活的方式吸引了学习者的眼球。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利用闲暇的时间充分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思考。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将对推动整个教学领域的改革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还能够突破教师传统的讲课方式。教师进行微课设计过程中,能够随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及时的进行改进。而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微课交流不需要面对面的进行教学交流。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通过微课的交流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对于刚入职的教师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到自身的差距,从而实现青年教师快速进步的目的;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层次按照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够及时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源渠道补充。
二、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育系统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须的公共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顺应时展的要求,更好服务教学。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微课教学主要借助于是视频播放终端以及网络终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些活动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因此,十分适合微课的应用,因此,学校就需要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教学平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微课教学的实际特点,应该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微课教学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将知识内化,保证微课应用的质量。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
1.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度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制作好相应的微课视频以及搜集相应的视频材料。然后将制作好的视频内容上传到微课网络学习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任务;其次,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能够更好的、更系统的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在教学前的自主学习任务。
2.教学中保证师生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直接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应该被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透彻课堂教学的知识。在正式教学之间,教师应该为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一个充分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中进行全面的演示和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主要的分析。做好课堂教学前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分为多个层次进行教学,并进行广泛的小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对教学内容全面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3.课后的巩固复习
3.1做好选题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课程时,很多学生都反应在进行长文档排版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熟练的应用word中相关知识。很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会页面设置、页面页脚的设置也存在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自动生成目录。也不会设置页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针对这方面的知识设计好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以便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内化。
3.2做好教学设计
在进行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和学生角度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的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3.3素材课件准备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素材课件是为了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过程中,应该才采用讲课,辅助PPT演示的方式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字幕和音频,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微课教学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快速的切入知识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同时,在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课件内容设计的清晰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微课设计过程中,尽量设置显著的图标和按钮菜单。最终微课在最后阶段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入到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和回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加深学习的印象。
3.4教师点评
微课制作完毕之后,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之后,应该积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这个环节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根据学习的效果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质量。此外,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保证学生能够及时的发展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争取实现每一个知识都被学生吸收和理解。
【关键词】技工学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能力成为了技校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严重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本人结合在校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经历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点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1. 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比较肤浅,部分学生由于之前接触计算机时产生的认识局限,认为自己会简单的操作就能较好驾驭计算机,此外有的同学还认为计算机课不是他们专业课,认识上出现错位。很多任课教师也以计算机课不是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课为由替自己开脱,即便学生对该课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也不是教师的过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而没有深入的反省自身。
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差异较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技工教育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中学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再则技校里的专业很多,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很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差异,造成部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机械、电气专业的学生。很多学校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听着相同内容的课,做着相同的练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3.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计算机基础课在技校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均有开设,普及面较广。在教学过程中,我校一直按照广东省计算机操作员中级统考水平标准来组织教学,不断追求考试合格率,学生也只是为了能顺利拿到证,而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使得教学围绕考试转,虽然考试的通过率很高、学生的成绩也很高,但是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却不高,有很多学生毕业时连一份求职简历都做不出来,更谈不上办公软件的高级运用了,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严重后果。
4. 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
目前在技工院校中,这门课程大都采用多媒体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没有形成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
5. 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网络教学及互动学习平台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网络教学及互动学习平台 ,除了上课之外学生几乎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由于其课程的特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一次性完成,很多操作性内容需要课后去实践和巩固。有的操作学生在课堂听授时觉得已经掌握了,但在实际动手时又很茫然,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下去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及互动学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后学习环境,为师生交流建立一个便捷的网络平台以便老师可以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初探
结合本人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经历和本校的具体情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下面将浅析技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反思。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只靠听课和看书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教学中应以实训课为重点,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以实践活动带动整个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训内容要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与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具体的“分任务”及解决办法。实验操作课内容要明确具体,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动性。在课时安排方面,本校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 1∶1,实践的考核成绩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实训课时采用实训课评分制度及提交实训报告的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完成实训课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活跃实践课的气氛。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尝试并掌握,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采用“计算机广播演示教学+学生上机操作”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中授课为主的框架,学生上课仍然是以听为主。要将这种“满堂灌”式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要认真备课,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精心准备相关内容的作品或案例,确立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才有目的性。例如,在讲授 Word 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精美的个人简历作品或学生感兴趣的宣传海报,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地去学习。
3. 采用分组、分专业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采用分组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的办法以使学生都能各有所获,针对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可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例如:部分同学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高,这部分学生往往对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教学不感兴趣。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差,有的来自广东偏远山区的学生甚至在进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难易结合,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内容和练习。对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了练习后,教师应该给他们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这样既可以避免这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练习后无事可做而影响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让这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组长来指导其他基础差的同学,这样他们既有了成就感,又能在指导其他同学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分专业教学
对于招收理科类和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财经类、文秘类专业文科生偏多、女生偏多,这类学生通常上课认真,课堂容易管理,喜欢动手操作。但这类学生通常对计算机操作接受能力较差,教师讲过的操作很容易忘记。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重点教授基础操作、与考试相关的实用的操作反复练习,对于课堂上完不成的学生,要求他们课后反复练习,以提高他们操作的熟练程度。 而电子类、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中理科类男生偏多,高中阶段对电脑接触较多,而且男生动手操作能力强,老师操做一遍很快就学会了。但这类学生通常在教师操作时不认真听讲,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不按要求规范操作。对于这类学生要加强管理,要求他们严格按操作要求来完成练习,同时给他们一些提高的练习,发挥他们计算机操作的潜能,也能使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不至于无事可做,影响到其他学生。
(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教学中主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指导,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教师可以借鉴课程设计方式,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巧妙地将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从简到繁,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为目的,并给予适当鼓励,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word 2003这一章时,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在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完成一个小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并留给学生时间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上机时,要能纵观全局,发现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更正、重点讲解,并解决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创造。
项目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必须以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并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融汇于各个案例中,先对知识点做简要介绍,然后通过精心挑选的随堂案例来演示知识点,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例如Excel这一章时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4. 建立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交互式教学环境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课堂上都不能按时按质的完成规定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后与学生建立一种交流平台,可以通过QQ群和邮箱的形式,课后将作业发给学生,供学生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如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将课程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教案 、实训指导书样张 、历年操作真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站,供学生课后下载。这样既能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提供资源,又能锻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5. 避免应试教育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证是技校类学生必须取得的证书之一,但是教师在教授学生时不能步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处处针对考试组织教学而忽略学生个性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将考点融入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中,而案例的设计要尽量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计算机基础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例,结合技工院校实际,探索了如何在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教学方法等几个等方面进行改革,并结合本校的相关改革工作做了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紧密结合课程的应用型和工具型特点的定位和特色,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源.基于行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基础教学实践[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9):29-30.
[2]罗永国.《计算机基础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J].科技视界,2012 (2):148-149.
[3]倪振荣.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计算机基础基础》教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2):73-74.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反思 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觉得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意实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简化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反思,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的反思准备
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的反思策略
1、科学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先根据实际给自己定好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再调整好心态,朝着目标去学习。例如:对信心不足的同学讲:既然其他同学能学好它,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水平是能学好的。对比较自信的同学也则是要多敲警钟,告诫计算机知识内容丰富,就是能把word里包含所有的工具学会,也需要多下功夫。
2、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把完整的教材体系,分割出条条框框抽出一个个知识点,不顾学生的实际,硬塞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想要的,所以,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上自己的课,学生睡自己的觉"这一尴尬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学生,若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并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潜能,能够大胆求真和创新。
三、教学后的总结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总结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关键字: 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兴趣;方法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展快,对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确保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中职教育变成了一种以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中职学校对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心理易损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他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多较低,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系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当接触到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缺乏兴趣。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学生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他们选择中职学校都想以中职学校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学习技能,成才立业,所以这更加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摒旧纳新,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2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计算机应用行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而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普遍过于缓慢,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2)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有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因此在上课时教师无法生动形象地讲授操作过程。不仅达不到形象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不积极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坏习惯。
3)还有些教师为了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都采用课件演示教学。虽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但是由于缺少师生间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4)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实践课不能有效管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的甚至无法达到每周上机两课时,由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学生实践时缺乏评价办法和标准,导致学生练习完成后,没有得到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学生会日渐松散,失去学习的兴趣。
2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兴趣是学好计算机的老师。有兴趣,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兴趣,学什么都会无精打采。许多人开始就学打字、编程,难免会对计算机有恐惧感、挫折感。对学计算机有兴趣的人, 自然可以大步迈进,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对学计算机没兴趣的人, 可以慢慢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把学习计算机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就只当是“玩计算机”!可以从接触Internet开始,学习用计算机来娱乐,先“喜欢”用计算机,再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
1)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快乐。
2)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使勉强的,在传统的教学工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新颖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轻松多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
3 教学方法探讨
3.1 边讲边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3.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的闪烁变形、声像同步、动画效果、人机会话等多种手段,有利于营造恰当而轻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生动直观的演示效果,有着其它媒体及传统教学方法(图片、语言、文字)远远不及的优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采取循序渐进、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学习,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再用这些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促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应用能力。如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用excel制作班级成绩排名表、使用Powerpoint制作小课件、组建小型网络等。
3.4 “个性教学”展现教师魅力
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他们好奇心强。老师上课如果做到既不枯燥,又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老师上课必将很受欢迎。学校要督促老师在创新教学上有所作为。我们每个老师也应该自觉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沿着教学大纲这根准绳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方法,变不利为有利,变枯燥为趣味。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引导性教育,悟性教育为依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我们的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转贴于
3.5 使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首先明确提出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任务”,比如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首先进入某个文字编辑环境,然后选择拼音输入法,最后输入一段文字。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接着就产生继续研究如何编辑、排版和美化文档的动力。
3.6 学习计算机要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计算机这个学科实践性特强,不动手是学不会的。计算机从诞生那天起就被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许多专著像"天书",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但是,很多小孩子为什么能把计算机用得那么好呢?窍门在哪儿呢?动手!一动手就会感到“原来如此”、“没有什么了不得”!这样,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兴趣。边动手边动脑是计算机学习的基本模式,可以自然而然地摒弃那种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既动手又动脑,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动手,还能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养实干精神。
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使用只能靠实践。因此必须要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长知识和才干。
4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自身素养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自身素质,至关重要,自身素质不提高,就跟不上计算机应用基础发展的速度,”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常流水”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中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要有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态度和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去实践,课堂实践是重中之重,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知识和理论都是空洞的。课堂实践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有反思自己的能力,要学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对课堂实践的反思都要做好,达到通过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和修正自身错误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学校教授的知识相对实际应用滞后情况仍然存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①《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第38页,郝文武、周海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对四省区职业中学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03-04
一、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属于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要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手段。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曾指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表现在:以某种岗位或岗位群设定培养目标;以岗位或岗位群必须达到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基层部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技术型应用人才。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掌握从事计算机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等,以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通过笔者这一学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发现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主要针对现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需要改革的地方。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现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元化、行业化方向发展,而我们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差距逐步在加大,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各种行业对计算机专业化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专业在开设课程时极不合理,所学的专业课程中,相当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有学到。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培养。
由于中职学校教学投入的缺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我们花几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其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而言,毕业初期,只能比社会上普通计算机培训班的学生略强或相当,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如文字输入和处理甚至还不如他们。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除了社会对中职学历的偏见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信心,进入社会后,往往遭受巨大的就业压力。
除了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亟需改变,根据笔者的听课以及对学生的相关访谈,发现很多教师依然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本来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好,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分析反思、修改的话,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发展令人担忧,中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也很难实现。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当今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状,笔者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1.教学对象分析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曾被学校开除。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学生在心理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对于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大学的扩招,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是大家公认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并且,外界对他们的诱惑非常大,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其次,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知识基础比较差,但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因此,学生既然选择了职业高中,就应该弱化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强化他们所选择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大力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专业方向。在计算机基础课上,让学生知道学习了这门课可以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可以从事的行业有哪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一改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使用学校具备的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让学生来讲解演示。学生当教师来讲课,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能给学生很强的自信心。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发展史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上网搜索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然后让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总结,学生自己搜索信息,自己总结。一方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上网搜索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的时候,笔者根据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教授。在教授本部分内容时候,笔者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漂亮的自我简介的电子小报,通过这些精美的电子小报激发学生自己创作的自信心,在简单讲述了基本操作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自我介绍,这一个任务可以体现这个年龄段学生愿意表现自我的一个特点。而在下一节的WORD中表格的制作和美化课中,笔者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要找工作的这个需求,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表格的知识,制作一份呈现给自己心仪的企业的精美个人简历。再例如:就一节简单的实操课,笔者不是随便找一个任务让学生操练,而是结合学生找工作的需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高中毕业蓟必须考取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才有资格毕业,找工作时也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取得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证书。因此,在每一节的实操课上,笔者让学生固定完成一次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模拟试题,然后给每一个学生评分,告诉他们这一次他们是否通过了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没有通过的话笔者会帮他们分析出错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几次模拟等级考试的操练,现在计算机动漫专业班高一的学生仅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80%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一级等级模拟考试系统中取得及格分以上。在实操课上以这种明确的任务来进行,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本门课的目的,也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而且每一次都有评价,学生可以跟自己前后几次的考试成绩比较,也可以跟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比较,这样在全班掀起了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潮,尤其平时在文化课上不是很认真的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实操课。因为很多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其实本身不差,在文化课上他们找不到自信,在这样的任务中每一次完成得都很好,教师的表扬和班上其他学生的羡慕,使学生踊跃当教师的助手,在班上充当学生们的教师。有时,学生问得比较多的某个问题,教师不是直接操作演示给学生,而是找一个对操作熟练的学生上教师机上操作来教班上的其他同学,这个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
因此,在教学方法设置上,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这种方法,而是要时时根据学习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3.师生角色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很多年,提倡新的师生关系,但是迫于“应试教育”,很多课程的教学依然无法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依然是教师就是权威,高高在讲台上。而在职业高中,尤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变革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这是由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但是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不见得就差,甚至有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优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学习,教师也要多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互长。其次,是由计算机基础这一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计算机课程,不同于文化课,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就能学会的,这一门课程要强调学生的自学,因此,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例如:对页眉页脚的设置、页边距的设置等操作,教师有可能讲解多遍,操作多遍,学生依然不会,因为,很多中职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反倒不如教师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自己探索进行这些操作,他们看教师操作10遍,反倒不如自己摸索、自己操作1遍记得更牢。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放手给学生操作,不要怕学生不知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同于文化课,学生自己摸索到具体的操作步骤,就会记忆得很深刻。
改变师生的角色,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随便学生做什么。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师要提前布置好学生本节课要探索完成的任务,组织好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具体环节,包括学生作品的上交、评价等;另外,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自主探索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度,不能让学生学习得太散漫,也不能让学生自学中碰到过难的问题,这样会打击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分析
强化教学评价环节,中职学生一直以来得到的评价大多是消极的,尤其在小学、初中的文化课上,很少有教师对他们作出激励性的评价,因此,在中职学校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基础课上,教师不能带着偏见评价学生,有些中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纪律上或者德育思想方面有些许问题,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基础操作却很有兴趣,课堂上虽然比较调皮,但是任务完成得还是很不错的,教师对于这些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不能带着偏见的眼光。
另外,要加强学生间的评价,例如:在做WORD个人简介的电子小报时候,教师建立一个共享文件夹,让大家完成的作品都提交到此处,然后让学生欣赏彼此作品,并评选出来做得好的几位同学,这让大家在下一节课做电子表格简历的时候有了更大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自己进行相互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争胜心。
5.考核方式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外,还应该加大实践考试的比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实践能力考核: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主要依靠学生完成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的程度来考核。
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堂上创造性任务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例如:在WORD一章节讲授完了之后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一份个人简介的电子小报,要用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自绘图、表格、边框底纹、背景等知识,根据学生完成作品的创造性、艺术性等进行评价考核。
6.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前文提到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形式转变为“学生练习统领课堂”的形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课程任务的设计者。因此,这首先就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就是权威”的思想,尤其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某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见得就比老师的差。例如:某一个效果,教师也许只会一种操作,但是学生却会另外的一种,教师此时要放下姿态,善于聆听学生,鼓励学生发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加强自己向学生学习的心态。
其次,由于计算机的特点是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我们职业高中,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成为双师型的人才,也就是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素养,还要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素养。这就要求职业中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也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