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室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从学科特点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应用性强,知识综合度高,既有丰富成熟的理论知识,又涵盖具体项目的艺术形象设计和动手操作内容。传统学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突出,导致毕业生就业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矛盾。因此,从环艺设计人才需求上,着力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引入多种实践教学理念,来提升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综合性。
1当前高校环艺设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环艺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因环艺设计涵盖诸多具体岗位,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特性及技能又存在差异,实践教学往往难以突出自身特色。比如,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从室内项目的现场观察、测量、分析中,基于室内功能及结构特点来细化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提升方案的专业性。但环艺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应用性目标缺失。环艺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要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与演练中,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从前期设计、项目策划、主题确定、现场施工等方面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二是实践教学方法缺失。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多以教材为中心,方法传统,学生被动学习,难免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内容。比如对于一些概念脱离具体实践,既无趣又无效。三是对学生职业素能的缺失。职业素能是胜任岗位的基本条件,而对于当前环艺设计实践教学,教师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动手意识不足。四是缺失相应的实践环境。实践教学需要搭建相应的环境,特别是在环艺设计中,需要从物力、财力、人力环境等要素来开展,而一些高校采用“放羊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联系企业,实训、实习效果差,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明确环艺人才市场定位,贴近行业发展需求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要突出时代性,要挖掘环艺相关学科的教育内涵,突出环艺人才的职业优势。从当前的国家环艺人才需求来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职业岗位需求大,对环艺人才需求旺盛,也是未来环艺人才的就业领域。过去将室内环境设计作为重点,应该拓展到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因此,高校在环艺人才定位上,要从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目标上,立足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强调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对接。特别是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上,要从学科建设、专业完善、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贴近市场需求。同时,环艺设计专业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因此,在学科内容选择和优化上,既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还要强调技能性知识的渗透,要从实践教学课程结构、课程模式及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师生间的交互与参与,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特色。
2.2构建基础性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础
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动手操作,在于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养成,要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全方位地参与实训,接触和了解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了解真实的行业需求,强化对实践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倾向于基础理论、图形表现技法等实践内容,还要融入不同的设计思维、思路和方法。特别是面对具体的设计项目时,如何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协同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要结合环艺设计内容,有系统、有计划地融入实践教学。比如,在学科特色发展上参与艺术考察活动,在环艺实践能力上进入企业岗位见习等。基础性实践教学要注重课程知识的整合,要结合环艺设计特点和教学纲要内容,合理安排基础性实践内容。比如在大一阶段,注重基础性知识、技法的训练;大二阶段注重对外学习、考察和企业见习,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增进学生对社会、对市场的了解;大三阶段让学生直接进入岗位实习,从具体的设计项目实践中,了解设计要求,掌握设计方法,增强设计能力;大四阶段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要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工作经历、从真实的项目实践中获得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走上岗位夯实就业基础。
2.3构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工作室基础上,由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具体或模拟的实训项目,并从中来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我院环艺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主要将课程分为专业技能实训、学科竞赛模块、产学研项目设计三大块,并将这些教学模块融入工作室中。为了突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在工作室实践项目导入中,注重项目设计的融合性。比如,对于某一工作室实践项目,由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共同组成团队来完成,低年级学生注重制图设计训练,高年级学生负责项目策划、创意、管理,形成开放性、多元化、互动性团队协作氛围,以优带差,由高年级带低年级协同合作。根据合作实践项目内容,细化岗位分工,如有学生负责资料收集,有学生负责项目规划,有学生负责概念创意设计,有学生负责方案评比,有学生负责成果展示等,切实让学生从工作室制项目实践中找到专业兴趣,增强设计能力。另外,在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上,明确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规范,对每一实践任务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查标准,体现了环艺设计的科学性。
2.4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性实践教学同样需要相应的师资团队建设,特别是在环艺设计实践中,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要能够联系实践项目,融入实践经验。所以,师资结构的优化,必然需要从开放性、职业性师资实践挂职锻炼中实现,由此强化师资的专业能力,为基础性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指导。另外,在基础性实践教学管理上,要注重项目、主题设计的全程化管理。比如,在外出考察活动组织上,要从考察主题、考察内容、考察细节及考核要求上进行明确,避免流于形式,失去考察意义;在专业实习环节,要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要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映并解决;在毕业设计方面,要确立设计任务,要突出真实项目要求,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检验,真正促进学生从实践训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2.5引入多种校企联合实践培养模式
从环艺实践教学需求上,促进校企合作,深化对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加强校企联合,构建长效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积极引进实战项目,与校外企业及相关公司展开多种方式的联合。走进企业环艺设计项目工地,走进环艺设计公司,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艺项目设计与建设施工中,让学生从多元化知识的学习、从具体的项目实践体验中来感受“做中学、学中做”。
3结语
实践教学是环艺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升环艺人才实践教学质量,让环艺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学生高效、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因材施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本身所特有的能力与志趣等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扬长补短,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与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涵义主要包括:a.对学生个性特点、学识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等差异性进行了解与把握;b.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进行组织性教学;c.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差别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其学有所长。作为环艺教学基本原则之一,因材施教对目前我国高校环艺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
一、高校环艺专业学生特点
1.学习兴趣低
在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就业难早已是社会各界人士所达成的共识与客观事实,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乐观、盲目追求,对名牌高校学生的热宠,导致很多普通高校学生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会有低人一等与先天不足之感,对人生和未来深感困惑、迷茫与恐惧,进而导致这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自卑厌学情绪。
2.自信心不足
高校中,一般多数环艺专业学生并非其所在学校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而且在中学应试教育影响下,使得这些学生处于老师重点培养、关照以及关心的对象之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被嘲讽与冷落,所以,这就导致环艺专业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自身闪光点被埋没,对寻求理想工作与顺利完成学业缺乏自信[2]。
3.文化知识偏
高校环艺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的情况,所以,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另辟蹊径,走上了艺术之路。当然,众多环艺生中,存在大量优秀的艺术性青年,这些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然而,还有很多学生以突击三月的方式考入美术专业,这就导致高校环艺学生不是具有非常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就是存在非常差的绘画能力与绘画基础。而环艺设计必须对结构、空间、建筑形体以及比例关系有一定认识与理解,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能力[3]。所以,行政管理或者填鸭式教学方式都无法被环艺学生所接受。
二、因材施教教学思路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
充分照顾每位学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境界,确保所有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针对高校环艺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补救或者扩充式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能够和学生个体差异相适应。
2.注意学生兴趣导向,对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行激发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心理特点不仅存在普遍性,有存在特殊性,若教师不对此进行充分分析,通过单一性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一并传授给学生,统一要求与目标,批量生产,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磨灭掉学生个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兴趣导向予以引导,为学生简明概述环艺内涵,以直观生动形象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将环艺学生学习及求知欲望唤醒,保证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形成美化环境、装扮生活以及创造世界的意识,使学生学习热情、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
3.注重学生作业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差异性辅导
起初让学生设计一张具有结构合理而且形象生动的艺术图通常都比较困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于学生知识准备、操作机会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与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以此对其进行差异性督促指导,尽可能让学生完成高难度作业与学习任务。
4.对实践教学予以强化,避免夜郎自大
高校环艺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教学,也就是根据各组同学所处空间的一致性,对其进行有差别性的集体讨论、商谈以及酝酿设计,并在集体讨论过程中突出设计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各组绘制出最佳设计方案,再由对各组学生设计方案进行交换,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与设计悟性进行不断启迪,使其思辨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带领学生在课堂和艺术生活中穿梭,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主动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林.普通高校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兼谈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120-121
[2]孙凤森.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36-137
[3]曾颖,刘延琪.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讨[J].水利电力机械,2007(12):139-14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
1.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与就业市场接轨,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属于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是实用性较强的特色专业,将其专业技能实践于社会,创造实用且具有艺术特质的生活环境,是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民众的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人员在满足设计实用需求前提下提升艺术美感的过程,是人类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完美结合。因此,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体现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发掘学生的潜在创造性,更要体现艺术设计服务社会、运用社会的实践性特征。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及培训学校等都招收艺术类学生,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众多且毕业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首要武器就是“实践技能”,即通过在学习阶段的提前实践、练习,积累一定的设计经验,掌握更多的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使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实现毕业生与服务企业的“零接轨”。
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是“技”与“能”的综合,即以就业为导向,先让学生学到就业技能,然后通过实践积累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扩充,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学生通过学习设计基础知识,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学会制图、装饰工程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最终达到并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找到相应工作。
但是,从现阶段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普遍侧重“技”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讲授重点,讲授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并在学期末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短期实训。这种模式导致毕业生缺乏创造力、设计经验不足,团队意识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只能充当设计实现过程的技术工人。此外,实训课程过于集中,虽然能够体现综合知识的运用,但与前期理论教学相脱节。并且实训内容、方法由指导教师制定,没有相应规范的指导体系遵循。
因此,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摒弃课程单一培养模式,引入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通过真实模拟设计行业的工作场景达到毕业生与企业“零接轨”的目的。
3.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方法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工作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以实践教学为导向,采取真实项目为依托,在工作室中对理论知识进行集中实践。并将这种实践模式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过程。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主要手段的探索式教学方式,为促使工作室的实践内容与当前社会需求同步,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两种方式。
3.1教学计划实践方式
将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并将教学计划划分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教学计划的前半程,教师以真实设计项目的实际案例为教学分析实例,向学生讲授设计理念、知识,以及设计过程所需专业设计工具,如制图软件的使用等;后半程课程设置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项目开发性质课程,考察学生对知识和专业设计工具的掌握情况,并将开发结果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通过真实教学案例与实际项目的对比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课外实践方式
课外实践方式抛开了课程的限制和约束,是对整个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更加全面地参与到真实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具体方式可包括:
3.2.1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可带领学生参与项目接洽、项目开发及项目验收,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真实项目的合理规划过程。
3.2.2按照学生兴趣初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实现学生团队实践教学。激励学生在团队工作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不断尝试新的团队工作内容,培养学生更多的专业能力,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专业能力。
3.2.3除专业教师参与到工作室实践教学中,还应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和优秀设计人员举办报告和讲座,传达最新行业资讯,提供职业认知与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就业。
4.结语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引入艺术设计行业实践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将实践作为鲜活教学内容的主线,促使学生更早地获得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了解社会需求,以便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社会输送技能成熟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2]王鑫磊,王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式教学研究[J].才智,2009(9):217.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在尊重社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以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技能型人才。就广西而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广西”的目标[1];作为“北部湾战略”的重要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地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快速进步;同时,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坐拥天下奇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蓬勃建设[2],每年一度的民族节日“三月三”、奇石节和广西园艺博览会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在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民族服饰等方面形成对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巨大刚性需求。因而,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改进传统教育模式,真正成为育人的先锋。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高校每年都在倡导和鼓励教学改革,但大体上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基础教育、专业课和基础技能课教育,以及短期实习实践等环节占据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学习时间。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方面,因此采用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加上知识应用的滞后性,以及企业在选择用人时的经验优先原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往往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甚至逆反心理,乃至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向培养实践型、能力型、创新型综合人才转变[3]。
二、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及广西“十二五”规划中对“项目设计+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广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尝试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以“3+1”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共同合作办学,以挂牌实习基地为平台,创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监督、管理与测评体系,在安全问题、课程及教师结构调整、校企双方的成绩评估与认定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为合作伙伴。
正所谓“志同道合”,对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以校企双方满意为前提。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功在今,利在后”的事情,不少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非常愿意与高校合作的。我们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是比较正规、成熟,有实力且了解愿意致力于教育,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有充分的认识,最好是先前已有与学校合作经验的企业。从2008年开始,经过反复考察和对比,先后选择了江西南昌的迪卡传媒、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广西视觉空间数码影像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送往企业实习学生达数百人。在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校方代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到企业挂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二)课程结构与时间的调整: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实践+项目。
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艺术设计涵盖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动漫游戏、服装设计等方面,各行业的交叉融合更是将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扩大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艺术设计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以其他本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参照,偏重于理论教育,不能与实践环节紧密对接,致使许多“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遭冷遇。据“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生毕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6%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课程结构与上课时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提高考核标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采用“3+1”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企业实幅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力求“以能力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标准”[6]的学习效果。
相较于高校的课堂式教学,企业实习的另一大实际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参与真实的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准、特长、喜好及岗位需求,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使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直接参与商业水准的项目创作,强化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并接受发行商、市场、受众等各方面的考验。如此一来,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减少人员流动,节约企业成本,还培养符合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校企人才供需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亲历一线制作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预先适应工作环境。同时积累实战经验,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或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企业留任优秀实习生的举措也为很多毕业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验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比普通毕业生高出许多。我校送到企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态度和表现较好,半数以上学生在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训练后被委以重任,在团队中担任各创作版块的组长,并按照各人对企业的贡献获得实习企业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自信心。这些同学在毕业三年内,约有三分之一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在职位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收入普遍较高。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就业领域对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是相当欢迎的,因为经过企业标准训练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人际关系融洽,并且在教学方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现非常出色。
(三)教师结构的调整:教师互聘,双导师制。
1.教师互聘。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借用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由于我们把学生大四实习期间的主要课程委托企业来开设,因此自然要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严格把关,从合作企业有资质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选择具有教师任职条件、有实践经验、会教学的人员,正式下发聘书,并提供教材、大纲等教学条件,按照学校外聘教师待遇支付薪酬。此外,我们还邀请这些外聘教师定期来学校为低年级同学做本专业的专题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企业发展动态和就职要求的了解。而实习企业也聘请高校的专业教师做项目顾问,参与或咨询企业的部分工作。这样既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又使校企双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双导师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制”。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企业商业标准的作品制作,另一方面,学校导师在作品创意、设计要求与规范等方面加以指导。相较而言,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作品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学校教育则更重视作品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双导师制”既能保证学生作品的原创性、高水准,又能保证其规范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多赢”合作模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建立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地方产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提高人才的输出率,而且大批综合能力较强的社会型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另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不仅对于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文化与专业素养大有裨益,而且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对提高高校知名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正能量传递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苏燕.基于广西文化市场需求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研究[J].大家,2012(5).
[3]万长林.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2(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cn/Research/ShowWR?sn=10201,2011-06-09.
[6]刘灿国等.“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教发[2013]10号),项目名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创新;《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当前市场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的重要性凸显的益发强烈,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好的思路。
2、相关概念简述
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将工作和学习进行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举例来说:一种较为常见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就是将一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然后这3个学期中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一个星期中进行划分,几天工作几天;此外,还可以工作半天学习半天。总而言之,无论使用那一种模式,有一点是不变的,也就是学生不仅只进行学习,还要进行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半工半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作指的不是模拟工作,而是真正的、具有报酬的工作,这是因为只有这种工作才能够对学生起到锻炼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其中,手绘效果图往往是表现设计的机电。一般情况下,手绘效果图侧重于家具、装饰品、空间以及灯具等事物的结构分析以及快速表达;另外,手绘效果图也是电脑效果图的基础。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很多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过多的依赖电脑技术,本身手绘效果图的能力却不断下降,而且在设计草图构思的能力方面表现的也差强人意。此外,当前的企业在招聘的工作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具备手绘效果图的技能,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很多设计的初步稿件在设计的时候是不需要电脑的,手绘往往更加直接、方便;其次,设计人员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徒手对一些设计想法进行绘构,将极大的提升业主的信任度。基于此,《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其课程创新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市场越来越大的同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室内设计效果图往往和竞争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当前所有的设计时资格考评认定都把手绘效果图作为主要的依据之一。因此,《手绘效果图技法》有其客观的、特殊的需求,而通过工学结合是解决这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一般存在着重知识、轻教育的问题,而且整体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和时代脱节的现象,这种背景下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笔者甚至发现一些在职业学校接受了多年教育的学生却没有经过短期培训之后出来的学生实用。
此外,不同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而当前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寻找与企业结合的契合点,使得实训的理论比较样式化,内容也比较空泛,而且还缺乏市场的评价。因此,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教育和市场之间的落差,并使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需求。
(3)工学结合的实施是一项创新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以点带面,促进整个专业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给我们日后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启发作用。
4、《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及难点
4.1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重点
在职业教育中,关于工学结合模式,如何才能够是企业保持积极性?如何使学校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又如何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并如何才能够有保障?这是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
(1)我们要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强化和突出,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技能的内容,我们应紧密的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流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工作和学习是并重的,而教学质量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如果确保不了教学质量,那么很难使企业长期保持积极性,所以,不可以因为模式的改革就忽视教学的重要性。
(2)做好教学模式的配合工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必然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继续施行。举例来说,课时的安排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的工学结合中“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双循环工作交替”“三方合作”“订单式”“定制式”“双证制”等合作模式,不同的合作模式将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模式,而选择合理的模式将对教学和工作都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要结合合作企业的具体特点,联系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在对学生期望的调研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在本研究中,建立以“手绘效果图工作室”作为教学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案。
(3)建立以专业技能内容为核心的“工作室”教学平台,确保课程模块真正的实现工学结合。在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引进各种先进的企业和机构,并对这些资源及优势善于利用。
具体的工作中,企业的负责人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对当前单一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个,以项目引导个案的教学作为指导,在课堂上直接完成项目,做到工作室和教室的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和学习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教学人员要时刻铭记工作室的根本任务,这样才能实现以任务作为驱动力,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训,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4.2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难点
在《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面临着一些难点,解决好这些难点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企业是工作室的根基,它决定着我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资源,因此,如何才能保证充足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解决思路有:首先,我们应依托一个合理的流程,并制定详细的合作合同,对企业、学校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资源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要确保合作方以及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具体而言,“订单式”“定制式”等合作模式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资源带来有效地补充,并提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总体来说,企业要有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业务量,在教学上做到保持实践教学资源的常态、稳定,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驱动。
(2)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保持企业的积极性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矛盾。上文中已经分析了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是一个有效地解决思路。
除此之外,我们应认识到,既然工学结合中的“工”是真正的工作,那么,我们的项目必然是有着质量和时间方面要求的,如果学生作品的质量符合不了企业业务竞争的需求不仅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还会使企业的积极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我们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思想;其次,我们要制度详细的作品质量考核制度,作品的合格与否将和学生的学分、工资等进行挂钩,这样的话,作品质量好则有回报,不好则有处罚,能够很好地减少这方面的问题。
(3)学生的双重角色、权利和义务如何得到保障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双重角色,我们主要从合作模式出发,确保工作不能够给其他学业带来影响;对于权力和义务,笔者认为关键性的工作还是加强这方面制度法规的建设,这是根本之道。
5、结语
虽然《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有着很多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这方面的工作尚未深入开展,因此,本文的探讨还多有不足,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笔者相信,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成熟,未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必将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洁琼:《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探析》,《艺术中国》,2010 年第 9 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设计;安全问题;消防疏散;文化氛围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投入的增加,小学校园建设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为小学校园的建设带来了机遇。教育部等几部委对“义教工程”的重视和严格管理,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市场的严格监管,有效地加强了有关人员的责任感,他们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和精心管理使小学校园内出现了一批好作品。
近几年我在中小学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对建筑造型和文化氛围有些心得也不断积累了一些关于功能、安全、消防等方面容易疏漏的问题,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小学建筑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十分注重教学楼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为小学生提供室外活动空间和运动场地。规划设计中将运动区和教学区分开,将建筑物布置在校园用地的一侧,并运用“某形状”的教学楼体形,为学校创造一个更大的室外运动空间。在运动区与教学区用绿化带分隔开,这样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也为今后开展室外科学活动和课间休息提供了空间。总平面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小学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2)小学至少应有一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3)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米。(4)小学应在校园的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升旗场地。
2、 设计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的注意事项
小学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室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其中专用教室又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体育建筑设施及劳动教室等;而公共教学用房则包括合班教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室、体质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览室等及任课教师办公室。各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米,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米。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达到1.0米时可有效避免黑板眩光,而过宽的窗间墙会形成光线无法照射的暗角,暗角处的桌面亮度过低,学生视读困难。教学用房的窗玻璃不得采用彩色玻璃,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5。普通教室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2米,最后排课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0米,普通教室内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6米,沿墙布置的课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15米,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度。专用教室也应根据规范要求合理布置,在此不一一赘述。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校务、教务等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办公室、文印室、广播室、值班室、安全监控室、网络控制室、卫生室(保健室)、传达室、总务仓库及维修工作间等。在此重点说一下几个特殊用房的注意事项:(1)广播室的窗应面向全校学生做课间操的操场;(2)卫生保健室应设在首层,宜临近操场,并方便急救车就近停靠;卫生室内应设洗手盆、洗涤池、电源插座;卫生室宜朝南设置。
生活服务用房包括饮水处、卫生间、配餐室、发餐室、设备用房等。(1)教学楼内应每层设饮水处,饮水水嘴数量应按每40~45人一个,饮水处前应设置等候空间,等候空间不得挤占走道等疏散空间。(2)教学楼内应每层均设男女学生卫生间和男女教师卫生间,此外因为学校属于公共建筑还应设施无障碍卫生间。洁具数量应满足规范规定数量,在此不多赘述。学校卫生间应设前室,且男、女生卫生间不得共用一个前室(此条很容易被忽视)。
3、小学建筑安全设计及防火疏散
小学生都是未成年群体,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小学建筑必须满足以下安全措施:(1)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米;(2)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米,防护栏杆最薄弱部位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3)疏散通道、教学用房走道、各类有给水设施的专用教室和生活服务用房的楼地面均应采用防滑构造做法。(4)疏散通道上的门不得使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大玻璃门等不利于疏散安全的门。(5)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6)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临空外窗的开启扇不得外开。(7)小学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米计算,疏散通道宽度最少应为2股人流,并应按0.6米的整数倍增加疏散通道宽度。(8)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米,并按0.6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米的摆幅宽度。小学楼梯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6米,高度不得大于0.15米,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度。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楼梯井净宽不得大于0.11米,大于0.11米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9)楼梯扶手当梯段宽度为2股人流时应至少一侧设置扶手,当梯段宽度达到3股人流时两侧均应设置扶手,梯段宽度达到4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0.9米,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米,水平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米。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学生流滑的设施。楼梯栏杆不得采用易攀爬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式的镂空处净距不得大于0.11米。
4、 小学建筑的环境设计、场所精神、文化氛围
环境质量是当前衡量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对环境本身的处理,而且取决于周边环境,因为环境与建筑相互呼应与衬托,彼此衔接与渗透。而且创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正面的熏陶。
在室内,将绿化引入建筑庭院及其内部,形成分散配置的多个怡人小景,达到建筑与绿化的和谐统一,使绿地不再是建筑及组合体以外的专利。环境设计中要注意“静景”与“动景”的协调。所谓“静景”,就是以上所述的在室外、室内所设置的各种设施,从而将诺大
的空间细分得更为宜人。所谓“动景”,那就是人及其活动。
环境设计不仅将人引向广场,而且将其引入广场,场内的铺地和小径将人导向广场的各个角落和“综合楼”入口,这样,活动的人便成了建筑“布景”前的动态景观,从而为整体景观注入了生命力,使其更加精彩、动人。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学校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花园。学校和环境一体化的设计就像在设计一个美丽的公园,这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生的眼睛是最纯净的,他们渴望着在环境中得到信息和沼Γ那就要求设计师在细节上下下功夫,活泼的建筑形式、灵动的r场地和教学空间,以及趣味十足的小院景观―― 室外地而铺上一排带着人脚印的卡通瓷砖,草坪上散落着仿“救生圈”形状和字母造型的座椅等都会勾起学牛的好奇心,让学生真心喜欢上他们的校闶。
巧妙的建筑布局设计还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创建文化长廊等具有承载文化内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内,设计者不仅可以利用各种手法展现传统和文化,还可以把学校的办学理念作为核心景观,通过采用设置文化石或雕塑的方式打造学校的标志性景观,从而创建校闶的文化独特性。
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途径。在建筑布局和主体设计时,同步进行环境和景观设计,使得设计思想贯穿始终、设计风格协调一致、文化脉络清晰鲜明且具有延续性,让整个校园从内到外浑然天成。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公办院校。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绘画五个本科专业,拥有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教育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000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学校特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为院长,并聘请张道一、黄惇、吴为山、陈传席、尉天池、大土三阳、薛亮、陈池瑜、郑光旭、邱春林、朱天曙、马凯臻、钱初熹、邬烈炎、孔新苗等20多位国内专家、书画家担任兼职教授。设有绘画系、设计系、书法系和美术教育系,分设中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另有汉画像艺术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雕塑研究所和艺术设计中心。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一批中青年学术人才。近年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都有了重大突破。全院出版专著20余部;600余篇;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1000多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等各类美术及艺术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中获奖;100余件作品被国家、省、市级相关单位收藏。美术学院拥有建筑面积为15500 m2的美术大楼,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工艺造型实验室、雕塑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国画临摹室、美术陈列馆、艺术品收藏馆、美术教育研究所,还有400 m2美术阅览室和1200 m2的江苏师范大学美术馆,为师生工作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一、培养目标
美术类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较高艺术和人文素养,能够适应中、小学校美术素质教育要求和开展美术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文化教育工作者。设计类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的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设计人才。
书法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书法理论、创作、应用等基本能力,胜任中等书法教育(兼中国画)师资和书法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专业
山东
安徽
山西
湖南
江西
总计
美术学(师范)
15
10
15
10
50
视觉传达设计
5
10
10
5
30
环境设计
10
10
5
5
30
书法学
10
10
10
30
总计
40
30
40
10
20
140
三、学制及收费标准
学制四年,学费6800元/年。(2015年学费标准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1.符合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的文科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及创作或设计能力;报考书法专业者要具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2.考生报名时须交验的材料:①生源所属省份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②本人居民身份证。
3.专业考试费、报名费计150元。
五、报名考试办法
1.考试安排
省份
报名日期
考试日期
专业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具体时间见准考证)
报名地点
山东
网报
2月27日
美术学(师范)
素描(静物默写)、色彩(默写)
8:30—11:00
13:30—16:00
潍坊市招办招生考试服务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2月28日
书法学
临帖
创作
8:30—10:30
13:30—15:30
湖南
2月2-3日
2月5日
书法学
临帖
创作
8:30—10:30
13:30—15:30
中南林业大学: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安徽
1月27-28日
1月29日
美术学(师范)
素描(默写)色彩(默写)
8:30—11:00
13:30—16:00
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山西
1月21-22日
1月24日
美术学(师范)
素描(默写)色彩(默写)
8:30—11:00
13:30—16:00
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市榆次区山西高校新校区大学街319号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书法学
临帖
创作
8:30—10:30
13:30—15:30
江西
网报
1月27日
美术学(师范)
素描(静物默写)
色彩(默写)
8:30—11:00
13:30—16:0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2. 考生报名时须持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报考证、本人身份证。美术、书法类考试将以高校的专业选拔人才要求为标准,参照中学阶段课程标准,着重考查考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和技法运用能力。各专业总分为400分,每科目200分。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六、文化考试与录取
我校将在3月31日之前在本科招生网站上公布艺术类专业合格考生名单,考生合格比例均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考生必须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科目考试;学校将对文化及专业均上线的考生,根据文化与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对不符合条件或发现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联系电话:0516-83403064 0516—83500491
[关键词] 小学建筑;多元化;教学空间;设计分析
一、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与理念的探讨
在传统的校园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仅仅是根据传统“被动受教育”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的,强调“被动型”的教学空间,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型”的教学空间,其重点是对学生群体的“模子式”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培养。对于校园教学空间的定义是狭义的,仅仅局限于普通教室和图书馆等较少的空间类型,对于校园整体教学空间的营造也没有重视。
因此,通过对校园建筑多元化教学空间的研究,针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空间设计,有利于多样式教学行为的顺利进行,也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校充满可以教学的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二、教学行为模式与空间关系的研究
空间环境设计是否适应对人的感官和心理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对人的活动及其效率也会产生作用。因此,在校园教学空间设计上应考虑教与学的特点,既要满足传统授课方式的特性,又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拓展学习的条件。
教学空间设计需要适应教学活动的要求,在传统课堂授课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主动学习行为特征,创造交往空间,增加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几率,在课室环境中营造活跃的教学情境,以及“开放式”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新时期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连续转变的程序,教学空间设计应打破传统的围墙及方盒子形式,突破“排排坐”的课堂模式,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增加学习的互动效应。良好的空间环境,表现为对空间内活动的较强适应能力,为活动行为创造优越条件。
三、多元化教学空间的构成
校园教学空间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具有多层次性及多功能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探求校园多元化教学空间可以从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客观形式、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进行剖析。
1.公共教学场所
包括主教学楼课后的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其主要性质也适应教学空间的设置要求,即以学习为主的空间特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各类型建筑提供的教学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适应教学要求的空间形态,对现在校园中的公共教学场所进行改造和优化,创造出更多适宜多元化教学的场所。
2.公共交往场所
作为主要教学空间的有益补充,需要重视公共交往场所中对教学空间的有效营造,解决好“动”与“静”这一对矛盾,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教学行为多样性、灵活性的要求,通过对交通空间的异化处理,营造有别于教室、自修室等室内空间的学习环境,就是对校园教学空间的丰富和有效补充。
3.户外环境场所
校园教学空间可以放大到校园整体层面,除了在校园规划中考虑各教学建筑的位置选址、相互关系以外,还可以在户外创造适合学习的场所。同样,户外环境场所是作为校园教学空间的有益补充。
四、设计实例分析
在工作中,笔者有幸参与了实际的校园建筑设计项目,并在其中作为主要的项目负责人,有机会在实践中创造以上论述的多元化教学空间,并以该项目为例,进一步验证多元化教学空间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
广州市萝岗区峻森商住小区位于广州市东部“科学城”内的KXC-P6-1地块,萝岗行政中心区的东北端,是科城山庄综合住宅项目的第三期,科城山庄是一个建筑面积约有九十七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居住社区项目,一共分为三期开发,现时已经完成了前两期,并交付使用,第三期的峻森商住小区正在建设中。该住宅区配套有一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都属于在第三期中开发的。
小学位于第三期用地的东部,用地面积为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八千平方米,设有教学楼、体育馆、食堂、宿舍楼以及室外运动场地五部分。在总平面的布置中,教学楼位于基地的南部,接邻主广场,中部分别为室外运动场和体育馆,体育馆北部连接食堂和宿舍楼。
教学楼的平面以反“E”字形“三横一竖”的形式布置,“三横”为传统的教室,“一竖”为特色教室、专用教室等,通过教学走廊相互连接,在教学楼内通过各种功能空间的组合,创造了丰富的中庭空间和交往平台空间。“三横”与“一竖”既相互独立分区,又相互紧密联系。传统的教室以排座的形式为主,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相对为“静”;特色教室、专用教室的布局比较灵活多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互动,相对为“动”。以上两种教室形态相互独立分区,是为了“动”“静”互不影响,教学走廊则起到联系“动”“静”分区的过渡作用。
连接传统教室区和特色教室区的教学走廊,通过局部扩大以及节点处理,形成休息平台和中庭,创造了许多设于教学楼内的公共交往空间,结合之前的论述,这种空间可以有效地利用起来,作为多元化教学空间的丰富和补充。教学楼首层紧接门厅的是一个放大的中庭空间,作为校园文化艺术展示以及学生课间交流的主要场所,中庭的地坪标高稍微比周围抬高,北面接直上二层的大台阶,再接二层的休息平台,结合大台阶上空位于三层的学生活动中心,这一系列布局,丰富了教学楼的室内空间环境,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为教学楼创造了一处以中庭为主题舞台,大台阶为观众座位席的半开放的小型剧场空间。
五、结论
校园某一特定领域空间的塑造更应是对校园学生行为模式研究后的与之心理、行为需求相适应的建筑空间的回应。与学生行为模式相适应的环境空间,更能激发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彰显和学习兴趣的引发。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 编著,《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关键字:小学;环境;设计之关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and method of the school design, and strives to create space environment for the use of main body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feeling, to meet the school as a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young places use func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environment; design of the key
中图分类号:G6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次探讨的设计是天津市双闸中心小学工程,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这个鱼米之乡。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本工程为八里台镇规划小区内的配套中心小学。本案坐落于双闸村东北角,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地段,避免了对居住区居民的噪声干扰和避开了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本工程规划用地约40亩,北侧、西侧均为规划路,交通便利。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及自然环境良好,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和地质情况良好。本案的建筑设计注重节约用地,并结合周围环境产生造型的变化,符合小学活泼的天性。
当本人接到本小学的设计任务后,进行了认真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用地环境及具体功能关系,从既定的平面布置、既定的周围条件制约入手,通过局部与总体的空间布局组合,雕琢派生于环境特色的立面,力求创造出对使用主体产生教育与精神感觉的环境空间,满足学校作为培养教育青少年场所的使用功能。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建筑作为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场所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它的作用已经超越了满足教学活动的单一特质,学校环境还兼有主动促进学生在社会文化、体质及美学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建筑设计已经不是当今教学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我在该小学的设计任务中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更深层次的探究。因为对于教学建筑来说,学生与学校空间环境的关系,更多的是自觉与不自觉的适应环境而产生行为,所以我们必须控制与设计空间环境,形成良好的行为引导和身心感受,以下结合该小学的设计就以上的内容略为探究。
一、学校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之制约条件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系方法较为单一,仍以课堂教学作为主体,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仍旧是唯一与最佳的适应方法。因此结构简单、联系方便、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单廊长条形教学楼形式仍是最适合本项工程的建筑形式。此种建筑形式单调而又缺乏趣味性的环境空间特征是在设计中必须控制并加以改变、解决的重点所在。
该小学位于规划住宅小区内,是本小区的配套学校之一,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建筑与用地围合的院落来创造校园环境,如何在小区空间里安排丰富的视觉层次、把握好空间的划分和过渡。尊重用地周边的校园环境,努力做到与现有环境的平衡、和谐,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将是该小学环境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设计者与甲方主管领导之间的意见分歧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条件,由于思想认识和建筑素养的不同,加上甲方的实际难处使这种分歧经常以牺牲建筑设计者的良好构思、违反基本的建筑功能合理性与规划要求作为结果。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向甲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把分歧减少的最低限度。中小学环境的改善,与经济条件有很大关联。虽然精心设计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但建筑空间环境质量优劣还是与经费多少成正比的。正由于现在各级部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使自己在该小学的设计工作中有较为宽松的发挥条件。
空间环境包括总体布局与具体设施。双方面都必须便于教学和活动,符合学生之行为规律。同时也应该对传统的功能信条有一定的突破,顺应新的教学改革需要,反映新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的精神功能对使用主体具有决定因素。合理布置使用功能,处理好各空间之间的衔接,组织恰当的空间序列,给普通教室最好的朝向,使室内空间宽敞、明快,自然光线充足,满足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阳光,有利于身体健康。整洁舒展、美观大方、积极向上的环境空间特征会转化为精神作用,从而提高整个校园心理意识效应。
学校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二者的关系地位不同,年龄心理不同,对校园环境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例如学生的欢乐自由,教师的规律性管理性。二者制约着我们的设计思路,必须把他们较好地统一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因为年龄、性别、教育阶段的不同,在环境的追求上也有差异。空间设计必须达到满足小集体的情趣,又满足管理要求,便于相互交流活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设计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人本校园。
校园的美育作用面广,非常值得建筑设计师与教育工作者加以分析利用,通过建筑空间环境这一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素质。但我认为设计中必须把握好趣味感与视觉舒适性的关系,以及单纯之立面造型与空间层次的关系。为了趣味而装饰奇特,刺激且有害于学生的鉴赏力,更要避免与商场游乐场混为一谈。同样,片面强调活泼好动性格,运用夸张色彩扭曲变形的粗俗立面造型也是非常不可取的。而比例适当、疏密有致、色彩和谐、富于层次感的建筑空间,即使没有教师引导也会起到耳濡目染的美学教育作用,而且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积极美好的校园环境。
二、分析制约因素 创造新环境
基地环境的设计上,以国旗区作为设计中心与视觉中心,通过其在人们心理上的份量感形成环境空间的转化及交叠的枢纽,有机的组合教学区、休闲区和运动区,利用他们之间的互补掺透性,增加各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在视觉上扩大各个区虚拟空间区域,也强调空间层次美。在功能场所地结合环境组合空间构成建筑小品,如弧形墙、柱廊等。这些小品能起到疏导人流、划分和联系各功能空间的功能。而同时小品软化和建筑环境,改变建筑的尺度感觉,增添学生对建筑空间的亲切感,提高环境层次,能产生较高的视觉质量与空间深度。本设计以入口至风雨操场为轴线,其间布置若干节点,在校园的其它空地,零星的点缀学习园地,将学习过程融入环境中,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充满欢乐。
一层教室与室外活动场所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类建筑处理的难点。因为一层层高较高(4.8米)的特点,将一层教室基面提高到0.9米,利用高差作为教学区与休闲交流活动区的软性划分。同时当学生们在绿化水景交融、曲线流动、色彩活泼、广场砖铺垫的小广场中活泼后,顺层层台阶而上,在心理上也自然完成了情绪上由动到静的过程。从教室外的柱廊向外看,区内活动尽收眼底,便于教师管理。
各楼之间的设计,将教学楼、实验楼和风雨操场各建筑物之间用连廊相连,形成有机的结合,拉近各楼之间的使用空间联系。也有效地将动静两区进行了划分。满足不同的使用性质,方便教师管理。连廊增加空间的可停留性,满足学生对小天地的要求,也改变了外廊空间往往一览无遗、单调乏味的惯有形象,空间层次分明丰富,趣味性也因小学生们的参与而加强,建筑立场形象也因此而得到更加自然有序的感染力。建筑外廊上下景观互为辉映,把建筑形成的空间氛围推向。楼梯间皆为开敞式设计,在不同的休息平台处开以特色迥异的窗洞,期待达到步移景换的空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