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学设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专业社团;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37-0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索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社团在建设上就要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积极探索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使其完全成为高职院校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参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有:勤工俭学、“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学生社团活动。
(一)校外社会实践少、效果差。高校社会实践都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力度较差、条件上(指导老师、经费配备、社会实践基地等)相对匮乏和效果上收益较小等特点,导致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技能。
(二)校内学生社团经费不足。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对于自组的学生社团的重要育人作用认识不足,办法不多,场地、经费落实不到位,社团建设和业务指导不落实,让学生社团组织在半放任状态下自生自灭等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专业类社团会员专业知识正在学习当中,他们专业知识积累少、科研能力弱、活动组织经验欠缺,活动开展更多地依赖教师,如果师资力量薄弱或者疏于指导则会直接影响社团的生命力。
因此,创新工作新机制,注重建立和完善与高职院校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组织,培养兴趣,学以致用,将是落实高职生人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人争取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专业社团的实践效果
专业社团因其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校电气工程分院根据专业方向设有电子协会和自动化协会两个专业社团,面向整个分院的所有学生招生。社团有负责的指导老师、分院对社团的重视、一定的经费支撑和对口专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等条件都为专业社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真正能通过专业社团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就业大潮中增加了自己的砝码。社团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电子协会和自动化协会都具有电气方面的知识背景,但主攻方向又有弱电和强电的区分。学生反映,两个协会的穿插和协作使他们能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带来的收益,对其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二)为专业技能成熟提供良好的环境。专业社团活动相对于实验实训课成本较低,时间和形式更为宽裕丰富,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通过调查,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社团为专业技能的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通过电子大赛、电子CAD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维修电工技能比赛等专业社团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多是在课外进行,由于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因此,专业社团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更为现实和可行。分院专业社团的成员参加各类全国省市大赛,并多次获奖,为学校取得了各项荣誉。
(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载体。80,90后的学生具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追求个性、要求独立使得班级这种行政化组织越来越难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越来越多的同学对传统的班级活动不感兴趣,社团则是以大家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是大家张扬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组织,对学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调查显示,专业社团成员普遍对社团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认为社团活动提高了其团队意识。
三、加强科技创新型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成立科技创新教育小组。由分院领导牵头成立学生科技创新专业社团,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创新社团教育研究队伍,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规范开展,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配备“三位一体”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指导力度。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技能证书的考证、对外技服务等加大对社团成员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应用。
(二)加强培训,构建校内创新园地。结合分院特色,立足专业建立科技创新型社团,并有效利用现有设备基础,成立校内创新园,通过开设适当的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培训、强化创新实训、打造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并且由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为社员的科技创新提供实训基地,促进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
参考文献
[1]沈新华.强化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
[2]戚音.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沈新华.强化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刘洪.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加深,工业设计产业逐渐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在国内众多行业中正突显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无论从工业设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有效的提升,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频频在国内外各种设计赛事上屡获佳绩,每年大批的工业设计人才注入到各个经济产业领域中。
但是,相比较国外工业设计教育体制成长历程,国内这种高产、速成型发展必然带来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各高校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建设陈旧、教学思想和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和硬件设施薄弱、校企合作环节欠紧密等。以至于出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专业学科认识不够清晰、自主学习倾向不强、学习满意度不高、学习能力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最终也导致当今工业设计大部队无法真正跟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直接满足当前工业设计产业对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为此如何从当今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出发看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以求更加行之有效的做到专业教育—学习绩效—产业实践完美衔接,是目前广大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共同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
在研究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认清何为学习本文由收集整理绩效?根据文献搜索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习绩效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学习绩效不仅表示为传统意义上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获得,还包括何时何处灵活、合理的运用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其概念的认定具体是指学生经由较佳之学习情境、满意的师生互动等过程,经过内化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经验得以提升,并外化为高度、有效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价值。[1] 通过概念的定义和资料搜集,结合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笔者认为影响当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学员和学校两方面,并且校方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影响着学生对象的表现和行为。
1. 学员因素
学生对学科认识清晰度、课程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学员间相互合作、支持等都将影响到学习绩效的评定。具体看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多数时候在知识接受、储备、应用能力上较强,他们获取和转化知识技能的表现实则反应了学习绩效的程度。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学生对学科认识的清晰度,能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便于学生选择对其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专业。同时,学生的学习满意程度越高,对课程和专业兴趣会愈加浓烈,进而其自主学习倾向程度越高,他们更愿意在学习中更多地投入自己的努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绩效。另外,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支持也可能成为学习绩效提升的动力所在。
2.校方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为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地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教学环境、提供硬件设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互动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作用显著。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方式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具体到工业设计细分专业方向的不同,其内容有所差异。应从实际出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加以实行、评定、修正。以求通过如何开展能有效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绩效的教学模式,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2]
三、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途径
经过对影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员因素的评定可以促进校方因素不断更新、完善;校方因素的每次革新也为学员因素提供了良好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影响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具体看来,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绩效提升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革新培养体系 完善课程建设
工业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注重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应用,一般高校在招生对象择取上采取“文理兼招”的方式。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首先认清艺术类和理工类学生的差异性,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取长补短”。艺术类学生美术功底较强,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理工类学生美术功底薄弱,但文化素质较好,对结构理解能力较强。而目前市场所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分为造型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为此,根据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和能力差异这两类学生在基础教育背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上应各有不同,前者应重视艺术素质、艺术审美和设计表现力的培养;后者应抓住文化素质、功能设计方面的相对
优势,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教,因材施教”,学生在今后专业学习中才可能创造较好的学习绩效。
另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专业技能水平主要在于所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其从中获得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那么,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还应该积极思考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群,使学生能认清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习绩效。为迎合学科特点和人才要求,结合传统课程设置,现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划分为设计理论课程群、造型基础课程群、设计表现课程群、专业设计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5大块。各课程群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迭加。在设计理论和造型基础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绘画功底和设计理论基础的掌握,以提高学生设计审美和设计素养为主;在设计表现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基本表现技法和软件操作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在专业设计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掌握,以创作概念性设计为主;在工程技术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设计为主。[3]
2. 注重实践互动 增强硬件设施
对于当今的工业设计大学生而言,传统的灌输式、书面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启发、诱导、感悟式教学为主,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研讨的教学环节,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主动、深入的认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如在《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中开展教学互动环节:一是师生互动,在开题阶段配合学生选题、调研及前期分析,教师给予现场指导,当场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二是学生互动,学生每完成一个课题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好后搬到课堂上面对所有同学进行讲解,同时由学生自己提问,再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
另外,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创新加实践型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应该由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市场意识指导下的教学实习制度,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的获得以及自主应用。具体看来,鼓励学生进企业或其他机构从事实习工作,增长其社会实践、实际应用和人际交往能力。并积极争取在专业课程中引入实际课题或比赛项目,避免“纸上谈兵”。低年级的专业课程在实践环节可以采用虚拟项目,借以给学生做“热身运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则与具体的实际项目挂钩,以此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4]
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增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则能更好的支持和辅助教学互动和教学实践。因此,金工实验室、人机工程学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实验室、专业工作间、模型室、专业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专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教师能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名师著作等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在声光电作用下引进课堂,辅助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感知功能,增强他们参与互动意识。
3. 结合地方产业 打造特色教育
当前,国内各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其教育模式、形式和内容都十分相似,大部分学校都借鉴和参考了早期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高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甚至连课程设置、编排都几乎雷同,很少有学校能列出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优势。[5] 为此,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它是区别和优势于其他开办工业设计专业院校的有力砝码。也是学生增加专业信心的有利条件,对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特色教育的开设离不开与市场的结合,它强调课程的适用性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我国各区域地理位置、人文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径相同,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发展差异,因此决定了每个地区都存在着自身发展优势和地方经济特色。[6]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
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具有产业特点、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它是学校、地方企业、市场接轨合作的有利介质。从笔者所在株洲地区来看,株洲近几年在工业、旅游业、生态产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潜在地提供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项目,如目前城本文由收集整理市绿色公用自行车方案的实施,为市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那么问题的发现、研究、解决则恰好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本职工作,我们正巧可开展此类为地方服务的产品设计课题供学生探讨、分析、设计。另外,株洲较为庞大的企业资源是支撑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均可以考虑与企业沟通、协作,依托当地企业共同办学,通过校企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
关键词:职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社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改善措施
一、引言
社会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职业院校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系列的方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种种问题。因此,人们必须切实了解职业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意义,结合经济学专业学科特点,努力解决经济学专业社会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经济学专业特点
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首先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并且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此外,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进行具体的经济调查活动,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与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对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经济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三、职业院校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职业技能教育课堂与社会平稳衔接。在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要想获取未来工作需要的从业经验,就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工作技巧,获取对自己将来工作有益的咨讯。第二,调节学生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价值观。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复杂现实的社会,在困难和挫折中进行磨炼,可以理性看待过往理想与实际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切实的感受世界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之中,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件转变为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类人士,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1]:其一,对社会实践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人并不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其二,部分职业院校本身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系统的教育规划;其三,学生自身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其四,学生家长只重视各种课程及考试的分数,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务正业,不支持甚至反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习;最后,社会实践的时效性较差[2]。许多学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且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开展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仅仅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没有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时,学校不能将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时也存在类型单一,重视程度低的现象,同时,许多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也就无法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对于经济专业学生来说,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也因为重视程度较低等原因,学生无法正常将经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工作的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完善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计划:首先,职业院校不管什么专业都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将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放到首要任务,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学生往往会需要很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同时,积极相应国家相关政策和号召,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将社会实践逐渐转变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穿插结合,保证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可以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实践。改善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与经济学相关的工作经验穿插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整合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应该努力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对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并加以实践,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可以通过分派学生到公司财管部门进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后,学校应该通过进行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将考量分数计入学生档案,以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经济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经济学专业又具有很严格的准确性特点,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必须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永良.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30-33.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72-02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工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成绩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如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等涉及学生成绩综合评定方法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面对,予以解决。这些问题关系着“教”与“学”两大块面。尤其是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不应与理工类专业成绩评定方法如出一辙,应该针对其设计类的特殊性来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使其真正成为设计类课程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为培养合格、优秀的设计人才及后期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因此,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现状调研
1.成绩构成、考核方式单一化。目前,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多以作业为主,一门设计课程根据学时的长短,教师会布置相应的作业数量,随着课程的延续与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度、掌握度也逐渐加深,到后期阶段,学生的作业质量普遍比前期要好一些,因此,教师一般都会将学生最后一张设计作业作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也就是将该张作业作为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成绩构成及考核方式上仍然单一化,存在片面性,使学生的考核成绩出现偏差。设计是思维意识与体力结合的动态的过程,可以说劳心劳力,以一张作业定乾坤,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学生的设计思维潜力,对整个劳动过程的反应也不够全面,因此,仅以最后一张作业来评定学生的设计课专业成绩有欠妥当。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由于受自身思维、学识、情绪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业质量的好坏存在很大的波动性。有的学生很具设计潜力,整个设计课程的学习都很认真,表现突出,但偏偏最后一张作业表现欠佳;有的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但设计作业的质量却一直上不去;有的学生头脑聪明,设计出色,但经常溜号、逃课,学习不连续、不踏实,最后为结课上交良好的考核作业,等等。诸如上述此类的学生,如果都按照最后一次作业评定成绩的话显然不够全面、合理,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个动态过程及态度、效果,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的积极发挥,作为教师,如此评定成绩,显然有些不负责任,过于草率,敷衍了事。
2.考核内容不合理,存在片面性。这与任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有些高校教师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掌握不够深入,上完一学期的设计课程,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加之业务繁忙,无暇专注于专业知识,久之导致对专业的认知度、探讨性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提出的关于考核内容的设计主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真实水平,过高或过低,脱离实际,甚至命题不合理、欠考虑,与教学大纲相偏离,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考核作业的时候不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准,这也是学生成绩评定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专业造诣是学生作业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经过实践检验,执教态度端正,勤恳认真的专业教师多教风严谨,对学生作业质量要求严格,加之专业领域的高瞻远瞩性,教学效果要好于其他业务水平较低且对学生放任自流的教师。目前,高校也将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借以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准。
二、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评定改革方法、建议
1.根据专业性质,设立多样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除了对期末考核作业的认真命题外,根据整个设计课程的脉络详细设立其他考核方式,如调研报告、设计理念综评、其中考核、小设计命题考核等。任课教师可随机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设立合理的考核分数比值,并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让学生清晰明了。这些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灵活性、机动性,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避免学生的逃课、溜号及其他不认真学习的现象,更能从不同角度动态地反应学生一学期设计课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
2.细化考核指标,设定合理分值。一改以往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考核的笼统性,单一性,细化考核指标,设立合理分值。将学生出勤、逃课、课堂表现情况及平时每张随堂作业的成绩等都纳入考核指标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督促其端庄思想,调整学习态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探索。任课教师更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考核工作,根据指标,认真及时批阅作业、记录各类信息,并将这些分值与其他考核分值相加,得出学生该设计课程的最终得分,并保证公开、透明,与学生及时做好沟通、反馈。这样学生在系统考核指标的引领下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并且通过任课教师的考评项目得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情况,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有意识地加以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在开课之初,教师就要向课程班学生讲解清楚,并要求学生相互督促,以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课堂研究氛围,提高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主动性及竞争意识。
3.将设计创意、创新度纳入考核范围之中。针对专业性质及发展需求,将设计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成绩考核范围之中。针对每次考核形式中学生个体不同的创新意识及创新度来给予一定分值,借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及展现,从而避免学生的懒惰与抄袭心理,让其能够不断强化主体思想意识,在专业领域中认真探讨,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意才能。必要时可考虑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创新意识的成绩考核之中,相互探讨、比较,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长此以往,可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及专业深度的研究性。教师个人的专业修养及知识深度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影响深远。
总而言之,设计类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是特殊而繁琐的,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公正性要受教师及学生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作为教师,身处教师育人的神圣岗位之上,更要够端庄思想,以客观、公正、平等的态度认真做好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搞好教学,为培养出优秀的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的设计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浩.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高校研究,1999,(3).
[2]王宏,聂进,马利芬.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7).
[3]俞旭伟.改革有机化学考试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职教论坛,2002,(12).
[4]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6]郑毓信等.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
计算机软件在设计专业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已成为表达设计创意的简便易行的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相关的改革已经有许多研究了,大家均认为需要理论、实践结合,理论运用于实践,便于学生巩固学习计算机软件学习;有观点认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先布置任务,使学生有压力去学习;也有认为要注重前期的手绘创意过程,然后再进行软件绘图;也有认为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更新软件版本的;有建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以企业标准要求学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针对不同的专业,包含不同的软件,比如机械、工程专业有CAD、天正等,平面设计包括Photoshop、coreldraw、AI等,环境设计专业有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等。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软件,其实都是一个专业工具,帮我们表达设计、创意。在如今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快节奏、高要求的状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使其作为专业设计的一只手,使我们更好更快的表达创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通过进行新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较快较好的学习软件,也势在必行。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习惯研究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现代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就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偏好,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调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主动学习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生源主要是艺术生,有一定的专业审美和基础,同时又思维较活跃。而软件操作是比较严谨、理性又显得枯燥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就又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就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以“学习习惯”、“软件认知及学习喜好”、“学习情况反馈”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调查学生学习专业软件的喜好及习惯。总共调查150个样本,整理出130个有效数据。
(一)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学习习惯
根据数据分析(如图1),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在知识难易程度上,大多数人喜欢难度适中、通过老师教授能和自己练习能掌握的知识,有90人,占总数70%;同时,也有35人,占27%,喜欢有一定难度的,要效果酷,有挑战性;仅有3.5%,5人喜欢简单的,易掌握,有成就感。可见该专业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务实。学习过程中,63%的同学喜欢同学探讨学习与个人思考学习结合,偶尔会与老师互动,大多时间自己听讲学习,有82人;愿意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课堂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的人数有35人,达27%;同样也不能忽略基本不愿意交流和互动学习的同学达10%。学习知识难易程度选择和学习过程交流与互动均程橄榄球状。基本是一个正常状态,大多数同学呈适中状态,有27%的同学比较有积极学习研究的意识,另外一小部分同学需要带动。
团队学习和学生复习与自学方面,差别拉小,基本呈阶梯状,积极态度56-58人(43%-45%),适中态度40-50人(31%-38%),消极态度22-34人(17%-26%)相对总体都比较愿意团队学习,注重复习与自学,有较强的团队精神。需要引起注意的是,?n后不复习与自学的达26%,在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对策督促学生复习和自学。
(二)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对软件认知及学习喜好
通过对学软件认知数据分析(如图2)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专业软件的认知和学习偏好。认为通过软件可以做出很多想要的效果,比较好玩,容易操作的比例达到34%,表明认为辅助设计软件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想通过学习自己可以掌握,达到50%,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软件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不害怕和排斥软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而另有14%和2%的同学觉得有困难,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甚至觉得无从下手。在教学中就要相对关注这一部分同学。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学习coreldraw、Photoshop、CAD、Sketchup、3Dmax等软件,涉及到平面、立体和后期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对效果喜好数据分析(如图三)可以看出,的学生因为有艺术基础,所以对有色彩有空间的立体和效果图比较感兴趣,占到40%,而对二维的平面图兴趣不大,才占9%,而50%的学生对各种效果都还可以接受。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II》的课程中主要是CAD、Sketchup两个软件的学习结合Photoshop软件的运用。CAD是主要的基础软件,用二维线稿表达设计,加上操作相对严谨,稍显枯燥,容易使学生觉得困难。又加上大家对二维、不能立即看到效果的图兴趣不高,教学中难度相对较大,要投入较多精力进行引导教学和互助学习。
(三)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软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磨合,在最后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将遇到的问题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教室较大,学生较多,通过大屏幕教学演示,后排的同学看不清楚,建议通过教师客户端进行屏幕控制,将教师的屏幕广播到每一个同学的屏幕上。同时,教师讲解声音需要大些,使得后排同学都能听到讲解。
(2)教学内容有点难,尽量放慢节奏,将内容简单分化,最好能配合教学视频,能让学生课后自己复习学习。
(3)在每一次上课前能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衔接和回顾。
(4)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教学,更多的学些与实际结合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三、依据专业学习习惯和需求的软件教学
专业软件的学习是设计专业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技能也是跨入社会进行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习惯出发,根据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其在枯燥的软件学习中找到兴趣,坚持学习,迁移学习,就相当重要。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教学改革:
(一)培养软件思维
每个软件都有不同的运行模式,相对严谨,而设计专业学生一般思维较活跃,不注重严谨性,操作失误较多。所以在每个软件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详细清楚介绍软件的运行模式,软件操作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简明扼要,多次强调,使学生形成习惯。例如,CAD软件学习,先介绍该软件的运行模式,简明的将模式和操作习惯概括出“3个三”:三大设置――单位设置,保存位置设置、图层设置;三大习惯――左手键盘、右手鼠标,看命令框提示,随时保存;三大键――“Esc”键取消,“空格”键确定,“Delete”键删除。简洁的要求加上多次强调,使得学生很容易养成软件习惯,习惯养成后,操作速度加快,操作失误降低,后期出现问题也会减少,更能顺畅的表现设计创意。同时思维习惯养成后,迁移到后续其他软件的学习,也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二)精熟教学――精熟学习
首先教师要非常熟悉软件的应用,结合实际给软件操作命令一个合理而实际的解释。在学习辅助设计软件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设计基础,在每个命令操作之前,清晰的解释该命令是什么,在实际运用中用来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效果什么样,还要着重强调该命令操作的关键点,使学生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很容易明白该命令。然后通过屏幕控制,将演示实践,广播给学生电脑端,并指导学生操作,在实操掌握命令。这样以来,学生心里理解命令、手上熟悉命令,达到精熟学习的程度。
(三)任务教学
带着任务学习比漫无目的、毫无压力的学习更有成效,任务分教师任务和学生任务,教师任务主要是根据大纲和教学日历,备好课,将要讲解的内容安排好,安排好如何讲解清楚。学生的任务即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学好。在每次课一开始,教??就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对本次课的任务心里有数。同时,要求课后要将课堂学习的成果通过客户端收集起来。学生有心理压力,就认真学习、操作。
另外,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难点、学生掌握程度、哪些学生相对落后。经过分析总结,在下一次课进行时进行调整。并且挑出典型的作业,在下一次课前一部分留出时间拿出来点评,解决问题,顺便简单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四)分解教学
很多复杂的命令或模型,让人望而生怯,教学中就需要将难的、复杂的任务分解,关键在于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分解。这之前,教师要先备好课,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先将成品做好,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分解后,按照分解部件来进行分步骤教学,简单通俗的讲解,按步骤分阶段来完成整个物体的软件绘制。这样学生也会觉得不是很难,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成品也比较有成就感,也有兴趣、有信心进入下一个过程的学习。
(五)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拿实际的、企业的标准规范的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清楚标准的图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基本命令都学会之后,就按实际案例进行绘图实践,中间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使学生学会用软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更好的表达创意。
另外,调查显示学生的团队意识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就进行分组式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课下按照行业标准由学生进行分组完成案例,分组学习,可以相互帮助,有探索精神、掌握快的同学可以带动慢的同学共同提高,课上由教师按照标准,根据预先收集上来的完成案例进行集中评讲。
二、办学层次:本科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
五、学校概况:
安徽工业大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科技部与安徽省联动支持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六、设计类招生专业及培养目标:
1、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能够运用艺术和现代设计手段,在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从事各类型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规划、展示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产品设计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产品设计专业理论基础、设计实践能力,在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从事各类装备产品、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的改良与创新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设计实践能力,在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品牌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展示设计、数码影像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相关机构独立从事数字交互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影音及特效制作、动画设计、网页网站规划、虚拟现实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5、公共艺术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能够运用艺术和现代加工手段,在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从事各类手工艺制品、雕塑、装置、公共设施等设计和制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七、分省招生计划
专业
学制
河北
江苏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不分文理
不分文理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文科
合计
7
40
62
17
8
40
17
13
6
产品设计
4
2
5
8
3
1
6
2
2
1
公共艺术
4
6
10
3
1
6
2
2
环境设计
4
2
12
18
4
2
11
6
3
2
视觉传达设计
4
1
5
10
3
1
6
1
2
1
数字媒体艺术
4
2
12
16
4
3
11
6
4
2
八、录取与复查:
艺术类专业成绩使用生源省份专业统考成绩,认可生源省份投档规则,按生源省份折算的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若有省份未折算综合分,则按省专业统考成绩×0.6+高考文化成绩(含加分)×0.4折算综合分。当综合分相同时,按照省专业统考成绩、高考文化总分(含加分)、文(理)综成绩、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依次排序录取。
新生入学后,我校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新生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九、联系方式:
首先,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坚持结合的原则。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应该遵循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们全面的创业意识及其能力;其次,坚持培养能力为主的原则。按照创业教育制定的目标,根据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的基本、专业和职业等能力的不同将创业基地分为功能不同的区域以便开展有针对性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最后,坚持生产、学习和研发结合的原则。创业基地必须营造企业真实的现场氛围,引进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思想理念和文化,项目策划必须从实际出发。。
二、经费情况
为了培养合格的创业人才,切实突出高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确保创业基地能够正常运行,高校在投入创业活动经费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还成了专门的创业工作室。学院每年除了拨付专项经费之外,还按照一定比例从各类奖学金中抽取部分资金支持基地建设,这样就可以保障建设基地的经费来源稳定。初次之外,基地建设的经费还包括各类企业提供的赞助。
三、师资力量
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除了依靠高校已有的师资队伍之外,还需要政府以及各类企业单位师资队伍的帮助和支持。
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在运作时应该与各级其实也单位之间开展积极的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高校创业人才质量的提高。此外,这也是进行校企合作其他模式的实践探索之一。
五、实施基地建设的步骤
回首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犹如一晃而过,不过感谢大学这一个平台让我具备了较强的工作、自学、钻研能力。
在政治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现已是入党考察对象。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我除了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轻松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曾获过学院奖学金。计算机中级维修工,计算机等级考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方面的等级证书。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等知识,特别对办公自动化软件有浓厚的兴趣,在XX年度学院组织的中英文录入比赛中获得b组一等奖。我相信在以后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的提高。
通过社会实践,在公司里的实习,向社会各方人士学习为人处世的哲理,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使命。大学与社会都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深深的体会到:人的一生中,学校是我们打下扎实基础的平台,而社会是永远的大学,坚持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大学时光就快结束,感谢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感谢一同奋斗的兄弟姐妹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根据对目前各类广告公司营运状况及广告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分类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逐渐掌握了社会对该专业在人才层次、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专门从事广告设计、生产、施工及广告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使毕业生具有鲜明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具有现代审美能力和较高艺术修养、有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较高的设计水平、掌握数码设计手段,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设计师”和“工艺师”。毕业生在获得国家教委统一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应考取各种广告业执业资格证书。
二、岗位及专业能力分析
根据目前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比例如下:广告公司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5%;企业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5%;设计师助理,约占总人数的15%;广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0%;广告业务员,约占总人数的15%。
广告行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手绘造型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广告设计;能根据广告不同媒体、特点和客户的要求,提出创意新颖的各种广告设计方案,并能组织实施;掌握基本的包装装潢设计技术以及各种文字造型能力,其中能熟练掌握黑体美术字和宋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进而推及其他种类的文学造型,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能熟练掌握现代摄影、影视技术等广告制作手段;能根据设计方案提出正确的施工(制作)方案,并根据这些方案能准确计算出各种广告的制作成本;英语能通过广东省二级考试并基本掌握广告专业用英语。
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能有效地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种广告设计方案;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有较强的群体适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知识结构的划分
在处理高职教学计划中的知识内容时,有一对矛盾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那就是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学生不能培养成通才;作为高等教育,它又必定要与职业培训区别开来,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要满足针对性和适应性两方面的要求,高职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职课程的知识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内涵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沿着实际应用方向的综合和发展。专业技术知识是与高职人才的具体工作直接有关并频繁应用的知识。从三类知识的性质可知,专业技术知识是直接反映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专业理论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它常常是相近专业的
共同基础。基础理论表达的是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它是专业理论的基础,覆盖面更广。因而,这两类知识支持着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
三种类型知识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稳定性。它们的逻辑联系(或内容排序)是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一专业技术。实践证明,越在基层的知识,稳定性越高。当前,人们在惊呼的“知识老化”“知识淘汰”等大都是指技术知识。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是最突出的实例。基础理论最为稳定,有时,即使“老化”了,但在一定时空下,仍然是有效的。例如当相对论、量子力学出现后,古典力学当然是“老化”了,但是,当前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力学计算仍然是依靠古典力学来做的。专业理论的稳定性处于二者之间,例如广告设计课内容框架的变化是较缓慢的,但由于设计学的进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设计方法上产生了许多变化。
高职人才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就是协调这三类知识的比重。高职人才的适应性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适应,没有必要在过分宽广的幅度中打基础。在高职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强的是专业理论,专业理论课要占35%,专业技术课占25%,基础理论课占15%,其理由可归纳为: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沿一定专业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出来的基础理论。因而,它是针x,-j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的统一。专业理论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技术的基础;专业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四、能力模块划分和课程设置
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模块划分是以社会调查和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具体的思路是:广告行业的各种职业岗位或技术分工进行能力的分析,以确定与专业培训目标相对应的“应知”和“应会”;根据这些“应知”和“应会”来确定学生应当掌握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单项能力的若干能力要素;将各种能力分解整合成能力模块,来确定课程的设置。
1.职业道德及社会能力。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敬业、乐业精神;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应课程有政治理论、德育、英语、公文写作、体育、广告法规。
2.基本造型和设计能力。要求能够掌握现代平面造型、色彩装饰效果及立体空间构成的三大设计基础,并通过纯形式语言过渡到专业设计语汇的把握,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去。对应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
3.文字造型与运用能力。要求掌握中英文的标准字、变体字,以及按设计属性进行不同风格的字体造型,能进行各种文字的组合与单项创意设计,并按工艺要求进行制作。对应课程有文字造型。
4.印刷广告制作能力。要求掌握各种开度页码编排法、印刷广告设计成本计算方法。对应课程是印刷广告。
5.影像技术造型能力。要求了解摄影、摄像的各种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创意及拍摄,并具有一定的后期加工制作能力。
6.广告材料选用及传统广告设计制作能力。要求熟悉路牌广告、灯箱广告、霓虹灯广告等传统广告媒体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了解各种广告材料的性能。对应课程是广告媒体、路牌广告制作、灯箱广告制作。
7.电脑制作能力。要求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排版、文字编辑、图形创意等制作程序,熟悉平面设计所需的各种软件操作。对应课程是电脑设计。
8.广告设计能力。要求对广告诸要素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广告方案、标识、广告主题、广告制作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系列广告筹划、设计、制作能力。对应课程是广告概论和广告设计。
9.策划与设计能力。掌握策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采用中外优秀设计方案有辨析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基础设计、应用设计及对企业策划执行计划的监督与指导。对应课程是策划。
10.外语能力。要求能阅查、收集有关专业资料和信息。对应课程是专业英语。
综上所述,并根据我国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才的规格要求、能力素质进行的探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广告行业五大工作岗位,需10多种能力模块及相应的20余门课程的支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形势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李文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M].长沙:长沙人民出版社,1992
[3]周鸿铎:中国实用广告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4]魏永利:美术广告设计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