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

数学应用性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应用性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学生通过对应用性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和了解了相关数学知识和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是体现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有力途径,也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手段,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特点分析

1.重视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将复杂的数学理论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相结合,从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理和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落实,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应用性问题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信心和兴趣,更加深入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动态发展,提高应用性问题的自身价值。

2.重视数学思想的强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应用性问题的构建和应用,对于提升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应用性问题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逻辑性较高、结构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同实际案例加以紧密结合,使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这是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来说,与生活越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则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促进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提升。

二、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优化策略

1.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提高应用性问题的实用性

就目前我国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实践性活动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应用性问题的学习和解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加强对应用性问题的优化和更新,使数学应用性问题更加现实化、更加有效化。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和积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积累建模经验,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拉近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的距离。比如,合理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让学生去多涉猎生活知识,去主动了解社会和生活,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效地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教育教学内容。

2.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课堂氛围的构建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比如,我们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应用性问题的解答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掌握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解答能力的快速提升。

3.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地展示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解读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喻杨.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作一分析,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2.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语言要生动,且要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4.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特点;创造性;感受性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和熏陶学生欣赏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才能使音乐教育别具一格。为此,许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尝试了各种改革,使音乐教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在此,笔者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他们对音乐有一些简单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对音乐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会用一节课开始的十分钟去讲解歌曲所涉及的所有乐理知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语文式”的问题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音乐课,没有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听、多唱、多动、多思考、多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之中,用心去体会音乐的风格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如,在教学《军民团结一家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舞剧那振奋人心的场景和舞剧音乐的魅力,我从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剪辑下一段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乡亲们慰问时,“军爱民,民拥军”的亲切场面。当柔和的《军民团结一家亲》音乐响起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情不自禁的随着歌曲哼唱。这种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教学要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达到目的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水平,由浅入深地提出适合他们的创作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创作时一般先进行节奏填写等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单音写旋律、发展乐句等,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学习非常轻松。通过各组的比较、展示,由于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三、注重发掘歌曲情绪,突出音乐的表现力

好的音乐总会跟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人或随之快乐或随之忧伤,这种感动人的音乐魅力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情绪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体会音乐情绪的机会,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课与数学、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体会不到音乐课的特色,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上要以情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发掘教材,在课前准备时,要准确地了解一节课中的激发点,将教材中内容、旋律所要表现的内涵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认识音乐,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提高音乐课的质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一、突出数学问题的生活特点,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潜能的充分激发。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的艺术学科。任何数学知识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同时,教育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贴近生活实际、与自身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知识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数学的生活特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现象进行有效结合,创设具有浓厚趣味特性的生活性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在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愿学”的转变。如在等比数列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借款事项与数学等比数列进行融合,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一乡办水泥厂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再生产,需要筹集大批资金,已知征地需要40万元,新建厂房需要100万元,购置新机器需要60万元,培训新职工需要15万元,现在该厂现有资金125万元,但流动备用资金需要40万元,厂内干部30人,职工180人,干部每人投资4000元,工人每人投资1000元,剩余资金向银行贷款,按年利率9%计算,若从次年年底开始,分5年等额分期付款还贷款及全部利息,则该厂每年需要还贷款多少万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等比数列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贷款事件进行有效结合,可实现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

二、突出数学问题的探究特性,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探究作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点内容的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答活动过程中,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性教学活动时,要将数学问题的探究特性进行有效挖掘,通过启发性的语言、鼓动性的话语和探究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

如在平面向量知识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突出问题探究性教学方法,向学生出示了探究性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α+β,其中α、β∈R,且α+β=1,求点C的轨迹方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我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探究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要领,实现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数学问题综合特性,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增强。

数学学科知识是一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共同体,每一章节的知识都与其他章节知识之间存在复杂而又紧密的关联。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知识点及其内容的概括和体现,问题自身和内涵中就包含着多种知识内容,加之当前高考题型设置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编写或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问题解答,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二倍角的综合运用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图所示,在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θ,沿BE方向前进30米至点C处,测得顶点A的仰角为2θ,再继续向前进10米至D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θ,求θ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度。”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解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向学生指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内在条件的找寻,可以发现此题可以从三角形勾股定理出发进行列方程求解,采用代数法进行问题的解答;也可以从正弦函数的定义方面,采用三角法列方程进行求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二倍角与勾股定理,以及正弦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突出数学问题反思特性,实现学生反思评价习惯的有效养成。

反思作为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效进行反省、剖析的教学活动之一,能够让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思想方法。教学实践活动也证明,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后的查验过程,实际就是对自身解题过程的反思过程。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采用同桌评价、互相评价、师生评价、自主反思等活动形式,设置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或有意创设错误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思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反思习惯的养成。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产探究,深入思考。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把握好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合作学习应当呈现数学本质、达成教学目标

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生4:我看在学校举行的短跑比赛中,裁判员都是坐在终点的记录台上,他们看运动员冲刺到达终点的时候都是从侧面看。

生5:电视中经常播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冠的镜头,那是从正面看的。

……

通过激烈的发言,学生对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并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跟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上课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3X)(1-3X)(2)、(a+3)(a-3)

(3)、(100+2)(100-2)(4)、(X-4)(X+4)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验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中,在学生用笔尖扎出“14”得到所示图形后,我把性质的教学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学生能轻松地将图中“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等性质探求获得。

3、辨析易混概念时。比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探索 “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因为存在“两边夹角”、“两边一对角”两种不同的情况,看似相似的条件,其结果却一个是公理,一个是假命题。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后势必会出现“边边角定理”的错误,如果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寻出错例,就会减低发生错误的概率。

4、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让学生探求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案,因方法的多样性,我组织进行学生合作学习,以便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果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到多种测量方法:a直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c利用同一时刻实物与影子的比相同,再测出教学楼的影子通过计算获得结果;d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等,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方法比教师单一说教要丰富并且生动得多。

5、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将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弥补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三、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更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只有毫无怀疑的接受,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许多学习发展的机会。依据新课程理念,把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改为游戏形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两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不到两分钟,同学们陆续举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① [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学生搭建火柴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明确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四、注重邻近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室内,前后左右的同学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由此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运用“邻近合作”的作用,充分运用邻近的空间位置克服学生的“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不良个性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对每节课的“想一想”教材处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相讨论,可采用从“想一想”到“议一议”,再到“动一动”、“画一画”、“算一算”。对于某些要机械性认识和概念,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0以内自然数的立方值、3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值、简单的勾股数等,可发动同桌同学之间“互相读一遍”、“互相背一遍”、“互相测一遍”、“互相批改订正作业”、“互相交换意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切磋、研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把合作学习与学科德育联系起来

合作学习的本意在于建设一种课堂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保护弱势群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弘扬团队精神,养成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的风气,形成礼貌谦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归根结底,合作学习显了培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教育。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留白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联系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其《标准》又大致规划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实施,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革新与优化。然而,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重点、难点、知识点”等深入教学,使得其整体教学效率略有提升,但学生无法认识与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意义

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化的改革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职能,不拘于多媒体标准化、教学课堂情境化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导致整个初中数学课堂过于紧、杂、密,让学生不能认清其学内容,从而无法确切地针对性教学。因此,结合艺术中的“留白”设计原理,使其运用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理论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切实有空去完成独立思考与练习,从而夯实其数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科学化的教学课堂的“留白”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整个“留白”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以下几点:(1)以“学困生”作为“留白”导火线,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2)故意“设疑”,让学生自主与探究性学习;(3)任务驱动型“留白”设计,让学生带着“疑”去学习与思考,把教学过程进行分阶段“留白”。

总而言之,对于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其“留白”的设计正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应用实践能力,更优化其“三个维度”的教学过程,最终提升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种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展露出来,也在实际教学实践之中得以验证。初中数学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升学以及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攫取了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的情境渗透与融合进行深入地阐述与研究,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课堂实效性

一、引言

当前时期下,我国新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深入的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模式等。经过数年的新课程改革,各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应运而生。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之中的一门课程——初中数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本文主要基于初中数学的学科教学特点,着重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从而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情境教学概述

1.情境教学含义

所谓情境,指的就是知识产生以及应用的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环境。将情境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其转指在一定的情境模式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谓教学情境,指的就是借助于各种直观性的手段及途径创设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利于学生感知与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发挥个人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时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加强其情境教学,指的就是各位教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按照实际的教学目的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积极地、努力地构建一定的情境,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地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一种全新的方法。

2.情境教学的特点分析

对于情境教学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境美

情境教学主要以“美”为突破口,再现美的教学内容,然后运用美的教学语言以及美的教学手段,去不断地创设美丽的情境,展现出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美丽之处,积极地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体验、感悟、捕捉以及欣赏等初中数学所包含的美。然后,可以运用智慧去创造美。美的情境,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特殊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

三、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基于如上关于情境教学的概述,下面主要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

1.积极地创设数学故事

利用数学故事来积极地创建故事情境,这样既能够增加数学情境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从古印度非常著名的“围棋”故事作为导入;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勾股定理产生的知识背景进行讲解,为何在勾股定理中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最后介绍一下提出该定理的伟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探索的精神以及人生经历,而且还要对得出此定理所付出的一些巨大的努力等,激发学生去不断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此外,还可以例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以及他对我国数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学生们听取了老师讲授的这些数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

2.利用多媒体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

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渗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以极具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讲授“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时,可利用PPT做出动态的图形变化,然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果。在讲解“三角形的应用”时,可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例子,如城市高楼的顶层、晾晒衣服的衣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等,之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生活中的门边为什么要设计成三个固定的位置?建筑工地上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状?再指导学生观看一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形等之间的区别,使学生们在直观的图形演示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掌握程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勇于实践。

3.确保情境的数学性,不断地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注意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必须使得情境有一定的数学价值,能够很好地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相匹配和融合,且能够形成较为有效的演算及推理。进而产生非常深刻的数学教学与学习体验,能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将这些提炼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数学教学及学习过程之中,更好地为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服务,进而揭示数学本质,能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教育制度进行着深刻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各种创新性的学习思想及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将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于其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升学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黄艳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1,(16).

[2]潘巧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情境设计[J].数学通报,2003,(05).

[3]温小军.论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之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9,(04).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特点;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近年来,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直接体现为一些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不理想,与社会需求不协调。要改变这种现状与问题,就必须提高对初中数学的认识与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把握好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1、目标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是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大部分理科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后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征。中学生尚处于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需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养成以及对数学的热情,这就决定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将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并养成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与情感,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养成学生正确积极的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内容特点

初中数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这些内容一方面需要小学数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高中乃至大学数学教学开展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初中数学为依据展开的扩展与深化,所以初中数学不仅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数学与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视的必要性。

3、对象特点

教学对象的特点直接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对象都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正在迅速发展,个人倾向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具有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等特点,但同时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缺乏信心与毅力,而数学教学中需要的抽象思维也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认识到学生这些特点的同时对学生展开科学的教学与引导,促使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与习惯。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学习的机会,及教师以及教学队伍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学习存在差异就放弃,尤其主义不能将学生主观的分为几等,以免使学生对数W学习的积极性下降,要保证学生兴趣这一积极因素,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促进共同进步。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适应给的差异性,认识学生之间的不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数学,满足每位学生对数学的需求。

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合理科学的把控,过程性原则是指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个数学思维锻炼的过程。许多教学工作者都认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尊重这一过程,避免为了解决问题就直接或很容易的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要保证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做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可以的去给学生讲解答案,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步骤,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轻松,同时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体现出来。简而言之起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不直接的将知识或者答案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和发现知识与结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改革后被普遍应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起发方式主要有归纳启发、演绎启发、类比启发与实验启发,而无论应用那种启发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围绕知识展开,协助学生找到与知识信息相关的答案和结果,使学生在接受启发式教学中得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发现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充分的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这种模式中注重对学生求知欲强、勤学好问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做到独立思考。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展开针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归纳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环节,需要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并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准备,保证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接受并能在教学中解答学生的系列问题,同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但是要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主体地位。

3、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被广泛提倡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结合来达到传授学生知识的目的。这种模式相比较其他模式具有很大优势,表现在能够扩充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同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的展现更加的直观,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仅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性教学结构,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赋予了教师崭新的教学角色,而且增强了学生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教室”,主要指的是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转,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自行提炼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者地位,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解析以及答疑解惑,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颠覆传统教学顺序的教学模式被称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从教学设计环节、自主学习环节、课堂互动环节以及成果考核环节四部分出发,从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着眼深入分析每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环节的开展

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数学学科基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开展步骤进行合理设置。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利用书本教材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教师在教学设计难以实现与学生的良性沟通,难以确保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录制相应的指导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章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制作指导视频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按照不同的层次录制不同的视频,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主学习环节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二)自主学习环节的开展

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两个部分,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初中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在初中生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辅助自身的预习、复习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一课过程时,首先针对课程的重点与疑难点,设计相关网络在线视频,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对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对四种函数图像以及函数关系进行总结。在制作视频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遵循视频多样性、简练性原则,利用言简意赅的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而言,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密切结合社交媒体,当自学过程遇到疑难知识点时,可以第一时间使用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探讨与交流,并对老师进行及时反馈。利用社交媒体不仅对疑难知识点进行答疑,而且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反馈的疑难点进行讲解与归纳,也可以将疑难知识点设置为练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答疑解惑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数学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以及消化的问题有很多,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成果考核环节的开展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应深入考虑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考核应该立足于整个学习阶段,拓宽传统的课堂学习成果评价思路,可以由传统的师生评价转向学生自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生间的虚拟互评。

三、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担任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仍然着重讲解理论。因此,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