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配平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衔接;知识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27
中学化学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初中和高中作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如何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平稳过渡,切实把握教学衔接的生长点,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以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和课程标准,并参照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认为要想很好地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二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一、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和初高中课程标准,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比较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上的特点;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知识,哪些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1.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中人教版必修一),按照单元(初中)顺序整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见表1)。
初高中相承接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再现,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中人教版必修一),整理了初高中教材中相同的图表,给出了相应承接的知识点(见表2)。
2.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上的特点比较
初中化学在知识内容上突出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主要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知识容量小,知识点零碎,教材内容浅显,属于生活中的化学;且没有相对完整的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定性分析,只要求记住现象和结论,具有浅显性、单一性特点。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注重宏观与微观联系、形象化与抽象化联系、共性与个性联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具有完整的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原子结构知识理论,且将化学理论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突出了理论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实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突出探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需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同素异形体、溶解度的相关计算是初中教材出现但不做深度要求,高中教材未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这些知识必须加以补充,以免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空白。
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基础知识、电离理论知识、化学实验必须加以深化拓展。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初中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中教材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的观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利用电子得失相等立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初中只要求学生会找出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高中则要求会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初中只要求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离子,高中要求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初中化学对于气体的制取,只要求掌握O2、CO2、H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仪器等内容,高一年级涉及Cl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实验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气体检验、注意事项(尾气处理、气体干燥)等方面加以归纳,并将其拓展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教师要尽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或者在新生刚入学时安排一次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变被动式传授知识为启发式教学,启导、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修正、拓展、深化,使新旧知识合理化衔接。例如,在高一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可联系初中质量分数等概念,从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再如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时,可从初中得氧、失氧角度作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去进一步修正、拓展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再以NaCl的形成过程为例,通过原子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巩固和理解。
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迁移拓展,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中,如刚入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新课的预习,边预习边用短线将相关知识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路径。接着在思维导图上用各色笔做好相关标记。如:“Why”、“不明白”等,便于上课时注意听讲自己未理解的知识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可通过对比法、类比法学习金属氧化物的共性和个性,如铁的氧化物知识采用列表对比法学习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和试卷等。
高中阶段由于教学进度快,时间紧,学生作业量大。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除一般方法要讲解透彻,一些解题技巧也要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解题的基本思路:题示信息 + 基础知识 + 逻辑思维。高中阶段最常使用的解题技巧有: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守恒法(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平均值规律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初中与高中衔接,不是简单的把高中学习要求转嫁到初中,也不是把初中的学习要求拿到高中来。而应将初中、高中的衔接准确、到位地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保证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中的化学试题题型越来越开放,侧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技巧和综合能力。在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们绞尽脑汁,在繁杂的化学题海中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归纳发现,在变化无穷的解题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有的相悖又相依,有的相反又相成,有的……它们虽风格各异,却又相得益彰。如果教师能从其中反复探微,定会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举要治繁的智慧。
一、有与无
例1.已知二氨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我们知道苯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取代,每个二氯苯分子中就有4个未取代的氢原子,若将其中的氯原子视为氢原子,就可得到一个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分子。这种“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互换结果,使我们看到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四氯苯相等。所以答案为C。这种思维方式恰对应数学中排列组合公式Cnm=Cm-nm 的意义。
二、正与反
例2.常温下把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使溶液的PH值恰好等于7,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小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说法对吗?
本题我们从正面考虑:因为混合液中[H+]=[OH-],即有[NH4+]=[Cl-](电荷守恒),而溶液中还有NH3・H2O分子,所以混合前[NH3・H2O]>[Cl-]=[HCl],显然这种说法正确。如果从反面假设:混合前盐酸的浓度大于氨水浓度,混合液酸性更强,这两种情形均与题设矛盾(pH=7),所以题中的说法正确。
三、分与合
例3.写出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0 L YH2S气体和a L空气混合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20℃,101.3Kpa),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他成分可忽略不记)
该题所要写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2=2S+2H2O……(1) 2H2S+3O2=2SO2+2H2O……(2)
当a≤2.5时,反应按(1)式进行,此时,V=1+a-(3/5)a=1+2/5a(L);当a>2.5时,反应按(1)(2)同时进行和只按(2)式进行两种情况。若将(2)式看成(1)与S+O2=SO3……(3)的和反应,则计算该题时,可按(1)、(2)式进行考虑,也可按(1)、(3)式进行考虑。由于(3)式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所以,当a>2.5时,气体减少值只按(1)式计算,易得值为1.5 L,所以此时V=1+a-1.5=a-0.5(L)。按(1)、(2)或(2)式进行考虑的计算过程从略,这里将(2)式分开来解答要比直接用(2)式解答简单一些。
四、虚与实
例4.配平方程 Na2SX+NaClO+NaOH=Na2SO4+NaCl+H2O
此题中Na2Sx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按表观化合价-2/x予以配平,亦可虚拟Na与S的化合价均为零进行配平,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后者更简,配平系数从略。事实上解答化学习题,虚拟一种过程、一种结构、一种图形的场合屡见不鲜。
五、动与静
例5.一定量BaCl2溶液中逐滴滴入密度为1.45 g/cm3的H2SO4
溶液,直到完全反应为止,这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与BaCl2溶液的质量相等,求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该题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动静易位:将H2SO4溶液视为处于静
态的物质,且假定体积为1 L,而将BaCl2溶液视为逐滴加入的动态物质,且设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易知生成的
BaSO4沉淀的物质的量为xmol,据题意可得:
10000×1.45=233x 即x=6.22(mol/L)
反之,若BaCl2溶液为静态,溶液为加入的动态物质,所列算式与上式基本一致。
六、始与终
“终态求解法”流传较广,列举从略。这里举一“始态求解”的例子。
例6.Na2S溶液中存在着各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OH-]=[HS-]+[H+]+[H2S]
B.[OH-]=[HS-]+2[H+]+2[H2S]
C.[Na+]=2[S2-]+[HS-]+[H2S]
D.[Na+]=2[S2-]+2[HS-]+2[H2S]
由于Na2S在未电离时的初始状态中,Na+数目是S2-数目的2倍,所以在电离之后[Na+]仍然是各种硫元素存在形式(S2-、HS-、H2S)浓度的2倍,显然D选项是正确的。
七、个别与一般
例7.强酸溶液A与强碱溶液B在常温下它们的PH值之和
为15,当它们按照一定体积比混合时溶液的pH值恰好等于7,则A和B的体积比为( )
A.1∶10 B.1∶1 C.10∶1 D.2∶1
此题若用一般的方法推导(此处略)比较繁,若代之以具体个别值加以验证,则比较容易。如:假设强酸溶液pH=2,强碱溶液的pH=13,显然,前者的浓度是后者的浓度的1/10,因此,欲使混合后溶液的pH=7,则前者与后者的体积比应为10∶1,答案为C。
可见,在解决化学疑难习题时,教师若能恰当、熟练地运用这些哲理,就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若能积极引导学生辩证地吸收和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孙云忠.重视在高中化学中的综合计算[J].成功:教育版,2011(20).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学习热情的促进与情感态度的升华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才能飞跃到理性认识,因此干涩的知识灌输不利于认知的建构与发展。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费尔曾提出了体谅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将知识与道德情感联系,更易升华学生学习与生活态度。如女性多贫血,而在补血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Fe3+,那么怎样检验铁离子,怎样通过氧化还原来得到我们想要的Fe3+,以便人体的摄取呢?这样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化学学科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其实在于实验。化学中的各种物质的认识,如果没有通过实验,没有让学生亲身触摸、嗅闻,那么学生是难以记住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对各种事物有其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记忆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刀切,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起到相同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化学给予各个感官的刺激,从而让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停留更久,印象深刻。
3.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永远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块。虽然面对升学的重压,但教师依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少要做到不抹杀。我们需要做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各种询问、探索、发现以及创造,鼓励创新与探究精神。
二、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发展现状
1.体验式教学的研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做了阐释。如裴娣娜认为体验等同于心理学的情感,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李英提出了“活动一结果说”,认为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而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专家也早就提出了自己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原则与观点,如黄炎培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陈鹤琴的“活教育”、杜威的“做中学”等。而就高中化学的体验式教学而言,往往地位次于重点的人文学科,如语文、英语等。
2.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以知识为重,只要会写方程式,会配平不同,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化学的变化过程、学生的主体情感变化、彼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教师的能动性。面对一个长列的方程式,不是死记其前面的配平数字,而是应该回忆生成现象,离子的转化过程,以便更好的理解配平结果的由来。当然,体验式教学也对教师的能动作用以及教学技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体验式教学策略
1.角色体验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与中心,只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需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课程的体验模式,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传统的教学观念都是以教师为权威,为主体,而今的教学可以多尝试让学生站上讲台,发表他们的见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做化学实验时,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讲述实验过程与实验感悟。实验的过程不是冰冷的变化过程,而是分子的跳跃、变身与学生内心情感的期待、预测过程。加入的材料数量是否合适,期待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但实际的变化,估计自己失败与成功的原因,除了课本上的应用,还觉得其能有什么样的用途。思维的发散和扩展,也是理科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习题讲解、亦或让学生扮演医务人员、化工厂工人等角色来将课本上的知识融入生活实际。
2.情境体验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同化与顺应两种知识建构的机制。情境体验就是一种模拟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直接接触,形成直接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经过顺应的知识可以反作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但所谓的情境包含两种。一是问题情境,二是活动情境化学中问题情境可通过图片、新闻视频、故事、案例、实验等来进行设置;活动情境可通过实验,小型辩论等方式来设置。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是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他人观点、社会情景的相互交汇。而交汇的前提是体验,没有体验,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自我构建;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
3.行动体验
体验式教学咋看之下是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虽身在课堂,但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践行化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精彩。比如与学生每日生活息息相关的药品、食物以及小型电子产品等。
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验证性实验题
考查物质性质,一般还包括物质制备过程。根据实验要求来分析验证每一种性质的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寻找所需要的实验试剂,再根据互不干扰原则来确定性质验证的先后顺序。
步骤:物质制备过程性质验证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物质制备过程与第一类相似。在性质验证过程中,关键在于分析不同性质验证的先后顺序的处理。例如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验证实验中,首先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先分析每种物质验证所需的试剂,试剂的选择需要反应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水用无水硫酸铜,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再分析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就会发现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就要求在验证二氧化碳前先验证二氧化硫且将二氧化硫除尽,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验证。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制备型实验题
实验考察以某一物质的制备为中心来展开。
步骤:原料制备和净化过程物质制备过程净化除杂过程物质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在原料处理过程中,从实验原理出发,找到所需要的实验原料,例如氮气的制备,可以从空气来提纯,也可以采用按盐和亚硝酸盐来制备,还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氧气和水。
物质制备过程中,主要考察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例如氯气的制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固液加热装置,选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及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组合;在氨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就要采用直玻璃管通氨气及酒精喷灯加热的装置组合。
在净化除杂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有哪些,每种杂质所采用的除杂试剂以及除杂的先后顺序等,例如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采用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先后顺序是先除氯化氢,最后除水。
在物质的收集过程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性质,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收集产物。例如氨气的收集就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或集气瓶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的方式;如氯化铝的收集,根据其易凝华的性质,在收集氯化铝时,应采用装置浸泡在冰水中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
尾气处理过程中,从尾气性质入手,分析所采用的试剂。例如氯气的处理采用碱液来反应除去;如氨气的处理采用湿润的棉花或倒扣漏斗的盛水烧杯。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探究性实验题
这类题型一般难度较大,学生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但是问题的难度又不是很难。
从实验目的出发,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推测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
在实验假设提出时一般情况是二到三种组合,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试管底部的固体残留物可能是:①CuO ②Cu2O③CuO和Cu2O,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来
验证,但要求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组合来得到实验结论。
定量测定实验题
这一类题型除了考查实验外,还结合计算,且计算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步骤:确定待测物性质分析,确定实验原理组装实验装置结合数据,计算。
由于是定量实验,不需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一定要有量的变化,且要是便于测定的量,如沉淀的质量,溶液质量变化、干燥管的质量变化等。在实验装置的选取和组装中,要分析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装置中残留物对结果的影响、空气倒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如有干扰,则要选加装置来排除干扰。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现象汇总1、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3、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5、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7、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0、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1、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2、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13、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14、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15、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 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算;
(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
(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
(2)注意分步作答。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 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0价配平法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2.万能配平法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3.合并配平法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4.拆分配平法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观赏性、趣味性的特点,而且化学实验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化学方程式的本质,能深深吸引学生,也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观察化学物质的本质.
二、“微观———化学方程式”教学
借助多媒体从微观层面进行化学方程式教学,呈现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让学生更深层次观察到化学物质的构成与本质,感受化学反应的神奇.例如,在可逆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flas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微观状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平衡概念.这种动态化的演示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又如,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能挖掘出化学方程式更多隐藏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知识点.
三、“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教学
所谓质量守恒,就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而且各个元素的种类以及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借助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极具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性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
四、“巩固———化学方程式”教学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有关知识后,教师还要进行一个环节的教学———巩固教学.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或是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反应原理等都能知识都应用进去,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在宏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书写某一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微观上,教师可以借助叙述问题的方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正确逻.
五、结语
关键词:化学;高考备考;效率
广东高考由原来3+X改为3+理科综合,化学科的复习时间明显减少。在新形势下,理科综合中化学复习加强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高考备考效率的一些想法和有效尝试。
一、以“考纲”要求为主线,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强化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的复习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需要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若干个小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但因为学生基础较差,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复习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我们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该明辨轻重,合理取舍,轻松备考。我们通过分析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发现广东近几年一些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种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等。尤其改革后题目难度比选考时大大下降,我们一定要降低备考的难度,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能够掌握的,我们通过强化让学生由懂到会,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学生经过学习也很难掌握的内容,我们少讲甚至不讲,例如化学平衡复习时注重“三段式”计算的复习,放弃“等效平衡”内容。
二、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复习中,应该突出化学方程式训练的重要性
化学方程式是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系统化、抽象化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据统计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题目有50%以上和化学方程式有关。2011年广东高考题中直接考查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有30(1)、30(2)、31(3)、32(1)、30(3),分值达到15分左右。因此,熟记化学方程式是每位学生解题的基础,除了方程式本身会写外,更重要的是化学方程式的诸多化学方程式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学知识应用。
因此,我们复习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时,每节上课前都要读5分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课中,也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板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晚修也有10分钟的方程式默写训练,有时候是要求学生按照“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来写出有关方程式并要求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有时是将容易写错的方程式进行多次默写。对于重要而且容易写错的方程式,则要求学生背诵系数口诀。例如,铜和硝酸的反应系数,学生比较难掌握,我们就要求学生记住从“三八节,愚人节”记住“38稀,14浓”。对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系数我们就记“四个2一个3”,这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解题很有帮助,节约了配平方程式的时间。
对有机化合物的复习,我们强调掌握官能团对应相关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加强对有机方程式的训练。尤其针对近年高考方程式书写的规范要求提高了,我们强调反应条件的记忆。例如,酯化反应,我们会要求学生记住条件是“浓硫酸,可逆号,加热”,别漏水。对卤代烃和乙醇两者发生消去反应通过条件的比较,也能使学生对相关方程式掌握得更好。落实见效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想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有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基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背多分”的快乐。
三、“从选择题做起”,提高解题的效率
学生基础较差,选择题答题速度慢而且得分不高,遇到大题无从下手,即使有些会的也没时间做。可以说选择题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心理,选择题答题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得分。因此,加强选择题训练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关键。
1. 要把握好选择题的难度和内容
根据这两年的高考题的选择题来看,难度都不太大,教师应该仔细地对照考试大纲分析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既找到当年的“经典题”,也找到各份试卷的“常考题”“传统题”。因此,我在选择试题时一般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结合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尽量不选择那些知识点考查单一的试题,以尽量发挥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功能。对于一些难题、偏题、特别强调技巧的题坚决不用,因为这些题往往容易打击学生做题的信心,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2. 利用课前小测和午读训练答题速度,对学生每月常错题进行加工整理回放
我常利用课前5分钟~7分钟对学生进行5道选择题的测试,试题内容与上节课复习内容或本节课将要复习内容相关,要求学生时间一到立即举卡片出示答案(自制的红A、黄B、蓝C、绿D四色卡片),再进行评讲,总用时不超过12分钟。这种限时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增强注意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兴奋度,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做完5道选择题只用几分钟!从而使学生在考试时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解题。而这种做法既使学生能轻松地通过颜色表明自己的学习结果,又避免了教师在嘈杂的答案声中去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可以很好地杜绝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出现,同时也让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全班的答题情况,再根据答题情况选择不评、略评、详评甚至补充训练等。
我利用每周两次午读时间进行高考模式的选择题训练(6道单选加2道双选),一方面是指我要求每一位学生要把这种训练当做高考“实战”来对待,严格要求自己,如认真审题、快捷阅题或解答、减少或杜绝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避难就易等。另外一方面是指测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都基本与高考题吻合,尤其在命题时也在对目前侧重正复习的知识的同时尽量兼顾考纲各块的知识点,这种定期地、适量地测、练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紧张的应考状态,强化学生知识熟练程度,使学生在综合性测试中更好地分配考试时间。
每月对错题进行加工后再整理回放是提高选择题解题准确率的有效保障。对错题进行定期的整理能大大减少再错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得分率在0.4~0.7的题每月进行整理一次,对于那些经常做错的题,要找到它的原题,再对照考试大纲找到其所属的知识点,再次深刻反思错误的原因。学生利用空闲及每次大考之前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错题题析,也可对错题重做一遍,不断强化巩固,力求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使每一道错题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四、进行作业改革,提高备考效率
在高考改革之后,化学不是选考科目,比重下降,学生完成的作业时间也大大减少。传统的作业模式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不够明显。诸如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任意布置作业,不仅学生辛苦,而且教师也比较累,已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影响化学学科的科学备考。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实践,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我对优化高中化学作业的环节、内容和形式进行以下的探讨和尝试。
1. 把错题题析作为作业的重要形式
教师必须让学生牢固树立改正一道错题比做一道新题更有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充分利用平时的错题,要求学生做好题析。所以每次考试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做好题析。为了保证试卷的完整性,也减少学生抄题、剪题、粘题、做题析的时间,我把以前要求学生一定要“把错题剪下来或抄下来”的方法改进为“直接在试卷上做题析”。我在设计试卷时还专门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供学生作分析,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每次的试卷进行完整的保存和整理。对于学生每次的题析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对于临界生还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可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做题析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介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无形中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从学生的题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题析进行展示与评价,让同学们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得到启发,也可以让教师在批改题析的时候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真正障碍。
2. 优化作业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优化作业内容,同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点和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行为及习惯。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发现新观点、分析新问题和探索新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诸如在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一节以后,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回答过氧化钠能够同CO2产生反应,那么能不能同CO产生反应呢?能不能同SO2等非金属氧化物产生反应,其反应物又为何种物质?在干燥的环境下,过氧化钠能否同CO2产生反应?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也为师生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复习离子共存的时候,我则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作业:
【作业】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若题目设计为(1)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
若题目设计为(2)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 ____(双选)。
若题目设计为(3)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
若题目设计为(4)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可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双选)。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归纳能力。如在复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设计让学生比较几种制备方法优劣的作业,通过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五、做好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文字表达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很多教师怕麻烦,不愿意做实验,结果学生在做理综考试时面对实验题无从下手,基础差的同学一看实验题就直接跳过,直奔物理大题而去。实验教学中 “讲实验”还是“做实验”,相应的学生对实验题应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能力。
我们在高一、高二一直克服课时困难,努力完成每一个学习实验。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才能让学生懂得发现与提出实验问题,能够合理解释或假设,独立选择适当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较准确预测实验重要现象,进行正确的实验条件控制与操作,及时发现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或进行相关定量计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真正养成。
高三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达成共识,实验不是难题,只要努力,每个同学都能拿到大多数分数。学生对实验解题中常见的化学用语经常使用不当,错别字严重:如“搞、伴、抹、融、容”,特别是搅拌的“拌”字考生写错的最多。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错别字反复进行规范要求,经常要求学生写的仪器名称和操作步骤,并通过投影,让所有同学进行点评,强化对书写和文字规范表达的要求。经过努力,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如“坩埚”“研钵”等的书写正确率有很大提高。而对于学生经常描述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我则要求学生从五个关键词入手,每次操作都必须答“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使学生的文字表达也越来越规范。通过训练,学生对实验题提高了得分率,基础最差的同学也能完成一部分。
关键词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反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电化学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通信、照明、医疗等部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缺少,成为高考常考的知识点。①②③从高考题型来看,主要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形式。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和金属防腐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反应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书写。命题过程中,题目呈现方式千变万化,涉及领域广泛,且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未来高考中仍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理判断思维、逆向解题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概念,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本文总结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以及直击考点教学,为广大同行以后的日常教学提高参考。④⑤
1 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问题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关比较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原电池和电解池差异,主要是概念上理解的差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系统比较,让学生清楚认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本质差别,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从容面对高考试题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综合考查题型。
2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
每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原电池和电解池是命题的热点,各地的模拟题中这类考试题目比较多,难度差别也很大,有些甚至比较偏、怪,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高考题目形式千变万化,而对知识点理解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近五年高考命题知识点为指导,针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详尽的归纳总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归纳。(1)概念的理解:找出原电池与电解池、正极与阳极、负极和阴极、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等概念的异同点,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运用;(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反应的书写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丢分最多,经常失误;(3)计算:常见的有生成物分子式、结构式、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配平等相关计算的形式,通过计算,可以了解考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程度,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4)紧密联系生活:化学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放电,家用电器生锈等等,都跟电化学有关联。
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由局部知识向网络知识发展,促使学生注重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原电池和电解池直击考点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一个重点。直击考点教学法就是拿历年高考试题作为典例的教学方法,历年的高考试题也是考生复习最好的资料,通过对历年试题分析,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教学,关键是原电池和电解池辨析。下面就从试题区别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极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个方面做教学介绍。
在实例中判定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具体理解满足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是化学能转换电能还是电能转换化学能;有没有活泼金属失去电子;有无金属单质电解析出等试题给出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判断电化学装置是属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最终由学生总结:①电解池是一定要有外接电源,所以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必定为原电池。多池组合时,一般是含活泼金属的池为原电池,其余都是在原电池带动下工作的电解池;最活泼的电极相同时,则两极间活泼性差别较大的为原电池,其余为电解池;②阴阳极的判断,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解池中的电极。其反应时,溶液中氧化能力强的离子首先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直接相连,该极上,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者电极材料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溶于溶液当中;③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做负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极。用惰性电极时,电解多种阳离子共存的混合盐溶液时,较不活泼的金属的阳离子在阴极首先获得电子而析出。尽管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这两个演示实验的外形相似,操作简单,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要能牢记和深入理解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都会迎刃而解。
4 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与其他各科看似不同,其实相通,不同在于内容,相通在于教与学的方法,究其根本,殊途同归,都应以学生为本,激发起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补充尽可能多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本文所述,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对比教学、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直击考点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化学相关的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安排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理解概念,总结解题方法,提升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注释
① 杨显维.谈谈如何区别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② 冯雁.原电池及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技巧[J].电大理工,2008(1).
③ 徐自文.电化学考点解析[J].科学咨询(教学研究),2008(S1).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讲其用途,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醋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
三、在习题教学中开拓思维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2、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3、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效性
教师语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从根本上讲,课堂语言艺术是一种智慧,一种激情,一种文化,一种境界。它是教师人生感悟、社会历练、求索研究、探索创新之后对人生、对社会、对语言、对教学感知集成后的一种新境界的言语行为。教师语言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最大量的信息载体便是语言。教师依赖语言,以达到支配调节学生认识活动的目的。化学教师除了一般教学语言所具有的口头语、书面语及手势语外,还有专门的化学用语。化学教师正确使用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可以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艺术性的语言能把模糊的概念说清楚,能把枯燥的原理讲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形成积极、主动、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必须具有思想性这一基本要求。化学教师语言应包括进步性、倾向性,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作用。通过对一些错误“广告词”的分析,客观正确认识化学物质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物质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论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建立守恒观、变化观等思想。化学教师从语言艺术入手,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
任何一门学科的成功教学,都是科学性与精湛语言艺术结合的成果。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其科学性与客观性。科学的、精准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科学正确的保证。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实验现象、科学规律等的表述,都要求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因此,教师的语言应清晰、准确、简练和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作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路子,深入浅出的领会教材,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化学术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和科学缩写,具有简便、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的特点。使用化学术语首先要准确,要扣住关键环节,使学生对概念有正确理解。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确性和全面性,不要把“一般”当作“都是”,不要把“可能是”说成“一定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传递教学信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够全面、不够细致常常失分,充分说明科学性培养的重要性。
二、化学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高效课堂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因材施教”。教师语言艺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所采用的语言以及语言的表达形式要具有可就受性。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学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动态、知识水平、能力发展、行为举止、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高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太健全,都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语言与眼神相结合,所传递的无声信息,有时起到“无声胜有声”感知效果。每当教师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吗?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同时用眼神对全体学生扫描说:“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办法来,请试一试!”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使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从而得到了信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同时,教师也可以用严厉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教师化学教学语言的通俗性和规范性
化学教学语言要直观、生动、通俗、形象,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人入胜。趣味性教学是学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轻松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师生能在谈笑风生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化学中一些问题总是易记易忘,且容易混淆。除了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外,顺口溜及通俗、形象语言的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初中时“生石灰”与”熟石灰”分不清,就说“氧化钙,生石灰,加水放热变成熟”。高中时生石膏与熟石膏,总是搞混淆,利用CaSO4前系数的不同去区别效果好。用“一回生CaSO4・2H2O,二回熟2CaSO4・H2O,三来四去是朋友”的口头禅,可牢记在心,久久不忘。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3+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明明懂得答案,却答不全,答不准,考试时不得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要注意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提倡用通俗化去理解,用科学化来思考,规范化去答题。
四、化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和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