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文化传承视野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关注点
所谓文化传承视野下,就是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为目标组织、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民族民g舞蹈源自于各民族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是人们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它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与各民族的特色音乐、服装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文化价值非常高。
(一)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中的文化气息
舞蹈的风格指的是在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个性创作。舞蹈风格中蕴含着历史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社会的以及舞蹈家个人的经历、个性、气息和审美观等因素。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主要包括民族的心态、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等。每个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与本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下面以朝鲜族舞蹈为例进行说明。
朝鲜族居住在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脚下,在大自然的熏陶与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一是形成了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等习俗;二是形成了把鹤作为长寿、幸福象征的民族心理。朝鲜族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舞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韵,并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闻名遐迩。朝鲜民族舞蹈的浓郁风韵与乐舞的节奏、伴奏的乐器以及演奏的技法是分不开的。如有着悠久历史的主奏乐器杖鼓,又被称作长鼓,其盛行于唐朝,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由此可见,朝鲜民族的舞蹈不仅继承了古老乐器的演奏技艺,更是把民族的乐舞文化融人其中,发展形成了具有很强的表演力、名为“杖鼓舞”的舞蹈形式。
朝鲜民族舞蹈具有各种类型的节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接拍类型是12/8拍,此拍不仅细腻而且跳跃感十足。不同的节拍会形成不同的节奏型,节奏型又被称为“长短”,例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长短”不同其鼓点与敲击方法也会不同,相应的舞蹈动作也是不同的。此外,“长短”是朝鲜语中形容乐舞的特有名词,包括有:节奏、节拍、速度、风格等含义。舞者的呼吸在与“长短”相吻合中、在与乐手的默契交流中,随着“长短”流畅地进行,其表演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
朝鲜民族舞蹈中的典型步伐就是“鹤步”,此步伐特别强调呼吸与节奏,把朝鲜舞蹈中的“顿”“含”“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鹤步”教学中药重点讲解“呼吸”和“屈伸”,这是朝鲜舞蹈的基本动律,是朝鲜族内在美与舞姿美的完美融合。
(二)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的文化性
民族民间的舞蹈服饰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具有与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它反映出了某个民族的地域特色及民族的风尚习俗、人文特点、民族气息。传统遗存不同,其所形成的舞蹈服饰风格也是存在差异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服饰文化同样是民族舞蹈文化的组成部分。下面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进行说明。
维吾尔族的早期的服饰图案主要是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形。后来由于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其图案开始向自然物象转变。维吾尔族的妇女内穿齐膝衬衣外穿宽袖的连衣裙,胸前经常绣有花纹,襟边缀有金银片或花边装饰。男士主要穿着宽松无领的长袍,腰部扎一块方巾,下穿深色的裤子。维吾尔族不管男女外出的时候都会佩戴一顶花纹的朵帕(花帽)。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托帽式、提裙式等词汇,非常明显的反映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与他们的服饰有很大的关联。维吾尔族姑娘给人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头大长发,上边辫了很多的小辫子,头戴一顶别致的朵帕,而且还佩戴了各种饰物,看起来非常的唯美飘逸。所以说,从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的特点以及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民族气息,这些都是形成维吾尔族舞蹈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等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维吾尔族人佩戴好服饰,在热情洋溢的舞蹈中翩翩起舞,旋转迅速,花裙飘逸,头上的发髻自然的摇摆,无不散发着维吾尔族舞蹈的奇特韵味。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耸肩、挑腰、绕腕、晃身等动作与神眼、体态、动态的唯美结合,表现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积极向上、热情奔放的内心情感。所以说,维吾尔族的舞蹈有的服饰风格是在长期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
二、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师生为了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采用教学方式或是手段。在文化传承视野下,舞蹈教师首先要有掌握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了解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然后在根据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知情况与理解能力,合理、正确地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把民族服饰引入课堂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韵律与美感,领略民族民间舞蹈的丰厚文化,教师在讲解藏族舞蹈的时候可以把藏袍带入教室,学生穿上藏袍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藏袍对手指、对双臂的影响,感受到脚撩袍子时“似绷非绷”的细腻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服饰文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把民族特有的风情、文化、习俗等渗透到舞蹈教学的每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舞蹈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
(二)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感悟性
民族民间舞蹈无论是名称、形式、主题以及配乐等方面都具有很深的文化性,感悟这些文化性对学生理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觉得那些理论性较强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非常枯燥,不愿意学习比较高的动作就会望而却步,很难用心学习与坚持练习,这时候情感的激发就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解舞蹈的创作背景以及舞蹈家为了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民族舞蹈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与激情。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现文化内涵
教师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不必深入民族民间实地就可以直观地把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其中不乏有许多与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藏族舞蹈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把藏族的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皑皑的白雪,神圣的唐古拉山脉,宏伟的布达拉宫,色彩艳丽的藏族服饰,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耳边响起藏族的民乐),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无暇的想象。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对藏族舞蹈中的“颤”“开”“顺”“右”和“舞袖”等词语会有更深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创作力与表现力
学生学习舞蹈通常都是从模仿阶段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要从模仿阶段转入自我创作阶段。当然自我创作阶段不是胡乱的改编,几个大民族的融合,要在尊重民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创作。在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学生要自己组合音乐、编排舞蹈动作,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加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力与表现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五)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导入到教学当中
舞蹈教师应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直接导人到教W当中,导入方式可以是教材讲解,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与网络中查阅相关文献、图片与视频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拿出专项经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或民间舞蹈之乡进行实地调查,然后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传承意义以及传承策略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六)在舞蹈教学考评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除了将学生的舞蹈技巧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外,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当然,考核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告诉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学校除了对教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力进行考评外,还要对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考评,让教师成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积极传承者。
关键词:民族舞蹈;旅游产业;价值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44-02
旅游,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本途径之一。事实上,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第四大客源地国,而国内旅游市场也相当庞大。在此形势下,中国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将作为海内外游客集聚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优秀文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发展的圣地。在我国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如何创新和拓展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切实发挥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成为我国各地旅游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民族舞蹈在旅游产业中的价值及其特点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可以以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尚的完善,具有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民族舞蹈不仅在文化市场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而在旅游产业中也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中国自然资源类型众多、人文积淀深厚璀璨、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市民生活妙趣横生,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多彩中国旅游的实在内涵。需要用最精华的产品、最鲜明的视觉形象、冲破西方人心目中对中国刻板、单一的印象。比如从侗族歌舞“多耶”的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族群力量的显现:在祭祀时“多耶”可多至上千人,村民们都要参与,拉手、搭肩组成圆圈队形;男圈在外,女圈在内,手拉手有节奏地踏步徐行,双膝微颤,双手随身体起落而摆动。这一特征体现的便是群体意识,拉手成圈、整齐步伐不仅具有民族认同的作用,更是一种力量和信心的源泉。在旅游业中,通过观赏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舞蹈作品,不仅使游客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民族舞蹈作品本身也对宣传当地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旅游业发展,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价值逐步提高,除了给舞蹈专家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完善的条件外,关键是使中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扬。比如我们市举办“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吹芦笙、唱飞歌,将民族服饰、民族文化精华浓缩在一个舞台上,集朴素、华丽、历史和现代为一体,让人们在有限的时空里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无限精彩。推出这样民族舞蹈精品节目,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了中外人士的关注。从充分体现民族风情之美基础上,更加说明了这个地方有历史、有现代、也有民情。
二、游客欣赏民族舞蹈表演的调查
(一)游客观看民族舞蹈时的心理期望分析
民族舞蹈是反映民族文化最直接和常见的方式,很多游客在各地旅游景点观看民族舞蹈最直接的期望就是通过观看民族舞蹈表演了解民族文化。
笔者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69.5%的游客在欣赏民族舞蹈的过程中怀有这种心理,其次为满足好奇心(10.4%)、和当地人接触(10.4%)、寻求身心放松(8.8%)。游客在观看民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怀着了解民族文化的心理,在此过程中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同时通过观看民族舞蹈表演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由于游客的心理期望会影响游客对真实性程度的要求,不同的心理期望会产生不同的真实性要求。所以是否在乎歌舞表演的传统性,会影响游客对真实性程度的要求。
根据调查样本,绝大部分游客表示在乎歌舞表演的传统性,其中37.1%的游客表示很在乎,42.4%的游客表示在乎,17.1%的游客表示一般,2.4%的游客表示不在乎,由此可以推断在欣赏民族舞蹈表演的过程绝大部分游客都希望自己能够观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在欣赏民族舞蹈旅游产品之前,游客根据媒体、报刊、杂志等了解民族舞蹈,形成对民族舞蹈传统性表现形式的心理预见和期望,在实际欣赏过程中,则根据自己对民族舞蹈旅游产品的期望来评判所观看的民族舞蹈旅游产品。
(二)游客对目前民族舞蹈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分析
目前的民族舞蹈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传统文化,55.9%的游客对民族舞蹈的评价是目前的民族舞蹈表演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10.5%的游客认为自己观看的民族舞蹈表演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24.3%的游客对民族舞蹈的评价是过分商业化,8.5%的游客认为表演的性质太浓。目前的歌舞旅游产品,虽然得到了大部分游客的好评,但和游客心目中期望的民族舞蹈表演仍存在一定差距,认为所观看的民族舞蹈表演和自身期望中的民族舞蹈相符的游客达到48.1%(包括相符和完全相符);38.5%的游客无法评判自己所观看的民族舞蹈表演和心目中期望的歌舞表演是否相符,而13.4%的游客则表示不相符。这种和心目中期望不相符的情况,同时反映在游客的满意度评价上,51.8%的游客表示满意(包括满意和很满意)。44.9%的游客表示一般,少量游客表示不满意。
三、发挥民族舞蹈在旅游产业中价值与发展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与调查,我们认为发挥民族舞蹈在旅游产业中价值与发展的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宏观的管理政策,协调文化研究工作者和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开发商之间的沟通工作,使研究成果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对产品的质量、层次进行把握,控制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限制拥有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开发权利开发商的数量,避免重复开发,进而避免不同景点景区之间为了争取游客数量而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降,影响大区域旅游产品形象。政府要担负起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表演人员的素质,组织质量监督活动,避免民族舞蹈旅游产品中出现不健康内容,对民族文化的宣传、保护以及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应注重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当地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时能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民族舞蹈旅游产品,避免当地居民盲目接受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还有要做好针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游客能够积极正面完整的了解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宣传做好正面效应。
(二)发挥民族文化研究者的作用
民族文化研究者应把握民族舞蹈产品的质量、层次以及能否体现民族文化等,对民族舞蹈旅游产品能否表现民族文化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把握民族舞蹈旅游产品是否能够体现真实性民族文化各因素的具体舞台处理的限度。避免各因素在舞台化表现的过程中脱离表现民族文化能力的极限,导致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失真现象的出现。并且承担对舞台演出人员传授民族文化知识,使民族舞蹈表演人员能够在舞台上生动、丰富、完整地表现民族文化内涵。要进一步做好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发展之间的研究工作,为民族舞蹈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式提供政策建议等,为达到民族舞蹈旅游产品的持续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双赢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三)开发商及开发决策
开发商及开发决策应注意:一是注重长远效益,把握民族文化内涵,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层次;二是慎重选择舞蹈老师和演出人员;三是听取各方意见,产品开发之前,做好民间采风、文化研究者访谈等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为开发高质量、高层次能够高度体现民族文化的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做好准备工作。
产品投入市场之后,积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不仅包括游客,还应该包括当地居民、文化研究人员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对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质量进行订正和监督。预防产品开发偏离民族文化传统,避免以游客为导向的开发活动,从而避免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失去表现民族文化的能力。
(四)发挥舞蹈老师的重要作用
负责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开发的舞蹈老师,必须对本民族文化非常了解,对其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应该进行深层次地把握。舞蹈老师既要掌握民族舞蹈文化的原型,又要能在舞台展现的过程中把握其转变的度,而这个度不仅仅涉及舞蹈老师的舞蹈技能功底,同时也涉及舞蹈老师对民族文化把握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舞蹈老师要既有良好的专业功底,也要具有渊博的民族文化知识。这些是舞蹈老师设计一台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又能丰富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条件。另外,舞蹈老师要尽可能的进行野外采风工作,及时了解民族文化民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动态,同时也要积极了解各方丽的反馈信息,以便适时地丰富和提升民族舞蹈旅游产品,并保持产品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杨雨燕.云南民族乐舞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今日民族,2008,(9).
[2]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思考大[J].众文艺,2009,(5).
新疆民族舞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职业教育要在认知范围、资源整合、内涵挖掘、水平提高四个方面形成对于新疆民族文化、新疆民族舞蹈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认识,推动新疆本地文化的发展。结合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模式,新疆民族舞蹈职业教育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与地方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
一、教学内容体系——深度和广度的双重拓展
新疆民族舞蹈本身内容丰富,与地方文化相关联,能够挖掘的内容资源就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基础上,民族舞蹈职业教育需要重构自身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舞蹈教学的层面,要将实践和理论同步进行关注,使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舞蹈表现和文化感知方面都能够有所得。
丰富民族舞蹈职业教学内容。在舞蹈表现方面,要打破以往职业教育体系“短平快”的教授特点,在以培养舞蹈表演者为目标的同时,加深对于新疆民族舞蹈技艺方面的挖掘。对于原本存在的新疆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将不同种类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新疆民族舞蹈包括群众娱乐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宗教祭祀性舞蹈。在表演形式上,又分为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歌伴舞表演等多种形式,在职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将教学活动与舞蹈编排结合在一起,提升舞蹈教学本身的厚度,使得舞蹈文化中各个种类、层面都能够通过教学传授下去。
深化民族舞蹈职业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目标本是培养职业工作人员,然而对于新疆民族舞蹈来说,学生如果单纯习得形式方面的内容,传承与保护的功能是难以体现的,必须加强对民族舞蹈内涵的挖掘,将其作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因素。新疆民族舞蹈与民族历史发展以及习俗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其然,更要沿袭舞蹈教学进行文化教学、历史教学,使得学生在领会舞蹈动作的时候知晓背后的含义与文化背景。唯其如此,才能够使得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文化特质代代相传,更好地获得传播。
因而,新疆民族舞蹈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挖掘,在扩充教学内容的同时加深对于舞蹈文化的理解,使得学生在技能技巧和文化认知方面双重提高,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学生,提升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力度。
二、师资人员体系——专业与业余教师的有效参与
重构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的重构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上文所述,新疆地区展开新疆民族舞蹈的职业教育,在许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专业的新疆民间舞蹈传承者,可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当中来。这些舞者、传承人,本身是新疆舞蹈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他们不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更能够将自己多年所得的经验以及积攒下来的有关舞蹈的所见所闻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生动、直接的环境下得到指导。高职院校可以与这些传承者形成联系,以客座教师等方式将其引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传承人来说,这是一种传授技艺的有效途径,对于民族舞蹈来说,也为自身继续传承下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业余的新疆民间舞蹈舞者,也可以成为职业舞蹈教育中的师资力量。新疆民族舞蹈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是因为其本身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民间对于新疆舞的传承和保护形式也是极为广泛。虽然这些懂得新疆文化、熟悉新疆民族舞蹈的民众不可能全部纳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来,形成有编制的教师队伍,然而,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民众组织的舞蹈活动中去,形成多方的有效互动互通,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与这些“民间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对于民族舞蹈本身的感悟,对于其中蕴含的民族色彩、民族情感的认知更为深入。舞蹈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由随性的肢体活动项目,回到其本身扎根的土壤中去,对于保护和传承来说,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
因而,对于新疆民族舞蹈来说,将专业的传承者和广大民间舞蹈者引入到整体的教学体系来说,对于高职院校的舞蹈师资资源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同时也实现了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扩散和复兴,对于学生与舞蹈本身来说都是双赢的。
三、教学评价体系——专业化与赛事化的提升
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更是一把标尺。职业教育下的新疆民族舞蹈学生,只有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过关,才能够完成对于新疆民族舞蹈的有效传承,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称得上是对于新疆民族舞蹈形成有效保护。若学生的水平不断下降,难以继承民族舞蹈的优秀基因,民族舞蹈职业教学的开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专业化与赛事化是提升评价水平的重点。
所谓专业化,就要引入专业的评价人员进入到教学评价当中来。在新疆民族舞教学评价活动中,不仅要参考授课教师的意见,纳入学生自评,同时还要参考权威专家的意见,民族舞蹈的传承者、国内外著名的舞蹈学专家、著名的舞蹈演员等都需要纳入到这一评价体系当中。
所谓赛事化,就是要“以赛代考”。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通常与社会、行业发展脱节,因而新疆舞蹈学生需要借助大赛的机会,磨炼自身的舞蹈技巧,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力,真正登上舞台表演,在经过赛事的磨炼之后,逐步成为新疆民族舞蹈界的领头羊。唯有经过大浪淘沙,才能够使得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新疆民族舞蹈学生的水平与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这也避免了学校评价体系过于低端、缺乏专业性等方面的不足,才能够真正将新疆民族舞蹈中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无论是评价体系的专业化还是赛事化提升,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舞蹈素养方面的提升,保证整体毕业生能够在民族舞蹈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只有保证年青一代能够高质量的学习新疆民族舞蹈,才能够使得其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得到充分体现,方能使得民族舞蹈之美长盛不衰。
四、学术研究体系——整体职业教育的提升
高职院校也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民族舞蹈教学方面也应当如此。因而,除了课程内容体系之外,学校与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还有对于新疆民族舞蹈历史文化的研究。这样的研究,除了对于新疆民族舞蹈的文化特质进行分析、整理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学术研究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配合,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研究,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学习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而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从而使得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充实,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和舞蹈文化呈现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目前在学术研究方面依旧是软肋,然而对于新疆民间舞蹈教学活动来说,如果院校设立在新疆地区,那么就是掌握了相关研究的先机,完全可以发动相关学生、教师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课题等为抓手,对新疆民族舞蹈从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和研究,这是一种对于教学活动的充实,也是一种对于地方文化的有效保护方式。在这种专业学习、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外交流、对外宣传,无论是从短时间内还是从长时间来看,都会对于新疆民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造成深远的积极影响。
五、结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专业的职业教育对于新疆民族舞蹈的传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实施上需要做到将本地的民族舞蹈资源与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方能够使得教育教学和文化传承相得益彰,呈现出双赢的态势。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新疆地区独有的舞蹈文化氛围、舞蹈师资力量、舞蹈发展环境,都是其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只要结合这些文化发展助力,有效的构建自身的教学内容体系、师资人员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学术研究体系,就能够有效挖掘本地资源,将新疆地区民族舞蹈教学的动力因子有效地利用起来,为自身的职业教育服务。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得更多年轻人融入到地方舞蹈的学习和保护中来,让新疆民族舞蹈能够在新时代下不被湮没,能够长久的薪火相传。
关键词:舞蹈生态;中国;民族舞蹈;特异性
中国民族舞蹈中原生态的舞蹈之所以具有一定的传承优势,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其从生产开始就一直延续着较为固定的舞蹈风格、民族风俗等,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舞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族文化,对民族舞蹈的传承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这一意义上进行分析,对舞蹈生态以及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研究不仅能够对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工作的重视。
一、舞蹈生态以及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简要分析
舞蹈生态具体来说就是舞蹈艺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并且在他们的关系中,舞蹈艺术往往被看作是整个关系体系的核心,因此从传统概念入手在宏观的角度上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探索,可以发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元素会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特定的影响。由此进行分析,对于中国民族舞蹈来说,舞蹈的特异性具体指民族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本身所表现出的多种独特性质,而民族舞蹈的特异性就是民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完成了对舞蹈本身的传播,还由于民族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因此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舞蹈表演者和欣赏者借助民族舞蹈艺术也能够真切感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促使社会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得到相应的强化[1]。实质上,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也是衡量舞蹈艺术作品质量和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本民族人产生强烈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保障。
二、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特异性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生态环境角度表现出的关系
从社会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只有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思想对舞蹈生态以及民族舞蹈特异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才能够保证关系分析的科学性。一般来说,从文化生态学入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也就是借助特定环境的影响将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的基本行为、人类文化之间关系进行合理的探索。具体而言,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文明的演进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所以基于这种关系能够从多角度对民族舞蹈的特异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民族舞蹈文化需要借助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形成,民族精神、意识、心理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都会对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2]。正如对于蒙古族的舞蹈来说,经过对蒙古族舞蹈的特异性进行分析,就能够对蒙古民族人民的精神状态和民族风情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这一点进行研究,社会生态因素会促使舞蹈生态的形成,进而对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民族舞蹈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形式和内容,真正将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区分开来,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
(二)在自然环境方面表现出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角度对舞蹈生态以及中国民族舞蹈特异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能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一般来说,从我国民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情况看,民族舞蹈生态环境物质基础的构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环境一般包含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两方面的内容。人们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会受到这一环境中国工业、农业文化的影响,并且在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后才能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民族文化,因此探索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将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重点内容。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民族舞蹈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山地相对密集的地区,往往会构成一种森林生态环境,而在森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下,人们以狩猎为生,因此所形成的舞蹈文化也往往相对豪放,舞蹈表演和舞蹈文化能够充分的表现出当地的自然环境[3]。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舞蹈则一般随性流畅,与游牧民族的自然环境也存在较大的联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的特异性对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族舞蹈的重视,借助民族舞蹈的传承实现对丰富民族文化的传播,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和对民族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逐步的强化,为民族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瑞江.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J].大众文艺,2015(24):153.
关键词: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63-01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民族舞蹈需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的同时,也应借鉴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国家创造和发展优秀文化艺术的经验,来丰富民族舞蹈的创造能力,以求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国民族舞蹈的现代化应该具有民族的形式,民族的内涵以及民族的审美情趣。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民族传统舞蹈顽强的生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民族舞蹈的传承
1、了解民族舞蹈的背景。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代表自身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由于受到不同背景的影响,使民族舞形成不同的特色。如朝鲜族的长鼓舞、侗族的多耶舞、苗族的芦笙舞等。每一种舞蹈都体现出每个民族对节日祭祀、劳动活动,甚至是表达爱意的不同表达方式,为了使舞蹈从业者更好的诠释动作,首先应了解相应的产生背景。
2、民间舞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观赏性强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加工提高。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艺术家们以民间“原生形态”的舞蹈形式为根源,以继承与发展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为目的进行探索与二度创作的结果。每个作品都在表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如杨桂珍老师的傣族舞蹈《水》,杨丽萍的《雀之灵》,贾作光老师的蒙族《鄂尔多斯》,《盅碗舞》,马跃老师的《奔腾》,张继刚老师的《黄土黄》等。
3、现代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压力也普遍较大,而热情洋溢的民族舞往往能够带动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娱乐的同时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族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则能够不断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塑造有特色的国家形象,不断推广国家的精神力量。目前,我国越来越乐于将民族瑰宝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有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深入到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文化传播、旅游项目等对民族舞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种重大的现代价值不容忽视。
二、民族舞的发展
1、民族舞仅仅进行单纯的批判继承是不足够的,舞蹈工作者还要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了解、学习,联系现代实际生活,进行艺术再创作,在保留原有舞蹈的韵味同时,赋予舞蹈以时代意义,使我国的民族舞蹈能够永葆青春与艺术生命力。老一辈艺术家也要不断提拔新人,开创我国民族舞的新局面。民族舞的丰富表现,不仅能够发展其中的文化内涵,也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舞蹈表演更具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娱乐价值。积极学习民族舞的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地继承与发展这种文化内涵,使民族舞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继续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熠熠生辉。
2、我国的民族舞源自不同的民族,也经过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必然要经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过程,摒弃封建迷信等不良传统,弘扬热爱劳动,纯真古朴的优良传统。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在历史的发展中做出正确选择。对于舞蹈工作者来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弘扬民族舞中的正能量,使得民族舞能够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三、民族舞的创新
对民族舞蹈仅靠保护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使得民族舞蹈恢复活力,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代延续。
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间舞独特个性的核心,它是该民族的传统积淀,在发展中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舞蹈在构思、立意上打破传统的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否则会背道而驰,编排不出好的民族民间舞。在传承以前经典作品优点的同时,融人现代舞的因素,模仿与借鉴并存,传承与发展并存。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间舞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出现很多运用现代舞编创技法编创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类舞蹈的特点是将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以现代意识现代的艺术技巧对我国现代的人生活情趣以民间舞的形式给以新的体现呈现出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不同的情况,有较高的观赏性。比如舞蹈《牛背摇篮》,《酥油飘香》,《老伴》《扇骨》《孔雀飞来》等等。艺术是相通的,虽然有各种派别,但这不是民间舞创作间的界限,能把两者相融起来才是最高境界。
中国民族舞蹈总体的态势一方面是民族艺术、现代艺术与流行艺术共存,另一方面是古典艺术与现代派艺术,传统的古典理论观、美学观以及现代的理论和思维观共存。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会贯通的历史,艺术形式也一样。要以创新为基础地继承与变革,继续弘扬发展优秀中外古典传统艺术,又要强调创新,强调与时俱进。
传承民族舞蹈,找准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舞蹈。建设民族舞蹈共有的精神家园,使民族舞蹈文化艺术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1] 于景春.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传承中的作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 报,2006,(4)
关键词:舞蹈;民族舞;教学理念;教学创新
一、民族舞蹈教学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教学理念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设计与选择的“指南针”。基于民族舞蹈的地域性、民族性与文化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使他们对民族舞蹈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为此,舞蹈教师应当努力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民族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制定,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效率。
二、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理念创新研究
在民族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应当正视新时期国内外舞蹈互动交流与发展的趋势,在认真分析我国教育部门对民族舞蹈教学提出的方针、政策基础上,对民族舞蹈教学理念进行大胆的创新。
1.“情技结合”理念
我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差异,每个民族的舞蹈在“技”(民族舞蹈表演时的肢体动作)与“情”(民族舞蹈表演时的面部表情、内心情感等)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过多地将重心放在“技”上,对“情”关注不够,这样培养的学生虽然民族舞蹈技能较高,但缺乏对民族舞蹈情感的把控与呈现。为此,在新时期下,舞蹈教师应当坚持“情技结合”理念,在教授民族舞动作技能之前,要求学生了解与学习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生活、饮食起居,在感受民族精神风貌的基础上加强他们对所学民族舞蹈的情感体验。
2.“民舞育人”理念
民族舞蹈相比现代舞、国标舞等舞种,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文化性,正是这些特性使民族舞具有非常强的育人功能。舞蹈教师给学生讲解民族舞蹈时,会将民族舞蹈的诞生与发展,民族舞蹈历史名家与代表著作等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有一定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时,舞蹈教师应当将蒙古族人的历史文化、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的同时,享受到蒙古族人剽悍、豪爽、自由洒脱的性格。
3.“人才培养”理念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新时期,世界各国舞蹈艺术发展迅速,舞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各国为了突显本国的舞蹈艺术魅力,传承本国的舞蹈文化,都将搞好民族舞蹈教育、培养民族舞蹈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此,舞蹈教师应当坚持“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民族舞蹈人才。对在民族舞蹈学习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舞蹈教师应给他们制订系统的教学、训练体系,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民族舞蹈交流会与比赛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知名的舞蹈教师或社会舞蹈家到校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
4.“创新发展”理念
新时期,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观看、下载各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音视频)。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交互软件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这一切应用到民族舞蹈教学上都能产生非常高的价值。就目前来看,我国学校所用的民族舞蹈教材所涵盖的内容不丰富,即使有大量内容也仅局限在民族舞蹈的动作技能内容上,而对民族舞蹈的起源、发展以及各民族舞蹈所在地的相关情况介绍甚少,这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需求。通过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舞蹈教师能将那些与民族舞蹈密切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实时交互,进一步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
5.“快乐舞蹈”理念
新时期,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生活、学习与工作节奏的加快经常让人们深感疲惫,身体素质逐渐降低。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全民健身”号召,鼓励人们通过健身运动的方式放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在此号召下,民族舞蹈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动作以及浓厚的地域性、民族性与文化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喜爱。为此,舞蹈教师应当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坚持“快乐舞蹈”理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我国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学生了解与学习民族舞蹈,不仅能提高他们舞蹈技能,更能提高他们的民族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舞蹈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国内外舞蹈交流与发展情况,积极创新适应新时期舞蹈学生的民族舞教学理念,确保我国优秀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浅谈民族舞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长江丛刊,2016
[2]李天方.试析我国民族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
[3]李桂娟.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神州,2014
关键词:民族舞蹈发展与保护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概述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其中,舞蹈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地位,是传统文化资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方面它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曾在宗教崇拜、传授知识、记述历史、团结人民和娱乐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舞蹈在情感表达上符合人的身心需要的本质特征以及愉悦身心健美肢体、联络情感和团结群体等独特的功能,使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尤其是民族舞蹈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传达民族感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辞海》中认为所谓的少数民族舞蹈指的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现代的民间舞研究者将少数民族舞蹈定义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劳动群众集体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他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如藏族的\"弦子\"、\"果谐\",苗族的反拍\"芦笙舞\"、\"打歌\",土家族的\"摆手舞\",白族的\"绕山林\",彝族的\"阿细跳月\",傣族的\"嘎央\"、\"嘎洞\"等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舞蹈形式。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和风格样式之多是无与伦比的,据我国民间舞蹈集成普查,我国的民间舞蹈品种包括汉族在内约有一千多种,然而人口只占全国8.98%的少数民族,其民间舞蹈却占全国民间舞的50%左右,可见少数民族地区被誉为\"歌舞的海洋\"是名副其实。[2]二、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并拥有的一种至高无尚的精神财富,它不但反映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文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形形的现代舞蹈诸如交谊舞、国标舞、街舞、迪斯科融入祖国内陆城市,使得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冷落,而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舞蹈的民族属性渐渐淡化主要表现有:在一些以歌星为主动脉的综艺拼盘式的大型晚会上,不少舞蹈成为大腕歌星的陪衬,成为功效制作流程中的雷同标本,缺乏独特鲜活的舞蹈语汇和形象塑造;舞蹈作品只强调表演技法而忽略民族语汇的运用和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一些以表现自我为主的蹦迪之类的舞蹈甚至成为时尚,等等。
近年来,少数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淡化,引起了我国民间艺术工作者的警觉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行动。由此也取得了一些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上的重大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2005年2月《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第二设立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的机构和设施,使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载培养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34个,艺术表演场所194处,图书馆661个,群众艺术馆82个,文化馆679个,文化站7318个,博物馆155个,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吉林等省有24所高等和中等艺术院校,专门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第三申报和设立世界和国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励教学科研机构为保护和发展民族舞蹈提供智力支撑。到目前为止,我国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经有518项被选入,其中包括民族舞蹈。
尽管如此,但是各个地区未将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起来。而曾指出\"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这些珍贵的人文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这些人文资源作为一个突破口,从旅游业入手,发展西部经济。当然,要形成良性的发展,就需开发和保护一起抓。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西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举世罕见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吸引外资的窗口。世界经济越发展,人们花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就会越多。但我们现在的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光靠几个兵马俑是不行的,还要有一套历史的知识。
要组织一批人来讲清楚西部的人文资源,包括中国早期文化的光辉历史,在全世界确定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没有对少数民族舞蹈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进行保护,使得少数民族舞蹈保护和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民族舞蹈是当务之急,对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1.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首先就要保证少数民族舞蹈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对少数民族舞蹈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进行保护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的根本。因为没有少数民族舞蹈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就缺乏民族舞蹈成长的支撑力。
对民族舞蹈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的保护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将民族民间舞蹈置身于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在浓厚的民俗民风的浸润下,对其能整体\"活性\"的保护起来。正如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金浩认为的那样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在现代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对其生存的环境予以支持和重视,我们在坚持民族民间舞蹈自主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护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2.将少数民族舞蹈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少数民族舞蹈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一方面将少数民族舞蹈与本地特色产业相结合。
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旅游与产业,融入民族舞蹈的特色。可将一些特色的民族舞蹈作为地区品牌商标,这样不但可以扩大本地的产业,突出特色。同时,对本地区本民族的舞蹈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开展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经贸活动,把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为搭台的主要支柱,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招引中外宾客、商贾朋友的迎宾主角。如楚雄彝族自治州年举行\"云南省第四届青运会\"和\"火把节\"时,组织全州各县、市和州属单位参加的百人少数民族舞蹈方队表演,达25队之多。节日期间,经贸洽谈签订的合同和意向性协议等投资总额达11亿多元。[3]而海南借助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之际,对民族舞蹈大力宣传,使本地区民族舞蹈真正得到保护与发展。
鼓励和支持民族舞蹈的保护与创新工作,为民族舞蹈保护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首先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少数民族聚集地收集、开发整理那些为广大群众所不知的民族舞蹈,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民族舞蹈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并纳入民族艺术学院进一步的学习与排练。同时,对民族舞蹈进一步进行创新,是民族舞蹈在上新台阶。对民族舞蹈仅靠保护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使得民族舞蹈恢复活力,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代延续。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关键时期,要借此东风,应加强少数民族舞蹈的保护工作,使民族舞蹈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我国的民族团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景春.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传承中的作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中国民族舞;来源;发展;地域性;表现形式
1 民族舞的历史来源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艺术之母’,它体现的是自然,是对人生命意识的最原始、最自然、最强烈的呼唤的表露。”舞蹈早在先前时期,祖先们就用手舞足蹈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尤其是各族劳动人民,其实他们是民族舞蹈的先驱者,他们是一个舞蹈的载体,他们高兴了便起舞,即便是田埂间也能集体欢歌。这种方式体现在人民的劳动生产、经济发展中,它渗透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由于我国地势复杂,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发展与它的历史来源及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都不同,所以它的形成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风格,因此也造成了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
但是民族舞蹈又在社会生产中广泛流传,因为它产生于人民劳动间,而且代代相鳎人们经过不断的发展,使它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生活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使得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在历史的进步中更具有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带给人们许多值得珍藏的艺术瑰宝,引领着人们不断进步,创造了更多社会财富。现在来说,舞蹈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促进了各民族乃至各国的友好发展。
2 民族舞的地域性
2.1 民族舞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每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都在该民族的形式、内容上与其他民族舞蹈具有共同特性。从形式上看,舞蹈作为行为艺术的文化,他的每个体态、动作都体现了每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构成这些不同民族的特色主要是由于不同动作的构成。
体态:分为静止的动作造型与运动的动态舞姿。由于民族风格构成不同,两种姿态的呈现方式风格也不同。从朝鲜族舞蹈姿态来说,脚的状态一般为勾脚,但勾脚的方式与汉族舞蹈勾脚方式有所不同;鲜族舞蹈腿的状态一般是曲膝的;稍微扣含胸;上肢呈圆,而不是笔直的状态;食指微微上翘,保持自然松弛。朝鲜族舞蹈整个身体的状态为:小腹呈现出“弓”的表现形式,腰部则以“撑”表现形式,中断作为上下连接点,是整个气息在纵向上保持一个源远流长、停止不息的贯穿感。将朝鲜族舞蹈与傣族舞蹈相对比,那么你会发现,傣族舞蹈在姿态上与朝鲜族舞蹈有很多不同之处。
动律:每个民族舞蹈都有自己运动的动律,他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规律由不同的部分关节所导致,因而发力点都是不一样的。如:以腿部为动力点的运动过程是傣族舞蹈比较突出的运动方式,膝盖部分在运动过程中不停屈直来产生动力。而贯穿鲜族舞蹈的中心就是流畅、延绵不绝的呼吸,在呼吸的带动下,上身通过与腿部的贯穿呼吸运动形成的。
2.2 民族地域性风格的形成
不是不同的民族它的地域性就不同,而是同一民族由于不同地域的形成而具备了各自独特的地域风格。
某个民族舞蹈的地域风格相对于其他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本民族风格,是因为各地方文化历史来源的形成不同,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而且人们在本民族的劳动生产、生活方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发展。当然,流传的这些文化相同,那么它们民族舞蹈的风格也就有共同特征。
3 民族舞的表现形式
“我国幅员辽阔,众多民族瑰丽的文化构成了中国文明的灵魂和精髓。各个民族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阐述着一个文明的特征。”[1]从各民族不同的审美角度呈现出包含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正因为这些绚丽多姿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民间的艺术魅力。我们必须通过对个民族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进行探索、发现、研究,才能真正领悟每个民间舞的自身特征。
民族舞是一种广受舞蹈爱好者们喜爱的一种舞蹈类别,因为民族舞是一种早期发展下来就很自由的表现形式,他没有禁锢的思想,反而在它的基础上可以带给其他舞种很多灵感,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可见民族舞的重要性。民族舞源远流长的历史伴随着人们生活,它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总结而产生的。它的形成与特色都与每一个地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舞都深受一个地区民众的生活习惯所影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民族都有着不同风格的舞蹈。
民族舞最大的特点就是气氛很活跃,节奏感强,非常的轻松活泼,一般民族舞在跳的同时会伴有歌声的辅助,这种边唱边跳的表现形式比单一的舞蹈表演更加深入人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中领悟情感。此外,在中国的民族舞蹈中,通常会运用一些道具的表演形式,其实这个道具有很多个意义,或许它就是舞者想要传达的情,或者它就是舞者想要表现的某个物,只是借用它,有了更明显的物景传达,更形象。常见的有扇子、伞、纱巾等其他一些道具,也就是说,这些道具都是民族舞蹈表现形式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更能够抒发舞者内心的情怀,从而使得整个的表演过程更加的生动形象,美妙动人。
3.1 民族舞的表演风格
从各个民族形成风格来看,它舞蹈的表演风格也有着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对民族最具有象征性地物或者是形态来塑造更加具体的形象,呈现出不同民族的舞蹈表演风格。我们不仅要从动作特点上来模仿,更要通过民族的内在涵养、气质风貌与之融为一体。例如:藏族民间舞中,由于定时的形成,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在高海拔、高压下劳动生产,当舞蹈贯穿这些生活细节时,表演者就必须运用它特有的舞蹈体态,结合当地民族的情感来演绎舞蹈。而且藏族舞蹈的托步动作则更是提现了民族的风韵,它要求在舞蹈中沉稳、流畅的走线,同时也是舞者心灵必须修养的过程,你若是浮躁不看,则不能“托”出它的韵味。所以这些不同的民族舞蹈体态形成了各民族舞蹈不同的表演风格 。通过了各民族外在形的了解,表演者则能清晰地进入舞蹈的表演风格,这是塑造人物、情景很重要的一点。根据民族形成,表演风格呈现出多样化,从人数的角度看,单、双、三的表演形式与群舞的表演形式又有着不同。人数的多少对于舞蹈的环境塑造,人物情感抒发有着很大差异。因此民族舞的表演风格在舞蹈中对某个民族都有很重要的情景表现。
3.2 民族舞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早在古时候就有:‘舞为乐之容’和‘乐之在耳曰声,在目者曰容’的说法。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音乐是舞蹈的内容,舞蹈就是音乐的外观形式’。” [2]音乐与舞蹈具有息息相关二者不可分离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在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关系中,音乐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没有舞蹈的音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没有音乐的舞蹈则是很少有的。但是不论怎么样,将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分开进行研究必然是不全面的。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娱乐功能的逐步发展,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造就了各民族形成的不同音乐和舞蹈文化。作为民族舞蹈课题的研究,怎么能够对它的音乐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呢。再后来舞蹈和音乐被划分,它们都有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的步伐,也各自朝着自己的特点突出发展。舞蹈,成为时间、空间和视觉的艺术;而音乐则成为时间和听觉的艺术。虽然,二者有了自己艺术发展方向,但他们内在本质的联系却从未分离,甚至更加紧密。对舞蹈来说,常常会有这种现象存在,也就是没有好的音乐就不会有好的舞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27-01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展现在人们眼前。民族舞蹈作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舞蹈教学中开设民族舞专业也成为了必然之举。但是,由于近年来民族融合现象的日渐加剧以及多民族特点的趋同,就使得民族舞的特征区分不够明显,舞蹈呈现处理趋同现象,再加上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更使得民族舞得不到创新,很多院校的舞蹈教学都流于表面。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现象,在舞蹈中体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地域风情,促进我国舞蹈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一定要找到民族舞教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我国舞蹈的民族内涵,将民族舞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民族舞的含义和特点
顾名思义,民族舞就是能够体现我国不同民族特点的舞蹈,它是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舞蹈,其体现着我国的文化内涵,是悠久的文化产物。在我国,既有汉民族的民间舞蹈,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体现着古代人们的智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民族的舞蹈也都融入了自身的特点,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民族舞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土风舞”。由于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都形成了自身的一个小群体,其承载着不同的历史风貌,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我国民族舞最主要的特征也就表现在其文化的继承上,每一种舞蹈都沿袭了古代舞姿中的优秀文化,并结合了本民族特点,使舞蹈更具民俗风情。
二、我国民族舞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边缘化现象明显。我国的民族舞教学由来已久,很多著名的舞蹈院校早已经将民族舞教学作为了单独的领域进行研究,其教学体系也相对完善和科学。但是,一些办学资质不达标的院校,在民族舞教学中无法设计完备的教学体系,再加上其生源的多样化和舞蹈水平的差异,更使得教学呈现出了边缘化趋势。据调查发现,某些院校不仅没有完善的民族舞教学设施和科学的教学体系,而且将民族舞教学变为了选修课,教学内容匮乏,教学形式单一,根本无法达到民族舞教学的目的。
第二,教学范围狭窄。众所周知,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内涵,为民族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我国的民族舞教学范围却相对狭窄,课程的设置只包括大家比较了解的新疆舞蹈、傣族舞蹈等等,对于人数较少民族的舞蹈教学相对匮乏。另外,虽然一些民族的舞蹈属于同一类别,但其实质表现形式却存在差异,某些院校只是将同一类舞蹈进行整合,忽略了民族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彝族、白族和傈僳族的舞蹈都属于“打歌舞”,有的学校就将其合而唯一进行教学,其实这三个民族的舞蹈并不完全相同,彝族和傈僳族的“打歌”表演更注重脚步,而白族的表演形式则是集歌、舞、曲于一体。
第三,过于注重舞蹈技巧,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民族舞蹈表演中的肢体动作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心情感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才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没有情感表达的演出就会失去灵魂,使舞蹈演绎变成机械动作。我国的民族舞教学就过于重视外在的肢体表现,没有将情感与动作实现有机结合,使舞蹈表演过于形式化,无法引起观看者的内心共鸣。例如,蒙古族的骑马舞,其肢体动作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形式,只有配合表演者炽热的眼神,才能将该民族人民大方粗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提升民族舞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民族舞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促进我国民族舞蹈的繁荣发展。我们一定要完善教学对策,从而切实提升舞蹈的表现力。
(一)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民族舞教学体系
想要切实提升民族舞教学的质量,实现我国舞蹈艺术的百花齐放,党和国家一定要完善舞蹈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课程安排工作。具体而言,国家要投入资金支持舞蹈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族舞所用的设备、服装、乐器予以更新,例如蒙古族的马鞭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选拔力度,挑选具有良好民族舞功底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避免胡乱招生现象。另外,各学校还要完善民族舞教学体系,保证教材内容的完善和教学体系的严谨,从而实现科学教学。
(二)拓展教学宽度
针对现如今民族舞教学范围狭窄的问题,各学校要不断扩展教学领域,采取兼容并包的教学方针实施教学。首先,学校要完善教学内容,将各民族的特色舞蹈融入到教学之中,避免教学的单一特性;其次,民族舞教学不能只传授基本功,要将理论知识和情感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确保学生民族舞功底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开展授课,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并开设专门的情感培养课程,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实现情感的外在表现,从而使民族舞蹈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民族教育。在民族舞蹈教学方面实施授课的基础上,完善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背后的故事,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认同感,实现舞蹈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例如,教师在进行藏族舞蹈《母亲》的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该舞蹈的创作背景、藏族人民生活状态等等,并在实际教学中穿插民族文化和情感,帮助学生摆脱模仿误区,将深刻的情感融入民族舞蹈之中,提升舞蹈的美感。
(三)提升民族舞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使民族舞教学更具专业性,实现我国舞蹈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各学校一定要挑选具有专业舞蹈功底和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进行讲学,确保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掌握民族舞表演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民族舞的教学质量,培养出舞蹈专业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是我国舞蹈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现场感染力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了切实提升民族舞教学的有效性,各学校一定还要找到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教学素质、坚持拓展教学领域,将情感教学融入舞蹈教育之中,从而提升我国民族舞的表现力,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昕.从旦周教师蒙古族舞课透视中央民族大学民间舞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1:39-44.
[2]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107-108.
[3]马啸.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梳理――兼谈民族舞教学体系的整合性[J].舞蹈,2008,05:60-61.
[4]冯雅静.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