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技巧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98-0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2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 “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3 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 “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 “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 “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那么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 “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5 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
例如: “三垂线定理”的教学,教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针对课题逐字分析:“三垂线”三个字告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三条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教师边画图边从图中抽象出三条直线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开始新课的学习。
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6 类比导入法(同中求异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 “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7 电教导入法
力。若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那么他不但能够高质量完成学业,还能获益匪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极力为学生科学地准备好思维材料,提供好他们探索时的垫脚石。
1 教师要分析概念,揭示其本质,为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揭示本质特征,即反映出事物间的区别。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常会有两种情况,死背,即不理会概念的成因而仅仅记住定义;缺乏数学思维,即在做题目的时候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正面辨析概念以及反面类比。
1.1正面辨析
笔者是这样安排的,给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分析,然后有意识地铺垫,使得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中向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并经过反复的讨论,总结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学习“排列”的概念是,从生活中举例,以此来启迪学生研究数列中“顺序”的含义,明白“顺序”不但是普通的排列次序,还能够是“两种取法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班干部的不同分工”、“两两通信”等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联,但“两两球队赛球”、“两两通话”等则和顺序没关联,显然并非排列问题,如此也可为引入组合的概念埋下伏笔。
1.2反面类比法
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大纲中确切表明:“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指引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在学习复数概念中的三角表示法时,可借助下面题目来讲解: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误认幅角的主值是。但教师讲各种错误类型进行辨析,学生就会了解复数三角式r(cosθ+isinθ)的特点就是:r>0;虚实部分别是rsinθ以及rcosθ;中间是用加号相接。这样就可以追溯复数三角形式的概念,从而清楚了解这一概念。
2 教师要适当给概念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给概念下定义,即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理会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定义,这有利于其加深概念的认识,并可培养其思维的精确性及严谨性,同时也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要学生先自学,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定义来证明一个五项数列何为等差数列。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将a3-a2=a2-a1说是等差数列。但从逻辑上分析,是以偏概全,从定义上分析,则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认真了解“每一项”三字的真正含义。所以笔者通常会将“每一项”写在黑板上,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再让其证明一遍,通过这样的办法,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定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3 探讨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题作为数学教学最基本的形式,高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不过他们对于题目通常都不加分析,拿来就做,做后忘记,因此题目一改变,他们又要重新思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典型、新颖的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探讨的方法。而且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并要求他们找出“本单元的主要思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可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3.1难题浅解
“难题”一般是指抽象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的思维能力要十分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若教师运用得当,它们将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利器。
3.2妙题巧解
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不高,不过解题思路一定要巧妙。新教材中有一道例题:“3个女同学与4个男同学配成一列,若女同学不能排在一起,那么有多少种排列方法?”解这道题目,学生大多采用一般的解题方法,采取列举法,一一例举,得出1440的结果。不过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很多人都没有成功。这时如果男同学为m个,女同学为n个(m>n),又怎样解呢?问题已经不能用列举的方法解决,这样只有寻找其他途径。这时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排列问题重点是选择合适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以女同学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看能否找到方法?”过了一会,有些同学已经想出了办法:男 男 男 男,4个男同学总共空出了5个间隙,再插上女同学,这样女同学肯定不相邻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5个位置中取3个的排列,就是A35的概念。我们常称这种方法为“插入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当代经济知识时代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数学这门学科作用和特点,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配合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优,行之以范,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肯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骆继斌.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的短板的成因与突破[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Z2).
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环境;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新方法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教学工具的更新,使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新观念的形成,逐步淘汰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对当前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新课标的提出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但在新课标的实施中,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变革遭遇到不少困难,这需大家共同努力探讨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新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环境下的正确理解
高中数学不仅从横向上伸展了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数学知识与原理,还在纵向上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数学理论的假设和数学原理的提出三个方面的阐述。新课标的要求是希望通过改变旧有的、不合时宜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并提升数学应有的、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数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文化价值。因此,在新课标环境下应加大力度对学生不端正的学习观念进行纠正,强化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令学生更专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数学观,从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
1.学生定势思维难以改变
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定势思维,即关注结果的诞生和公式的背诵,忽略了公式的推理过程和提出数学原理的假设前提的验证,导致了数学学习技巧、总结归纳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欠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改变原有填鸭式、答案式和题海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自由、开放的教学方法则是新课标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但事实上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变革使得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方法上都难以转变,学习时反而感到更加吃力,造成了与新课标提出的初衷相违背的
结果。
2.守旧派教师的阻碍
守旧派教师实质上指一群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的教师,这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行业,养成了顽固思维,并且自身有丰硕的教学成果,所以更加难以接受新课标下对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不愿意寻求与以往不同、充满挑战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守旧派教师严重阻碍着新课标环境中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前进的步伐。
三、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新方法
1.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种解题思维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或是在放学后,老师应积极、大力勉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题目的意思和分析题干的内容并猜测出题者的目的,由此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分析这些方法的区别以及与答案的差距。学生可以在发散性的思考中锻炼分析、推理和归纳技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分类教学
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课本知识或原理所掌握的程度其实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学不因材施教则情况不同,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将A、B、C类层次的学生排列标记好,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首先,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教案准备。其次,上课时老师可针对A、B、C三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出各个层次所对应的问题,分类让学生回答。例如,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可先让全班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自由举手发言,若没人回答时可询问A类学生是否有解题的方向或思路;提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时挑选举手并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布置难易程度有区别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自愿解答附加的难度较大的作业。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媒体与新技术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新颖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形象化处理,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概念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标环境下,高中数学老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致力转变学生的定势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断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如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09).
[2]赵东.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初高中数学在具体的教材、思维方式与教学方式上都会产生差异性,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点难度提升,学习困难度更大,教学难度更突显。如果学生依旧采用初中固有的思维方式与学习状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会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导致投入了更多精力,却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在教学中处理上运用一定技巧,做好过渡期的有效衔接转化处理。
一、初高中教学衔接中的差异问题
(一)教材差异性
初高中在基本的教材内容上会有显著的差异,初中数学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教学,而高中数学有更多的理论性内容。在高一数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知识较为抽象难学,无法找到学习的入口点,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较为模糊,同时知识点的设置上具有较大的跳跃性,衔接性不紧密。在知识点的表述上,高中教材更为严谨化,进而导致对于理论术语更为陌生,理解难度提升。高中教材整体的内容量更大,知识点难度提升。
(二)教师教法的差异性
初中数学相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更为基础,主要是依照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可以接受的进度进行知识点的反复强调讲解,从而达到学生理解的状态。但是由于高中知识点更多,重难点量更大,因此,在讲课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效率,强调知识点的覆盖率,因此不可能采用单个知识点反复强调,多次演练的处理办法。因此,需要教法上更具有高效性,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知识的吸收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存在更大的学习难度,学习进度更快速。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初中数学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学生做相对具象的思维训练,但是高中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考验。初中数学大多数的知识点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做过多的深入分析,进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归纳总结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不能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高中数学中,需要学生更多的发挥思维想象力,对于知识点有充分的总结概括性,需要通过知识点的学习,以及习题的操作来归纳总结出知识点的特性,充分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汇总、概括、归纳与演绎的操作流程。部分学生会由于初中的简单思维模式局限而导致无法有效的适应高中数学与学习方法的改变。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在完全进入高中数学学习之前,要适当的针对初高中教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做充分研究,熟练掌握两个阶段的差异特点,对初中知识点与高中教学进度有充分的了解,而后针对学生不同阶段情况做对应的课程内容、习题内容与作业方式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中达到较好的衔接转化。所有的教学工作要做好事先的准备,要全面的掌控衔接工作的开展进度与操作具体事项。要事先告知学生初高中数学差异,让学生能够自觉的做好学习转化处理。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速的从心理与学习方式上转化到高中模式中。事先准备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摸底调查来了解学生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水平,而后采用更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初期,要掌握教学慢进度,充分的运用初中知识点做引导来缓慢的过渡。让学生对初中知识点有回忆共鸣后再做高中知识点的迁移渗透。
(二)优化教学流程与形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更形象的思维方式做好知识点吸收上的引导。可以充分运用图像、图表或者数据等形式做充分的展现。甚至可以多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方式辅助,做好课件制作,提升课程推进的效率,避免课堂上内容展示的低效率。同时多媒体可以更加简约精确的做好核心内容的演示,让学生学习中更为明确化,避免传统板书造成的偏差或者错误,让教学进程变得更为严谨。同时可以创造更多情景来烘托知识点教学氛围,积极的促进学生做探究式学习,给予一定空间让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储备做知识点的推导演练,而后将知识的推导做更为清晰的展现。同时多运用高科技与网络资源对教学形式做充分提升改良,提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生动性。例如在函数图像形式上,可以通过画图软件将相关参数的变化所导致的图像变化做有效演示,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快速的理解能力。
(三)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学生在初高中学习中需要一段心理调适阶段,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率。要积极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避免学生有厌学或者畏难情绪。在学习中,需要积极的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做适度的教学安排调整。让教学氛围更为活泼趣味,避免沉闷的课堂氛围带来的教学压抑感。积极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积极的让学生有充分应对压力与困难的意志力,强调学生自身有充分的潜能,要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感。对于心理压力过大者,要积极的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梳理,提升学生对知识点吸收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有畏难情绪,不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困境,要说明大多数学生也会有接受难度,从而缓解学生在心理上的不适感。让学生明白学习难点不是其个人问题,不是其智力不足,只要通过一定技巧的掌握与反复的深化训练就可以达到知识点规律的知晓。
三、结束语
初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掌握一定技巧,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为过渡时期的不适应而产生数学畏难情绪。教师要做好过渡时期的心理与学习技巧的铺垫工作,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的做好针对性调整,满足不同班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程度充分吻合,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申时勋.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5):200-200.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1.引言
高中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以及升入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高中数学的学习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阶段数学的内容,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推论和判断,进而提高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1】,在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整个知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用心琢磨、深入思考,以及总结概括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系,锻炼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当以后遇到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就能够快速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2.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特点
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侧重于对知识点片面上的描述和对问题表面上的分析,采用的是形象通俗的语言,常考察学生的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在语言上就表达抽象,每个知识点连贯性、系统性强,它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就包括:
第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本质,了解每个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二、在面对实际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加强自己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基本能力。
第四、善于从理论知识点出发,分析实际中存在的各种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能够对现实中存在的数学模型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第五、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坚实的信心 ,形成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态度。第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良好的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不能够盲目对待,必须抓其特点,分析重点,针对具体的数学模型和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高中数学的学习就呈现出了如下学习特点:
第一、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生多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认识前人通过发现和论证得到的真理。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带着不断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去学习,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从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能力。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特别是在公式的表达和符号的运用方面,使用了高度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增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容易使学生从表面上形式上去理解,造成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脱节。
第三、高中阶段的数学理论和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很多的知识概念、原理和法则,然而这些知识结构都是有序的在不同的章节进行了论证和陈述,都在一定的逻辑体系下展开的。每一个数学理论都用演绎的方法和公理化方法建立了各自的科学理论系统,形成了具有严谨结构的逻辑体系【2】。面对如此严谨的理论体系,就要求学生在审题、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解题步骤条理清晰、语言描述精炼准确、作业格式符合标准等。
第四、知识体系的复杂和发散,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对于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安排,注重循序渐进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不同角度的思考,就要求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发散思维,打破一定的思维定势。
第五、高中数学注重要求学生加强练习。只有加强对每个知识点、概念、应用方法的实践,从实际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数学问题本来就具有的高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只有通过加强练习和训练,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才能真正的把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人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途径、手段或措施。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去解决一系列学习矛盾的方法论体系,就叫做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学习任务、内容,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紧密相连的【3】。因此,当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学习方法体系的建立,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总结规律。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认识,总结出了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个人见解,内容如下:
第一、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具有问题性、实践性、探究性、过程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想、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进行论证和解答,给出解释或证明。研究性的学习主要要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着眼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从而不拘泥于课本的理论内容,要标新立异,大胆思考。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主动的寻找和发现问题,观察周围事物,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提高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数学不能够只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和理论。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练习方法和解决技巧,如对于抽象的几何模型,我们就应该通过多思考、多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基本模型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案和方法,以使自己达到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效准确的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中知识,我们应该从数学学习思想和解题技巧上掌握它。高中数学知识中需要掌握的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等。需要掌握的技巧有:函数的换元、设定待定系数、数学归纳、分析比较、综合法、反证法等。在具体的应用中就常用到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方法。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分析,得出一些适合自己理解和运用的方法体系,为以后自己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总结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性的基础学科。通过高中三年的不断学习和思考,以及对现实中数学模型的分析,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分析总结出了高中数学的整个知识结构,概括出了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以及自己在运用一些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时获得的益处,通过这些方法使我学好了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莉,王小明 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数学特点;方法和技巧;数学学习三步曲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同学们需要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寻找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特点:
1、高中数学语言抽象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中数学语言抽象,如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学生学习紧张,时间分配不合理也会造成成绩下滑。
4、知识的独立性大
高中数学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 要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一、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这样可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预习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学习
课堂中记好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学习方法、目标,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没有方法,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动力。知道听课的重点,对老师讲得开头、结尾、强调的部分,要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好课堂笔记,积极思考,善于质疑。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三、课后复习
1、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2、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4、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 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5、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 固,消灭前学后忘。
6、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 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7、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8、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 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地参与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
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学中一种无形的、无法量化的思想方法,是学生以及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教育部门对数学思维方法教学工作的重视也进一步得到体现。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课改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要求始终没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因此,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方式做出探讨。
一、高中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新课改对数学思维方法要求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体现在教师自身素质与授课方式、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我国目前高中数学思维方法教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数学思维方法理解不深入
目前中学数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教师对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并不深入,部分教师甚至十分轻视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把重点放在应试方面。然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渗透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扩展、探索性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重视考试技巧而轻视数学思维教学
应试教育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很难根除。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大部分课时花费在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教授方面,而直接忽略了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而数学思维方法本身是无法触摸的、无形的,这更给数学思维方法的教授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准确性。许多优秀的数学教师因为注重思维培养,对应试手段教授较少,反而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老师。
3.信息较为封闭,教学方式陈旧
部分中学由于地处偏远,信息相对较为闭塞,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推广较为缓慢。一些教师依然保持上世纪90年代的教学手段,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与时代同步,数学思维方法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更新,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地教学
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盲目性,数学思维教学工作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展开。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思维培养的规定,有目的性地进行思维教学,以达到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为基准,同时提高高中教师对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视程度。
2.增强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教授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数学教师仅着手教授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现象十分严重,缺乏从书本中提炼数学思维的能力与意识。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要求,必须着手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授意识,以保证学生举一反三与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3.选择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手段
教师的授课手段应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除此之外,教师的授课方式还应适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利用数学思维去解答数学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地记住一道题的做题步骤。另外,学校应按时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考核。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定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时常与学生交流,从而研究出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手段。
4.合理进行课时安排,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再创造的能力,而对以往部分冗杂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了精减。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中增减的内容,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应花费的课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抽出部分课时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进行专题训练,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布置烦琐且大量的家庭作业。
三、结语
高中数学思维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更应作为主要教授的对象,以保证学生在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培养。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方法的教授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中关于数学思维方法教育的不足,并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5)
1.对于高中函数的认识误区仍旧存在
高中函数是基于初中函数知识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主要针对的两个变量不再是x与y之间的简单关系了,而是演变成了在一定的变换法则f的作用下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对于函数知识的扩展,是囊括了除去空集之外的一种集合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特定的f法则下由两个变量的相互对应表现出来,比如:f(x)=log2(x2-1)的形式.想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函数,并且做到能够熟练的运用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函数的概念,把握函数中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仍旧存在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法独立的认识和掌握到函数的概念,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解决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总是会忽略到两个变量集合的限制条件,由于无法准确的把握变量本身的取值范围,最后导致了解题答案的不准确.
2.对于高中函数的认识片面化与表面化
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深入学习函数知识的阶梯,一般情况下是在文字的叙述后会利用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比如说:f(-x)=-f(x)和f(-x)=f(x)就是奇函数和偶函数关系的表达方式.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公式的表面,无法真切的理解到其中的本质涵义.对于奇函数和偶函数来说,公式的涵义就是奇偶函数对称性的象征.
二、正确把握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不仅仅是学校设置的一门课程,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甚至于在整个经济社会中都是基于数学问题的缩影,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就可能蕴含着无尽的、严谨的数学知识.比如:卡迪尔坐标理论的提出,将变量这个名词引入到了数学领域中,创造性的完成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之间的转换,为微积分的出现奠定的辩证性的理论基础.同时,应用性强是数学的另外一个特性,而且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更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卡迪尔的理论由数学领域延伸到了其他的各个学科,为它们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说,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函数作为贯穿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说,培养函数的解题思路,提高函数的解题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水平,准确把握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技巧,在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正确把握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途径
学习和把握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技巧并不是以得到最终的函数问题的答案为目的的,而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形成对于数学问题思考的一种发散性、创新性思维方式为主要引导的方式.对于函数问题的解决,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培养在解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吃透,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做到灵活的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掌握一道函数题的解题思路就意味着类似的数学函数题目我们都了然于心,是我们学习函数知识的科学方法.波利亚曾经说过,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尤为的重要,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弄清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例如:设f(x)=x/2+A,函数f(x)的反函数f-1(x)=Bx-5,那么A、B的值是多少?针对于这类问题,我们的解题思路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就本例来说,f(x)=x/2+A的反函数就是f-1(x)=2x-2A,由此我们不难得出A与B之间的关系,最后即可得出A为5/2,B为2.这就是函数的技巧在解题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2.正确的把握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思路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保证
著名数学教授严士健指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数学的价值就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中,解题思路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保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函数思想的转换,方程f(x)=x2-1的涵义即为y=f(x)在运动中的所呈现出来的点的集合.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还表现在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思路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善于观察和转化思想的意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函数f(x)=1-1x-1的图象是( ).很明显这是对于关于f(x)=1/x的图象的考查,我们可以理解为将函数f(x)=1/x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之后,关于x轴进行翻转,再上移一个单位,我们在推敲之后,答案很容易就会得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新课改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彻底改变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使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呢?笔者在高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现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中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自从新课改实施之后,情境教学法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并逐渐发挥出其优势作用。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更高。
1、生活情境教学法。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高中生的阅历较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果单纯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他们很难对抽象的数学做出准确地理解,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之下,会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高,对形象的事物观察细致,理解透彻,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直观性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经验着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当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参与性和探究欲就会更强。
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当中“购买彩票”、“超市购物大抽奖”的例子。由于学生身边会经常看到这些现象,甚至学生们会亲自参与其中,他们对这些事物非常熟悉,教师通过这些实例进行概率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快对抽象的概念做出了准确地理解,并且对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2、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只有运用好问题情境教学法,才能够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把数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不用进行任何思考和探究,他们的任务就是进行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演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在课堂上,很多学生能够解出试题,但是在课下,他们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看到数学题后,不知从何下手。
怎样提高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是没有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理念,注重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这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出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没有进行思考,他们没有发掘出数学公式、定理当中的内在规律,没有做到对公式和定理的正真理解和融会贯通。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做出正确的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公式的推导,从自己的学习中感悟出数学定理,只有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之后,他们才会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才会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解题方法上也会日益成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比单纯知识的掌握要更加重要。
三、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仅仅局限于分数。学生的数学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就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的数学分数低,就是差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斥责和批评。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不可能完全一样,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