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土木工程;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因为土木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因此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工程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将会对以后的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我们通过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对其中一些关键步骤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趋利避害。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对一些关键点的要求
1.1 对基坑土方的开挖的要求
在基坑开挖前应当先确定顺序和分层的厚度,然后再进行施工。为避免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施工时要连续,切勿中断。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并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如果到达水位以下,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降水。
1.2对土方填筑与压实的要求
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土料进行填筑,有些土料是不适合作为填筑土料的,比如像淤泥、膨胀性土、冻土等,还有土料里有机物含量(>8%)、硫酸盐含量(>5%)过多,同样不适合做填筑土料。选择时应当选用一些碎石类、砂土类和符合压实要求的粘土类为主。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夯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填土应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当天填筑应在当天压实。填土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规定。
1.3 土方施工常用机械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1.3.1 推土机
推土机开挖的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回驶行程。铲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离(6~10m)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运行时间,然后直接推运到预定地点。(1)适用范围:用于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深度1.5m以内的基坑,填平沟坑以及配合铲运机挖土机工作。 (2)常用施工方法:下坡推土法、并列推土法、槽形推土法、多铲集运法、铲刀附加侧板推土法。1.3.2 铲运机
铲运机在施工中,由于挖填区的分布情况不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根据不同施工条件(工程大小、运距长短、土的性质和地形条件等),选择合理的开行路线和施工方法。适用范围: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填筑堤坝和路基。最适宜于开挖含水量不超过27%的松土和普通土。常用施工方法:下坡铲土法、跨铲法、助铲法、交错铲土法。
2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开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2.1 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首先,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其次,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m,且可不加支撑。此外,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m 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2.2 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塌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稳定,应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依据土壤特性、地质条件和施工的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1.5范围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土壁的稳定,还应设置支撑,不仅可以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面,还可以使放坡不受场地限制。在坑槽的边缘应尽量不要堆置大量的材料和土方或者机械设备;在挖好坑槽后应当立即进行地下和基础结构的建造;雨期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方,应先整治,然后开挖,开挖顺序为由上至下;如果有危险不稳定的情况时,应先进行妥善的处理。
3.2 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指截住水流;抽指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指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保证了坑基土体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条件。尽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虑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倒塌及地面塌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3 填土及压实技术
设计合理的填方边坡,选择合适的土料及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土壤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2%,则不能作为填土所用。施工时,填方工程宜分层铺土然后压实,若用同类的土壤来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填筑时,应当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上。为了避免填方内有水囊形成,严禁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关键词】桩基础灌注桩预制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前进趋势,这其中便包括了建筑业。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圈的巨头,是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建筑工程业需打造坚实的建筑技术,因此桩基础施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度越来越大,所以增生了我国企业数量的扩张和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工业企业。那么城市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为在许多自然灾害中对建筑物的稳固性考验不只是一两次了,建筑物的安全程度、质量优劣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所以建筑工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的饰面外观上,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的基础工程。浅基础施工已不能满足荷载大的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求,这使得深基础施工的应用变得广泛。在深基础中的桩基础施工比较常见,其最传统、效果好的方法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以下就是针对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要点做出简述。
桩的类型和特点
1.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型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合理使用桩基能够减少材料消耗和施工工作量。当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地基浅基础沉降过大时,往往会采用桩基础。首先按照桩基础的受力原理,可以将桩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类。端承桩使基桩坐落于岩盘上可以承载构造物,主要由桩端轴力承受;摩擦桩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承载构造物,主要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其次按照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前者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加工预制,通过打桩机把预知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后者是在施工地使用机械或者是人工钻孔,当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灌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
2.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层,具备很高的群桩承载力;桩基具有很大的群刚度,确保建筑物的倾斜程度在允许范围内;桩基也具有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抗倾覆能力,在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中,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预制桩的施工
在施工现场制作的各种类型和材料的桩叫预制桩,其分为混凝土预制桩、型钢钢柱或钢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因为其施工速度快、坚固耐久、可承荷载大,制桩工艺简单,能制成所需长度与断面,且不受地下水影响,不过施工噪音大,影响周围的环境。其常用桩型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实心桩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两种,实心桩边长为200~450mm,管桩则是400~500mm。如果是单节桩,就要按照打桩架高度来确定它的最大长度,通常在27m以内。若制作地点在工厂,长度需要控制在12m以内,且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要选择强度在C30以上等级的混凝土。
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
1.桩制作的地点不限,既可以在工厂制作,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制作。在施工现场制作桩,务必将制作场地压夯实、平整,跟着在地皮上浇筑混凝土,然后支模,将散开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在绑扎好的钢筋骨架上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达到设计程度的30%后,在进行强度拆模,然后支间隔端头模板,并在层与层之间刷上隔离剂,绑扎好钢筋。接着按桩顶向桩尖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达到一次完成,以免耽误工期。制作完成后,要对制成的桩洒水养护。在桩制作的之前,一定要检查制作场地是否平整坚实,需按照相关规定对桩制作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验收的查用。
2.桩的起吊要进行计算确定起吊点,因此在桩的混凝土强度为70%时才可起吊,起吊不宜过快,容易导致桩的倾斜,应当平稳起吊,以免桩身受到撞击。当桩运输到施工地,必须再对桩身进行检查,安全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3.堆放桩的场地也有要求,在堆放桩时,要防止碰撞,选择平整坚实的地面,且排水性能好的地面,若条件允许,最好单层堆放,按照规格放置;叠层堆放的情况下,层次不可超过4层,且上下对齐,在同一直线。
五、、打桩
1.在打桩之前,需考虑多个方面,如场地、障碍物的清理、按图定位、检查桩质等等。首先将场地排查一遍,不平整的场地及时处理;在桩基行走路线中的障碍物清理掉;按照设计图纸确定的桩基轴线,定出桩下地面的准确位置;将打桩机旁的桩统统检查,不符合使用标准的桩不得应用;对打桩机械与设备也要检查,以免建筑工程中断。
2.打桩要严格按照打桩的方法进行打桩有静压沉桩法、振动法、锤击法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的为锤击法。其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的优点使之广为应用。打桩机具的选择受多种条件制约,主要有工程量大小、动力、施工工期、土地特性以及现场条件,因此也就有静压桩机、锤击桩机等等机具。桩架、桩锤及动力装置是打桩时的主要设备。
3.打桩时要按打桩的顺序进行,为了避免打桩偏移或变位,土体隆起或挤压,就要根据桩的长短、密度和规格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根据基础,设计标高,打桩时应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打桩时应先长后短、先大后小。打沉桩时,桩架准备就位后就可以吊装,一定要将桩心对准,无误后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且垂直角度不可超过0.5%。桩就位后,将桩帽按在桩顶,然后放下桩锤轻轻压住桩帽,且三者在同一条垂线。此时的桩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次检查桩的垂直度,准确无误后即可打桩。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成熟。我国的建筑工程业发展日趋完善,在建筑的深基础施工中桩基础占有主要地位,并且桩基础施工在整体的建筑工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对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的需求增多,因此桩基础施工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那么,桩基础施工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应当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发展自己,桩基础施工是建筑工业的保障,其安全稳固的特性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桩基础施工时,会造成诸多的污染,最为鲜明的莫过于噪声污染,尤其在进行打沉桩的过程中,不要只为了建筑一个宜居的美好环境,就让噪声成为了借口,桩基础施工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素质,同时也要重视提高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桩基础施工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得桩基础施工更大的节约材料和工作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实训装置 现状 改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89-02
电工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电工实训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此课程还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电工资格的取证培训课程。目前我院70%学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不等学时进行电工实训,他们绝大多数还有考取电工上岗证和中级电工证的需求。另外我院电工技术实训室还会承接南方电网进网资格证及社会人员的电工资格证培训和考试任务。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工技术不断涌现出新器件、新工艺,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的共识,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是校内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电工实训装置现状
我院电工实训包括电工技术实训、中级电工实训两方面,其绝大部分实训装置是有历史的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其实训设备陈旧老化,配套的实训内容传统继电器控制安装训练过多,总体技术含量偏低,装置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扩展能力,并且以PLC为代表的现代电工技术几乎没有,适用面窄、不能很好反映现代电工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现代电工技能要求。
二、实训装置构建思路
(一)构建理念
电工实训教学理想模式是将电工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又能展示电工实训课程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的电工实训课时多为2-3周,尽量在短暂时间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供练习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是电工实训教学的宗旨,实训装置的建设应围绕此主题展开。
(二)构建方法
1.直接购买成套综合电工实训装置。仪表设备厂的电工实训装置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多应用PLC和变频器及触摸屏为主的控制技术。其优点是与现代企业电工技术紧密联系,其实训内容多且方便管理教学;缺点是实训装置过度集成封闭化,学生只能看到实训装置的屏面,无法清楚了解实物结构,真实的安装接线机会少,难以达到我们希望通过实训装置想让学生从“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实训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另一不容忽视的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2.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实践表明,现有电工实训装置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目前条件允许下,着眼于实训中的安全及实训内容的扩展,对现有实训装置作有效的改进,配合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高职院校电工类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加强综合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对比,我校近阶段更适应设计改进自制电工实训装置方法。
三、设计改进思路
我们要结合课程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而设计改进电工实训装置。
我院现有电工实训项目包括:电气基本安全知识、基本电工工艺、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常用基本室内照明电路和基本低压拖动电路安装、一般电路故障的排除等。现有的主要电工实训装置有照明安装板、拖动电路板等,没有综合实训台。
为保证训练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训练全员参与,配给每位学生的电路板应是满足教学要求的安全性能可靠、训练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装置,并且装置还能用于电工上岗证、中级电工资格考核。
四、具体改进的主要方面
(一)安全通电方面
我们仍保留学生实训装置中没有电源模块部分的现状,沿用老师通过专用通电板控制通电、学生观察协助的通电试车方法。由于其过程处在强电环境中,其安全性必须有充分保障,所以将原来的电源装置安全措施提高,并增加其相关功能。改装后的电源装置电源由接触器、按钮开关控制,板面安有电压表;电源输出处装有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过流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等,当电路出现漏电、相间、线间过流及直接短路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并及时报警。另外为方便外部仪器工作,在电源板上还提供有插座。学生用电路板仍沿用木板,板上的连接端子及加装的连接插孔和连接导线无论使用任何型号结构的,都能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二)拖动电路板方面
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不仅在考电工资格证时考到,而且其知识学生毕业走上岗位能马上用到,所以它是电工实训的重要内容。
组成拖动电路板元件有熔断器单元、接触器单元、继电器单元、按钮单元等,其构造可以设计成将各类元件归类固定在单元模块上,可调元件布局要考虑调节方便,这样的实训装置操作时相对简便,节约实训时间,但学生熟悉元件程度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是将元件放在塑料盒里,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安装在板上规化出的对应区域上,其操作相对繁琐,尤其是元件选择和程序上容易出错,但学生却能熟悉元件的种类、性能、规格等,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此种实训操作模式能督促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学会如何做。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会提高较快。
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可以将每个实训室内的装置分为三类,以方便分层教学。第一类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准备的2-5块规化出元件模块区域空白电路板,由学生根据电路自己选择元件、搭配、安装、布局、走线和调试,其实训内容允许超过常规内容。第二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元件结构、开阔视野,将各类电气设施(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以新老结合的方式平行对比的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尽量作到元件能分解暴露在面板上,这种装置专供学生观察,以方便学生对元件有感性认识。第三类是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实际接线操作的电路板,不同元件横平竖直安装在操作面板,安装时尽量运用导轨以方便增减元件。为避免因长期在元件本身进行走线而导致其损坏,元件与电气连接采用插孔和接线端子两种连接形式,为了让学生明白电气线路连接部位工艺的重要性,实训练习时采用连接端子连接,当学生自己因线路连接安装工艺不规范,而使电路板在进行验证通电时出现故障不能通过时,就会高度重视,在排查故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连接插孔可用在验证性实验或考核时,可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连接导线的运用,减少实训耗材、节约考试时间。
(三)照明电路板方面
由于常用照明电路与实际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照明电路安装是激发初学者学习热情的有效切入点。实践证明电工电路基础是高职学生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它甚至成为了学生热爱专业的障碍之一,而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的照明电路安装的现实直观性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宜引导学生理解电工电路的相关理论,激发学习热情。为此,在原有电路板上设计加装了一些插孔、电流插座等,以方便进行电压、电流测量等,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基本电量关系,比较串联、并联的区别、清楚电感现象等。另外将原电路板上的标号全部除掉,以方便学生设计安装不同的电路图,也避免有些学生走只看标号接线而不研究电路的“捷径”。同时可将实训室电路板分类进行不同电路安装(允许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的电路图安装),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五、改进后实训装置的特点
改进后的装置上没有过多先进设备和仪器,但同一实训项目配有不同类别的实训装置,能方便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大限度的满足电类专业初学者的基础性实训课的目的,即掌握一定成熟的电工技能,培养学生对电的认知、理解、应用和把握能力,为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为创新型实训提供平台。装置综合性强,可作为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用,也可作为电工资格证培训考核用装置。
六、实训装置发展趋势
电工实训装置的发展就是学生在掌握电工理论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通过电工实训学习,可使学生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及后续专业课中出现的电气方面问题,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训练,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所以实训装置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训要求而设定,它可以涵盖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继电接触控制、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等课程的实训内容。
实训装置的发展不但要解决传统装置技术含量低、实训内容和要求不规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电工实训课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还应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国家制定了不同等级职业标准,实训装置要不断发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人员不同程度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改造后的装置设计清晰,布局合理,元件有新旧对比,并能与生产较紧密结合,但由于学院课程设置限制,没有运用PLC等现代电工技术等。虽然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训装置综合性强,且实训课教学管理较繁琐,但它易激发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体会到实训的快乐,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冲.高职院校电工实训设备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晓刚等.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2012JGB382)
关键词: 电工基础实验 现状 EDA技术 简介 改革
1.引言
《电工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系统地介绍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它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它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续,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由此可见,实验课程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拓展,举一反三,关系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和提高。况且电工基础实验是电类相关的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验证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电工基础实验这门课程的内容也要随之不断更新,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这门课程,不断与时俱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实验。
2.电工基础实验的现状
很多高校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如:实验室设备投入少,仪器设备老化严重,仪器设备的维护技术落后,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缺少等。同时,电工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比较多,设备使用率较高,再加上学生的一些不当操作,比如仪表量程的选择错误、实验线路的搭建错误等,实验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就会影响到实验课程的正常教学,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强调定理定律的验证,验证型的实验太多,而且学生又容易忽略对误差的分析。扩展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等综合性实验太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缺乏培养和提高。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使学生觉得做实验就是在完成任务,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EDA技术的发展简介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DA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PCB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20世纪8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阶段,与CAD技术相比,CAE除了有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了工程设计;20世纪90年代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阶段,这时的EDA工具不仅具有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而且能提供独立于工艺和厂家的系统级设计能力,具有高级抽象的设计构思手段。
4.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改革
高校的实验教学应该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因此,将不受实验室硬件条件限制的EDA技术引入到电工基础实验中来,是高校实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可以通过EDA软件仿真的方法完成验证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全部综合性实验。高校还可以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实验项目,切实联系实际开设实验。
基于EDA技术开设电工基础实验,利用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弥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老化、元器件短缺、专业维护人员缺少、维护技术落后的缺点,从而降低实验教学成本。还能利用软件中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将EDA仿真技术和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的一次改革,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EDA软件主要有Multisim 2001和EWB(Electronics Workbench,即电子设计工作平台)两种。这两种EDA软件都是加拿大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工作。它包含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利用它们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以比在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工基础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EDA仿真技术与传统电工基础实验相结合,既能够传授实验技能,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验证到创新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基础型的实验以定理定律的验证为主,由学生通过EDA软件搭建实验电路进行仿真。综合型的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教师只给出设计要求或者设计指标,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创新型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主动学习,通过无题目、无要求、无步骤的自主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结语
通过对高校电工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与传统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比较,总结归纳出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只有将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和传统的实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才能满足高校对于开设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综合性实验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松,金鸿.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关键词】岩石锚桩拉线基础杆塔基础
0引言
在山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杆塔拉线基础和杆塔基础应用岩石锚桩有很长历史,由于受到钻机笨重限制,发展十分缓慢。近年来,国内外随着各种轻便钻机的进步,使岩石锚桩有了新的发展。很多地区已应用于110、220、400、500kV电压等级的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中,不仅提高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保护自然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发挥了原状岩体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抗拔功能。特别是上拔和下压地基的变形与其它类型基础相比,减轻结构自重,大大降低了基础材料的消耗。运输困难的高山峻岭地区,经济效益更为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先进岩石基础和施工工艺。
目前,国内外岩石锚桩大致有直锚式、承台式、嵌固式3种基本类型,应用较为成功。直锚式具有简便工艺、灵活性、适用性、造价低等优势;而承台式和嵌固式作为不能采用直锚式的一种补救方式。
1美国常用的3种岩石锚桩
1.1螺纹楔型岩石锚桩
螺纹楔型岩石锚桩(又名膨胀型岩石锚桩)结构如图1,共有13种,它由拉杆和螺纹楔块及螺母组成。其材质是用可锻铸铁制造,经热镀锌防腐处理。适用于直径为47.625或60.325mm的锚孔,岩石锚桩胀开后紧压在坚硬的岩石上,拉杆受力越大,岩石锚桩的楔形块压得更紧,就越坚固。不需要导管、混凝土、灌浆设备。拉杆直径为19.05和25.40mm,长度为381.0~2438.4mm,热镀锌或涂黑色防锈漆层。这种岩石锚桩应用在等级为1的坚硬岩石上,304.8mm深的孔内,其强度即为拉杆的机械强度。19.05mm拉杆极限强度10.433t,25.40mm拉杆为16.329t。安装岩石锚桩的拉杆应与拉线成一直线。
图1螺纹楔型岩石锚桩
1.2楔块型岩石锚桩
楔块型岩石锚桩结构如图2,由楔块和上为拉眼、下为拉杆组成。根据拉线作用拉杆又分为圆眼、边眼和端眼拉杆3种,用于岩石或混凝土上固定拉线,与拉线成90°钻一个直径比拉杆直径略大的孔,孔深为拉杆长度的3/4左右。将楔块放入拉杆开槽中,然后将整个岩石锚桩放到孔底,用重锤反复击打,使拉杆开槽胀开顶住锚孔,并用水泥砂浆封住。极限强度一般为拉杆破坏强度。
图2楔块型岩石锚桩
1.3组合式岩石锚桩
组合式岩石锚桩如图3,是由转向拉杆和楔块岩石锚桩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岩石层接近地表的地方。破坏强度为8.391~11.340t。
以上3种类型岩石锚桩也可组合成普通群锚和台阶群锚,用于输电线路的拉线基础和杆塔基础。
图3组合式岩石锚桩
2国内应用岩石锚桩情况
我国应用岩石锚桩历史悠久,50年代初在输电线路应用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取得好的经验。近几年,由于轻型分体式钻机研制成功,使岩石锚桩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2.1直杆型岩石锚桩
1991年,在220kV输电线路工程中,采用7基直杆型岩石锚桩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锚桩基础造价仅为台阶式混凝土基础的49.8%,节约了大量工程投资(见表1)。
表1直杆型岩石锚桩基础与台阶式混凝土基础经济比较(元/基)
序号项目台阶式基础锚桩基础
1材料费30241251
2安装费30551536
3土石方费2992403
4运输费2376475
5钻机折旧0500
6空压机台班费0500
7油料0200
小计114474865
取费40062831
合计154537696
百分比/%10049.8
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在工程使用前做了大量调查、试验工作。对单锚和4根组合群锚进行了真型破坏试验。完成钻孔96个,累计进尺深度336m,全部试验基础总计42个,试验锚桩结构和试验基础型式如图4,其结构由30mm普通碳素钢、M30螺母和30垫片组成。试验岩石种类选择该地区3种代表性类别岩石(①砂岩、强风化,属硬质岩;②泥质岩、强风化,属软质岩;③花岗岩、强风化,属硬质岩)。试验数据如表2(摘要)。
图4直杆式岩石锚桩基础
从试验数据可得如下结论:(1)试验数据都大于优于SDGJ62—84规定的计算值,基础的安全储备大,完全可用于输电线路工程中。(2)220kV以上输电线路工程,一般情况以1.5~3.0m作为锚杆的锚固深度,可满足基础强度稳定
表2试验数据
类别岩石类别孔深
/m代号极限抗拔力
/kN极限抗拔力
对比
单锚砂岩3Ad(3-2)210(1)孔深(同类
型岩石3m:5
m)极限抗拔
力比近似1:1
(2)单锚与群锚
(同类型岩石)
同深度之比
近似1:3.2结
论:与孔深关系
不大,与锚
杆根数极其有关
(代号A)5Ad(5-2)200
泥页岩3Bd(3-3)195
(代号B)5Bd(5-1)200
花岗岩3Cd(3-2)190
(代号C)5Cd(5-2)210
群锚砂岩3Aq(3-2)650
(代号A)5Aq(5-2)700
泥页岩3Bq(3-1)750
(代号B)5Bq(5-2)720
花岗岩3Cq(3-2)510
(代号C)5Cq(5-1)750
要求;基础平台可改善基础的受力条件,提高基础稳定可靠性和防止原状岩体风化。(3)岩石锚桩不仅适用于未风化、微风化和中等风化程度的岩石基础,也可用于强风化程度的岩石基础,但要逐基视风化程度而确定。
2.2带底脚螺母式直杆型岩石锚桩
1997年10月,山西省电力设计院和山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总结了500kV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岩石锚基础的经验,准备在山西省阳城至江苏省淮阴市500kV输电工程的河南薄壁段采用岩锚基础。此段处于太行山区约51km线路,为中高山区,分布有页岩、灰岩,风化程度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岩石成因年代不同,岩石的力学指标差异,为了确保对这段岩石锚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做了几组典型试验,并通过试验评审。试验锚桩结构和试验基础型式如图5,其结构由48普通碳素钢、M48螺母、48垫片组成。试验荷载根据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62-84)要求进行,其试验结果令人满意,将应用于该工程。
图5带底脚螺母式直杆型岩石锚桩
2.3新型膨胀型岩石锚桩
参阅了国内外岩锚资料,认真分析和研究,设计一种新式结构岩石锚桩如图6,它由锥形锚杆、开槽锚套和螺母顶圈组成,与常用膨胀螺栓结构相仿;安装时,先将锚杆放入孔内,装上开槽锚套,用力锤击锚套使之与锚孔膨胀紧固,再装上螺母顶圈,加长板手将拧紧螺母顶圈至拧不动为止,使锚套膨胀力至最大。卸下螺母顶圈,再灌上水泥砂浆,进行保养。若锚桩各件进行热镀锌防腐,不必灌水泥砂浆。可用于拉线基础、杆塔基础、单锚基础、群锚基础等,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岩石锚桩。
图6新式膨胀型岩石锚桩
3结束语
岩石锚桩具有许多优点,随着新型轻便、分体式钻机诞生,促进岩石锚桩的发展,但对这一老工艺要进一步的研讨,其主要问题是:
3.1进一步开发、研制更轻便、多功能、输送长距离的无漏风钻机。这是岩石锚桩发展的关键。目前输送距离不到1km。建议研制类似高压液体薄壁软输送管,接头也采用快速接头。这样,风量、风压等衰减较弱,提高输送距离。
3.2逐步完善岩石锚桩设计基础试验和研究,优化编制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徐贾快速通道与铁塔基础在平面和断面布置上产生冲突,为了该道路的顺利施工,应将铁塔基础(包括下部的防护大板和上部的独立基础)相应冲突部分拆除,同时须对基础进行加固,以确保道路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后,输电铁塔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相对于单纯增大独立基础混凝土而言,本工程采取通过植筋后浇基础底阶板带的办法将外侧两个上拔基础组合为联合基础,除具有优良的抗拔和抗倾覆性能外,尤其可以避免道路开挖施工对基础造成的水平相对位移等不利作用。
关键字:施工方案 稳定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情况
徐贾快速线路全长18.4公里,总投资5.7亿,是徐州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北起贾汪区310国道与206国道交会处,向西至北集村后转向西南,跨屯头河、旗山矿运煤专用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南止于孤山西206国道,并向南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庄路对接。
徐贾快速通道在K9+573.4到K9+573.4里程段经由500KV国岱线42#铁塔基础,图1和图1二分别为道路与铁路基础的相对平面位置和断面位置示意图。由图1和图2可见,徐贾快速通道与铁塔基础在平面和断面布置上产生冲突,其道路U型槽的边界进入铁塔基础平面的范围在K9+573.4到K9+596里程处分别达到1.62m米和0.67m,这给道路施工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该道路的顺利施工,应将铁塔基础(包括下部的防护大板和上部的独立基础)相应冲突部分拆除,同时须对基础进行加固,以确保道路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后,输电铁塔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图1 徐贾快速通道与国岱线42#铁塔基础平面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 道路K9+573.4与基础断面处相对位置示意图
500KV国岱线42#铁塔为JT26型转角塔,转角度数为30°—60°,其呼高为27米,总高41.5米,水平档距450m,垂直档距600m,设计风速30m/s,设计覆冰10mm,单塔重28.807t该铁塔的三维结构有限元模型组成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三维结构有限元模型
国岱线42#铁塔基础为BC96型防护大板基础,其具体做法在四个铁塔基础下部再增设一块钢筋混凝土现浇大板。图4出示了42#铁塔BC96型防护大板的几何尺寸和配筋情况。图5出示了上部独立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配筋情况。
(2)、地质情况,本工程的地基情况见表一
表1.工程地基土层分布情况
二、基础改造方法概述
由于道路与基础防护大板以及部分底阶位置的突出,必须将防护大板和独立基础的相应部位进行切割去除,待道路U型槽的侧面墙体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覆土回填。同时,在切割之前应对基础进行加固,本工程采用置筋浇筑的办法将临近道路一侧两个独立基础接为新的联合基础。
由于本工程涉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因此对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应高度重视,在进行本工程的相关改造和加固之前,应采取合理可靠的措施对铁塔进行临时加固,并应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情况下开展施工,以免由于基础上部填土的开挖使铁塔基础抗拔力减小而产生铁塔倾覆等不良后果。
总体来说,本次施工的总体流程是:铁塔的临时加固基础上覆土开挖基础加固基础改造切割地基回填土。
本工程中在进行置筋加固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等级为C25,受力主筋为HRB400,箍筋均为HPB300。
三、铁塔的临时加固和变形监测
铁塔是一种高耸结构物,在本次施工中,由于要对其独立长柱基础进行改造,涉及地基土开挖和基础切割等工程,容易对铁塔造成不均匀沉降和倾斜等不利影响,故在对基础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对铁塔本身做好充分的加固措施,同时应该做好铁塔倾斜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工作,避免铁塔发生倾覆,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左图4:拉线与地锚布置(平面示意图)
本次施工共设置四根保护拉线(X型四方拉线)。拉线顶部打在横担与塔身连接点处,对横担水平夹角成45°,四根拉线处以松弛状态,在施工过程对铁塔起保护作用。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铁塔的变形监测,尤其是倾斜变形监测,具体实施办法为:
1)、在铁塔横担方向和相应的垂直方向,分别设置变形观测点,观测点距相近塔腿的水平距离50m;
2)、在观测点设置电子经纬仪;在铁塔主材上设置观测标志;
3)、当开始施工后,每间隔30分钟(非施工时间可增加时间间隔)进行一次倾斜变形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观测,并做好数据记录,当发现铁塔倾斜值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明显增大时,应及时发出警告,查明原因并进行正确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四、长柱独立基础底阶的置筋和混凝土浇筑
基础在道路一侧进行切割后,其抗拔力将消弱,故先通过基础植筋将受影响一侧两长柱基础现浇形成联合基础,施工方法如下:
(1)、人工开挖基础尚不覆土,直到露出下部防护大板为止,覆土开挖范围见左图5虚线标注,开挖时防止土壁坍塌;
(2)、清除开挖范围内基础和大板上部覆土、污垢等物;
(3)、进行钢筋的下料工作,待植入钢筋长度1000m,钢筋数量100根,并对锚固端做好打磨除锈工作,同时准备好长度为5500mm的基础受力筋和长度为6000mm的分布筋个50根,以上钢筋直径均为14mm,钢筋等级为HRB400;
(4)、在如下图6所示阴影范围内的基础第一台阶内,先用电锤凿除基础内侧保护层,然后用电钻机沿第一台阶上下边打孔,孔距相近大板边沿竖直距离为100mm,水平间距250mm,孔距16mm,孔深250mm,钻孔时应避免截断基础原有钢筋;
(5)、用毛刷和电吹风机将孔内的粉尘清洁干净,并对孔径、孔深很粉尘情况仔细检查,满足要求后准备下一个工序;
(6)、按比例调配结构胶,用钢筋推入孔内,并保证胶量不少于孔深的80%;
(7)、迅速将待植钢筋插入孔内,并保持单向旋转使其达到设计深度;
(8)、结构养护2-3小时候后,进行拉拔实验,本次施工只有一种钢筋,故进行一个组别共三根钢筋的拉拔实验,满足要求后进行下一个工序;
(9)、将长度5500mm的底面受力钢筋两端与锚固好的端部钢筋进行焊接,焊接时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40mm,然后铺设分布钢筋,进行绑扎,完成底面钢筋绑扎后再进行上部钢筋的焊接和绑扎;
(10)在上图6的阴影部分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C25),并进行养护。
五、基础和大板的切割施工
待上述施工的混凝土养护三天以后,开始基础和大板的切割施工。
切割范围上图6虚线标示:
切割施工采用自动切割机先对独立基础的底阶沿图6琐事切割线进行切割拆除,由于底阶厚度达到600mm,应分层进行切割,每次切割完成后,用电锤和气割进行切割外侧混凝土和钢筋的拆除,依次进行。完成局部切割拆除后,再用同样方法对大板进行切割拆除。如右图7切割完成后的基础平面示意图。
六、结论和建议
(1)、在完成基础的改造加固后,“500KV国岱线”42#铁塔基础的抗拔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等均能满足要求,铁塔的基础及其上部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2)、在进行基础改造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基础的水平位移(基础主柱顶部水平位移不超过10mm);基础改造后尽快完成覆土的回填和夯实,施工时应分层分区均匀夯实;如有必要,可在基础覆土回填压实后,通过放松地脚螺栓释放铁塔结构的不利应力,但必须对铁塔采取可靠的临时加固措施;
(3)、相对于单纯增大独立基础混凝土而言,本工程采取通过植筋后浇基础底阶板带的办法将外侧两个上拔基础组合为联合基础,除具有优良的抗拔和抗倾覆性能外,尤其可以避免道路开挖施工对基础造成的水平相对位移等不利作用。
参考文献:
[1]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01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6)
[3]《110-750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0—2010)
[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5] 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及相关铁塔制造图,相关线路设计资料
[6] 孟遂民,李光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7] 刘树堂《输电杆塔结构及其基础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水利水电;导流;围堰;技术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操作过程,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能,水利水电企业部门大多会采用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水流蓄、泄问题。围堰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在河道修复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堰技术的作用,这两项技术是相互关联的,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运行。
1导流技术概述及施工重点
1.1基于导流技术的基本概述
为了扩大导流技术的应用范围,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必须对导流技术的特性进行深入探究,导流技术主要是将活水导流到施工现场对复杂的施工环节进行修整,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在导流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基坑内部的工程量进行方案设计,导流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三道工序,首先技术人员要准确检测围堰挡水流量,当在河床进行截流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坝的性能,适当的优化抗洪范围。导流技术是修建专门河道使得活水流到下游的一项技术。导流技术一般分为明渠导流和隧道导流。明渠导流造价低、过流能力出色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工程设计者都会优先考虑明渠导流,它多用于河床外导流,适用于河谷岸坡较缓,有较宽阔滩地或有溪沟等河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数据比较全面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扩大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对各项信息资金进行整合分析,适当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导流方案,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将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数据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实施。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的应用原则
施工导流技术作为水利水电施工员常用的施工手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导流技术的应用主要将河道中的水流引导到河道下游去,以免对周边的建筑物造成污染。因此技术人员要明确导流技术的应用选择,按照规定的要求实施水流引导,有利于拓展导流技术的应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技术主要依据基坑工程量的大小来创新设计,围堰技术的应用要选择在河道截流之后的枯水期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结束之前,不允许基坑过水。
1.3施工重点
布置导流明渠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任务,设计者须考虑轴线位置、进水口水流状况、距围堰的距离是否安全、进出口高度是否合理、明渠断面形式是否适合河流、渠道的糙损率高低等问题。实施导流工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根据地形地势等实际环境确定围堰挡水流量;之后要按照河流汛期、河流深度和坝体高度增加库存注水量,提高抗洪水平;最后导流使活水量达到预期设计高度。
2围堰技术概述及应用类型
2.1概述
围堰是在水利建设工程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建设围堰是为了防止水和土等杂物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方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围堰虽然是暂时性结构,但是有着极其广泛应用度,基本上每一个水利工程都要进行围堰的设计与实施,围堰技术在整个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主要应用类型
围堰的材料有多种,分为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木板桩围堰、木笼围堰、钢板桩围堰、锁扣管桩围堰,不同环境下需要针对性地应用不同种类的围堰以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是因为围堰种类的多样,围堰的安全系数也是施工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国家近年来也是对围堰的安全度愈来愈加关注。
3相关建议
3.1完善相关程序方案
在进行相关工程时,要对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再结合预期成本等因素制定更加适宜的方案。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河流的汛期、水位高度变化有详细了解并作出合理估计,这样才能对施工尺寸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3.2对工程的有效科学控制
对不同河流的水位变化进行数据化了解,同时要对枯水期等作出合理的预算,要对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施工进行合理计划,同时还应该设计备用方案,以防止突况如汛期提前等情况的出现。
3.3重视细节问题
水利水电项目是一种宏大的工程,在完成品运行过程中要历经数十年的考验,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查和分析。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尤其是在引流和围堰这两项基础程序中,相关工作人员更是应该对选材的质量和特性、地基的深度、距堰距离等问题进行严格筛选与考虑。
工程基础施工,其施工质量好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工程基础承受着复杂的荷载,有着众多不利的运行条件。当工程基础不稳定和质量不过关,导致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必然引发险情。与普通建设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复杂,工程前期工程非常重要。为了降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的过关,减少损失,必须要做好基础处理的前期工作,进行有效的地质勘探。基础工程在竣工后,无法直接对其质量进行检测,通常在工程运行后,基础工程才会出现质量问题。而这时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返工修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中必须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水利基础工程常选择枯水期施工,施工期短,任务重、时间紧迫,因而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安排,选择实用过关的机械设备。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工程基础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2个:
①在基础施工中,为了防止工程基础结构遭到破坏,必须在基础平面线外留出一条基准线,从此线切割成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沿着轮廓线进行工作。在降低地下水和建造地面排水系统时,要严格按照工程地质资料,并要充分考虑工程挖方尺寸,以此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
②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强度能够承载上部全部的荷载作用。这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基础工程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以及抗冻性,并且基础工程的每一项特性都需要满足工程需要。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必须保证工程基础和地基有足够的工作面。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锚固技术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3.2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3.3水泥土加固技术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用水泥土,需要将水泥和水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水泥土的强度符合要求。水泥土能够对工程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作用,使基础工程有着足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保证地基有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在灌浆水泥土时,深度要保持在0.5m左右。同时要对土壤的密度、质量以及水泥掺合量进行充分考虑。
3.4软土处理技术软土处理技术有6种方法:
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
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
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
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
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
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基础作业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对施工工程中挖掘的顺利进行设置,然后对施工的工作面和分段进行确定。在施工中,对浅的地基如果不进行放坡的作业,也要进行其他放线的操作,保证在施工的时候可以进行作业面的施工。在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时,对地基的结构一定不要进行破坏,一定要确保施工中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这是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排水。
5结语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项目 后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1 项目后评价概述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反馈控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系统工程方法,对项目设计、建设、完工和应用效果的科学判定。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后评价(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以及持续性后评价等内容。为了保证项目后评价的工作质量,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应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如图1所示。
2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特点
输变电工程项目是一项经济投资活动,因此它具有经济投资活动的共同性质。同时,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历史原因、现状以及发展,它还有自身的特点:(1)公益性。电网企业在维系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输变电工程项目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具有基础设施的公益性。(2)网络性。电网是通过一个网络整体在电力系统中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功能的,任何一个输变电工程项目必须与整体网络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3)统一性。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辩证统一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则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因此,电网建设是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之间通过平衡实现统一的结果,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评价是从电力系统的视角下对项目的综合评价。(4)扩建性。输变电工程项目不论其自身建设性质是新建工程还是扩建工程,对于电网而言,都是已有网络的延伸,是对电网生产能力的扩建。从项目法人角度看,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为现有电网企业,属于既有项目法人项目;从经营管理角度看,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运行和调度一般由已有组织机构
承担。
3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3.1 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
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是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完工结束后,通过比较整个项目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对该项目所进行的全面评价。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简要阐述项目实施的基本特征,然后对比可行性研究报告查找出主要的改变,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后果。
3.2 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
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新建或者改造完工后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再评价。在项目产生的实际投资效益数据的基础上,将这些指标与项目前评价进行预测的指标进行纵向对比,或者与其他电网项目的同类指标进行横向对比,认识其中存在的误差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项目投资的实际收益,并据此制定相关的投资计划和政策。
3.3 输变电工程项目性能后评价
参照我国颁布的各项电网方面的技术参数,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前后的各种技术指标和参数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的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分析新建的工程项目对整个电网和以后的改扩建生产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经验总结。
3.4 输变电工程项目影响后评价
电网项目不仅对宏观经济和电力行业产生直接的效应,而且对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采纳先进技术的电网项目也会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因此,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影响后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两个层面。
3.5 输变电工程项目持续性后评价
输变电工程项目持续性后评价是指该项目对企业自身、地方以及国家持续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从财务、技术、环境和管理等角度对项目的存在和发展进行分析,了解项目目标、要素和存在的风险。
4 输变电工程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电网企业本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的实际,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输变电工程项目总体评价结构。
5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发展趋势
5.1 电网与低碳经济发展
输变电工程项目作为电网投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网功能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对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节能降耗的高要求,一方面,通过大力降低发电环节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水平;另一方面,在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的情况下,优先调度无污染的可再生发电资源以及“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机组。低碳经济对电网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影响包括更为经济高效的建设和运行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和发展绿色电网等。间接影响包括适应负荷分布和结构的巨大变化而引起的电网变化,适应电源的规模、结构、分布等变化而带来的电网变化。
5.2 电网工程项目评价的新要求
电网建设项目中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必须不断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需求。
一方面,针对电力消费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从电网管理、控制和引导的角度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典型低碳用户,分析其用电模式,在电网的规划、调度、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等方面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