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微型课基本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型课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型课基本要求

第1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我校以全员远程培训活动为契机,市教育局学期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突破,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及时组织各教研组观看名师面对面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

通过观看直播,参与远程线上研修,老师们感到收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校以此为契机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调动教研组的研修气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观看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教研组长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丰富教研活动,推进高效课堂。

我校学期初举办了校级公开课,公开打分,择优推荐,10名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同时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提高“优课”质量,做好“优课”资源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还提高了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提供服务平台。

组织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师徒双方签订了《涿州市第三中学“青蓝工程”师徒责任书》。学校领导对新老教师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给予了希望,承担了责任,青年教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此项活动打开了学校听课、求教的虚心学习的局面。

第2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国分类号:G434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指定学习领域。”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个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是不同的,有的同学从小就玩电脑,从装机到网络技术都有所涉及,对软件操作的领悟力超强;但有些学生,平时很少用电脑,鼠标键盘使用不熟练,对于任何一款新软件,都有惧怕心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又掌握不了。这就使得课堂上做得快的学生无所事事,做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老师被迫疲于指导那些基础差的,不断重复讲解基本操作。

2.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协助者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跟进,给予适当的提醒、点拨或解答。事实上,由于现在班级学生人数40到50人左右,一位老师能同时兼顾到5到10位同学的学习过程就非常不错了。

3.被迫重复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中小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落实技术的掌握,更要强调其艺术表达力。然而,因为前面两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技术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变少,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占用了老师的一些时间,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可行性

信息化时代挑战传统教学结构,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能为学习者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强大的学习经验,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借助微课的微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微型学习的需求促进了微课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正是由若干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能将其中的某些环节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微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作为课堂外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在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与频率远远超过课后。

1.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教学的方式在变,技术能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微课,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任务的分析与实际的编程是一气呵成,如果学生在中间有一点没有理解,或者是编程的某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直接导致编程失败,极大地挫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有时候学生模仿老师完成了编程,比如分支语句的教学,由于分支的嵌套看起来很复杂,部分学生能模仿完成程序结构的编写,但是对于其实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含义还是不够清晰。老师在制作的微课中,不仅有讲解分析推理,更重要的是在微课中也可以提问,并提示学生暂停并进行思考与尝试。

2.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老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他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讲“flas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中,可以制作三档不同的微课。

四、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的制作注意事项

1.微课的制作方法和基本要求

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而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都依托计算机进行,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微课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音视频的录制。微课的配音要清晰,最好在安静的房间录制由于以录制实时操作为主而非知识点,而操作中涉及的文字表格对视频分辨率要求较高,所以录制时分辨率需要高一些,不能低于720*576的标清分辨率,码率也不能过低,最好达到1Mbps甚至以上,码率过低,文字会被压缩的很模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同学的视力健康。

2.信息技术微课需要字幕

信息技术微课的字幕很重要,除了开头结尾教学目标和小结字幕之外,整个过程都要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以便让学生关注到操作要点。说明文字最好有连续性,即学生学习时任意跳转到视频中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现在进行的是什么操作。这点我认为很重要,因为很多学生只需要观看这个知识点操作过程中某一个环节,这样能大大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3]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式教育,2013

第3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我有幸参加了“省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到我们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聆听了许多位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识,但怎样开展、怎样运作、怎样评价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

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校本研修主要模式及过程、校本研修具体操作方式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校本研修的内涵简单的说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关注教师进修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四个关键词:校本,进修,研究,专业成长。是在日常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的一种朴素的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有7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eent know,简称PCK)、学习者及学习者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他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有发展理念、需求理念、管理理念、合作理念和特色理念等。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是:校长是校本研修的主要设计人和第一负责人,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显著特征,教师个人主动学习为关键,同事共同学习和研讨是主要形式,与校外机构合作是保障。校本研修主要模式及过程是: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和两个反思(反思已有行为和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想饿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以追踪教学问题为主的“行动研究”模式,包括扣问教学细节、追踪问题、收集积累资料、探索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逐步澄清问题、及时总结提升、成果共同分享、不断澄清问题、跟踪问题前行、问题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并强调:教育行为研究过程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校本研修具体操作方式有:以观课研课为主的观察研究、以反思记事为主的叙事研究、以学习借鉴为主的案例研究、以教育博客为主的网络研究、以教科研课题为主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设计方案为①校本研修方案基本内容:本校师生发展现状分析、校本研修目标、校本研修内容、校本研修措施。②基本要求:现状分析实事求是,研修目标形成序列,研修内容要分解,研修方式与考核要多样灵活,研修措施要立足校情、周详。③校本研修方案目标的设定:学校发展困境之所在就是研修主题之所在,学校发展之优势就是研修主题之所在。④拟定校本研修方案程序:现状分析、起草方案、讨论交流、修改定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研修应与时俱进,从了解教师需求方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第4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微课在国内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这与移动技术、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学习者更倾向于采取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以实现学习目的,这就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微课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有不同的阐释。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利用流媒体,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内容“简短、完整”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1]。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而微课的焦点是“微视频”,同时包含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2]。焦建利教授将微课的目标锁定为某一知识点,表现形式侧重“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3]为主。专家尽管对微课研究的视角和应用的方向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征:即微课是目标单一、用时短暂、内容集中、结构紧凑、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活动。

二、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英语课程微课开发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以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1.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目标要按照基本要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解并制订具体而细致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2.学习者分析

制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了解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和媒体使用形式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要对职业院校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准备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开展微课教学。

以我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数控技术英语微课为例,在设计课程之前,考虑到选课的学生以数控专业大二学生为主,在完成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在后续课程数控技术英语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机械制图、公差、数控基础等专业知识,同时还经历过校内实训,下厂实习,学生对未来岗位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数控技术英语微课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或是三维动画;同时,教师的英语教学不宜太多、太复杂,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岗位常用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线上客观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精练,提供数控、机械等方面学习的PPT课件和英文说明书的下载。

3.教学内容设计

不是所有的英语课程内容都可以制作成微课,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素材,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英语课程中的重难点。如,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定语从句,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翻译,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学生,这也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科技文中定语从句翻译技巧的汇总,如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等,并分别找到恰当的专业英语例句进行说明和应用。然后教师把每种翻译方法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微课,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如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专业英语词汇,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由于不懂常用的构词法,常出现造词现 象;同时也不会根据词根对陌生单词进行推测和判断词义。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词汇中的易错点时,应进行构词法梳理,将最常用的构词法,如派生、复合、转化等方法通过微课形式逐一录制出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3)专业英语现场实践环节。如数控技术英语课程中,介绍车床机构和功能时,如果让每位同学都到现场去实际感受车床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课时和教学计划的局限而行不通。所以教师可以预先在车床等机床的现场完成教学内容并录制成微课,然后在课堂上选择播放,或是上传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侧重点进行观摩学习,然后将问题带回课堂进行讨论,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4.教学媒体选择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

依据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特点,笔者认为,以实践类型的微课,应优先选用摄制型方式。以数控技术英语微课的实操环节――现场数控机床编程为例:首先,教师针对微课主题“现场数控机床编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其次,教师在黑板上将数控机床编程的一些程序列举出来,展开教学过程。随后,到实际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实践演示,与此同时,摄像人员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最后,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另外,以理论为主的微课,择优选用录屏型制作方法,即“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内容,教师只需要按一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课视频的自动录制。对部分细节问题,如间隔太长,时间太短,字幕标题、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变化等问题,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并输出教学视频。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抓住学习者的特征,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重实践教学,确保“够用”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方式,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这样才能实现“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目标[4]。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是什么?[EB/OL].http:///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7,2013-12-08.

[2]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第5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45-02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的影响与认识上的偏差,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职员及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是中、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就是素质良好的“精英人才”。有的因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不了解美术课程的价值,认为美术课只是让学生“画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中考、高考不考美术学科,农村美术课普遍开设不足,即使发达地区农村小学,也仅表面上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但在考试前夕常常被语、英、数等所谓“主课”占用。某农村示范班随机调查发现,全班只1人曾参加一年美术课外班,占1.9%;16人所在中小学曾开美术课,但初三只发教材不上课,占30.8%;35人所在的学校只发教材从未上课,占67.3%。

2.专职师资数量少

教师缺乏,数量不足是农村美术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存在大量教学点和班额不足10人或全校学生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如2009年贵州省微型学校就读学生有250 854人,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2010年仍有73个办学点。这些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也很难为每个“微型学校”配齐美术教师。为开齐美术课程,常常要请城里美术教师下乡。

由于农村各级课程培训或交流机会少,因此农村专职教师创新意识强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与教研能力;兼职美术教师常由不满工作量的其他学科教师或其他老教师兼任。近年来,很多非农村学校、私立学校、重点学校生源扩大,致使农村优秀美术教师大量流失;美术教师25:1的教师编制标准,也不符合农村实际,很多学校不能及时补充年轻美术教师;除完成课堂教学外,美术教师还要做多项不计工作量和报酬的工作,如辅导学生、写标语、环境美化等;在评职、评优、晋级方面,美术教师也常受影响;由于师范毕业生不愿来农村,使得农村美术教师“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且越缺越配不齐。

3.教学手段陈旧

现代媒体手段使用不到位,如投影影像模糊、音响设备“哑巴”、光驱“不驱”的现象,屡见不鲜;边远地区学校没有现代媒体教辅设备,仅有挂图、老式幻灯放映机;多数农村美术教师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学校教学设备的添置,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美术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到位、与外界同行交流少导致教师缺乏媒体应用教学技能,教学中缺乏刺激学生感官的情境创设,也缺乏师生的交流互动。

4.教材内容单一

国家美术教材单一,不具地方性,使得农村很难进行规范的美术教学;国家教材不适应农村,众多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几乎没有。农村美术教学示范一般只用粉笔板演,起不到专业示范作用;教材中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在农村缺乏相应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本身也涉及较少。美术教学材料短缺导致知识拓展不够。个别教学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如多媒体技术艺术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制作等。即或是水彩、蜡笔、毛笔、美工刀等普通美术用材也有众多农村学生接触不到。并且,中国各地民风民俗差异较大,农村专职教师稀缺,校外美术教学缺失,导致国标美术教材不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

5.教学条件简陋

按照“四配套”工程标准,学校美术教学应配石膏像、静物台、太阳灯等专用器材以及专用的美术教室。但是,由于校际差别、经费投入与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导致多数农村学校美术教室形同虚设,器材配备也不到位。在农村边远地区,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设备、材料更加缺乏,影响正常的美术教学。

二、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各级教学主管与农村校长、教职工及家长等,应真正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与素质教育观,认识美术教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氛围,开齐开足美术课程。要为农村美术教师开展新课程培训以及为其相互交流创设条件。要建立健全农村美术教育管理机构,配齐专职美术教育管理干部、教研员,使农村美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业务指导网络更趋完善,逐步配齐农村专职美术教师并加强管理与指导。美术教师自身应积极参与美术新课程的相关培训,加强交流,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有利于师生交流与对话的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配齐专职师资

首先,要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挖走农村美术教师的机构,要求其必须给予包括经济和教师培训方面的补偿,标准由教育主管部门依教师年龄、教龄、职称、业绩等确定。也可采取无偿派骨干美术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讲学及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为适应农村学生人数、教师流失人数年度上分布时多时少的特点,农村美术教师编制宜宽不宜严,教师人数应稍有富足。如此,才能做到学生人数多时,教师数量有保障;学生人数少时,富余教师可流动交流、学习。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宽农村美术教师招生时的学历要求,可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并在评职称晋级方面出台相应政策。要建立完善农村美术教师培养和培训体制,为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例如,可采用“自培”和“他培”方式相结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讲座、优质课评选、专题论坛、基本功大赛、观摩学习、进修深造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员要向农村倾斜,深入农村,督促学校美术实践;要组织开展名师优课、特色教学研发、基本功竞赛活动;应组织基层教师集体备课、积极开展美术年会、发现优秀青年教师、鼓励教师探索特色教学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农村教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及教学质量。

为规范不合理的教师流动,应制定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政策,可采取教师“县管校用”的模式,方便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师资进行统筹分配与管理。各县级政府要注意制订可行的教师流动方案,要公开、透明,利于操作和实施;流动时要考虑教师的居住地和个人条件等因素,对一些家庭负担不重的年轻美术教师,可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流动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任教,学校也应考虑在经济上给这些教师以补贴。

3.丰富教学手段

要完善农村学校现代媒体教学设施装备,充分发挥多种现代媒体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室遮光与投影条件,要适应美术课堂教学影像要求;教师选择图片要注意其清晰度。学校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完善农村学校现代媒体教学设施装备等硬件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美术教师进行现代媒体使用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现代媒体的使用技能。农村美术教师自身也要强化职业道德,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努力提高多种媒体的运用技能。

4.开发课程资源

首先,在农村美术教师培训中,要及时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在美术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总结出的经验,挖掘、调动和利用教师才能,指导教师自我学习、反省反思,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

其次,要在教学中打破美术教材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要根据农村学校和教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学生生活进入美术教学,增强美术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可组建一支由教研员、大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具有业务领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的课题研究小组。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自然、人文、社会中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和充实农村美术课程资源,弥补农村学生使用国标教材的不足与不适,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情感,提升本土文化的社会地位,缩短城乡文化差距。

再次,农村美术教学也要保证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历史艺术遗产的了解和学习,绝不能以地区、学校,或教师擅长的美术形式代替美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

5.完善教学设施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实际,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深入农村教学实际,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农村实际,各相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倾斜力度,改善农村美术教学硬环境。要在真正熟谙美术教学的一线专家指导下,合理规划设计、布局专用教室、器材室和相应教师工作室,以适合师生常规使用。各校要至少配备一个以上常规使用的专业教室,教室面积应略大于普通教室,以适应教师巡回检查、个别辅导与开展美术活动的需要。提供足够的桌椅,桌子设计应适合美术创作,如桌面可略做角度倾斜和翻转,配备可封闭的抽屉以存放教科书。要有与专用教室相邻,方便器材、道具外借与及时归还的美术器材室,并配备常规储管设施。最好配备布置包括实物投影在内的美术多媒体网络教室。在硬件设施能保证开展常规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学校还应配备专人管理和规范教室与器材的维护。

参考文献:

[1]王承昊,冉向捷.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美术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第6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多媒体辅助说课包含着传统说课的基本要求,是传统说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传统说课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把备课时的内在思维活动通过一定的形式外化出来,以便与同行共享。具体外化的内容不仅包括教案中已有的各个部分,还包括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能够更好地把这些内容说清楚并形象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逐渐成为当今说课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多媒体辅助说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结合说课的定义,所谓多媒体辅助说课,就是教学者以同行、专家等为对象,在备课的基础上,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根据一定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系统地对某课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及其原理进行解释和评说,并得到同行、专家等的评价过程。完整的多媒体辅助说课过程与传统的说课一样,包括说课者的解说过程和其他人的评说过程两大部分。

笔者在担任说课比赛评委期间,经历了由“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说课到“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说课的过程,发展至今,多媒体辅助说课已成为说课活动的主流形式。但是,目前关于多媒体辅助说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多媒体辅助说课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人常会犯一些类似的错误,未能避开多媒体辅助说课的常见误区,影响了说课的效果。这些误区主要存在于说课课件、说课展示和说课内容三个方面。

一、说课课件方面的误区

在多媒体辅助说课课件中,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最多,主要是PPT课件制作比较方便,也便于修改和共享。也有单独使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或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制作说课课件的。这些课件制作与使用中常常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1.误把干扰信息当作点缀

使用多媒体说课课件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尽可能清晰地向听课者传递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理论依据,因此,要注意在每一页图片的设计中尽量避开无关信息的干扰。以PPT为例,有的制作者喜欢在幻灯片中加入一些无关的小动画作为点缀,如在画面的一角加入一个会煽动翅膀的蝴蝶、或在空白处加入一个会眨眼睛的小猴等。作者的意图往往是希望这些小动画能够让课件看起来活泼一些,但却忘记了人的注意是有限的,当过多地把注意力分配到与说课主题无关的内容上时,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当小动画对于理解说课的内容没有帮助时,过多的小动画看似生动的点缀,实则是有害的干扰。

在有的课件中,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和动画设置过于花哨。在一张幻灯片放完后,第二张应该很快速自然地呈现出来,但就这一个简单的出现,制作者却要花样迭出。有的会像阶梯一样缓慢地延伸出来,有的会像车轮一样旋转出来等等。适当变换一下切换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切换时有的说课者硬要加入一个炮声把下一张“崩”出来、或加入欢呼声把下一张“迎”出来,这些过度的切换花样会让听者觉得别扭、甚至产生反感。在同一张幻灯片中呈现新内容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有的在新内容呈现前后,加入了各种声音效果(如掌声、咔嚓声等),忘记了来听课的对象是同行、专家,这些人为的声效只能让他们徒增烦恼,并不能为说课添彩加分。

2.误把信息过量当作内容丰富

虽然一张页面可以包含许多信息,但是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个组块,因此听众接受信息的速度是有限的。有的说课者未顾及这一点,在一张幻灯片上一次呈现的信息过多,有的不标重点,让人感到说课者主次不分;有的把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字体等都一一标出,由于信息量过大,又会给人以杂乱的感觉。对听课者来说,面对短时间内迅速涌现的信息,往往会感到茫然或焦虑,其评分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尽量避免把大量信息集中在一张幻灯片上一次呈现,而应分散到数张幻灯片上,有序地逐个展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整体效果,必须把全部信息或说课思路呈现在一张页面上时,可以通过设置动画方式来依次显示,即在该页面上每次只增加一点信息,随着不断点击鼠标,信息逐次呈现。逐次有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把述说与课件播放结合起来,使听者更容易把握说课思路。

3.背景图片和正文文字搭配不当

背景图片和正文文字搭配方面的误区主要有两点。第一,背景与正文反差不大。有的说课者偏爱某种风格,所选的背景图片和设置的正文文字颜色过于接近。如有的人偏爱红色,于是背景选择的是粉红色,文字选用的是棕红色,背景与正文反差不大,加上投影仪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投影到大屏幕上时缺乏鲜明的对比,难以突出要显示的信息。第二,背景图片过于单调,从头到尾只使用一个模板,没有根据正文内容作适当的调整。由于单一的刺激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应该根据说课的内容,每隔三五张幻灯片变换一下背景,并要通过调整正文的字体、颜色、排列方式等,使背景和正文相互配合,尽量做到既有变化,又和谐一致。

4.忽视了说课课件的调试

有些说课者在比赛前没有到说课地点对说课课件进行调试,误以为他人的计算机也能播放出预定的效果,结果在说课进行到中间时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插入的视频在这台机器上不能播放,主要原因是有些格式的视频(如rmvb格式等)需要安装解码器后才能播放。其次是原先播放良好的视频或音频没有声音,没有意识到电脑上的声音按钮被调到了最小状态等。这些突发的意外使得说课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知所措,不但影响了说课者的情绪,也极大地影响了说课的效果。

二、说课展示中的误区

1.多媒体展示与解说脱节

多媒体辅助说课的优势在于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说课者的教学设计思路,因此,当屏幕上呈现出某一情景时,说课者应立即给予恰当的解释说明,使展示与解说浑然一体,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但在实际中仍有不少说课者事先准备不足,面对屏幕上出现的内容却忘记了解说词,导致展示与解说脱节;或者解说不流畅,磕磕绊绊;或者说课超时,被迫中途停下,这在比赛中时有发生,对说课效果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说课者首先要写好说课稿,根据时间要求把握说课稿的长度。一般而言,说课时的语速大都在每分钟200字到300字之间,如果规定说课时间为15分钟,那么说课稿的长度应在3000字到4500字之间,根据自己的说话速度和播放课件的时间,稍作演练后再确定说课稿具体的字数。其次,要像备课那样认真演练每一个环节,何时点击播放、何时进行解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使整个说课过程完整流畅,需要多次演练。一般而言,演练五遍以上,都可以达到基本流畅,时间误差降低到2分钟以内。

2.在展示中只见媒体不见人

有的说课者误认为只要课件做得好,个人展示无关紧要,导致在展示时只见媒体不见人。具体表现主要是表情呆板,机械地述说,缺乏情感投入。更有甚者,说课时躲在计算机后面,看着屏幕或计算机把说课稿一背到底,展示过程索然无味。说课者的态度对说课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听者无法从说课者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传达的信息中体会到其情感投入,会使听者对其所描述的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怀疑。虽然说课不同于讲课,声音、表情和姿态的变化也不如讲课时丰富,但是说课决不是毫无色彩的、机械的述说,而应是对自己教学设计成果的热情展示,其过程应该是充满感情的,这种感情能够、同时也需要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3.忽视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的区别

在很多说课中,说课者没有意识到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的差异。课前说课关注的是备课的过程和原理,在说课展示过程中应该以预见式的语言来阐述,如“我准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应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课后说课侧重于对整合效果的总结上,关注的是上课的过程和对课堂现象的解释,在说课过程中主要以“我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做了什么活动”之类的客观描述性的语言来阐述,并且还要解释实际的课堂效果与原先设想的差异,如果能用多媒体把当时的课堂情况稍微展示一下,效果会更好。

三、说课内容上的误区

1.误把经验作为理论依据

有的课设计得很完美,课件制作也很精致,但在说设计的理论依据时,总是局限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几句常用语,局限在经验层面,不知道许多教学活动都涉及到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如让学生讨论、交流会涉及到合作学习理论,让学生参与、体验会涉及到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做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会涉及到迁移的原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和有策略的表扬则涉及到动机方面的问题。如果说课仅仅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不去深究其中包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就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提高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学理论不会仅仅局限于一种,常常是多种理论的组合。不同的学习理论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各具优势,如行为主义理论较适用于解释实验操作和技能的学习,认知主义理论有助于解释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人本主义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个性情感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说明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层理解方面的问题[1][2][3]。不同的理论各有所长,只有在更深的理论层面上阐明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才能对教学效果做出合理的预测和评价。

2.误把多媒体辅助说课当成微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些说课者在内容展示方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把多媒体辅助说课变成了微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看似内容很丰富,实则违背了说课的初衷。说课不同于讲课,讲课的侧重点主要放在知识内容和课堂活动上(what),而说课的侧重点则在于说“怎么安排(how)”和“为什么这样安排(why)”上。因为讲课的对象是学生,必然以具体的知识、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主;而说课的对象则是同行或专家,具体的课程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大都是非常熟悉的。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在说课中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很多都可以一带而过,不必一一细说。如果有需要详细展示的教材内容,在安排时也要注意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的描述和所包含原理的讲解上,详细展示的目的是让听课者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理有据的。

对于课件中所使用的视频、声音等素材,可以进行适当的展示,但要注意有所选择,并且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把说课变成教学。对于占用时间较长、并且是必须展示的视频,最好用文字或语言说明一下展示的时间是多少秒钟,让听者有个心理准备,防止被误认为是在拖延时间,这在有严格时间要求的说课比赛中尤为重要。并且要牢记展示的目的是让听课者理解这些素材的特点和优势,并要在解说中予以说明和强调。总的来说,素材使用的原则是取舍适度,详略得当,切忌在说课中喧宾夺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的误区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说课中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误区主要有两个。第一,确立重点和难点的理由不充分。有的说课者这样说:“因为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我确立重点和难点如下……”,这并非确立重点和难点的合适理由。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该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后提出的。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能力起点、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教材的特点包括本节课的类型、在本章或本书中的地位、作用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什么重要,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困难等,对学生和教材的具体分析才是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第二,忽视了前后照应。有的说课者只在开始确立了重点,而在后面却没有强调在哪些教学环节使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让学生如何学习来掌握重点等。有的说课者在前面介绍了本节课的难点,但是对于如何突破该难点却没了下文。更有甚者,前面说A是重点,后面说课中却一直强调B的重要性,前后缺乏照应,这在说课中都是应该避免的。

总的来说,多媒体辅助说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说课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说传统的以写教案为主的备课是备课的初级形式,那么多媒体辅助说课则是更高层次的备课。成功的多媒体辅助说课既要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传统备课为基础,又要满足说课的基本要求,把内在的思维外显化,把潜在的经验理论化,还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把教学思路形象化。备课过程外显化和形象化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想和尝试、犯错与修正、总结经验与教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参与多媒体辅助说课的广大教师,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发现和避开潜在的误区,促使多媒体辅助说课这种有效的教研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姚梅林.学习规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第7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艺;中职实训;SMT技术

一、引言

电子技能实训包含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电子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如今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电子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许多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技术更新,大中型电子企业已逐步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艺来代替传统的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的传统手工插件工艺。电子产业正向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的方向高速发展。SMT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是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技能,中职电子专业加入SMT实训课程已是大势所向。

二、注重理论基础学习

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地为市场输出合格的中初级技术型人才。SMT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素材要结合SMT考证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用人企业对只是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理论只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准。如何有效的实施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专业课教学一般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开课比例一般在3比7到2比8之间。也就是说实训课要比理论课要多很多。在有限的理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SMT的用途与前景,掌握SMT技术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艺,检修程序等。为了让学生对SMT产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观看,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工具的并用,也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为实训课的理论知识做好铺垫。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SMT专业教学应更重视专业实训课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符合中职学校教学规律的,也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主要从职业素养、SMT知识、SMT技能三方面培养学生。为了加强实训技能训练,可适当提高实训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延长学生训练的时间,在完成基础焊接技术训练后,可增加一些考核项目,使学生的基础技能更加熟练与完善。同时可以模拟企业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解决SMT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具体产品的生产。在实训课堂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掌握SMT元器件的分类与认知,掌握SMT印刷板设计与制作技术,了解SMT的特点,学习SMT工艺流程,熟悉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通过全程实训课程,由学生完成从电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到元器件检测、焊接、安装、调试的产品设计制作全过程,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掌握先进的SMT表面贴装技术,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教学方法。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也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设计一独立项目课题,由学生进行实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以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SMT工艺知识对学生的储备要求较高,如果使用普通的理论教学方式,很多知识会变得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将会变得困难。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顺理成章的成为项目实训的一部分,高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SM T项目设计,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对比、讨论、分析、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项目设计中的讨论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发展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SMT人才培训费用方面,让学校单方面培养,其费用是极高的。SMT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费用不菲,而使用率极低。学校培养的规模较小,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工作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校能和企业一起合作培训SMT人才,将大大降低培训投资成本。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让培训学生参与生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环节,保证实训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安排专业实训教师到合作企业下厂锻炼,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培训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既能承担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做到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有利于SMT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既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践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等功能。校企合作能一定程度降低用工成本,保证其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稳定一部分技术较好的技术性人才,合作企业的人才输入依托合作院校。

学生在合作企业中,可以体会到真实企业文化,参与到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等多个环节。校企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红.《电子工艺实训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二期

第8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一、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是预先想达到的教学结果。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有目标明确,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要清晰,对要达到的要求指向明确,具备可测性;(2)要适度,从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基础出发,既不盲目求多,也不过于松散;(3)要兼顾,不仅考虑知识能力达到的程度,还要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所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把握最佳的教学时段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一节课的最佳时段是上课后的第5-20分钟。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把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安排在最佳时段内,以保证在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段内完成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上新课时启动环节(包括基础训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等)应在5分钟内完成;中间环节(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或探索新知等)要安排在上课后5―20分钟内进行;后续环节(反馈联系、作业、应用创新等)要安排在最后的20分钟。这样就能保证在最佳时段内讲清重点内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辅以变式、引申、扩展、创新应用的联系,从而获得优化的数学教学效果。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教法就不同;即使同一内容、同一课型,由于不同教师的风格、不同的习惯,教法也各异,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三点:(1)符合教学特点,注意它的逻辑性;(2)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情趣;(3)符合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遵循这三点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另外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临场应变,结合运用。

如在教授“梯形面积计算”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教学,可采用“引探教学法”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多种方法,使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学会梯形面积计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寓学法指导于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可以引导学生去直观分析,从生动的形象思维逐步引向抽象思维,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六、获取及时的反馈信息

反馈原理认为,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反馈信息。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多边交往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多向的,教师要有效的发挥主导性,及时地组织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安排上看,一节课,一般至少应有两次的信息反馈练习,以保证教师获取信息,便于进行调整。从实际上看,应加强面批指导,尤其是学习上的差生,要多关心,把他们的错误诱发出来,以利于进行控制调节。从处理上看,教师获取信息后,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适量安排练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七、尽量规范板书设计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板书设计不仅要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具体鲜明,能突出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而且能具体鲜明地揭示知识结构。

八、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由学生从其生活实际中选取。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材上的内容便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全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便成了他们传道的“圣经”,教学参考用书成了他们备课的“法宝”。孰不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生活经验及周围环境的千差万别,教材上的内容已有一定的阻碍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话提示我们,要想教得好,使学生受益,就要依靠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提取真实,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

(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组织教学内容。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第9篇:微型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教学板书;教学目的;逻辑关系

教学板书是一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板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 板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让他们认识到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浓缩到用几个字可以归纳出来,或可以通过优美的图形来表现,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板书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突出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方法、直观的教具和较多的训练来突出教学重点外,通过简明扼要、生动直观的板书来体现教学重点,也是重要方法之一。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3 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能将所学的内容,尤其是较复杂的教材内容分成层次与段落,主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其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知识体系,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它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从板书上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4 板书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5 板书有助于扩大、巩固学生的感知量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 11%,而视觉占 83%,其他(触觉、嗅觉等)只占 6%。因此教学过程中,虽然是学生“听课”,但不能单纯使学生听,更重要的还是应充分发挥视觉作用,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调动多种器官了解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系统,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难想象,一个盲童和视力正常的儿童们同时在一个教室中接受同样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会有多么大的差异。因而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