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

第1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实践与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2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09

一、微课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课程”又称“微课”,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微课”是着眼于某一知识点的完整教学活动,是微格教学的有力支撑,其突出特点是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针对性强且适于自学、时空选择自由度大,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另外,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特别是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与困惑,对有效学习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微课在学习中的助推作用

学生是一个有个体差异的群体,有的思维上有惰性、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学习能力不足,疑难、疑惑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接受能力不强、问题带到课后但又缺乏针对性的辅导……,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效率低下。“微课”因其内容的短小精悍、反馈及时且针对性强、成果简化易于反复播放等特点,恰好弥补这一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习之趣

“微课”是模拟一个教学情景,就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发散、思考和讲解,往往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形象直观等异常吸引学生之处,与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状态相比,直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一次用微视频教学时,当学生看着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画面,并且不时传出老师的声音时,是那么的兴奋与专注,短短的6、7分钟时间里,学生展现出从未有过的专注度,课下无意中听到一句“我这节课是上高中以来最认真的一节课”,也许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我感觉到微课的利用确实改变了一些、吸引了一部分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同学。另外一些化工生产过程讲起来枯燥无味,采用微视频将其生产过程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来,不仅简化了学习过程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微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也能让学困生“被主动”起来。

2. 化解学中之难

化学知识点零散,原理也比较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运用微视频的形象与直观,能起到化解作用,利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几乎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等是学习的重难点,上课前布置任务,借助于互联网微课视频,提前观看自学,有利于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一些有机物反应历程复杂抽象,特别是学困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乙醇在与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时乙醇断键的方式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微视频采用动画形式直观展现球棍模型中断键的位置与形成新键的过程,既能提升学生关注度又易于解决这个难点。再如一些微观的世界、微观现象常常让学生一头雾水,如在学习晶体结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规律等微观知识内容时,我们都可以借助微视频,将抽象变为具体、将微观变为宏观。实际上高中阶段几乎每个知识点、每个实验的微视频网上都有,资源很是丰富,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或者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搜索,然后自学、互学、交流,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去制作。

3. 消除学后之惑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虽然课堂上听了,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的掌握,有了微课,他们就可以针对疑惑不解的地方重复播放,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对话、交流,吸收内化,直至掌握。如在原电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书写等内容通过课堂交流学习,从检测来看,部分学困生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友情提醒,将相关微视频发到网络上,便于这部分同学课后自学、互学,从反馈结果来看,微课对于学困生课后的解惑辅导、课后再学习、巩固教学成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提升学习之效

自从不时引入微课于教学之中以后,学生学习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首先是自觉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多了,主动学、合作学的场景时常展现,诸如导学案上交率低、完成率低、抄袭应付现象大大减少了。其次课堂听课专注程度增加了,有了微视频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课堂游离现象明显的减少,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变化更为明显。再次是课后主动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也在增加,以前有部分同学是带着疑问离开课堂的,因此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有了微视频,这部分同学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有针对性的重复学习,极大程度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缺陷和漏洞。

三、微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微课是课前的预设,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自控能力等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能力、自学情况去制作,现代课堂是合作与互动相结合,动态生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要想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在选材、制作、使用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 选材上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需要制作成微视频,否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在选材上下大功夫,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好预设并提供丰富的微课视频,并使其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预学习。第三,微课选材要广泛,不仅包括微视频,还包括学习单、练习和评价等,要在学习单上将微视频、练习和活动超链接起来,这样有利于建立学习的完整性。

2. 制作上

“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对象是学生,所以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生本教育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通过微视频促进生生间的自主、合作、交流。因此微课在制作上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问题导引、利于探究;二是内容丰富、讲究方法;三是归类整合、分类讲解;四是短小精悍、引人入胜;五是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六是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 使用上

首先,要认识到微课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借助而不依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导学案的调度下研读教材,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后再回到导学案来讨论、练习。其次,还要有效避免学生在使用各种终端进行微课学习时游离出学习而进行其它诸如打游戏、网聊、看小说等无关活动。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与监督管理,防止一些学生借此沉迷于网络。第三,化学是实验性、探究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有些演示或分组实验并不能被微视频所代替,比如原电池中的水果电池制作、铝热反应、焰色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钠与水反应等等,否则效果甚微、适得其反。目前在一些学校分组或演示实验受到条件限制、课时限制、教师本身做实验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逐渐被微视频所代替,让学生逐渐失去探究的过程和兴趣,很令人担忧。

微课介入课堂教学,虽然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对有效学习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微课”展示的仅仅是教师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讲授,缺乏师生交互配合与交流沟通,而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和谐统一、有心灵的撞击,因此“微课”的前景更多地在网络教学中,在课堂仍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学生的帮扶上,它更多的是起到助推作用。微课也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助推作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第2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探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29-1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索,使物理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把可乐瓶下端一侧和下部各开一个小孔,装满水后盖紧瓶盖,用手悄悄地堵住上面的小孔,从水槽中提起,水不会流出来,然后让一名学生帮老师提一下,他当然没有注意老师堵住的小孔,水就会流出来,反问学生“你怎么把水瓶弄坏了?快给我。”当老师拿过水瓶时又堵住了瓶上的小孔,水又不流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情绪就会高涨。

二、营造物理课堂情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程标准》下完成教学任务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课堂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只有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好物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日常器具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通过用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这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四、优化学科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五、设计探究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加强探究式学习,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例如,《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的归纳,以及对不同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热传递知识,在此教师不宜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六种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对于物质热性能的研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差异,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

第3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无效教学行为

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发现了很多朴实而又精彩的课例,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不少课堂上存在着无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讲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因此,有必要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分析造成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改进,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从有效到高效。

一、无效的“探究”教学行为,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化学实验探究中,不少教师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不但教学是无效的,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

二、无效的课堂提问,降低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教师课堂提问太多,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好不好,学生跟着教师的话异口同声“对”、“好”。其实教师问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都没有时间经过大脑思考。一节课下来,问题提了一大堆,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或者有的提问设计太难,离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实太远,学生无从回答,使课堂气氛沉寂。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颖而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工夫,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设计的问题才必定含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特别要注意把握提问时机,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深浅适中,适应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无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在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四、抛弃“讲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4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摘要: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导游服务”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分析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对其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导游服务;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吕丹萍,女,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导游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58-05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现今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除了“服务礼仪”、“中餐服务”、“客房服务”中有部分实操内容,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其他的“旅游文化”、“导游服务”等专业课一直沿用“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过程刻板,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云、微博、微信等科技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育者应该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克服中职专业教学中原有的弊端,实现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特点

1.基础水平存在差异。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高分中考生一般都上普高,职高的生源大部分是低分和少部分家境较差的分数尚可的中考生。

2.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别。与其他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平时不喜欢看书、学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别:一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比较向往,能深刻意识到专业课程对今后的就业、深造都有一定的作用,学习兴趣较浓厚,学习主动性较强。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得过且过、混日子、拿文凭的消极心态,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版本多。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使用过多种版本的教材,确实感觉教材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和技能操作缺乏,对技能操作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不足。因此,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必须改进和突破。

2.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分离。由于专业课师资力量不足,虽然学校每年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锻炼,旨在掌握专业最新动态和发展,但是专业课教师平时疲于应付授课任务和做班主任,类此规定往往不能达成。导致教师很少有精力走进社会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教材本位,致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岗位技能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所需技能如何相结合的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3.教学方法单一。作为一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由最初的纯理论课程发展到“理实一体化”教学。[1]但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示范、学生操作的模式,而且都是在实训室模拟进行,没有游客,没有真实的情景,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二、“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发展与运用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2]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翻转课堂”在我国的运用

进几年“翻转课堂”引入我国,率先在广东、南京、济南等地区发展,由于效果明显,在全国被教育行业大范围的学习与运用。

三、“翻转课堂”在“导游服务”教学中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变背景下,专业课必须进行系统改革。中职教育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特殊教育,以实践为重,培养应用性人才。在其课堂教学中多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将项目细分,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

(一)“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

笔者在两年中对两个平行班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见表1。

表1显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训课堂的应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流于形式,目标达成率较低。鉴于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翻转课堂”的资料,从中发现很多“翻转课堂”成功的课例,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因而在“导游服务”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笔者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来实现该模式(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将课前知识的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三)“翻转课堂”对“导游服务”课程的新突破

1.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系列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讲解有限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结合模块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课时限制的问题。

“导游服务”是一门系统化课程,“翻转课堂”并不是适用所有内容,笔者根据当地旅游特色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设计为5个模块(见表2)。

2.教学内容的视频化。“翻转课堂”对专业课的教材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突出视频化。根据视频能反复播放的特点,使学生能随时随地的直观、真实的反复学习相关技能。

例如,在“途中服务”教学设计中,将知识点与东钱湖当地的旅游路线相结合。以高速路口到小普陀景区这段路程为例,与旅行社联系,教师、金牌导游共同设计导游词,然后由金牌导游讲解,拍成视频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

实践证明,在“翻转课堂”中,运用视频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潜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在各级的技能大赛中大放异彩。

(四)“翻转课堂“的课业设计

课业设计必须适应教学模式,“导游服务”课业设计也必须与地方特色和专业岗位技能相结合。设计出的课业要突出地方性、技能性、实践性,切实将理论运用到实处,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五)“翻转课堂”在“导游服务”中的运用

“导游服务”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旅行社的相关部门、服务程序,并明确导游人员的职责及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基本的导游服务程序,灵活运用常用的导游服务技能,并能妥善处理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科目。知识点单纯的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掌握和具体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翻转课堂”的视频,完成一份沿途导游讲解词的视频作业。以拍视频完成作业的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意去完成作业。视频拍摄不是一次成功的,需要反复拍摄,这就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导游词自然就能熟记。

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供的视频作业,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解决。优秀的作业则上传到学校FTP上供大家学习,并作为以后“翻转课堂”教学的素材。

(六)“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难题与破解

1.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翻转课堂”要学生在课前花时间阅读学习的资料,课堂上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让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与实践问题,学校要想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就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

2.学科的适用性。目前,“翻转课堂”并非适合所有的课程。如何在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这个问题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例如,欢迎词、欢送词、介绍下榻饭店、介绍景区这些内容是可以制作成“翻转课堂”,但地陪导游程序、各环节的交接工作等内容环节多、内容散,很难制作成“翻转课堂”,所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素制作,关键从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入手。教学录像中不仅要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还要阐述相关理论,生动充分,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同学互相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对于不同的学科,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翻转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

3.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教学视频后,查阅大量资料,总结问题,完成作业,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翻转课堂的成效与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成效

为何这么多美国老师争相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呢?主要有两大原因:(1)传统的教学效果太差,激不起孩子的学习兴趣;(2)在线视频大为流行,2007年时只有15%的网络使用者观看教育视频,2010年时则增加到30%。[3]网络上有了众多的学习资源以及高中生熟稔科技操作,为翻转课堂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两年的实践中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教学效果

1.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学生不认同这种做法,在课余时间不学习,那么课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由于平时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在制作翻转课堂的同时,不能一味的强调知识点,笔者在“翻转课堂”设计中,设置趣味性、互动性、游戏闯关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每个任务结束后通过一些评价体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下去;通过团队的合作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最具创意“欢送词”、“最佳计调”“处理突出事件最佳小导游”的活动,学生讲解导游词的激情、技能得以提升,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

2.从教师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推动者。[4]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笔者在引导过程中,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通过引导学生基本自主把控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学习。

3.竞赛有突破。笔者从2012年最初接触到翻转课堂,两年的时间,处于一个摸索试用阶段,以下就是笔者通过近两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见表3)。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将原本注重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技能,学生乐于学习,才会提高教学效果。

4.会考进步大。笔者尝到“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好处,在旅游文化教学中也试着运用“翻转课堂”,尽管在制作上并不专业,但能将教学中重点、难点通过课前“翻转课堂”形式、课中答疑重难点、课后的拓展来实现。

例如,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等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当网络教学视频流行起来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对执行过程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研究。

1.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还存在很多不足,现阶段学校的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支持还是非常有限。需要学校给予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开展。

2.“翻转课堂”的载体问题。较城市学校而言,农村中职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载体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电脑、IPAD并不普及,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学生观看“翻转课堂”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并不成熟,如何管理机房、怎样实现校园无线WIFI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支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4-45.

[2]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77-78.

[3]金陵.萨尔曼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55-57.

第5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美国思想家萧恩(D.A.Schon,1983)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如何做到反思性教学,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以错误分析为例,实践反思性教学的应用。错误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张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揭示学习过程中的普遍规律。错误的重要性表现在: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推测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及其不足,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向研究者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错误对于学习者本人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对假设的不断尝试和修正的结果(S.P.Corder,1981)。错误分析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人们改变了对于错误本质的认识,把错误从需要避免、需要纠正的地位提高到作为认识语言学习内部过程的向导地位,形成了一套颇为有效的错误分析方法和程序(戴炜栋,束定芳,1994)。

二、错误分析作为反思手段的教学应用

1.错误成因分析及其教学意义

(1)母语(汉语)知识干扰。语言学家发现二语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在初学阶段,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过多依赖母语知识,出现母语知识的负迁移。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是初学德语的学生常犯的错误:

错误:Heute wir haben Unterricht.

原因:在汉语中可将状语和主语都置于谓语。

错误:Gefallen Sie dem deutschen Film?

原因:忽视动词gefallen的配价,完全根据汉语的结构组织句子。

(2)第一外语(英语)知识干扰。德语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都是其语言学习进程中继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习之后被当作第二外语来接受的,所以学生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都会对德语学习产生干扰。如:

错误:Ich muss gehen in die Schule.

原因:忽视德语框型结构,根据英语情态动词和不定时动词位置组织句子结构。

(3)目的语(德语)知识前后干扰。这一类错误是学习者根据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目的语知识和经验类推出了偏离规则的错误语言形式,也被称作语内干扰。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是因为学生对已掌握的德语知识使用过度概括的学习策略而导致的语言错误:

错误:Wir fahren gleich nach Bahnhof.

原因:泛化了nach的用法。

错误:Das M■dchen hat den Ball wiederholt.

原因:简化了wiederholen作为可分动词的用法。

从上述语言学成因分析可以看出,在重视教学反思的外语课上,学生的错误就是教学效果的反馈,而错误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评定学生目的语的掌握水平,分析学生目前时段学习遇到的困难,判断教学安排中哪些部分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练习,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刘慧兰,1997)。

2.对待错误的态度与纠错策略

如何纠正错误取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现代观点因关注语言表达的流利度而主张对待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束定芳,1996)。即使面对的是错误百出的初学者,教师也不必过分紧张学生的错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会使用过渡性语言,而错误正是过渡性语言的显著特征。过于频繁的纠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几点笔者认为对于基础阶段德语教学过程中的纠错是有共性意义的:注意即时纠错、过后纠错相区分,直接纠错、间接纠错相结合;注意利用阅读使学生积累正确表达,以减少错误干扰;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结论

不论是德语学习也好还是其他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依赖于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以促进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了解,实证错误分析则正是通过分析学习者所出现的语言错误来揭示学习过程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信息,它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性教学活动,分析错误成因、推断学习者学习策略、预见其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在教学中采取主动,找到恰当的纠错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国语,1994,(05).

[3]刘慧兰. 初学德语学生的错误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03).

第6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 优势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6

微课的特点就在于“微”,其一般是一个时间长度为5-8分钟的教学视频,部分特别短的微课时间还有可能只有1-3分钟,而微课的特色就是,时间短缺并不影响其内容的丰富性。在微课的视频中,其内容可以是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教学的素材,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对教学反思,也可以是一些练习测试题的讲解等。微课的内容并不固定,但是都是围绕着某一学科而进行展开的。微课并不对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全部进行展示,微课中的内容是将知识进行解构过后,对其中的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集中呈现,微课视频从而显得相对独立,同时多个展示了某一部分知识中各知识点的微课,其又有着某种相互的联系,从而使得微课同传统的教学资源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微课更利于进行情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合理的利用,从微课的“小”拓展到数学学科知识的“大”,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教学递进过程,更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平缓的学习过渡,从初中数学的浅表知识向深层次知识迁移,以此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使其在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

我们在对微课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初中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优势,其内容简单结构紧凑且极具灵活性,这让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的使用更为机动。

一、“微课”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的特点就是虽然结构短小,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说微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不只是停留在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层面,而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活跃起来,在学习中能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且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让学生能够持续的对数学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再进行实践应用。首先,微课之微在于形,而不在于意。微课的时长一般保持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最短不低于1分钟,这只是同40多分钟时长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仅表明了微课从形式的“微”,但是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却更为突出,能够集中的对某一个知识要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将问题的主题突出呈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更为全面、透彻,这就说明了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不“微”。也正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辅助,快速的将数学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并同时培养起极具创新的思维能力。其次,微课之微在于表,而不在于内。微课看起来比较短小,每一个微课视频只涉及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突出讲解,给人一种微课很“微”的浅表印象,但微课的知识呈现节奏平稳,学生能够很好的跟随微课的节奏来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实现学习能力的拓展,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微课从深层次来看其实并不“微”。也正是这样,教师通过微课的辅助,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重点突出。最后,微课之微在于里,而不在于外。微课每一段相对独立且时间较短,但是这只是我们就某一段微课本身而言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微课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看来一段微课视频看起来“微”,但是多段微课频累积在一起,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呈现的时候,其实微课就不“微”了。也正是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通过微课向学生持续不断的传授知识,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微课的刺激下得到激发,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微课”虽小,玲珑奇巧

微课还有一大优势特色,就是微课视频有极强的媒体基础,微课能够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上进行播放,因此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实现移动学习、随时学习、随处学习。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动态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并将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突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抓准教学的主题,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得紧凑,并保证数学课堂在教学的掌控之中。同时,学生需要对微课进行合理把握,让微课的简化性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探究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并让微课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被完全突显出来,借此来引起对微课课程教学过程及其内容的反思,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当然,微课的强适应性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正因微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教师可以把微课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可以把微课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讲微课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解答、数学教学启发、数学问题讨论、数学教学演示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微课的教学中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在微课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理念,把微课教学作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来进行全面的普及实施。

三、“微课”虽小,应用不少

第7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反思

时下,关于微课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大部分关于微课的思考共同的部分,大家均觉得微课其实是相对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将教学内容分割,采用数字化手段加以处理,适当替代教师现场上课。目前,微课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就是因为其能最大程度集中学生注意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优效,微课时间可以是1分钟,也可以是5分钟,视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定,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比较有益的相互补充,就高中地理课堂而言,其无疑是课堂中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耀着夺人的光芒。在实际教学环节,笔者曾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交流、请教教育教学专家,收获颇多,感触很深。

一、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巧用微课

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展示原理、导入教学内容、转承环节、介绍实例时,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一地理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内容时,巧妙利用《私人定制》电影的视频剪辑,介绍了时下人类面临的集中主要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向往引向深入,明显看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增强。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时,由于教师基本功的差距和教学准备的程度不一致,很容易出现解读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借助备课组共同研讨形成的规范的微课设计,可以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最基本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教师适时提出针对该教学内容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状况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一课教学活动结束前,进入教学小结阶段,微课又能起到深化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梳理知识点,总结其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如学习了农业类型的分类后,可以让学生以某一农业地域类型依据不同分类所属类型来分别阐述。总之,微课并不是新鲜事物,此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业已有此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师应充分理解这种课型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便于更好的教育教学。

二、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时下较为常见的微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以PPT为主,如感恩教育中通过动画展示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去的过程,极强的画面感和故事感发人深思,极具教育意义;一种是通过录像,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这种反思有教学者和听课者的反思;还有一种则是将课堂教学分成5-10分钟的时间块,逐个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一)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多媒体与微课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助手,但不是全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高效、动态、多维展示的特点,但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实际,我们使用多媒体,必须是教学内容和效果的必要。有时,传统教学对部分教学内容其实教学效果甚至会优于多媒体教学。笔者觉得微课也可以和导学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手段。如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洋流的视频,给学生相对直观的认识;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航海、对污染物的扩散。

(二)深入理解微课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

其实微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很多地方测试教师基本功,就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让教师短时间准备后,采用微课的形式讲课,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基本功的情况。只是微课比传统教学设计更有故事感,还能够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在实际教学准备中,尤其是微课环节需要注意设计的完整性,对课堂教学互动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具备充分的预设,尽可能避免出现教学中的卡壳现象。

(三)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微课的严谨、科学

集体备课最能确保微课的严谨和科学性,通过集体讨论,由备课组长在开学时安排好每位组员所承担的课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发言人呈现微课设计,其他同事进行补充,通过备课组内公开课实践,不断打磨,积累资源,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效果。这既能体现个体钻研研究,更能展现集体智慧。在设计微课时务必确保设计的新颖性(确保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体现一定的教学设计创意,结合最新的新闻热点,更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落实情况,切不可本末倒置。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分配给各组员后,看似难以设计的复杂教学过程被分解成若干环节,最后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任务就显得简单多了,这既能减轻备课负担,更能将别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智慧众人举火火焰高的极佳效果。

第8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朝着一个非常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微课的应用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够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实现高效的化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现状;问题;思考

随着网络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的不断普及,我们已经走进了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在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为明显的变化。当然,这一变化也影响到了教育行业,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对于一些像初中化学这样实践性与理论性并存的学科来说,微课的应用就巧妙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为一线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这也是微课教学方式在当前极受教师推崇的原因。但是综合来说,微课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取经验,完善技术,让微课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从微课产生的背景入手,指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微课产生的背景

首先,微课的产生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脱不了关系。现如今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人们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的信息与过去相比更加丰富。这就促进了学习终身化以及全民化的形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在的学生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能够主动借助网络平台筛选信息,提高学习效率。而微课的应用正好与这一变化相切合。以初中化学为例,相较于微课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过去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其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育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是微课产生的另一个背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可以得知,教育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国内教育与信息科学技术,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属于第二个阶段――“初步融合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着力于开发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微课的产生与应用正是这方面实践的产物,它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也改变了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

如果微课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课下时间利用起来,那么就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果将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那么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因此需要培养他们严谨独立的学科思维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今后化学学习的效率。而微课的应用在这方面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通过视频的形式对单个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这种方式也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点。今后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应用微课才能够保证其效果。

二、初中化学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课不“微”

对于微课而言,有两点是必须要保证的。首先,时间要短,一般以五到八分钟为宜,最长不能超过十分钟。研究发现,初中生往往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问题之上。因此,不管是视频课件还是幻灯片课件,微课一定要在五到八分钟之内将内容讲解清楚,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一段视频之中,讲解问题的数量应该以一个为宜。这个问题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学生较容易模糊的知识,但是切忌同一节微课之中讲解多个问题,这样会扰乱学生的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制作的课件远远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例如“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这部分知识,因为其牵扯的问题较松散,因此教师制作的该节课课件就显得非常拖沓,而且抓不住重点。再者,一些教师为了将微课课件控制在八分钟之内,在讲解时一味地加快语速,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二)微课不“课”

微课不“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件中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师思路不明确等。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够避免微课教学目标不清晰,内容空洞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录制视频的时候,教师应该想象自己正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要注意讲解的节奏,不能一股脑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为了压缩时间而加快语速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性的话语在视频中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如“请你现在将视频暂停两分钟,思考一下我刚刚讲过的知识点”,这样的话语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可是眼下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却存在很多问题,在录制视频的时候,教师根本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三)实验不真实

实验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化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实验上,同样在微课中也应该提高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视频中讲解的实验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实验基础之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于一些操作起来较为危险的实验,教师借助微课讲解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对于那些实验过程较长的实验,借助微课截取一个片段或者突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可是现如今很多教师习惯于从网上下载现成的实验视频,其中不仅包含有许多虚假的内容,而且很多教学要求根本达不到,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化学微课应用带来的思考

(一)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虽说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是一线化学教师中还存在对微课认识不足的问题。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课堂之上,依托于教材来开展,微课只是国内教育领域之内的一种短时炒作。说到底,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对新鲜事物存在一种抗拒心理。以初中化学实验为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微课的应用确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很多实验的结果可能仅仅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事,加之初中生又较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果能够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反复观察并总结,对于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堂的需求正视微课的意义,以微课的应用为切入点,对传统化学课堂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整体化学教学的进步,这才是在化学课堂中应用微课的根本目的。

(二)完善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

目前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视频、习题以及教案这三个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一节完整的微课应该包含视频、教案、习题、课件以及反思这五个元素。综合来看,当前的微课资源大都忽视了习题与反思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而这两个部分恰恰是学生反思并且提高的关键。因此,为了让微课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在配套教学资源之中完善交流、练习、反思的环节。这部分工作可以在录制视频的时候进行,也可以在使用微课的时候教师自主补充。总之,只有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源,微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丰富微课的展现形式

现如今微课的展现形式大都是幻灯片课件+讲解、课堂实录以及两分屏或者三分屏这几种形式,较为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眼下急需要做的就是对微课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采用实验室实景拍摄的形式来展现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之中学习较为抽象的知识。当然,如果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在微课中加入字幕,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也能够丰富微课展现形式。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就需要在制作微课时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虽然这样花费的时间会增加,但是微课的质量更高,应用效果更好,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还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根据自身相关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久兰.“微课导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6.

[2]孙楠.初中化学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3]曹小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9篇:微课的教学中的反思范文

现今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部正在积极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以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也是愈渐重要,通过微课学生能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加适应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一、微课的概述

1.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特点

(1)教W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小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2)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也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让小学生更能抓住课堂重点。而且“微课”的学习难点、学习策略等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应

1.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敢于攻坚的能力

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微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师生对每条棱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且相对的4条棱相等的特征,对正方体的特征分析运用了同样的道理。而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微课中这位教师则是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过程做成了视频并放慢了速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轻松地理解了本堂课的知识。

现今竞争愈加激烈,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决定学生未来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的良好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现今小学的教学目标,教师以微课的形式,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将文字或语言提示作为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去完成自己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本身更能愿意去攻坚,从而具备攻坚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在“用角度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用投影仪将一张A4纸放在投影仪下,自己用量角器在纸上画出相应角度,并用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进行了讲解,并对本课的重点进行讲解。这节微课是课前为学生播放的,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预习效果,从而让本堂数学课上得很轻松,学生也理解得很容易。

这也就说明了微课的另一合理运用,教师先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运用微课将学生的预习内容加以巩固,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同时,教师应注意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运用微课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