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第1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1.结合课改,吸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数学和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地发展,教法与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不很协调,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当前的思想观念、生活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同步,没有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走出课本,在保持《教法》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学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状况,形成较为先进的数学教育观念。同时特别要联系目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实施现状,介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学习《标准》的前提下,开设中学数学发展的专题课程,明确符合时展的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要求,实行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的开放,建立开放型知识结构。

2.对《标准》新增内容进行研究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标准》强化了概率统计,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有些具体内容在教法课程中从未涉及乃至现行的高师数学课程中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盖。如,算法、框图、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开关代数与布尔代数、优选法与实验设计、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等[1],结合其高师专业课程的相应改革,专门补充讨论新增内容设置原因,正确把握《标准》对新增内容的定位,并对其教法及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3.调整教学顺序

《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通常是先学习了解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讲教学原则、逻辑知识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2]。如果先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应做哪些工作,再介绍做该工作具备的知识、原则、方法,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高师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高师生经历“大学教法—学习方法—中学教法”的过程,作为《教法》课,更应该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1.强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面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分析常规教学模式,并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与范例教学)[3];学习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又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理论分析和技能培训

《教法》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师范性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技能。然而,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要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应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开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动中把握数学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教法》课重理论轻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大学在追求学术高品位时,不可避免地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因此,教法课程必须由重理论轻技能转向借理论促技能,并将其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其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学校,让学生经常到中学去见习,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尝试教学设计和实施。这是一种互惠的行动,它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学生和中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而且对师范生的知识应用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难以实施。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只有加强和改进教学活动,活动始终以尝试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专业和技能的训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具体做法:改变将《教法》课与试教课分离的现状,在《教法》课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分小组对中学的典型课题进行试讲,小组既作为教学基本功训练小组,又作为学习理论小组和反思研讨小组。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增进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的认识,继而在以后的全面试讲和教育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反思阶段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例如结合《标准》理念,分析《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不足等,提出研究探讨课题,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式和手段,善于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既能从事数学教学又能从事数学教育科研的高质量的数学教师[5]。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改革,《教法》所采用的传统的一张考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无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评价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完善。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评价,如采取笔试、口试、教学研究小论文三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可包括课堂讨论、小论文、调查报告、平时作业、动手作业、课堂示范、书面考试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最后成绩。另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比例增大为30%,期中和期末各占2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成绩,期中和期末考题改封闭型占主体为开放型占主体,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平时就积极投入到教法课的学习与活动中,促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可以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培养数学技能。只有通过例题的分析,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

一、例题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知识、例题和习题。每一节课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主要靠例题去过渡,用例题去引出新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看懂、理解、会做题,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去理解、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知识。可以说,例题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只是以解决例题中涉及的问题为目的,并不会从例题中展开延伸,导致学生只会照搬教师的解题方式,表面上对教师所讲的例题已经完全掌握,但其实一知半解,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就会看不懂、不会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扮演着模仿者,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就是“题海战术”,不停地做题去提高学习效果,没有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只是对教师例题解法的认同与接受。题型千变万化,学生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要真正发挥例题教学的作用,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只有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

三、对于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方法的研究

1.对中学数学例题教学的全面认识

在中学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例题的讲解不够重视,没有明确例题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反正课本上有,大致讲一遍就可以了,有时甚至忽视学生的分析解题思路,只是照搬课本,其教学结果自然事倍功半。数学例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双基、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启发思想、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思路、方法、格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示范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针对学生基础安排例题

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层层叠加的学科,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选择例题还是延伸讲解,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数学例题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情况去对例题进行相应的变更,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尽量避免偏难的题型,选择一些难度较低、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例题,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通过教师解题思维的引导启发,学生要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尽量自己去完成解题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例题的分析与讲解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发挥课堂的民主性,鼓励学生多发言,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强化学习气氛,保持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发挥其潜在的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与探索,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更好地综合总结分析学过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品尝到学习的成果与乐趣。同时教师在引用例题时,不要太拘泥于例题,要充分挖掘例题的内涵,在不改变例题中已知条件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条件,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的解题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达到例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4.重视例题的回顾反思

对例题的回顾反思过程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解题过程各个环节的审查、检验,可以让学生就已学知识深入探讨,以求对例题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揭示题目之间的联系性、规律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出例题教学的思路、方法、步骤,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应对不同模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训练思维的科学性、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例题教学作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概念、命题、习题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有极大的加强作用。在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突破口。

参考文献:

[1]丁建平.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8(78):46-47.

第3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 就是指主要是从教师与学生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方面来考察,即教育主体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的课堂教学是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要,不是精英教育。虽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满足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虽然在一节课堂上,每位同学所听讲的时间一样,但是达到的效果却差别很大,造成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而没有照顾到多数同学,这种学习机会差异的悬殊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课堂教学时间少似乎是很多老师的抱怨,将课堂教学的不理想归结于教学时间不够长。然而,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却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课堂教学密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数学课堂理解、巩固和数学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数学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1.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一个题型可以有很多种提法,而类似的提防却又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问题,所以题海战术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让同学们彻底理解了问题的实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而探究式学习在此具有极大功效。在九年级代数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在研究中学识长进。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 y=x2-2x+1 y=x2-x+2让学生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同样都是二次函数,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没有交点,让学生讨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跟什么有关?引出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内容。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学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师的应有追求。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特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离开学生的教学和离开生活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数学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慢慢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一来,方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5

第4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图形变换;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04-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的义务教学,各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下的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形变换是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图形变换这一内容亘古不变,虽然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观点却保持一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为提高初中数学图形变换这一课程的教学水平,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以保障授课质量,使学生们能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教学内容。

1.图形变换的相关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渭图形变换就是指许多点的集合,是某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变换,这一点不仅存在于原来的图形中,在变换后的图形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图形变换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等变换,一种则是相似变换所谓全等变换是指某一几何图形在变换之后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无论是在大小上面还是形伏上面都未有所改变,而且在新的图形中寻找任意的两个点,其之间的距离与原图形中对匣的两点距离完全相等;相似变换则是指某一图形在经过变换后所得到的新图形,虽然与原图形基本相同,但是大小却会有所变化,因而在原图形和新图形中分别选取两个相对的点之间的距离也并不相等

图形变换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平移变换,一种是旋转变换,另一种则是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具有相似性,平移变换是在图形中选择任意一点,然后寻找其变换图形中的相对应一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并且保证长度相等;旋转变换则是指选择图形中的固定一点,以此肖、为基础进行全等变换轴对称图形则是指原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能以某一直线为对称线来寻找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点。

2.初中教学中图形变换的教学建议

图形变换能够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复杂的几何问题进行简单化,学生在变换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图形变化的思想来看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理论联系实际。对此,笔者关于初中教学中图形变换的教学建议由以下几方面:

2.1 联系实际生活中图形变换的实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老师也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激发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初中教学中的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能找到很多的实例,选择典型的图形变换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形变换的理论知识,理解变换的具体过程。具体举例: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跳健美操的运动员的动作,看看人的旋转和变换,并说出是属于哪一种图形变换模式;又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以铅笔的鼻尖、中间的点和笔头的点为固定点进行旋转来观察图形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2.2 通过课件来向学生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和图形的变换。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图形是一种相对比较具象的符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将新课程的内容与之前学过的相关图形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展示在课件上。例如,可以向学生呈现一个三角形,然后慢慢地从左向右移动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在这两个三角形的中间画一条虚线,最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旋转360°之后与之前的三角形重合。这个简单的操作可以非常形象地向学生呈现了图形变换的知识与内容,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图形的变换过程,进而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2.3 教师可让学生动手绘制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教师讲解图形变换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变换的过程,了解图形变换的特点,在绘制图形变换过程的时候巩固和梳理所学到知识,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所绘制的图形来寻找对称轴的位置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方格中先绘制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将三角形平移,重新绘制出一个新的三角形,然后可以让学生数相隔的方格教量,以便掌握三角形平移的单位在初中数学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含义和慨念,也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

2.4 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变换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动手实践活动,对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绘制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能够重新再梳理一遍图形变换,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也会产生深入的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某一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原图与新图中各个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变换的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形变换教学法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对图形变换概念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际的应用方式,希望本文的论述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爱琴.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5,10:91.

第5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研究

不同地区的高校虽然都是奔着培育人才的理念进行教学工作的,可是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于“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导数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将其内容贯彻始终,更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深刻地思考其教学内容在两个阶段学习中如何进行衔接的这个问题.

一、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

高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之后提出更加深入内容的假设,通过针对假设提出的相关方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在对方案进行佐证的这个过程中,寻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对数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那个体现出学生发现问题的预见性,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的正确的假设性,通过思维灵活运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等都是学生学习的特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根据教材的顺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有的则是需要老师对问题进行讲解,然后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也有的学生是能全面地思考问题,由浅入深,由实到虚地对问题进行研究,那么也有的学生无法进行这种思考,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单纯的获得知识,并且只能将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用,并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有的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的处理,从而进行分析比对,也有的学生对于图表数据之流束手无策,从而无法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初中阶段形象思维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但是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的时候,其形象思维发展减弱,而学生的逻辑思维反而开始增长,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高一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十分困难.不过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之后,高二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就更加适应,并且其逻辑性思维也在不断地加强,到了高三的时候,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逐渐完善并且趋向于成熟.

二、高中导数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单向性地向学生传输知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低迷,效率低下.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人教社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根据内容的具体情况加上了“阅读思考”“实习作业”等项目,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养成具有科学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刻体会导数学习的价值,并在实际情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通过数形结合,使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导数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深刻贯彻对数据和图形的应用,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在将繁复的推导过程简单化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导数进行认识.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给枯燥复杂的数学注入活力,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导数教学策略

教师在对导数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等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思考,从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出发,完成原有的教学课程,达到教学目的,这就是教学策略的含义.通过教学活动中实际的经历、问卷结果等不同的教学方式的组合,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科学地为学生解决在导数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学习跨越导数这个阻拦其学习的障碍.通过开展学习小组,将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分配组合,以确保每名学生的长处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来.使学生对合作性的乐趣产生深刻的体会,并合理地引导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外,还要对总体教学和学习小组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习小组的相关活动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的情况下展开.

结束语

对导数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导数及其应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衔接进行思考,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导数的学习.导数具有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特性,这就奠定了导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考量,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目前大环境下的整体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潮流.

【参考文献】

[1]闫伟.高中数学“导数及其应用”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第6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足见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已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这不仅是加强数学素养培养的一项举措,也是数学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与要求。这是因为数学的现代化教学,是要把数学基础教育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因此,探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数学现代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丰富内涵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而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数学思想和方法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在操作和运用过程中根据其特征和倾向性,分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般说来,数学思想带有理论特征,如符号化思想,集合对应思想,转化思想等。而数学方法则具有实践倾向,如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因此数学思想具有抽象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合在一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初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方法

(1)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的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将非函数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对函数的研究,使问题得以解决。通常是这样进行的: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建立函数关系,研究这个函数,得出相应的结论。中学数学中,方程、数列、不等式等问题都可利用函数思想得以简解;几何量的变化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函数值域的考察加以解决。

(2)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而数学研究总是围绕着数与形进行的。“数”就是方程、函数、不等式及表达式,代数中的一切内容;“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数形结合的本质是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通过深入的观察、联想,由形思数,由数想形,利用图形的直观诱发直觉。

(3)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能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

(4)化归与转化思想:在教学研究中,使一种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数学思想称为转化思想。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就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或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解题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5)数学模型思想:所谓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把实际问题概括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反映。它可以是方程、函数或其他数学式子,也可以是一个几何基本图形。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就是数学模型方法。

(6)分解组合思想:能把在内容和形式上,和教材上的公式、定理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完全一样的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解、拆割,或者合成、拼补等手段,将问题转化为符合公式、定理所要求的形式,并运用公式、定理来加以解决。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途径浅析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最精彩、最具有数学价值的东西,在教材中除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外,其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呈隐蔽式,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乃至数学课外活动中探索选择适当的途径进行渗透。

1.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

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过程。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思想方法。传授学生以数学思想,教给学生以数学方法,既是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握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契机。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要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这既是渗透的目的,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通过渗透,尽量让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内化的境界,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的思维无疑具有创造性的品质。如化归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在整个初等方程及其它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反复渗透和运用。

3.在复习小结中渗透

小结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小结、复习课的效果呢?需要紧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思想的科学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优化小结、复习课的教学。在章节小结、复习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注意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复习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师生都能体验到领悟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轻师生负担,走出题海误区的轻松愉悦之感。

4.在数学讲座等教学活动中渗透

数学讲座是一种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数学讲座等教学活动日益活跃,究其原因,是数学讲座不仅为广大中学生所喜爱,而且是数学教师普遍选用的数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在数学讲座等活动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过去那死水般的应试题海教学一改容颜,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

四、小结

数学教育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思想方法教育,就抓住了数学教育的关键,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意味着站在数学理论的制高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数学发展的方向。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坚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就能达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秀娇.《初等数学思想方法浅谈》.成功(教育),2008.08,pp.54-55

[2]张先荣.《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探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8,pp.66-67

第7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支撑

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在课前

(一)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为学生准备学习素材提供途径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二、在课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三)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五)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三、在课后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延伸课堂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在课后,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渠道。例如网络课堂就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06-03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它强调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为了使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利用,笔者对近6年来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应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 文献分布情况

笔者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以“信息技术”并含“高中数学”为“主题”“篇名”“关键词”进行了检索,结果见图1。为了更加精确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笔者又利用知网的“文献来源”功能,对教育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分析。

2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视角分析

笔者在研究文献期间,发现多数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信息技术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上,笔者主要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基于不同教学内容的应用研究、注意问题及策略的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2.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但是由于关注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如钟伟香[1]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程度;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孙毅[2]等人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数学比较抽线难懂,信息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障碍。研究者杨雪娟[3]在孙毅研究基础上认为信息技术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主。郑晓娥[4]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渠道,让课后辅导轻松便捷。再有研究者张桂贞[5]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中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传统数学课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转变了师生角色,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此外,笔者还认为,结合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贯穿教育传播的整个过程。

2.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高中数学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主要从立体几何、函数、平面解析几何3个模内容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2.1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薛兆勇[6]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走好立体几何的第一步――作图,可以将抽象的立体图形具体化、形象化,突破立体几何知识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阶段性评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如虞建良[7]认为立体几何有很强的抽象性,利用绘图软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几何画板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基于案例的。如研究者王效东,薛春玲[8]等人认为在“点线面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上,应用几何画板建立空间坐标系,制作一个四棱锥,让四棱锥左右或上下旋转起来,实虚线自动变换,这样使三维空间图形运动起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2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概念的抽象,以及数形结合的函数内容让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困难,对函数图像缺乏感性的认识。研究者宋梅红[9]认为在函数图像学习时,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学生就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好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并且容易理解函数图像解析中各参量与函数图像的关系。而且可以整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渗透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研究者薛峰[10]认为在提出函数问题的时候,可以应用几何画板软件、文字处理等工具对函数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引导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思考,清楚明白地给学生展现函数的特征和内在关系。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Word、ppt、电子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开展探究工作和互相交流讨论,再应用几何画板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同时,吴正芳,王敏[11]表明,应用Excel 的公式和图表功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和呈现函数图像,能够突出重点,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化解难点,并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灵活使用以理解和掌握其他数学函数。

2.2.3信息技术在高中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利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研究者樊贵生[12]认为平面解析几何最基本的就是求点的轨迹问题,而按照求点轨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立点的轨迹方程,把所研究的平面曲线转化为研究数的问题,再通过解决数的问题来解决曲线问题,但是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很抽象名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通过几何画板利用点的运动把几何图像展现给学生,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点的变化。

笔者同意研究者们的观点,对于数学这样的比较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使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可以使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2.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误区,已达到教学最优化效果。

1)防止利用信息技术“满堂灌”

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容量加大,省却了老师大量的板书时间。但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显示功能,不分课型随意应用,无法突出重难点,学生接收效果不好,数学课堂彻底转变为“满堂灌”,背离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本意。

2)防止信息技术“特效”喧宾夺主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特效炫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沉闷的气氛。但是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课件设计华丽,忽视了关键内容,忽视实质内容,甚至有的脱离了教材,最后就是使得多媒体效果喧宾夺主。

3)防止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好帮手,但是他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无论信息技术怎么先进,有多完美,它带来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和一个辅助工具,不应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4)针对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高中数学虽然比较难也比较抽象,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对于有的内容,传统的讲授法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有效。对于某一教学内容,误用或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会事倍功半。

5)避免“机灌”现象

研究者刘红霞[13]研究指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如果不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那么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等于脱离了实际,这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6)课件模式应该多样化,而且课件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

丁海峰[14]-指出,在课件模式选择时,除了PPT 外,我们也可以采用flash 动画、几何画板以及Authorware 等软件。选好课件模式后,在课件设计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受教师精力以及学生理解课件内容的影响,课件应尽量制作的容易操作、简单明了。

7)处理好板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环节中,板书有其不可代替的优势,可以随写随停,即写即擦,适当修改等。虽然电子白板功能和黑板相近,但是在某些环节是不可替代板书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型,合理选择黑板和大屏幕,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反思和发问的机会。

研究者们从对个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笔者发现学生的特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媒体或学科软件能够接受,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3 总结

高中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信息技术支持使高中数学的学习从抽象到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伟香.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下),2015(9):162-163.

[2]孙毅.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16.

[3]杨雪娟.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39.

[4]郑晓娥. 例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66.

[5]张桂贞.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下),2015(8):160.

[6]薛兆勇. 多媒体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4):34.

[7]虞建良. 探析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5):18.

[8]王效东,薛春玲.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4):96.

[9]宋梅红.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整合[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7):66.

[10]薛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函数教学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14(21):40-41.

[11]吴正芳,王敏. Excel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5(4):71-72.

[12]樊贵生.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58.

第9篇: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教学环境;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24-0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从数学学科上来说,希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除了课堂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外,也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奥数理论学习不同,新的教学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过度的形式化和固定化,随着课堂的多变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将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围绕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反对墨守成规的低效和禁锢思维式学习。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环境进行了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从一个方面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很难从某一方面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每个专家和研究者因为所处地区的限制和文章长短的限制,对于当前环境下的教育很难有一个全面概括的描述;从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新课程教学处于初级推广阶段,部分地区由于资料的滞后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抑或初步了解阶段,由于全国地域的差异的教材版本的不同,教学专家对于课程研究的实践也较为缺乏,所以还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因此对于理论知识的丰富也是当前的重点。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处于一线的教职工的意义非常重大,从学生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根据理论知识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之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1、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和规定的教学地点下,以教师和学校较少的投入,获得学生教学效率最大化,使得学校教育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要,从而体现教学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分为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负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方法的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决定了有效教学的效率。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但同时,中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也应该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不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灌溉,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也将进行一定培养,达到学生个人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最大化的目的。在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中,与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师生间互动应该频繁,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教育。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注重课堂互动,培养师生情感

当前教育环境下,由于课堂师生互动的增加,师生情感的培养也在逐步进行。但出于中学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敏感而脆弱的,在随堂小互动中,假如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学生不会回答,将导致课堂上学生尴尬以致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同样,假设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会回答而教师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长期下去,将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由于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有可能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课堂的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个动作的激励一个眼神的交流,都有可能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2、注重课堂交流,了解学生动态

数学学科是严谨而科学的,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应该通过贴近学生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学生的氛围之中。有的教师通过对于前一天学生交的随堂练习中问题最多的地方着手,可以在短时间内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通过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教师对于错题的讲解和相关知识的延伸,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3、注重课后反馈,认真检查作业

学生的学习中,课后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检查就是教师与学生无声的交流方式。因此,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教师不能一味的以检查对错的方式进行,而应当在作业的检查中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互动,在发现学生错误的同时,也应当有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能力。青春期的学生脆弱而敏感,往往教师的一句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错题集的检查,则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后的反馈分析中,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静态的和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的改革,仍需要我们观察和发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中加以运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琢磨,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相处和教学。只有用动态的眼光不断探索和发现,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才能使得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