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能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优势;途径
1.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分析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功能。狭义的社会服务,一般则是指高等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和科研目标与任务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服务性的活动。本文主要就第二种内涵进行论述。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类型,其直接为管理、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其内涵就是提供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技术创新与开发,交流职业教育办学成果与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为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最主要的是培训服务、科技服务和支援服务“三大服务”,建成技能培训中心、研发推广中心和对口支援中心“三大中心”。
2010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中五大内容之一。这些文件的颁布,表明了我国在政策层面上已经明确了高职院校在实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也呼吁高职院校要加大自身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呼吁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深度融合,促进社会和经济更好地快速发展。
2.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服务方面的意识不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从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来看,还明显滞后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符
主要体现在行业背景下的专业规模逐年扩大,但缺乏市场的充分调研,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专业设置数量增多,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具备主动开发专业的意识,但缺乏有效指导,未能真正把握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2.2社会服务能力发展不够均衡
由于历史和行业背景的原因,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方向上,在服务行业企业和服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分析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偏向于前者;在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的社会服务上,明显强于新开发专业;在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业务上服务能力较强,技术研发服务和对口支援能力相对较弱。
2.3开展社会服务的条件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各高校才刚开始重视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开展社会服务的条件较为薄弱。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想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的能力,可是却没有过多的经费投入到相关建设之中,而在原先的条件下,不管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还是政策人力的支持上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要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就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途径,首先就是要树立明确目标,然后争取多方支持,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具体内容如下:
3.1 明确目标,树立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以社会服务为办学理念,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高职院校一般是为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创办的高等学校,随着高职教育在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这类学院逐步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树立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3.2 多方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业支持
社会服务是长期工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有限资源下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一是利用行政的手段,争取政府从全局、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规范行业、企业、院校三方之间的合作行为;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对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导向作用。而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首先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为政府充当良好的决策参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自身的竞争力。其次,通过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教师在参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
3.3 打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树立名曲的目标,得到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还要积极打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使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就是构建社会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加快推动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完善社会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各高职院校拟成立统筹负责推进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中心,出台各类奖惩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激发学校和企业共建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等多种合作方式,真正实现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其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合适的教师准入制度,确保教师具备稳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兼职工作的进行,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三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四要不断增强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够服务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100-103.
[2]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03:40-43.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 TK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25-01
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离不开能源,能源就像是一台发动机,推动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提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伴随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要也在迅速增长,能源危机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其他燃烧产物也会漂浮在空气中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不仅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不管是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找到合适的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生物质能利用概述
生物质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能源,一直以来都被人类用作生活燃料。最早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是直接燃烧,这种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到现在仍被广泛采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大量投入使用,由于其能量集中,生物能现在已经基本被化石燃料取代。就整个现代化国家来说,生物质能在所有正在利用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小于3%。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着对生物质资源的严重矛盾:使用过度和供应不足同时存在。
1987年,全世界消耗的的一次能源约有12.5%为生物质能源。以生物质为能量来源,经济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环境保护的原因。生物质能源转化装置有的组装起来很简单,而且费用低廉,小规模使用效果很好。生物质能源是生长在土壤中的,不需进口,若能对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那么为规模化利用提供原料的农、林相关产业还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不失为经济发展的好机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燃烧生物质能源所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生物质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利用还可以解决固体废物的处置问题。
2 世界各国(地区)生物质能应用现状与前景
2.1 国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2.1.1 美国
总体而言,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方面,美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美国比发展中国家更早提出绿色电力的概念,自1979年就应用生物质直燃技术发电,那时候总装机容量就超过了10000 MW,单机容量达10 MW~25 MW。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目前有380多家生物质发电厂,主要建设在造纸厂和木材厂周边,这些工厂大部分地处偏僻,但是能提供近十万个工作
岗位。
2.1.2 欧洲
欧洲森林资源丰富,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生物质资源开发都是从利用木材为主的,其起步较我国早,而且政府重视程度高,市场化较强,并且有大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使用方式有燃烧供暖、发电和转化为生物柴油等三种,在这三种中,以供暖最为主要。
芬兰的生物质资源利用方法主要是建立燃烧站,小规模的燃烧站供热,大规模的燃烧站则热电联产,生物质能源占全国年能源总消耗量的百分之二十。
瑞典主要利用木材开发热电联产产业,其工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最为典型的是瑞典的热电联产产业市场化运作能力很强,燃料市场非常活跃。
丹麦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主要采用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丹麦的BWE公司在秸秆燃烧发电技术方面率先研究开发出了可行性方案,如今在仍处于世界上秸秆燃烧发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德国在生物质柴油方面不仅技术成熟,而且得到政府扶持,是生物柴油的最大生产国。目前,德国拥有1兆瓦以上的生物质电厂350家,有数十万家庭使用的供暖器、发电机是以生物质直燃技术为基础的。到2030年,德国的能量消耗有17.4%来自生物质能。
2.1.3 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巴西主要用甘蔗来制造乙醇,巴西每年生产的甘蔗中,有约50%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生产出来的燃料乙醇,有约50%掺入汽油中使用,另外50%则作用于直接替代汽油燃料。巴西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巴西生产的乙醇有百分之十五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
2.1.4 印度
印度很早就开始使用沼气,早在1897年就有使用沼气照明的技术存在。印度在l975年开始就启动了国家沼气开发计划,截止到2008年在农村地区建成了沼气池450多万座,许多农村家庭没有通电,此举为数十万家庭提供了炊事燃料,同时还解决了照明问题。
2.2 我国生物质能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我国很早时候就有了,比如利用造纸厂、制糖厂的废料发电,还有最近几年开展的垃圾发电技术。但是生物质发电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水平,比起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明显不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做过很多研究,他们承担了“1 M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项目的研究开发,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此项研究的成套装置己经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产品一度出口到泰国、缅甸等国家。这标志着我国的生物质能气化发电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银行对我国的生物质能气化发电技术在中国的推广速度之快很是惊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又一有效技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随着2006年12月山东投产了第一个秸秆直接燃烧燃发电技术项目,作为秸秆规模化发电示范项目,带动很很多相关产业。比如秸秆直接燃烧锅炉、辅机、等相关发电设备的厂家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有数家骨干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开发生物质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国际上化石能源的使用面临很大的危机,我国发电用煤供应紧张,我国也加大了对研究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支持力度,比如加大研究投资、加大建设力度等。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对生物质发电技术的研究力度,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国情的扶持政策,加快我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曾麟,王革华.世界主要发展生物质能国家的目的与举措[J].可再生能源,2005,02.
[2]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08.
[3]高立,梅应丹.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生态经济,2011,08.
【关键词】生物质能;转化;利用体系
0.引言
生物质能是一种易得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对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还处在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包括相关的转化利用系统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1.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情况
我国对生物质能的利用起步比较的晚,和欧美一些发到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被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一旦转化的技术得到了提高,相应地会对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重点领域以及地区的分布如表1所示。
2.生物质能利用的相关技术
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一般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直接燃烧技术,汽化利用技术,液化利用技术以及沼气技术,具体的分类见图1。
2.1直接燃燃技术
这种技术是人类最早采用的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但是利用的效率较低,并有一定的污染。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已经成为了可能,大致可以分成、直接燃烧发电、成型成固体无污染燃烧以及混合燃烧发电等技术,最后得到的主要产品是供人们使用的电能以及燃烧热能。
2.2气化利用技术
气化利用技术主要的产品是电能以及燃气,采取的气化方式主要是流化床式和固定床式两种。其中应用比较多的就是热解气化法,技术的关键是通过运用高效热解气化技术来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得到适合于燃气轮机以及内燃机使用的燃料,其中的关键部件就是气化炉,它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的生物质原料,这样才可以扩大气化技术的应用面。
2.3液化利用技术
液化利用技术主要就是将生物质转化成为液体的燃料,一般都是通过化学或者是生物的方法。当前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生物质液化产品主要包括生物柴油、乙醇以及生物油,是一种可以用来代替不可再生液体燃料的资源。
2.4沼气利用技术
沼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产生的主要机理是有机物质需要在厌氧的环境下,经过发酵而产生。沼气产生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沼液以及沼渣,都是很好的生物化肥,可以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技术一旦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就会大大地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的利用技术。
3.结语
伴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人类所面临的资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强生物质能转化系统的研究是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途径,因此,需要在不断提升利用技术的基础上的,不断加强生物质能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合理地利用好生物质能更是显得意义重大。 [科]
【参考文献】
[1]高荫榆,雷占兰,郭磊,谢何融,陈才水.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6(06).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商业模式创新
对策与建议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缓解我国能源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方兴未艾。然而,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就开发湘西州永顺县生物质能源,笔者认为,必须破解难题,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
一、当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具有产量大、可再生、可储存、碳中和等优点。理论上生物质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实际应用并不尽如人意。
(一)原料成本之困――原料涨价
一是能量密度低,原始成本高。与其他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相类似,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倡导种植非粮作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非粮”、“非耕地”路线下,产量和能量密度都低于普通粮食,原料成本还是很高。不管是否与民争粮还是与粮争地,目前的生物燃料的原料成本都很难控制,无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二是物流不经济,中间成本高。此外,生物质物流也很不经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在生产出洁净能源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污染环境,很难形成闭合的能量循环系统。
(二)技术瓶颈之困――第二代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
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转化成本高、效率低。液体生物燃料存在关键转化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离产业化尚有一定差距;固体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的能耗较大,约在90-100千瓦小时/吨,原材料收购价格波动大,季节性因素导致收储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存在无成熟的生物质类洗焦废水净化技术,燃气热值低,气化机组运行连续性差,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我国大中型沼气、固体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直燃锅炉设备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项目多停留在中试阶段,且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
(三)政策支持乏力――政策反复裹足不前
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受原料高成本的影响,大部分生产企业需要额外的补贴、税收优惠才能赢利或生存。但目前政策补贴不够完善。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多种能源产品和规模上未给予明确的支持和指引。有些政策补贴起点过高,如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仅支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1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导致多数企业无法得到补贴;有些政策设计不完整,补贴仅针对直接生产环节,对消费能源产品的终端用户则没有补贴。
(四)商业环境不成熟――销售不畅、融资困难
一是缺乏系统的产业链。生物质能的开发还需要高效率的商业生态链条。首先种植环节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后还需在收购、调配、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整合。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突出,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地沟油”等废弃油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态适应性品种是生物柴油的关键。遗憾的是,中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在初期没有打好基础,各地盲目种植油料树木,品种单一,形成“南方只有麻风树、北方只有黄连木”的局面。而大面积单一树种增加了虫害等问题,造成产业环境恶劣;而且,按照现有的信贷标准,树木种植不能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木本植物种植周期长,投入大,若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造成融资困难。
二是商业模式难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技术略为成熟的主要是糖淀粉制燃料乙醇、植物油或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农林废弃物制固体颗粒燃料、沼气利用等,但其中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成本优势)的并不多。
二、创新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的建议
要解决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就湘西州永顺县而言,要在湘西州永顺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巩固成效,解决问题,消除制约因素,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商业模式,把生物质能源开发做大做强。
(一)以价值理念模式创新,实现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
一是要树立民生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用凯迪独有的“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利”的发展理念,用“规划一个片区,培植一个产业,改善一片生态,致富一方民众,发展一地经济”的系统工程,用“两个农业项目支持三个工业项目”的完美组合,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造“地方有税收,部门有作为,农民有收入,员工有回报,企业有发展”的多赢商业模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树立共赢多赢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公司的高新技术、雄厚资本和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以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为原则,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在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立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的绿色能源环保型企业,实现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永顺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为互利多赢、协调一致、可持续滚动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三是要树立“两型”企业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现有的薪炭林、农林废弃物等资源为切入点,以宜林荒山荒坡及现有灌木林、低效林等林地资源为发展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以及高效开发,以示范基地建设联动农民参与,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初级产品利润回归农民,促进工业原料保障以及农民增收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企业、农民、政府、国家多方共赢。
(二)以发展模式创新,解决商业环境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凯迪电力的“低碳及循环经济+创新的经营模式+高技术壁垒”发展模式,与传统试点生物质能电厂项目相比,凯迪生物质发电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采用全球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而使用该技术达到超高压等级的企业全球仅有三家,因此凯迪电力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生物质发电的领跑者。
能否稳定成本,是生物发电的关键,也是市场对公司最大,忧虑。凯迪生物质电厂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模式实现了‘能源植物和农林废弃物一电能和燃料一灰渣一有机肥一有机农林产品’的完整的闭环流动循环经济体,公司不但符合目前国际 国内低碳、环保、节能的趋势,而且生物电厂盈利能力较高,内部收益率达8%-12%。”“三级燃料保障体系”商业模式,能够对燃料供应量、价格有较好控制力”。
(三)以技术模式创新,解决技术瓶颈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觊迪公司在广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结晶煤燃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中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防止设备碱金属腐蚀技术为重点。技术的不断成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适合中国资源状况的技术经验积累,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加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的合作,加快生物能源良种及新技术的推广速度,配合开展高产、稳产、多抗优良新品种的选有,以及生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生物能源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装备的制约,加强产学研组合,组织联合攻关。
(四)以经营机制模式创新,解决政策扶持之困
一是构建管理机制。要实行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采用核心基地和周边面上分散基地相结合,以万坪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以能源林基地为中心的“一体化”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自愿、乡村牵头的原则;坚持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高产化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依法有偿、互利双赢的原则,全面推进我湘西州永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构建政策资金投入机制。政策投入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逐步从建设投资补贴为主转向原料补贴、产品补贴、消费补贴和投资补贴四管齐下。一要加大生物质资源开发补贴力度。二要完善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市场准入、监督和价格补贴。三要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物质能源行业,扶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坚持“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探索适应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发展模式。前期,优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中后期,合理开发边际土地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扩大生物质能资源基础;推进纤维素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显著增加生物质能在清洁能源和交通燃料供应中的比例。选择适合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产业化道路。一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创造出适合湘西永顺县县情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使生物质能源企业能够不依靠政府补贴而依靠自身的赢利能力发展壮大起来。二要根据湘西州永顺县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能源需求等特征,择优、择需、有重点地扶持和推广相应的产业化工程,形成合理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布局。三要完善支持企业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激励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四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引导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永顺实际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商业模式,即农户+合作社+公司。从而确保基地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1.能源农业的任务
能源农业就是以生产生物质能源为目的的农业。生物质能源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矿物能源少,比核能安全,比风能、地热使用广泛,被誉为“绿色能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可有效延长地球上石油资源的使用时间。在未来世界里,沼气可能是天然气的替代物,酒精可能是汽油的替代物。我国非常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预计未来几年,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1000万吨。由于生物质能源需要大量的农作物为原料,因此生物能源的前端是能源农业。生物能源的大发展,必将改变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能源农业的任务是以生物质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以生化转化、物化转换等方式利用生物能源,从而达到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的目的。
2.能源农业的发展方向
2.1大力发展能源作物 能源作物是指以提供燃料油为目的而栽培的植物,可通过生化转化等方法制造酒精和生物柴油。如以生产酒精为目的的玉米、甘蔗、甜高粱、甘薯、木薯等;以生产生物柴油为目的的油料作物,如小桐子、油菜、棉花等。据测算,每吨以玉米、甘蔗等能源作物制造的燃料乙醇可以替代1吨燃料油,同时还能提高燃料的燃烧和动力性能。但是我国地少人多,用玉米作为原料大量生产燃料乙醇在我国还不现实。因此,培育具有高光合作用转化率、综合利用价值大的高产能源作物,是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最佳途径。
2.2充分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应用在食物方面要求标识受到很大限制,而在能源作物上则不受基因标识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转基因技术在培育能源作物、发展能源农业方面将大有作为。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只能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发展能源农业。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开发耐盐、抗旱、高产、高蓄能的能源植物是能源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究已日趋成熟,具备了在能源农业上大显身手的能力。
3.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意义
大自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生物质,但是目前世界上生物质的利用率还不到7%,要真正取代石化能源还需要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能源农业。生物质液化燃料对于欧洲许多国家来说,多局限于国土面积的狭小,发展前景有限。而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只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林业用地和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宜林荒山荒地和易改造的盐碱化耕地,就有发展能源农业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农村能源 生物质能 SWOT
一、浙江省农村能源供应概述
在我国,农村能源的概念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从能源角度讲,专指适应当前农村需要,并可就地开发利用的能源,主要是指非常规能源,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生物质能和畜力等生物资源能源;另一方面是从经济角度讲,泛指农村地区能源的供需和管理,包括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分配和供应常规能源以及各种农村用能问题。本文讨论后一概念的农村能源中的较为丰富且运用普遍的生物质能资源。
(一)农村能源供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农村的能源供应,特别是生活用能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比如秸秆、薪柴等传统低效的燃用方式。虽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已用上部分的商品能,但生物质能仍是农村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低效的应用模式一方面不能满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同时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植被过度采伐和空气污染等。
(二)生物质能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优点在于资源丰富,灰分少污染少,易于燃烧,效率高,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缺点在于热值低,能量密度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收集运输和预处理过程费用高,此外高效利用的技术成本也偏高。
从能源供求的角度来看,中国化石能源短缺,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费世界第二,今后,经济发展导致能源供求缺口将更大。因此,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可以增加能源总量、缓解能源供应压力。鉴于生物质能本身的特点,结合当今的能源局势和农村的能源现状,开发生物质能刻不容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
此外,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还可以减少畜禽污染物、秸秆对水体的污染,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降低对土壤的危害,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二、农村生物质能技术的SWOT分析
(一)农村生物质能技术简介
一般说来,通过不同的技术,可将资源广泛的生物质能固化,气化和液化成为高品质和方便使用的能源形式,而其中固化和气化技术相对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气化技术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沼气技术。农作物秸秆、粪便、有机废水等有机废弃物在厌氧环境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沼气。生物质沼气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较早,也是得到最普遍推广的能源利用技术'适用面积广,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做饭燃料问题,而且还可用于生活照明、取暖等方面。
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是将秸秆、稻壳等有机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将无定型、低发量的生物质原料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高的固体成型燃料。生物型煤与原煤比具有成本低等优点,既能节省能源,又能明显减少大气污染,具有储存、运输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一技术在农村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既可直接燃用,也可用于发电。
(二)SWOT分析
1.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优势
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非常丰富,2005年,全省秸秆资源量为700万吨,相当于替代常规能源消费350万吨标准煤,养殖废弃物约1430万吨,年产沼气20.1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常规能源消费143万吨标准煤,林业废弃物为4820万吨,相当于替代常规能源消费2700万吨标准煤。
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已在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起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1148处,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可替代能源4.7万吨标准煤。同时,已在10万多户农民家庭推广“猪沼果”模式的沼气示范工程,可生产沼气0.65亿立方米,约占可利用量的3.2%。另外,浙江省农村能源技术专家组在《2008―2010年浙江省农村能源行业主推技术》中,指出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技术、“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推广为当地的实用技术,以促进浙江农村能源行业健康发展。我国还开展了秸秆生物质气化与集中供气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农村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集中供气系统每立方米燃气成本低于0.15元目前全国已经推广建成115个示范工程。
此外,生物质能资源是一种清洁、环境友好型能源,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温室气体,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改善自然界的平衡。
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劣势
新技术开发不力,利用技术单一,缺乏可靠的技术人才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我国的生物质利用主要集中在沼气利用上,近年才逐渐重视热解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其他技术开展却非常缓慢,农村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距离。
生物质能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对生物质能源的投入太少。迄今为止,我国生物质能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没有为这些建设项目建立如常规能源建设项目同等待遇的固定资金渠道。
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中,后续的维修服务网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沼气技术中,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沼气技术服务机构,沼气池建设质量保证期后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无人受理,后续服务的网络不健全,零配件供应点没有深入乡村。
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机会
自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来,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能源法》也在积极制定之中;在财政部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环保总局的《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第一批)》中,生物质发电技术均作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纳入补贴范畴。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保证了投资人的利益,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将全面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同时,《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在2012年前发达国家需要减排的温室气体的量为50亿吨CO2,其中一半由国内完成,另一半约需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约和排放贸易完成。因此,开发沼气技术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出售经核实的碳减
排量(CERs),可为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及农村户用沼气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并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回报率。此外,CDM将为我国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可以在沼气发电、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缩短开发时间,进一步提高我国沼气工程的技术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替代常规能源的政策的推行,扫清了内在阻碍。
4.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威胁
虽然当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与生物质能相比,常规能源具有低价竞争的优势,在市场上的仍占有相当的地位,对生物质能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而且在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中得到方便应用,还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且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而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尚未建立包括行政管理、技术推广、产业和社会化服务等相对健全的农村生物质能资源体系;政府对于生物质能的优惠鼓励措施还缺乏力度,各级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职能仍残留着不少计划经济的烙印,配套政策的落实还不够。
三、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对策
(一)总体规划,明确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展生物质能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首先要制定新农村生物质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切实提高对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目标,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规划思路,我们应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把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作为重中之重,然后再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帮助农民解决生活清洁能源的同时,发展沼气发电;另外要大力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气化、秸秆固化和发电等。
(二)技术研发,技能培训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很多,技术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样,建议设立生物质能专项资金,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促进先进技术的进步。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生物质能技术,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技术进行试点和示范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生物质能技术的操作可行性,形成相应的服务网络,以达到农民自行管理为主,辅之农村技术网络的技术支持,真正发挥生物质能的综合效益。
研讨会上,中方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谢光辉教授和瑞方项目负责人、瑞典农业大学熊韶峻副教授分别介绍了生物质燃料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该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科技部和农业部官员也参加了讨论。发言者都十分看好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希望中瑞双方的合作将有利于加快中国生物质燃料研究,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化。
据了解,瑞典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多年来一直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推动实现“绿色增长”。正因为如此,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物质能源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设备。
自2006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和瑞典农业大学在生物质燃料研究领域开展合作。6年来,由熊韶峻带领的中瑞专家团队在西南华北地区分别成功种植了木薯杆和柳枝稷,瑞典农业大学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成功将来自中国的原料加工出合格的固体成型燃料,为将来进一步开展生物质燃料应用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熊韶峻告诉记者:“中国拥有大片荒漠地带或不宜耕种地区,种植生物质原料植物不仅有利于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也利于解决土地荒漠化、防沙固沙,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生物质能源产业。据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总经理庄会永介绍,这家国家电网旗下的生物质发电专业企业已在全国建立了40多家生物质发电厂。庄会永认为,中国生物质原料丰富,生物质发电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世界潮流,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发展;制约因素
生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植物每年的生物质能生产量,就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的矿物能的20倍。生物质能源在我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4位能源资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发生物质能已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无论是科研水平、开发利用层次、转换设备规模,还是产业发展、市场销售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1.资金制约
1.1资金来源方面
国外,投资生物质能产业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跨国公司、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等,并且许多国家早就成立了专门的可再生能源基金。而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和固定的融资渠道。由于生物质能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不明朗,因此国内银行不愿承担风险,不愿提供超过15年的长期贷款。从国际资本市场上来看,尽管国际贷款期限较长(一般可长达20年),但目前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已经取消了原来对我国的软贷款。这些实际情况,造成生物质能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或政府拨款,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影响了各方面对生物质能投资的信心。
1.2资金规模方面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地区,每年对生物质能的开发投资力度很大,而我国在这方面给予的投资要明显少得多,“十一五”期间也只有8亿元投人。应积极发动地方、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力量,投入到生物质能产业中,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
2.技术制约
2.1技术研发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缺乏科技经费的投入,缺少激励生物质能产业科技进步创新的措施,使得生物质能产业在基础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着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过度依赖引进的现成技术,采用简单工艺和简陋设备,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就妨碍了技术扩散效应的发生。例如: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纤维素酶高成本问题;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生产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固体成型压块燃料方面,存在着成型机模具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使用寿命较短、能耗高、配套炉具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生物质能产业化的生产技术瓶颈问题远没有解决。
2.2科研机构分散、人才缺乏
生物质能科研机构分散,科研资金和专业人才匮乏,没有相应的技术研发队伍,缺少吸引人才和防止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措施,未形成像化石能源一样专门的研究、咨询等产业服务机构,导致生物质能发展缓慢,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
3.市场制约
3.1市场开发不完善
很多以生物质为基础的开发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但由于社会各界的信心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开发信心。同时,虽然有一部分生物质能源产品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但整体上讲,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质量监督体系,使得整个生物质能源市场处于无序状态,从而影响了生物质能源市场的开发和扩大。
3.2竞争平台不公平
国家对生物质能产业的优惠、补贴、奖励很难落到中小企业身上。除农村沼气项目外,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大部分政策倾向于规模化的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例如燃料乙醇,国家每年向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公司以及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公司)发放补贴;而走非粮路线的中小企业却很难拿到同等的补助。没有得到补贴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液体燃料方面,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只收购拿到正式批文的黑龙江华润酒精等4家定点供应企业的燃料乙醇,不收购中小企业生产的非粮乙醇,对采购生物柴油也持“暂不参与”的态度,使得部分生物燃料产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而无法将产品变现,最终使整个生产链条无法正常循环运行。
3.3体系建设不完善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套,产业规模效益的实现与上下游市场的依托密不可分。化石能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从资源的勘探、开发、运输、转化,到消费者的利用,再到相关的服务部门,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一套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体系。而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配套产业还很不完善,产业规模比较小,在能源利用的终端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持,并且生物质能源的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使得利用大多数生物质能源产品时,还需要额外的处理和转化,这样就造成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成本较高。
4.政策和体制制约
4.1政策约束
生物质能产业是具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弱质产业。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支持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政府要在投融资、税收、补贴、加速折旧、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实在的政策倾斜。目前我国政府虽然了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法律法规(《可再生能源法》等),但相关配套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缺乏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经济激励措施的实施力度不够。另外,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仍采取严格的管制,许多企业和个人由于受到现行政策的限制,不能普遍享受到财政补贴,难以进入汽油现有的销售渠道。为此,需要建立完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协调等方面的长效激励机制,落实生物质能源企业的获得补贴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4.2体制制约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制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但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和职能仍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市场经济中,还渗透着不少计划因素,突出表现在建设项目的审批依然是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之一。生物质能按能源品种分属不同的行业,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行业,而对于生物质能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委,例如农业部、电力部、林业部等都设有专门的司(局)或处室负责一部分工作。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很难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生物质能源总体发展目标、配套措施与其实施之间发生脱节。
关键词 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198-02
0 引言
生物质能作为唯一可运输并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凭其优越的先天条件,在强大的政策助推下,越来越彰显华彩。而生物质能用以发电的物质,以秸秆为主。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秸秆资源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规模的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是一种低碳量、含硫量极低的清洁燃料。在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秸秆被当成仅次于煤碳、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把秸秆资源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重点,欧洲多个国家已建成多个秸秆直燃发电厂,如:丹麦、西班牙、英国等。按照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纲要,我国计划到2010年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量要超过300万kW,目前秸秆直燃发电厂已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本文就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1 秸秆发电很清洁――以某电力有限公司秸秆发电示范项目为例
农作物秸秆指玉米、水稻、小麦等一年生农作物的枝干。研究表明,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发电的煤炭高达8.5亿t。而另一方面,我国可供直燃发电的秸秆资源量每年至少达到2亿t,折合标准煤1亿t,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秸秆被白白焚烧、低值利用。此外,每年产生的稻壳、蔗渣、林木枝条等农林业废弃物,折合标准煤高达几亿吨。这些生物质材料经加工后燃用发电,成本比常规燃煤发电或直燃发电投资大大减少。
以某电力有限公司秸秆发电示范项目为例,一期工程从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到正式点火,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据介绍,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锅炉的耐用性有较大程度提高,150天才需停产清理一次锅炉,而国外的100天就要停产清理一次。秸秆不仅具有燃烧发电的价值,其燃烧后产生的余热、废气可就近提供给当地的工业园区使用,降低了园区的运作成本。每年发电产生的2 000t废弃底渣,还可以提供给当地的水泥厂生产水泥。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粉尘含钾量达到10%,达到钾肥生产标准,每年可以收集到1万多吨。当地一家生态化肥厂从电厂就近获取原料,不仅解决了电厂处理废料的难题,每年还可节约资金200多万元。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钾肥,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民,又可返回农田,真正实现了各个环节的绿色闭合。
该电力有限公司秸秆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共投资2.48亿元人民币,每年发电量1.32亿度,可节约标准煤10万t,减排二氧化碳22万t。据粗略统计,电厂的上网电价为0.63元/度,而当地电价为0.39元/度,每年发电的纯收益为600万~800万元,加上余热、废气、废弃粉尘的销售收入,估计10年内能收回投资成本。秸秆发电项目覆盖半径50km,不仅使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1 500元,也能为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收入。
2 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工艺技术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易获取、可再生性强的能源。燃秸秆发电锅炉为构建生物质能循环利用系统奠定了基础。通过生物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加工―储存―锅炉燃烧―并网发电―余热利用―灰渣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秸秆的多功能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
2.1 秸秆的处理、输送和燃烧
发电厂内建设两个独立的秸秆仓库。每个仓库都有大门,运输货车可从大门驶入,然后停在地磅上称重,秸秆同时要测试含水量。任何一包秸秆的含水量超过25%,则为不合格。货车卸货时,叉车将秸秆包放入预先确定的位置;在仓库的另一端,叉车将秸秆包放在进料输送机上;进料输送机有一个缓冲台,可保留秸秆5min;秸秆从进料台通过带密封闸门(防火)的进料输送机传送至进料系统;秸秆包被推压到两个立式螺杆上,通过螺杆的旋转扯碎秸秆,然后将秸秆传送给螺旋自动给料机,通过给料机将秸秆压入密封的进料通道,然后输送到炉床。炉床为水冷式振动炉,是专门为秸秆燃烧发电厂而开发的设备。
2.2 锅炉系统
锅炉采用自然循环的汽包锅炉,过热器分两级布置在烟道中,烟道尾部布置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由于秸秆灰中碱金属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烟气在高温时(450℃以上)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此外,飞灰的熔点较低,易产生结渣的问题。如果灰分变成固体和半流体,运行中就很难清除,就会阻碍管道中从烟气至蒸汽的热量传输。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堵塞烟气通道,将烟气堵在锅炉中。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因此,专门设计了过热器系统,已经用在最新的发电厂中。由国电山东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75t/h带外置高温过热器的秸秆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山东京能2×12mW生物质发电项目中并网发电,锅炉负荷、蒸汽温度和压力、锅炉效率等参数全部达到设计值。自投产至今两年来,一直高效稳定商业运行,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该秸秆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膜式水冷壁、外置高温过热器等技术和结构,解决了高温腐蚀、碱金属低温辐射、床层结焦、受热面积灰等一系列技术关键难题,其整体技术已经获得5项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技术突破和创新如下:开发了国内首台高流速、高循环量、采用外置式高温换热器的75t/h秸秆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了生物质秸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研制出外置式高温换热装置。该装置将高温过热器置于含Cl浓度很低的旋风料腿下小型流化床换热室内,有效防止生物质燃烧含Cl气体对受热面的高温腐蚀,同时可通过调节小型流化床料层高度来控制过热蒸汽温度;研制出防碱金属腐蚀阻塞的宽节距、顺排对流管束,作为蒸发受热面,降低受热面金属壁面温度,使得高温燃烧形成的碱金属蒸汽和碱金属低共熔点化合物易于在对流管束区域冷凝沉积下来,这些冷凝沉积的固体颗粒比较疏松、容易清除,可以有效防止碱金属腐蚀和后续受热面的积灰堵塞;开发了差速双螺旋变螺距秸秆加料系统,实现了秸秆的连续、稳定和安全加料。
2.3 汽轮机系统
2.3.1 汽轮机系统
涡轮机和锅炉必须在启动、部分负荷和停止操作等方面保持一致,汽轮机和锅炉,协调锅炉、汽轮机和空冷凝汽器的工作非常重要。
2.3.2 空冷凝汽器
丹麦的所有发电厂都是海水冷却的,西班牙的Sanguesa发电厂是河水冷却,英国的Ely发电厂装有空气冷凝器。在中国,空气冷凝器是一种很成熟的产品,可以在秸秆发电厂中采用。
2.3.3 环境保护系统
在湿法烟气净化系统之后,安装一个布袋除尘器,以便收集烟气中的飞灰。布袋除尘器的排放低于25mg/Nm3,大大低于中国烧煤发电厂的烟灰排放水平。布袋除尘器为脉动喷射式,容器由压缩空气脉冲清洁。
2.3.4 副产物
秸秆通常含有3%~5%的灰分。这种灰以锅炉飞灰和灰渣/炉底灰的形式被收集,这种灰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
3 结论
农作物是可再生资源,推广秸秆发电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资源,秸秆发电项目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创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预计,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倪维斗.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前景及应用指标[J].电力技术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