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第1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底稿重要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internal audit governed th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acted to receive the attention day by day,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practical realm all hoped the challenge which solved the company through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optimization to govern which,the risk management,the internal control domain appeared the question and faces,and promoted the entire organizations improvement by this.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strengthens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o appear essential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This article had expoun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conomic entity the necessity,simultaneously to strengthene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n the indication,regarding displaye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ly in the economic subject function,had the very strong constructive nature,the guidance and pointed.

Keywords:Under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Worksheet Vital significanc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组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组织成员的被审计单位(业务委托人)。内部审计师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跟踪检查程序,以监督、保证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包括审计执行主管(总审计师、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席内审师等)为使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面。

1.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经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做出规定,审计执行主管由董事会任命,并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定位是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客观性是指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不能把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务的判断之上。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有力保证,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只有持续地加强管理、改进程序、提高质量才能在组织中树立权威性,达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满意,从而融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

1.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和其他活动一样,受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的约束,内部审计机构应促进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文化发展,内部审计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道德倡导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括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涉及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报告结果、监测进程等具体环节。《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行为规则,为内部审计师适任本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能够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将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审计客户的审计标准建立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如果把内部审计师形象地比喻为足球赛场的裁判员,董事会和被审计单位代表两支球队,其他组织人员代表观众,相关的评价标准代表比赛规则,那么裁判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理念,其次应熟悉比赛规则,最后在比赛中准确、熟练、审慎、公正地运用比赛规则,才能使双方队员信服,使观众满意,同时,也使自己的知名度和出场机会得以提高。

1.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组织向顾客提供最优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制定的长期战略性措施,是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实施的全部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原则是追求顾客的完全满意、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全员全过程地参与。内部审计的顾客就是它的服务对象。最优服务就是从质量即利润的观念出发,以最小的成本帮助组织实现最大利润。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以高质量的保证活动和咨询服务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风险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跟踪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组织得到最大利润,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1.4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银行业务经营、内控管理、综合绩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优劣、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和效果的有效发挥。

1.5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因此,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内部审计质量及效果,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证,自然也就成为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

1.6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树立内部审计人员形象的内在要求。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是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有力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获得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员工的认可,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是最基本的支点。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2.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转贴于

2.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做出战略规划后,迫切地希望得到处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具体执行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这些消息的来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而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进行反应。内部审计具有上述职能,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师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进一步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审计与高层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自身信誉,逐步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性。

2.3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表现为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成本效益原则是内部审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在对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审计风险较大的活动领域,但不能片面简化、压缩单个项目的审计步骤。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师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始终如一、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按时、按质、按量、按预算完成审结任务,才能避免窝工、怠工、返工等无效、浪费行为的发生,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开支。内部审计师所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等。加强质量控制,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第2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 内部控制 问题及对策

一、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内部审计作用难发挥、会计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是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医院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医院都只是重视医疗方面的问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落后于现实需要,忽视了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会计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全面地认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会计内部管理的缺陷。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现象,有些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没有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上制定出统一标准。因此,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三)会计内部审计作用难发挥

会计内部审计作用难发挥也是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瓶颈。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中,会计内部审计的作用,往往受医院各部门重监督轻服务思想的影响,相关审计人员在行使审计职能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审计部门规范管理。在会计内部审计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问题,或有内部审计部门而无相应的审计人员;或存在审计人员而并独立机构并不存在,都体现出会计内部审计作用难发挥。

(四)会计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低

会计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低使得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陷入困境。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机构中,由于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较低,使得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较低。这是医院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也较少,使得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低。因此,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二、解决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水平,针对上述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解决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是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应重视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提高控制意识与风险意识,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意识到医院内部财务状况也归属于医院运营的一部分,在进行具体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行为。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中也至关重要。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在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具体、适用、经济、高效,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满足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说来,内控体系首先应建立以审计、纪检牵头,总整体上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把好关。其次,要以财务科、采购办为基础,发挥各科室、部门的作用,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还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以确保医院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发挥会计内部审计作用

发挥会计内部审计作用在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中,为发挥会计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应参与并审计大型构建项目。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意见,通过发挥会计内部审计作用,起到对医院评价和见证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单位内各部门提高效益。

(四)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也是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而言,关键是要提高会计内部人员的素质,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对于选人入职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应该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工作更好的执行。

三、结束语

总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内部审计作用、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探索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锐.论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 2011(07)

第3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每项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是否针对洗钱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注册会计师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选择拟测试的控制。首先,从被审计单位环境开始,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整体风险有一定的把握;其次,将关注重点放在管理层面的控制上,并将审计工作逐渐下移到对重要客户和产品控制的了解上;然后,找出可能出问题的控制点,进行反洗钱内部控制测试。

(一)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在计划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制定一个总体、恰当的计划,然后选取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进入项目组,要客观评价反洗钱内部控制以及对审计工作有影响的事项。

1.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始前,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以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反洗钱内部控制环境并确定整体风险

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了解反洗钱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罚款、诉讼等,识别因违反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导致的重大风险。其次,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相关风险等重要事项。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洗钱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反洗钱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和操作性、反洗钱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等。第三,被审计单位反洗钱内部控制最近发生的变化。内部控制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包括新增的业务流程,原有业务流程的更新,反洗钱领导小组成员、反洗钱联络员变更等。第四,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过的反洗钱内部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反洗钱内部控制缺陷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并相应调整本年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计划。最后,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注册会计师结合上述考虑以及借鉴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形成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

3.设定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注册会计师从金额、性质两个方面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所作的一种专业判断,其运用目的是提高审计效能,避免审计风险和降低审计成本。运用重要性就是将审计重点放在高洗钱风险业务或产品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内部控制上。如果这项反洗钱内部控制缺陷连同其他缺陷可以影响外部对被审计单位的反洗钱工作认识,那么该项缺陷就是重大的。在执行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

(二)实施审计工作阶段

在实施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管理层和业务层进行控制测试。在测试时,要把握重要性,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洗钱风险。

1.识别、了解和测试管理层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了解和测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管理层控制。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评价,可能会增加或减少本应对其他控制进行的测试。在注册会计师测试管理层控制时,至少应当关注:

(1)与控制环境相关的控制。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反洗钱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主要包括管理层的反洗钱管理理念和风格、反洗钱部门设置和责权分配、反洗钱制度建设、反洗钱人力资本投入等。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反洗钱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及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的情况及反洗钱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职能力,反洗钱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及是否根据政策变化及时更新制度,业务条线反洗钱资源配置情况及是否按照指定的政策和工作流程进行反洗钱工作,反洗钱宣传培训的情况及是否将反洗钱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员工和客户。

(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反洗钱内部控制目标,贯彻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识别风险和评价洗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而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反洗钱内部控制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涵盖了管理层面的风险和所有重要业务层的风险。在评价被审计单位洗钱风险评估的设计和执行时,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评估某项业务面临的洗钱风险点,其次评估被审计单位对该项业务洗钱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根据风险点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

(3)对信息传递的控制。信息传递包括内部信息传递和外部信息传递。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反洗钱职能部门与业务条线、上下级机构之间进行的反洗钱信息传递与共享。外部信息传递是指被审计单位与反洗钱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同行业机构以及客户群等外部渠道进行的反洗钱信息沟通。注册会计师在了解信息传递的控制中,至少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传递的主要机制。如果传递机制与被审计单位环境不相适应时,需要考虑此种情况是否会影响其对内部环境的评价。

(4)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反洗钱内部监督机制是确保反洗钱内部控制能够持续有效运行的保证,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层督查、工作考核等形式对反洗钱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及监督。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相关的内部监督控制,并对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开展反洗钱内部控制自查并上报有关自查报告,是否建立有利于促进反洗钱内部控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问题整改的机制。

2.识别和了解反洗钱业务层控制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反洗钱业务层控制测试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重点对其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业务或产品的控制进行测试。

(1)了解反洗钱工作主要流程。反洗钱工作流程包括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对高风险业务或产品的识别及风险管理、客户身份识别及持续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识别和报告、反洗钱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等。注册会计师需要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反洗钱工作流程及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有效运行。

(2)识别内部控制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注册会计师不需要识别出所有可能出问题的环节,而是结合重要性确定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有重大影响的环节。例如,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岗位设置不合理,设置的反洗钱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除反洗钱工作外还承担着其他大量业务工作,导致反洗钱工作不到位;或者虽然明确反洗钱人员的岗位职责,但职责内容较为简单,缺乏具体和细化的操作程序。再如,反洗钱检测系统开发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系统不能及时、完整提取相关数据,可疑交易指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可疑交易数据量过大;或者系统没有与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及其他业务条线系统有效衔接。

3.选择拟测试的控制

针对反洗钱工作流程中容易发生洗钱风险的环节,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有效控制以防止或发现这类风险,是否遗漏了必要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对反洗钱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并不需要测试反洗钱工作流程中所有的控制点,而是应该把握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控制点进行测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选择适当的控制进行测试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对于每个控制要素对应的每个可能风险点,只需要选择一个控制进行测试。

4.设计并实施控制测试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反洗钱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时间和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审计范围。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考虑如下因素:一是与控制相对应的洗钱风险的严重程度。对于反洗钱工作影响重大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扩大审计范围以确定其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反洗钱控制运行的频率。控制运行的频率越高,所需测试的范围越广泛。三是业务或反洗钱控制的复杂性。被控制的业务越复杂,或控制的运行越复杂,注册会计师的测试范围就越广泛。

(2)审计时间。反洗钱内部控制审计应该尽量安排在接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的时间前后,并且实施的测试需要涵盖足够长的期间。注册会计师应该收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反洗钱内部控制在基准日前足够长的期间内都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决定控制测试的时间以及涵盖的期间。

(3)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询问适当人员、观察反洗钱业务工作、检查相关文件、重新执行、穿行测试等方法对反洗钱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判断。

5.评价内部控制缺陷

如果某项反洗钱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防止或发现洗钱行为,就表明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具体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反洗钱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有控制设计不恰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适当的反洗钱内部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人员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无法有效地实施反洗钱内部控制。缺陷主要包括系统缺陷、环境缺陷、信息缺陷、管理缺陷、人力资源缺陷。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发现的反洗钱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其严重程度。

(三)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在完成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要取得经被审计单位签署的书面声明,如果拒绝提供或者以不正当理由回避,则应当视为审计范围受限,应该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要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识别出来的所有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以及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无效监督。最后出具对反洗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

二、对审计结果的应用

第4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美国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最新成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改进带来的诸多启示,必须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两方面的有效性,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的长远利益。

(1)强调“人”的重要性。报告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应包含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法律顾问、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经营管理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评估的每个行动步骤由哪些高管负主要责任,以确保按时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界定了管理当局的责任。报告认为,管理层必须承担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责任,并运用恰当的控制标准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形成的评估结果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签署一份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声明。

(3)明确了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程序的构成要素。报告要求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每个层面的重要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以及每个重要账户的余额、交易类别和披露进行评价。审计师不能将他人的评估结果作为对重要账户余额、交易类别和披露的控制执行有效性的初始证据,但审计师可以根据他人的工作来改变自身评估工作的测试性质、时间和程度。

(4)界定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关系。两者既有不同,又有联系。首先,两者目标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中也需要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但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决定其它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属性、时间和程度,而并不需要单独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报告。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却是对公司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建立健全了财务报告的有效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此时,独立审计师需要了解公司建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对其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要完成这项工作,审计师必须对财务报告程序中的每一个重要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次,两者也有联系,即都需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师可以利用所取得的内部控制评价的证据来改变其它财务报告审计程序的属性、时间和程度。由于内部控制的内在局限性,审计师仍然需要执行实质性程序进行测试。此外,独立审计师可以根据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中发现的缺陷,来决定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过程的属性、时间和程度。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政府对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中多项涉及到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监管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没有对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价提供实质性指导,从而造成不同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我国的内部会计规范才刚刚开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还有待时日,这也给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增加了难度。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改进建议

《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成果对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后,在美国也引起了诸多非议,其中有些规定过于严格,存在“安然,安达信事件”的矫正过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

目前,仅有2001年10月证监会“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对内部控制评审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证券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聘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证券公司提交内部控制评审报告。而在其他规范中,没有对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强制性规定。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失败和公司舞弊指控的增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内部控制评价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将财务报告错误表述的风险降低到一个恰当的水平。

2.建立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

美国的相关法律条款和实务都对在内部控制评价的早期确定科学的评级标准提出了要求,认为应采用诸如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公认标准,作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标准。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实务中,管理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一般是参照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进行的,内容主要是以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有关的控制;独立审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则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行的。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造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和财务报告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明显区分开来。因此,尽早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内部控制评价有章可循是必要的。

3.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

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没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由于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时,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形成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在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时,一方面应根据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达成的业务约定书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审计师在审计初期确定的审核标准。此外,对于重大环节的风险评价应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内容的重点。中航油公司曾在2003年被新加坡证券监督部门列为最具透明度的企业,说明其在细节方面的内部控制做得非常周到。但是从事后暴露的结果看,恰恰是在经营风险管理的重大环节上出了问题。

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程序。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可以分四个步骤来完成,即:计划、设计有效性评价、执行有效性评价、评估和报告。首先是计划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建立任务小组并明确责任;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部控制。其次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根据确定的标准,设计有效性评价;检查现存的内部控制文件。第三阶段是对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具体的行动步骤有:管理层将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责任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并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或第三方人员实施监控程序和评价活动,执行有效性评价;CEO和CFO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就采取的对策达成一致意见;将得出的结论向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人员报告。最后阶段是评估和报告阶段,内容有:发表管理层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声明,并将其作为公司年报的一部分予以公布;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和重要控制弱点以及采取的对策,并向法律顾问和董事会报告。

5.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时间范围。

尽管独立审计师发表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针对特定时点进行的(一般是与所审计会计报表期间的期末资产负债表口径一致),但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否进行的测试工作则涵盖了一段时间。因此,管理层应该保证投入运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运行了一段足够的时间,以便于审计师实行执行有效性测试工作。在确定我国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时间范围时,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针对一段时间内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管理层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声明中明确报告的期间范围,对超过一定期限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还需要取得额外的证据来支持最终的评价结果。

6.管理层评价与外部审计师审核的协调一致性。

第5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审计重要性原则的特征

审计重要性水平因审计组织及审计目标不同而不同。国家审计重点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遵循性,并把政府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为重要审计事项,对同级政府负责;内部审计以促进本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督促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为宗旨,对本单位发挥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则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否会使用者的判断。

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审计事项包括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职责履行活动。对同一被审对象来说,不同时期经营重点、经营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审计事项重要性的变化;即使经营时期相同,随着审计项目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侧重点发生变化,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可能发生相互转移。对同一审计事项来说,不同的被审对象因规模、性质不同或经营管理存在差异,审计重要性可能截然不同。实际上,审计重要性是针对特定被审单位、特定审计事项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和个性差异,需要从审计目标、被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质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性质、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重要,关键时间点、关键部位的控制比履行日常监督检要,等等。

数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多大金额的错误是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某项业务错报或漏报金额虽小,从量方面考虑也许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看,可能是重要的,如舞弊、监守自盗、某些敏感账户的漏报等;另一方面,小金额的错误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判断审计事项重要性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以往的审计经验。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审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师可以过去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为依据,考虑被审对象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以修正,判断本次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审计风险相对较低,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如果评估的审计风险较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就低,需扩大审计测试。

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被审单位规模越大,确立审计重要性水平应该越高;不同行业执行的规范不一样,也直接审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涉足新业务。若基本业务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就有理由重点关注,并适当降低重要性水平。

数字异常波动。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使用者做出反应,审计师应重点关注变动较大事项,深入这些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初步判断审计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审计重要性水平,应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比如:某被审单位营业收入为2000万元,固定比率确定为0.5%,那么,营业收入重要性水平就为2000×0.5%=10万元,审计师就要着重关注收入高于10万元的错报或者漏报,低于10万元的收入项目置于次要地位。

第6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国外的审计理论已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全面转向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理论的核心是从分析审计风险入手,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和“审计保证模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审计质量。并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的调查和内部控制的测评,量化确定固有保证程度系数、控制保证程度系数,根据审计保证程度模型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状况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对策,确定和实施规范的审计程序。与风险基础审计理论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错报或漏报的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审计目标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而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则审计中执行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随之减少,但却可能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审计人员要执行详细审计程序和获取过多的审计证据,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在随后的分析性复核和实质性测试中确定抽样规模时,都会用到重要性水平,如根据重要性水平确定货币精确度(MP),根据货币精确度来确定可接受偏差和抽样间距等。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审计重要性水平一般以税后利润的5—10%确定,当税后利润很小或为负数时,则以净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二、审计程序

将商业银行整个审计过程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1.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非常详细,主要包括根据业务特点评价审计项目风险,选调人员组成审计组。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计银行的经营业务、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面临的风险及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措施、法人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银行各级管理层的内控活动及内部审计的作用;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程序。获取财务信息和业务经营数据后,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通过初步分析性复核,找出异常变动的区域,作为审计的重点。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业务循环确定关键的内控活动以及与通用计算机控制有关的内控活动,制定内部控制轮流测试计划和实质性测试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并作出评价。由于银行电子化程度非常高,在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测试中,通常由熟悉财务和精通计算机的专家对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及处理程序进行检查,并对计算机内部控制作出评价。执行实质性的分析性复核,执行重大项目详细检查和细节测试,对财务报表进行检查。

3.审计报告阶段。主要包括期后事项检查、获取管理人员陈述函、汇总审计结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三、采用的审计策略与方法

1.优先采用依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银行一般都具有相对较强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健全的信息系统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综合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国外商业银行审计以风险基础审计理论为依托,优先采用依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根据银行业务经营特点,以业务循环来规范银行审计的程序,将银行主要业务活动划分为七大循环:即存款业务循环、贷款业务循环、支付与清算业务循环、资金业务循环、费用业务循环、固定资产业务循环、工薪业务循环。其中前四个是银行业特有的业务循环,后三个业务循环与别的行业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资金业务循环指融资、拆借、投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头寸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管理、汇率管理等等,一般不以投机为目的。该循环涵盖的业务品种比较多,所涉及典型的金融工具有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可转让票据、存款证明、债券、商业票据、本票、通知存款、银行间贷款等,几乎除了存贷款之外的业务都可以归入该循环。

对每一个业务循环,指出其主要的业务活动,然后针对每一个主要业务活动,提出相关的内控目标,针对每一个内控目标,还指出关键的控制活动,如对贷款业务循环中的“新发放的贷款需经过信用评估和审批程序”这一内控目标,其关键的控制活动有:(1)信贷经理/信贷委员会确保贷款的审批符合经营限额;(2)信贷委员会或信贷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审批贷款;(3)根据业务性质和借款人状况要求提供担保;(4)承诺贷款前初步评价借款人的财务和经济状况,包括地区和行业分析;(5)评价与复杂交易相关的额外风险;(6)信贷经理/信贷委员会基于信贷评级系统或外部机构的评级审批贷款;(7)全面评价借款人的整体状况。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书面文件,对上述内控活动进行测试,最后对整个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估,获取内部控制保证系数。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测试并不是笼统抽象的,而是有具体的目标、控制活动和评价标准。经内部控制评估,若其内部控制保证程度高,则可以减少贷款业务检查的工作量。2.重视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中的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来确定审计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可以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业务活动有关的证据。在银行业务存在大量的单笔金额很小的交易情况下,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使审计人员重点关注那些重大的和例外的交易业务,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审计的工作量。

分析性复核常用于测试商业银行的利润表项目,如根据利息收入与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与付息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精确期望值,通过建立这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审计人员就能够根据生息资产的平均余额和付息负债的平均余额计算出相应的数据,与财务报告上实际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进行对比,检查两者差异的程度。分析性复核的程序如下:

(1)设计期望值。在设计期望值前,审计人员首先需要检查设计期望值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以便使计算出来的期望值与会计数据计算口径保持一致。

(2)确定可接受的偏差。可接受的偏差是指期望值与实际会计记录之间存在的不需要作出解释和进一步调查的最大差额。可接受偏差通常根据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所需的检查保证程度和分组数量来确定。

(3)计算比较期望值与实际记录之间的偏差;找出重大差异,即期望值与实际记录之间的偏差大于可接受偏差的情况。

(4)对重大差异进行调查,评价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对重大差异若查明了原因,则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的结果;若查不出原因,则执行其他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3.重大项目(金额)详查与抽样审计相结合。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对一些金额巨大的业务和高风险的业务,通常采用详细检查的方法,如在贷款业务的审计中,若前10名贷款企业的贷款额可能达到贷款总额的70—80%,则对前10名的贷款企业进行详细检查,这样就可以保证这部分贷款业务不存在审计风险,类似的业务还有投资业务、资金拆借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应收应付款及费用支出等,对其余部分,则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样本规模则根据如下公式得出:

(1)根据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货币精确度(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80%至90%)MP除检查保证程度系数R,得出抽样间距J;

(2)用详查后余下的部分作为总体除抽样间距J,得出抽样规模S。

样本数确定后,审计人员既可以采取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取非统计抽样方法或根据经验判断来抽取样本。

4.充分考虑计算机在银行审计中的重要性,广泛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一是调查了解计算机运行环境。银行审计首先要了解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了解计算机运行环境和自动化控制、熟悉银行会计处理程序。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该过程通常由计算机审计专家来完成。

二是调查了解计算机内部控制。计算机内部控制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包括: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软件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此外,还应了解其他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连续性的控制,包括:数据和程序的制作备份;发生被盗、丢失或损坏时可使用的恢复程序;发生灾难时提供异地处理等。应用控制主要包括: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及输出控制。

三是复核计算机产生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产生信息的依赖,使审计人员必须测试和验证计算机产生电子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论审计人员是否采用依赖内控的审计策略,都需要实施这种测试,如利用客户现有的数据重新生成有关信息、或将计算机生成信息的合计数与现有数据的合计数相核对、选取客户部分数据与计算机生成的信息相比较等。

第7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概述

为了维护经济资源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保障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完善经济活动的相互协调与控制,企业通过内部分工,产生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控制职能的一套措施、方法、以及程序体系,同时将其进行系统化与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与严密的体系,该体系即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由企业全体上下全体员工所共同参与以及实施的,它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某一部门的事情,而是依靠企业高管层、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员工所共同维护的,是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运作的全过程控制。伴随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审计监督,不断促进自身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的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久、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

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理想,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对内控执行给予充分重视,思想观念较为淡薄,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信息阻塞,严重影响着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部分企业没有指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企业即使制定出了制度,其实际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企业管理人员不关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成为了企业的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

2、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还有很多挑战,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与经营运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管理工作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现如今,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还较为陈旧,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风险管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各式各样的风险也成为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财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地更新与完善,存在吃老本的现象。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财务人员可能受到利益驱使,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这都是十分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的。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未能充分履行其应有职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是把内部审计理解为简单的会计监督,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事前防范职能,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想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就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变时期,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展开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内控水平的差距,加大对内控工作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调研,找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健全内部体系,完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是企业展开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它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善的内控环境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工作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内控环境的影响因素存在诸多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现代企业讲求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日常管理与运作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企业必须完善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一旦被制定出来,就应该切实实施到实际工作当中,切不可使制度成为企业的摆设、流于形式。还可以考虑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做到有奖有罚,在企业内部一视同仁,以期激励作用的较好发挥。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必须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权责,将责任进行分解与细化,争取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开展。

(2)转变思想,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自身的工作,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共同参与的。企业应该首先加强高管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起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争取带动企业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内控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积极培养全体员工的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上下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看作是各部门全员参与的庞大项目来对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教育,树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变思想,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争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每一个员工身上都背负指标,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现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甚至国家而言都产生着直接影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看待自身面临的市场大环境以及风险管控问题,找出应对策略。第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要让高管层以及全体员工都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从意识方面做好风险防范。第二,合理运用资金,由于项目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具有一定风险,所以不可将资金集中投放到一个项目当中,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散,

项目投资前要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与研究,做好可行性论证,探讨风险分散策略,降低企业风险。第三,健全企业的财务运行秩序,完善资金运行,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企业的刀刃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财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对企业的管理信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它也是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企业的财务工作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所需要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与传统方式下的人工操作有所不同,这对于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结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关于会计、财务、税务、经济、网络、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化会计电算化操作与认识,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使其树立正确的执业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4、充分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保障会计资产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监督员工是否按照要求执行内控制度,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想要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依赖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进一步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促进相关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积极转变审计职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审计力度,并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权限进行适当地强化,例如可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的追查权以及处罚权等,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必须对其加以重视与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资料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维护了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防范了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了企业管理经营的高效性,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部控制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应该积极参考上述提及的各种方法与措施,结合自身管理运作的实际情况,加大管理运作的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能够具体分析,不断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健全与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1(11).

[2] 王薇: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刍议[J].当代经济,2011(12).

[3] 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4] 刘禹宁: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第8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 内部控制 对策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即是企业在确保资产完整性以及各类财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所制定的关于如何保证企业会计文件可行、有效与真实的一系列规定。通过构建健全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实现财务信息的安全性管理,还可将财务成本控制在范围内,为企业经济业务提供可靠保障。然而,在当前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由于存在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企业财务内部权责混乱等种种现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造成了影响,功能受到制约。为此,必须尽早实行相应改进措施,以解决其中问题,实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主要体现在监督力度不足,目前,针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即企业自身内部的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然而,由于这三者在监督上各行其道,既未采用三位一体的监督方式,也未形成健全的监督制度来对企业实行综合全面的监督工作,致使监督流于形式,无法对企业内部财务产生真正意义的影响。在该种情况下,失去了监督管理的严格控制,企业管理者难免会产生侥幸心理,松懈对财务内部的控制与监督,致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于表面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长此以往,将对企业发展形成阻力。此外,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也进一步削弱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

(二)未意识到审计的重要性

当前,一些企业因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没有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既没有定期、规范的实行审计工作,也忽略了审计在公正及独立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尤其是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往往不是对事,而是对人,其以人情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相应惩罚,而对于工作表现突出,尽职尽责的员工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此下去,将降低员工积极性,使财务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落实。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发展,企业往往将原本的两权合一(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共同经营)更换为现今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就国有企业而言,大多数国有企业过去均存在轻经营权而重所有权的现象,这一现象同时也导致了国有企业在此期间的生产与获得效益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观念开始改变,却又从轻经营权重所有权走向了重经营权而轻所有权的极端,在该种情况下,若没有对经营权形成约束,则极可能会引发、职权滥用等问题,进而导致会计资料失真,企业控制环境失调,种种现象于企业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一)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

要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就需要建立相应制度,强化自身监督功能。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财务控制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财务内控管理条例。该条例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即定期及经常性的资产盘点制度、反复核对制度、确保簿记真实性制度、会计程序、会计政策、监督考核制度以及预算制度等。此外,应将企业财务管理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明确每个岗位的分工、业务与法律责任,同时考核其业务操作是否遵守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而对于重点岗位,为将一切腐败可能消除在萌芽阶段,应对该岗位人员实行职权分离制度,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力度的全方位加强。

(二)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由于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规范,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当前大部分审计工作往往仅有事后监督,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则相对较少,殊不知,只有将审计工作贯穿整个过程,才能实现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全方位管理,故此,应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其次,为确保审计报告的科学合理,应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性,使审计能够实行更规范全面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建议。

(三)提高企业领导者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领导者对经营权的滥用主要是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为此,更新领导者财务内部控制观念对于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领导者应抛弃传统思想,借鉴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学习或引入其先进性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走向新的层面;其次,领导者应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先进管理理念,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生企业所有人员都能自觉做好并配合每一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推动企业发展。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诸多竞争对手当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具备健全的财务制度外,还应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邱立松.加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措施探析[J].现代商业.2013,(30):220

[2]李晓红.浅谈我国企业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27):32

第9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天然的监督作用使内部审计控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与其他控制活动相比,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内部审计对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控,并不是对其它控制活动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其它控制活动的再控制。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要了解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等。通过内部审计所揭示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作出的建议,又可反过来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其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是保证内部控制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而对内部控制的系统评审则是内部审计完成其使命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评价内部控制,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与修订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完全融合在一起,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即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在评价内部控制时主要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实现守法经营和效益发展等,考察企业的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以及交易授权、机构设置等在内的控制程序方面的内容,审视在具体管理中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与有效。内部审计师应在充分考虑内部控制本身固有的限制后,比如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等,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改进建议报告。因此,评价内部控制,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与修订,这是内部审计要发挥的主要作用。

(二)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

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七条“单位应当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实施。”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由谁来实施监督检查,但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由内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担任此责是最合适的。内部审计履行监督职能,其直接目标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使内部控制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提供管理咨询

由于内部审计师在内部控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其对内部控制极为熟悉,为企业的相关部门、组织或员工提供管理咨询便成为内部审计师的一项自然“服务”。内部审计师在提供咨询时,应当申明自己的责任只是提供服务,建立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责任应由管理当局来负责。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必然性

(一)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责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经济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目前,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显而易见,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更能起到评价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很广,涉及企业管理活动各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地检查和评价,不仅需要执业人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执业胜任能力,还需要执业人员对企业情况有详尽地了解和掌握。近年来,代表我国审计水平前沿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内部控制专项鉴证业务,执业规范中对此也提出了要求,但在审计实践中,直到目前仍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作为报表审计步骤之一的内控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其原因固然有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不完善、无法依赖等客观因素,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不熟悉、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等主观因素也难辞其咎。不能掌握企业控制全貌,只能依赖以凭证、账薄和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系统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迹的书面上的控制程序,无法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公允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建议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接轨的必然要求。目的是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更趋于完善。

(三)介入内部控制是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总部前执行副主席访华时曾提到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其实,在这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中,前两大趋势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视的是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后一趋势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质又相应提高了,自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大大减少,即使出现风险也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控制,使之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鲁泉.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

[2]张晓琼.信息化时代审前调查的标准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