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第1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will achieve target task when legislation which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 with "economic incentive" and "force" the government will implement .

【Key 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System;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1. 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 〔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指出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该方案的出台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如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给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不足,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措施

2.1 健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在建筑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努力下,各种自成体系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继出现,通过对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的评估,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依据。典型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美国的LEED 以及加拿大等多国合作建立的《绿色建筑工具》(GBTool)等 [1]。这三个评估体系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且成功运作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其他国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范本。这些评估体系都是非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方认证的形式以保持自身技术与管理上的权威性 [2]。

(2)美国的LEED 评估体系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

GBC)倡导制定的以自愿遵守为基础的国家标准,为新建商业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原则,其目的在于建立衡量绿色建筑的共同标准,促进建筑的整体设计,承认环境因素在建筑业中的重要地位,刺激绿色消费竞争,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良好效益的认识,实现建筑市场的根本变革。LEED认证采用分级制度根据对下述六个方面的考虑分别评分:可持续选址开发、节约用水、能源和空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创新和设计程序。一个建筑项目的得分多少取决于满足以上各项技术要求的程度。

(3)《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是同类评估方法中第一个成功的例子,由英国著名的建筑研究机构“建筑研究院”于1990 年推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制定本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范本和基础。美国的LEED 就是在模仿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其他国家及加拿大也是在受到该方法的启示后纷纷仿效才制定了各自的评估方法的 [3]。并根据该体系制定“能源之星”标识,针对取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和建筑物,进行节能补贴或减免税收。一些贷款机构为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物提供低息抵押贷款和现金返还。

(4)GBTool是另外一个对建筑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通用的体系,使用时需要与本地情况及法规相结合。GBTool可以视作第二代的评估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反映了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优先考虑、技术、建筑传统甚至是文化价值 [4]。欧盟许多国家都利用GBTool来完善本国的评估制度,包括英国使用的评估体系BREEAM。

(5)日本则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2001年在国土交通省的主导下开发了以环境效率为基础的建筑综合环境性能评价工具CASBEE,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材料的选择、建设、使用、改建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 [5]。目前CASBEE 已成为日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涵盖了日本所有建筑类型,被24个主管部门用于建筑性能管控,截止2012年3月,这些管理部门在网站上了8700条评价结果。

(6)此外,新加坡也设立了“绿色建筑标志系统”,是用以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该“绿色标志”采用打分制将建筑分为了5个等级,分为不合格、认证合格、金奖、超金奖和白金奖。

(7)综观上述的几个评估体系,总体设置合理、指标条款、评分要求比较明确,简明实用,评估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实施中也十分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包括建造者的经济成本和使用者的利益两方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设有专门的、独立于建设单位的第三方认证,从而使评估体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2 以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及消费需求。

(1)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经济激励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在解决绿色建筑发展问题中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政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可以降低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成本,调动绿色建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扩大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筑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就。

(2)运用经济手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鼓励和扶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在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2000万新元奖金鼓励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设计单位进行奖励,从2006年至2009年,共对102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扶持奖励,使得新加坡绿色建筑由最初的25个项目增长到36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1万m2增长到15.3万m2。并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现阶段)提出了“绿色建筑额外建筑面积奖励计划”,其中,项目“绿色建筑标志”达到白金奖的可获得最高达2%的额外建筑面积(高于规划容积率),最高达5000m2。以此来鼓励私人发展商建造更高级的绿色建筑。同时,政府出资1亿元新币奖励对既有建筑能效运行进行显著改善的开发商和业主,提高开发商和业主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通过绿色建筑能效改造融资计划和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纳入房地产资产价值增量等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开发商开发更高效、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新加坡绿色建筑由2009年的367个项目增长到2012年的137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009年的15.3万m2增长到2012年的46.9万m2。

(3)同样,在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住房购买低息贷款。例如在川崎市自2006年10月起,住宅群需进行强制CASBEE评级方可进行广告宣传,并且川崎市银行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对B+以上的项目提供低于普通利率1.2%的低息贷款。住友信托银行也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提供比普通利率低0.8~1.2%的低息贷款。

(4)而在美国,许多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 [6]。例如,北卡来罗纳州对商业建筑中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税收抵免;马里兰州对处于特殊地段,如棕色地块的建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佛罗里达州对建筑中使用的太阳能体系免除一定的销售和使用税;乔治亚州对生物质能产品提供免除销售和使用税;阿拉巴马州对生物质能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等 [7]。另外,一些政府机构还向自愿遵守绿色建筑行业标准的建筑企业提供经济扶持。加拿大政府也对设计和建造能源效能较高的建筑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例如,加拿大实施的“商业建筑激励计划”将会为较之传统设计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能效的企业提供最高达六万美元的财政支持。

2.3 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许多国家在采取激励政策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例如,新加坡在2008年4月根据《建筑管制法》,增加“建筑管制条例(建筑可持续性)”部分,该条例针对所有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新建和重大改扩建的既有建筑应按照《建筑环境可持续规范》规定的方法达到绿色标志分数50分。之后,于2009年开始,对《建筑管制法》进行修订,将既有建筑改造时必须符合最新绿色标志最低要求纳入条例当中,同时规定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进行3年1次的能耗审计,而对建筑业主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业主必须每年送呈能耗数据和建筑使用信息。

(2)同样,日本的立法体系也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取了基本立法和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制定了节能方面的基本法,还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建筑的立法。日本早在1979 年就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先后经历四次修改,不但对公共建筑有明确的节能指标要求,对民用住宅的节能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新建、扩建或维修房屋的建设方、业主或使用者、管理者要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3)而在美国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经采纳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立法,号召州或地方机构遵守可持续性指导原则。其中一些立法还通过设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私营公司采纳可持续性实践。少数一些城市也已经尝试通过立法为建筑可持续发展设定最低标准和义务,例如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等 [8]。俄勒冈州于2001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法案》颇具代表性,该法不仅从立法上明确了“可持续性”的概念,还确立了该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要求州政府及有关机构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尤其是2005 年,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共同召开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充分显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和推动力。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2008年,10个项目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截止到2012年7月底,正式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达到488个,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权的省市地方政府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估计超过600个。6年多时间,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数以平均每年300%的速度高速增长。

3.2 随着2013年1月1月6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北京、重庆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3 北京市政府先后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关于转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32号)》和《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其中,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上,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m2,实现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2%,同时打造一批住宅系统化集成应用示范, 2015年实现产业化住宅面积占当年新建住宅面积比重达30%。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当年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10%,“十二五”时期累计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性园区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中提出4个主要目标:

(1)自2013年6月1日始,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2)“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绿色生态示范区。(3)“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5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居住区。(4)新建项目中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二星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另外,该方案中还提出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率先实现居住建筑节能75%的目标”。

3.4 重庆市2012年3月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重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复《重庆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十二五”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的目标。《通知》还要求“将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另外,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了《2013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提出已发展绿色建筑为重点,用系统工程方法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注你》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的全过程,自2013年起在主城区公共建筑中率先执行一星绿色建筑标准。此外,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规程》、《绿色建筑检测标准》、《绿色建筑建材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导则》,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形成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营管理、评价全寿命周期的绿色标准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政府规章《重庆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3.5 而武汉市在2010年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现正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立法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全市全面禁止使用烧结实心砖,积极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

第2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创新驱动 装饰行业 趋势 应对 创优

按照党的十和三中全会精神,要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较高产业素质的诚信产业,完成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赋予建筑业的艰巨任务,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常态,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持续发展,对装饰行业的现状,就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拓宽新经济增长点谈谈我的认识:

一、新常态下的行业趋势

1、装饰行业发展增速趋于平稳。

2、互联网对企业带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

3、颠覆传统业务模式,装饰工业化打造大装饰格局将成趋势。

4、信用体系建设为规范企业行为,适应市场发展,助推作用更加明晰。

5、以“两年行动”为契机,解决工程管理和质量问题是对企业的促进。

二、新常态下的应对

以“两年行动”部署来看,建筑装饰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将是未来经济运行的新常态。老常态下的建筑装饰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施工行业,严重依赖手工业者,品质不均衡、工效不高、成本难以精确控制、污染严重等弊端,一直阻碍着装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的变化,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装饰行业将通过创新升级发展为现代的、集约的、科技的制造行业或服务业,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趋势。

1、商业模式创新。

现在国内很多知名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如海尔集团、小米等,以自身家电厂商,以智能家居、智能建筑融入到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中,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互联网思维方式下装饰市场的新商业模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新常态建筑装饰的大势所趋。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建立价值交互平台,创立自己的生态圈,围绕设计方案、金融服务、材料资源、劳务资源、工程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整合产业链,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大装饰”格局的发展战略,培养互联网思维,实现装饰行业信息化升级,这是装饰行业创新、变革的方向。

2、技术创新。

推进装饰工业化,改革传统施工模式。工业化一直是建筑装饰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效率,促进行业快速发展,“配件生产工业化”与“施工实现拼装化”的建筑装饰工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内知名建筑装饰企业都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工业化思维方式,用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贯穿的建筑装饰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序,实行有机对接,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信息化系统,是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要积极地引进施工管理信息技术,集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材料采购等管理环节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升级。

3、管理创新。

质量管理上要创新,质量是建筑装饰行业的一个不变的主题,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在管理上的创新,首先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上。工程质量绝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的结果,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检验,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质量概念”,要以“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契机,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引进好的管理模式,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定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方案,实施对投标方案、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材料采购、技能调配的全覆盖。

4、绿色装饰

发展绿色装饰,主要是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进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建筑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装饰。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绿色理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装饰企业也已置身于势不可挡的绿色风潮之下,绿色装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要以绿色环保施工为重点,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环保施工,提升精细化施工与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5、BIM技术

应用BIM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装饰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要时刻把握行业发展潮流,并致力于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建筑装饰行业洗牌和细分速度在逐步加快,一批专业化企业异军崛起,打破了同质化竞争格局,形成了做专、做精、做久的差异化发展新格局。只有通过在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建立绝对优势,企业才能拥有多元、综合发展的基础,才能在加速洗牌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再逐步以成熟的商业模式延伸扩张,成为规模化的专业旗舰。

在鲁班奖、装饰金奖等优质工程的申报中现都加大了对创新成果的要求,促进了申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司多年来一直坚持工程创优理念,通过创精品工程来促进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确定了凡是符合工程创优条件的施工项目都必须参加工程评优申报工作。数年来都把创精品工程作为我们提高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的大事来抓,大力推广工程的创优工作。随着不断进行工程的创优强化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不少成果,也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及社会上的知名度及竞争力。

参考文献:“国家级工法推广应用暨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经验交流会”中国建筑业协会2015.6.10

第3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城市滨水港区怎样实现功能重塑?如何走好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北外滩绿色建筑项目树立了一个典范。在6月27日召开的上海北外滩金融航运中心绿色建筑发展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韩爱兴副司长向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颁发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证书,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贺斌吾先生代表企业接受了此项证书。此前,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已先后获得美国LEED、英国BREEAM绿色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同步取得三项高等级绿色权威机构认证的建设项目。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与周边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海门路55号地项目均位于北外滩滨地段,与陆家嘴隔江相望,拥有近2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项目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国中化集团方兴地产共同投资兴建,总建筑体量近150万方,计划于2017年全部建成。项目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历史传承、文化延续的开发原则,创新性地集中应用了多项绿色建筑规划理念和节能技术。包括集中式能源中心,采用了江水源热泵与冰蓄冷技术相结合的冷热源方案,实现区域的统一供冷/供热。此外还运用双层玻璃幕墙设计、地板送风、地道新风降温系统、人工港池与游艇码头设计、中庭采光设计、地下空间自然采光设计、港池水及中水综合处理与回用技术、雨水收集与回用技术、建筑智能系统等多项绿色措施。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外滩这个老港口、老码头集聚的地区,结合时展的主题,成功实现了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正在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绿色的新兴城区。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北外滩作为绿色建筑示范性项目加以推广,也希望绿色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上海绿色建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吴鹏程在发言中表示,北外滩从上海最早的开埠码头发展到上海最繁华的物流岸线,再经历了仓储物流行业的转型调整,直至现在重新成为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的城市CBD,都紧跟着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脉搏和趋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是北外滩功能转型过程的重要原则,创新性地集中应用多项绿色建筑规划理念和节能技术,在节约项目运营成本、提升项目品质的同时,为节能减排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将会继续沿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下去。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西块工程颁发了“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奖牌。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为北外滩的4个重点项目(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海门路55号地项目、北外滩滨江绿化工程)颁发了“华东地区绿色建筑基地”的奖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主办,以“城市滨水港区功能重塑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机构代表上百人济济一堂。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教授在演讲中强调,绿色建筑要做好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建立并完善全生命周期建筑能效评价体系。他还透露,住建部正在研究建筑能效提升工作,未来可能将出台更严格的绿色建筑高标准。据悉,在国务院批复《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后,上海市最近也通过了绿色建筑三年行动方案,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能转型已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4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小城镇建设 资源环境 工程类企业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是当前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是绿色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当前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建筑和工程类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二、绿色建筑面临的机遇

(一)适应居民消费偏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居民对居住环境和条件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消费者对居住环境优劣、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低、采暖系统运转、污水再生利用系统装置,以及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垃圾处理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能源利用结构和方式,大幅度增提高了风能、太阳能、沼气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比率;提供了集约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通过自来水循环利用和雨水收集设施,创新了以往的水资源使用方式;在技术上推进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减少传统建筑材料使用量;还可以根据住户的需要,采用装配式房屋技术,把房屋空间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在建筑构件方面采用一体化、工厂化批量生产,产品生产可控性更高质量更好。据测算,绿色生产和施工过程可实现节能约50%、节水约60%、节材约20%、节地约20%以及减少建筑垃圾约80%,而且施工效益也能提高4―5倍。这些特点,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城镇居民的住房需要,表明绿色建筑面临良好的市场需求。

(二)市场供给潜力巨大

和其他行业情况相同,目前我国建材行业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在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依然隐含着结构性的机遇,其中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功能丰富的绿色建材,以及创新能力较强功能多样的装配式建材,仍面临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小城镇建设是受到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和全社会瞩目的大型惠民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对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若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大力提倡引入各种新型的绿色设计理念,推广和应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住宅建设模式,将会吸引大批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企业、绿色建筑研发、设计企业参与到绿色建筑市场中来。这些在绿色建筑市场巨额利润吸引下聚集起来的建筑企业,必然会根据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尽快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在短时间极大地提高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断满足小城镇建筑是市场的绿色需求,为小城镇开展绿色建设提供充足的绿色产品和技术需求。

(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绿色建筑是一种以循环、低碳为理念的建筑模式,推行绿色建筑对制定和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集约利用建筑资源和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知还指出,绿色建筑行动是建筑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要紧紧把握城镇化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绿色低碳行动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模式,在小城镇建设中受到各级政府的鼎力推荐,并且出台了配套的财政补贴政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三、工程类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思路

(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一是及早制定绿色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把绿色建筑的元素镶嵌到住宅规划中区,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小城镇的绿色特点并将其固化下来。二是体现资源节约功能。在初步设计、后期方案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节能、节水、废弃物处理和室内环境质量保障等功能。三是结合小城镇特点,要特别关注淤泥清理、农业节水、面源污染防治、洪涝排涝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

(二)加强与政府方面的合作

一方面,工程企业应紧紧抓住发展绿色建筑的历史机遇,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及时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争做地方政府推行绿色建筑的合作伙伴,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应有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绿色建筑政策走向,与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样板工程为突破口,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取获得政府在财税、融资、产业政策等方面支持。

(三)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基于绿色建筑的内在特点,工程类企业在实施小城镇建设时要努力使业务范围的触角向投资商和城市运营商两端延伸,尽量争取从起点到末端全过程参与小城镇开发。在开发模式方面,由于绿色建筑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开发企业存在融资困难并且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大多企业往往不愿采用。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或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实施节能项目,更容易被参与各方接受。

(四)密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工程类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产业链整合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擅长制定前期规划,同时拥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但研发能力和后期运作能力尚难以独立满足绿色建筑对技术条件的较高要求。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劣势,工程类企业应注意与政府及其产业链上相关单位的的合作,发挥不同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工程类企业应抓住国家小城镇化建设机遇,与同行业其他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借助工业化、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扫清成本增量的障碍,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奖励,全面推广装配式住宅与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高云婷,王刚.我国绿色建筑推广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

[2]曾昭德等.绿色产业环境下混凝土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与分析[J].混凝土,2014(5)

第5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节能公益广告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优秀节能公益广告在电台、电视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网络集中播出。要组织开展企业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进企业系列报道活动,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

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 - 2020 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要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环保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绿色交通项目,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制定交通运输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国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

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央企业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 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会要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强化财力资源集中统管,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红旗船队、红旗船员”评定等活动。研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综合运输,科学统筹运输计划和运力使用,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第6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1.1 国外绿色建筑的演进

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里首次提出“生态建筑”理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了人与自然,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原则。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建筑室内环境问题凸显,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新热点。

1992年巴西召开的首脑会议形成了《21世纪议程》等全球性行动纲领,并在会中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成为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

1.2 目前各国都有其自身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表1)

1.3 绿色建筑担负减排的重任

当前各国人们已清醒地看到: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工业遭遇发展上的一系列瓶颈。包括资源瓶颈、环境瓶颈和技术瓶颈;支撑传统工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失去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为此英国出台了以《英国低碳过度计划》为纲领的三个配套文件,即《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

发展中的中国属于“高碳经济”行列。2007年我国消费煤炭约23亿吨。2010年碳基燃料共计排放C02达到72.19亿吨,居全球第一。

2009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总数的8.3%,但我国工业废物的排放密度,是德国的20倍,是意大利、韩国、美国、日本的10倍。空气污染是法国、加拿大、瑞典的7倍,是英国、澳大利亚的4倍。

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建筑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表2、表3)。

2 中国绿色建筑概况

2.1 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情况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总面积达7581万平方米。

设计标识项目694项,7066万平方米。

运行标识项目48项,515万平方米。

2.2 2008-201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前十名(表4)

2.3 2013.6月统计绿色建筑数量(图1)

截至2013年6月8日,全国通过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建筑项目共1014个,其中一星级376个,二星级404个,三星级243个。

在通过认证的1014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设计标识项目966个,运行标识项目仅55个。设计标识在工程复查结束后即可向国家提出申请。运行标识是建筑物竣工后投入运行一年,依据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得出的能效数值,通过申请得到的标识。

绿色建筑数量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前五名分别为深圳95个,苏州87个,上海85个,北京51个,天津43个,南京和武汉以31个并列第六位。省排名前五名分别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天津。东南部发达地区远超西北部偏远地区,南方超过北方。

2.4 2008-2013(截止6月8日)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前六城市(图2)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通知,标志着绿色建筑行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按照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统计数字来看,去年中国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的项目数、面积相当於前四年的总和。而预计每年绿色建筑数量都会翻一番。

至2020年前,中国用於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

2.4 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综合实力十强(表5)

2.5 绿色行动主要目标

新建建筑

(1)十二五期间 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2)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十二五期间完成:

·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

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

造5000万平方米。

· 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

方米。

· 农村房屋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

2.6 发展步骤和措施——形成规模化

(1)到十二五末,京、沪、津、渝(四直辖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部六省)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

(3)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自今年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2.7 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和城区

(1)生态城市(住建部)

(2)绿色社区(LEED-ND)

(3)低碳城市(发改委提出的五省八市)

(4)低碳生态城市(住建部)

(5) 绿色生态城区(财政部、逐渐部联合的167号文)

(6)国内正式向住建部和发改委提出去要建生态城市的有50多个,全国以生态、低碳为目标的地级市达259个。

2.8 财政奖励政策

2012年奖励标准;

· 二星级绿色建筑 45元/m2

· 三星级绿色建筑 80元/m2

· 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

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 奖励补助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

调整。

· 高于设计收费标准(住宅);与成本增量相比,

接近50%。

· 仅限于2012年,奖励额度会浮动。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在修编中。

3 常用的绿色技术和部品

(1)外墙外保温技术

(2)太阳能应用技术

(3)窗外遮阳技术

(4)新风置换技术

(5)再生水回用技术

(6)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

(7)地源水源热泵应用技术

(8)水体生态净化技术

(9)屋顶绿化及隔热技术

(10)产业化装修成套技术

(11)辐射采暖技术

(12)采暖计量技术

(13)浮筑(架空)地面技术

第7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及相关行业;发展影响

我国绿色建筑首先从建筑节能起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节能率目标是30%,1994年,该标准修订,将建筑节能率目标提升至50%,并制订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9年《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期间还分别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规划。伴随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绿色建筑概念也被引入和应用。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并于2007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此后,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总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政策支持等的不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分布不均衡,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项目数量和总建筑面积较多,5省市标识项目数量占全国的57.5%,总面积占全国的53.7%,其中仅江苏省就占全国的23.6%。

2013年覆盖多地的雾霾天气给社会各界敲响警钟,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来源于建筑物排放。另有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达到40%。作为我国碳排放“大户”,房地产、建 筑行业的减排对于我国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且能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果继续以目前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建设,我国的供能系统将无法承受。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来看,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以襄阳地区为例简述绿色建筑对建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襄阳市是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2009年首批确定的全国25个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争取更多的补助。尝试以资源换工厂的作法,将补助资金优先补助给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用户,促进襄阳经济发展。从今年七月一日起,中心城区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都必须至少应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浅层地能、空气能),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工程。

截至目前,襄阳市全市新增节能建筑面积863.21万平方米,比全年目标任务385万平方米多478.21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3.16万平方米,比全年目标任务的84万平方米多19.16万平方米;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小区3个,建筑面积合计81.18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面积6.49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公共建筑改造面积9.87万平方米,共计16.36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任务18万平方米的91%;建筑节能新增节能能力10.04万吨标煤,比全年目标任务的5.97万吨多4.07万吨;市区已对3栋实施能耗监测试点建筑进行能耗监测,各县(市)区也确定了6栋建筑作为能耗监测试点,均已确定了技术方案;新建建筑工程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100%,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全面关闭。

今年5月,市第二建筑设计院和省建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襄阳市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服务中心”,为申报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星级评价标识进行申报,协助申报单位解决申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目前出台了勘察设计、监理、预拌商混、招标机构的行为评价办法,施工企业的行为评价办法已经起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襄阳地区绿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例如:浅层地热能源是一种可再生、低成本的绿色能源,尤其是襄阳市地下水资源存量丰富,补给充足,并且地下水循环过程良好,具有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天然优势,山水家园就运用了此技术。

襄阳鼎府首创“空气能”24小时生活热水,安全。节能,环保,“空气能”地暖发热均匀,绿色科技健康人居。地暖是一种舒适的取暖产品,是高品质生活的一种方式,传统的燃煤,燃油,燃气采暖存在废气排放,会导致pm2.5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襄阳鼎府金比得“空气能”地板采暖系统,采暖将热量从地面向高处传递,从脚部向上温度一次缓慢降低,达到“脚热全身暖”的效果,符合人体生理需要,舒适从脚开始,彻底避免“寒从脚起”的现象,采暖更加舒适。并且室内温度波动小;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提供地暖热源,运行更加节能节电,是一种健康舒适的采暖方式,给居住者带来健康和享受。

国色天襄,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最大面积采集能源,充分转化大自然的热能、风能等,为生活服务。与此同时政府鼓励墙体保温材料商家在本地建厂,对襄阳地区绿色建筑长远发展是有很大的益处。此外襄阳政府也可鼓励兴建生产绿色建材的厂房(例如:墙体保温材料),这样从另个层面上讲也可带动襄阳地区经济的发展。另外襄阳地区还可引进其他技术。例如:屋顶绿化的主角是绿色植物,它具有生态学、心理学、物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够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它散发的气体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同时它对建筑物还具有隔热保温、隔声减噪以及保护防水层和屋盖结构等多种作用,被誉为是“有生命的建筑材料”。缓解“城市热岛”现象,主要指城市聚热能力,来自于建设城市的钢筋水泥、土木砖瓦以及纵横交织的道路网,它们取代了原本能降低城市温度的树木和草地,让城市接受更多太阳的热量,同时又散发和反射出巨大的辐射热能,在太阳能和各种辐射热能的烘烤下城市的气温越来越高。也就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它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城市热岛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来得更为明显。解决建筑用地与园林绿化用地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在新建或已建的各类房屋本身寻找出路。建筑物垂直绿化,特别是屋顶绿化几乎能够以等面积的偿还支撑建筑物所占的地面,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漂亮,也开拓了城市的空间。屋顶绿化中的绿色植物具有生产氧气、吸滞烟尘、吸收有害气体、杀灭细菌、改善气候等功能,被誉为“环境的自然保护者”,它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和监测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调查研究在徐福卫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徐福卫 陈海玉 叶建军 秦丽.浅析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贸导刊,2010(13):60-61

[2]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及任务》的通知

[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4]市城建委关于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落实情况的报告

[5]襄阳市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作者简介:

第8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1.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意义

民用建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按照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将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维护大众利益,民用建筑中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想真正做到绿色施工,必须加强管理,加强预防控制,从技术上改善,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总体来说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到民用建筑施工中有这样几个意义:第一,在民用建筑中开展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在屋顶上加装太阳能,和雨水回收系统,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的便利,不仅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降低应用成本,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第二,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提升资源旅游率。第三,能够充分的将自然文化和人文相结合,保护文化遗产,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四,运用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生存环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突破社会资源需求的瓶颈。

2.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2.1树立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

任何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想得到广泛的运用,必然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技术也是如此。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首先要树立的就是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总体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以施工负责人为主要人,作为施工的组长,然后带领施工人员和分包负责人完成绿色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施工负责人要首先制定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施工理念,并且要将方案做到精细化,根据施工内容、性质,以及特点的不同,来具体实行施工措施和方案,并且在开始施工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绿色施工概念的宣讲和技术培训,确保绿色施工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好的施工理念,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人根据方案行动。第二,要确保方案中的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口头上的保证,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积极推行绿色施工技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施工态度随意的人员要给予批评或处罚,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将是民用建筑中绿色施工技术开展的保障。第三,施工负责人作为组长,要在自身上有足够的重视,把握好大局,让绿色施工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2.2选择恰当的施工方式

通常在民用建筑中施工要求是要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比如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可以选择面表不做抹灰和喷涂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减轻污染,还能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的差生。或者在地下室施工时,采用先针对每一层施工然后在进行整体浇筑的方式,随后向下挖,这样就会在下挖过程中由于表层楼的阻碍而减低噪声。现在一般在地基的处理上,还采用着开敞开挖的方式,这种敞开式的开挖方式,会造成大量的建筑扬尘进入到空气中,因此这个时候可以运用逆作法的绿色施工技术,将地基的施工封闭在地表之下,能大大减轻扬尘情况的发生。

2.3充分利用建筑材料

作为民用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充分合理利用是绿色施工工艺运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第一,要把好建筑材料采购关。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要根据施工材料的库存、周转、施工进度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材料采购计划,严格控制采购数量,避免造成材料积压或者浪费。第二,把好建筑材料使用关。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限额领料。对建筑材料使用的重点区域和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材料的节材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2.4选择科学先进的施工机械

选择先进的施工机械,对于民用建筑中实施绿色施工技术十分有利,也是事关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良好运用的决定性因素。在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在符合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噪音小、能耗低的环保型施工机械。要遵循施工机械的适用性和多用性兼顾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施工机械,各种辅助机械应与主导机械施工能力协调一致。在同一工地上,施工机械的种类和型号要力求少一些,在运用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工地上的机械,既方便管理,还能避免闲置问题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体化的工程施工机械,可以连续自动的完成多个工序,有效减少了人力和物力。

2.5做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是考验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对于实现施工绿色化有重要作用。第一,可以将建筑垃圾进行简单分拣,回收废金属、废混凝土等,直接进行再利用。第二,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变成再生产品。再生产品主要包括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骨料是建筑垃圾最常见的再生产品,再生骨料主要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等,还可以制成再生砖,再生砌块等。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力量的配合,政府如果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实现施工绿色化会十分有帮助。

第9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范文

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绿色”往往沦为开发商吸引眼球的“噱头”。绿色建筑的实际内涵究竟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绿色”?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当今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所谓经典绿色建筑是否存在瑕疵?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特聘老师成通宝在“绿色地产实践与应用”课堂上,从典型绿色建筑的宣传及存在问题、常见绿色建筑设计招标问题、绿色建筑的要求及策略以及实战案例分析及借鉴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绿色建筑的深入剖析,成通宝认为,当前国人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国内的开发商,在开发绿色建筑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关键绿色技术上的取舍不到位,要么是为了绿色而绿色,轻信国内的一些咨询公司的建议,要么是哪些技术容易通过而让建筑获得绿色,就选用此技术,而不去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未来客户付出的购房成本和运行费用。”

关于国内的绿色建筑标准,公认的是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照各项指标的不同,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成通宝指出,由于在实际的等级划分中往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少开发商由于不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或是仅仅为了让项目获得绿色建筑的称号而做出与绿色建筑相去甚远的决策。也正因为标准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同一地区、同一星级绿色建筑,有的空调费和采暖费高于另一个同一星级的绿色建筑。加上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差别,使得绿色建筑市场显得混乱。

除了国内的标准,目前业内比较认同的是美国LEED标准,不少企业都以此作为绿色项目的卖点。但成通宝认为,这显然是没有对美国LEED认证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错误结论。根据成通宝的分析,按照美国LEED标准,绿色建筑可以根据得分的不同分为四个级别:认证奖、银奖、金奖和铂金奖。“这给了开发商很大的空间,不少开发商会把容易得到的分都得到,但对未来用户很有利的分数都扣掉,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很多获得美国LEED金奖认证的项目在节能的分上却很低,也就是说,不能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不能降低物业费,所以并没有实质意义。”

另外,成通宝指出,除去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在标准实际操作时的“灵活性”,轻信所谓大咨询公司的建议以及开发商在宣传绿色建筑时“避重就轻”的态度等都是造成绿色建筑沦为“噱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