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逻辑思维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培养

第1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二、联想

联想指由某现象某概念而想起其它相关的概念。能引发联想的现象或事物,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即在大脑留下深刻痕迹的现象或事物。

三、对比

比较是初中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才能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一是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其目的是维护概念的真理性,防止概念的混淆。

四、网络

以某物质、某产品、某概念为中心,建立有关知识和概念的网络,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概念“网络”在一个线型或体型的结构之中。

五、拔高

拔高即引伸,让试题有梯度设计,让难度步步递升。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在训练程序上有个恰当的梯度安排。

六、改错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审题,或使用知识、技能,或判断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能防止错误,那么出现错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纠正,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这里要注意:①在哪儿跌倒,在那儿站起来。要有的放矢。②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经过改正以后,还可能重犯这样的错误,为此纠正必须彻底。要从概念上、方法上、心理上深刻挖掘原因,总结出教训来。必要时应进行复查。

改错用在教学中,往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采用“谬误法”教学,有意识把学生引到错误的做法上,然后进行改正。欲擒故纵,从一反一正的曲折迂回中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还有一种方式,如某学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来纠正,这样全班同学都陷入积极思维的漩窝之中。敞开思想的火花,对吗?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七、抽象

把具体物质或数据用字母代替,指出问题并给出条件,让学生进行推理或判断,这就是抽象法。

八、总结

只有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才能灵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已有知识,使其形成系统。这就需要进行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便于记忆,便于形成系统,便于掌握方法,更便于培养思维能力。

九、干扰(迷惑)

干扰指为命题设置障碍,迷惑是在概念上或形式上施以伪装,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中。考生必须经过积极思维,去伪存真,方能见其真谛。

第2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5

1 前言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而且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为基础。第二,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就是具有敏捷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面对数学题不会毫无头绪,还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任务。

3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 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说,在讲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穿去,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比较感兴趣。在讲“乘法运用”这一节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森林里要开表彰大会,奖励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森林之王狮子为这件事感到十分头疼,因为获奖者有兔子、青蛙、袋鼠、骆驼等,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就会试着去解决数学问题,努力思考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此外,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1]。

3.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致使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教师不能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寻求解题的各种方式方法。此外,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该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3.3 用直观形象推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在理解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而小学数学基本上是建立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数学的特点,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推进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比如说,教师在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写”这一课时,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呈现在电脑上,让同学们观察,然后再拖动鼠标,将长方形图片扩大。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在扩大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将这一课学好[2]。

3.4 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法和综合法。第二,比较法和分类法。第三,抽象法和概括法。第四,归纳法和演绎法。比如说,在学习“除法的运用”这一节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归纳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乘法,再利用众多例子讲授除法的运算,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之后,再让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将除法与其他法则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印象,不至于将四则运算混淆。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这门课掌握好。

参考文献:

[1]宋彩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1.

第3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认知规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数学素质的核心。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一、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1、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2、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的指导,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说,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就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牢固掌握的过程,也是直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

二、温故知新,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用数学本身的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用已知求未知,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学新知识前,教师首先要弄清学生知道什么,哪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所以,不论是课前的复习题,还是准备题,都要围绕新知识,为学生提供一条由已知到未知的道路。

2、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

3、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在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

三、精心设计具体、感性材料,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感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

3、注重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借助表象,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四、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加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和奥赛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和实践操作练习;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促进思维的系统化。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第4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者应当利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入手,简单讨论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实现途径

鉴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设置的教学知识大多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践能力为主,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出创新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1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将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忽视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总是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解题思维模式,在遇到数学综合题型时,常常按照记忆中的解题思路照搬硬套,往往不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灵活性较差。学生在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思维之后,获得学习数学科目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养成勤于动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利用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

2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2.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要,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切实反映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完成信息筛选的步骤,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判断能力。通过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根据教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应当钻研教材,根据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特点,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初中数学不是思维逻辑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偏离了教学主题,应当在讲授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逻辑思维教学。因此,结合教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教学十分必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在内容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使用设置教学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假设一个布袋里有两个白球,取出一个球,会有几种结果?如果一次取出两个球,会有几种结果?”通过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方式,达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

2.3改善教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质量。

(1)游戏教学法:初中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数学思维游戏,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活力,帮助学生形成善用逻辑思维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简单的逻辑思维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烤面包片的时候,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已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够了,也就是说,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明用的烤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他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需要烤多少时间呢?”利用趣味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比,游戏教学法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游戏结合起来,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合作教学法:现今,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采用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三角形及其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以小组的形式整理三角形的性质,最后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在新颖教学方法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和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同时,教育者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2]仲崇猛.在反例中求正解———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反例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53-54.

第5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学生增长知识,又要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与知识的增长成正比,而是要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是一项相当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专家分析,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其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大部分人而言,如果缺少必要的逻辑训练就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开拓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地对小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教育者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

1.比较与分类法

比较是用于确定研究与研究对象不同点或相同点的方法,而分类则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所以,比较是人类展开思维与想象的基本点,也唯独有了比较才会有鉴别,而比较与分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

2.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法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推理归纳都是由特殊或者个别数学知识所逐步演变而来。例如,在数学的加法交换律中,教师通过演示两个加数之间互换位置,并且相加之和不变,使用该例子就能有效地将结论总结出来。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是从众多客观事物当中把非本质和个别的属性摈弃,提取本质与共同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一本质属性的物体综合成一个整体。比如,总共有50道20以内的减法题,在初学的过程中都是依靠记忆或背诵来完成减法运算,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为学生一一概括相应的运算规律,那么学生就可以快速掌握减法上的运算技巧。

4.分析与综合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是指把要研究对象恰当地分类成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对各个研究的对象分别实施研究,从而获得本质上的认识。综合方法指的是把已经认识的对象全部联系起来,并且对此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对对象的本质加以了解与掌握。例如,教会学生认识五个数字,小学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把五个苹果分别放到两个盘子里,从而获得四种具体的方法,即1和4、4和1、2和3以及3和2。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注重问题的引出

在数学上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发,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较为繁杂的思维活动。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最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引导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能够把数学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那么其教师就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都是借助问题的提问而展开全面的教学,也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能够牢固、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掌握已学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出问题,善于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保证思路的正确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的教学内容中质数、合数等都需要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演示或者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虽然游戏只是学习中的小插曲,但是在讲解有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作用。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那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3.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应该要求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形象、生动以及有趣地开展。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兴趣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技能,并且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开创新知识,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从中再寻找正确的答案。

4.恰当地设计练习题的难度

第6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逻辑思维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逻辑思维又称理性思维或理论思维。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认知能力的高级阶段。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具有优越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老师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在代数教学中,数、式、方程的运算是重点,其中在运算过程中要求步步有理、有据,否则就无法进行,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已知的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整个运算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个知识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课本中不少法则、性质的推导也是培养逻辑推理的极好材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引入定理之前的猜想,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当先试探猜测后证明。一些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也可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对于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又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推导,可以先从底数、指数都是具体的数,根据幂的意义和乘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联想到这是底数是一般的字母的情况;然后再到底数和指数都是字母,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再让学生观察这个式子,归纳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正确的用语言表述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最后再把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乘法或者底数是单项式或多项式的情形。这个过程的推导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逐步进行概括、归纳、抽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逻辑分析并思考解决。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能否正确的解题,逻辑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习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公式,然后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解题思路可以运用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逻辑推理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同时要兼顾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分析。例: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题目:t是什么数时,方程tx2-(2t+1)x+t=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t+1)]2-4t?t=4t2+4t+1-4t2=4t+1>0,推得t>-14。而如果把t>-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t=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t>-14还得把t=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

例题教学可以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 "一题多解",也可改变条件进行 "一题多变"的训练,让学生发散思维,这是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的重要措施。

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

第7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直线、射线、线段、角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要求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形能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如“对顶角是相等的角”、“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等。这个阶段,应该看到学生从“数”的学习转入对“形”的研究是很大的变化,而对形的学习开始要接触较多的概念,所以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适应,不少小学时的优等生适应不了这一转变,以致学习掉队了。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注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再提高到理性认识,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图形抽象出一般的本质属性。并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基本概念。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论证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定义、定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辨别条件和结论,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做法是:(1)分步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的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加注理由”的练习题,主要在第二章,这无疑把学生引入逻辑推理的王国,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它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每个例题,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个练习,并强调推理论证中的每一步都有根据,每一对“ ”都言必有据,都是有定义、定理、公理做保证的。此外,还要求学生像学写作文一样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熟悉一些“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又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和编写意图。(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对较复杂证明题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全等三角形以后的教学来培养。要求学生对题中的每个条件,包括求证的内容,要一个一个地思考,按照定义、公理或定理把已知条件一步步推理,得出新的条件,延伸出尽可能多的条件,避免忽视有些较难找的条件,同时不要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图形中的“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等等。

第8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1 教师率先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2 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数学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数学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

3 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3.1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3.2 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3 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4 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来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

第9篇:逻辑思维培养范文

示范就是精选一些典型例题,通过剖析,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样板。

二、联想

联想指由某现象某概念而想起其它相关的概念。能引发联想的现象或事物,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即在大脑留下深刻痕迹的现象或事物。

三、对比

比较是初中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才能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一是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其目的是维护概念的真理性,防止概念的混淆。

四、网络

以某物质、某产品、某概念为中心,建立有关知识和概念的网络,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概念“网络”在一个线型或体型的结构之中。

五、拔高

拔高即引伸,让试题有梯度设计,让难度步步递升。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在训练程序上有个恰当的梯度安排。

六、改错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审题,或使用知识、技能,或判断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能防止错误,那么出现错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纠正,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这里要注意:①在哪儿跌倒,在那儿站起来。要有的放矢。②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经过改正以后,还可能重犯这样的错误,为此纠正必须彻底。要从概念上、方法上、心理上深刻挖掘原因,总结出教训来。必要时应进行复查。

改错用在教学中,往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采用“谬误法”教学,有意识把学生引到错误的做法上,然后进行改正。欲擒故纵,从一反一正的曲折迂回中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还有一种方式,如某学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来纠正,这样全班同学都陷入积极思维的漩窝之中。敞开思想的火花,对吗?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七、抽象

把具体物质或数据用字母代替,指出问题并给出条件,让学生进行推理或判断,这就是抽象法。

八、总结

只有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才能灵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已有知识,使其形成系统。这就需要进行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便于记忆,便于形成系统,便于掌握方法,更便于培养思维能力。

九、干扰(迷惑)

干扰指为命题设置障碍,迷惑是在概念上或形式上施以伪装,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中。考生必须经过积极思维,去伪存真,方能见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