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基地学校课程体系从过去的单一化、固定化朝弹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克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从课堂、校内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广泛地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特长。课程设置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课程体系。二是体现基地的特色。我们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基地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是反映基地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周边地方的区域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培养家乡情结和社会责任感。
三、目标确定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一是构建符合我们基地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特色场地。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批善于开发本土课程、精于活动组织的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三是推进营训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本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四、挖掘地方特色,构建特色课程资源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实施,教师先行。要想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必须要有老师们的理念与付出作为保障。我们的做法,一是拓宽视野,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培训、省内培训,观摩省市优秀基地的课程建设;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相关技术人员。
2、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基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依靠几门课程度日的僵化做法。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3、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开发利用好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物资源,开发了解家乡特色文化课程。还有灌河、烈士陵园、海西公园、二郎神庙等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了解地方文化遗产、伟人、名人、古迹等课程资源,了解这些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引导学生关心家乡文化,因地置业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爱家乡、勇于创新的意识。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立足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理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侧重于开发动手操作类的课程,比如“贝壳拼图”、“贝壳彩绘”、“贝壳组装”,形成了以“创意贝壳”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五、师生、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中一道成长
1、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2、参与课题研究后,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培养了有研究意识的中青年教师,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有80多人次获连云港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案例等级奖。
一、绘本教学在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中的开发
绘本教学在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的开发中,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制定主题、筛选绘本、编排绘本。
(一)制定主题
1.从幼儿兴趣的角度出发制定主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主题设置方面,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考虑。绘本的主题大致可分为四类:环境保护类、道德品质类、心理调节类、经典精选类。
2.从家乡风情的角度出发制定主题
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而每一个幼儿园都依托着家乡在不断发展前进,可以说幼儿园与家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语言园本课程的绘本主题的设置,则可以“家乡风情”为出发点选择主题。
3.从办园特色的角度出发制定主题
无论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在办园的过程中都应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语言园本课程绘本主题的设置则可以从办园特色的角度考虑。两者的结合不仅使园本课程更具有意义,同时也能彰显办园特色。
(二)筛选绘本
制定语言园本课程绘本主题后,就要有针对性的筛选绘本,在筛选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适合性、可行性。
(三)编排绘本
在编排绘本上,大致可分为提出活动建议、自制绘本。
1.提出活动建议
绘本的编排上可以从适合年龄层次、活动形式、活动延伸、环境创设、领域渗透、家园合作等方面提出绘本在语言园本课程活动中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利于教师从多方面对绘本教学的把握,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2.自制绘本
在筛选绘本的过程中,有些绘本上的图片并不是特别精美,这就需要教师亲自改编绘本上的图画。其次,还有许多诗歌、散文类语言素材也适合放在语言园本课程中,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自我想象,亲手绘制适合幼儿的绘本园本课程图片。
当然,在自制绘本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建筑、物体、人物等,这样,更具有地方特色。
二、绘本教学在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中的运用
对于绘本在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中的运用,将结合连云港市六一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来谈。六一幼儿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沿海城市,依山傍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结合家乡风情,以“山海文化”建园,在语言园本课程的建设中,研究出了一系列与“海”有关的绘本教材,有《在沙滩上》、《小船的旅行》、《小黑鱼》、《海底世界》、《小海螺和大鲸鱼》等。
(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1.平等对话,沟通交流
在园本课程中,绘本教学并不等同于故事教学,而是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对于故事中的内容的讨论,教师则以相同的高度与幼儿对话,相互交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家园互动,亲子阅读
作为语言园本课程的运用,其实不仅仅是局限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园本课程绘本的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园本课程的价值,参与到园本课程的建设中来,在亲子阅读中,增加孩子的知识加深亲子间的情感。此外,要定期了解、收集家长的使用意见,不断改进。
3.走进自然,亲近绘本
比起绘本上的图画,大自然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幼儿园可将绘本带到大自然中阅读,使幼儿身临其境。如园本课程《海底世界》绘本中,讲述了许多海底的小动物,同时出现了很多四字成语,将幼儿带到博物馆,亲身体验海底世界,画面上的内容瞬间就鲜活起来,孩子们兴奋不已,对绘本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许多海底动物,还能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它们。
(二)将绘本的园本特色运用到环境创设中
六一幼儿园将以“海”为主题的绘本大量运用到环境创设中来。在不少班级的墙面上,有幼儿根据绘本上的图画启发而来的手掌画印于墙上,十分独特。此外,还有班级设有展示区,幼儿将平时在海边游玩时见到的贝壳、海螺甚至工艺品带到教室摆放,教师贴上标签,幼儿渐渐认识了许多贝类。
(三)在区域活动中彰显绘本园本课程的魅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坚持以游戏活动为活动的基本原则”。班级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去的地方。
1.分享阅读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将绘本放入阅读区,在阅读区幼儿可以自由交流表达观点,同时有些绘本的延伸活动涉及到绘本制作,教师将在延伸活动中师幼共同制作的绘本放置在阅读架,供幼儿继续阅读。
2.音乐表演
在园本课程的绘本中,有许多绘本故事都是可以用于幼儿表演的。如《小海螺和大鲸鱼》和《小黑鱼》,(下转71页)
(上接24页)教师可以在音乐表演区域投放适合幼儿表演的头饰等道具,幼儿可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大胆想象,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表演,教师可在观察中适时指导。
3.美术手工
由于绘本的每页都有漂亮的画面,幼儿在观赏的过程中,很容易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绘画能力。海边还有沙滩,现在十分流行沙画,幼儿园结合园本特色,将沙画运用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沙子上作画,同时沙子的颜色还可以变化,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大海的魅力、家乡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将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绘本融入到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中来,定能使园本课程“绘声绘色”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连霞.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的策略.科技与企业,2011
【关键词】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 开发 利用 地方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125-02
《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以及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多年的美术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市美术校本教学资源的不足:四会市城区的学校在社会文化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在自然资源方面较缺乏;乡镇农村地区的学校自然资源较丰富,但没有规范统一把它列入美术校本课程。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会市地处珠三角的前沿,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只要因地制宜地开发美术资源,把它变成校本课程就一定能更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从而实现新课改目标。
一 合理利用校内的网络开发美术教育资源
我校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电子阅览室平台,各班级建设了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收集、整理美术作品和相应的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在学校的网络教室中,学生随时可以进入网络中的世界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及各大著名美术院校,及时了解当前的美术动态,欣赏最新的艺术作品,获取有用的信息。如在教学《意象艺术》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欣赏凡•高的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然后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咖啡馆实景照片和《夜间咖啡馆》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讨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艺术。最后要求学生把两幅图片和文字解释制作成课件,在班上进行演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最后再把课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络空间,随时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美术资源。
二 合理开发利用校园内的自然资源
我校是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环境非常好,校园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特别是几棵硕大的木棉树,花开时节显得特别耀眼。木棉树最大的特点是先开花后长叶,这有别于其他树木,其生态特点就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每年四月是木棉花开季节,我校初中老师在上初二第一学期国画课《木棉花》时,就会领学生到校园里仔细观察木棉树的不同形状,枝叶的生长方向以及木棉花色彩的变化,并要求他们说说对木棉的印象,观察后,老师再出示木棉花的国画作品,让学生比较画作与实体(老师课前在木棉树下捡了几朵木棉花)两者的区别。当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获取了对木棉花的充分认知后,接下来让他们临摹绘画,这样,许多学生的绘画形态逼真,生动可感。
三 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方自然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能灵活多样地掌握多种手段和技术。如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其实,任何学校的周边区域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我国教育观念相对保守,学生活动基本都限制在校园内,因此本来很好的美术资源因不被重视和利用常常浪费掉了。在教学中,有时当我们把身边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发掘出来,并通过我们重新整理和艺术创造成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艺术品呈现给领导、学生看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惊奇、惊讶和惊喜。可见,以家乡周边的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四会市威整镇有个奇石河风景区,周边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奇石。由于学校就在奇石河附近,为了充分利用这独特的资源,老师常带领学生到奇石河采集造型优美的石头。回来后,老师利用石头给学生讲述石头设计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制作彩绘石头,把这些不起眼的石头变成美丽的艺术作品。每年我们都把学生的彩绘石头作品摆在校道两旁供全校师生玩赏,使这些“神奇的石头”焕发出夺人的光彩。现在学校美术科组已把彩绘石头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
四 合理利用校外地方经济产品资源
《新课标》指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发挥校外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教育作用,不断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由于它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因此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经济产品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我市是“中国玉器之乡”“他山之石,四会成器”。四会所生产的翡翠玉器产品种类齐全,款式多样,品质上乘。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艺师,生产出的玉器产品构思巧妙,工艺精细,有许多产品被评为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在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评选出的珠宝玉器类金奖、优秀奖作品中,四会占了大部分。我市有几所中小学在玉器街的附近,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加工制作玉器的家庭作坊和商铺。很多学生在放学途中都可以看到玉器的加工和摆件。根据这种有利条件,我市几所中小学都开展了有关玉器工艺品的制作和鉴赏等课程。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一课时,老师可直接带学生到学校旁的玉器加工厂,实地观看玉器师傅制作玉器的工艺流程,老师可结合玉器实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工艺美术的特点,以及欣赏玉器工艺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深入地掌握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等方面的内容。
五 有效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新课标倡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四会有一个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第一村”的古镇――邓村,其中以白龙村委会扶利村最为集中和最具规模。走进邓村,溪畔、河边、山上、村旁,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枝叶婆娑的竹林,一条条小溪常年水流不息。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为当地发展手工造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开掘地方文化资源,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这样既使他们了解了古法造纸的工艺过程,又让他们了解了古法造纸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邓村古法造出的会纸,除了作为祭祀用品之外,还可作为制作面具、道具和绘画、书法之用。2004年,广东省美术馆著名画家李钢就用会纸创作了名为《2004雅典阿提亚视觉艺术的奥林匹克》的一组现代国画,为我国7件参展作品之一。很多学生就利用这种独特环保的会纸制作出许多精美的装饰画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脸谱。每年的艺术节展览,都能展出许多优秀作品。现在学校根据这种纸的特点开发出了脸谱校本课程。
当然,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复杂繁多,学校和美术教师要把好课程资源的质量关,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真正成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期充分体现这些课程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单独设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板块,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被国家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一规定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单一的局面。以往的课程体系只是由少数专家编制,而今开发课程资源后,课程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结合的形式,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后,增加了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校本课程的构建可以促进教材多元化,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校本课程的基础是学校范围内使用的教材,可以将本地的教学资源丰富起来,弥补国家教材在本地使用后出现空缺的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会发生理念的变化,按照国家教材的课程体系,上课只关心怎么教,而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学,教师要研究教什么。这是一种观念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的变化。自己策划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将当地的课程资源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课堂教学不再是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的高大上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化、本土化、弹性化的教学特点。以往很多教师都说国家课程的部分内容不适合自己学校和自己的学生,如今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可以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弥补这个不足。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管理的一个鲜明体现,根据本校的实际,确定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内容。对于学生热爱家乡教育的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教学内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惠东地区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这里有绵长的海岸线,海湾水蓝沙白,水平浪柔,是旅游的绝佳去处,更有很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课堂资源。
红色旅游:惠东的高潭镇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是红色火种点燃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
蓝色旅游:惠东县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巽寮海湾海景旖旎、岩礁神奇,令人流连忘返。港口有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港口的双月湾、平海湾绵延十几公里,也是观海听潮、休闲旅游的绝好
去处。
古色旅游:惠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建于明朝的平海古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地区现存唯一且最大的古建筑群,现保存有古城墙、十字街等古迹。多祝镇的角峰畲族村是惠东境内迄今为止仍保持原生状态的畲族村寨,数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并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原始的畲族语言、风俗、服饰、山歌和民间故事等,在这里至今仍能溯其源头、觅其踪迹。多祝镇黄狮古围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具有浓厚的岭南客家风情,还保存有御赐牌。
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景区惠东就有七处,包括九龙峰旅游度假区、“永记”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增光南山漂流、梁化国家森林公园、白盆湖国家生态风景区和温泉等。
三、体育课程校本资源的开发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本地的资源,将鲤鱼舞、畲族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便于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并传承家乡的民族文化,避免民族文化的断代现象出现。在体育课程中增加鲤鱼舞、畲族舞要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两种舞蹈的渊源,了解文化历史。然后请老艺人来学校进行技艺的传授,让学生感受鲤鱼舞、畲族舞的独特魅力。然后教师安排一定的课时将鲤鱼舞、畲族舞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来。学生掌握这种舞蹈可以在节日庆典和体育舞蹈比赛中运用,提升民族舞蹈在学生思想意识中的位置。在舞蹈的学习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将民族舞蹈作为学生提升艺术品味和弘扬文化的手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设计,将舞蹈的学习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
体系。
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将地方的文化资源融汇体育课程设置,就要认真探讨哪些资源适合体育教学,怎样将这些适合体育教学的资源引入教学中,并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特色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进行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镇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留守儿童在学生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学生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使得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挖掘乡土特色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学校位于大运河畔,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边,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留宿古镇皂河“乾隆行宫”,这里也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江山春好处”,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而且在广袤大地上,还遗存和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风物和传说;古镇也曾是著名的漕运通道、粮食仓储基地……这些都为我们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首先得对皂河镇的地域资源进行盘点,摸清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备哪些条件,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调查皂河古镇的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还有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革命历史: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咨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查询等方式,尽可能地全方位地掌握皂河古镇的乡土特色。
2、整理有关皂河古镇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根据调查下来的相关情况,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如皂河每年的龙王庙庙会,拍摄成纪录片,影像资料等,同时和镇文化站取得联系,搜集了大量资料。
三、以乡土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很多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地域性原则,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我们学校所处的皂河古镇在地域上有它的独特之处: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正好可以以皂河古镇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的皂河古镇的这些地域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一是皂河古镇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二是皂河古镇的古迹;三是古镇的风物传说及革命烈士故事;四是古镇的乡村田园景色。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古镇皂河》这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分别编写了湖光山色篇之《家乡的骆马湖》、《世界遗产――大运河》、《古黄河风光》;历史古迹篇之《龙王庙的传说》、《乾隆行宫》、《陈家大院》;风物传说及革命烈士故事篇之《古镇传说》、《我心中的革命烈士》;田园风光篇之《家乡的绿色田野》、《农家风光》。
通过这么一次教材的编写我们除了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师们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四、以“校本教材”为实践载体,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开展,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我们学校就以《古镇皂河》这套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分组实践”、“成果展评”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行业院校;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安全特色
一、前言
行业院校是以某种特殊行业为背景,面向行业服务的特殊院校[1,2]。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原以行业院校为主开设面向行业服务的学科专业也在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而行业院校因不具备综合性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引智和集聚其他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使行业院校面临巨大挑战。行业院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擅于分析、发掘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擅于构筑、强化别人难以模仿的自身特色。保持特色是行业院校的生存之本[3]。在课程体系上,应建立起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课程群,形成有别于非行业院校的特有的教学内容。为此,各行业院校纷纷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以满足行业需要。那么,作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如何与特色结合,是行业院校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谈谈在专业基础课色内容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目标
学院是以信息安全为特色的行业院校,在学科发展和教学内容中以信息安全为重要依托。《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4],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后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测量与仪器、EDA技术等与硬件密切相关课程的前导和桥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都相对成熟,从基本的门电路到组合逻辑电路,再到时序逻辑电路。要从更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方面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相对困难。因此,只能从知识点的应用着手,引入特色教学实例。
三、特色教学实例设计
(一)移位寄存器特色教学实例设计
移位寄存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一种重要器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讲解主要从普通寄存器开始,进一步讲解移位寄存器基本功能,再以74194为例介绍双向移位寄存器,最后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教材中的例6.3.1为例介绍移位寄存器在数据运算方面的应用。例题中(如图1)由4个移位寄存器和2个加法器,根据输入波形求最终的输出Y。这个题目中主要考核双向移位寄存器控制端的功能,还考核右移一位相当于数据乘2,最后考核加法器的概念。从考核各知识点的角度,这个例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题,在很多高校讲解数字电子技术中都采用这个例题。
但是,这个例题中并不能突出移位寄存器在学院特色中的应用。因此,从密码学的角度设计了图2中的例题,例题中由5个D触发器构成移位寄存器,将Q1与Q4的输出通过异或门反馈到串行进位输入端,构成了基于线性移位寄存器的m序列,特征多项式为。通过这个例题将密码学中m序列的概念引入到基础课中,并且与移位寄存器相结合。让学生将来学习密码学课程时对这个设计有更深的理解。
(二)存储器特色教学实例设计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半导体存储器章主要讲解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的各种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此外,还讲述存储器扩展存储容量的连接方法和用存储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教材中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例题为设计一个八段字符显示的译码器,这个例题与学院特色也没有联系。通过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发现后续课程中涉及到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和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中的S盒与存储器可以结合。
DES和AES算法属于分组密码算法,其中S盒是非线性结构,是整个算法的安全性所在[5]。S盒的功能就是一种简单的“代替”操作。一个n输入、m输出的S盒所实现的功能是从二元域GF(2)上的n维向量空间到二元域GF(2)上的m维向量空间的映射:GF(2)n—> GF(2)m,该映射被称为S盒代替函数。S盒在实际硬件实现时也往往使用存储器或查找表的方式实现。因此,可以将S盒的设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功能,采用点阵图的方式实现S盒,将数字电子技术中传统的知识点与信息安全特色相结合。当然,实用的S盒都是多位输入多位输出的,用点阵图的方式描述会比较复杂。因此,在课堂上利用比较简单的serpent加密算法的其中一个S盒举例[6](如表1)。
serpent加密算法采用的是4×4的S盒,根据S盒的替换功能,可以采用地址线为4、字线为16、位线为4、存储量为64的存储器实现该S盒,用点阵图表示为图3。
当然也可以用硬件描述语言来描述这个S盒,以Verilog HDL语言的case语句可描述为:
module sbox(addr,dout);
Input[3:0]addr;
output [3:0]dout;
reg[3:0]dout;
always @ (addr)
begin
case (addr)
0: dout = 4’h3; 1: dout = 4’h8 ;2: dout = 4’hF ;3: dout = 4’h1;
4: dout = 4’hA; 5: dout = 4’h6 ;6: dout = 4’h5 ;7: dout = 4’hB;
8: dout = 4’hE; 9: dout = 4’hD ;10: dout = 4’h4 ;11: dout = 4’h2;
12: dout = 4’h7; 13: dout = 4’h0 ;14: dout = 4’h9 ;15: dout = 4’hC;
endcase
end
endmodule
四、总结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寄存器和存储器两个传统知识点为例,介绍了特色教学实例的设计。整个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将传统的教学知识点与学院特色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基础课中的教学知识点;2)加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点之间的贯通,帮助学生了解后续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当然,在其他专业基础课色教学实例设计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需要教师去做大量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冰.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04-09.
[2]李文冰.行业特色院校立地服务能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5-77.
[3]高树仁.行业院校特色化发展态势与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26-28.
[4]刘烨,郑学恩.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1,3(7):194-195.
[5]李声涛.分组密码中S盒的设计与分析[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4.
[6]刘亚.分组密码Serpent的差分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0.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要求学校根据相关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开发活动主题,其运用学校个性化资源校本开发课程的属性,为创建学校特色课程提供了可能;该课程的发现域、方法域、活动域、社会域课程属性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征和属性形成了差异,这些特征符合学校特色课程的价值追求;学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拓展更新、积累沉淀、形成成果,可以转化为有学校个性的特色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技术路线。
一、学校特色课程的界定
1.学校特色课程的内涵及特征。学校特色课程内涵及特征的适当性界定,将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给予明确的指引,以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失位开发。石鸥认为:“所谓特色课程,是指学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核心,以地域、社区与学校资源为依托,经过比较长期的课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整体风格和出色的育人成效的课程、课程实施或课程方案。”[1]朱治国认为:“所谓学校特色课程,是指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能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优势的主导性校本课程。”[2]在这些界定中,均突出了在特色课程开发资源运用的特性、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及对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阐明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关键特征。依据上述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取向的分析,本文对学校特色课程的规定性定义为:学校特色课程是学校依据课程开发的学生本位取向,运用个性化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实施的具有独特课程功能和价值的核心校本课程。其特征表现为:第一,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学校特色课程开发采用的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本土、本校特征,切合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第二,课程组织的科学性。摒弃“文献式”与“拼盘式”的校本课程开发窠臼,力求课程组织的规范性、新颖性。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校特色课程在规划设计上预设与隐含了综合化的学习方式,强化研究性学习、服务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第四,课程实施的持续性。学校特色课程能在学校长期、持续实施,经过课程评价检验,呈现出强大的课程生命力。第五,课程功能的发展性。学校特色课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收益,能有效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不断发展。
2.学校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在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现实图景中,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视为学校特色课程,将学科延展型校本课程视为特色课程,将杂多的校本课程门类视为学校特色课程群等,均反映了对学校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者关系认识层面的误差,需厘清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特色课程源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采用共通与普适性的课程资源,特色课程运用的课程资源具有独特性、个性化;学校的校本课程门类多种,特色课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学校的核心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因由学生兴趣与需要的改变而存亡更替,特色课程则能持续实施,不断释放出良好的课程功能,通过修订在学校滚动使用;特色课程本质上是学生本位取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咨询者,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
二、以生为本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取向
学校课程版图历来以教师本位取向的课程开发为主导,其典型特征为专家编制,教师执行;以人类文明的经典成果作为课程核心内容;教材呈现具有严谨的体系化;课程学习以传授、记诵、理解、练习为主要方式。学校特色课程开发需由教师本位取向转向为学生本位取向。
学生本位的特色课程开发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编制技术、课程实施方式、课程实施成果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以“问题解决”作为课程核心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在教育目标设计上“必须以诸如‘问题解决能力’之类的‘21世纪生存能力’直接挂钩的形式,把教育目标加以结构化”。[3]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理念与追求需紧紧围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设计与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探究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主要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二,运用生活资源作为课程素材。学生本位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学生周遭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及学生主体的兴趣、爱好遴选、生成课程内容。第三,非知识体系为中心组织课程。学生本位取向的特色课程开发不以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严谨性为主张,强调以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探究实践行为、探究实践的成果和结论由学生完成。第四、形成学生个人成果。教师本位取向课程的学生成果在考试竞争与功利主义教育的挤压下往往凝结为分数与排名。在学生本位取向的特色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果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完成的活动总结报告、结题报告、研究小论文、创意设计与制作的作品等,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反映与客观证据。
三、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及课程功能为开发建构不同类型的学校特色课程提供了依据,不同类型的特色课程均能在不同侧面、不同维度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和特征。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主题统合型课程、科技创新型课程、服务学习型课程、心理建构型课程和社团驱动型课程五大类,每类课程均有自身的目标指向、内容结构与实施策略。
1.主题统合型课程。主题统合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运用学校独特的课程资源开发主题领域,分解具有逻辑关联的系列小主题,形成课程结构,学生通过主题探究与实践活动形成课程。如,广州市海珠区瑞宝小学以社区瑞狮活动与习俗为资源,构建“灵动瑞狮”主题领域,开发“爱狮、颂狮、寻狮、悟狮、秀狮”等系列小主题,形成《灵动瑞狮》特色校本课程。主题统合型课程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的环节和阶段,以课程实施的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
2.科技创新型课程。科技创新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目标。中小学经常性开展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包括:科技研究论文写作、科技项目设计与制作、科技实践活动、科技体育、科技创意思维训练等,这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成为建构学校科技创新型课程的主要来源。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育人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具有一致性,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果中遴选、加工和提炼,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实施的计划性、正规性和持续性,为学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持续发展的源泉。[4]
3.服务学习型课程。服务学习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服务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向社会,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服务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服务学习型课程具有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活动过程的体验性、活动参与的社会性及人格培养的有效性等特征。服务学习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学校在活动项目、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保障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注重与学校德育整合及与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实施;强调活动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参与活动项目选择、活动方案设计、亲历活动过程、形成活动成果,开展活动反思、交流与评价。
4.心理建构型课程。心理建构型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核心目标。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存在以咨询为主体、以教学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三种取向。心理建构型课程主张克服片面与单一化的倾向,整合三种取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功能,形成学校心理建构型课程的四大领域:心理健康的基础性知识教学活动;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心理疏导与调节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心理障碍的专业性咨询与矫治活动。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性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对于深化学生心理认知与评估、促进学生心理的主动建构有重要作用。如,中小学生学习压力与焦虑情况的调查,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中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探究,中小学生网络交友现状的调查等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养老院的慰问活动,走进特殊学校的交流活动,走进社区的宣传、演出与劳动活动,春秋游研学旅行活动的等实践性活动,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5.社团驱动型课程。所谓社团驱动型课程,即以学生社团为平台,规划、设计活动内容,通过社团组织内在驱动实施的课程学习活动。学生社团具有同质性、自治性与拓展性特征。同质性表现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与理想追求是组成社团的基础;自治性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活动项目,自主开展活动,自我管理组织;拓展性表现为社团活动内容与方式具有可拓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其中,自治性是学生社团的根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社团驱动型课程的核心目标。社团驱动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为:体系化、多样化的社团类型及活动内容规划设计;社团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有效性;在社团活动中融合主题探究活动和服务学习活动;通过社团平台形成优秀的学生作品。
四、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编制策略
教材是课程的实体呈现,是学生修习的主要工具与材料。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编制的特色课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达成教学的基本规范,利于学校系统持续实施课程,不断积淀、彰显学校特色。同时,相对稳定的教材,也有助于学生基于教材设计的主题与活动方式形成丰富的系列个人成果。
1.以主题扩展建构课程框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的编制运用主题扩展型式,将知识集点、能力发展、活动方式、学生成果形成融合在主题实施中,通过主题扩展为子课题,各子课题的渐进实施推演学生活动,形成课程实施过程。
2.以环节推进展开学习过程。教材体系依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五环节模式“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总结评价”展开学生学习过程。各环节设计与主题关联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活动、展示与交流活动等,并隐含相关的常规课型。在环节推进范式教材体系中,学生成为环节推进的主体,教学由教师传授转型为学生生成性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不同环节带来的多样化课程履历中,促进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以单元组合串联课程内容。根据主题实施的不同环节设计教材单元,使不同单元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差异,教学课型差异,教学成果差异形成不同单元的教学个性。单元结构的一致性与耦合性,形成课程的整体性。
4.以方法指引强化课程特色。方法体系知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体性知识体系,包括思维方法知识、研究方法知识、设计制作知识和成果表达的方法知识。[5]活动方法的掌握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要件,强化方法指引及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的鲜明特色。在教材编制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级分布、铺设不同的主要活动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如何撰写小论文与研究报告等多种方法的学习、运用。在教材设计中,注重融合案例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方法掌握的成功率。
5.以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不以系统的知识呈现为教材主体,主张在教材中以“资料袋”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及文献索引,使学生获得再活动的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教材设计者主动供给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资源探寻的盲目性,保证学习资源的前沿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3-25.
[2]石鸥.普通高色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
[3]朱治国.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深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14-16.
[关键词]“粤彩”课程体系;核心素养;学校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面对国内教育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家全面素质发展教育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承文件精神的理解,基于对越秀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内涵的践行,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提炼“粤彩”教育理念,通过特色课程的构建让学生在“广府文化”的浸润中呈现自信的光彩。
一、“粤彩”课程体系的构建
1.“粤彩”课程理念:让学生的学习多姿多彩
“粤彩”课程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个个“多彩”、活动“精彩”、人人“出彩”。“多彩”“精彩”是“出彩”的方法与手段,“出彩”是“多彩”“精彩”的过程与结果,最终实现“给每一位学生燃亮自信成功之光彩;让每一位学生具有广府印记之神采”的教育愿景。
(1)课程即缤纷多彩的生命历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和唯一的,“粤彩”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绽放不一样的精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彩虹上那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具有个性化印记。
(2)课程即个性张扬的学习、感悟过程。“粤彩教育”特色课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创设情景,为其拓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活动时空与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可能。
(3)课程即文化的亲密相遇。学校置身于广府悠久的人文历史之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学校充分发掘这些资源“活化”课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粤彩”课程文化。
(4)课程即灵动的多元组合。“粤彩”课程除了常规的国家课程以外,还有联动校外社团开设的“粤彩”学堂,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活动课程、菜单课程。通过结构重组体现资源及课程的多元价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源撷取、选择、重组能力的培养,完善认知机构。
(5)课程即个体的参与分享。“粤彩”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与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获得感和体验成功的愉悦。广府庙会、大南庙会、跨学科的融合课程、特色课程等,都少不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及个性化展示。
2.“粤彩”课程实施: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
新时期的教育正在逐步打破传统的“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学校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展、校内外联动的主题学习、社区服务等,开展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差异教育。“粤彩”办学理念统率下的课程理念,以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培育具有“大南文化”认同、“广府情怀”的新一代“广府人”。
学校“七彩”课程是以社区、校园环境的隐形课程为底色,以国家课程为原色,分别与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资源性课程等“多色课程”发生关联,产生反应,构成多姿多彩的“七彩”校本课程体系(见图1)。其要义在于:“七彩”课程犹如彩虹,师生都可以在彩虹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亮色。这三类课程互为补充、强化,成为“粤彩”教育课程体系,蕴含了“学会选择、体验成功、交流分享、文化培育”等核心课程要素,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特性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呵护与满足,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1)特色课程的架构。特色课程可以弥补分科课程所带来的学科阶段性知识的人为割裂,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特色发展打下基础。大南路小学“粤彩”特色课程由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资源性课程及节日典礼性课程五部分组成。
(2)特色课程的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的。
第一,特色课程的实施路径。一是主题仪式化。学校大量的校园节日活动浓郁了课程文化氛围。每年春季开学之际,学校都要围绕广府庙会精心设计“大南庙会”开学礼活动,以“喜庆、欢乐、参与”为主题设置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和个性化展示等平台。如2017年,“祥云比肩 粤彩翩翩”大南庙会联动“粤彩学堂”“粤彩联盟”社团共同开展活动,通过集体、个人活动的分步实施,全员参与,大家积极互动,感受广府庙会的热闹、丰富多彩。二是空间学习化。课程应善于发现空间的“意义结构”,以活跃的空间文化布局诠释“空间即课程”的深刻内涵。学校有广府建筑特色的粤彩园、粤韵廊;走廊过道的书画作品成为课程展示的灵动平台;由学生们参与设计的卡通“南娃娃”童真童趣十足;不同款式的服装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为学生们所喜爱。还有每天更新的“粤彩大南”公众号活动信息的推送、广府文化的传播,以及每年一期的校刊《大雅南风》……校园虽小,但所有的墙面都是课程平台,所有的空间都是课程场景,所有的媒介都可以实现课程资源内容的传送,成为诠释“空间即课程”的载体。
第二,特色资源的关联整合。未来的课程是多维联结与互动的课程。通过对粤剧面谱、传统云肩的主题式学习,打通与品德、综合实践、音乐、美术等课程的通道,给学生以更丰富的课程体验。同时,对地域历史、人脉、特色资源、场地进行整合,开发“粤彩”系列校本教材。例如,挖掘学校周边历史名胜古迹开发的《粤迹精彩》,挖掘先贤历史人物编写的《粤贤精彩》,根据特色艺术项目通草画、剪纸为内容编写的《粤艺精彩》等校本教材,均采用开放式教材设计理念,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整合,为“粤彩”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校内外课程、资源、活动的三位一体,发挥了“跨学科统整”“学科、活动统整”“校内外统整”的强大作用,为学生的交流素养、人文素养、文化认同的习得打下了更允档幕础,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第三,特色活动的文化创融。“粤彩”特色理念一直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接受之间往往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必须寻找一条可以使二者融合的路径,而“创新性融合”就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学校尤其注重疏通文化传承与学习之间的联通渠道,通过将广府庙会这一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融入课程,实现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学校通^“乐游”庙会让学生感受传统节庆气氛,“乐玩”“乐品”庙会让学生参与非遗艺术体验,“乐创”“乐展”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制作展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拓展、丰富特色课程活动。学校将特色课程理念转变为看得见的课程、受欢迎的活动,让时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和发展需要,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及有效实施。
二、基于“粤彩”课程实施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粤彩”课程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关系
“粤彩”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身心素养、人文素养、交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及具有文化认同、广府情怀的“大南学子”。身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构成的实施基础,人文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交往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保障,文化认同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追求(见图2)。
2.通过“粤彩”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校以课程的整合性实施、创造性实施为契机,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人文素养、身心素养的发展;以广府文化传承为方向,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认同及广府情怀的“大南学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投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倡导探究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关注成功体验――核心素养培养的立足点;构建多元评价――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点。
关键词:课程资源;专业特色;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区建峰【1】把课程资源划分成两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两个分类: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学科专家、家长等;第二类是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总体来说都是围绕着学习者形成的服务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场地,购买设施,增加设备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硬件配备,需要财力支出;提高师生的教学质量是软件,需要系统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
1.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对教育效果影响直接,教师能力的提升可以使课程资源开发获得最直接的效益。
在夯实基础,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理念日益推广的时下,不少院校都把大学英语基础性教学放到大一,而把经贸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网球英语等专业特色英语教学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放在大二或者大三。就对原来专门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专业特色编写教材,这就需要了解、体验特色专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再用英语导入给学生。在自主选材,自主编材的过程中,使教材难易适中,突出听说实用性,在专业特色明显的教学活动中调动趣味性和最大参与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对英语教师来说,要想短时间内精通另一门专业是不大可能的。校内外的培训、实践、专家指导必不可少,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是专业特色英语教学得以健康发展的良好前提,与其他院校同一特色专业的交流学习也大有裨益。
2.学生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从学生来说,要努力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
2003年大学英语本科公共英语教学做出了重大改革,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主,教师讲大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大纲中明确提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Piaget,1972)认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者的主动性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学生需要在如何记忆单词,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如何熟练操作网络,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得到课堂内外的指导。
学生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来自城乡不同地域,基础、能力、兴趣浓淡都有差距,所以按照学生的基础、动机强弱等把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的班级,使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并施以不同教法,这样才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基本需求。
分层次教学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它克服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一致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适应了现阶段生源不均衡的现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三、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当今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课下的网络学习还要依靠学生的自觉和主动,而且和教学环境、情感个性、语言能力等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缺乏持久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忽冷忽热。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呢?可以从观念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学习交流,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协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可以积极地观摩演示、小组听说、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设备、环境等都可以通过资源的调整和建设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英语教学更能体现时代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加强教师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和专业培训,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特色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使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