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行业核心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

第1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4月15~17日,由中国纱线网主办,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金轮杯”全国梳理技术高峰论坛暨《梳理技术》编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棉纺企业、纺机企业、纺织高校等100多位业界纺织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为纺织梳理最前沿的技术进步进行探讨和研究。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辉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在过去一年里,金轮针布抓住了新疆纺织大发展的机会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企业稳步发展,销售收入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高端产品增长14%,特别是蓝钻品牌产品销售近千万。同时,金轮针布成功地推出了“全球首款高速高产的专用针布”――双齿针布。并且成功完成了对中瑞聚氨酯的鹇酝蹲省

在金轮战略选择方面黄春辉表示,深化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四轮”驱动,做精做强梳理器材,推动金轮针布向纺织器材领域延伸,实现全球化经营,是金轮针布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战略。黄春辉表示,为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精品针布,在未来三年战略中,金轮将“重品质、求精益”定位为生产战略也是质量战略。此外,为了加强技术创新,构建核心技术资源,2017年金轮确定了全新的“创成果和超标杆”的研发战略,确立了每年都要有技术创新和突破、每年要有新产品推出的目标。黄春辉说,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2017年金轮将进一步系统策划和推进品牌建设,强化金轮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和传播。为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金轮将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制各种全套的梳理解决方案,为用户纺出差别化纱线和高品质纱线提供保障。

在高峰论坛上,特吕茨勒纺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经理刘古立、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光伟、行业资深专家孔宪生、德州恒丰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总工程师刘玉庆、卓郎(常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巧云、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欧怀林、行业资深专家陆惠文等七位行业专家在现场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论文分享。下午,与会代表就上午专家报告的观点分为棉纺梳理工艺管理小组、棉纺梳理设备器材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梳理之道。

另外,4月15日,《梳理技术》编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高峰论坛前夕召开。黄春辉表示,随着金轮从单一的针布领域向纺织器材其他领域拓展,以及纺织行业对上下技术整合需求的日益加强,为了充分发挥杂志的平台作用,整合业内顶级的技术资源,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梳理技术》正式升级为《纺织技术》。黄春辉谈到,杂志的升级改名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它将延续《梳理技术》的优秀风格,专注行业发展,继续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主要阅读群体,涵盖纺织行业全部的技术。此外,非织造技术编委、起毛技术编委会还召开了首次会议,讨论编委工作今后的开展方向。

第2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贴牌”生产模式难获核心技术

在市场开放过程中,采取“贴牌”生产模式的大量企业赚取的只是十分微薄的加工费,国外企业始终牢牢控制着绝大多数战略性民用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这使得大部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仍相当落后,重要器件和成套装备还大量依靠进口。

2004年,制造业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8%,远低于3%的市场平均水平,也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如此低的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一大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活动不是增加价值,而是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部分。所谓“微笑曲线”,指的是不同类别公司在产业分工中价值增值的规律,即处于两个高端的是拥有品牌和技术的企业,处于底端的是大量创造低附加值的、低回报的加工组装和生产性企业。200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EBIT)/销售收入分布也印证了这一规律(图1),处于高端的是那些由拥有良好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组成的子行业,如金属制品、电器制造业、机械、设备等;处于低端的是缺乏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普通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造纸、印刷、食品和饮料等,它们数量庞大,但是创造的价值较少。

仅凭市场等“筹码”合资并不够,关键是取得主动

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韩国靠的是自主创新,日本靠的是购买、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基于发挥国际制造业中心和寻求自主创新的双重考虑,对于中国而言,合资仍是一条比较现实的道路。中国装备制造业合资的“筹码”:一是因为有完整、配套的制造业基础,上游有原材料价廉质优、就近供应的优势,下游有强大的本土需求;二是由于部分装备制造业龙头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创新,都已具备与国际竞争者一比高低的能力。

第3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6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将在年由125家整合至100家以内。李荣融还表示,目前央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要培育出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央企亟须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其实,央企整合重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目前的125家,今年年底前又将从125家调整到100家;考虑到大部分央企合并时未对旗下上市公司进行整合,预计2011年也将成为央企大规模资产注入的整合年。可以说,央企的“大动作”是贯穿这几年的经济主题之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搞重组?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仅以制造业为例,2009年就达到1.6万亿美元,直逼以1.7万亿美元产值排在首位的美国,研究机构更预计2011年中国制造业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也不逊色与世界级的大公司,中石化、中石油集团这样的“航空母舰”资产以万亿元计算,其它如中化集团、中粮集团资产规模在1000-1600亿元之间,港中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总资产额也在400-500亿元之间。

但是,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纺织服装等初级工业产品占中国制造业的比重达25%,而美国的这个比重则仅为13%。同样地,中国制造的各种生活用品、小电器占据了欧美的大部分市场,却没有人可以记住其中的一个品牌;每次欧美企图保护本地市场时,仅仅依靠食品标准、卫生标准、安全标准等绿色壁垒,就可以横扫一片“中国制造”的企业,在家电、汽车等行业试图进军欧美市场时,一次又一次地因为缺乏当地产品的核心技术而无功而返;在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美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也不断地令中国企业陷入窘境。因为技术这根软肋,中国的优势显得那么脆弱。

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率先完成向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公司的转型;也正是因为如此,国资秀才提出,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公司真正价值的创造力。而这一切要从调整战略开始,将资源集中到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集中到开发自主创新的企业。

第4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例如铜价上涨40%,塑料、铝材等涨幅超过30%。同时,因有关部门加强对高速公路运输的管理导致物流费用上涨,包装等行业受环保门槛提升等也导致成本上升。“三箭齐发”之下,由于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吸收成本上涨,家电企业不得不对整机产品涨价。

8年前,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国家电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攻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附加值低,高档次产品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竞争力较差等行业发展难题。

时到今天,这一轮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整机价格上调,也可以使人们回顾和评价多年来中国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效果:虽然在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竞争力亦稳步提升,但距离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行业期待仍然有一定距离。

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2017年3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两份政策旨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三品”战略,加快制造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投入不足顽疾

虽然一直宣称要加大投入、掌握核心技术,但行业咨询机构奥维云网副总裁郭梅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家电企业与国际同行在自主创新的深度、广度及可靠性方面等方面仍有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家电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够以及时间沉淀不足。

中国家电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两低”现象:一是研发投入与当年营业收入比率(下称“研发投入比”)低。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以来,A股上市的18家家电企业中,仅美菱电器、浙江美大研发投入比超过5%,剩余16家企业大多数时间保持在2%~4%之间,其中又有8家企业基本低于3%。四川长虹和康佳集团是为典型,研发投入比从未超过2%。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彩电前两强三星电子2016年的研发投入比约为7.6%,LG约为6.01%。

另一“低”是2016年的研发投入比普遍低于2015年。郭梅德表示,很多家电企业受盈利能力影响,无法保障正常的研发投入。2016年因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少家电企业首先缩减的就是研发开支。

在2016年,美的集团的研发投入最高,为60.46亿元;其次是TCL集团,再次是青岛海尔。但18家上市家电企业研发投入总和仅194.31亿元。

根据欧盟委员会“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的数据显示,松下和索尼2016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是34.29亿欧元和35.69亿欧元,按当天1:7.25的汇率计算,松下、索尼两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均远超18家家电企业研发投入总和。

“过于关注成本,缺乏长期系统持续投入的计划,是中国家电企业的通病。”青云创投管理合伙人李立伟2017年1月撰文指出,以TCL集团和海信电器为例,两家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的力度相对较大,在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的表现较为突出,但大多数属于集成创新,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匮乏。

郭梅德表示,中国家电企业的很多自主创新成果尚未得到充分市场验证,又迫切需要换取经济效益便匆匆忙忙投入市场,因此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上仍有不小差距。“如何解决这些差异?最好的办法是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并充分验证可靠性。”

当然,研发投入的重点亦要发生转变。美的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2016年曾表示,过去更多投资是生产设备,转变后则要更多投入到人才、研究资源等方面,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引入更多的技术。

实际上,中国家电仍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以白电“三巨头”为例,非本科以上学历职工占职工总数比例均在80%左右。

产品附加值难题

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没有话语权,研发投入上又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产品附加值太低等现实问题。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中国彩电行业利润较为薄弱,过去10年彩电是大宗家电产品中平均毛利率最低的产品,长期在低利润水平运营,严重影响了彩电行业健康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被称为传统彩电“五朵金花”的创维、海信、长虹、TCL和康佳五个品牌的毛利率水平,自2005年以来均未超过23%,大多数年份的毛利率水平位于15%~20%之间。

而白电“三巨头”的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毛利率水平自2008年后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且持续上涨,2013年进入不低于25%的水平。其中格力电器的毛利率水平最高时约40%。

但其它企业的白电产品毛利率较达不到“三巨头”。如位于冰箱领域第三位的美菱电器,近两年不到21%,大约是格力电器毛利率一半的水平。

对于黑电来说,更糟糕的是受互联网电视低价模式和电商发展的冲击,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彩电产品价格不断拉低,行业利润低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刁石京介绍,2016年国内彩电同尺寸产品平均价格降幅超过20%,使得彩电行业面临增量减收问题,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五朵金花”的财报数据显示,近年来,海信和康佳彩电毛利率水平下降趋势尤为明显。

中国家电在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水平更令人堪忧。《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水平普遍低于国内。比如四川长虹2016年比国内低3个百分点,美的集团2016年比国内低约7个百分点。差距更大的如海信电器,2016年其海外市场毛利率仅4.77%,为国内市场的约五分之一。

海外市场是真正的“试金石”,比如工业设计。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小家电事业部产品设计总监马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仅从工业设计角度而言,中国家电与国际同行在人的意识、环境、系统和文化上仍存在差距。

导致中国家电在海外市场附加值低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战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任国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操作思路更适合发展中国家。以彩电为例,日本彩电品牌退出东南亚国家后,接盘的不是中国彩电企业,却是韩国的三星和LG。

任国强介绍,以中国彩电某龙头品牌为例,2016年8月该品牌以19%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澳洲第一大彩电品牌。但该品牌却是以三星、LG相同尺寸产品一半价格的竞争者身份出现,“并没有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去竞争,根本无法与三星、LG平起平坐”。

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

中国家电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还有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问题,尤其是彩电业。

刁石京表示,近年来,彩电产业的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芯片、面板、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晶晨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国内厂商研发的智能电视核心芯片已量产,2016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颗;显示屏等关键器件本土配套率显著提升,2016年中国电视机用液晶面板自给率超过60%。

但彩电核心技术掌握仍然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存在明显短板。刁石京介绍,智能电视高性能图像处理芯片、操作系统、液晶电视高世代玻璃基板等关键上游器件及材料的自主供应能力仍然较弱。

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琴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面板的原材料核心是玻璃基板、液晶分子层、偏光片和驱动芯片。虽然深圳市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偏光片的国产化问题,但其偏光片的原料却是依赖进口。偏光片的供应链无法实现国产化,技术依然被国外企业控制,“这就是说深纺织一类企业的技术提升、盈利能力都受到限制”。

深纺织2016年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87亿元,下降幅度高达1127.05%。这是2006年以来其净利润最大降幅。实际上,2016年4月起,面板价格呈现历史罕见的持续10个月以上的上涨态势。

智能化是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智能化家庭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引入到家电中显得更加迫切。消费者希望家电产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度、提高效能、降低消耗、降低噪声和振动、实现复杂的智能等。要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使用压力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电磁传感器等。

第5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为了缩短与国际成套纺纱设备之间的差距,提高国产装备自动化、连续化水平,提高纺纱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纺织企业的全程在线控制、网络管理,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纱行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科技部2008年《科技支撑计划》批准立项,由纺机行业的“国家队”——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的研制。2011年2月,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和项目验收;3月,该项目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代表纺织行业参加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先进制造”展区亮相。2012年,“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关键技术及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日前,本刊记者在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参观了“高效现代化棉纺成套设备”万锭示范线。该项目总负责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孙文立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累计已经获得专利授权8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其主要创新点和相关技术内容如下。

(1)连续化:粗细联合实现粗纱自动落纱、空满管输送;细落联设备实现集体落纱,管纱自动分拣、引纱、导入络筒单锭生产;实现粗细联合、细络联连续化设备的国产化配置。

(2)信息化:系统实现在线检测、远程诊断、网络管理,达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的目的。

(3)工艺技术:通过对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工艺研究和试验,设计了全套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达到USTER2007公报5% ~ 25%的水平。

(4)节能技术:细纱机采用高速节能锭子,碳纤维滚盘,超高精度罗拉;自动络筒机采用变频负压吸风风机闭环控制技术,直流无刷电机同轴传动技术;万锭生产示范线在除尘空调等方面节能降耗有突破。与21世纪初的技术相比,以上技术应用降低能耗达10%左右。

(5)可靠性研究:首次进行了棉纺主要设备可靠性摸底试验及认定,完成了可靠性评价文件,并在业内进行了推广。

第6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到底有什么用?

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是迄今为止国际公认的性能最佳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设施等领域。

“目前,国内市场常见的改性沥青卷材胎体基本上是聚酯长丝和聚酯短丝,以长丝聚酯胎为胎体的油毡在实际应用中能更好地抗外界负荷、均匀分布外界的应力和抗变形能力,使用寿命也远高于同类短纤胎体油毡。”大连华阳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世军说。去年4月,经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大连华阳承担的“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其装备开发”项目被认定为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另据曾世军介绍,因为长丝聚酯胎是由均匀连续的长丝构成,产品均匀、强力高、抗热收缩性能好,其物理性能优于短纤聚酯胎,再经适合的淀粉浸胶工艺,因此更适合防水卷材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其卷材具有均匀的抗热收缩性和较长的防水持久性。

据了解,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改性沥青卷材胎体以短纤聚酯胎为主、涤棉非织造布-网格布复合胎体为辅的市场格局。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短纤聚酯胎基布具有技术相对简单、进入门槛低等优势,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成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的主流产品。这也造成了我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总体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与普遍应用长丝聚酯胎为胎体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曾世军说。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类工程对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年来以短纤维针刺土工布为主的局面已经逐渐被打破。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聚酯长丝纺粘针刺胎基布生产线的需求将达到60~70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防水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从而将持续增加防水材料,特别是高性能、工程专业防水材料的市场需求。

用曾世军的话说:“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大显身手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研发颇有难度

以长丝胎基布为胎体的卷材,为什么能在具有更好的抗外界负荷和抗形变能力的同时,使用寿命持久性也远高于以短纤胎基布为胎体的卷材呢?

“聚酯长丝胎基布采用纺粘直接成网、针刺固结的工艺,纺丝熔体经高速气流拉伸,在高喷头拉伸的作用下,能使形成的长丝纤维具有较高的取向度、结晶度及结构稳定性,并赋予其较高的拉伸强力和较大的剩余拉伸率。因此也就有了更好的功能性,也延长了使用寿命。”曾世军说。

但由于用于聚酯长丝胎基布的纺粘针刺非织造布在强力、纵横向强力分布、热稳定性等指标上比长丝纺粘针刺土工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其技术与装备研发难度远高于纺粘针刺土工布生产线。

“由于长丝胎基布对强力、延伸率等性能的特殊要求,所以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聚酯纺粘法纺丝动力学、气流牵伸作用下纤维取向结晶机理和工程控制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发明和创造。”曾世军说。

以胎基布浸胶工艺为例,传统的胎基布浸胶工艺多采用丙烯酸配方,虽然浸胶效果好,但存在环境污染、设备难以清洗等问题,而大连华阳开发的这个项目,采用改性淀粉配方替代丙烯酸,既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又达到清洁环保、降低成本的功效。

据他介绍,在研发长丝胎基布的过程中,大连华阳开发了单箱体双模头高密度精密纺丝技术、纺程非晶结构可控的纤维冷却技术、纤维凝聚态结构可控的高效气流牵伸技术、低针密高效针刺固结技术、以淀粉胶为粘合剂的浸胶整理技术等,并且通过集成整合及相互交叉关联作用,解决了聚酯纺粘长丝高强力与高延伸率、高延伸率与低热收缩的矛盾,同时解决了布面克重均匀性、强力与延伸率均匀性、纵横向强力分布比例与均匀性控制等技术难题。

目前,大连华阳公司已经承接了22条该型聚酯长丝胎基布生产线,其中18条已顺利开车投产,其余4条也在建设过程中。

大有可为的非织造布产业

非织造布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发展潜力极大,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签。

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纺粘非织造布总生产能力达到281万吨/年,位列全球第一。不光是聚酯纺粘胎基布,其他类型的纺粘非织造布也有较大发展。

“例如双组分纺粘混纤热风固结非织造布,在气体及液体过滤、汽车簇绒地毯和家用簇绒地毯、制鞋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结束难度高,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国际少数几个公司手里,可以说国内在这一块还是空白,急待填补。”曾世军说。

为此,大连华阳主导了采用一步法纺粘工艺的双组分纺粘混纤热风固结非织造布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已经成功。据曾世军介绍,这一工艺具有流程短、占地少、生产速度快、原料消耗少等特点。

目前的非织造布生产市场也并非完美无缺,曾世军介绍:“现阶段,在创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战略指导是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的通病。很多企业在研发资源的分配上,往往过于注重现有工艺的维持以及一些短期发展计划,很少强调长期发展计划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活动,以至于核心技术发展缓慢,很难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第7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我国纺织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影响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从去年以来尤其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社会舆论导向给纺织企业融资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大环境。纺织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纺织工业在解决民生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当前整个社会舆论非常不利于纺织企业的发展。首先,在宣传报道方面认为纺织是盈利水平低的高风险行业,企业发展和融资受到很大限制。实际目前很多纺织企业科技和品牌附加值很高,例如,品牌企业调研显示一件服装的附加值高于电脑。其次,地方政府认为纺织是传统产业,在土地、技改方面不给与支持,直接影响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甚至压缩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在这种不利于纺织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银行作为一个以营利为导向的“企业”,更不可能给纺织企业公平的贷款支持。

其次,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金融秩序尤其混乱。一是银行花样倍出,利用衍生产品趁火打劫,压榨实体企业的生存空间。今年年初,纺织产业集群调研展开,企业普遍反映银行用“承兑汇票”制度提高贷款难度和利息,即企业向银行融资,必须先在该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并先存款200~1000万元不等,才能获得在该行贷款的资格;贷款下来,企业无法获得全款现金,大约每1000万元要搭配500万元的承兑汇票,承兑汇票期限在3-6个月不等,承兑汇票提前贴现要支付利息,贴现费用高达10%左右,相当于付两倍利息,企业苦不堪言。棉纺企业还反映,购买棉花不能使用承兑汇票。企业呼吁“必须取消承兑汇票,否则实体企业就走到头了,一个国家没有实体兴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银行贷款担保条件苛刻,企业很难拿到足额贷款。纺织中小企业由于自己没有抵押品,很难拿到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近年来帮助成立了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但依然难以应对银行苛刻的担保条件,一般担保公司的额度仅在1000万元之内,企业需要找几家担保公司才能得到部分贷款,而且担保公司担保费用高,手续也很复杂。

三是银行对纺织企业上浮高额利率,甚至变相收取“融资顾问费”。银行一直将纺织工业列入高危行业,在贷款方面设置重重限制,即使给企业发放贷款也是利率上浮的最高区间。纺织企业大多反映拿到银行贷款利率上浮15%-30%,而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直接为30%。调研企业反映,银行在整个融资过程中还变相收取“融资顾问费”,平均每500万元贷款收取5万元左右融资顾问费。高额的利率致使纺织企业财务费用成倍增加,利润微乎其微。

总之,上浮利率、承兑汇票、承兑汇票贴现以及融资顾问费等环节的利息和费用综合计算下来,纺织企业贷款成本达18%以上。面对艰难的融资环境,纺织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更要通过自身努力,突破困境。

第一,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解决,迫切希望政府部门予以支持,特别是希望政府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纠正银行将纺织纳入高风险行业而提高贷款门槛的行为。建议监管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规范银行浮动利率,取消承兑汇票制度,并整顿银行贷款操作秩序,将中央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纺织企业要加大调整提升力度,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实力。传统的不一定是落后的,只要致力于提升、转型和核心能力的打造,纺织行业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一定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首先,要深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戴上了“低附加值、低技术”的帽子。行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改变“用工多、利润低”的现状。而且,从我国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势在必行。尽管2011年,我国纺织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20.17%,达到53.38万元/人,但高劳动力成本压力依然难以消化。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招工难”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企业必须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用工成本:一加强基础管理,包括生产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二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提升及信息化应用,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其次,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设备先进水平。当前,纺织行业面临的能源动力价格明显上涨,而且节能减排要求也不端提高。要保持行业稳定较快发展的势头,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不断提高行业设备先进水平。首先,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对现有设备加快改造提升,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其次,加快一些高端纺织机械的研发,保证国产装备占有率,并逐步开展进口替代设备研究应用。第三,对于当前国内设备无法满足高端生产的要求,适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并加快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第8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产业的发展层次比较低,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也指出,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人均GDP为5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也超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46.6%,距率先实现现代化标准还有3.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任务相当艰巨。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第一层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高出第二层次(11.1%)3.5个百分点,表明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如加上香港在本地的运输业,其比重还要高些;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相对滞后。这种结构与亚洲四小龙相比,发展进程也明显落后。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首先,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77.3%是通过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订单在粤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其次,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珠三角9市中,除深圳外,其它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即便在统计上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大部分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第三,研发投入不足。2007年,广东省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低于1.49%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在投入的结构上,中间环节投资仍然不足。

(三)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首先,行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在珠三角37个行业中,平均规模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资源性产业和垄断性行业。平均产值规模没有达到1亿元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4%。在珠三角初步形成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等几大产业集群中,除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外,纺织服装、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平均规模都在1亿元以下。这表明珠三角大中型企业与本地经济相关性不强,行业的相关性也比较低,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其次,企业规模小。广东省社科院编写的《2007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广东境内真正的大、中型企业只占全部外资企业总数的8%,大量是承接来料与进料加工的小企业。

第三,小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珠三角地区多数是“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的企业,长期以来,技术上一味依赖“外援”,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四)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首先,企业有向外转移的趋势。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据香港“厂商会”调查,有36.3%的企业考虑搬迁生产工序,其中又有半数以上(52.3%)只会将工厂搬至广东省其他地区,7.7%想迁到珠三角的环保工业园,23.1%转至泛珠三角地区,另外的目标地区包括长三角、香港及东南亚。

其次,新增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减少。1985年广东省FDI占全国比重为31.06%,1990年上升至41.80%,达到最高水平。而2004 年下降至历史最低点16.52%,2005―2007年间,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基本都在20%左右徘徊。从总的趋势看,实际利用的FDI占全国比重还在逐步降低。

二、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微观层面:企业个体能力建设

1、提升引进外资的质量

首先,重点吸引电子信息、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导向,强化利用外资中的合资形式,以便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和知识产权。必要时,可借鉴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替中小企业购买跨国公司的技术。第三,利用制造业氛围和发展环境良好,对技术应用性的研发机构有较强的吸引力的优势,引进外资企业的研发机构。

2、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在资金、土地、人才引进等生产要素和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其次,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业或者柜台交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争取在深圳推出创业板市场,就近为珠三角企业服务。加快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为创业、创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借助香港世界性金融中心的作用,引进境外著名的风险投资企业,促进其与珠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合作。第三,除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外,还特别要通过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协助企业提高技术发展水平。

3、壮大企业规模

首先,利用现有的优势产业集群,着重在金属制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其次,结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建设石化、汽车、钢铁等大型企业。第三,抓住市场结构调整的机会,着力在纺织服装、玩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中培育出几个大企业。借助国有资本经营机构,以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壮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设厂和共同开发资源。

(二)中观层次:产业集群的协调行动

1、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

首先,积极承接工业产业的转移。利用国际间产业外转移的新趋势,完善珠三角的产业支撑体系。第二,提高本地产业的配套能力。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围绕主导产业链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的配套体系。第三,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第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引导纺织服装、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两高一资”型工业和发展能力低下企业向外转移。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其次,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通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旅游、培训、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第三,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改造提升商贸、住宿、餐饮及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它们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3、搭建产业创新平台

首先,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由政府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导入科技基金来共同推动产学研。其次,加大区域内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与跨国公司共同培训工人的机制;与技术先进国家建立联合培训机构。第三,拓建高新技术园区。加强对产业及产业园区的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宏观层次:政府的长远发展策略

1、拓展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深度

首先,强化三地基础设施的衔接。加快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简化通关手续,推动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次,加快对香港开放广东的服务业。落实CEPA中有关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的各项安排,配合珠三角产业升级。第三,加强香港和珠三角的学术交流,鼓励香港主要大学参与广东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第四,鼓励企业到香港成立公司,并向中央争取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使珠三角更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和销售渠道。第五,建立多渠道的交流体制。积极推动民间交流,加强在经济领域、社会民生、环保、防疫等方面的合作,并协助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2、支持企业和产业发展核心技术

首先,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产业化。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增加中试的投入,提升专利成果的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其次,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使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从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转向对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第三,鼓励企业研发投入。不仅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而且政府研发经费的投放还需要向重点产业的重点企业倾斜。第四,鼓励产业制定技术标准。

3、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第9篇: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

[关键词] 纺织企业 市场 品牌 人民币升值 竞争力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有辉煌的历史,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协作的加强,中国的纺织也受到了外界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何提高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纺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企业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

1.产能过剩,产品低档次、附加值低,同质化问题严重,市场竞争次序混乱

虽然以前的瓶颈面料业竞争力有了明显改观,出口也大幅增加,但是,从产成品方面看,我们的产品档次、附加值还有待提高。

由于纺织产业进入门槛不高,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增幅过猛,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使得一些企业不惜采取一些不法手段,如偷工减料等,同时通过低价格的产品冲击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压缩合法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由于我国纺织企业贴牌加工比例高,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使得企业产品过分依赖低成本、低价格和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的纺织行业的发展愈来愈陷入泥潭。

2.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营销手段落后导致品牌缺失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服装加工能力强,但自由品牌却很少,国际性品牌几乎没有,企业长期处于为国际名牌做嫁衣的地位。在内销市场上,注册商标鱼龙混杂,但基本没有高端品牌,各个品牌靠打价格战度日子,利润被严重挤压。

据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多数纺织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靠贴牌过日子,很多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的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公共技术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倾向于引进设备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不是通过自身开发,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弱。

我们缺乏国际化的质量控制、品牌营销渠道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得我国的纺织业处于价值的末端,议价能力低,附加值低,纺织产业供应链中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品牌拥有者赚取。

3.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严重挤压了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国是纺织大国,但化纤等原料对外依赖度高,原料的定价权基本落入外国人手里。近年来石油价格飞涨,化纤原料价格随之上涨,但是下游成品价格提价空间有限,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国际环境在近几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国家开始实施所谓的反倾销,引发了国际上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浪潮;在国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比如对部分产品出口从量征税,实施临时出口许可管理等;人民币的升值将进一步减弱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使得平均利润率本来就只有3%左右的纺织行业受到进一步挤压,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及效益。

二、纺织企业应如何接受挑战,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利润

1.掌控资源,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进行消减成本,提高附加值和掌控资源,将成本控制和提升企业、行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二是在巩固纺织业下游成品市场控制的前提下,开始向上游进军,包括掌控资源和纺织原材料,甚至掌控市场、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整合纺织产业链,提升企业议价能力。三是提升服务质量。企业产品在短期内使很难作出很大的变化和改进的,所以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公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并最终使买家产生依赖性。

2.引进和研发技术并重,加强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地位

我国纺织服装的定位应从乡土根植性和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并开始重视培育行业品牌、区域品牌来带动纺织行业的发展。

为建设品牌,企业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推广建设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于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加速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升级。

企业必须要由成本战略转向技术和服务战略,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到品牌营销的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渠道、品牌运作这些高利润环节。注重技术研发和引进消化能力的培育,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3.充分利用国内优势,开辟外部市场,提升自己良好形象

政府必须在行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产业预警等方面多做工作,规范市场,纠正无序发展带来的过渡竞争和不公平竞争问题,对于树立中国纺织行业的良好形象有着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要充分利用中、西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引导纺织产业逐步将初加工、常规产品生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东部地区集中精力向研发设计、国际贸易和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

要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到国外建立“中国纺织工业园”或“生产加工基地”,进行跨国资源配置,开辟多元化市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