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

第1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34-02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学术型人才向直接服务于临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变。但由于时间过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各院校只能各自为政,边实践边探索[1]。因此,构建符合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观、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对此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考核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名,年龄22~32岁,其中4名在入学前有两年或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其余9名为应届生。临床实习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本次临床能力考核为中期考核,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临床一年,完成了8个月的基本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和4个月的医疗实践,即将开始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

2 考核的组织实施

2.1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考核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校内及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案,组织、设计、实施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

2.2 细化培养方案

在《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实施细则,规定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实习的2年时间内,轮转不同科室,分别进行基本护理实践能力、医疗实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并要求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并于第四学期初组织临床能力中期考核。

3 考核方法

3.1 考核内容与工具

参照复旦大学[2]和南方医科大学[3]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4]和第三军医大学[5]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框架和指标,我校中期考核主要通过整体护理查房综合考察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护理基本技能40分,临床思维能力60分。具体内容和分数构成见表1所示。

3.2 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前3天考核委员会成员集中培训,就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达成共识。考核当天,专家赴实习医院现场考核,每场考核有5名专家参与评分,设考核组长1名。病例由专家在学生实习医院临时抽取,临考前10 min考核组长告知学生本次考核的病例、考核目的和方法;学生利用10 min时间做好相关准备,并与患者沟通取得合作;考核以整体护理查房作为基本框架,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简要病史进一步收集资料、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开展健康宣教,完成一项由考核组长指定的适合该患者的护理操作;最后回答相关问题。每位学生考核时间为2 h。

4 考核结果

本次中期考核,13名学生平均成绩为82.60±6.34,各项目得分如下:护理评估11.87±1.28;基本操作22.13±1.32;病史采集8.09±1.01;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31.06±2.83;护患沟通9.45±0.81。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护患沟通、基本操作、病史采集、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且除基本操作外,其余3项标准化平均分与护患沟通平均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临床能力考核评价反映的问题

中期考核各项目得分存在较大差异,护患沟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得分最低。所有学生在查房过程中沟通解释到位,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可能与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形势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的氛围有关。而病例分析与护理措施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该项目得分在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应届生,表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

5.2 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思考

5.2.1 改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热爱护理专业,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6]。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现行招生制度规定: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者,而对于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没有规定。恰恰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除了本科阶段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外,对专科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书本概念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7],甚至某些学校为了追求考研上线率让学生放弃实习为考研做准备。这些学生入学后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因为缺乏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较为困难。对于在入学前就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已积累的临床经验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同时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必将事半功倍,这在我们的中期考核中也得以证实。另一方面,随着护理本科教育的普及,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在职护士越来越多。因此,建议招生制度规定报考护理专业学位者应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历。

5.2.2 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各个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为确保培养质量,国家应制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尤其是应尽快建立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核心的临床能力标准,以便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培养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5.2.3 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考核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风向标;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如何培养临床能力的指引,调动培养对象努力达标的主动性[2]。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如科室轮转业绩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须有特定的指标和要求,任务难度也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在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何沐蓉,陈爱华,等.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刘哲军,胡雁,苏颖,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陈媛,李亚洁,高云,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4-57.

[4] 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赵坤,王云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644-166.

第2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health education in synchroniza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patients with hospitalization schizophrenic and their families

ZHANG Sujuan XU Zhilou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Wenzhou Kangning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ynchronizati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hospitalization schizophrenic and their familie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hospitalization schizophrenic in Wenzhou Kangn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of health education were as control group.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health education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liance behavior, hospitalization situation, related knowledge grasp situation,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17.30±1.68) points], relevant knowledge master score [(26.71±2.78) points], satisfaction score [(98.01±2.62) points], NOSIE score [(174.85±25.46) poi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11.78±1.34), (18.22±2.53), (89.31±3.12), (148.36±25.81)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7.685, P = 0.014; t = 7.659, P = 0.014; t = 4.315, P = 0.047; t = 4.756, P = 0.043). Hospitalization time [(53.71±10.23) d], total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5876.34±463.67) yua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69.83±12.41) d; (7525.13±612.51) yua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5.986, P = 0.031; t = 5.806, P = 0.032). PANSS score [(35.13±6.42) poi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6.58±5.27)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6.135, P = 0.029).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levant knowledge awareness level and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hospitalization schizophrenic and their familie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hospitalization costs, which has obv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重性精神障碍[1-3],几乎占到各精神卫生机构住院者中的70%以上,其病程长,复发率高,院外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和护理,然而患者本身因疾病原因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自我护理能力,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4-6]。为了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同步实施效果,本研究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行传统方法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针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住院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浙江省温州康宁医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给患者和监护人讲明目的并取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及配合。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10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8~62岁,平均(31.9±10.6)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4.6±8.4)个月。10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为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7~59岁,平均(32.4±12.3)岁,病程2~29个月,平均(15.3±7.1)个月。两组患者间基础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外界因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行健康教育。入院后将患者安置于一级病房,由当班护士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护理计划,等到患者的精神状况改善后实施健康教育,家属要陪伴患者共同学习,通过讲课授课、黑板报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案,进入康复期后由二级护士指导患者在封闭病区中的工娱治疗活动和生活技能培训。

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制订实施教育计划。采取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讲座、讨论、个别指导、发健康教育册子、书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行入院介绍,包括病区环境、制度、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病员组织,讲解指导阅读相关资料。治疗期[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65分],向患者及家属行个别或集体讲解(反复讲解),分裂症常识: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及服药注意事项,检查指导包括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数量及方法、特殊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包括禁烟、酒、茶,噎食的处理。恢复期(PANSS减分率25~

1.3 评定标准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评定标准:采用自制的住院期间患者遵医行为观察量表,内容为7个方面(对健康教育的态度、药物治疗、辅助检查、安全检查、参加工娱疗活动、对住院依从性、对维持治疗的态度)。测评标准为完全依从(主动配合)3分、部分依从(督促下配合)2分,不依从(不配合)1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说明遵医行为越好。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标准:采用自制的住院期间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观察量表,内容为11个方面(疾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健康治疗、服药注意事项、药物副作用、家庭护理措施、复发先兆观察、坚持服药意义、院外注意事项)。测评标准时,每项知道为3分,部分知道为2分,不知道为1分,总分36分。分数越高,说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的评定标准:采用自制的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为6个方面(您对接待或护理您的护士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您是否知道您的主管护士是谁、您的主管护士是否经常跟您聊天介绍有关情况、您对护士的仪表形象是否满意、您对病房的环境卫生方面是否满意、您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是否满意)。测评结果采用百分制,满意为100分;较满意为90~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的评定标准[8]:内容30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行PANSS的评定标准[9]:内容30项,其中阳性症状因子7项、阴性症状因子7项、一般精神病理因子16项,分别计分后合算总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症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药物治疗、辅助检查、安全检查、参加工娱疗活动、对住院依从性、对维持治疗的态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3。

2.3 两组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评分(疾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健康治疗、服药注意事项、药物副作用、家庭护理措施、复发先兆观察、坚持服药意义、院外注意事项、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2.4 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2.5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NOSIE评分与PANSS评分比较

教育后,两组患者NOSIE评分均显著增加,而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6。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未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几乎占到各精神卫生机构住院者中的70%以上,其病程长,复发率高,院外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和护理,然而患者本身因疾病原因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因此院外维持治疗和护理全靠家属承担,其家属对疾病认识水平和了解程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12]。

健康教育是一种“知信行”(KABP)模式,也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服务模式,即以信息-知-信-行-促进健康为理论指南。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有研究表明,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以及在出院后运用统一的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从而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并得到家人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提高疗效和住院满意度,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3-15]。

第3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EBN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2]是1991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AlbaDicenso教授提出的。其观点迅速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

EBP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整合病人主、客观资料与科学研究证据为最佳状态。[3]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服务对象的需求即是EBP的外在动力:医疗费用支付者时刻关注所付费用与所享有的护理措施是否等值;便捷的医疗条件为病人提供了多重选择就医的机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疾病过程、治疗知识的了解。所有这些都对护理实践的科学方法和实际价值提出更高要求。[4]护士介入EBP的必然性即内在动力在于:医学问题和医疗干预中的护士参与;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描述问题、干预和结果的规范化语言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最好的护理研究证据不仅可以否定曾经已被接受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将随时可被更强、更准确、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新证据取代。[5]

1998年加拿大与英国共同创刊了《循证护理》杂志(《Ev-idenceBasedNursing》)。Internet出现介绍EBN的网站[6]和Online杂志(如:),提供EBN研究新进展,并共同讨论。各种循证实践、循证研究、循证指导已在各大学、护理中心、大医院开展,大多数护士长、研究者、教育者和质控部门都已信奉EBN。

2EBN促进独立护理学科体系形成

护理学虽然受到世人和有志之士的关注,但就学科而言,有许多护理手段仍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与方法。Cathryn[7]说:直至8年前当病人骨隆突处受压发红(褥疮早期),护士还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治疗当时很普遍。但随着研究进展,按摩压红局部的效果彻底相反。按摩皮肤,实际上损伤组织,护士必须停止这种实践,这是研究的结果。真田弘美经过7年的研究,开发出褥疮防治标准,按此标准护理术后和临终病人,使褥疮发生率分别从9%、50%下降至0和10.5%。[8]由此可见,EBN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现在许多医院的护理部已将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疼痛护理、妊娠护理、皮肤护理、卧床护理、术后运动、病人自理技术列为研究对象。我们的每一次临床实践都应有科学的研究证据作指导。我们必须承担起———为护理活动结果负责的职业护士基本职责。[9]

印第安洲大学Asther教授说:对我来说,EBN意味着护士再也不是侍女,经过多年努力,护理学科已经争取到不同团体的尊敬,我们所做临床护理措施的事情来源于护士所做的研究结果,没有EBN,我们将滑回过去:“护士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做的任何护理实践的依据。”[1]EBN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是高科技时代,护理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EBP为护士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有效,最新型的护理提供了机遇,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应用证据使最好的实践代替现有的实践,使得护理保持与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进步的一致性,保持护理学科的活力。

3循证护理实践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护士面对病人的资料无法正确判断;面对护理问题缺乏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措施。EBP从临床护理问题出发,经过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提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评价在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于临床实践。[10]EBP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3.1医院与大学(EBP支持系统)的密切合作[11]

随着EBN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问题期待研究证据,大量护理科研工作者的涌现,使护理学形成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在许多著名的大学、护理中心(如CSM中心的资源部),都有从事研究各种复杂护理问题的科研组。他们与许多学科的研究组一道工作去研究改善疼痛护理,护理干预、PACU护理、护理观察、病人满意度等以临床需求为研究目标的工作。[12]因此,研究者、临床专家、护士应该是EBN研究密切的合作者。大多数护士长强调研究与实践之间需要密切的协作与联系,她们认为这种联系必须建立在两个难得的而又相互补偿的方式上。首先研究者与实践者必须在研究重点上合作。[13]因为护士直接提供护理,能以最好的角度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答。其次,实践者(临床护士)需要很好地应用护理研究,以确定更加循证的实践。这种协作包含每年的交流会和研讨会;护士与作者交流以及网络传播。维持这样的合作有助于研究结果更快速地运用于临床,最终病人获益。

3.2系统评价[14](Systematicreview)

EBN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对大量纷杂的研究信息的科学处理。集合单个样本量不大的实践联合起来进行分析,减少偏倚。它不同于一般的综述,是一种临床研究方法。它全面收集相关的所有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筛选出质量合格标准者,进行定量分析、合成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的过程。[15]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Cochrane协作网,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和更新循证护理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医务工作者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16]

3.3临床护理专家的新使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临床研究、健康服务研究、护理质量研究等所有护理焦点问题的研究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是由于研究者的语言充满了RCTs术语,统计分析繁杂的描述,加之护士每天在临床工作10~12h很少有时间去评价这一复杂的研究,致使这些研究难以发现、翻译并引入临床实践。许多护理经理还看不到他的护士与病人共同出席最新疼痛管理技术会议的重要性,因此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还必须有许多重要的中间环节。现在许多医院的临床教育者或临床护理专家已经担当了这一使命,他们负责发现、理解、翻译和执行护理研究结果,然后与科研组一道去拟定能被护士使用的要素,或用CD-ROM模拟训练指导临床护士去进行临床实践。标准化的研究结果易使临床护士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循证实践也能像某个护士阅读某一实践学说综述一样简单。[9]

3.4临床护理实践者

护士最终将EBP合理地运用病人身上。要求护士具有EBN素质,即能理解、接受科研证据,又能运用自身所具有EBN技能,整合病人复杂的资料与真实可靠的证据,尽量减少不确切或错误的决策,才能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倡导者Nancy[1]说“临床护士如果关心的是临床工作,那么必须涉及循证护理。每个护士必须承诺为了护理实践而作为EBN‘用户’”。护士发现和使用科学文献,以减少与临床决策的不确定性,对临床护士提出更高要求。[17]

3.5效果评价

EBP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效果评价反馈有助于护理研究质量提高,使得EBP更丰富、更确切。EBP并不单指利用系统评价后的护理文献作为制订护理措施的依据,还指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诊断、监护、治疗仪器的客观指标为制订护理计划的依据,并依据临床客观指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8]

4机遇与挑战

第4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临床;护理人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在循证护理应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既要具备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临床推广循证实践,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非常必要,本课题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分析,从认知、态度、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素质的基本架构,可以为护理人员循证能力的培养和循证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一是要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基本技能、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二是结合循证护理的理论要求,提出加强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对策和办法;三是为将来进一步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循证护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四是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循证实践素质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3个要素。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识了解甚少;二是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愿望,但付诸行动的比较少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循证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循证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循证护理认知水平;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传统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强化中医理论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促进中医辩证施护理论与循证护理理论的融合和发展,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使中西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三是要注重临床培训,强化经常性培养,不断提高在职护士的循证素质。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三大部分。

第5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81-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伴随循证医学而发展的一种新护理观念,其主要理念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和完善。循证护理主要为针对在护理实践中所发现的实践或理论问题(如在康复护理中,中医食养疗法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收集及确认相关的实证资料(如前人护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当代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国家中医护理临床指南等),并与病人的实际健康需要相结合,确立最佳护理方案,而后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循证护理重视临床实证与量化,强调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而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中医临床护理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偏重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整体观念,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而各有长处。把循证护理的思想观念注入中医护理的实施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医护理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1.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护理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已经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同。将中医传统医学的护理理念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应用,并付诸于临床实践,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医护理的核心观点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所谓“辨证施护”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功能状态作为研究人体的切入点,通过人体感官的“望、闻、问、切”获取患者体表宏观的物理表征及其自我感受,将这些信息通过“四诊合参”,经过归纳分析,形成对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功能状态等的认识,最好作为论治的目标和证据。

2.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中的作用

基于循证护理对中医临床护理的促进作用,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到医护理中更显示出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循证医学把在全世界收集的某一特定疾病各种疗法的单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查询、严格评价和统计分析,并将尽可能真实的科学结论综合后形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CPG)提供给临床和护理人员,以促进推广真正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剔除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循证护理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有如下几点。①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整体护理的发展,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循证护理是以真实、可靠的临床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着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传统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做到有理有据施行护理工作。如口腔溃疡,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②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使中医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③循证护理可有效调动临床护理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循证护理有助于护士主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准确从科学的证据中寻找临床护理的依据,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效率。④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护理研究工作更加符合临床需要。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按照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3.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实践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习惯于以护理经验替代具有科学依据的决策,不能体现很好的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制定护理措施时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而循证护理强调通过临床资料获得依据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开展以循证护理为指导的护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医护理思想的发展,并提高中医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风兰.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影响.护理研究,2009.

第6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1.1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在很多临床实习生中存在理论和实践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一方面,课堂上只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践之时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1学生临床实践时间较少

我国大多数院校采用一致的教育模式,即所有理论课程结束后最后1年才集中进行实习,而实习期间还要进行各科轮转以及各科出科考试与相关作业。由此造成毕业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还相对欠缺。

1.1.2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

我国护理院校课程大部分有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基本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发行。因此国内的护理教育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无法与国际接轨;而临床实践又随着国际发展。从而造成临床实践时无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是实践先于理论。

1.2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是发展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我国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双师型”护师。很多教师都只善于理论或实践中的一种。②护理师资来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临床护师、具有临床专业工作经验者、高等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临床医生或医科大学毕业生。不同来源渠道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着重点不同,擅长的理论或临床实践不同。

1.3临床带教教师存在问题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要想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带教教师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带教教师存在以下问题:①学历层次较低;②教学时间不足:③自身专业素质低;④缺乏对现代护理教育观的理解。

1.4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理教学课程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教育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我国护生综合素质偏低。另外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医学模式的发展相脱节,没能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教学特点。

二、如何通过行动研究发展护理教育

2.1行动研究应用于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行动研究

能够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菲律宾在护理教育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临床实习贯穿于整个本科4年教学中,学生学完一部分理论内容后及时到社区和医院实践。如此就可以让所学理论能及时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将学生与教育行政人员作为行动研究的主体,将菲律宾的教学安排经验应用于我国的护理教育,让教育行政人员从学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继续应用于护理教育,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Adamson大学护理学院的教材呈多样化,一纲多本,在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每门护理课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设置了教材2本~4本。每个学校的教材都没有硬性统一规定,由任课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科书,只要经过学院领导的审批通过后即可使用。教学大纲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制定,同时会在开学之时连同教科书一起将其发给学生。以上的教学方法有可用性,能解决护理教育中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可以将其理论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护生的教学之中,从中发现适合各自院校的教材。由此可以让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同步发展,从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2行动研究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Arieli等在构建一个和谐的护理学术团队的过程中,通过行动研究化解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越南护理协会已与澳大利亚1所大学合作,通过行动研究摸索出一套培养护理师资的有效措施,其成果已被越南教育部采纳并已付诸实施。在国内关于应用行动研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在近2年内也有发表。如赵书敏等将参与性行动研究应用于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发现,研究组成员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改进,使研究组培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研究组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得以肯定。综上所述,通过行动研究不但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而且完善了各种来源途径的老师的水平,使其相辅相成,提高其教育水平。

2.3行动研究在临床带教老师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适用于教师的工作,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反思和归纳,使其成为研究者,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地位。临床带教老师要通过行动研究发展自身成为研究型教师,就必须热爱所从事职业,有责任心与信心。研究型的教师善于不断将思考付诸实践,通过“学思并重”,在成长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中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要义。要想提高带教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实行带教老师竞选制;其次,优化带教队伍,让带教老师继续再教育;最后,加强带教老师的培养,提高其评价行为和评价水平。同时让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老师的班次,让其有更多时间专心于带教。带教老师通过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理论与实践经验;然后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学生,同时也与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从中再次获得适合的新理论;最后将适合其理论普遍应用于临床带教,让带教水平蒸蒸日上。

2.4行动研究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方向之一。护理关怀是护理的核心能力之一,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要想发展护理教育就应该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同时也应该设置更多的人文关怀课程。通过行动研究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将护理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病人生理护理的同时也兼顾病人的心理、社会支持,使病人在关爱中恢复健康或安详的面对死亡。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满意,就表示加强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是一种有效方法。有个好的实践效果就可同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创建出新的适合理论,从而应用于护理教育并发展护理教育。

三、小结

第7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2]。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4],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 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第8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 核心胜任力;临床实践;护生

[中图分类号] R47;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1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nursing parctice reform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in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Methods 41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o were in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or shor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43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in our hospital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from May 2016 to January 2017. The nursing practice model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was u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riginal nursing practice method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Three indicato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form effectiveness, includ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basic knowledge and nursing ski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except about nursing malpractice (P > 0.05).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eachers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practice reform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eachers and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y; Clinical practice; Nursing students

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也是护生了解护理专业,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虽然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部门对护生的临床实践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在科室繁忙的工作节奏中,护生容易受到忽视。加上不明确的临床带教目标,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往往缺乏系统性[1-2],教学目的往往很难达到。近年核心胜任力的概念被引进护理临床实践中[3-4],国内护理专家对护生的核心胜任力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概念,并进行了一定的临床实践改革尝试[5-6]。本研究拟在护生临床实践的核心胜任力指标的指导下,确定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将核心胜任力指标具体细化、可操作化,增强护生实习带教系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胸外科实习的84名护理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5月~2016年1月实习的2013级护理大专生41人作为对照组。男2名,女39名;年龄为19~24岁,平均(21.7±2.3)岁。2016年5月~2017年1月实习的2014级护理大专生43人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名,女41名;年龄为19~24岁,平均(21.2±2.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

1.2.2 实验组

1.2.2.1 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改革内容 ①胸外科护生核心胜任力周培养目标量表的构建。根据浙江大学柳春波[7]的研究,护理实习生核心胜任力包括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指标。结合我院胸外科的实际情况,实习管理小组建立了胸外科护生核心胜任力测评的相关指标,并将指标循序渐进安排进6个实习周中。除了第1个指标个人特质全程相同要求外,其余指标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编制。胸外科核心胜任力周培养目标的量表建立后,邀请5位专家对量表各条目的相关性进行打分,其中2位护士长,2位具有高级职称且有量表编制经验的护理院校老师,1位有10年以上带教经验的教师。计算出胸外科核心胜任力周培养目标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29。预实验测量了14位带教教师,测得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46,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92。②根据胸外科护生核心胜任力周培养目标量表,确定与之对应的周教学内容。对所有带教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进度控制和考核的统一培训。每组护生建立1个微信群,每周在群中发放与本周考核目标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1.2.2.2 实验组教学方式 在“基于核心胜任力培养目标的胸外科护生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以一对一的导师制进行带教活动,开展人文关怀,并进行每周考核。对照组采用改革前的带教方式,主要包括:①一对一带教,每位护生由1位专门的带教教师负责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且排班时间和带教老师一致;②每周1次案例讨论,由带教老师挑选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讨论;③每周1次临床带教师的小讲课,并提出1-2个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后上交分析汇报。

1.3 评价指标

由于本研究非同期对照研究,2013级护生在胸外科护理实践改革前已毕业。因而无法比较两组的胸外科核心胜任力。研究者从护生综合能力、带教教师对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3个方面进行比较。综合能力考核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对护生的满意度[8]主要包括工作态度(15分)、学习进取精神(15分)、差错事故(20分)、思想品德(15分)、工作能力(20分)和劳动纪律(15分)等方面。护生对教师的满意度[8]主要包括护理教学活动(30分)、业务能力(30分)、教学态度(20分)和自身素质(20分)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能力比较

实验组护生基础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胸外科带教教师对护生的满意度

带教教师对实验组护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对两组护生差错事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

实验组对胸外科临床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核心胜任力是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9]提出的。1998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将其引进护理领域,并确定核心胜任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评估、沟通和技术操作[10]。21世纪初开始,核心胜任力的理念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广泛开展[11-13],主要应用于课程设置改革[14]、教学方式改革[15]、教学效果评价改革[16]等,但对于护生临床实习时期的核心胜任力的研究和改革践相对较少[17]。本研究尝试将护生临床实习期的核心胜任力指标细节化和可操作化,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相互满意度。

本研究中,基于核心胜任力培养目标的临床教学改革后,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而详实,教学内容简明易懂又易于操作。系统化的临床带教目标和内容,改变了原带教方式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18],同时也可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带教教师和护生双方都能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并实施,充分保障了实习的循序渐进性和带教的标准化,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该模式下带教质量的监控和变异的控制也能得到良好的实施。而微信群不仅是推进临床带教的工具,更是拉近教师和护生双方心理距离,开展人文关怀的良好途径。郭前祝等[19]有意识地在带教过程中引入核心胜任力的理念,并使护生考核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得到明显提升。陆靖等[20]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理论带入护生临床实践中,明显提升了护生的个人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可见,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生临床带教模式是切实有效的。

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生临床带教模式下,临床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相互满意度更高。明确且以周为单位细节化的带教目标和内容,使得教学进度的控制简单易于操作,教师的临床带教更具针对性。加之微信群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提升。同时,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生临床带教模式下,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细化的目标使其工作效率也得以提升,增加了教师对护生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胜任力的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模式可使临床实习更加具体和可操作化,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并提升师生双方的满意度。本研究由于受时间所限,样本量有限,且护生能力的评价方式也尚未做到多样化和全面化。将来的研究中,应致力于扩大样本量和师生双方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生临床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翠屏.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2-14.

[2] 黄婷婷.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5.

[3] 涂丽霞,庄梅宝,陈冬英.苏州市某高职院校护生毕业时核心胜任力的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8):965-968.

[4] 王佳琳,彭文涛,王国蓉.西部地区实习期护生护理核心能力现状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24-26.

[5] 洪芳芳,张萍萍,陈才,等.我校应用型本科“卓越护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137-139.

[6] 李小琼,方平华.实习护生核心胜任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护士,2011(8):164-165.

[7] 柳春波.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理实习生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实践[D].杭州:浙江大学,2016.

[8] 李勤,余桂林.护理目标管理方法与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2):205-207.

[9]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 Psychol,1973(1):1-14.

[10] Washington DC.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J]. Am Assoc Coll Nurs,1998,21(1):353-383.

[11] 吴芳琴,王艳玲,吴瑛,等.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 11(8):590-593.

[12] 李小英,邓暑芳,戴叶花,等.护理学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护理核心胜任能力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5(1):58-60.

[13] 郑智慧,郑丽维,邓丽金,等.基于职业核心胜任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第二课堂活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4):153-155.

[14] 涂丽霞,庄梅宝.基于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11(3):125-126.

[15] 刘梨,张月娟,彭晓玲. 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120-122.

[16] 张琰,王欣然,韩斌如.护理本科生操作技能即时评价方案的设计[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47-148.

[17] 顾丹凤.基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本科实习生带教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8] 胡晓林.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成都:四川大学,2007.

第9篇: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全部患者共136例,男100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4.34±3.2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均实施一般常规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风险护理组

本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风险护理措施和方法:①将手术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有关知识向患者讲解,使其对术后存在的跌倒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有充分的了解;②根据压疮出现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客观评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使患者充分了解加强翻身的重要性;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身上的管道情况进行识别,气道湿化管和静脉输液管都需维持一定压力。针对不同管道应该设计不同颜色标识,使其一目了然,使护理隐患和护理失误的发生减少。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过程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常规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有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55例;风险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风险护理措施后,没有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66例。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显著的高于风险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8,P=0.0066);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风险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67,P=0.0026)。

3讨论

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而言,在针对其实施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改善和提高护理实践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院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护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临床护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的特点,不断总结并提出了一套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院在组织开展相关护理实践的过程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本院经常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讨论的形式不断向相关医护工作者强调和灌输“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解等形式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升其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能力和应对风险实践的效率,从而确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迅速康复,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从本文研究数据比较情况上分析,实施风险护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水平显著降低,而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显著升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