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国际商务专业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际商务 专业人才 跨文化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给企业的成产、组织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国际新形势,应注重国际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不鲜明,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以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概述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期实现我国国家商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概述
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也就是跨文化动机、知识、行为。跨文化认知主要指的是,在跨文化背景下,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判断、推理等要素构成的,它是应用在个体文化方面的能力,它主要包括:陈述性、程序性、条件性等方面的知识。而跨文化动机主要指的是,通过跨文化共鸣的产生,对不同文化能够尊重和理解,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跨文化行为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自我表征、肢体行为、以及语言沟通,这些要素都是在跨文化认知和动机的双重影响下而产生的。跨文化行为能够减少文化偏见,这是国际商务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在培养目标方面还不够明确,这主要表现为很多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前身就外语或者是国际贸易专业,缺乏适合自身专业实际情况的专业建设经验,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都非常不明确,对于课程设置也不够规范,而教材也不符合专业的实际需要。其次,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但是,在我国这种双师型教师还不多,知识课程实践性缺失,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再次,学科体系不够完备,很难对学生学习和就业进行有机地融合。很多学生对国际商务的规则、惯例都不够精通,外语知识不够扎实。最后,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现阶段,我国教育部还没有把国际商务专业列入到专业目录当中,和其先关的政策也十分不充分,学校和企业无法建立有效的实践机制,实习环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的有效路径
想要提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予文化特质培养足够的重视,增设跨学科课程,采用教、训、研三位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实现他们跨文化管理意识以及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具体内容如下:
(一)给予文化特质培养足够的重视,实现跨文化管理意识的稳步提升
现阶段,对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各个高校已经了解到这一学科的本质属性,强调注重对学生管理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其专业特色仍旧不够鲜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内容仍有相近的地方。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和思考,主要发现了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很多高校过度重视英语能力和贸易业务运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对他们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很多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其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较大差别,很多高校对于主干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个模块:一个是英语能力,另一个是国际贸易基础、技能,从这两方面来看,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
(二)增设跨学科课程,实现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国际商务所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内容,更涉及金融、外语、信息技术和物流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国际商务人才的业务能力,很多国外高校都非常重视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并及时根据现代国际商贸的发展情况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更新教学体系和结构。就以牛津大学为例,在现有五十种课程群中,将近有三十个课程群是由集中学科合并而成的,这些课程群被称为综合性课程群,这种教育方法推进了学科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我国也可以对这种方法予以借鉴,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着重提高学生在国际企业管理工作方面的作业能力。
(三)采用教、训、研三位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西方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这种方法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究其本质而言,项目教学法通过对职场环境的模拟来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把国际商务项目当做引子,再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的提升。比如,美国的很多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为了实现学生有效培养,学校都和企业签订的是长期合同,根据外贸企业在开展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国际商务作为一种跨国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跨地域、民族和政体的特征。在开展国际商务的过程中,制度、民族、组织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可能造成国家商务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不一致情况的出现,甚至是发生偏离,跨文化风险也得以加大。因此,我们应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机制,为国家商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宇航.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04):23-24.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国际商务谈判 教学定位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家和企业频繁涉及的问题,国际商务谈判人才显得日益短缺。国际商务谈判是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成为其他专业的热门选修课之一。
基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本身的特征,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讨论、模拟谈判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a。但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却缺少足够认真的对待,国际商务谈判内容复杂,单纯定位培养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会使得教学无所适从,同样的案例教学,不同的定位应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且不同学校学生基础不同,主动学习和接受能力不同,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能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基于不同的教学定位,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为不同的就业定位提供准确有效的知识素养。
伴随着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规模出现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独立学院的学生跟其他重点高校、地方公办高校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定位上必须有所区分。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学习特点
独立学院的招生是在本科第三批录取,高考成绩较差。一般表现为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够认真听,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能长久。高考的成绩表明,除了少数同学可能因为发挥欠佳不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外,进入独立学院的多数同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而不能专注于学习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能够进入独立学生学生,其高考成绩在所有学生中属于最好的60~80%之间,在其本质上并不是自暴自弃的,只是囿于个人学历能力的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节奏,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仍然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二)个性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容易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的。独立学院学生有一半多来自收入较好的家庭,但同时这些家庭在小孩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一味强调满足小孩的各种需求,导致这些小孩在需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判断,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一定需要的。
独立学院学生的父母多数具备一定的特质能够让自己活得相对较好的社会地位,这些特质包括敢作敢为,这成就了一些独立学院学生敢作敢为的特点,但是,因为缺乏深厚底蕴,这种敢作敢为有时表现为莽撞,缺乏深入的思考。
(三)就业特点
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从事国际贸易或其他涉外经济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出口实务操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熟识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海关报关、外贸函电及制单、跟单、国际货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涉外贸易部门从事国际商贸业务与管理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贸专业人才。
理论上,大学专业教育应该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但现实中,专业不对口非常普遍,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真正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工作的很少,大概20~30%。在政府、银行、教育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不乏其人,在企业上班的,有很多也并不是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会计、行政、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都有。
二、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探讨
对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定位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选择。目前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极度匮乏,从教材内容来看,目前各类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普遍偏离实际应用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倾向于强化国际商务谈判的程序,案例选择倾向于选择一些高级复杂的国际商务谈判,如Google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谈判、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中美知识产权产权谈判,这些谈判能够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大部分要素,但是它对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更多的基于培养能够熟练应付国际商务谈判的商业人才,在强化国际商务谈判过程解析的同时强调不同国家文化差别对谈判的影响,试图向学生展示国际商务谈判的逻辑和规律,案例选择方面更多倾向于国际商业案例,如温州商人收购中东卫视案例、中日俄石油管道谈判、曼联队与达沃丰公司球衣广告谈判案例,这些案例固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特征,但仍然过度强调“国际”,在阐述“国际”因素对谈判的影响中分配太多课时,弱化了更加一般意义上的谈判能力包括谈判理念、谈判思维、谈判沟通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文化融合加剧,国际间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国际区别将更加淡化,文化融合使得谈判中文化的影响弱化。对于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处理高端复杂的国际商务谈判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工作需要直接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比例也较低,而几乎所有的学生未来的工作都需要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利益分配与创造等跟谈判相关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个性和就业特点,将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谈判理念,建立良好的谈判思维,掌握基本谈判策略,提升谈判沟通能力,适应现实谈判和冲突解决需要,并且能够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熟练进行国际商务谈判。
三、基于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的教学内容安排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计划学时32学时,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通过安排较多的课外学习内容来拓展课程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如果安排较多学习内容会使学生学习吃力,效果受到影响。在学习内容安排方面,尽量减少内容,突出谈判基本能力的培养。
基于谈判能力的构成,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如下图:
树立正确的谈判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
制定有效的谈判战略主要包括:
谈判策略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谈判沟通能力主要结合商务沟通过程从听说问三个角度展开阐述。
商务沟通过程
在进行四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案例贴近独立学院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实际。例如在分析谈判的基本特征时引用要求加薪水跟老板谈判的例子,在阐述谈判中如何识别利益时引用处理家庭遗产的案例,对立型谈判策略引用租房谈判案例,整合型谈判策略引用合伙创业的案例,开局策略要求模拟灯饰出口谈判与外商初次见面的案例,僵局处理策略引用夫妻矛盾案例,案例不求详细、面面俱到,在讲述具体内容时,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安排更加符合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扎实的谈判能力基础,同时因内容相对直观简单,易于被独立学院学生接受,进一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卫平,丁凯,宋洋编.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汤春玲.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10.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培养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研究逻辑思路是院校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实验教学和教学模式。但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细分、岗位定位及由此而衍生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上缺乏深入的研究;从院校定位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应具备能力综合研究出发,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尚属空白研究领域,在此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分类及培养目标定位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概括起来一般是:第一,到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第二,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管理工作;第三,到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商贸公司、银行及金融公司从事贸易业务、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外贸会计等工作。
从毕业生就业面向总体来看,可以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及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两大类。其中,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又可分为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及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院校定位
研究型或学术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一是要求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高水平教师资源,其二是要求选择这一培养方向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学习研究养成。在我国具备培养这类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屈指可数。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较强的国际商务经办型师资力量。从我国院校来看,二类本科院校和三类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均属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只是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比例相对三本来说较大,是其主要人才培养方向,而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是三类本科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职业高等院校的培养定位则应是单纯的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能力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国际贸易管理岗位和商务经办岗位,下面从对外贸易管理岗位和国际商务经办岗位的具体角度,分别对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分析。
(一)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会从事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及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管理工作,也会到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管理工作。基于此,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如下能力才能满足将来的管理岗位要求:
第一,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第二,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能够提出或制定较为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第三,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正确解读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有关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第四,应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能为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提出经营管理建议;第五,应熟悉国际商务经办的各个环节,这是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进行管理或者管好业务的基本保证和前提;第六,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管理和日常管理业务提供技能支持;第七,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和母语,能撰写管理文件,并进行外文阅读和口语交流;第八,应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能适应现代商务管理的要求。
(二)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一般会从事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结算、国际货物保险、国际运输、外贸会计核算、进出口报关、进出口报检、进出口业务跟单等工作。因此,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必须具备如下能力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第一,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第二,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第三,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正确解读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有关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第四,应具备较强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能针对相关商品独立拓展市场,寻找相关产品客户,建立自己的客户群;第五,应熟悉国际商务各种单证的格式和规范,具备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第六,了解国际国内相关经济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业务洽谈的能力,包括业务谈判的外语能力;第七,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具备国际商品报价能力;第八,掌握进出口报关、清关知识和程序,具备报关、清关的基本技能;第九,掌握报检知识和程序,具备报检基本技能;第十,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知识,具备进行国际货运和货物保险的基本技能;第十一,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程序,具备国际结算基本技能;第十二,具备一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管理和日常管理业务提供技能支持;第十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和母语,能撰写修改国际商务合同、信用证等文件,并进行外文阅读和口语交流;第十四,应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能适应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业务的新要求。
三、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院校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是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影响因素。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及院校和专业的管理水平是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国际商务环境;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跨国并购的行列中,随之而来的是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然而在跨国并购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失败的并购案例也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深入剖析失败的原因,如何全面驾驭国际商务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掌握国际商务环境为各类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培养高素质、有竞争性的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提供基础。所以,如何把《国际商务环境》建设成一门独立的成熟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商务环境》教学现状
《国际商务环境》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时间非常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教学方法、内容等多方面都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改进。授课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中式灌输教学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没用实践性;考核方式是传统的期末笔试试卷考核,而试卷形式也是传统的选择、填空、论述等形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无法确认学生能否学以致用;教学课时较少,仅够勉强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延伸,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国际商务环境》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1]
二、《国际商务环境》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国际商务环境》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用人单位要求保证就业率。为了实现根本目标,需要从下列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广西的外贸商务对手大多是东南亚各国,所以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环境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重点学习东南亚国家的商务环境。如: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东南亚各国的的商务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该调整具有专业特色,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的优势。
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如:政治格局的变更、大型经济事件的发生等。引导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它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开设社团、实验基地等方式,学生可以去合作单位实习、参观,了解真实国际商务活动发生时的商务环境。通过实践提升理论基础,最终通过实践教学拓展实践能力。[2]
模拟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场景模拟,利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到真实的国际商务事物中。如当某企业需要在越南进行投资建厂,让学生以企业投资顾问的身份,对越南的投资环境进行汇报。该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来给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真实的经济事件。教学效果更佳形象化、更加有实用性。
(2)抛弃传统的教育方法,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增加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与辅导”和“课堂讨论与演示”。
“小组讨论与辅导”是用来配合授课,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强调分享思想、讨论问题和促进相互理解。根据授课的进度与内容,每周都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学生必须提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提交答案给教师,而后,这些问题将在“小组讨论与辅导”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除了要发言外,还要相互提问。教师也参与讨论,并解释和更正错误观点。这样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帮助和辅导。
“课堂讨论演示”是用来训练学生实际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该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旧的考核制度非常重视考试,忽略了其他项目的培养。例如: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课程考核应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而并非单纯的记忆。参考西方国家对应用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基于本课程的特性和实际情况,做如下改革。
首先增加论文的写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迫使学生去查找更多的资料,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学期末的试卷题型采用主观题,如:论述题或案例分析,而放弃传统的选测题及填空题。考查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平时课堂的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也应纳入考核体系。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3]
4、《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教材的改革
该课程作为新兴学科,目前国内教材可选择的较少,广西财经学院采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国际商务环境》,齐绍洲等编著。该教材较符合本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的实践性。但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影像教学资料。
改革现行的单一的教材模式,在课本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更新其他专著、国内外学者最新发表的论文、文献等资料,完善知识体系。并在课程开课之前,把这些相关的资料名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自己观点,而不是单一的灌输,背诵课本。同时完善教辅资料,如:电子书单、电子阅读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三、其他配套改革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转变教学理念;制定配套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再深造;鼓励教师到国外著名学院深造或者担任访问学者,或以合作办学等形式选送教师队伍中的主干教师去国外大学观摩、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如授课方式和主持学术研讨会;建立教师结对工程,安排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帮扶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缩短青年教师自我摸索的过程;还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实践性。
2、加强教学管理,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教学进度表”仅记录教师教学进度安排,不是以指导学生学习为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鼓励,这样的教学进度表需要改进。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把“教学进度表”改革为“教学安排与计划”。
根据“教学安排与计划”, 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须向所有学生发放课程计划,包括学习要求与评分标准、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学习方法、答疑时间和参考文献等内容。同时还应介绍学习方法或提供学习指南,并向学生说明如何安排与管理自己的学习,以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对《国际商务环境》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有针对性的增加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更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出能够推动中国企业走上世界舞台的商务人才,从而出现更加国际化、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1] 蒲艳.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9-230.
[2] 吴建功,周庭芳. 西方国家国际商务专业与课程体系探讨[J],高教研究.2010(02)94-96.
[3] 冯敏,宋彩萍. 英国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现状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6-58.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07-03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出现了由国有外贸专业公司转向工贸公司、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变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空前活跃,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涉外商务、货运、船务、商务文秘等中等专门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这种需求给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然而,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偏差: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少部分毕业生即使过了面试关,上岗后的表现也不如尽人意。这种偏差如果继续扩大,将直接影响和制约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国际商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劳动力“来了能用,用了放心”的需求已成为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占主导地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模式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问化”。学科体系课程的实施使职业教育内容与真实工作情境相脱离,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无法使学生获得企业重点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学生不适应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国际商务专业传统的课程特征是:(1)内容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知识匮乏,知识与技能分离;(2)方法以教师传授和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知识单向灌输,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学习,厌学情绪明显,课堂纪律差,甚至不肯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合理中职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是各门科目考试合格,而对岗位资格证书的要求较低。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本人和团队评价;评价内容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忽略了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上述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行动体系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前提,而课程的模式、内容、实施方法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及决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转换,构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源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在重构课程体系时要考虑:第一,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清晰关系;第二,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在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到外向型经济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曾到多家外贸公司、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外资企业、报关行、船公司、货代公司、大连海关、大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做了广泛调研,了解到在外经贸企业中,由于岗位工作任务不同,他们对员工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得出的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集中在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外贸公司文员等岗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从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在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采用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合作研讨的方式,明确职业行动领域中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工作业务流程,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其转化为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学习领域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各模块课程内容划分及其所采用的课程类型如表2所示。
3.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各模块课程学习的时间。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1)第一、二学期打基础,学生完成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英语水平。(2)第三、四学期学专业,完成职业核心技能模块的学习。其中第三学期加强外贸专业能力培养,突出关键技能训练,重点学习商务英语、进出口贸易实务和外贸单证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学期加强证书的考取,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顺利通过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物流员或中级营销员的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第五、六学期完成职业拓展模块和职业实践模块的学习,有的学生还可以选修升学模块的课程。
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最复杂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内容的重组,接着就要考虑如何实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协作与会话,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一般都是先讲理论再训练,而项目导向教学法则是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去教学,即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多个真实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工作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融“做、学、思”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是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的核心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如图1所示。比如,在讲授《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整个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有序的章节,而是按照一个个项目,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学生以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完成实际全套工作任务。在整个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建构学习情境,提供帮助和咨询。真正的学习心得与体验由学生自我消化、吸收,转化成实际能力,从而掌握就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方式与机制传统评价方式中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分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着重于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单以纸笔测验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而应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他还认为,评价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境中自然地进行,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附加内容,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评价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民主、感受进步和全程参与,从而培养出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素质操作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革:(1)考核的重点不再是评价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而是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2)由学生本人、小组和教师构成多元的评价主体;(3)综合采用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和作品评价等表现性评价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4)考核内容不仅涵盖外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等专业能力,还包括对学习、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等方法能力,以及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等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教学必须强调实践,因此,可以在校内建设一个集模拟实训与多媒体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如模拟商贸公司),利用相关贸易软件,为学生搭建仿真的国际商务电子贸易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与岗位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培养其职业能力,而且也利于学生发挥长处,挖掘潜能,帮助学生重塑学习自信心。学校还可与相关企业制定合作协议,让学生定期到企业或港口进行观摩,以对岗位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多途径建设一支既懂教学,又懂业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而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也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当前专业教师年龄普遍偏轻,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从企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专业课和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利用假期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下企业实习,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参考文献:
[1]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建构略论[OL].(2010-07-24).http://blog.省略/cz4625485@126/blog/static/167610973201062
4105110237/.
[2]叶卫军.中职外贸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16-18.
[3]刘红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8):13-18.
[4]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C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09-02
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教育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合作企业资源等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活动、学术研究、学生发展、管理支持等方面对国内外两种资源进行会通、融合,以提高中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外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学术研究融合、中外学生融合,并具体体现在中外学校共建专业、中外教师共同授课、中外学生共同学习、中外课程相兼互补、学术研究交叉融合、学生活动中西荟萃等方面。
一、融合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共建国际商务专业,首先面临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标准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大量国际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国际商务人才就业的职业和岗位情况,以及国际国内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定位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国际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善于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无障碍工作的国际商务人才。
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构建融合式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仅是个别课程或个别资源的融合,因此,应从专业人手构建系统化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打好语言基础阶段。刚入学的本科中国学生,通过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平台,按照学生志愿加英语成绩选拔的原则,组建英语实验班,即国际商务班的培育班级;国际交流学院按照一定的语言标准招收国际留学生。第二阶段为夯实专业基础阶段,时间段为1—3学期。这一阶段以双语课或中外教师共同授课的形式开设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主要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英语能力。在第3学期结束时,按照英语成绩和学分绩点并参照学生志愿,选拔进入国际商务班的学生,组建国际商务班。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段为第4—6学期,这一阶段开设中外教师共同授课的双语课程以及专业全英文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商务礼仪等专业限选课程。该阶段,中外教师共同授课的双语课程以及全英文课程的比例达到85%,并为学生提供赴中国香港或其他地区国际企业实习实践、赴海外游学、短期交流以及参加2+2等合作项目的机会。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四阶段为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段为第7—8学期。通过赴国际企业实习以及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实现学生就业和出国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构建融合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下,构建了融合式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中外学生、学术研究融合等四个方面。
1.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国际商务人才知识能力特征分析以及借鉴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构建包括三个层次的融合式课程体系:一是中方教师教授的双语课程。此类课程为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限选课程,如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商务礼仪、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等。二是中外教师共同授课的双语课程,此类课程为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如经济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三是外籍教师授课的全英文课程。此类课程为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如商务英语、企业战略管理、演讲技巧等。
在融合式课程体系架构下,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授课教师的优势,形成三种中外教师授课模式。一是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授课形式负责教材中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外籍教师负责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专业发展动态和跨文化的专业问题。比如,微观经济学采用了“中教”(51学时)+“外教”(14学时)的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中教”(30课时)+“外教”(14学时)的教学模式。二是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授课形式讲授中方教师擅长的、研究较为深入的章节,外籍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形式讲授外籍教师擅长的、研究较为深入的章节。比如,国际市场营销采用了“中教”(22学时)+外教(22学时)的教学模式。三是以外籍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为主,中方教师担任助教,负责批改作业、答疑等辅助环节,如商务英语、企业战略管理、演讲技巧等课程。
除了共同教授课程,中外教师还发挥各自优势,根据中外学生不同的需求开设专题讲座和特色课程。比如,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中方教师,为每一年度到北京联合大学访问的美国夏令营学生开设中国经济、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等专题讲座;为国际交流学院国际商务班学生开设中国当代经济问题、中国文化等课程。国际交流学院的外籍教师也为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班学生开设国外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系列专题讲座。
2.融合的师资队伍。由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学术水平高、双语教学能力强的中方专业教师,以及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外籍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项目教学团队,并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全力提升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一是聘请外国专家培训教学团队;二是选派教师境外进修;三是参加校内外的学术研讨与培训活动;四是有针对性地对外籍教师开展培训。为了让外籍教师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和本校的教学要求,尽快融入教学团队,项目组对外籍教师进行了有关中国文化、法律、教师规范、学生的特点等内容的培训。融合后的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开阔了视野,教学团队中的中方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术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3.融合的中外学生。为满足中国学生对英语多元文化学习的需求,以及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需求,为统一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标准,积极推动中外学生共同学习。一是同一年级的学生的双语和全英文专业课融会在一个班级共同上课,统一课程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二是实践资源共享,中外学生共同参与专业实践环节,如中外学生共同赴韩国LG电子进行专业实践等。三是中外学生共同参加学术讲座,并将出勤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四是组织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活动,如英语角、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
通过中外学生的融合,近两年来,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班中国学生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高于工商管理普通班,2009年高出10.6个百分点;2010年高出23.68个百分点;融合培养后,国际商务班赴国外交流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在外企就业的学生2008年前为零,2008年以后陆续在国际型企业就业或在一般企业中从事外向型工作。2011年,学生先后在美国史密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IBM(中国)、外企服务集团、克莱蒙德高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习及就业。融合前,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课程受学生英语能力的限制,无法实现英语考核专业课程;融合后,实现了用英语考核融合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下成长的一批优秀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外合作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同时,留学生也受益匪浅,其语言能力以及在中国语境下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专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4.融合的学术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国际、国内学术资源,实现学术资源共享,本研究注重激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项目组还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关键词】外贸信函写作;语言错误;英语教学
一、从写作中的语言错误来探索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的英语教学
关于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借此来提高学生们关于商务英语外贸信函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商务英语专业人士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为了找出解决问题入手的关键,方便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将会从学生们写作分析的练习中的错误进行举例分析,并以此作为借鉴和经验总结,来仔细分析一下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的障碍,最后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商务英语外贸信函的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式。
1.教学新大纲对商务英语外贸学生写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商务英语理论水平,还要培养较强的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熟练并且独立的完成商务英语外贸信函。
2.典型的错误分析
(1)句法中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理论和概念混淆不清。例:
(错)As no direct steamers to your port, we have to ship the goods to Hong Kong.
(正)As there are no direct steamers to your port, we have to ship the goods to Hong Kong.
(2)对英语句法中典型的句型记忆不清,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基础把握不牢固,导致句子结构不明,意义模糊。
例:(误)We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it if could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正)It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We shall appreciate it if you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误)In view of our long friendly relations that we exceptionally extend you this accommodations.
(正)It is in view of our long friendly relations that we exceptionally extend you this accommodations.
(3)主谓出现不一致,不能够准确的使用动词的单复数和动词的其他形式。例:
(误)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500 computers under your S/C No.106 has shipped on board s.s "peace".
(正)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500 computers under your S/C No.106 have been shipped on board s.s"Peace".
(误)Having not received your L/C, we regret our inability to make delivery of your goods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正)Not having received your L/C, we regret our inability to make delivery of your goods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4)词句和词法之间的错误搭配,造成前后矛盾。例:
(误)We offer you firm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as follows.
(正)We offer you firm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on as follows.
(5)句子之间缺少了连词,导致句子前后不连贯,条理模糊,不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例:
(误)We have the pleasure of informing you that we have received your L/C NO.103. on examining it carefully. We are regretful to find that some points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rms in our Contract No.112. You are requested to instruct your banker to make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正) We have the pleasure of informing you that we have received your L/C No.103. However, on examining it carefully , we regretfully find that some points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rms in our Contract No.112. Therefore, you are requested to instruct your banker to make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6)汉氏英语现象太严重,大部分学生是通过中文思维翻译成英语导致忽略了英汉语言之间的语言结构的差异性。例:
(误)In spite of our again and again reminders(多次提醒), you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the covering L/C。
(正)In spite of our repeated reminders(多次提醒),you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the covering L/C.
(误) As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 so w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正)As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w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we therefor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7)单词的记忆不够准确,特别是拼写出现错误。在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中,要求字母大写的情况一般是公司名、当事人明、机构、品牌名、单证、法律条款、贸易专业术语、数字等内容,从而可以极大的引起当事人的注意力,强调重要性。例:
(误)20 cases were missing .
(正) Twenty cases were missing.(通常情况下,当句子的主语是数字的时候,应该直接运用数字字母的拼写,并且首字母应该大写,但是数字的年份除外。)
(误) The amount of the invoice No.02 has been drawn at 30 days.
(正)The amount of the invoice No.02 has been drawn at 30 days.
学生们商务外贸信函写作基础较差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理解和掌握问题,对句型的掌握和理解也不够牢固和充实,很多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有问题,不能做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应该如何进行商务外贸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遵循以下的方法:
二、探索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的英语教学应该思考的关系
1.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进出口国际业务等国际课程的关系
对于教学课程逐渐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就是重点关注课程的整体性,注重连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视课程学习内容的统一性。除此之外,想要认真的掌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相关的专业治理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专业语言。认真的研究并且了解国际惯例,进一步的认识商品进出口的流通环节,才可以熟练的写出有关的正确的符合英语外贸习惯的信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平衡两者之间的比重,否则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比如在进行涉外合同的协作的时候,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上对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特殊条款的规定、相关的国际案例法都做出了准确的详细的解释。所以在写作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教室就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合同的基本格式和规范,写作的具体细节要求(商务英语常用句型和专业术语等),以及保证合同的语言简单明晰,准确无误等。具体点来说就是外贸合同的信函中具体的数量条款、价格条款的拟定应该注意的问题、拟定合同所合适的专业措辞、表达方式等等。再比如说,商务英语的信函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达信息,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该特别注意时间、日期、地址、百分比、货币、尺度、数量、重量等一些重要的细节,尽可能的避免汉式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训练并且做到语言的简洁与规范。
2.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写作训练的关系
作者认为在语音外贸信函写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及时的传授专业的写作理论和相关的技巧培训,使学生通过从理论基础知识着手来进一步掌握外贸信函写作的基本格式并且以此来作为指导后面的实践写作。教师可以按照概述-范文-写作的步骤来阐述写作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指出写作的基本特点和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参考范文,进行正确和错误的语法示范,使学生进一步哦掌握对写作格式的理解,然后制定训练计划,其中包括对不是同类文种的几项重要的技能分解进行单项的基础训练和不同的文体进行综合性的训练。比如在审证改证的信函写作的时候,除了对范文的格式、写作技巧进行解释之外,还可以从中提出问题,并且使学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对写作的理解。例如:审核信用证件的依据是哪些?受益人应该重点对哪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核?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使用哪些句型、习惯用语和表达方法?总而言之,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强化实践和训练,这样才可以在英语商务外贸信函的写作训练中见成效。
3.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商务外贸英语与普通基础外贸英语的关系
商务外贸英语通常情况下是在进出口的贸易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语言,而且明显的同普通的基础英语不同,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意义准确、格式简洁、措辞严谨准确,这样下来整篇文章都显得严谨而且具有说服力,避免有模糊不清的表达,防止产生歧义,同时语言的组织结构也比较严谨,防止歪曲事实。比如说销售确认书、信用证、合同等各种证件,这些都是语言简洁、结构严谨,而且逻辑清晰表达清楚的。具体体现在用词比较正式,不随意(notify, obtain),而且会出现古体词(hereby, herein, thereof, thereafter, whereby, whereof), 相近词意的词语的重复运用( terms and conditions), 以及谓语动词使用强制性的语言(must,be requested to…),专有名词大写(S/C,L/C,Packing List…)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外贸英语的特征和文体。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模拟商业活动,比如说针对某些特定的条款进行双方谈判、填报业务单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文体特征。这样情况下,在以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处理相关问题,而且会考虑到外贸英语的语言严谨的特征。否则容易出现由于语言的模糊,缺乏严谨性造成双方承受不同程度的经济和业务损失。
4.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强化英语技能和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国际商务外贸英语虽然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也要求了学生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底,否则很难学好。所以,老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英语基础技能的训练,将传授知识、培养技巧始终贯穿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传授语法、措辞、逻辑思考能力,加强文字表达的基本功,还更需要关注强化外贸英语中词、句和句型的强化训练。同时还应该避免极端化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很多老师都不由自主的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而不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中英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和词汇特点。所以,这就造成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还应该重视母语的基本表达的练习,同时提高掌握两种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性,将汉英两种语言有意识的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后来实践过程中的准确应用。
5.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同实践性教学相互结合,并且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国际商务外贸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必须要大量的实践训练,这门课程拥有它本身独特的特色和特点,理论知识少,可操作性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同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再多的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活动都是“纸上谈兵”。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经验传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条理的模拟进出口公司的运作流程,具体熟悉到每个环节,从往来的信函交流着手,到报盘、还盘、订单、合同、包装、运输、付款、保险和索赔等等具体的环节,尽可能的再现每个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遇到事情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来,要想做好国际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国际外贸信函的专业技巧和写作能力,也是目前主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们为了完成社会使命、为国际贸易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优秀的专业人士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辉松.从语境因素看外贸信函英语文体特点[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6502
1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进出口经营资格取消审批制,大大降低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我国新设立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补充高素质的涉外经贸人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地处广州市,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第一位是学院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广东地区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要求地深入细致分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将专业定位为“为广东开放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外经贸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外贸企业、外运、商检、银行等单位或涉外经济部门的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等四类岗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家及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优化,初步形成了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双证指的是学历教育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语指汉语+英语)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证融合、双语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应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按照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我们改革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职业特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专业课程模块化、进阶式
(1)模块化。
课程的设置,针对专业定位中的四种主要岗位,将这些岗位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核心职业能力分解为:英语运用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合同履行能力。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落实,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如英语运用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成;外贸专业技能由寻找客户模块(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业务洽商模块(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履行合同和订单模块(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实务等),业务售后模块(国际商法、客户关系管理)。每一模块都由几门课程支撑,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之间的限制,根据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
(2)进阶式。
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渐进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技术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如合同履行能力先从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实务入手,然后通过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培养履行合同的核心能力、再通过进出口流程综合实训来强化履行合同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国际贸易案例实务来进行思维和技能上的拓展。
2.2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双证融合
双证融合即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为职业资格考证打下基础,帮助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推行“双证制度”的有力保障。
2.3“双语并重”,听说读写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3.1听说读写全方位
通过调研,企业对高职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甚满意,尤其是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听说能力更为欠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强调英语能力的提升,尤其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英语综合技能》等分别从听、说、读、写以及综合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同时,考虑到英语学习的连贯性特点,大部分英语课程都采取多个学期连续开课的方式。如《商务英语听说》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贯穿整个高职在校学期期间,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和反复训练提高能力。
2.3.2开设双语课程
就国际商务专业而言,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系统地讲授一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在此仅仅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法与词汇不是教学的重点,本质上属专业课程而非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英语要求更高、专业知识要求更精、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
通过调研,我们选取了《外贸单证实务》和《国际商务谈判》作为双语教学尝试,并分别采用中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和英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
2.3.3突出实践教学
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基本要求,改革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课时数。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岗位工作过程,将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等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1)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如《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都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报关实训》等专项实训。
(2)第二层次为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在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内容的前提下,围绕某一针对性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的《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实训》。
(3)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如外贸进出口全流程的《世格外贸SIMTRADE实习平台软件实训》。
(4)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学校签约的实习基地(或者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实施实践
3.1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用工作导向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多用于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得出小组最佳结论,小组间辩论,教师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辩论中钻研、体会国际经济知识、国际贸易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综合案例贯穿始终,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2)任务驱动,模拟训练。
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教师模拟管理和业绩考核,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如《报关实务》教学中,学生扮演通关过程中的报关员、海关关员、业务主管等角色,完整办理一单业务,并解决在通关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3)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除了利用各种音频、视频资源丰富教学之外,还在网上建立外贸论坛进行教学尝试,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4)课证融合,课赛结合。
对于考证支撑课程,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动态,将最新考试内容融入授课中,保证教学内容与考证的紧密结合。另外,通过商务谈判大赛、外贸单证大赛和营销大赛等,将课程与比赛相结合,以赛促学。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外贸技能大赛中取得二、三等奖。
3.2考核方法改革
(1)对学生三年的综合能力评估实行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实践环节的学生个人总结)和企业外评(主要是实践技能)三结合的方法。
(2)考试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本教育理念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促进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3)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闭卷、开卷、开闭卷、口试、专题研究、答辩等单独考或结合考);可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路、见解,有利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杜素音.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1,(3).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行业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10-02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与之相适应,全国过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但是,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类型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进口产品增长迅速。而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以贸易流程模式为主,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极度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遇到重大挫折。这两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一是总体人才需求量减少。二是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改变。这导致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1年成为红牌警告专业。这种局面逼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其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应用型人才。21世纪以来的国际贸易行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及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重点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贸易已经占到我国对外贸易的50%以上。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从事外贸首要的要求是懂产品,懂技术。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案仍停留在外贸这个“表”上,没有深入到行业技术这个“里”。只有外表而无内核。这导致高科技企业往往从工科学生中招英语好的进行培训来从事国际贸易。在此情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必须进行行业课程的设置。
二、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本校而言,在培养模式上将加强行业和实践课程设置,重点打造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机械、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系列完整的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开设实验实践课程。实施“2+1+1”的人才培养方案。
“2”是指国贸专业学生入校后的第1、2学年共四个学期主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共进的培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调查研究等实践性课程教学,教师由课堂主导转变为课程辅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其中第1、2学年的培养方式又分为:
第1学年主要做专业学前教育,指导学生认识本专业,重点做英语教学和经济类课程教学,狠抓学风建设。第2学年至第4学年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每个专业导师负责所分配的学生的所有实践活动,包括课外研究、实习、毕业论文等。第2学年主抓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一个“1”是指第3学年进行行业分方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上分3个行业各开设4-6门行业课程,使学生既掌握国际贸易这个表皮,也掌握行业知识这个内核,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行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中普及创业教育,挑选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辅导,组建公司,以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业孵化。第二个“1”是指第4学年进行校内加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以学生创业公司为依托,带动全体学生进行行业经营实践。校外实践以基地实习为主,学生自主实习为辅,到各行业进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并结合实习内容撰写毕业论文。使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的行业课程。行业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反映出来。根据前期的调研,企业普遍需要的是懂行业知识和国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在行业选择上重点放在机械、信息、生物制药上,另外对服装与纺织业也进行调研,如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开设服装与纺织品行业课程。
2.加入创业课程。在大三、大四开设创业课程。在大一、大二重点抓理论学习和调研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大三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挑选有创业意向和较成熟的创业思路的同学进行创业重点扶持,作出创业特色来。
3.课程的国际商务化和国际化。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只有国际商务专业,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强调的是对整个商业流程的掌握和国际化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被国际商务专业所取代。教育的国际化在中国已经反映明显。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适应国际化趋势,一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商务化。二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化教学。(1)专业课的国际商务化。国际商务专业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扩展。专业课程涉及到各类法律、管理、财务、企业运营等。本次教改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调整,加入国际商务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国际商务专业的转型做准备。(2)课程的国际化教学。现在的国际贸易主要交流语言是英语。学生的专业英语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要建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对专业英语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鼓励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第二外语。
四、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改革要有必要的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改革。
1.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在专业学习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都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和学术沟通。教师只管课堂教学,学生认为教师就是上上课而已。学生不会做研究,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认为是学生水平太差。二者之间缺乏深入的专业和学术沟通。鉴于此,本校国贸专业计划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自第3学期开始,根据老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双向选择,将每个学生分配給专业导师,由专业导师负责所指导的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用3年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间的充分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
2.完善实验室建设。本校国贸专业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新建了国际商务实验室和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注重人群实验,主要进行分组研讨和理论的应用研究。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注重贸易流程中分角色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贸易环节模拟。
3.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变化,教师的理念、方法、方向也要随之而变。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系统的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为教师跟进学术前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创造好条件。
4.建立完善的教师自我学习机制。定期在教师间开展读书会活动。每位教师轮流推荐书目,作为主持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师间的读书会发展完善后向学生推广。鼓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名著、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和社会前沿问题。
参考文献:
[1]毕鹏,魏吉才,尚东昌.多学科交叉在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8).
[2]魏兴民.地方院校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0).
[3]陈艳玲.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4]张汝根.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
[5]吴国松.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途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