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居民、企业以及国家科技基地等相关生活生产都需要电力的支持,以提供生活和生产的保障。因此,为了维持电力公司的运营安全和相关项目稳定,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以确保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通过人员设备以及相关管理方式等的举措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为人民、为社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因此,本文为了提高电力公司的供电安全以及有效性,特进行了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举措,通过现实的分析、建议的提出帮助电力公司达到长远发展的模式,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形势下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脱颖而出[2]。
一、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电力公司在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融资造成一定的风险,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大的波动。在企业经营和运行的过程中,其会通过融资的形式完成运营战略和项目完成,保证企业的正常扩张和运营。其最主要的融资形式就是向银行贷款,但是由于其运营和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例比较大,因此在整个资金概算以及项目变迁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变动的可能性。导致各种举措引发的资金问题存在着资金回收和流动的风险,而且受制于银行的相关融资政策,使其一旦发生政策上的改变,则会受到相关性的牵连,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企业的长久运营、财务风险起到一个极大程度的威胁。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另一极大风险构成是赊销风险,其主要的营销方式会导致其隐性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导致这一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生产销售过程中电能的特殊性引起的同步状态,使得其赊销过程当中的收费和营销模式造成极大的风险性。另外,就是在整个企业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其牵涉的部门比较多,所有的项目最终结果是各个部门协同构成的,层层递交下来,导致最后的结果经常存在差异性,为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运营的风险。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态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其整个工作的状态对公司决策和项目进行的影响。而在公司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权利使用不当或者是在职能上的权力分散,也会增加电力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上的难度。导致各种现实状况以及外部财务风险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压力,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等等。所谓自然风险就是基于电能的特殊性,其容易受到空气或者外击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电能供应过程存在损耗风险。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相关人为破坏,就容易导致电能的极大消耗,使得电力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加大,运营成本上升,所得利润降低。而另一种外部分风险就是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电力公司的相关举措会随时受到国家的经营政策所限制,一旦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动,企业必须遵循和响应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在变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种政策上与公司经营战略的冲突,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为公司的项目进行造成阻碍性,使得财务风险因为政策的改变而上升。
二、电力公司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想要降低电力财务风险,就必须要扩宽融资的渠道,为公司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平台。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谋得较大的生存空间,公司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扩宽渠道的方式有多种,不仅仅可以通过银行融资的形式,还可以与其他的优秀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以此来解决融资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项目稳定性,加大企业的生存可能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最大化,使得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项目的进行,也能够缓解项目的压力,使得项目在进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多方面的资金来源,以此来降低单个的资金来源风险对整个项目所造成的影响,使项目能够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上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宽,降低融资渠道所带来的风险性。另外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所谓风险预警就是根据风险的来源以及风险的概况对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估,使其在经营过程中一旦财务风险发生较大的异常现象,立刻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确认最终结果,并采取警醒措施,发动预警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使得内部的财务控制能够通过相关人员专业化的问题分析和政策调整,及时的进行改革和变动,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战略开展。另外就是要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组织组成结构进行项目调整,并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及个人能力的考核,并且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晋升以及加薪的方式增加相关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在其入行之时就保证工资3k~5k之间,在其工作1~2年之后对其进行一个工作能力的考核,可以选择提升岗位职称和加薪的方式,增加其工资到6k~7k。采用这种方式,使内部员工可以积极地参与工作,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为公司谋求利润。总之,公司的财务风险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所影响的因素较多,许多的潜在因素也会构成财务风险。因此,就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秉持着着为公司谋求福利的专业精神,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风险控制,使公司能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12):97-9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的,它永远无法消除,只要企业有投资、有收益,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但是,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带来财务问题的产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基层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业务员的工作出现差错,将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采取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举措,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整体性规划,做出了不恰当的决策,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包括了市场的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市场形势和国际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巨大损失。由于企业财务外部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就有可能升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形势的变化,预测和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探索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积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合理地应对,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2.2企业财务决策主观性强
企业的此物决策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能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如果企业的决策主观性严重,缺乏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3财务决策失误严重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应该对决策进行科学性评级,并降低主观性决策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决策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益进行估计或预测,避免出现决策失灵的情况。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运行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在制度化、合法化、程式化中运行和发展,以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稳定有序的目的。首先,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前控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决策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考录造成财务风险的各种要素,制定周密的风险防范计划;其次,企业进行风险发生中控制。如果风险发生,企业要调动一切合理、合法的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及时健全企业各项人员管理机制,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可能发生的利润流失,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控制财务风险,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企业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防止再次造成此类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该对此次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作为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真实案例,以便此后企业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风险规避时,要科学合理,对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选取最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企业的风险规避必须要落到实处,企业必须能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监督体系,分别赋予员工、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不同的责任和权利,三位一体,将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问题中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填列等,都需要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财务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要分配恰当,而且要落到实处,当发生权责纠纷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结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应该率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举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的策略,从大环境上去把握,逐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文献.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5(32):42-44.
[2]朱育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J].财经界,2014(33):166-167.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引言
施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与施工活动中,其财务风险受施工进度、质量及施工阶段各项成本控制的影响,潜在风险较大。本文研究结合A施工企业案例,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以分析,探析解决方案。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1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系列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偏差的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一定损失和威胁等。现代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独立经济体,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状况及可能风险极为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流动性风险,即企业资金可流动数量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存量不足、现金流不足及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等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一风险将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资金瓶颈并且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2)融资风险,即企业由外部借贷引起的财务不稳定因素,这是在企业流动性风险及资金困难问题基础上形成的目前大丰森威集团发展中极重要的影响因素,将导致企业信贷难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3)投资风险,即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偏差这一不稳定因素,这一风险与企业的投资决策直接相关,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程度与企业投资资金量直接相关,一旦风险发生,则企业的损失将因投资量的增加而上升;(4)资金回收风险,即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因时间、空间差异导致的金额不确定性,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将存货资金转变成结算资金,而收回资金就是结算资金转成货币资金的情况,这两个资金周转过程的进行一般存在明显的实践和空间差异,导致资金的实际数额受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
1.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从财务角度而言,只有控制财务风险,企业才能较好地降低风险提高效益,这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地改进与财务目标地实现都非常重要。从非财务角度而言,财务风险控制本身需要大量的战略和管理配合,这也是企业管理及战略优化,甚至企业转型升级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才能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创造更好可能。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相对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者、下游的项目运营者而言,施工活动的盈利空间有限,但是作业周期长、不确定性更高,其财务风险更加突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更好地应对施工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确保施工活动更好实现,提升施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2.1A施工企业介绍
A施工企业主要从事房屋、桥梁等建筑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成立于2003年,是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处于中间水平的中等规格企业。近年来,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有扩大趋势,需要正确认识、合理解决。在2012-2014年A企业的总资产处于较为明显的上升过程,其中2014年相对增长速度加快。而总资产构成中,非流动资产份额持续增加、流动资产则相对下降,但是总量都处于增长状态。非流动资产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周转空间,在此情况下企业流动性缝在会出现加大可能。虽然,2014年A企业的净利润下降2754千元,降幅10.03%,与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有直接关系。但是所得税在2014年减少992千元,降幅35.86%,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净利润,缓解了其下降风险。但是,2012-2014年A企业的现金流入总额迅速下降,其中2014年降幅达到66.16%。这是因为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2014年下降54865千元,降低到0。而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下降14578千元和475774千元,降幅分别高达29.11%和66.16%。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下降,与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获得的现金流入减少直接相关。而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则根本在于取得投资收益的能力下降。A企业现金流出总额在2014年下降485617千元,降幅63.35%。这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达到69.88%和68.17%有直接关系。在此情况下,虽然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虽然在偿还债务支付现金、分配股利与股息等支付现金增长的情况下,增长了6.66%,但是最终现金流出仍然下降。从上述基本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波动,风险可能增长,还需要正确分析。
2.2A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2.2.1偿债方面的财务风险分析结合该企业数据,可以整理出2012-2014年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及其与行业对比结果,结合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我们可以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对A企业三年的短期偿债指标及其与行业的对比结果绘制成图,则可以得出:在2012-2014年A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先增后见,现金比率同样如此。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布从2013年的3.01%和2.19^%下降到2.88%和2.13%,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的速动比率显著低于流动比率,并且其降幅也呈现扩大化趋势,这就表示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受阻,而这与企业的存货相对量高于流动资产变动。而企业的现金比率从2012-2014年分别为64.49/208.84和185.77,虽然2013年迅速改善,但是2014年显著下降,并且低于行业186.12的平均水平,这就表示企业现金对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下降。到2014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行业均值比较接近,但是仍然低于平均值,这表示在行业内该企业短期偿债没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2013年的涨幅比较高,实际上与当年重庆地区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有关,而其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平稳阶段,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出现了迅速下降,就表示企业本身的偿债稳定性是不足的。图2显示,A企业在2012-2014年主要长期偿债指标变化显著,其中股东权益比率增长明显,有利于股权对债务的偿付,对长期偿债改善有帮助。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下降到53.2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示企业总资产对总债务偿还能力改善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产权比率在2014年下降到93.68%,企业产权集中问题有所改善,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更有助于企业长期债务的稳定偿付。而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在2014年增长到46.71%,相对于行业的45.72%更高,这表示股东权益对总负债的偿还增强且高于行业平均送。在此情况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改善,并且改善程度比较明显,且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2.2资产周转方面的财务风险分析图3显示,2012-2014年A企业的运营指标以改善为主,其中应收账款周转与存货周转率在2014年显著提升,应收账款周转从4.75%增长到16.19%,存货周转从0.08%增长到0.1%,虽然增长率不稳定,但是增长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并且到2014年其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基本高于行业15.66%和0.1%的平均水平,这表示企业运营能力比较好。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在2014年达到16.18次,对于行业15.66次有一定优势,但是需要看到存货方面2014年与行业的0.1次周转持平,也就是说该企业最主要的营运资产周转实际上与行业比较接近。固定资产是该企业单向额度最高的资产,该资产的周转率0.98,高于行业0.89,这与在2014年该企业大量对固定资产进行销售或者转让有关。
2.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3.1施工前风险分析与应对不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建立在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基础上的,目前施工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缺位,其风险管理自然无法覆盖到施工全过程中,控制效果有限。例如,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地考虑不同阶段施工任务的技术难度、客观环境变化等可能对技术达标造成的问题及影响,这就使得管理者对于影响财务风险的各项因素没有准确认识,自然无法科学应对。2.3.2施工成本控制不理想A施工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监督,都是项目管理者与主要的施工负责人主导的。但是,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他们更关注项目的效益,以及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利益。A施工企业对现场签证进行了一定程度考虑,但是签证的程序、审核等约束并不严格,结算、建设流程相关的签证真实有效程度无法保障。这就能够较好的实现现场签证监督下施工负责人和执行者更好的履行责任,提升施工质量。A目在现场签证方面很多单位只是做到表面工作,并不会对签字盖章进行严格的核查,这使得一些施工手续的办理出现的时间的过度消耗,某些结算中出现不合理结算的问题,现场签证逐渐混乱也导致施工质量等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这对于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损害较大。2.3.3索赔与竣工结算阶段风险控制缺位A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扩大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导致项目延误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索赔管理不到位,后续的结算环节不顺利有关。特别是,在施工行业竞争扩大的背景下,A施工企业为获得项目建设机会,不乏主动降低承包要求,间接甚至直接放弃索赔权。此外,施工企业关注施工进度与质量,而忽视在施工过程中,业主、设计和监理等单位的参与问题,对于包括合同、设计图纸等在内的索赔证据缺乏保存和管理能力,这也导致其索赔出现较大困难。而在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要与业主进行验收合作,验收后回收施工款就成为施工企业利益获取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很多业主会拖欠工程款,引发施工企业现金流动性不足、资源被大量占用的情况,拉高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3.1注重施工前的准备
A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不够详细,在实施前,必须对现场施工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明确的建设,包括:A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施工成本需要着重对几项主要工程环节进行了施工成本分析,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了应对案,这使得其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形成分析——预案——执行——结算的有序流程,实现了对施工主要技术的施工财务风险管理,为良好的施工财务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3.2加强成本控制
A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控制的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的权力集中,实际上导致政策执行成为施工管理者个人决定和影响的一个过程。建立对施工成本控制执行的公开机制,并以这个公开系统为基础进行监督,就能够更好的对施工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全面的约束,提升责任人自主执行施工成本控制责任的能力。这就需要:重点开展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扁平化和施工成本控制权责明晰化的改革。在全面的立法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开展依法施工成本控制,注重不断建立更为优越的组织结构,有效的加强相关组织和责任人对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在管理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此达到提升施工人员或相关施工成本控制责任人更加经积极主动落实施工成本控制职责的目的,提升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效率。
3.3注重索赔与结算控制
加强索赔管理和结算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好的辅助功能。一方面,施工企业索赔申请最好可以获得业主的理解,获得设计和监理单位关于其施工索赔证据的帮助或证明,则其索赔成功率更高。在具体关注中,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与业主的沟通,在施工前,准确掌握业主对项目工期、进度、质量、安全、费用等等方面的要求,进而避免不了解业主要求而导致的施工缺陷。在施工中则及时与业主沟通,对业主提出的与之前约定不同的建设要求,应该提前确定责任归口,进而为后期的索赔创造条件。更多的组织业主参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考察,进而提升业主对施工企业的满意度,为后期索赔创造良好的关系条件。施工企业还需要与设计单位保持联系,主动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难点等,对于设计遗漏及时补充,对图纸变更等及时了解,对于因设计引发的业主投资变更及相关的施工企业损失,科学索赔。另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强化与业主沟通,尽可能迅速完成结算,进而降低资源占用情况,提升企业流动性,缓解相关风险。
4、结论
综合全文分析,A施工企业在竞争中,财务风险有扩大化趋势。该企业需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从施工活动的成本、进度与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索赔及后续结算环节的催收机制建设着手,才能更好地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阳.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3]王庆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3).
[4]原锯松.房地产项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商品与质量,2015(6).
[5]吴黎明.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5(2).
[6]胡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提要[J].建材与装饰,2014(7).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对策
一、 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对“企业并购”一词可作如下表述:即企业为获取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全部或部分),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现金、证券及实物资产)去购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并因此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控制权改变的行为。市场经济中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在于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并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如同其它经营活动一样,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从本质上看,企业并购行为是资本运营行为,是企业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的交易。之所以并购双方买卖企业控股权,是因为并购双方对由企业控制权所代表的收益有不同的评价和预期。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的加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管理者费劲心思将企业规模扩大以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而并购则成为了多数企业管理者选择的必要手段。企业并购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减少内部竞争等多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势,然而企业并购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风险,尤其财务风险最为突出。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日益活跃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这项经营活动是利弊共存的,它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说“高风险”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主要特点。企业的并购成效如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如果控制的得当,企业将会顺利完成并购活动。反之,如果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企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购活动将受到阻碍。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
(二)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
(三)支付风险
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
2、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即杠杆收购所产生的风险。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方法。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并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到并购的真正意义,对于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做出预算,在决策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谨慎决策。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要制定多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方案,是否会有更适合的方式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勿盲目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来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次,对于并购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定要认真分析,并且对其真实性、准确性予以确认,并可以采取调查取证的方式,这一点对于整个并购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最后,多数企业的并购经验都不是很丰富,为了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并购企业应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在并购前全面的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查,并做出综合的评价,正确地对资产进行评估,为并购双方提供一个协商作价的基础,促进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并购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防控系统的运行质量。立足我国现实环境,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二是及早预警,及早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财务果断措施,及早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三是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作,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四是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控制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的方式以便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和保证及赔偿等。由于调查的范围是有限的,可能对一些细节之处了解的不够到位,所以说有必要签定法律协议以便保证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在并购中被并购方有可能会对一些资料或者数据不如实提供,或者刻意隐瞒的情况发生,这样就促进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得掉以轻心,一定要保持严谨、稳健的作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将目光放宽广,积极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效仿其他企业的融资方式,一定要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融资方式。对于出现在某个环节的财务风险,要进行准确的识别,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及措施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必要时候也可以和有往来的企业建立并购联盟,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当然企业实行并购时也要尽量避免因片面追求风险最小化而带来高额成本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并购活动顺利完成,最终取得良好的收益,从而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五)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并购防控能力
首先合理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众所周知,企业的并购活动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其过程中要面临有很多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解决。由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并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并不相同,导致采用双方在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而评估后所得到的并购价格并不相同。因此,并购方应当以综合的并购定价模型所得出的并购价格为基础,通过与被并购方协商来合理地确定并购价格。其次重视预防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估价风险的首要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改善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坚决杜绝恶意并购。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展开详尽的调查,收集各方对目标企业的评价,确定其可信度,对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股价变化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信息、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展开详尽的调查,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
(六)加强并购后整合工作
并购后的整合既是协同效应的实现过程,也是构筑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企业并购行为的结束,并不是企业并购战略的结束,而是开端。有效的并购整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估价的错误,规避并购风险,而且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核心内容,对提高企业整体合力和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并不是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并购企业整体的发展壮大。只有将并购进来的资源和企业原有的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协同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金融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与发展机遇,管理经验的交流也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各种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然而由于管理理论、管理手段尚不成熟,金融企业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财务风险尤其突出,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造成巨大威胁,深入探讨分析财务风险管理成因及干预措施,为金融企业安全经营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概述
1.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指的是企业的专门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手段对企业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分配使用以及资金政策等一系列与财务有关的事务的管理,目的在于明确企业资金动态与流向,加强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稳定发展。
金融企业作为直接整合资源、为实现价值利润等效流通为目的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对融资投资与资金的利用、资金的周转有更高程度的要求,即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更高程度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则是金融企业的典型代表,其以相关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要经营对象,承担巨大的风险与偿付责任,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与强大的经营压力,财务管理在公司的经营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2.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其财务管理经营活动之中,由于受到各种可控制的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的或者自然的因素,在企业融资筹资、投资、资金使用分配中出现失误或问题,导致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企业在运用过程中,实际与目标发生偏离,甚至出现了偿债能力危机,使企业陷入资金危机,导致企业收益下降。
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管理经营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无可避免的,财产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单位,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由于投保人具有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导致财保公司具有特殊性,偿付风险可能会使财保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金融企业的筹资风险
金融企I的正常运营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所以金融企业需要从各处进行融资,以财产保险公司为例,筹资环节关系到财险公司的运营规模、资金周转与资本结构,如果筹资过程中出现问题,极易引发财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如公司通过借贷方式进行融资扩大公司经营范围与规模,借贷越多,利息也会越大,负债规模也会过大,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会给财险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经分析研究,财险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在实际运营中,可供财险公司选择的筹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引其他企业与投资商入股等,财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比例或者范围之内,如果资金方式选择不合理,将会导致公司负债过多,面临财务风险。
(2)筹资规模过大
财险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与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会过多进行筹资,为偿还债务,又以筹资弥补筹资债款,将会陷入无限筹资的循环,致使公司负债规模愈来愈大,公司将面临巨额债务以及利息,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公司可能将面临无能力偿还债款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破产。
2.金融企业的投资风险
金融企业的资金的筹集其真正目的是用于企业的投资,通过投资来获得更好的收益与利润。财保公司通过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协议来获取保费,将保费用于其他产业其他领域的投资,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与其他金融企业不同,财险公司所收取保费,在投保人发生保险事故时,需要向投保人进行理赔,如果财险企业投资比例过大或者投资时间过长而无法获得及时收益,在进行保险偿付之时可能会面临财务风险。
(1)投资安全性风险
财险公司在进行投资之时,过多关注其投资领域投资方向可能会带来的巨大收益,而忽略了对投资对象与被投资方进行考察与全面的了解,忽略了对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考察,进行盲投,如果被投资方经营不善产生亏损或者缺乏信誉,财险公司不仅不能获得投资收益,还会承担一定损失,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公司面临财务管理风险。
(2)投资方式单一
可供财险公司选择的投资方式与投资渠道多种多样,如投资房地产、国债等等,每种投资方式将会面临不同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市场发展规律下,风险越大的投资方式可能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如果企业将资金都投入高风险行业,虽然可能会获得巨额收益,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一旦稍有差池,可能导致血本无归;如果公司将资金投入低风险行业,如债券,虽然风险小,但将来所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收益要求。
3.金融企业的运营风险
金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以经营风险为生,其在运营过程中保费的测算、保费收取、事故理赔等环节也会面临财务风险,需要公司管理者进行重视。
(1)保费测算风险
财险公司在市场中面临巨大竞争,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一些财险公司在保费测算方面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以过低的保费来吸引客户进行投保,在此情况下,保费将不能满足赔付的需要,财险公司将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2)保费收取风险
保费是财险公司获得融资的主要来源,保费的收取关系到公司的收入、投资的份额、员工的保障,如果保费因为客户财务状况等原因不能及时收取,且应收保费比例过大,将会对公司的实际收益造成影响,给资金周D、事故理赔等造成困难,使公司面临一定财务风险。
(3)理赔环节风险
财险公司收取保费,对客户的财产等进行保险,就一定要面临相应的理赔问题,目前大多数公司的理赔水平不够高,在理赔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缺乏高素质的理赔鉴定人员,对伪造事故等事件的鉴定能力不足,使理赔过程中赔付失误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公司造成严重财务风险。
三、财产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面对各个环节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金融企业特别是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如何进行风险的管控,对风险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估,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带来的损失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1.筹资环节的风险控制
金融企业要树立坚固的风险意识,强化公司员工的风险教育,使每一位员工都深刻认识到积极应对财务风险对企业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金融企业还应该建立一整套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财务筹资风险的预测、监控、评估进行管理,提高规避筹资风险的效率,在筹资风险发生之事,能及时发现并上报,便于管理者采取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安排筹资比例,将总筹资金额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
2.投资环节的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自身能力,在充分考察想要投资项目的安全性、收益度以及被投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与信誉度的情况下,慎重进行投资,对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深入分析,提前预防。此外,企业管理者应该选择多样投资方式与投资渠道,多方面考察比较,合理分配投资比例与投资数额,在保障企业周转与赔付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尽可能减小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收益率。同时建立专门投资分析机构,招聘专门投资收益分析人员为企业投资贡献力量。
3.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金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避免盲目竞争,对企业安全经营产生影响,在保障收益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应收账款的回收,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对于财险公司,应该提升公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鉴定团队,减少理赔过程中的失误,保护公司权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一)企业的内部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无不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蕴含着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尚不具备其相应职务应具有的抗风险的能力。
2. 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而资金运动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等现象,更是加剧了流动负债的偿还风险。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频发,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 资金的回收问题。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将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只有很好的衡量了企业的销售与资金的转化这个过程,才能把握好资金的回收问题。
2.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波动、利率、通货膨胀与就业、工资水平等等。
3.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许多企业是步履艰难,经营压力加大、费用成本攀升、产品售价持续走低、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条断裂、盈利水平下降、财务风险突出,有的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金融市场严重不稳定的情况下,也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遵循经济规律,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正本清源,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制造前提条件。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
企业向外界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一旦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将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因而,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
(二)改善资本的结构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息税前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侵蚀自有资本,使企业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破产。由于企业的信誉问题以及可以提供担保的财产物资缺乏,造成融资困难,对此,企业应当优化筹资渠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减少筹资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财务预警系统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才能为企业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三、结语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风险
企业外部筹资方式一般有两种: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股权筹资的风险主要来自高筹集费用。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往往采取债权筹资方式。由于债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利率和付息期限,形成了企业的债务压力。同时,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则更快下降而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如果企业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就必须依法宣布破产。可见,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筹资风险的大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偏离程度越小则投资风险越小。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变现风险。
3.利润分配风险
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采用配股方式或以股票作为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给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带来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不仅可能产生于企业经营的低谷,而且也可能在企业盈利较多时出现,因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所确定的本期利润并不能保证其在当期就能实现为现金流入,如果企业恰好在此时安排了较大的现金支出,就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5.连带风险
连带风险是指企业为其他企业担保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企业为了其他企业取得银行货款而用本企业资产为其进行担保,如果到期借款企业无法还本付息,那么担保企业就必须以其自身的资产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由此给担保企业带来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活动复杂性及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而且,伴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规范的合同管理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却忽视了对合同的规范管理。往往是合同签定以后,就把合同作为办公文件束之高阁。殊不知,这样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
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负债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偿债压力沉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 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盲目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忽视客户的信用等级,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直至成为坏账,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6. 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此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另外,企业要从自身出发,调整负债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率、净利率及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比率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以达到防范筹资风险的目的。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统一使用资金,使资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分散投资又要避免过度集中;另外,企业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测算,最终提高投资收益,以减少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优化现金流结构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说的是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就是最短的那块板。所以,企业进行决策时不能光看资产总额,要先看资产负债中的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如果该企业的这些比率长期低于同行业的适合比率,则不能认为该企业是个优秀企业,甚至有丧失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这个前提条件的危险。
6.规范合同管理,提高担保法律知识水平
在合同订立以后,如果合同性质是可撤消合同,那么行使撤消权就很关键。合同法规定具有规定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一年内行使。在合同保全制度中,法律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代位权和撤消权。因此一些企业在签定合同后无法履行时,可以通过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使合同履行不致拖累企业和降低违约风险,企业在正确履行合同义务时,也要充分利用以上各种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些公司的财务风险往往来源于对担保合同管理的缺失,因此要加强经济法规学习,提高对担保等法律法规的认识。
7.规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
财务风险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可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减少风险。首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性基础,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组织效率和经营风险,从而决定了公司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其次,企业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经理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多样的评判标准,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这样就可以促使员工做好本职工作,从而约束员工的逆向选择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特别是技术方法来控制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创新措施
1.全员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而且还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指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机制,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对风险信号进行检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情况,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财务风险 原因 防范对策
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状况是,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企业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另一方面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筹资环节造成的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筹资环节。因为企业的外部融资风险大,所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这就导致它的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少,所以需要得筹资成本就相对较高。虽然中央已经出台了与直接融资相关的政策来加快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但争取到股票上市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很难,现行的上市管理机制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想发行企业债券但是额度太小也难以获得;企业本身资金有限,信誉度低等原因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很难达到。
2、资金使用不当造成的财务风险
一些个人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目光短浅,无视财经纪律和法规制度,存储和使用资金采用违规手段:有的单位为了谋取高额利息,违规在证券公司或非国有商业银行等非正式银行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存储资金,这些金融机构可能由于实力不济或者经营不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支付风险;有的个人为高额回报所动,违规将资金合伙做生意或者借给其他单位,而这些资金基本有去无回,造成资金流失。极少数财务人员面对利益的矛盾和收入的反差,意志不坚定,心理不平衡,钻内控制度不落实、资金监督不力的空子,大肆侵吞资金:有的欺下瞒上,擅自转移、缴存资金,挥霍一空;有的挪用公款,填进赌场、股市“黑洞”;有的与不法人员勾结,骗取单位资金;有的甚至收不入账,据为已有,贪污资金。
3、企业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方法不善,带来“占用”风险。一是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为了小集体的局部利益,某些机关事业部门的部分事业经费直接对下分配而不纳入财务部门统管,造成了一些应该纳入预算的资金被无偿占用的状况。二是资金存储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不顾资金周转的实际需要。活期与定期存款比例失衡,大量存储定期存款。有的甚至将维持性周转资金存为定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由“动态”变为“固态”,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活期转为定期,影响了单位的资金周转保障。
4、企业投资环节造成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才所限,大多数企业缺乏比较超前的投资决策机制,企业在对市场的前期分析调查不够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很难进行精细的投资预算。显而易见,这些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就是我国的企业长期投资比率非常低下,造成企业资金非常吃紧这一基本现象,导致外源融资基本没有长期闲置资金投资于其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主要是短期融资,经济本身的灵活性的特点为了应付不测之需也对资产具备更强的流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短期金融负债占销售额和总负债的比率较高,金融负债比率高,自有资金比率低,企业的长期投资比率十分低下。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1、强化监督意识,完善资金监管体系
要想少一分漏洞就要多一分监督。监督不力的沉痛教训就是许多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一是落实内控制度。尤其是领导以及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努力要提高自己的资金风险意识,规定落实资金管理制度并督促抓好,坚持定期存款审批和现金提取审批制度,坚持银行预留印鉴分管和会计、出纳分管制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核查银行存款余额和库存现金制度等,财务部门领导和分管人员的责任要明确,确保内控制度落实。二是程序控制要极为严格。划拨资金,首先提出拨款计划,然后报财务部门领导审签,最后办理预借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办理,比如部门申请、先审后批、先批后借;办理定期存款,由财务部门提出建议、后勤首长审批、两人以上到银行柜台存储;结算资金,按事业部门提供结算依据、财务部门审核签字、部门领导审查把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批的程序办理;提取现金,严格执行出纳申请、会计部门审核、财务领导审批的程序。三是对外部监督进行强化。各级要随时做好深入部队进行突击检查的准备。检查资金管理规定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对资金存储划拨、银行账户开设实地实时进行监督。要加大力度对制度和工作进行宣传,广泛宣传账户资金管理规定和国家金融政策。资金管理的透明度要进一步加强。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切实规范部队资金管理决策行为,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与资金管理监督。
2、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资金监管队伍建设
人是事业之本,管好资金的根本就是加强资金监管人员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领导要选好资金管理人员,不仅要把有能力、负责任、素质高、思想好的人员选到资金管理工作相应的岗位上,还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纪教育,强化他们的对资金管理规定的认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有条件的单位,可将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实行会计委派制,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从而减少资金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的行政干预。二是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资金安全运行的保证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结合企业教育整顿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典型的事迹,引导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积极进取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守职业道德。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不断促进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抵御资金安全风险。三是要加强对资金审批权力的约束。大量的案例证明,少数单位违规运作资金,占较大比例的是单位领导参与或者授意进行。所以,必须规范领导理财行为。防止,提高资金管理使用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明确各级领导在资金监管中的责任,强化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责任意识,,必须加大对在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的人的惩处力度,给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敲响警钟,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做到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不干、不想”。
3、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分析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分析。一种较好的举措就是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一些企业虽然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表现在首先,在企业中应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还有,应在制度中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进行明确。不论是指标的确定,还是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有统一和科学的规范。首先,企业领导要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来认识,并通过这种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事搞好财务分析,要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为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4、强化创新意识,改进资金监管手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资金监管手段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源和银行技术平台。第一,拓宽支付结算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着力推广企业资金银行电子支付改革,防范支票结算风险;扩大人员工资范围,减少现金支付,委托银行工资,防止盗劫案件发生;实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应用公务卡支付和财务POS机结算审核系统进行内部管理,规避现金提取、存放和使用中的风险,堵塞漏洞,切实提高资金管理安全和支付结算效率。第二,推行资金网上监控。根据银行授权,充分利用地方网络资源,为相关领导和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开通银行网络终端,对所属单位账户、资金实施网上监控,增强资金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第三,建立双向监控机制。借助银行监管力量,规避运行风险,完善资金安全管控措施;组织企业与开户银行签订双向监控协议,要求银行配合限额控制企业大额现金提取和资金支付,为企业资金安全加上双重保护。另外,可协调银行为企业代办储蓄、安装缴费机、提款机。方便职工缴纳个人费用和取款,既促进资金管理制度落实,又防范职工个人资金安全风险。
三、结语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而解决这问题的过程就是企业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财会工作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找准定位,转变职能,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因此企业要想进行风险的防范,就要不断运用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文海, 黄俊昌. 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11):11-29
[2] 房西苑,陈万江. 现代企业风险防范方式与技巧[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07):22-29
[3] 刘松鹤, 胡冯珠. 新形势下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0) :102-131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预防 策略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运营时实际财务收益和预定财务收益有偏差时可能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电力企业是重点国有资金密集的企业,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但是电力企业是国家垄断企业,由国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它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和国家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管理挑战。所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完善财务风险的预防体制可以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电力体制改革引起的财务风险:日前,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企业运营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原来,电力企业运营方式是一体化垄断运营,所以经营成本高、资源配置不科学、服务质量差等。但是,电力企业在引入市场竞争体制以后,电力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管理方面和运营方面,这些挑战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同时,将厂网拆分以后,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都增大了。
(2)资本市场发展引发的财务风险:我国不健全的资本市场也严重限制了电力企业发展。现在,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变现形式、路径及变现资金的用途等,导致电力行业产生了不规范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行为,以至于资本运作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导致电网企业只能向银行大量贷款扩大生产,集资途径的单一,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负债,同时也增加了其财务风险。
(3)自然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引发电力事故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洪水、山体滑坡、地震、台风等造成的线路中断和造成的安全事故等,例如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给我过电力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风险,只要企业运营,自然灾害会一直危害电力企业的安全。
(4)内部结构管理带来的财务风险:部分电力企业内部调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机构控制结构,造成内部职责模糊;对授权批准缺乏监管,引起权利失控;同时管理功能控制体制不健全,控制力度不够,手段不强硬;还有就是内部机构的监管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甚至没有,降低了电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5)电力营销引发的财务风险:产品销售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电力企业来说,因为其产品客户是整个社会,生产、供应、销售一起完成,更重要的是 不可以储存产品,还有就是用户先用电后交费,有些公司企业经济困难,无法按时交费或者倒闭根本不缴费,所以说电力企业营销会带来财务风险。
2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正常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明确的权利和职责分工、合理的交易程序、独立公正的审计等组成。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多种监管以使隐患消除、弥补漏洞、预防风险合理经营等。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获得详细可靠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预测财务风险,采取对策。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一直存在,电力企业无时无刻都面临着多种潜在的危机,所以企业领导应该一直都有危机意识,并在风险来临时从容应对,并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培养员工的危险防范意识,尤其是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整个企业对财务风险足够重视,才能够在财务风险预警和应对方面取得良好的成就。
(3)制定全面的预防目标:自然灾害客观存在,要想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就要提前预防,应用科学的手段对电力企业的作业场所进行探测、分析、预测,谨慎杜绝自然灾害风险。同时,采取女增加日常巡检的频率、定期进行风险应对演习和对电力设备的检修并设计应急预案等措施降低自然风险。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使电力企业在风险来临时决策传达顺畅,预警人员及时反应。最后还可以买保险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4)监管部分落实职责,强化信息沟通:在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监管部分要落实监督职责,发挥监管作用,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并实时对控制方式和程序进行调整,同时确保各部门沟通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以便各部门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3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电力企业及面对挑战,又面临风险,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平稳发展,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确保各个决策的科学合理和各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及防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2]徐艺芳.发展中的电力企业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6).
[3]杨为城,杨建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索[J].现代管理科学,2009(2):104-106.
[4]苏长江.加强中小企业转型期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0):145-146.
[5]张晓娜.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3-64.
[6]田鸿春.强化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长三角,2009(8):102-103.
[7]莫玉琼.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今日南国,2009(6):56-57.
[8]胡志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08(35):89-90.
[9]吴艳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问题[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03).
[10]焦志强,王媛媛.对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