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第1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问题;发展对策;安徽合肥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98-01

近年来,合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龙头集聚加快、合作组织提档、园区承载增强、加工加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农业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加快,培育壮大了一批“效益百万、经营千万、服务万户”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值5年来始终位居安徽省第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虽然合肥市龙头企业种类多,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低,加工能力弱,带动力不强,科技型、创新型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农村政策政出多门,投入分散;四是村企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企业融资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2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2.1 拓宽思路,提升产业带动辐射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力度拓宽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与模式,提升产业带动辐射能力。继续探索产业化构架模式。不断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的运作模式。要不遗余力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坚持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拓展服务模式。探索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定向投入、定向收购、保护价收购、订单农业、定向服务等新形式,与农户构成相对稳定的供销关系,同时为农户提供农资、信息、技术、购销等服务。拓宽互联体制机制,指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促进农民实质性增收[1]。

2.2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并完善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继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创新作用,从政策、资金等各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龙头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要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加强其在政、产、学、研对接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科研机构院所、企业、高校等主体在自主创新中的统筹引领、宏观协调的主导作用,有效集中财力、物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机构尽快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吸收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机制,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与农业产品,攻克一批农业生产技术核心难题,努力打造符合合肥市实际的农业产业化自主创新的新标杆。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积极引导省市农业科研机构院所与高等农业院校适应市场需要,主动与企业接触,将科研成果通过企业平台进行有效转化,从而不断激发各类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力[2]。

2.3 以宣传推荐为平台,推动企业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各地区农业综合信息网、农产品交易网等网络的作用,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宣传推介力度,支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网络推广,宣传名、优、新农产品,交流市场信息,拓展供销渠道。积极探索搭建农业产业化主体的合作平台,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参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合肥市的地缘优势,支持和鼓励引导农业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开展业务,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探索发展会展农业,加大力度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展销会,宣传推介本地区、本地域的名、优、新农产品,充分利用上海、北京等平台,大力推进合肥市农业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合作范围。

2.4 以政策体系为保障,加强整合资金支持

政府主管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对目前农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要积极完善、充实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用水、用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在经济下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要着力协调农业融资困难及企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力争持续增加用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规模,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力度,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实施倾斜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3]。

2.5 加强招商引资,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合肥市政策、区位等比较优势,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合肥、上海、北京农交会等各种平台,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放眼长三角、珠三角、山东、河南等先发地区,务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产业、规模化种养、林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瞄准世界500强、“央字号”、国家级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行业骨干和领军企业来肥投资兴业。

2.6 以内部管理为基础,统筹农业园区发展

一是新方式管理,建立和完善园区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园区发展;鼓励农民以土地股份合作、生产合作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参与园区建设;以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园区用工制度、生产标准、工作流程与制度、工资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等,实现农业园区的工业化管理。二是高起点定位,制订和完善园区规划。树立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坚持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示范性与效益性的统一,在规划层面就要注重现代生产要素的集成与扩展。要以产业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充分考虑生产布局、产业衔接和循环发展,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推动农业增效的载体,带动农民增收的平台。三是高水准集成,打造和培育园区品牌。四是全方位服务,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和项目资金,完善园区道路、电力、灌渠等基础设施[4]。

3 参考文献

[1] 程志强.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J].中国市场,2012(46):83-89.

[2] 郭文宝,叶良均,戴元坤.当前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合肥三县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29-31,60.

第2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凉山 农业产业化经营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环节和重要载体,它对于连接工农、沟通城乡、壮大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工业强州”战略的大力推进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探索并建立起“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带动州内涉农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2007年,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到123家,实现销售收入28152万元,利润3178万元,税收2797万元,出口创汇593万美元。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村达146个,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达8.7亿元,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3.7%,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87.8元。

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凉山州区域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甘蔗、烟叶、马铃薯、蚕桑、中草药和各类果蔬等都具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附加值皆有提升潜质。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县际交通不便、发展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够等若干因素的制约,但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极不匹配,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不少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加快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凉山州地处我国西南的川滇结合部,属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明虽历史悠久,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在区域内某些地区甚至至今还保留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健全、资金投入的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还在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必然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尽管“十五”期间,凉山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受制于历史原因,州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利灌溉条件较差、乡村交通极为不便、通讯设施尚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州内多数地方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若干不确定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储藏、保管和运输农产品的过程中也极为不便,这不仅加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还挫伤到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市场体系尚不健全,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毫无疑问,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量必然依赖于市场而实现,如果缺乏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个初衷必然会大打折扣,客观上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度。目前,州内大型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较为缺乏,除花卉、烟草等建有较为完善的流转体系外,其他如洋葱、石榴、脐橙、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和经济作物都缺乏专业的市场集散场所和流通渠道;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虽为数不少,但由于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相对落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其影响能力极为有限。 由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导使农产品的集约化加工受阻,大部分质地优良的优势农产品仅局限于个体商户的贩卖,农产品缺乏精加工、附加值不高,一定程度地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畅,正常的供求信息不能通过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有效传递,农民组织生产带有较大盲目性,甚或农民始终游离在市场之外从事农产品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受限不难想见。

3.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的支持虽呈政策性、商业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但仍主要集中在农发行、农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大都偏低,抵押和担保额度较小。尤其是随着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不断收缩信贷规模,企业获取贷款支持尤为不易。而凉山州农业企业大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这两种运营模式中,农户或专合组织要求企业垫付或预付部分资金在所难免。狭窄的融资渠道必然限制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2007年,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而被列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仅有8家。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涉农企业表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

4.各类人才较为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方法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进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参与,人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仅占40%到50%,发达国家高达到90%;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为3.72元,日本2.25元,我国仅为0.38元。如此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生活条件较省内盆地四周地市而言较为艰苦,人才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尤为缺乏。以经营管理人才为例,截至2006年全州人才总量197918人,仅占同期人口总数的4.62%,经营管理人才又仅占人才总量的4.6%,而绝大多数经营管理人才又集中在冶炼等其他工业企业。加之大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企业布局在州内各县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会因生活条件、职业前景、职称评定等诸多原因难以留住。州内涉农企业人才缺乏直接影响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

5.农民组织程度较低,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和农民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说到底就是要推动农民走入市场,让农民和企业一样作为市场主体,而农民的组织化、集约化是进入市场的前提。凉山州专合组织发展较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一方面,专合组织虽绝对数量不少,但联系农民比例较低、规模普遍偏小。2007年,州内农民专合组织共有1287个,全州参会农民20万人,参会农民比例仅占农村经济从业人员的8.6%。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部分专合组织还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起成立,以企业利益为中心,损害农民利益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州内专合组织规模较小、结构松散,与农民的联结度不高,故而难以适应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推进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这一产业链条的重新组合和优化。根据目前凉山州的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流通体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如前述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今后一段时间,应该重点围绕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首先,加快以水利工程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加固河流防洪堤坝,提高州内高寒山区、二半山区等民族地区重点缺水地方的供水能力,解决好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其次,围绕产业布局、做好路网规划,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再次,要把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重点,围绕大、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在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满足工业生产用电和农村照明用电,全面组织实施“电动农机设备进彝寨”这一支农工程,不断改善彝族聚居乡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最后,着眼于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和融通共享,加强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把发展通讯网络和小城镇建设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通讯容量、提高通讯质量,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优质的通讯信息服务。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营造农业产业化市场环境。一方面,坚持走多种思路办市场的道路,试点推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以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联合各市场主体,分类指导、统一管理,基本形成“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内销与外运”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切实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以知识要素、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支持。政府作为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主体,其行为目标和方式在区域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政府积极介入农民贷款和农业企业融资,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有重点地解决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对那些市场前景较好、资金运作困难的企业通过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给予适当贷款利率扶持,适时推动银企合作,进一步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其次,针对农民组织生产和企业收购农产品时出现的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协调各商业银行优化贷款品种,推出各类应急型短期贷款,缓解农民和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矛盾。再次,督促和监管农村信用社真正为“三农”服务,降低贷款门槛,大力推行农村小额贷款,给区域内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在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支农款项基础上,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统筹安排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专款,转变传统救济式扶贫模式、探索建立开发式扶贫模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

4.注重人才培养和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参与者是农民与农业企业,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经营技能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注重人才培养与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就必须从农民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重点满足烟草、蚕桑、花卉、荞麦、蔬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建立起以涉农部门为技术支撑、专业协会为培养主体、示范基地为培养载体的农村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凉山州“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关于“到2010年获得绿色证书的人才占到农村人才的10%以上”这一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就农业企业而言,全面实施企业发展人才战略,打破传统人才流动机制。针对农业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开发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农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5.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组织保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的重要组织保障。首先,要变农户自发性组建专业协会为政府引导并帮助农户组建专业协会,改变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过多过滥、管理松散、服务不力、恶意竞争的局面,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次,继续推行“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倡农业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价格、订单种植补贴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最后,以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为平台,鼓励农村供销社、乡镇农技站等经济技术部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工程,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中的作用[N].《粮油市场报》,2005.09.30

第3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烟草生产;机械化作业;现状;问题;建议;陕西旬阳

中图分类号 S572;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77-01

旬阳县被确立为陕西省环秦岭“山地金”的特色品牌烟叶示范基地,已培育了逾4 hm2的优质烟叶基地。人工培育优质烟叶,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精准度方面都很难达到其严格的要求水平。因此,烟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烟草机械化也就成为使旬阳地区烟草农业达到新高度的转折点。

1 旬阳县“山地金”烟草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

旬阳县在发展烟草农业过程中,已经在着力提高烟草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烟草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不仅结合了七匹狼烟草基地的建设,而且还依靠丰家岭烟草合作社,进一步开展了整地起垄、育苗作业、移栽植株、烟田管理、采收烟草、烘烤烟叶、拔杆等全程的机械化技术。旬阳县的近28.67 hm2烟田示范田,也已引入了烟草的播种机、烟草剪叶机、烟田覆膜机以及农药喷洒机、拔杆机等,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地推广微耕机、热风炉和起垄机等机械设备。当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其机械化的推广。当今烟草行业形成共识――没有烟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烟草行业的现代化。然而在实现我国烟草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当下仅局限在旋耕机、起垄机等为主的机械设备中,而其还远远不能满足烟草农业的发展要求,严重地阻碍了烟草农业的进一步的发展。烟草农业的机械化也是提高烟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化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增收方面发挥作用,也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节省水肥投入,进而降低了生产投放的资本,从整体上实现了节本增效。机械化烟草生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传统的烟草作业相比,机械化生产完全取代了原有的纯手工以及简单人力工具等,降低了烟农工作的强度。且烟草种植期短,无疑加大了烟农的工作难度。而烟草机械化生产就可以节省栽培时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烟叶栽种。

2 “山地金”烟草农业的现状

在旬阳县的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烟草食品逐渐成为其五大工业集群之一。而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烤烟也成为了近30年来的主要产业。旬阳县烟草行业的发展,不但使得该农民收入增加,也使得工业增产,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及农业素养。旬阳县近30年烟草农业的发展,一跃收获了“西北烟叶第一县”、“陕西烟叶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优质烟叶示范基地县”等称号。其烟叶的种植规模也已扩大至全省的1/4,产量也已占全市的2/3。旬阳县这个拥有着40万农民的农业大县,烟农们凭借其智慧和勤劳,不断创造奇迹。旬阳县从技术、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烟叶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依靠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开拓了烟草农业机械化市场。陕西省开始对环秦岭的特色烟叶的开发施以关注,对旬阳县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视,无疑是该县烟草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旬阳县在人才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将大力利用农业机械化模式生产烟草。

3 “山地金”烟草农业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烟草农业机械化推广较难

对于大多烟农来说,单位面积种植的烟叶收入虽然较高,但是由于烟草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其投入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的强度也很大,这就导致了烟农种植的烟叶规模不能扩大化,收入也普遍较低。如何攻克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成为了烟农进一步发展烟草的关键。当下的烟草机械化能够实现耕地、整地、施肥、起埂等机械劳作,以及中后期进行的中耕、植保、采摘、烘烤等机械化作业。因此,整体来说,旬阳县烟草机械化程度较低,且其适应性较差,普及推广的面积也较小。这些原因直接阻碍了旬阳县当地烟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多丘陵地貌阻碍烟草机械化的发展

由于旬阳县属于多低山、丘陵的地貌,耕地层相对较浅,交通不便,机械设备的适应性较低,加上烟农文化水平的限制,增大了农机的推广难度。再加之烟草农业的机械种类较少,机械化程度相当低,也直接影响了烟叶的生产效率。旬阳县的丘陵地貌,影响了该地区烟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烟草农业机械化基础相对较差,远不能满足烟草生产的要求以及农村经济创收的指标。

4 制约旬阳县烟草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旬阳县烟草机械化难以形成规模,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1]:一是农机的结构不合理,设备大多老化、陈旧,超期运行使得烟草效益降低。二是烟草农业机械产品的种类较少,且配套农具也不多,功能单一化,部分烟草机械的功能也不强,服务的范围局限性大,作业率低等,都是影响烟草生产综合效益的因素。三是烟田的配套基础设备建设滞后,丘陵烟区多为贫困地区,当地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连片的烟草田也缺少被硬化的机械耕道,导致机械设备很难进行田间作业,进而制约了农田耕作的机械化进程。四是烟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烟农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使得当地的烟草生产水平相对落后[2]。大部分烟草机械对烟(下转第79页)

(上接第77页)

苗及烟株的整齐度等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丘陵烟区的烟草机械较难推广,很难达到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条件。虽然当地有少部分烟农购买了烟草机械,也会因为当地标准化的程度不高而影响效益[3]。

5 建议

促进旬阳地区烟草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改变烟农传统种植的观念,创新发展的思路,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烟草机械化的发展。一是认识到烟草机械化生产对烟草发展的益处,让烟农认识到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烟草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出一个烟草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环境。三是加大烟草农业部门和烟草生产部门的合作,优势互补,提高烟草农机化水平。四是提高烟草农机的多元化,增加烟草机械种类,并且考虑旬阳县地貌等因素,多引进适于当地烟草生产的机械。五是注重烟草机械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保证烟草农业机械服务体制完善,并注重对烟草农机大户的培养和扶持[4]。

6 结语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优质、特色的烟草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旬阳县烟农收益颇丰。烟草生产对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为烟草农机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烟农们应该大力推动烟草向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徐金花.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5-103.

[2] 姬便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4):130-132.

第4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农业经营生产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利于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与竞争的加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在介绍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概念;存在的不足;解决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农业产业化从产生至今,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在市场经济下,有利于实行规模化经营,节约农业的投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加之我国地理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的差异明显,农业产业化模式的选择多样,这给产业化的发展带来难题。因此,科学地分析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解

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农业产业化指的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发挥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龙头组织的带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将主导的产业与产品为发展的重点,优化与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一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系列化加工的模式,并通过采取市场牵动龙头、龙头拉动基地、基地拉动农民的方式,构建农业生产的种养加工、产供销、农工商等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使农业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新型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从实质上来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更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特点

农业产业化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的一种手段,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一是从农业产业化的性质出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济模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说,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特点。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施前提是需要一片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生产基地,因此,区域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之一。三是农业产业化要求专业化程度高,即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等环节都较高的专业化要求。四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求生产的规模化,只有具备一定要求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才能够增强农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五是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一体化,即是实现农业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六是企业化运作方式,这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化特点。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识薄弱,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农业产业化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的总体教育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农业产业化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甚至部分农民认为农业产业化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另一个别称,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内涵与本质。由于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不深,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在具体的操作上,部分农民不配合,更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的规划与协调的难度,阻碍产业化的发展。

2.2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任何行业来说,科学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说,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的种植技术仍停留在传统技术上,机械化程度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符合规定,部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较为突出,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有待提高。另外,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也不高,农产品生产主要以粗放型经营为主,技术创新能力较为低下,影响了整体经济效益。就目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急需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

2.3无法科学的把握市场信息导致生产具有盲目性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规模化生产。而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是,由于小农经济的意识根深蒂固,农民的思维受限,往往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需求信息,而是按照自身的意愿与经验来种植农作物,盲目生产,这就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打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在营养、安全、绿色、便捷等方面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与过去相比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而由于市场意识薄弱,农产品生产并不满足市场的需求,加之营销观念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市场推广手段与营销渠道,使得农产品市场只能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4产业链有待拓宽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要提高一体化的程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延伸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制约,许多地区在开展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时,过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建设与规模化生产,而忽视了与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融合,这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加之农业生产技术的薄弱,大量的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与精加工的环节,就直接进入市场,导致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延伸产品少,产品种类较为单一,缺乏竞争的优势,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风险。例如,部分地区在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时,对玉米的规划发展就只有种植与初级加工环节,这不但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降低了经营效益,还缩短了玉米生产的产业链,降低了整体的附加价值。

2.5可持续经营的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转型,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许多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不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肥力下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违反了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另外,由于我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较为落后,深加工的层级较低,导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多、消耗量大、材料的利用率低等问题,这影响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走集约化、专业化与节约化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3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解决措施

3.1加强人才的投入与培养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对农业产业化的成效影响极大,产业化的发展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提高农民的产业化意识,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宣传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技能。另外,还应该有各种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更多人才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从而促进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2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农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和谐理念下,在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生态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所谓的生态农业(ECO),指的是在依据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手段,在发展农业时协调好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这二者间的矛盾,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统一。发展生态农业是科学的理念,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农业发展的时候,创新农业技术,加强科技与知识要素的投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农产品的产出率,进而在兼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3.3完善生产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针对当前深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产业链较短、农业附加价值低等问题,应该要完善生产加工技术,加大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一步加强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的种植环节中,要改善种植的条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积极指导他们相关的加工技术,并进行培训,努力做到集约化、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另外,还要发挥出龙头企业的作用,组织与协调好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带动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的生产中去。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要改善加工技术,充分开发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深度加工,加强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延伸产业链,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3.4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加强资金投入与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投资,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政府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与残余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局要加强监督与指导,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要重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废料排放与资源消耗等问题,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4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对传统农业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增加农民的利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及时地发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解决问题,加强技术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涤非.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张峰.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3]卢凤君,张敏,刘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与价值创新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34-36.

第5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对策;福建闽清;雄江镇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23-02

雄江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生态、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闽清县雄江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农业生产基地小,企业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差,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因此,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建立经营联合组织和利益连接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

1 雄江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雄江镇位于福州市闽清县西北部,水口电站大坝上游,是黄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现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12年全镇总人口为6 300人,农村人口5 500人。雄江镇是国家级生态镇,全镇面积111 km2,其中耕地面积785.33 hm2,林地面积9 510.73 hm2,水域面积560 hm2,森林覆盖率85%,位居全县首位。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生产的原料品质好,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也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近几年来,雄江镇人民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雄江镇重点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家,即雄蜂金银花、蓝天飞鸡、安岭灵芝、丰源甜橙。这些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和基地,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和销售,提升了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实现了产业增值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如梅洋村雄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的“雄江一号”金银花有机食品获得国家认证,并获得2012年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蓝天飞鸡”通过项目带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并成功融入省会绿色食品的供应,成效初显;成立安岭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安岭村的带动下,西山、芹洋、桥头等村推广种植灵芝,取得良好的效益。

2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雄江镇农业产业化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在产业化过程中,不论企业、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户,由于缺乏直接融资渠道,往往因缺乏资金不得不放弃好的项目,需要做大做强的项目,因为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也始终只能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如丰源甜橙尽管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种植投入,但由于自身发展资金欠缺,其养殖规模和效益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水平。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在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下,土地分户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在大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规划连片种植、设施农业等生产需要的时候,部分农民就把自己使用的几亩地当作宝,宁愿让给别人代耕代种,也不愿意流转,要想土地集中成片流转就更难。三是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建立与种养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及联结机制,已成立的专业协会经济组织也是处于一种松散型、自发型的运行状态,只是在种植、养殖等环节上的互助合作,效益低、稳固性差。四是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不大。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农民接受科技培训的机会也相应较少,部分业务部门聘请的专家下基层培训,也不能真正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当前,雄江镇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农业镇建设的推进。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3.1 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把金银花种植、规模养殖和灵芝作为全镇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尽快建设1个千亩以上连片金银花种植区,发展一批专业生态养殖大户,培育和兴建具有雄江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1]。同时,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产加销一条龙、公司连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把农业发展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和农民增收优势[2]。

3.2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保障机制

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建设生态农业镇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3]。在土地流转问题方面,积极为农民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积极探索土地合作、利益联结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4]。

3.3 整合相关政策,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要本着“大规模、高水平、专业化、外向型”的发展思路,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进行整合,重点在培育产业品牌和实现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5]。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重点扶持[6]。

3.4 强化科技培训,健全协会组织

围绕农业产业化重点,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7]。从提升科技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氛围,培养科技人才入手,切实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大力推动雄江镇已建的雄峰金银花合作社、灵芝种植协会、安岭特色合作社、丰源脐橙合作社和拟建的生态休闲农业协会、库区养鱼协会等的建设,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8]。

4 参考文献

[1] 尚利娜,郭丽娟.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50-53.

[2] 崩文才.泾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12-313.

[3] 黄小丹,卢志灵.云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09-211.

[4] 王高建,闫玉厚,樊毅.陕西镇安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6):147-150.

[5] 刘延庆.浅谈互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和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3(2):29-31.

[6] 刘凯,刘龙.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农学,2013,10(2):88-91.

[7] 张静.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4):9-11.

[8] 孙丽梅,刘德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0):76-77.

第6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优质化、机械化方向推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目前,武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向提质增效转变,在传统的粮食生产上,向集约化、规模化、优质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如武功镇、代家三农中心创建的整镇推进粮食基地和海鋈皇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创建粮食高产万亩小麦、玉米示范片4个,现代农业产业正由点到片、由片到面辐射,发挥了试验、示范、推广、带动效果显著。粮食产量达到了24.9万吨,稳定了基础,保障了粮食稳产安全。

(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在由单纯的粮食种植向多种产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期,农民群众致富就业门路拓展,土地集约经营的愿望日益迫切,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万亩。农业产业化以个体、合作社、企业、公司等形式多样的生产经营方式应运而生,各类经营模式异彩纷呈,发展势头良好。一些经济实体和实业家以巨大的投资和超前的眼光纷纷投资农业产业化生产中来,全县家庭农场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5家,入社农民3万多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4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5个,县镇级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市级18家。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布局合理。2014年底,主导产业猕猴桃面积达到8.6万亩,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型农业产业化。杂果以河道、贞元、代家等镇(中心)北部的苹果、游凤的薄皮核桃、南可樱桃等果品达到3万余亩,果业总产达到10.65万吨,产值5.3亿元。蔬菜产业规模化效益呈现。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2.79万亩,其中设施蔬菜9864亩,清水莲菜2905亩,大蒜及其他露地蔬菜11.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9.38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8亿多元。一村一品特色突出,武功县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村60个,带动从业人员7.7万元,产值达到6.8亿元。畜牧产业稳步发展。2015年3月底,武功县生猪存栏59.06万头,牛存栏4.71万头,羊存栏2.6万只,家禽存栏181万只。规模化养殖场386个,其中部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6个。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迅速,苗木花卉面积达到3万余亩,产值超过5亿元。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周边群众致富,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增强

通过调研证实,经营状况好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具有带动农民群众就业致富的作用。如陕西新世界核桃良种苗木有限责任公司,有良种核桃苗木基地1600亩,采穗圃300亩,繁育良种核桃苗木400万株,产品销售省内咸阳、宝鸡、安康、汉中、铜川以及省外甘肃、宁夏、青海、河南等区。一是土地收益率提高。每亩租金年收益800到1200元;二是增加就业和收入。吸纳120个就业岗位,增加季节性用工360人,累计支付劳务费用630万元。一些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低,也无技能的群众不离村给企业打工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优化了生态环境,深受周边群众欢迎,群众满意度高。

(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带动了其他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

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市场输送了新鲜蔬菜,特色果品,优质蛋奶和肉类产品,丰富了群众饮食的多样性;为粮食深加工企业提供了小麦、玉米、蔬菜原料,为葡萄酒业提供葡萄原料,为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以及消费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扩大了就业,延伸了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发展快、规模大、起点高、亮点多,优点突出,特色显著。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劳动强度大、档次不高

主要表现在设施大棚管理上,一是自动化管理程度不高。个别采用机械作业,如自动卷帘,喷灌、浇水。其他大多数作业基本都是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自动化控制水平空白,如温度、湿度控制,时时都离不开人,少有疏忽就损失惨重。如有一户人家没有及时给大棚通气通风,致使温室大棚温度达到80℃,里边种植的作物全部烧死的现象。二是对大棚机械作业缺乏了解,长期依靠人工作业,设施大棚户推广微型耕作机械使用处于空白状态。三是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大棚设施现在都采取塑料薄膜,使用寿命短,很少有采用长久耐用的新材料建设温室大棚。四是管理的新技术应用不多,技术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口传、身教,自觉看专业书籍和网络学习的少,科学管理、科学种植知识缺乏。

(二)果品蔬菜生产销售环节上,企业和农民增收风险加大

一是果品、蔬菜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化学药品,绿色、无公害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在果品蔬菜质量上,一些群众只看产量和效益,不顾长远现象问题突出,如个别群众在猕猴桃、草莓生产中,违规使用膨大剂等,致使瓜果味道不正,也难以存储加工。过度使用药物,致使蔬菜、瓜果药品残留超标的事也时有发生。虽然一时得利,但从长远看不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也影响农业产业化企业声誉和发展。二是加工储存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企业和农民收益。现在是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收益受市场销售影响程度加大,果蔬菜加工和储存能力不强,到收获期大量的农业产业化产品进入市场,本地消费能力有限,价格必然下降。如果储存能力不强,遇到外部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将会遇到一些果品蔬菜腐烂滞销,直接影响企业和群众收益,损害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可能会有群众怨声载道,或者向媒体诉苦等,影响政府形象。三是群众对农业产业化商业保险不清楚,也无参加商业保险意识。

(三)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化要求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更需要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一些产业化项目点在水、电、路上,存在浇水灌溉难,电力不足,有的路段为了防止大型运输车对路面的损坏,就在道路上设置限宽桩墩,造成大型车辆无法通过,致使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运输成本和难度加大。

(四)农业专业合作社功能不强,很难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需要

农业专业合作社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自发的群众组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能作用无法体现。二是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经济基础,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经济来源。三是根据产业需要搭伙为群众搞一些便利化的服务,收费很低,没有盈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对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约束力不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食品安全,健康消费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绿色消费、无公害消费市场前景良好,农业产业化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让普通百姓都能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发展好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投入,解决好农业产业化生产、储存、加工中的存在的水、电、路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政府投入要着重加强基础建设投入,在安排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补助投入上,政府不但要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还要在投入方向上向普惠型水利建设、电力服务、园区道路建设补助投入转变,加速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水利灌溉、电力供应、道路交通运输的制约瓶颈,实现水利服务公共化、电力供应及时化、道路畅通便利化,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公共需要。

(二)继续做好技术服务和引导、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个发展期和成熟期,农业产业化发展,周期长、投入高、成本大、存储难、环节多、效益难以预期。在发展期必须依靠政府引导和服务,才能形成规模化,逐步形成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公共化、产品品牌化。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主动向产业化发展跟进,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和指导产业化发展遇到的林业、果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方面各种问题,特别在病虫害防治上,要积极向群众传播学习防治病虫害新技术、新措施,减少病虫害损失。同时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切实为群体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先进技术。在产业化发展上,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要发挥好引进、示范、带动、推广工作,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不讲科学的盲目引进发展的倾向,主管部门要通过小面积引进试验取得经验,让专业户示范、引领、带动,逐步大面积推广的科学方法,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减少产业化发展遇到的阻力、降低损失和减少风险。

(三)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引领,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发展农业产业化

要引导群众面向全国开拓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管理有利于源头追索产品质量,促进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生产,有利于增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向规模化要市场,向规范化要企业,向标准化要消费群体的观念;要在管理上,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内部运营管理体系,增强生存发展能力;要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下工夫,开展产、学、研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合作,如长宁的制醋业,应加快向醋饮、美容、保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值;要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自动控温、自动检测湿度、自动灌溉、全程机械作业、测土配方、改良土壤、立体化种植、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提高科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运用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综合开发,发展绿色、循环、多种经营方式新模式,提高综合利用和整体经济效益,如林下种养殖,特种养殖等,要向综合利用、优质高效、规模化、规范化种养殖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群众参加农业产业化商业保险,增强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在手工布艺方面要发掘文化艺术魅力,在充分发掘本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入艺术元素,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手工布艺中,提高文化艺术含量,布艺企业要与艺术家合作,将艺术家的创造运用到手工布艺制作中去,提高文化艺术在手工布艺、刺绣价值。要提高现代高新科技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应用,提高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坚决破除传统经营方式和理念,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现代化发展。

(四)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标准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以生产有机农业产品为标准,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最终占领市场,为群众提供优质农业产业化食用产品。要打好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宣传战,扩大市场知名度,利用网站和现代化通讯手段,改变政府服务方式,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网站,利用专业网站为群众提供全面服务,或者利用手机信息及时提醒服务信息,将有关有机农业产品生产标准、检测向农民宣传,促进有机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的大面积推广。

(五)将创业基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向

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政府部门要继续关心农业产业化企业,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农民、企业向科学化、自动化、立体化、综合性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农业产业化优质增效奠定基础。要将创业基金向农户和本地群众发放,形成更多群体参与产业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贷款上,银行要及时向群众提供信贷支持,政府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供贴息贷款扶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介武功农业产业化品牌

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面广、及时的优势,及时推介武功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商务物流,开拓武功农业产业化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使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信息化的新境界。

(七)让农业产业化成为全民创业的一个最好的基地,培育更多的人才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7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会计准则 实施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76-02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客观上要求企业尽快实施。而现行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绝大多数尚未实施新会计准则,如果实施,会有哪些问题和难题,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会计报表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此,笔者对8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财务人员,采取了问卷和公开信息收集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准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复杂性、灵活性,以及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对财务运作体系的影响和企业财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等。这些调查结果基本上代表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对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认知。为了新会计准则能顺利实施,笔者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了解决意见。

一、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新会计准则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为科学、合理,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90%的人认为新准则比原有准则更科学、合理,而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科学和不合理。(2)新会计准则理解上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复杂。80%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更难理解,对财务运作体系影响较大,复杂度更高,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复杂。(3)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主观判断能力,体现了新会计准则在运用上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灵活。90%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在运用上灵活度更大,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灵活。(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利影响较大,人为操作利润的可能性较大。95%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利影响较大(包括可能导致利润增大或减少),也给部分企业创造了人为调节利润的机会,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5)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95%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相当部分企业尚未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系统培训,仅参加了“形式上”的后续教育,对新会计准则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实施新会计准则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上述调查结果可能由于被调查者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水平参差不齐的因素,信息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或不真实,但基本上反映了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认知的真实情况。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反馈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农业产业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企业盈利影响程度,笔者收集了目前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上市和拟上市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共计10家,现基本上是执行的新会计准则。这10家企业,200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共计81.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主营业务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加22.27%。引人注意的是,投资收益同比出现45%的大幅增加。这说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和拟上市的公司增加盈利影响是较大的,但并非对每个企业的盈利增加都很大。而不准备上市的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可能会因没有较好质量的金融工具,因各种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式变更等,盈利能力反而大幅降低。

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对上市和拟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总体分析,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会计准则中部分内容复杂性尚需明确。调查显示,新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问题企业很不适应,不知该如何处理。新会计准则实施目标是与当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原则性的规定太多,使得不少企业对新准则不知所云,真正执行起来感觉没有具体的依据。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取舍,很有可能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一个环节,而作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因各自对市场了解的情况不同,判定标准也不同,其结果大不一样。公允价值本身也存在计量上的缺陷,因为公允价值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多是参考价或估计价,很多数据、资料也难以获得。因此,在很多时候,只能根据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从而造成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主观性较强,得出的信息不够真实、准确。

2.企业内部管理环境较差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个体经济逐步做大的,许多是搞养殖、屠宰及农牧产品加工行业,这些企业虽然按《公司法》表面上引入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等。但实际上,部分企业从业主(即股东)到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根本不到位,企业内部管理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内部控制不到位。

3.企业外部环境也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政策,基本上采取的是资本注入、低息或无息借款、贴息等几种方式,其目的是“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当地财政税收”。主要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项目基础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成本极高,是一个毛利率极低、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都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经不住风吹雨打,无法在市场中与大企业,特别是国际化大公司抗衡,它们多数时候还得依靠国家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一旦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和产品研发费用的处理,将企业真实情况暴露无遗,企业资产可能大幅缩水,利润大幅下降,净资产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率大大提升。这样执行的结果,虽然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了,但企业可能享受不到国家政策扶持,更得不到金融业的信贷支持,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前景看好,将因资金缺乏而倒闭。

4.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影响新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会计理念,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求对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而言,的确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主要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易出现对新准则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拥有专业判断能力,更不易把握。会计人员缺乏新准则所要求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和新准则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学校正规培训,有的甚至连培训班都没有进过,因为与企业业主私人关系,有的还担任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5.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工作量过大。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相当复杂,其工作量也增加不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所有财务人员全面进行系统培训,这种系统培训无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其次,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准则要求对被投资单位(包括子公司)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上实现统一,这种会计政策上的统一,也造成了很大工作量。第三,新会计准则中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第四,新会计准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求非常细致,这也就要求被投资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提供较为详细的明细报表和说明,而编制合并报表的会计人员要须逐笔分析,这也会增加较大的工作量。

四、促进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措施

新会计准则实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会遇到如此多的问题,岂不是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就无法实施了?但实施新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是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深远意义是不容怀疑的。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实施新会计准则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面临的问题,才能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中推行新会计准则,才能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才准确、真实。通过此次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就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

1.制定《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会计人员较为严谨,早已习惯了非常明细的会计准则细则,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新会计准则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完全趋同,有些专业人员认为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一致,最重要的是对广大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而言,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尽管新准则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水平努力的方向,但目前与具体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建议在新会计准则之外,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报财政部门许可,逐步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

2.加强培训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虽然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已组织了较多的培训学习,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业产业化企业中除正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外,其他人员仅限于“形式上”的后续教育,就是正在执行的新准则的很多会计人员也没有完全理解新准则的含义,判断力也较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工作:第一,要选拔高水平、高素质的培训老师。培训老师的素质高低是能否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步,培训老师要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含义,在讲解时要多联系实际操作,要让会计人员了解我国会计制度、准则的变革历史,要真正领会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真正掌握新准则的具体规定。第二,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培训。要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中所有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达到对新准则真正理解和掌握。第三,要培训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可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准确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第四,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能借新准则的实施而人为调节企业利润。新准则之所以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是因为新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操作空间。通过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这几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施新会计准则奠定了基础,使农业产业化企业更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3.完善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内部环境。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也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内部环境。当前,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既有内控制度不完善,也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多数是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业主(或股东)、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人,很多时候由于业主为片面追求工作效率和对管理的一知半解,根本不支持内控制度的实施,甚至放弃执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业主面前形同虚设;也有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出于个人利益,不愿认真执行内控制度。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关部门应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业主和管理层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对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的资质进行检查和清理,促使企业健全并切实落实内控制度,将企业健全和自觉执行内控制度与国家的财政扶持政策挂钩,对不完善和不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4.完善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尽快制定、完善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规范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其次,应尽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行为,促使农业产业化企业管理规范。再次,国家在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相关政策时,其扶持政策不能把会计报表数据作为重要依据,金融业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政策也不能把会计报表数据作为重要依据,而是将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前景、管理水平、团队综合素质等作为重要依据。

各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给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其学习和执行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强监管,防止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利用新准则操作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各部门应及时研究解决。

5.协调关系,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尽快实施新会计准则。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实施的工作量较大,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促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各项成本和费用,尽快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使我国农业产业化企业尽快实现国际化,最终融入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刘东溟,高晓兵,唐礼萍.对新会计准则的思考.中国期刊网,2009

第8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利润分配;分配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66-02

1引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制度,它把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诸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把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再通过权利和利益的转移与再分配,搜寻潜在的外部利润,增加总收入。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是指“龙头”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发育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分配形式的不合理处滞后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这是转入积极发展阶段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业产业化利润分配现状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尽相同,虽然分配形式多样,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在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的政策、加工流通环节利润的分享以及对农产品基地的扶持三个环节上。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三个环节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农民的地位。概括起来,分配机制主要有:

2.1买断型

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一次收购,双方不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除此之外,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任何经济联系和约束。这种分配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但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缺乏劳动积极性。

2.2保护型

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以保护价收购。保护价格以市场平均价格制定,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企业按合同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农产品。这种机制,保护价政策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提供原料的地位,但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且保护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

2.3服务型

在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保护型收购合同的基础上。二者还约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线一条龙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不收取农户费用或者只收取成本费用。

2.4返利型

龙头企业将自己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返还给农户。具体返利标准双方签订合同事先约定。同时,龙头企业还会拿出一部分利润反哺农业,用于建设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双方有了长期稳定的经济约束和经济联系。这种利益分配机制,对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明显作用。

2.5合作型

实行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具体是农户通过土地或者是技术等要素折合成公司股份入股。作为公司的股东来参与公司的管理。双方事先签订合同。明确农户入股时提供要素的标准以及龙头企业按股分利的规则。这种形式下双方的经济关系最为稳定。

3利润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一方面,共同的利益追求促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采取联合行动来共同面对市场;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又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个体利益,他们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在寻求和保护自身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由于各自利益的实现条件、实现方式、实现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必然带来利益结构的扭曲和失衡、独立与冲突。

3.1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地位不对称和利益不平等

龙头企业与农户在经济地位、市场信息和社会地位不相称,导致其行为能力不对称。农户数量多且经营分散,在市场经济知识、市场信息、市场意识及对社会的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企业。其结果往往是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总体和局部垄断,而农户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时常得不到公平交易应有的利益。再者,龙头企业与农户虽然在农业产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产销关系,但两者都是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的利益趋向并不一致,都想利益多沾,风险少担,存在此长彼消的利益矛盾。

3.2产业差异的存在

农业生产周期性长,一旦实施生产投入后。短期内无法对生产种类和生产规模进行调整,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而农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则可以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3.3龙头企业规模小

龙头企业在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对接机制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是建立合理利益机制的必要条件。龙头企业可较好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太小,创造共同利益的能力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3.4现行体制不健全

我国现今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并且法制制度、保障机制也很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与保护力,市场风险引起的利益摩擦也就自然发生,以及诚信观念缺乏,机会主义普遍存在,违约情况也就无法避免。

4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在各个经营环节上实现利益平衡的手段和工具。以上四点表明,我国多数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不相适应。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4.1龙头企业与农户方面

(1)更新利益观念。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都得转变观念。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从整个产业链的整体、长远着眼,近期利益是对立的,但长期利益是一致的。积极变利益主体单方得到为统筹兼顾产业链的各方利益,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只有抛弃片面强调自身利益至上观念,确立新的诚信、合作互利价值目标,才能为构建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利益平衡机制奠定认识的基础。

(2)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枢纽,在健全和完善利益平衡机制中居于关键地位。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之间发生摩擦以及出现小龙头无力拉动大产业等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龙头企业不够强、不够大,不能按市场价格收购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建立和完善企农利益关系的重要前提。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培育、通过内引外联方式,积极鼓励当地和引进外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二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延长加工生产链、努力开发新产品、勇于开拓市场,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龙头企业现代管理机制,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3)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各利益主体的桥梁和纽带。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和利益机制的运作难以由龙头企业直接同农户进行协调,这时需要一个中介组织参与,这个中介组织即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农工的合作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二是专业合作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的作用,平衡企农双方利益,使中介组织真正成为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有效载体,正确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4)严格合同签订,强化合同监督。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权、利,合同契约合作双方应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作双方要不断增加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应按合同规定组织生产、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及时组织收购、按规定时间兑现合同,实现双赢。

(5)农民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但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相对低下,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我们还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这个关键,努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4.2政府方面

(1)加强农业的法制环境建设。法制社会的特点是依法办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市场行为,体现双方意愿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违约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加强农村法制环境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完善农村的法制体系,依法惩处农业合作中的违法行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2)加大政府的财政引导和支持。第一,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应规范对龙头企业的认定,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应在税收、信贷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大型龙头企业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小型龙头企业应激活其现存的农产品加工能力,盘活存量资产,必要时可考虑通过兼并、收购等资金运作方式扩大规模。第二,政府应建立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保护机制,弱化经营风险尤其是对农户利益的冲击。在供过于求时,稳定或降低收购价格。指导农户减少生产总量,提高质量;供不应求时,适当提高收购价格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生产总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料,以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李钢.构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平衡机制的思考——以大理州为例[J].特区经济,2008(6).

[2]赵红雷,贾金荣,高荣.西北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

第9篇: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原因;策略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农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即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变化万千的市场和农业小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彻底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能否转变成功。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不过,总的来说,我国农业产业化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苗族自治区具有极大的优势条件。如果苗族自治区能够合理配置本地区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则有助于苗族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增长,有助于提高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速度,同时有助于城乡经济差距、农业和工业经济差距的缩短。要想实现大生产、大市场的局面,使农业发展变得更为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则必须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济。不过,当前苗族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不成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户经营比较分散,苗族自治区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农业产业化内部运行机制。基于此,本文对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

因受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苗族自治区农民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大部分农民仍然存有较为严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苗族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苗族自治区农民还存有较为严重的重农轻商意识,对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商品流通等有关概念的意识并不深入,进而大大增加了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无法真正发挥出苗族自治区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仍存有缺陷

第一,单家独户小生产是大部分苗族自治区农户的生产模式,因为这种生产模式比较细小、分散、组织程度偏低,使得农民交易模式受到一定的约束;第二,在苗族自治区中,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有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因此,苗族自治区农产品流通存在很多外界影响因素,农民收入也受到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出农村物流的效应,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成本。

3.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过于落后

通过分析上表可知,因为受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的影响,苗族自治区农产品物流行业并不发达,且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例如,苗族自治区中很多仓库都比较老旧,使用年限长达约50年,很多企业的物流技术水平偏低,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人均用电量不到50度,通汽车农村比例约为84%,通电话农村比例约为80%。总而言之,苗族自治区的仓库保鲜技术过于落后,储存库布设位置过于分散,机械化程度偏低。

4.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到目前为止,苗族自治区仍然采用传统方式来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农业信息,该地区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为全部的下属部门设置现代化的农业信息设备。自我国在1990年提出工程以来,尽管当前已完成很多行业的信息网络,但是苗族自治区的信息网络却仍未实现彻底的联通。由于当前苗族自治区仍未普及运用网络技术,因而苗族自治区要想跟上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速度,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5.农业产品链条偏短,农产品加工深度偏低

通过横向分析,苗族自治区在农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并不高,很少会开发新型农业产品,农产品品质根本达不到农产品加工深度的要求。通过纵向分析,苗族自治区农产品加工深度偏低,在初级产品中,原料型产品比重偏多,农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偏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中,苗族自治区农产品的竞争力偏低,特优农产品是很少的,苗族自治区农业品品牌建设是比较落后的。

二、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素质偏低

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苗族自治区农民素质是偏低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苗族自治区人口数量约为250万人,其中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口数量比重约为19.64%,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数量比重约为44.12%,初中文化程度比重约为25.6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量比重约为8.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量比重约为1.94%。同时,苗族自治区严重缺乏农技推广人才。因为苗族自治区中国的农民素质偏低,进而严重影响了苗族自治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产业发展观念过于传统

在苗族自治区中,农民存在着极为深入的小农经济意识,整个农业经济活动过于狭窄,农业耕作主要用于实物的索取,对农业在横向、纵向发展的意识是淡薄的。苗族自治区农民没有较为深入的市场意识,在市场参与方面的积极性比较低,自产自销意识过于深入,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科技技术含量,主要生产粗加工农产品,精加工农产品是非常少的。

3.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到目前为止,苗族自治区中的一些乡镇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偏远的,交通条件是非常差的,而这些乡镇中种植着大片的柑橘,因而这些乡镇地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交通运输问题,在柑橘采收以后,农民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柑橘运输到山下,之后又选用拖拉机、农用车辆等交通工具,将柑橘运至较远地方,然后再换用卡车,因而柑橘运输耗费了极多的时间,增加了交通运输成本。

4.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环境比较差

第一,管理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苗族自治区中,当地政府却没有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苗族自治区市场领域中,市场管理呈现政府家长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二,政策环境方面。到目前为止,苗族自治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的引导政策并不完善。在农产品企业靠拢主导性产业过程中,政府不能进行较好的引导。第三,市场环境方面。农业市场信用偏小,农业经济资源不能够顺畅的流传,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链的形成,要想实现大市场的局面,其难度就更大了。

5.农业生产组织者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规范化

第一,由于苗族自治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过于细小、分散,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交易模式,在整个市场中,农民地位是比较被动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实力,削弱了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了农民对各大社会有关利益集团的侵蚀力。第二,苗族自治区农业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整个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虚假广告、掺杂使假等现象,使农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受到严重干扰。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法规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三、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的推进速度

(1)充分发挥基地示范的作用

根据“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农业基地,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2)充分发挥网络通道的作用

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机构,成立一个强大的农业信息员队伍,开通农业信息网,构建完善的互联农业信息网络,使乡镇、农单位、农业厅、农业局实现互通,以便于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实现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交流,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通道。

(3)充分发挥协会带动的作用

将农业流通协会作为主要依托,不断发展会员,共享农业信息,以便流通农产品,有效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速度。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1)构建农村中介组织

在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协调、农产品价格控制等方面,农村中介组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苗族自治区只有构建综合性农业合作组织,才能将苗族自治区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提高苗族自治区对农产品风险的抵抗能力。因此,苗族自治区应加快速度建立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对农业产品的管理强度,进而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2)创造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发展环境

第一,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建设的专业性,使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变得更为规范,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市场发展体系,包括专业和综合、外运和内销、零销和批发等,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组织水平。第二,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社会服务体系,使其服务形式、服务功能变得更为多样化,有效避免市场不良现象,包括乱罚款、乱收费、乱集资等,使农民切身利益得到切实的保护。提高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的建设速度,不断对农村中介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对农业现代化流通模式进行发展,对农产品流通网络进行完善,进而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速度,有效解决苗族自治区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加强苗族自治区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第二,根据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布局,科学规划苗族自治区路网建设,对苗族自治区农村公路筹资建设体制、公路养护机制不断进行完善,使农民生产成本、企业经营成本得以降低;第三,加强对苗族自治区电网的建设强度和改造力度,以便使农村照明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得以满足,对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进行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第四,完善苗族自治区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有效扩大通讯容量,以便使农民获得更为优质的通讯信息服务。

4.寻求新型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式

(1)充分发挥出苗族自治区农村免费上网服务站的功能。苗族自治区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将来5年中,将信息网络全部覆盖到全部的乡镇村,在每一个农村免费上网服务站中设置3台电脑,以便于村民的上网,使得农民能够从网络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效促进乡镇务、村务的公开,不断增强村民对农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大力开发应用管理软件。苗族自治区应全力实行电子政务,大力开发应用管理软件,并不断进行推广,建立企业数据库、人口数据库等,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相关农业产业化业务,提升苗族自治区的农业服务水平,彻底落实网上办事,通过利用软件,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

(3)加强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组织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下乡活动。大力在农村宣传、推广农业信息化先进经验,开展农业信息化成果的宣传推广活动。同时组织农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演讲,向村民展示农业信息化产品,以便提高村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

5.提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深度

(1)提高龙头企业对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

第一,将和苗族自治区相符合的农副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设施设备进行积极引进;第二,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出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商品化处理技术等;第三,龙头企业应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投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构建农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第四,苗族自治区政府应为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给予更多的鼓励;第五,构建企业生产技术调控体制。农业企业在未来进行农产品加工项目时,苗族自治区在审批立项时,应全面考虑农产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等。如果农产品加工中投入较多的科技含量、加工规模较大时,本地政府应对其优先立项,同时在其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包括土地方面、政策方面、融资方面等。如果新开发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偏低,则对其给予一定的限制,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2)打造企业品牌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龙头企业必须要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开展企业名牌战略。目前苗族自治区已经成立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并不大,分布较为零散,各个企业之间的产品、生产技术都是比较相似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没有较强的企业品牌意识。同时,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外拓能力,再加上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严重影响了苗族自治区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建议苗族自治区企业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苗族自治区农业企业之间应增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同类企业的集中化程度;第二,加强小型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企业集团,使不同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协调工作,一同树立企业品牌;第三,企业集团应制定合理、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管理规范等,充分发挥本地区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的优势,从多个环节中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包括包装环节、生产环节、储存环节等,努力打造自身企业的产品品牌,有效提高企业集团的品牌竞争能力。

四、小结

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苗族自治区应大力推进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苗族自治区应根据自身农业的实际情况,准确结合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制定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以便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达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财税政策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6).

[2]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障碍与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05).

[3]谢明霞.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甘肃农业,2015(08).

[4]韦小鸿.外向型经济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