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森林环境保护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环境保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环境保护措施

第1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林业资源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只有加强林业资源建设,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

1.1生态作用

林业产业是在我国森林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表现出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众所周知,树木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区域内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同时,还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大面积的茂盛林木可以提高当地的气候弹性,使该区域应对恶劣气候变化的抗性更强。此外,森林还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内部往往会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生态体系,各种生物以森林为依托,进行生存和繁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爆发式增长,森林遭到过度开发利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1]。

1.2经济作用

林业资源在经济层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直接经济作用和间接经济作用两个方面。直接经济作用通常指林木直接销售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些林木充分应用于建筑、造纸、工艺品制作和木质设施研发等多个领域。林业的直接经济作用效果明显,是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但是,也正是因为林木的直接经济作用较大,出现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改善,必然会对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也极为不利。间接经济作用通常指林木的生态作用。比如,在林业资源开发形势较好的地区可以将森林发展成为景观,通过吸引游客观光的方法获得经济收益,一些发展良好的森林景观甚至能够有效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林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利用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作用,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是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也符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2]。

1.3社会作用

林业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社会活动的作用,没有积极的社会影响,林业产业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林业产业的社会作用。借助对林业资源开发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社会发展中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评估影响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对林业资源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植树造林、挽救濒危树种等公益活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策

2.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归根结底要由全人类来共同执行。因此,要想对林业资源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使这些保护措施产生切实的效果,就要先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入手,只有提高人们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才能充分带动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建设,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林业资源受损不仅威胁着生态发展,也威胁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林业产业的管理过程中,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现状采取平衡生态发展的措施,对林业产业的发展进行监控和规划。

2.2加强部门间的联合管理

林业资源保护不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也是各个林业相关部门的责任。比如,在市、县(区)进行土地整改开发的过程中,就涉及到林业部门。只有林业部门积极参与,提供施工建议,并通过法律手段签订植被恢复协议等,才能保证因工程需要被破坏的林木得到恢复,确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再比如,在和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建立基站时,要充分考虑基站建设对林业资源造成的影响。在城市基站覆盖较为全面的情况下,当前的基站建设往往向城市周边和乡村推进,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林业资源破坏。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与移动、联通公司保持密切的联系,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乱砍滥伐的现象,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适当约束施工活动,确保施工完成后能够对林木进行恢复。

第2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按照保护区的功能进行划分,保护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自然保护区;②生物圈保护区;③森林公园;④风景名胜区;⑤传统文化森林保护地;⑥天然林保护地;⑦自然遗产;⑧国际湿地;⑨地质公园。

2各类保护区施工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本文将以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项目建设中采取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为例,探讨项目建设中涉及保护区时应注意的事项。

2.1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距循化县城30km。东西长12km,南北宽24km,总面积17290hm2[1]。

2.2涉及孟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及范围

2.2.1涉及孟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自2005年起,涉及孟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积石峡水电站工程,一个是循(化)积(石山)公路改线。①积石峡水电站工程从大坝到上游约12km之间,穿过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施工和水库淹没区,有栾树一株、露仁核桃一株和小叶朴五株是该树种在我国分布的最西标志,淹没区外尚无发现[2]。等受保护的植物物种。②循———积公路改线初设穿行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对保护区的珍珠梅、文冠果、羽叶丁香群丛三个重点保护灌丛会产生不利影响。文冠果群丛是该物种在国内分布西界,并且是国内仅存的自然群落。2.2.2涉及孟达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以上两个建设项目均在保护区的实验区,项目建设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3建设项目施工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1)首先建设项目施工应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取得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工程建设开工之初,与积石峡水电站建设单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循积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进行了工作沟通,确定建设单位拿到了环境保护部(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同意批复及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2)应针对建设项目制定严格的施工环境管理计划,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落实环境管理资金。施工严格限定在保护区及实验区内开展,不论任何情况严格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内进行施工。孟达保护区管理局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由积石峡水电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葛洲坝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第四、第十五局等单位,循积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武警交通部队第四支队,青海正平路桥公司等单位参加到保护区的“联合保护保护委员会”中去,加强自身管理,并做好以下管理工作:①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②做好施工组织实施规划。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污水、扬尘、噪声等。③加强植物检疫。严格执行种苗的检疫制度,防止外来病虫害侵入保护区。(3)委托环境保护专业监理,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理,通过巡视、旁站、检查等手段监督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4)对受到影响的生物,如国家地方性保护树木、名贵树木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尽量减小对保护区的影响。孟达自然保护区与积石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单位联合对工程施工和水库淹没区内受到影响的栾树、露仁核桃和小叶朴等几株受保护的植物采取了异地带土移植、培育新苗栽培、剪接栽培等措施,将工程建设对植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5)委托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对施工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电磁辐射、土壤等进行监测。孟达保护区施工时,委托开展了地表水、大气、噪声等项目监测工作,动态控制施工对保护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3结语

第3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是为适应人类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需要而修建的工程,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打破生态平衡等环境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与影响比较复杂的行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的陆生生态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监理重点工作。

1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目标与原则

陆生生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分成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陆生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等。工程项目施工期陆生生态环境监理目标是,全面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结构和生态过程,重点保护工程建设所涉及或影响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与其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保护工程影响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滩地和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区域和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保护、补偿、改善、提高。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预防、恢复、减缓、补偿过程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一般性常规措施与特殊性重点措施相结合,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可持续维持。

2陆生植被与植物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植被与植物对维系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生态濒危物种是指生活在特殊生境中、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极易受到自然因素或人类干扰等原因,导致其生境消失而形成的濒危物种。2.1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保护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措施。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地方特有植物,名树木,都要实施有效的就地保护。在无法实行就地保护时,应进行异地移植。在植物迁地保护时,要根据工程区受保护植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植物生长现状、地点以及受工程影响的面积、数量等,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保证移植成活和可以长久地生存、生长。根据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水库蓄水前要进行清库,以保证库区水质。同时,在清库过程中关注对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不易迁移栽培的,可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主要有避绕、围栏保护、挂牌保护等措施。建立专门的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或树木园。这类具有特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残存的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加强对残存的珍稀和特有植物的保护,也是一种补偿措施。对因特殊的工程建设需要而必须进行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必须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规定》等有关法规执行。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保护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本工程陆生植物管理实施细则。严格工程施工环保监理和移民安置区环保管理,如严禁砍伐、损坏植被和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等。2.2森林、草原植被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是保护植被。根据森林、草原主要种类、群落、覆盖率现状,明确影响因素、面积、数量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工程区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保护。任何工程建设都要侵占和破坏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生态功能的的损失,因而需要改善其余植被的质量以补偿这类损失。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规划及草原保护规划,合理调整评价区的植被结构,提高植被盖度和改生态功能。库区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坡度在25°以上的地段要种草、植树,实现全覆盖。坝址附近的山坡要作为重点,恢复和重建植被,不仅实现高覆盖盖率,而且要注意景观美化,四季有花有绿。在工程施工期间,采用巡山和设卡方式进行森林管护。严格管理管护禁伐区内的森林、灌木林和限伐区的森林、部分灌木林和商品林区的部分林地和禁牧区草原。根据森林草原资源的分布、林草布分结构、生态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管护片、责任区(或地块),使资源保护落到实处。对可能恢复为耕地的施工迹地,必须恢复为耕地,大力造耕地以发展种植业,对工程建设施工中形成的次生裸地要及时覆土,还林还草。2.3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在工程建设施工期,进行生态影响全过程环境监理和监测,环境监理区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区等及施工有关的区域和涉及敏感保护目标的地区。施工期主要监测水环境河流水质变化及噪声和空气污染影响。监测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变化,区域植被动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变化,敏感环境区情况和重要敏感保护对象的生存发展状态,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3陆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措施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特有陆生野生动物,都是环境监理重点保护对象。3.1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施工期间的野生动物保护的就地保护,是根据拟保护动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重要性,按分布现状分析确定保护动物与工程相距位置及影响程度,按其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的习行环境要求和食物来源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无法实施就地保护而受影响野生动物又具有异地生存能力的,可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迁地保护措施方案还要在试点或科学试验基础上确定。应选择在动物迁徙时期进行个体捕获、运输、栖息地安置,在新的栖息地要配备饮用水供给,修建防护栏,进行食物供给、疾病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建立“生物通道”,陆生动物采用就地保护措施确定其保护范围,建造专门通道、护栏、警示牌等工程。野生动物种群普遍衰退和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生境“岛屿化”。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就必须打破阻隔,使野生动物“岛屿”式生境相互联系起来,建立“生物通道”。3.2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区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施工期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库汉进行有效的管护,严禁捕杀水生经济动物。严禁任何人对鸟类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类动物。3.3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水库蓄水期,库区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疫源疾病的传播者(部分鼠形兽),将向非淹投区转移,在库周其密度将有所增加。此时,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又要重视对非淹没区的人、畜和工程施工人员的自然疫源疾病防治和防疫工作。3.4减少施工爆破对动物的惊扰要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优化。在鸟类繁殖期,尤其须防止爆破惊扰,对爆破施工应规定避开动物繁殖期。

参考文献

[1]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100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王伯铎,刘旗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规范[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4]邓彦,葛鸿,康海涛.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要点[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5]魏克霞.公路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恢复与优化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6):258.

第4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近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从原先的仅注重对于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变为以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主,因此,现今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以经营为主,来取得对于森林的综合利用,在这一方向上,还需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在森林经济领域与森林生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做好森林林权的确权改革原先

对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存在着森林资源分类划分不明、产权不明等缺陷,对于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各部门各地区需要积极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测绘与划定工作,在政府的牵头下,通过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奋战,做好对于所属县区森林资源的划分界定工作,并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从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向广大群众讲解如何保护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2做好森林现有资源的管护与培育

通过上步完成了对于森林资源的确权后,需要积极将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与森林主管单位签署相应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对于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得以确定,从而使得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于现阶段,个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恶化问题,森林主管部门需要对于这一问题积极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通过开展定员、定面积、定责任以及定报酬等方式,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检查监督工作,使得砍伐的森林资源得以快速恢复,通过积极开展速丰林的建设工作,使森林资源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确保森林林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保证林场的健康发展。

3做好森林林区林木的管理

工作林木资源需要积极做好“森林分类区划”区划调查工作,通过积极制定林木资源的开采规划,严格的执行相应的限额采伐制度、凭证运输制度,加大对于林业资源的管控力度,对于不遵照法律法规进行乱采乱伐的单位或个人,积极追究其责任,通过开展办理木材运输、林木采伐、林木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加工等行政许可项目;加大对于林区的经济利用率,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改变原先单一依靠森林资源的砍伐这一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林区内的非法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清理,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保证对于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实现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实现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今,原先的森林资源获取方式基本得以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对于森林资源的获取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将这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体现,通过积极提倡节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变以往的滥采滥伐,取而代之的是合理的、有规划的森林资源开采方式,在积极推进合理开采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森林旅游和谐发展,同时对于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森林资源。要人人参与到合理利用的保护措施中。总体来说,就是需要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对于森林资源整体空间的开发利用率,通过开展“明确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等措施,使得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可以积极展开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林业副产品质和产量,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的林下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通过聘请专业的农业教授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在实验区采取施叶面肥、轻度抚育等对比实验,积极开拓出一条森林资源开发的新路,从而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在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中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规划与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林区内的森林资源的旅游项目,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开发与管理规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同时对于制定出的规划需要严格的加以执行,切实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森林风景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纳入特种用途林及林地管理范畴。

四结束语

第5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道路工程;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随着“十三五”及“一带一路”规划理念的推进,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大发展阶段。道路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问题日趋严重[1],期间如何实现道路工程与野生动物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成为问题的核心。本文以道路工程造成野生动物致死问题为切入点,总结道路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危害,进而提出现阶段道路工程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文章的归纳总结为今后的道路工程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提供相应借鉴。

1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进展

1.1野生动物致死问题日趋严重

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道路工程所导致的野生动物死亡数量巨大。距统计,荷兰每年有约1519只兽类与6513只鸟类、澳大利亚每年则有548万只蛙类和爬行动物因道路工程建设、运营致死,且致死数量基本呈逐年递增态势[1]。有学者认为,现阶段道路工程已经逐步替代人为猎杀成为导致野生动物死亡的首要原因[2]。著名的Trans-CanadaHighway(TCH)公路经由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穿过,每年因该条道路致死野生动物数量巨大而被戏称为“吃肉的公路”[3]。美国弗洛里达州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高速公路则以每天4.5英里(7.2km)的速度递增,公路里程的增加直接导致区域内美洲狮(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死亡数量增加,仅过去12年时间里就有因交通运营导致近20头美洲狮、超过800只黑熊死亡[4]。由此可见道路工程导致野生动物致死问题日趋严重。

1.2道路工程与野生动物生境冲突点

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5]。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6],大临工程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场所,导致动物不能顺利觅食、夜宿、产卵等生态行为,进而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7-8]。运营期影响则体现在交通噪声、光污染等方面。交通噪声使沿线声学环境质量较原生环境质量有所下降,野生动物短期无法适应沿线声级较高的声环境现状,导致某些动物远离线路或侧向迁徙。车辆夜间灯光往往对动物产生光污染,而大部分野生动物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适应了夜间黑暗的光线条件,突现强光照射会影响野生动物夜间活动和夜宿水平,其次夜间活动的鸟儿运用月光和星光进行迁徙,如果飞到一个很亮的区域,则会迷失方向,目前有关光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报道较多,如佛罗里达的海岸线作为绿色海龟的巢穴,明亮的灯光使雌龟无法回到海岸孵化幼龟[9]。公路对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是对生态区域的分割限制。随着森林的减少以及居民和交通网对森林的分割,使得动物活动范围日益变小,威胁着仅存的少量珍稀野生动物,最终导致这些野生动物的灭绝[10]。公路网将对野生动物生活所需的大面积森林分割成小区域[11],野生动物的领地太小,从而对野生物种种群数量的增加产生影响[12]。就现阶段而言,目前道路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对野生动物生境、道路阻隔、车辆运行碰撞致死等方面,且受观测条件便利性影响,该方面研究更多侧重于公路方面,而铁路交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则较为匮乏,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工程[13-19]。

1.3现阶段保护措施及相应成果

在应对道路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致死和阻隔问题上,国外相关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保护或缓解措施就是为野生动物设立通行走廊。野生动物廊道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野生动物保护者、民间组织、科研工作者在不断关注公路、铁路对野生动物扰动影响损害问题的技术上,设计和使用出野生动物通道以保持线路两侧的连贯性,降低线路施工、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水平。该项技术在英、法、德、瑞士、荷兰等国家有了较为成功的发展和应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陆续开展交通工程设施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相关研究,并把野生动物影响评价和野生动物通道设计纳入现行的交通规划中,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证该项技术措施的具体落实。在我国,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相关科研工作者、环境保护部门和道路建设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开展了相关道路工程环境影响研究与评价工作。但目前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对国外文献的综述和分析,缺乏对某一区域进行定点的、具体的研究,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则更多侧重于水、气、声、渣等污染类的分析,对于生态环境的分析更多是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概况,并未进行较为针对性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进而导致工程建设单位与环境保护单位无法从影响分析的过程和结果中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缓解措施。青藏铁路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道路工程对野生动物保护进入一个里程碑的发展阶段,国内多数学者、专家对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并在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设立了动物通道,在野生动物保护与工程建设方面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在此之后,河南驻马店—信仰高速公路、云南思茅至西双版纳高速公路、河南济源至山西晋城高速公路也先后使用动物通道,保护区域内重点野生动物金钱豹、大灵猫、水獭、野象、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但总体上,国内道路建设过程中,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研究和时间还较为匮乏,特别是山区高等级道路面临着众多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20]。因此,以现有生态敏感区线性工程影响分析为基础,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野生动物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及保护措施在现阶段以环境保护为理念的工程设计工作中凸显其重要性。

2道路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路网规划中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前瞻性

路网规划的生态合理性是区域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石。区域性的路网规划是一个国家、地区公路铁路建设的蓝图,其生态合理性对于区域野生动物尤其是对于具有大生境迁徙习性的野生动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新疆铁路网规划,其规划范围涵盖新疆全境,总里程达11000km,跨越新疆高山冻原、草甸、草原、森林、湿地、戈壁、荒漠和沙漠不同生境。野生动物迁徙受食物、气候等微生境影响分为水平迁徙、垂直迁徙两种,路网生态规划面临复杂、多样的问题。道路既有生态问题及规划衍生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尤为重要,因此在路网规划中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保护措施或线路规避尤为重要。

2.2针对特定物种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匮乏

特定物种指某一线路所涉及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动物类别。某一项目在选线时会不可避免的对沿线分布特定野生物种造成影响,如拉日铁路对黑颈鹤的影响,西成客专对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的影响等。每一物种其特定的生态习性决定不能采用统一的、通用的保护措施,应根据特定物种的生态习性与线路工程特征进行融合性分析,以判定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3措施效果的后续跟踪及动态调控不完善

目前国内仅针对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的保护措施后续跟踪及评价,这种跟踪与评价与建设项目本身与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诸多建设项目在运营期受关注度及资金影响,其保护措施的后评价及调控措施出现脱节,此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乃至发生系列不可逆转的影响后才被予以发现并开展相关的工作。显然,这对于野生动物系统性、持续性保护工程极为不利,因此有效开展线性工程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后续跟踪及动态调控不容忽视。

3结语

第6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林业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惨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就人类生活的陆地而言,保护陆地的生态环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保护林业的生态平衡。所以,林业的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方面显得越来越不可或缺,林业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劣,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越来越难做,特别是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困难,污染源的种类不计其数难以治理,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污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自从我国人民对环境越来越关注以后,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变强了。林业生态系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应该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上日程,应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增加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高对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从而达到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2提高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

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林业的生态资源的保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6点:1)要及时的对采伐迹地或者被火灾烧毁后的空地进行种植,从而保证森林土地资源被永续利用。2)对于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树林进行保护,避免其被胡乱砍伐造成树木锐减,以便于加大树林的保有率。3)对于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采伐。商品林:幼龄林可进行透光伐,主要是间密留匀、去劣存优;生长伐在中龄林中进行,主要为促进林木干形生长,培育优良木,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公益林:幼龄林可进行定株抚育采伐与调整树种结构相结合,伐除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生态疏伐在中龄林中进行,伐去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灌木和藤蔓,林分郁闭度保留0.6以上,不能降低其生态效益。4)对于已经砍伐出现天窗的树林,可以采取补植的方法进行补种,从而将其改变成多层林,并在此期间对补植树木连续三年抚育(每年进行一次锄抚和二次砍抚),并进行严格的管理。5)将先进的造林育林技术运用到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工作中来,对不适合种植树木植物的土质进行改造,从而增加森林与植被的覆盖率。6)适地适树,加大对大径材和速生树种、珍稀树种的培植力度。

2.2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政管理体系

要想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政管理体系。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6点:1)加大林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立法建设力度,如此一来在实际的护林工作中就不会出现无依据可循的情况。如遇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依法治罪,从而杜绝破坏林业资源的现象。2)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工作逐级下放到相关责任人身上,如此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先关的责任人,不至于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3)对于森林调查要严格遵守《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技术规定》,对林木采伐必需遵守《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在办证前要对采伐设计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进行资质的认证,严禁无证进行采伐设计,更不得为了经济利益在不办采伐证就对树木进行滥伐或盗伐,在采伐许可证办下后要找专人负责采伐监管。4)对林业种植地进行严格有效的保护,不得强行征用林业种植地用,如有特殊情况,比如要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一定要经过县级林业及以上林业部门的批准才可以征用。5)加强对木竹经营加工及木竹流通市场的监管。经营加工木竹的单位(个人)要持有林业部门颁发的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方可进行木竹经营加工,木材被砍伐后运输时必须办理木材运输证,对于那些无证进行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的人进行严厉的打击,从而维护好木竹的市场的流通。6)预防火灾与病虫害的侵袭,加强森林防火防虫的意识,建立相关的预防体系,时刻关注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2]。

2.3加大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要想增加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就必须要加大该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其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3点:1)对森林进行区域化的分开管理。如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的林木区域作为一个木材市场进行经营,而这一部分的林木区域就叫做商品林,在专项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让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砍伐破坏,而是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培育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对于公益林就必须争取国家、省、财政投入,以应该提高对森林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加大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更好的保护好生态资源,让森林生态公益林更好的发挥生态效益。2)建立森林活立木市场,加快资金的周转。对于森林树木的产权关系要严格进行划分,然后再对其进行价值的评估,从而推动树木市场的形成,并逐渐加快其发展。从而使用这些卖出去的活立木的资金来作为用材林的培育费用。3)开拓出更多的融资渠道,加大森林培育资金投入。在出现培育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多从自身的优势去着想,从而找吸引外资的突破口。如对外资可以实行一些惠政策,以便于可以吸引更多的包括民间资本、事业单位资本与企业资本的投资。

3结束语

第7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 滨海公路;建设施工;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78-02

1 项目概况

根据2010年《广西滨海公路实施方案修编》,滨海公路主线起于东兴,经万尾(金滩)、江平、江山、防城港市(针鱼岭)、公车、白沙、龙门(亚公山南面)、樟木环及勒沟作业区、钦州港区、犀牛脚、西场、高德、北海(冠头岭、银滩、关井)、营盘、铁山港、闸口,止于山口,主线全长314.2km。

2 环境保护和岛屿保护

2.1 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遵守国家当地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业主的环境保护规定,噪声、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规定处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并避免当地及海域环境受到污染,杜绝环境污染事故,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植物。

2.2 环境保护措施

2.2.1 环境保护措施综述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整治场地,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2)加强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保护意识,认真贯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严禁乱捕乱猎野生保护动物;

3)严格限定划定施工范围,并按照该界限在施工场地周围和施工便道两侧设置隔离网,确保施工人员不会越界施工;

4)为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施工;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便道在早、中、晚来回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用篷布覆盖,以防物料飞扬。运送车辆严禁超载,不得沿途撒漏。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科学的布局施工现场,施工营地、料场、材料制备场地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

(2)施工现场场界噪音白天<75分贝,夜间施工现场场界噪音<55分贝。

7)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通过一体化处理装置集中处理。

8)节能措施

(1)工地水、电管理必须按照生活、生产分开计量的原则,合理布局;

(2)优化施工方案和场地布置,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

2.2.2 施工作业区水土保持

1)施工区内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都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每个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

2)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各条道路的不同情况布置相应的植物措施,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道路、改善环境和安全运输的目的。

3)植被保护措施

在水土保持区域内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在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

2.2.3 野生动物、稀有植物保护

遵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保护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避免野生动物受到伤害。施工海域有白海豚出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要建立专用白海豚观测站,在白海豚出没时停止施工作业。

2.3 岛屿保护措施

桥址处有几处岛屿,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岛屿。

主桥基础结构与抄墩等岛屿相连,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岛屿破坏,另外,施工过程临时施工场地也要占用部分岛屿,这会使桥位附近的岛屿植被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

2.4 红树林保护

本项目是广西规划的滨海公路重要路段之一,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七十二泾片通过,本项目主要涉及七十二泾片保护区。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示意图见图1

图1 湿地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森林”, 素有“护岸卫士、造陆先锋、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龙门大桥沿岸分布有小片珍稀红树林植物。

由于红树林的珍稀性,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避免燃油、机油、机械油污等流入,造成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抵御海潮、风浪自然灾害,促进沿海生态环境改善。

1)本工程区域红树林湿地保护范围

(1)红树林自然区域;

(2)已在沿海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

(3)红树林地,含生长红树林的滩涂、湿地和县级以政府规划用于恢复、发展红树林的滩涂、湿地;

(4)在红树林栖息、觅食和过往停留的候鸟及各种野生动物。

本保护范围内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潮间带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2)红树林湿地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项目施工人员保护红树林的意识;

(2)与当地林业部门协商,组织职工进行植树造林,增加红树林植被;

(3)惩罚毁坏林木者,减少红树林破坏程度。

3)红树林湿地区域内施工三项禁止

(1)禁止非法砍伐红树林;

(2)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捡拾鸟卵和雏鸟、毁巢,禁止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觅食、繁殖;

(3)禁止非法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用地。因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提交申请报告书,按照审批权限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

2.5 白海豚专项保护措施

大风江大桥施工区域可能出现中华白海豚,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白海豚保护预案。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禁止捕捉、杀害中华白海豚;

3)禁止油污和有毒物质泄漏到海水中,大型机械设备要有有效措施防止机油外漏。

3 结论

广西滨海公路建设施工要实现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必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项目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执行决策层的环保责任制

本项目在规划明确提出“车在海边走,人于画中游”的“近海、贴海、见海”观赏性旅游道路的主题思想,使全体建设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通过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和义务,做到层层落实、管理、分工负责。形成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科研“五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

3)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法规、条例,明确工作原则,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广西滨海公路建设须采取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可操作,才能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公路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都要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要有效的发挥到实际中去,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公路规划设计上,将环境保护的成果展现在世人的眼里。

一、公路规划设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容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石灰岩地区易发生岩溶塌陷,在高寒山区会引起雪崩等灾害。开挖路基有时会影响河流的稳定性,比如大量弃土倒入河谷河道会使河床变窄,从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公路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不但工程量大、施工期长,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而且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在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路面对植被的长期破坏,路基两侧对植被造成的影响,都会加剧荒漠化或水土流失。对森林、草地的破坏,将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此外,公路建设有时还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对城镇、乡村、农田及各种建筑设施产生一定影响。有时还会对历史文物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物污染及噪声污染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相比之下,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较为明显。选线不当或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诱发因素。

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由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在施工进行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路基开挖,开挖的体积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由此造成的粉尘污染非常严重。另外,白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用料进行加工搅拌时,同样会产生扬尘和粉尘。场地平整、土地回填等施工过程也是造成粉尘污染的原因。拉运建筑材料的机动车所产生的尾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对水质环境的污染。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冲洗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中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当含油废水流进地表和地下时会对水造成污染。混凝土的养护废水经检验主要是pH值高,呈碱性,流进水里同样会造成污染。但使用时,混凝土的养护一般用水量较少,而且蒸发吸收快,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流进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在施工现场、施工营地中,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产生生活污水,这是必然现象,其水质和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是一样的,但如果排放和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这其中包括施工场内植物残体、杂草等清场废物,挖运残土、废弃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临建生活区产生的饭盒、垃圾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4、噪声对居民环境的影响。噪声,已成为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受到声音上的伤害。在公路建设期间,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公路施工工期一般较长,从开工到通车通常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对附近的公共场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公路施工机械在室外作业,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小范围内活动,因此,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噪声源相比扩大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 有数据显示,有些设备机械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10分贝左右,可见施工机械噪声危害之大。施工噪声还具有不规律性与不定向性。公路施工进程中,施工机械噪音会对公路周边的学校、饭店、医院还有临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公路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当交通拥阻不畅时,也会产生交通噪声。对以上这些污染行为,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对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清理现场、便道建设、取土、运土等环节,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时,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筑路,也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

二、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1、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调和。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减弱车辆噪音、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以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中央分隔带自然化。中央分隔带具有防眩和保证行车安全的功能,对改善公路景观环境亦具有显著作用。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山坡荒地、戈壁沙漠及草地等非农用土地的路段,增加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并将原地面植被、小土丘、坚固的石头等原有地物保留在其中,使中央分隔带自然化。这样有利于公路与周围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也增加了公路景观。

3、遵守保护生物多样性。公路规划设计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要注意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还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合理选线。公路选线,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公路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立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严格管理措施,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等。必要时,可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4、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众所周知,预防水土流失不单是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维护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生态防护,保证路基压实度以及合理的排水设计方案,对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5、重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景观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景观,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资源应采取避让或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保护。即使价值一般的景观资源也应受到保护,因为资源本身的价值将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变化。

三、结束语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公路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极其深远的。要想让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昕.张兴慧.邓菲.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民营科技.2011(01)

[2]殷大闯.于歌.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3]陈昌.胡文凯.浅析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 科技资讯. 2010(28)

[4]江丽莉.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及保护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

[5]李秀凤.浅谈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第9篇:森林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措施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我国国土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林业资源,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防火措施也就成为当下相关部门所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对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概述

本文将从林业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以及其所属的支配权、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以及相关先进理论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概述,具体内容如下:

1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理念分析

对于林业资源本身来说,其除了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之外,也具有非常大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其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因此在对其进行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使其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以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根本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推动作用。

2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的所属支配权粉刺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倡导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结构,对于林业经济来说,其作为国有产业,政府通常会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将林业资源的开采权转让给采伐者,但是政府在其作业的过程中也会对其进行严厉的监管,确保其各项工作都是符合国家林业资源保护的规定的。因此,对于林业资源的所属支配权来说,其不仅是对林业资源本身的支配作用,同时对于采伐者本身也有一定的约束和保护,促进整个采伐过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推动整个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林业资源保护的工作经验,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的相关数据发现,林业资源长久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不断促进相关林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使其以一个整体的模式进行运作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在各项制度当面还处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形势;其次,相关林业局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导致很多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疏忽,严重影响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第三,由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乱砍乱伐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相对单薄,在其工作中不能做到尽心尽力,这些都是制约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

4我国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的先进理论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增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我国在这一时代的大环境中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来说,为了更好的促进其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对其科技投入,不断促进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将其管理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森林火灾作为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发展中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其发生不仅会对林业资源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同时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长久以来如何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一直都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分析

对于森林火灾来说,其主要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火源、氧气和可燃物这三大种类,由于在森林中的树木和氧气都是纯天然的,因此一旦有火源威胁,那么非常容易造成森林火灾。一般来说,现阶段我国森林中的火源主要可以划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这两大种类,造成火灾次数较多和破坏性较大的主要是人为火源,因此相关林业资源保护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对森林内部的巡逻和管理工作,避免火源的出现。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对森林周边的居民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增强其防火意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装置,一旦出现火灾就需要相关部门的人员立刻对其进行扑救,将火灾的危害减少到最小。

3不断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理工作也是现阶段我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相关林业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对森林内部生产以及非生产的用火现象进行严格地监督,对于一切可能出现的火灾情况进行铲除,不断加大对于野外火源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春季以及秋季森林人数相对较多的时间,相关部门应该加派人手对整个森林进行巡逻,加大其工作密度,同时对于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人员及单位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

结语:

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重点对其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未来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环保型国家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民侠.森林可持续经营法制保障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2]刘新宇.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模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包玉华.非公有制林业法律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刘羿.县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