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于个人理财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知识;能力;品格;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7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我们理解,“高素质”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总体要求。同时,根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又分为“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无论高等学校培养的是哪一类人才,一个共同特征都应该是高素质。笔者认为:知识、能力、品格是素质的核心要素。因此,厘清知识、能力和品格三者之间及其与素质的关系,对如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知识、能力、品格的内涵
1 知识
关于知识的定义,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知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的认知成果,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反映。就内容而言,知识由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存在于经验和理论两个层面。从类型上讲,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一般用来描述“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方法”。也有学者将知识划分为核心知识和外层知识。所谓核心知识,就是关于某一方面或领域最基本的定义、规律、原理、手段及价值取向等,表现形式比较抽象;外层知识就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也就是具体知识。在国外,“知识”一词的意义与用法根据不同的语境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数学者认为“知识”是一种具有客观基础的、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真实信念,不同于个人意见、主观猜测以及毫无根据的假设。
我国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曾在其著作《论衡》之《效力篇》中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可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提升素质和提高能力的有力载体。就个人发展而言,知识量的积累与素质的升华是人发展的必要前提。知识种类不同,功能各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外层知识常与能力相结合发挥作用,核心知识不断凝聚、内化为素质。在信息愈加多元、丰富的今天,扎实的知识功底、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
2 能力
能力属于实际活动范围,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生理特点的综合。能力是指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能动力量,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对个人而言,能力是指个体驾驭一定活动以及为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对群体而言,能力是指群体改造自然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能力的基本属性是实践性和综合性。人的能力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力总是和完成一定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一般地讲,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是指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 品格
品格(character)一词来自古希腊文(charaein),本意是在玉石或金属表面刻画,意味着雕刻,延伸为行为的典型和道德的规范。品格教育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里可纳(2003)认为品格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社会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规范,是人类优良的特质,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良善觉知。他还认为“德行、美德是品格的要旨,好的品格由我们所具备的美德所构成。我们具备的美德越多,我们的品格就越强”。而R.赫斯利普则更同意“品格是属于一个人或一个人种的独特性素质(quality)的聚合,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品格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人的素质聚集物”。里可纳也曾指出品格的道德要素,即道德认知(moral knowledge)、道德情感(moral feeling)、道德行为(moral behavior)。他认为,如果要具备一种德行,那么首先要知道这种德行是什么,它在人际关系中有什么要求;其次,必须“动情地投人其中”,如果自己的行为与其相背,则会有罪恶感;再次,在个人关系中适当地实践它,并且承担作为一个公民发展整个社会此种德行的责任。Ryan(2003)认为良好的品格是知善、爱善、行善。知善,了解良知和邪恶;爱善,发展道德感觉和情感,包括喜爱和认同心理,选择正确与喜欢的事情来做;行善,自我的意志行动。
由此可见,“品格”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的、道德或伦理方面的修养。重在“德”,强调其内在性、道德性、伦理性。我国学者丁锦宏教授认为,“品格”是指“生命个体的道德品性、道德倾向性”,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德性。培养学生道德与人文素养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品格的塑造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
二、素质的内涵及其与知识、能力、品格的关系
1 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反映人的内在的、本质的、基本的品行和心理特征的范畴,它是一个既高度抽象又高度综合的概念。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人的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是一个既高度抽象又高度综合的概念,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辞海》中提到:“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素质的规定根源于我们对人性的认识与界定。人性是由人的属性、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三个层次所组成的大系统。相对应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的实践本质,从而将素质分为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
三个层次。自然素质即人生来就具有的生理素质,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素质,是社会群体普遍的修养程度、进步程度、文明程度、道德程度,以及精神状态的总和,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专业素质指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作为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活动质量和水准,其中包括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转换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等等。
1986年,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问题调查组”对工科生的素质作了如下描述:“工科本科生毕业时必须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包括基本政治素质、基本专业素质、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文化素养。”文辅相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素质”作了如下界定:“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并指出素质具有内在性、整体性、基础性与动态性三个特点。内在性是素质最根本的特点。刘献君认为:素质“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素养、品质、资质。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概而言之,它有三层含义,即先天素质(生理特点)、可能素质(发展的潜能)、现实素质”。素质的三个层次及其组成因素,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人的素质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两部分组成,其中后天影响是主要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长期内化的过程,其中主要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实现由可能素质(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转变。
2 素质与知识、能力、品格的关系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表达了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思想。如果我们把“文”理解为知识,把“质”理解为素质,理解为形而上的东西的“内化”,那么,在教育中,不论是过分强调素质而忽视知识,还是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素质,都不能很好地培养出有用的高层次人才。彬彬者,相配适宜也。只有文质配合相宜,才能成为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然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知识是人形成能力、养成优良品格、提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首先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而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必备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贯通并重,才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协调,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其次,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另外,素质教育强调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迁移转化,要举一反三,使之成为人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仅是机械记忆而没有转化和利用的知识,是无法内化为人的素质的。
其二,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身心能量,是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的外在表现,是素质的骨架。能力与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力强有助于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有助于提高能力。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转化为素质。
其三,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也不等同于品格。知识和能力不是线性关系,学的知识多并不等于掌握的知识多,也不等于能力强。能力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知识为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前提。
其四,知识、能力、品格是人发展的三个要素,不断内化为素质。有知识,有能力,绝不等于有高素质;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绝对不会有高素质。要有高素质,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而高素质又能使知识与能力更正确而有效地发挥作用。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乔治・赫伯特说:“少量的好品行抵得上一大堆学问。”这并不是说要轻视知识和学问,而是说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
素质不仅外显为能力,能力本质上只是其智力品质的表现,素质还有思想、品格、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征,还有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因此,素质与知识、能力、品格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品格是素质的内在表达;反过来,素质又为知识、能力、品格指引方向。四者相互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笔者认为:知识、能力、品格是现代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要素。
三、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几点启示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时特别强调了三个结合:“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胡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理解什么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给予了更深刻的启示,也对我们如何处理好知识、能力、品格三者关系指明了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抓住知识、能力、品格三大核心要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1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坚持“能力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是人才培养工作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向,深入剖析“能力为重”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全面理解“能力为重”理念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能力为重”理念的实践要求,对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持能力导向,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内在要求。高等学校及其教师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承担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格养成的三重任务。培养和提高人的能力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坚持能力导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急切期待。它要求在知识传授中,以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作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更多地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景或途径,围绕特定的主题和专题,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方法,不断充实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也是对人才质量观的
一种提升。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坚持能力导向,需要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力的内涵及组成结构。宏观层而,坚持能力为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战略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微观层面,坚持能力为重,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大学人才评价机制中的核心要素。
2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凸现“品格养成”
《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教育学生做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是为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许多事实证明,没有道德指引的知识比起无知来说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品格就是财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凸现“品格养成”,就是要求大学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注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注重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注重“知性”向“德性”的转变。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说所做的一切是怎样影响学生的,学生所见所闻所学的是否能够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能否使他们不仅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且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3 在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中培养高素质人才
知识、能力、品格三者共同相互作用形成素质,三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成就高素质。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认真探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格教育的最佳途径,探讨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始终围绕知识、能力、品格的协调发展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能力、品格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做到博学与专长、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学理与道德、个性与社会、为学与做人的统一,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三位”一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Thomas Lickona,The Retum of Character Education[J],Education Leadership,1993,(11):6-11
[2]Thomas Lickona,Education for Character:How Our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M],NewYork:Bantam,1992
[3][美]R.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Kevin Ryan and Thomas Lickona,eds,Character DeveNopmentin Schools and Beyond[M],Washington,D.C.:Council for Research on Values and Philosophy,1987
[5]华中工学院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问题调查组,关于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调查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1):73-82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 01- 09.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新问题
1.市场推广和开拓不力。由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广大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向目标客户推广和解释清楚各种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在市场推广方面,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推广方法也很单一,而且推广对象不明确。
2.结构性理财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银行发售的结构性产品大多属于“引进型”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3.专业理财人才欠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不少理财人士对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少,对微观经济分析能力不强,市场营销意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银行个人理财经理在传统业务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游刃有余,但对新兴业务则显得力不从心,综合业务技能的欠缺成为个人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的制约。
4.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快速增长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无风险的业务,因而缺乏一些应有的风险防范观念和措施。
二、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策略建议
1.对个人资产进行定量分析,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个人理财师通过专业的工具帮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主要是做好资产分析和理财属性分析。个人资产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家产(即个人净资产值是多少)。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加快业务发展,是今后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在我国,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对于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按照银监会强调的风险揭示、客户评估及信息披露等要求,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做出明确的划分和标识,进而在销售过程中配备专业人员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预期等进行审慎的识别与评估,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建立风险内控制度,研究新产品潜在的风险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跟踪和定期评估的制度。对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议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广理财产品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理财产品,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满意度。
2.黄金将是理想的保值产品。
从黄金市场看,由于国际金价用美元计价,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呈现美元涨、黄金跌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黄金与美元的逆向互动关系仍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当今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投资银行在遭受史无前例的损失,受次级债影响,美元未来看跌。个人(家庭)可以购买黄金或者黄金饰品作为保值的一大投资产品。
3.培养理财人员素质。
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当前国内银行的个人客户经理一般来自两类人员:一是由业务尖子选拔上来的业务熟练人员;二是定向选择的金融理论基本功较好的年轻员工。
4.加快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赢得目标客户的关键。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敏锐把握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成功推出新产品。譬如:针对目前学生高校成本较高的事实,为其所在家庭教育资金准备设计一套投资组合,介绍合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外汇理财产品,建立期限结构合理的、适合家庭教育支出周期的专项理财计划。类似这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完善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因为客户的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同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深入探求金融政策取向,全面瞄准银行同业动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系统优势和全行集成数据中心,推动产品和功能的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对个人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业务。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要尽量突破管制。其次,产品创新要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遵循产品模版化、简明化的原则。再次,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遵循降低成本的原则。另外,任何一个产品创新都必须通过严密而科学的精算论证。
5.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理财风险;信息披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89-0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消费者缺乏理财意识。比较理财业务国内外的发展,个人理财最早出现在瑞士,1969年便成立了专业策划团体――国际理财协会。随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涌现,个人金融资产的投资渠道迅速增加。据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美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4年9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同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2005年初,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如今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已对个人理财业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例如,据央行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 902款理财产品,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量的80%,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8.51万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的7.05万亿元。外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国外银行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发展较快,但无论从理念、内容、形式、服务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从国内外消费者观念上看,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当消费者无法凭借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己短期和长期的生活、财务目标时,他们会主动向理财规划师咨询。在我国,虽然人们的理财意识与理财观念在增强,但实际需求仍很小,主要是人们倾向于将个人财产储蓄起来而不愿委托他人打理,同时对个人理财业务不了解,缺乏认同感。
第二,理财业务人员认证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理财人员。首先,现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业务人员,仅仅要求他们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或守则、认识并了解产品的特征、具有相应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并保证这些理财业务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个小时。而监管机构并没有出台专门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的。目前对于理财业务人员监管情况是有商业银行自行开展的,监管部门没有参与其中的考核,导致从业人员监管不力,造成理财人员专业知识和理财技能缺乏。其次,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还有一些理财人员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但是素质不高,在为消费者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故意忽略产品的风险或夸大理财收益等,造成消费者亏损,使银行的信誉下降。
第三,理财产品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品种少,缺乏创新。从产品设计来看,少数商业银行未全面考虑客户的利益及其风险的承受力,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同时,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一些品名花哨的理财产品,而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仅是为了组合货币市场的产品,对国际业务或个人业务进行归类,金融创新层次较低、产品科技含量少、创新范围狭窄、创新业务运用效果差,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从销售售后方面讲,目前国内没有完善的理财产品售后服务体系,银行只注重销售而忽略了售后服务,在应对客户投诉方面处理不当,影响客户满意度;同时,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是手续繁多复杂,而且客户准入条件也很苛刻,也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这些也可能影响产品销售的。从业务网点上讲,我国虽然有很多的产品销售网点,但是缺乏高品质的财富网点,不利于吸收高端的客户。
第四,银行风险的管理水平低,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银行虽已开展多年的个人理财业务,但尚未完全认识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目前,国外的商业银行大多已建立应对风险的专门管理机构,并制定具体的风险预防流程,从而有效及时的避开各种风险。对比起来,由于我国处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初期阶段,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只注重业务扩张而忽略了风险管理,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进行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工作,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在协议中侧重阐述本金安全及高收益率的保障,风险的描述较少,造成投资者忽略如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和短期套利行为引起交易市场的潜在风险和央行票据与国债随着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产生的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未能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未能很好地向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少数银行在个人理财商品的营销宣传中存有误差,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也没有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有的银行过分强调预期的收益率。
二、解决对策
第一,完善理财业务法律监管和管理机制。借鉴国外的体系,如美国的个人理财业务构成:一是大众化理财服务,二是在大众化理财服务基础上的半个性化理财服务,三是等同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服务。在监管上,单独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制定消费者保护规则来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出现当消费者维权是互相推诿的情况。在澳大利亚,针对独立理财师、签约理财师和雇员理财师这三种经营模式形成对不同的理财经营模式和服务层系分别监管体系。其中澳洲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负责对贸易实践法的执行;审慎监管局对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和退休金的审慎进行监管;证券和投资委员会负责交易商执照发行。英国实行银行和持牌接受存款金融机构区别监管的模式,成立金融服务局实行一体化监管模式,确定监管具体规则并明确地位。我国应借鉴以上三国的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准确界定不同类型的理财业务,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统一监管,完善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加强各监管机构间的联合。
第二,加快银行理财产品改革创新。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市场的环境与实际需求的特征,利用先进的技术,吸取国外的成熟经验,联合本行业的其他同行,一同研发适合我国现实的个人理财产品。明确掌握客户资料,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提高国人的理财意识。目前,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不强,多数居民尚未真正理解理财观念。而发达国家自小为孩子讲解理财观念,培养儿童的理财意识,并长期发展这种理财教育;大力宣传理财产品,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借助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消费者了解个人理财内涵及其业务流程。
关键词: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理财服务;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2015年3月1日起,中央银行又一次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通货膨胀提高,给证券市场带来更多资金,为了防止资金贬值,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工薪阶层的青睐。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起点低,个人理财业务的各方面还很不成熟,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成长程度等各方面的制约,风险管理也没有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缺乏科学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因而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加强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管理已经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利率、汇率、宏观经济指标等因素发生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未来的不确定性。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债务人不愿意或者无法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被定义为由于人为原因或技术失误或意外事故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欺诈(交易商故意伪造信息的情况)、管理失误以及不完善的程序和控制。也有人将操作风险称为余留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是指除了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操作风险反映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是指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责任心的强弱与素质的高低。
(四)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流动性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二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融资的流动性风险。个人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动性风险被称为市场\产品流动性风险,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头寸太大或者太小,使得理财产品的交易行为不能够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时候,就产生了理财产品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对欠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其风险的管理控制更是不容忽视。目前,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理财产品的销售状况,但是对于理财产品风险的控制却认识不够。
(二)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整体缺乏透明度。商业银行应当让理财客户及时了解到整个理财市场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风险状况和收益情况。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缺乏透明度的。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性,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中比较大的障碍。尤其是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中数据和信息量的不足,将会对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产生很直接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控制相对欠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完备的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健全,容易引起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风险防范意识欠缺,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
(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金融法规还不够健全;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动态协调和优化平衡的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是现代金融行业良好运行的基础,它对于防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个人理财业务的正常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测、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乃至金融体系的安全。
(三)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着多重的风险, 对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使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能够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总结
个人理财,是指银行在综合分析客户资产状况、投资目的、个人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运用特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为客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实际的消费支出规划,风险管理,现金规划与保险规划等项目。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据调查,有75%的居民对于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有兴趣,42%表示自己需要个人金融理财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多数的居民有通过理财顾问为自己规划理财活动的意愿。近些年,国内的商业银行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切实的认识到了推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也已经将该业务作为竞争优质客户和开发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1.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
近些年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主要组成部分的个人理财产品,其发展规模异常迅猛。个人理财产品也逐步由单一的固定收益型向高收益高风险型转变,一般可分为:证券类个人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更好的结合了市场的需求。
2.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增长迅速
2009年,各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12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44亿元,增长102.4%。2011年第一季度,各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额达到19100亿元。
3.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监管环境不断细化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的陆续出台,从产品营销、开发设计、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等方面确保了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
1.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风险管控问题
与其他的投资项目一样,个人金融理财业务项目在寻求高收益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存在高风险因素的问题,而这些风险因素也有一定的表现方式以及特征,同时在这些风险因素之间也并非绝对的独立,而是又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这是由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方法、策略以及内容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管控风险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因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设计通常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金融产品的不同组合,这种产品的组合过程就相当于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升级的过程。但是,当前的我国银行业金融理财产品的组合过程却常常目光短浅,容易出现盲目照搬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使得个人理财产品在开发阶段就由于产品的同质性产生了投资风险,并且也会因为侵犯其他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专利权,而产生法律风险。第二是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方面。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理财产品要实现良好的销售情况需要银行在对已有客户进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进行,这就需要银行能够全面掌握目标客户的资料,从而获得良好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往往在没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下急于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这就容易产生相应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及法律风险。第三是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营销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产生是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使其资产增值并达到增值的最大化,但是目前银行却因为急于完成短期目标从而没有真正全面为顾客着想,这样就容易发生因为销售不当给银行带来的规范性及法律风险。
2.理财专业化水平不足问题
个人理财业务属于技术性及知识性很强的综合性业务,因此对理财从业人员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理财知识及熟练地理财技能,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并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是目前来看,符合以上标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严重不足。
在国外的银行业,银行要求专业的理财咨询师全面了解客户的有关资料并取得客户的信任,并具备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在基金、证券、客户信贷业务、保险及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业务上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方案,并对所设计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理财顾问大多不是十分专业,很多都是有储蓄所员工或其他部门人员转变成理财经理,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全面,也不可能为客户提供很好的理财咨询。虽然最近几年很多的理财经理通过努力通过了AFP/CFP资格认证考试,但是也仅仅是具备基本的常识性的理财知识,知识储备及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相对国外专业的理财人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选拔及培养高素质的理财经理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资产增值服务,成为发展理财业务过程中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主要对策
1.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急需进行创新,以建立适当的、科学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金融理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整体的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共同进步来创造出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因此不但要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还要加强对由于银行的原因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不仅需要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还需要外部宏观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依照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个人金融理财风险进行防范。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 客户满意度 SPASS数据分析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现阶段民间资金运作渠道窄,政府政策的限制等问题的加深,民间资金无法发挥其投资优势,导致大量资金投入了固定资产,使得资金流动力匮乏。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加,理财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许多投资者虽然有理财意识,但是缺乏经验,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知识。国内各商业银行作为最主要的理财服务提供商,纷纷建立健全自己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设立各种理财中心,并不断推出新型的理财产品,国内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农业银行长安路支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数据分析,找出长安路支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优势与不足,使得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及对于今后的改进提了建议。
一、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7级量表。本次研究在参阅客户满意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与银行工作人员和理财顾问进行了讨论,设计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问卷。
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共有问题18个。其中,由二级指标转化而来的问题共计17个,再加上客户对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总体评价,即客户满意度问题1个。
本次调查历时20天,调查对象为农业银行长安路支行VIP客户中的个人理财者。期间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6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75份,占回收问卷的87.2%。
本文选择指标时采取参考文献资料与长安路支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办法。首先以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为体系的评价目标层,其影响因素为一级指标层,其次根据长安路支行的具体情况将各影响因素具体分解后形成二级指标层。在选择影响因素时征求了长安路支行相关经理及客户意见,而二级指标是借鉴前人的问卷调查,根据长安路支行的具体情况设置的。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我们以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层,将根据文献以及该行实际情况确定的六个影响因素作为该目标的一级指标,然后又以17个具体问题作为二级指标对相应的一级指标进行解释。
二、对二级指标得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对长安路支行75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以后,使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此项分析我们对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整体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综观全表可以看出如下几个问题:
1.客户对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总体满意度为5.0133,处于较满意与满意之间,其标准差为0.97223,为所有调查项中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客户对该行个人理财业务总体满意度意见相似,这些说明长安路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B1、B2、B3和N2分值大于5,也就是比较满意,说明长安路支行在这些方面令客户满意,应该继续保持。另外,F1、F2以及N1都得到了接近5的分数,可以看出长安路支行在这些方面令客户较满意,但是相距满分提高的空间还是很大,要继续努力。
3.F3办理业务等候时间的平均得分为3.8533,是所有二级指标中得分最低的,这说明长安路行在快速办理、节约客户时间方面做的不如人意,服务人员应该熟练业务办理流程,合理进行客户分流,尽最大的可能节约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另外,E1信息披露的程度的平均值为4.0133,说明长安路支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或者不够真实,导致客户对此不太满意。理财人员以后再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应该全面真实,不能欺瞒。
三、提升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一)对服务流程质量的建议
对于长安路支行来说,服务流程质量是对客户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在调查分析中,对本项问题的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信息披露程度以及客户投诉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投资者大多无法对行情进行分析判断,只能被动地接受投资的结果。另外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用语显得晦涩难懂,对于风险,理财人员多会用“风险不大”来形容。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招致客户极大的不满,银行在以后的理财服务中应尽力调整,将操作合规化。
(二)长安路支行形象的建议
本文从该行硬件设施条件、该行的声誉以及该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知名度这三方面来说明长安路支行形象。该行的硬件设施条件除了需要符合上级规定的装修配置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当地金融需求的网点。该行的声誉在此次调查中得分5.3,让客户满意。该行个人理财产品知名度的提升,一方面依靠总行对其产品的发行、推广和广告宣传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服务人员,特别是前台工作人员和客户经理在进行理财服务过程中对客户的介绍、分析和推荐。除了要求有上岗资格的人员从事理财业务咨询办理外,还有必要对客户经理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产品的熟悉程度,能更好地给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三)基于个人理财产品质量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得分为4.45,达到基本满意水平。客户对产品的收益率非常重视,但是银行在向客户推荐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切不可迎合客户高收益心理只强调收益而忽略客户面临的风险,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将会引起客户极大不满。
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在此次调查中得分最高,然而标准差也很大,这说明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风险承受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银行在进行产品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向不同的风险承受者介绍不同程度的风险产品。
一、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减弱,股票市场不断攀升,其他个人理财产品表现可观。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稳定。外汇理财产品的设计已经日渐完善,更加齐全,投资收益率也不断升高,相对于长久以来较低的国内存款利率,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将更加巨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资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信息透明度不高,道德风险体系面临考验,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的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客观、合理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营销。
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结构将逐步过渡到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理财产品结构。国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是向全能化、综合化私人银行方向发展,个人理财将由原来的单一的网点业务渠道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变。针对这一实际,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创新理财产品策略。现有的理财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减弱。创新理财产品对现行投资业务进行组合,既可满足客户要求,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又可发掘新的潜在客户,拓宽业务的范围和提高业务的水平。各大银行还应进一步研究满足客户增值愿望的代客户投资的业务,提供综合性产品,根据顾客的与银行交易量的多少,确定对顾客的优惠程度。
二是细分个人理财服务市场。银行应细分理财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开发、推介适宜的理财产品。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象是具有现实或潜在理财需求的消费者,不同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做出迥异的理财决策,因此,对理财客户的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细分市场和提高理财产品的针对性。
三是加大银行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银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前,要认识客户,注重收集及记录足够的客户资料,包括背景、投资经验、投资目标、投资年期、资金来源,然后根据资料分析客户承受投资所带来各项风险的能力,确保所销售的产品符合客户的个人情况和需要,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销售适当风险等级的个人理财产品。
四是加强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银行应通过与信息类专业公司合作等各种途径,收集综合金融信息、宏观信息等,建立理财信息档案,并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客户。
五是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银监部门加强对消费者的服务和教育,出台专门的理财业务指导办法以及监管法规,限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的非理,指导商业银行帮助客户科学理财。
三、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归纳起来,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以下几种。一是声誉风险。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是因为信任银行而把自己的资产委托给银行管理的,收益来源于银行代为投资而收到的资本利得或利息收入。投资者对银行产品的信任,一方面是理财产品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如果滥用这种信任而漠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终将给银行酿成苦果。二是法律风险。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还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三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首要体现为利率和汇率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期货等投资来说风险要小,但其仍然受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影响。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理财产品的客户将损失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另外,如果人民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而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则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四是操作风险。在整个生产、销售和回收的产品线上,每一个环节都蕴含或大或小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销售人员故意弱化了产品的风险,第二种情况是似是而非的客户经理将错误的信息传达给客户,第三种情况则是客户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投资理财业务 现状 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家庭或个人(私人)确定阶段生活与投资目标、制定投资策略与组合、提供税务安排、财产及投资顾问等金融中介服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是一国金融走向成熟的标志,特别是到了我国金融市场即将全部开放的关口,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业务将是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必要性。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家庭或个人(私人)阶段生活与投资目标、制定投资策略与组合、提供税务安排、财产及投资顾问等金融中介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个人理财业务体系的建立尚在探索阶段
与外资商业银行比较,从古老的瑞士私人银行算起,个人理财业务在西方国家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加之外资银行宽松混业经营环境和完善的金融发展市场,外资商业银行形成一套成熟的个人理财业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客户群体的细分、理财产品的开发以及理财队伍的建设等等,因而形成较强的品牌形势。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不占主导地位,理财业务体系、服务品牌均处于初建阶段,劣势明显。
(二)理财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不明显
商业银行现阶段开办的个人理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服务、产品同质性的结果导致“价格战”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抢客户资源的唯一手段。表现为各家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及其他服务普遍不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在发售理财产品过程中竞相提高承诺投资收益率: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过度等等。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
(三)个人理财业务盈利能力较低
个人理财业务尚未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支柱性业务,商业银行持续盈利能力受到挑战。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已较普遍,是世界各大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也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及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为个人客户量身定做长、中、短期理财方案并分享理财收益、分担理财风险等个人理财业务己成为外资银行核心业务之一。而且,个人理财业务是一家银行卓越形象的标志,大多数外资银行都设有专门的个人理财机构。外资银行凭借自身庞大的信息网络,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利用所掌握的各种市场信息,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如汇丰银行把个人理财业务列在首位,其后才是公司业务。
二、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一)“全球化竞争”引领个人投资理财业务需求激增
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零售业组成部分,必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领先银行的争夺点。而个人理财业务中间收入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例达全部收入的30%-70%,而国内的商业银行中间收入却仅占2%-8%,竞争能力明显不及国外银行。因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商业银行大力开拓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的中间业务,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显得尤其紧迫。
(二)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带动个人投资理财业务发展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金融业以及银行业也将发生重大的经营转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其相应的分配制度的新兴经济类型。银行业务也将随着传统的单一的经营存款一贷款业务转向引入更多的高科技含量的中间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中间业务中重要的一大类,必将成为商业银行获取竞争优势而应大力经营的业务。以及随着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得到快速大规模的发展。
(三)居民个人理财需要多样化促进个人投资理财业务进一步发展
中国经济长达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个人所拥有的财富迅速增长,相应的将个人财富进行保值增值的愿望与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汇市都是知识和信息密集化投资行业,广大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投资知识,无法将资产投向这些市场,只能将资产交与银行进行储蓄,然而居民的投资热情蕴含着巨大的理财市场需求。
三、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基于以上现状及必要性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时,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营销以及广泛的市场占有率,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配套设施功能,达到客户理财手段的智能化要求
服务的优越化和快捷化是金融业在竞争中发展的前提。投资理财作为一项新业务,更重要的还要靠电子化的服务手段来提高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要做好:1.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可以帮助银行及时掌握投资理财信息,从而更准确地作出投资理财决策。科学的决策可以提高银行投资理财收益率。2.现代化的投资理财设施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智能化理财方案设计,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提高投资成功概率。3.银行先进配套的设施功能,可以为客户节约时间、节省费用。这样客户自然会主动选择设施先进的银行作为其业务往来行。因此,银行为了提高业务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提高配套设施,通过电脑化、智能化服务,加上高素质的投资理财人才组合,为客户的投资理财活动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
(二)培养理财人员从业素质控制道德风险
个人理财业务不断拓宽及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银行发展高端客户,改善客户结构,还对改变我国银行较为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结构有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理财人员从业素质不高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最大障碍之一,也是银行风险管理最深刻的隐患之一,其导致的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将时时刻刻影响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应该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积极建设一支长期稳定的能力全面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
(三)建立功能强大的个人理财IT系统
由于个人理财对国内银行来说是项全新的业务,因此,银行一般并不具备自行研发相应的业务支持科技系统的能力。然而,要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又必然需要专门的电脑系统的支持。为解决这一矛盾,多数银行选择了引入外部的专业金融软件公司所提供的理财系统。专业的金融软件公司了解个人理财业务,具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有成熟的产品,在提供软件支持的同时,也能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起到咨询辅导作用。在国外,较普遍的理财服务软件工具包括客户经理理财辅助系统、客户经理日常考核管理系统、客户经理综合培养学习系统等。
(四)加大新型业务的宣传力度,创建银行投资理财服务品牌
计划经济时代,银行有“三铁”美誉,即铁帐、铁款、铁算盘,这就是银行的品牌效应。改革开放初期,存款、借钱找银行,银行是社会资金的集散地。目前,居民财富积累水平逐步提高,投资渠道也日益丰富,如何加大银行投资理财服务已是银行扩大与客户接触的有效手段,而中国人有怕“露富”的习惯,银行投资理财服务必须做好广泛的宣传,一要让顾客取消顾虑,二要让客户通过银行理财真正能得到实惠。银行要把金融理财当成创造自身的一个新“品牌产品”来做,搞好投资理财产品的CI设计,逐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投资理财找银行,安全可靠回报高”的良好形象,至此,这一项新业务才可能得到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