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

第1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资源 多元整合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我们应如何解决传统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利用中过度依赖教材,学校资源闲置和脱离社会生活等问题,开发和整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编订者智慧的结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经过多次的改革和修订,目前使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运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和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首先,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不放过细节,并搜集相关资料来丰富教材。其次,教应该加强备课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和教师团队的力量,共同探讨,共同备课。最后,注重教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教材中的事例、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处理教材预设的留白。

二、进行学科渗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课改提倡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蕴涵。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和德育内容,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和素材,通过潜心挖掘和有机整合,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如在五年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课中让学生朗诵语文课本中的《爱如茉莉》,通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感情细腻而真温馨的文章,感受家人之间平淡而浓厚的亲情。在四年级《我的家乡在变化》一课中,让学生课下画一幅心目中的家乡的手抄报,让学生在画画的愉悦中实现德育教育。这种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平衡发展,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整合生活资源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只有将生活带入品德课堂,将德育教育渗入生活,将学习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中灌输做人道理,学生口头应和,心灵没共鸣,行为难改变的教育模式。例如,在《从一滴水说起》一课中,让学生搜集水资源短缺的新闻报道,观察日常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各种节约用水的警示标示,设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案等,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树立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四、利用社会实践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实践性,传统的课程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新课标》提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加深对他人和社会的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我要安全地成长》的教学,联合市派出所、消防、交警等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切身实践学习安全知识,学会在紧急事件中做到自我保护。结合《走出深重的灾难》的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让学生切实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2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 资源整合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发展前景

一、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网络资源平台

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不断增强,于2002年装配了多媒体网络教室,2003年装配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接收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这些年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育资源课堂应用的活动,鼓励学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教师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8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高年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1.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用图片再现情境。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网络中众多的视频和图片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尤其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更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用视频体会情境。①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②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氛围,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为他们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更让他们在获取的信息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3.发挥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模式

(1)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

(2)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品词品句,深化学生阅读情感。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由此我们可根据动画编“课本剧”,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习作教学。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网络教育资源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②网络查寻,启发迁移。网络中有大量的习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这些习作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样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积累词语,能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③网络评析,总结提高。网络教育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

总之,网络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借助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改革时要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丰富,推陈出新,实现交互式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教师素养;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语文是我国语言教学的基础,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在我国起源于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办新学堂所使用的教材“国文”。后,原来的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我国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以语言学习和交流为目的的学科――语文。语文不仅是一切科目学习的基础,而且是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2005年教育部对农村学校合并撤点、撤村归乡镇的办法实施,得到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的整合,节省了资源成本,可以有效地购买现代化教育设备

以南充市的隆兴乡为例,2005年以前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每个村有一个村小,乡政府所在地有一个中心校。那么全乡统计下来就有15所小学校。每所村小至少有语文教师1名,那么全乡农村学校至少需要语文教师14名,加上中心校的,全乡至少需要语文教师20名。而这些学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农村教学点所有年级学生人数总数还不到20人,甚至部分学校只有几个人的情况。如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教学点繁多,无法有效地配给现代化教学设备,农村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书本上。视频教学、幻灯机、动画影像等根本无法实现。2007年全乡教学资源整合,农村保留5个教学点,中心校继续保留。如此,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起来,他们可以更加专心地研究本门课程,提出更多、更有效地新颖教学方法;同时由于资源的整合,节约了较多的教育成本,可以有效地配备教育设备,据不完全统计:全乡投影仪的配置由整合前的中心校1套,整合后每个教学点2套;互动教学室由整合前的0个,整合后每个教学点1个。如此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开心地学习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

二、积极促进教师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2007年以来,隆兴乡的农村学校退休了很大一部分老教师,现在所在岗的教师大部分是2007年后市区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早年的中师毕业生,他们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师范技能学习,教学理念新,现代化教学设施使用能力强,同时他们具有课改意识,能够有效地将“合作、参与”等新的课改术语运用到课堂中去,从而将教师的角色行为从传统的讲授转变成为互动。现代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成分越来越大,如:“谁来帮帮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的互动术语,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主导。同时,现代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运用。如:“同桌互相读读,先左边读,再右边读,读得好了再表扬表扬”“老师跟你合作好吗?”“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课堂富有亲和力,学生敢想敢说,生命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显著了。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在整合后的新进教师中,教师能按照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如:我校杨某某老师的拼音教学课上,师生关系融洽,把四声的拼读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入车辆的行驶,生动贴切,学生从书本中跳了出来,在现实中找到了聚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学习带到生活中去,学生变得爱学乐学;我校李某某老师笑容可掬,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孩子神气活现,字词理解更是联系实际,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图上看一看,在读中想一想,用动作演一演,用声音学一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她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来。总之,多数教师能在课堂中创情设境,通过游戏、故事,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新思想、新方法、能够很好地将现代化教学思想、理念带给学生。同时,由于他们受过系统全面的教师技能培养,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因此他们能够很好地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到教学中来。虽然如此,但是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有效地发挥最好的教育作用。这也正是我国为何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国培计划”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廖炜.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9(07).

[2]叶文静,王先荣.略论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05).

[3]张君.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学苑教育,2009(10).

[4]姚帝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探析[J].语文学刊,2008(22).

第4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但擅长于记忆表象,而且记忆效果与他们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即兴趣浓厚时效果较好,反之较差。下面就如何使用插图、儿歌、谜语、生活经验等资源进行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识记了汉字,才能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师要提高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汉字的学习,探究汉字的异同,牢固地掌握汉字。对此,我利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识字教学与课本插图的资源整合

低年级课本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读准汉字读音。在苏教版第一册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配图的认一认,而且每册教材都有识字教学。低年级阶段几乎天天在识字,如教学“刀”这个字时,让学生先看图,问: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是一把刀。继续提问:猜一猜,刀下面是什么字?学生很容易读出来。如教学“尖”:让学生看图观察,上面小下面大,尖尖的,所以把小、大拼在一起就读尖,不仅读准了音,还记清了形,根据图,连意思都能理解了。

插图在识字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教学汉字的好帮手。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渗透汉字的读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汉字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识字教学与新旧对比的资源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小朋友形象思维占明显地位,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但并不是一点抽象思维能力都没有。其实他们已有了一定比较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弄明白汉字的异同,从而更加牢固地认清汉字。

如人和入,大和太,日和目,白和百,欢和吹,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由于思维的参与,认知过程就更加强烈了,再编顺口溜:“人字转身入入入,大字加点太太太,日多一横目目目,白字上头加一横百百百,白字里面加一横就是自,欢把又换成口就是吹”,就用这种添一添、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使新旧知识相结合,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资源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言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黑板上写上教师的寄语,让学生认读。学生看值日表,认读同伴的姓名,看谁先能帮教师发作业本。教室里的讲台、图书角、饮水机等用汉字卡片贴起来让学生无意记忆,反而记得更牢固更轻松了。

四、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的资源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听故事、猜谜语、读儿歌是小学生较喜欢的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上多编故事,多编谜语,多编儿歌,寓教于乐。如教“鲜”时,教师编故事:有一个人烧汤,怎么烧味道都不鲜美,然后他想了个办法把羊肉和鱼肉放在一起,尝了一口,哇,味道好极了,后来人们就把鱼和羊放在一起读“鲜”。这样把学生带入情境,可以帮助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如猜字谜:哥债是歌,大雨落在横山上是雪,王先生白先生一同坐在石头上是碧等,学生参与其中,兴高采烈。

识记汉字容易使学生厌倦,教师还要多在游戏中加以巩固。比如,课堂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教师可创设采蘑菇的游戏,可以这样引导:树林里的蘑菇可美了,你想得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不过它们还有好听的名字呢,你若叫准它,就送给你,课堂氛围可想而知。还可设计“小猫钓鱼”“摘苹果”“捡落叶”等游戏进行识字教学。

想要使识字教学轻松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习参与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识字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资源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体验,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我想阅读也可以帮助识字。低年级小朋友的阅读量不算大,但他们可以阅读一些标上拼音的小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们可以在班级的图书架上多放些图书,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量也就无形地加大了,真正做到了识用结合。

第5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小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广,单一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尤其现如今高科技发展迅猛,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挖掘、整合教学资源,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延伸小学语文课堂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整合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一、立足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课堂教学中资源的整合,加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其课程资源有两方面: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材、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报纸等。作为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一地按照教材的排序或者内容来硬性地讲解,而是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提升语文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具体如下:

1.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会涉及同一作者的多个作品,便于学生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笔者将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教学。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将杜甫的其他诗作,诸如《春望》“三吏”“三别”放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加深对杜甫的认知,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范畴,丰富教学内容。

2.对同一主题的作品整合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多个主题,如:爱国的、亲情的、大自然的等。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感受、体验和认知,增强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课时,笔者将《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类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诱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3.整合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本题材的选择上也是多样化的,如,日出、还乡、送别等,但是同样的题材,不同作者、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其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鉴于此,笔者将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于同样题材的不同感受,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就“黄鹤楼”来说,有《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再如,就“送别”的诗作来说,有《赠汪伦》《别董大》《渭城区》等。这样将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相整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个比较,借此来强化自我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认知和了解。

二、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

俗话说:“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一语道尽了语文和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借此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笔者在教学中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即,将课堂融入生活、通过语文再现生活、开展多样的语文生活环境等,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生活教学资源整合途径。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为开端或者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接下来的事情,即,编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笔者以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者网络上的热门问题、存在疑问的问题等为主题来开展辩论赛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在阅读文本教学中,笔者将阅读文本内容改编成为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以话剧的形式来再现阅读文本,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的体验、把握,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样,以多元化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不仅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立足地域环境,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则立足于这个之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从中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借以来丰富语文知识体系。如,笔者所在的秦皇岛城市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餐饮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环境资源文化,即,南戴河、北戴河、祖山原始森林峡谷、山海关、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体育基地西浴场、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万博文化城、董家口长城、明长城砖窑群、北齐长城、冀东抗战纪念馆等,笔者可以从这些乡土文化、区域自然环境、旅游胜地中来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强化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等。如,笔者在教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文本中,以秦皇岛的自然资源,乱砍树木、捕杀动物、废水废渣等对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为案例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开展学生假期旅游活动,运用旅游景点中一些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公物上留名(某某某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来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护公物等。运用地区的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感受,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领域。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而忽略了人文、学生等,使得学生的思维都是定向的,缺乏创新、活跃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地挖掘、开发教学资源,借以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环境,使得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师述: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请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

生:……

生:我最欣赏第4自然段(朗读)。因为这一段的好词好句很多,描写的鱼儿也很可爱。但是,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生:哇!鱼真多,真漂亮呀!

师: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喜欢的鱼儿的样子吗?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这条鱼长得真怪,蓝蓝的头上一对鼓鼓的眼睛,金黄的尾巴摇摇摆摆,真可爱。

生:这条鱼身上长满了奇形怪状的斑点,真好看。

生:这种鱼全身长着斑马一样的黑条纹,身子扁扁的,小眼睛一转一转的,真有趣。

师: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样子的。(展示课件)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

(请两个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后,再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生:因为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西沙群岛海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成群结队的,所以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你真会读书!说说从哪里知道鱼的数量多,哪里写了品种多?

生:描写鱼儿的样子的句子说明了鱼的品种多,而“成群结队”和“数不清”这两个词说明了数量多。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爱这些鱼儿,让我们来重温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播放课件,看画面配乐朗读。先指一名学生读,集体评议后男女生赛读。)

2.教学反思。我们对“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何把远程资源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这一课的教学,我自认为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较好:

2.1 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在第4自然段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解决了这一难题,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来游去,立即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多彩神奇的世界。这时,引导学生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像这样恰当地利用远程资源中多媒体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从而使远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7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而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学校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只有这样的教育(即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的),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培养与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新时期对中学生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必须要联合父母、老师、社会及学生自身的力量,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搭建平台。本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已近十年,下面将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认识。

一、资源的类型

年级组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的科室,除了和其他科室有着不同的工作分工外,其工作更加复杂与艰巨,每一项工作与其他科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工作需要同其他科室合作并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另外,还需要家长、社会和学生的支持,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级部教学管理的关键,经过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下面将资源的类型与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图所示:

二、针对不同的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1.优化教师资源

一所学校要促进内涵发展,就必须优化学校内部元素——教师资源。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锐意改革,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牢固树立一切为孩子、为家长、为人民、为社会的服务观念,将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真正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级部在这种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的联系,协调发挥好班主任的纽带作用。班主任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在尊重任课教师的地位及意见的前提下,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但能及时了解各科的教学情况,还能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推进全员导师制。导师制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以外,担负起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级部全体教师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在任何环节上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课后辅导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进行检查督促。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的批改要及时,尽可能采取面批、详批的方式,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做好作业、周练、试卷讲评后学生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的查缺补漏工作,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得满分。建立定期反馈制度(每周1~2次),制作导师交流卡,以便师生相互了解,使教和学更有针对性;通过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鞭策,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

2.拓展家长资源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家长作为学生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和社会越来越不现实,为家育柱石、为国育栋梁的家长责无旁贷。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克服学校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弊端。级部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协同教育。一句话,要让家长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明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在充分认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的基础上,级部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将家长委员会细化为三个职能部门:德育家长委员会,教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委员会。德育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参与级部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德育报告会等;教学家长委员会主要工作是组织并实施家长开放周、家长自习来访、参与成绩分析会;家长培训委员会主要负责家长的再教育,进行家长培训,通过“家校通讯”及“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马克思曾说:“教育别人的人首先受到教育”,这充分说明了对家长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实施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月例会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会议,对级部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评议,制定下月的活动计划。

总之,家长作为陪伴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身心健康、内在修养、外在气质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铁还须自身硬”,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培养出色的新一代。

3.内化学生自身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管理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实现的,班级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可通过组织班委会、实行小组管理等模式完成对班级的管理。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级部在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及学情分析会。学生自治会成员为各班班长,主要任务是协助级部对教学情况、自习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反馈教师上课质量及作业量,协助级部做好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反馈各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协助级部总结和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标兵;负责维持全年级晚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的纪律,检查并统计各班纪律情况成绩;负责年级周工作计划的完善工作,及时汇总每周出现的问题,协助级部发放通知和对外宣传。此外,可协助班主任进一步落实学校布置的具体任务。学情分析小组,由每个教学班推荐两名同学组成教学反馈小组,印发制度要求和有关表格。教学情况调查与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本班各位任课老师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讲评情况,以及对老师的建议等;二是收集本班同学还存在的普遍性疑难问题,以及该学科的学习状态等。教学情况调查与反馈表每两周由教学反馈小组成员在本班调查汇总后直接送交给任课老师,不再由级部转达。此项制度使各位任课老师能更直接和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情;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表彰身边的优秀学生,通过具体的事迹及学习方法介绍、开设相关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发掘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它的涵盖面极广。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中应解放思想,不应自我禁锢。级部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开展相应的教育,如针对女生早恋问题,聘请心理学老师做关于自尊、自爱、自强及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报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聘请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关于理想与目标方面的报告,为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爱心教育,让学生定期参加公益活动,走进社会,开展学校与社区同步教育活动,实现社会与学校同步进步,进而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教育、文明传播的中心,让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丰厚土壤。级部在期盼获取社会关心支持的同时,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多渠道地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仅在进行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中应注意,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整合。

第8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属于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资源,和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性。充分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性,这有助于对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从其有效的作用上来分析,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 特性。

(一)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来说,它除了具备常见的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共享性质只玩,同时还表现出为网络Internet提供出所有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实施访问的权限,它不存在在传统媒体信息之间因为副本的在数量方面的限制所带来的信息无法获取的现象。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都可以遵循自己不同类型的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对一种网络资源实施有效的运用。教学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可以让中职教学的质量更上一个层次。

(二)实效性

对于网络信息的实效性来讲,它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类型的信息资源,在网络媒体中的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实际的影响范围方面使得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得以增强。同时网络信息的提升速度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上升,这些都是其他媒体信息所不能比拟的。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的更新与维护可以在全天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依照相应的需求不断的加以扩增。

(三)高增值性

因为网络信息资源有着较强的共享性、实效性以及传播性,使得它 成为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产出量相对较高的可再生型资源,因此它具备较强的增值性。

二、中职市场营销学中的教学特性探讨

在中职学校当中,针对市场营销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针对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营销人才为主要目标。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的学生,所以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加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相对不足等弊端,传统方式的讲授式教学,很难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的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当前中职市场中的营销教学应当具备自己独有的风格。

(一) 要做到通俗化和生动形象化

当前中职市场中的营销教学和高校中的营销教学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大多对理论方面的知识理解程度较差,所以说中职学校的营销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需要将相对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通过通俗的讲解方式,或者是通过某些现实中的事例等,尽可能让营销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 营销教学应当做到现金与创新性并存

在营销教学中的前沿理论以及最新推出的教学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营销教学的过程中,紧紧跟住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对最新的营销教学理念和资料,次啊去最前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对营销教学有有一个正确认识价值观。

三、网络信息对中职市场营销教学起到的作用

在最近几年当中,一部分中职学校当中的教学硬件设备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包括多媒体的教学的实现,对教学的改革以及课改工作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中职学校当中的市场营销课程课程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中职学校中的市场营销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社会市场信息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人们及时去了解全新的市场动态。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当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让市场营销教学更具生动性

当前中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融入了较多的网络因素,学生对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更加容易接受。传统形式下的市场营销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述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尽管其中也有一些实际的案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方面还是比较的难以理解,营销课堂上的气氛相对比较乏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的被动。但是要是在营销教学中加入一些真实的图片或者视频,这将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让市场营销教学更具实践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尽管他们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学生在创业一时方面非常的强。中职营销教学属于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学生本身对这种理念很男人同。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找出很多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营销学的魅力所在。比如教师拿出一个全新的产品策划方案,让学生从案例实践入手,从网络案例的实践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某些企业是如何对新产品进行营销和策划。

第9篇: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91-02

[作者简介]顾梅玲(1977―),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教师,一级教师。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大教育学原理,针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能力而开发的一门学科。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知识跨度大、学习内容广、实践探究多的学科,这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有效应对综合实践课程知识多元、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充分整合资源,从课程内容跨度大、联系广为切入点,有效整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以“生动”激“趣味”,用“已知”促“未知”,借“平台”促“实践”,有效转化教学难题、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于此,笔者就资源整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实践策略探究,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整合信息资源,增强学生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身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于心理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而言,兴趣就像一块神奇磁铁,能够将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课堂学习。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对象大致是9至13岁儿童,这阶段的儿童的兴趣特征呈现明显的求异性和贴近性,即对于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对身边发生的事物感兴趣。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和兴趣特征,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将符合学生认知期待的各类奇闻轶事、奇特现象、趣味故事等信息整合起来,融入到小学综合实践的课程教学中,作为课程“引子”,将有利于促进知识导入,增强学生兴趣。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上整合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两方面:一是所整合的信息必须要精挑细选,信息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兴趣,也要健康、积极向上,不可一味追求趣味而偏离教学的基本原则;二是在进行信息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转化,信息来源五花八门,语言不一定适合小学生,教师要巧妙转化,使所整合信息更易令学生接受和喜爱。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自我形象设计》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为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将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这一时尚信息资源整合到课程中来。笔者将第一季中Kimi的形象展现到大屏幕上,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Kimi的形象好吗?”很多女生都齐声喊道:“好!”“为什么觉得好呢?”笔者问,“因为长得帅啊,穿得很时尚啊。”学生回答。笔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回应,便继续问:“有不同意见吗?”“有,我们都觉得Kimi的形象不太好。”一名男生回答道,笔者让他们阐述原因,该生回答:“因为Kimi在节目中老是哭,不够坚强勇敢。”两种不同意见一碰撞,教室立刻热闹起来,笔者压手示意安静,接着导入:“看来好的形象不仅仅包括穿着打扮,还包括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打造一个最好的自己。”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之后,教学氛围更加浓郁,学生兴趣大大增加,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

二、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生理解

知识的正迁移又称为“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类学习将对于另一类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正迁移,将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理解速度和知识掌握牢固程度。小学综合实践知识牵涉范围广、多元性强,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非常优越的知识正迁移的条件。有效整合学科资源,发挥相关学科的知识正迁移作用,将有利于降低综合实践课程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速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有效整合学科资源,发挥正迁移作用,笔者认为有三招:第一招,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作恰当的分析解释,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第二招,与其他学科知识练习活动相结合,将综合实践课程知识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第三招,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分析异同,促进学生掌握提升。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综合实践《奇妙的网络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就将课程内容与小学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例如教学设计中有一部分是让学生学用新浪邮箱收发邮件,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收发邮件及浏览器的使用了,学生还不了解的是如何注册新浪账号,因此笔者直接简略教学。“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到新浪网注册一个账号,大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过,进入新浪网有几种方法呢?”“地址栏登入。”“搜索引擎搜索登入。”“导航网站登入。”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注册账号,登录邮箱,并让学生根据之前掌握的知识进行邮箱收发。像这样通过整合学科资源,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化繁为简,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提升教学效率。

三、整合生活资源,推动学生实践

实践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综合实践存在实践范围较窄、实践平台匮乏、实践主题干涩等问题,学生大多数实践活动都局限在课堂上,实践效果不理想,学生探究潜力挖掘不明显。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处处充满着机会和可能,整合生活资源,将综合实践课程融入生活之中,依托生活开展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的平台,促进学生展现自己、探究创造。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整合生活资源要重视两点:一是重视利用生活平台,将实践内容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二是重视利用生活问题,为学生创造应用性实践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