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经济时代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会计目标相对陈旧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但是需要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后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现在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相对陈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简单的为企业经营服务,工作目标整体来说较为单一和过于简化而只能适用于过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也没有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化特点来完善会计工作目标,所以在企业内进行的会计方法主要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对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工作帮助相对较小。过去进行会计工作只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企业没有将各方利益共同发展作为新的工作目标。
(二)会计工作方式落后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相关知识体系和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更有技术含量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带来的变化。虽然企业意识到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但是从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来看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技术含量。企业的会计工作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复合型的会计工作方法而只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却没有取其他管理工作形成多元管理方法。现在企业会计工作对知识经济时代更为复杂的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设备支撑会计工作进行创新升级,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都还需要加强。
(三)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较弱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重视度很高,很多创新工作都需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带动下才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意识和综合工作能力都不够高,在企业过去的经营时期虽然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一般的管理工作,但是会计人员普遍没有得到持续高效的教育培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但是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人才培养来带动企业整体创新的重要性,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激励会计人员进行工作创新,所以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长时间保持落后的状态甚至会造成会计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
(四)会计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在具体的会计体系下进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会计体系需要体现出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时代特性。企业整体来说对会计体系的创新工作不足,普遍是沿用过去的会计体系来进行相关工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全面性,过去对企业部分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企业中的各类财务信息以及决策信息在会计体系内流通较慢,所以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模式都会收到影响。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认识还不足以对会计体系进行创新,特别是无法再体系中体现对新时代更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体系对企业投机活动和相关税务工作等的反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合理设置会计工作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会计工作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需要通过更有效的会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对新时期的适应力和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对会计工作的目标进行优化,过去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企业的运营工作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目标单一而且过于空泛。企业需要根据时代特点来设置多元的复合型工作目标,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利益,还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股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体的问题对应地设置在会计工作目标当中。企业需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抓住工作目标的特点并积极地开展会计创新工作,并为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需要根据具体时期的发展情况来动态制定,企业更需要注重相关工作目标对企业现阶段运营和未来发展的具体作用。
(二)提高会计工作方式科学性
会计工作的方式能否适应企业发现需求以及时代特点决定了会计方法的科学性,所以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现有会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会计创新工作。过去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是单独进行而没有与其他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所以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方向来细化会计工作并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用,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其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方法的技术含量,通过最新的会计理论体系来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同时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高效的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大数据量的财务信息并帮助会计人员及时开展分析和处理工作,企业也能够利用信息化会计工作来带动企?I管理工作的整
体创新。
(三)增强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企业需要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以此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创新。现阶段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较为固定同时进行的工作没有具体分类,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各类分支进行一般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化,充分挖掘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来丰富企业的会计工作方法。企业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重视程度,对会计人员实施动态培养工作并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得到持续而长久的培养。企业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考评工作和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会计人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整改。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来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这也是企业实现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方法。
(四)完善会计工作体系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会计创新来贴近时展需求,实现创新工作还需要从完善会计工作体系来实现。企业需要对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充分的研究,对该发展时代的具体特点以及企业的运营现状联系起来,能够发展会计工作体系来反映出相应的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体系需要丰富原有的内容,应该包含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带来的融资、财务风险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等内容,使企业能够准确地根据体系内容进行会计工作。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速度较快,企业需要把握好对会计工作体系的长久维护和创新,避免因为脱离企业的工作实际而导致的会计工作失效,推动会计工作长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职工的长期实践 所形成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体现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文章对新 时期企业文化的新特点进行了论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无 论从形成或发展,从内容或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 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 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时代特点造就着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在知 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自主 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人们的价 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 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 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死亡)。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不断创 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 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所以,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 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 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智能资 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 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已成 为时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此,核心人才成就 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 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因此,核心人才管理成 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时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新时代的企业 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使企业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倡导 “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张企业经 营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的中心,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一切人 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没有选择工 作的权利,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人本企业文化就是 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而拥有知 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人才选择企业,企业渴求人才的 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 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 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这必然使企业 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通过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 源和市场,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 的一体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 有创新成果,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 重要性,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员工能获 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 益,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个 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一个能不断为 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只能向专而深 的方面发展,成为专门人才,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成为通才。每一件事,每件产品均 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在社会分工方面,个人性逐渐消失,整体性逐渐突出,提倡“ 合作、合作、再合作”,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 比喻成水桶,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 此可知,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而非加减 关系。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 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提高团队效率,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 争。
新形势下,商场非战场,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是竞争中的企 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商 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建立共生互惠关系,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 惠,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表面上看,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 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 而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系统的是否具有优势,而是取决于企业价值链是 否具有整体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加强与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 经营的意识,共同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第
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住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第
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第
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第
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新晨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体育品牌 营销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体育品牌营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体育品牌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 ,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2.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使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体育品牌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3.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体育品牌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4.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体育品牌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5.对体育品牌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二、体育品牌营销的创新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体育品牌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体育品牌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1.体育品牌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观念创新是体育品牌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体育品牌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其次,要求体育品牌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体育品牌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体育品牌发展。
2.营销制度创新
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体育品牌组织新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体育品牌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体育品牌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体育品牌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体育品牌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体育品牌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体育品牌的组织形式。体育品牌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体育品牌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体育品牌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体育品牌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综上所述,营销策略创新。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的创新。就产品的创新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成为核心要素,因此衡量产品价值标准应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对产品进行衡量。所以,体育品牌产品创新必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展产品功能,扩大及提高售后服务的范围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爽:浅谈对关系营销的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7.(1)
一、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会计的影响
(一)对无形资产概念的影响。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同国家对无形资产概念的描述各不相同,同一国家不同作者对无形资产概念的描述也不大一样。我国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2):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和服务长期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切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系无实物形态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高于有形资产一般收益率的利润而没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指无实物形态的、独占性的、可转让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用会计语言来说,即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和流动性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效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及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和有关经济资源的集合等等。无形资产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对无形资产的概括都不够准确、完整,根据上述无形资产的概念,很难从本质上判断出无形资产与其他似是而非的资产的差别。(1)“无实物形态”并不是无形资产所特有的。事实上,有许多有形资产同样是无实物形态的,例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递延资产等都不具有被人类感官所识别的实物形态,但它们都不是无形资产。因此,“无实物形态”并不能作为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条件。(2)以“知识形态存在”不足以涵盖全部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并不都以知识形态存在,如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只是政府授予企业的一种特殊权利,无需付出智力劳动。(3)“无形资产具有长期性”并不符合现实。“长期”应指多少年以上,定义中未予明确。而且实务中对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也难以确定。特别是,有的无形资产并非能长期使用,企业也不必长期持有。因此,作为无形资产并不一定会被企业长期占有和使用。(4)“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的提法不科学。因为固定资产除具有长期持有特征外,还具有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其价值相对稳定,且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报废时要发生清理费用并可收回残余价值。无形资产显然不具备固定资产的所有特征。(5)“是否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确是判定其是否无形资产的关键,但资产只有被有效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否则,即使长期持有也不会给持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更不用说产生超额收益。(6)“能以货币计量”是现行会计假设之一,但在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有很多的无形资产不仅难以辨认,而且无法度量,且其价值极不稳定,如果还以“能以货币计量”来定义无形资产,将会有许多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主要经济资源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
(二)对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的影响。现行会计确认无形资产的重要条件是由过去交易和事项取得、并能用货币计量,一些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因不符合这两点而无法纳入无形资产的范围。据有关资料介绍,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目前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达23项,且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而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只有12项,列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6-7项(3),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而商誉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许多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项目均被排斥在会计确认系统之外。另外,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为遵循谨慎性原则,一般只有在能够确定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支出的条件下,才能计量无形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些做法使得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于狭窄,既限制了大量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确认,也不能保证确认的质量。
(三)对无形资产计量方法选择的影响。现行会计以投入价值基础计量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但以投入价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法源于工业经济时代对有形资产的计量,无形资产采取此方法主要是适应有形资产的计量,使计量方法达到统一。这种不考虑无形资产的特点而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法是不恰当的。首先,无形资产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价值的构成比较复杂,并非单纯的历史成本所能反映的(有时其实际价值同其历史成本相差甚远)。其次,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价值构成形态有所差异,不适宜采用同一计量基础。作为企业资源,有形资产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耗费给企业带来收益,其价值主要取决于取得有形资产时的历史成本;无形资产则主要是通过其功能和运作给企业带来收益,其价值主要决定于所能创造的未来收益,而不是其历史成本。再次,由于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无形资产的现实价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是不断变化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既可能减值,也可能增值,而历史成本却恰恰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这种变化。
(四)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的影响。现行会计模式下,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在一定期限内等额摊销的直线法。这种方法在无形资产占据很小比例的工业经济时代是可行的,因为这样处理既可以简化核算,又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某些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可能达到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而且其价值还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化,如果仍然采用直线摊销法,必然造成各期摊销成本与同期实际负担成本不符,从而虚拟了企业的资产、费用和收益等的基本情况。另外,在摊销的账务处理上,现行的方法是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这种直接冲销法使得“无形资产”账户只能反映无形资产的折余价值,而不能反映其原始价值和已摊销程度,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而影响到对无形资产的决策、评估、分析和考核及实施全方位管理。
(五)对无形资产财务报告揭示的影响。现行的会计报表主要为有形资产设计,反映的重点是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则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上只笼统地列有“无形资产”项目,且排列于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之后,处于次要地位,报表使用者从报表中所得到的只是无形资产的折余价值,无法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构成、收益状况;而在现金流量表中,则是把无形资产同除了长期投资以外的全部非流动资产合并反映,根本无法看清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另外,现行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少,其中列示的几项“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也不包括无形资产的内容。在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种处理方法根本无法体现无形资产的“主体地位”,更不用说为报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公正、有用、充分的信息了。另外,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其价值会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增减变动,且其变动的速度会随着新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加快,特别是在知识更新迅猛的今天,无形资产的现实价值可谓瞬息万变,无形资产所能创造的未来经济效益更是变化万千,而现行的定期(年度、中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远远不能适应这些高速变化的无形资产,因而不能满足利害关系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增加了依靠“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依据有形资产设计的现有会计模式落伍了。为改变无形资产会计滞后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提高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对知识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就必须突破现有会计模式的束缚,创新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践,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模式。
(一)无形资产概念的创新。无形资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概念应概括为:无形资产是为特定主体所独家拥有或控制、无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且在有效使用下能为企业带来不稳定的超额获利能力的非货币性经济资源。这一定义说明无形资产应具有以下特征:(1)归属上具有垄断性,即任何无形资产都归属于特定的主体,为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这个特定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地区、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等;(2)外观上具有无形性,即从外观上看,无形资产没有独立的实物形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形的,人类无法通过感官识别它,只能从观念上感觉它;(3)使用价值具有确定性,即任何无形资产都具有特定的使用方向和使用价值,只要对其有效使用就能为企业带来收益;(4)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即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极易发生变化,因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获利能力也是极其不稳定的;(5)非货币性,即无形资产只包括除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递延资产等以外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拓展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范围。笔者认为,在无形资产内容极大丰富、计量范围急剧扩大的知识经济时代,可将庞杂的无形资产分为以下七类,再分别加以确认、计量,最终将其科学、系统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1)市场型资产。指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和客户相关联的良好利益关系,包括各种品牌的信誉、各种供销及营销渠道、各种有特许经营权协定或有专利使用权协定的合同及其他一些使公司有竞争优势的合同等。(2)智力成果型资产。指企业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专营权、版权、商标权、设计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利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等。(3)应用型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租赁权等。(4)方法型资产。即企业在组织、管理和沟通等方面可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优势,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文化、成功的经营经验等。(5)基础型资产。包括信息技术体系、客户数据库和跟踪服务,网络体系,以及与投资者、银行和金融分析师等良好的财务体系。(6)商誉。指企业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财务状况、资金信誉以及职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处于同行业中较优越的地位,因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较高的声誉,可望在同样条件下获得高于一般盈利水平的能力。(7)其他类型的资产。指以上六类无法包括但又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其他各种经济资源。
(三)更新无形资产计量基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价值会随着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而升值或贬值。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应本着既灵活又务实的思路,区分不同的情况来确定:
1、对初次取得无形资产价值的处理。外购的无形资产,可根据无形资产取得之日的买价或现金等价物与取得无形资产有关的一切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入账,即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接受投资的,可根据合同、协议约定或评估确认的金额作为无形资产价值入账,即以现行重置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关键问题在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笔者认为,在确定形成无形资产之前,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单独处理,若研究开发失败,则作为企业的一项递延资产在以后各期摊销;若研究开发成功,则转入无形资产同相关的注册费、律师费等一同构成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实际上也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
2、使用过程中无形资产价值发生变动的处理。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稳定性,其价值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增减变动。因此,企业在使用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重新评估,此时应根据该项无形资产投入使用后的预期收益来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即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为计量基础。如果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大于(或小于)现有的账面价值,则调增(或调减)无形资产价值。至于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的计算,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无形资产的收益现值=∑(各有效期收益额×折现系数)
受年龄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当代中专学生的思想极具时代特点,因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需要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1.中专学生的思想特点
首先,知识面较广,但是价值观依然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在信息化的全面推广下,中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受个人阅历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在信息的甄别能力上存在些许不足,极易受到别人的蛊惑和影响。其次,性格上比较独立、自我。在这个学龄段,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并且非常注重后期的就业问题,急于得到认可和尊重。但是,在自由受到相应限制的情况下,会出现些许的叛逆,受到些许挫折之后会出现一些自卑等不良心理。第三,积极上进,但是自我管理能力上有所欠缺。对于学习和生活他们都非常的积极,并且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规划,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沉溺在游戏与早恋中,影响了其个人能力的提升与性格的养成。
2.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对于学历都比较看重,中专学历无法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因而在中专学习阶段非常的不配合,甚至在知识无用论的影响下造成了价值观的偏差。在多种信息资讯的影响下,部分中专学生对于主流思想出现了些许的质疑,影响了其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自卑心理较为普遍。大部分的中专学生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因而无法继续参与高中或大学的教育,在个人前途渺茫的心理暗示下,逐渐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第三,思想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不紧密。目前部分中专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且各地区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待加强,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学仅仅按照教材来开展,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目前中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不仅仅是因为学校自身的原因,同样也会受到其它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全面覆盖虽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也给网络暴力、拜金等讯息的传播提供了相应的渠道,这些对于成长中的中专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学校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出于就业率与招生等问题的考虑,中专院校长期以来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关注度和投入都存在较大的不足,致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同时教学队伍的专业素养不强,致使具体的教学工作缺乏趣味性,这也会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三,家庭因素的影响。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上涨,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程度也逐渐的增加,因而造成了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薄弱,家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得不到开展。第四,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人,中专学生自身的行为是可以受到自我支配的,但是部分学生自我要求比较低,因而对于思想政治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意识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了中专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重视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中专学校应该及时的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培养更多专业性强、综合素养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需求,建立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新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有计划性的进行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相关的引导,可以通过本校师生创新事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历并不会限制人生的精彩,通过努力中专生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就。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德育教学逐步的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及在校生活中。鼓励学生全面的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涉猎不同的专业,积攒强大的能量来应对市场的竞争。早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了解到较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让人变得更快乐,同样也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和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思想政治课程
在知识经济的的引导下,不断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及趣味性。首先,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在中专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来探讨思想政治相关的课题,如当前社会的焦点话题“扶不扶”,或者是通过主题班会、相关的文艺晚会等方式来改善当前的教学的现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其次,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设备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维权意识,并且在基础法律知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此来引导学生为人处世。第三,通过公共平台的搭建,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营造学生所需求的教育学习氛围。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首先,信仰教育。为学生营造学习先进理论的机会,从而坚定学生的信仰,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知识经济对信仰的冲击,抵制腐朽的、不健康的政治观、价值观的影响。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使学生能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最后,知识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学生知识价值的观念,知识就是资本,拥有深厚知识的人才能拥有更多成功的几率。
(2)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是一种追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是需要通过培养才能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决于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逐步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关键词:企业营销;市场调研;营销组织
随着人类进步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高度信息化的逐步形成,传统的经济观念、营销手段已无法面对以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挑战,而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神圣使命,而市场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企业的命运。有人甚至提出,营销就是企业的未来。所以,探索和研究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思维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是市场传统观念质的飞跃或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对传统生产、推销和产品本身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经营策略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具体表现如下:其一,传统的市场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
其二,传统的市场观念的手段是销售推广,而现代市场营销则着眼于市场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
其三,传统的市场观念以增加生产或扩大销售来获取利润,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从满足顾客需要中获得利润。
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刨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企业应从狭隘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而且由于知识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体化的发展,并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个整体。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快发展。
2 企业营销制度的不断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建立起网络化、理智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从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二是智能化。它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三是虚拟化。它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而且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3 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市场信息是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使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最大程度的满意。企业每做出一个决定都需要各种信息。任何好的产品和营销计划都需要以全面地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前提。企业也需要了解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充分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调研部门来进行市场调研,也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营销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市场信息和依据。
目前我国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状况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知名企业中的相当多数至今仍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定期和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没有专职市场调研部门和专项市场调研经费的企业也比比皆是,花几百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指导性的市场调查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企业领导和市场营销主管或是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判断,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还需要专门的市场调研。因此,当许多企业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广告促销费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知道有多少钱白白的浪费掉了,浪费在哪里更是心里没底。更有甚者,当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等重大经营决策出现失误,甚至企业因此而垮掉的时候,企业领导最终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一个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市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和增多预算经费,把市场调研工作始终作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4 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
建立一套正规的营销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营销总经理应具备相应的营销才能和管理才能,才能制定出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年度营销计划,明确总部与下属分部的责权利。此外,还要保持营锖政策的稳定性。政策一旦出台,就该按政策办事,至少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让销售人员安心地搞好销售工作。
选拔和培训优秀的推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了解企业的历史与现状;企业的主要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消费者的不同类型、购买动机及购买习惯;竞争对手及竞争策略;推销技巧等等。
关键词: 教材分析 政治教学 教学环节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它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素质。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要想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结构和组成内容。对所要讲的内容及与之相配套的参考资料了如指掌,包括基本的框架,基本观点、基本内容,重点展开讲的部分,以及涉及的一些不同观点和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交叉学科内容,以及涉及的背景材料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教师备课、讲课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积极投身当前改革的洪流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如政治课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和政治动态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规及社会重大事件等。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心得。
1.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1.1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对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哲学部分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通、最一般的意义上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观点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赋予基本观点活力,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1.2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涵义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涵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的学科术语。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学教材需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力求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2.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教材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经验进检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问题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和“主见”,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各种能力的变化。只有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认识到了自己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2.2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指导学法。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根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
2.3根据教材叙述方法指导学生。现行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新课程标准规定: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新教材都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采用了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理论,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从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的编写体例。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这一叙述方式,正确理解教材。
3.根据教材的符号标志指导学习方法
符号标志是指在学习材料中增加一些不改变实际内容的标志和词语强调学习材料的结构和组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有关符号标志学习。
3.1利用标题掌握教材知识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册教材都刊出了大大小小的标题,如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高三教材在每一框题中都列出了不同层次的小标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标题构成的教材提纲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一般认为,产学研三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的确,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是从高等教育提出来的,但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产、学、研都是不同的知识运行的形式,只不过三者的社会任务和运行程序有所不同而已。学——传承知识。以学习已有知识为主的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承,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求学习者有所创新,但主要是教育者传授已有的知识给年轻一代。研——创新知识。无论从事何种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或开发性研究,都是在进行知识的创新。产——应用知识。生产活动是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出社会所需的各种产品。因此,无论是产还是学和研,本质上都是知识运行的活动形式。围绕知识运行,现代的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产——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即依存于“学”;产还有赖于技术的开发,即依存于“研”。只有依靠专门人才与创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更新产品。因此,产离不开人与科技,即学与研。研——首先,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研究的主体是人,需要学校培养科研人才从事研究;其次,科研的课题从何而来?可以说,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绝大多数科研的课题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有些科研的课题,虽属于抽象的基础理论,包括最抽象的数学,实质上也或多或少间接地反映了生产能力与社会生活提高的需求。因此,研必须依存于“学”与“产”,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应用。学——必须联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即平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必须依靠“产”。同时,学要重视学习最新的成就,只有传承最新的科技新成就,才能培养出站在科技一线的高质量专门人才。从上述意义而言,围绕着知识运行,产学研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在现代建设中,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
二、产学研结合的时代性
无论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些思想早已有之:德国的洪堡在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英国所流行的“三明治”教学,有的也叫做“合作教育”,或者“产学交替”的教育,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已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事实上,当时也已提出过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结合的问题。笔者就曾在20世纪50年代撰文论述过三者的矛盾与统一。[1]不过,无论是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是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或是中国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未能充分体现产学研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产学研结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时代来临之前,理解难以深入。举例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虽已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教育方针,但当时的生产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粗放阶段,不需要太多科技知识;当时所强调的是生产劳动的思想教育意义。其后由于“阶级斗争”的需要,生产劳动更演变为惩罚手段。只有一定的时代到来之际,相应的理解才能逐步深入。具体而言: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产学研三者的结合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就是说,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将知识运用于生产和社会文明建设中,才能不断地驱动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如果产、学、研各自为政,互不相关、互不支持,它们就难以结合成为经济社会的核心驱动力。
(2)市场经济的发达,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全球性发展,使人们相信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把产学研相结合作为教育的方针,更加引起关注。
(3)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过去,学术型人才尚可以在象牙塔中培养。今天,应用型人才绝不能仅仅在象牙塔中培养,必须要结合“产”与“研”。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中,可以发现产学研结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产学研结合不仅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其人才培养有逐步高位移的趋势。20世纪上半叶,大学主要培养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型人才,也叫做传统的精英型人才。当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大学的任务,只是中学阶段的职业学校的任务,这一点不论是在二战之前的发达国家,还是解放前的中国,都是如此。二战之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到六七十年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不能满足于中等职业教育水平,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这从美国社区学院职能的变化就可以看出。美国的社区学院,本来称为初级学院,主要是为方便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就近入学而出现的。二战之后,要求提高职业技能的青年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初级学院大量开办职业培训,名称也纷纷改为社区学院。如今,美国的社区学院80%是培养应用性和职业性人才,只有20%是招收普通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说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需要高职。不仅如此,很多高职还上升到本科水平,促使文理学院大量开设应用性、职业性本科课程。进而还出现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课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也是侧重于培养应用性人才。这就是说,产学研结合的时代特点是逐步推进、逐步提高的。我国的政策制定在反映这一趋势方面略显滞后。20世纪90年代初,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的仍只是中等职业教育。当然,中等职业教育也应重视,因为我国的产业大多数技术水平还不高,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到90年代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才大量发展高职。近期,国务院,特别是总理的几次报告,都着重强调高职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培养高职毕业生达1100万人。但对于如何发展,大家的意见还不一致,毕竟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因此应该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现在的本科教育也应大量建设成为应用性本科。
三、产学研的矛盾统一
产学研相结合在本质上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各有自己的目标、任务,应当遵循各自的运行规律和活动过程。产的任务是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它所遵循的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研的任务是创新科技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所遵循的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追求的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学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它所遵循的是教育规律,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三者任务不同,所遵循的规律不同,达到的目的也各异,因此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有重视客观存在的矛盾,才能正确地解决或者消除矛盾。以下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矛盾来说明这一道理。
(1)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的矛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生产的主要任务是制造产品。培养人与生产产品是两码事,是两种不同的任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培养与企业的生产往往会产生矛盾。
(2)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矛盾教学过程主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生产流程往往是固定、单调的,具有不断的重复性以生产同一模式的产品。教学的循序渐进与生产的重复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产生矛盾。比如,学生从学校进入工厂参与生产实践,最初也许兴趣高涨,认为能够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反复从事同样的操作,就会认为学不到新东西,他们的兴趣就会有所淡化,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与生产流程发生矛盾。
(3)课程组织与工艺组织的矛盾课程组织基本上是按照学科进行的,而工艺组织,并不是按单一学科组织。一种工艺,往往凝聚了多种学科;一个学科,往往可以应用在多种工艺上。即使是工艺性课程,同生产流程中的工艺组织也有所不同。
(4)人才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矛盾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要有一定宽度,不能固定于一种工种。人才培养的知识需要宽、厚,岗位技能则更多地要求专一、熟练。宽、厚与专一、熟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客观存在的矛盾不能不重视。如果我们仅仅按照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程组织的需要对待产学研,这种合作很难持续进行。尤其是一些高校学生,参加工厂、企业的生产劳动,学校考试或寒暑假期间,都要停工,不顾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必然不受生产部门的欢迎。那么如何应对呢?下面,提出几点原则性意见。
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原则
解决产学研的矛盾,可以遵循下列原则:
(1)互利性原则(双赢原则)。在产学研结合中,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非常重要。仅仅对一方有利的合作难以长久,因此,在合作中,不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相互关心对方利益,尽量使对方利益最大化,使对方困难或损失最小化,力求做到平等、自愿、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协调性原则。在合作过程中,要共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就是目标统一、内容明确、责权分明,各方受益。如果确属不能同等受益,一方应主动对另一方提供适当的补偿。例如高校提出以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协助解决生产上难题以补偿产业部门在学生实训期间所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