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

第1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在当今网络语言横空出世、无孔不入的语境影响下,面对传统文化积淀少、底子薄的高职学生,要想改善他们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被动阅读的状态,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利用微信平台、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微信;微课

文言文是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然而,在当今网络语言横空出世、无孔不入的语境影响下,面对传统文化积淀少、底子薄的高职学生,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引领高职学生走进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使其耳濡目染并深谙其味乃至沉浸其中,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想改变高职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被动阅读的现状,传统教学模式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利用微信平台、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流行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职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文言文离现代高科技生活中的学生非常遥远,想让高职学生接受和礼遇文言文,那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方设法引导。现在网络用语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口头用语了,教师要遵循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与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打成一片,这样做可以贴近学生心理和习惯,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虽然古人距离现代遥远,但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在情感体验上却有着相通之处,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让高职学生利用今天的生活去体会揣摩古代人的生活情感,以今通古。例如,教师在讲解《前赤壁赋》的时候,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的理解,就完全可以借用网络语言来引起学生对作品和作者的兴趣。“苏轼写了一首叫《定风波》的词,里面有这么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换作你们,大概会说‘我去’‘我勒个去’”。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样词的典雅和洒脱的味道是不是很不给力啊?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是不是?”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一方面让文言文原本的枯涩变得活脱了,另一方面课堂气氛轻松自然了,师生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许多,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2利用微信微课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日甚一日,传统的挑灯夜读已经被低头族埋头手机所取代,而微信更是占据了现代人的绝大部分时间。科技是把双刃剑,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果不能利用科技这种有效手段介入教学,尤其是不能把学生乐此不疲沉浸其中的微信变成利于教学的武器,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只能哀叹“世风不古”,埋怨学生素质低就爱玩手机了,真是愧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所以,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既不能丢弃,还要研究如何把低头族的兴趣点利用微信重新点燃。其实注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因为诵读是感悟品味文本的前提,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课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作品内在的或激昂或低婉的音韵,才能体悟出文本的意蕴内涵。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诵读尤其是美读的有效手段,但是,延续传统的诵读方式,对于整天满口都是网络语言的高职学生来说,绝对无法“感冒”。所以,必须把现代化技术手段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来,甚至能“入侵”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言文诵读产生兴趣,并以此来有效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积累。

2.1利用微信平台诵读强化学生的文言文积累

美文不厌百回读,诵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精华,在培养学生语感、积累学习素材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精彩地描述过:“诵读已久就如同古人之声在喉舌筋骨上留下了痕迹”。这种反复的诵读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够不断地刺激记忆,激活大脑中那些文言词句的信息。在王尚文的《语感论》中还曾提到,人们从书面语获得视觉语感,再由视觉语感升华为笔头语感,从而写出文章来。优秀的书面语言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使视觉语感趋于优美灵敏,从而使笔头语感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于是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书面语作品,这是良性循环。理论上已经把诵读的作用说得非常透彻了,但是,要想让习惯了说“蓝瘦香菇”“女汉纸”“我也是醉了”的高职学生,去一本正经地诵读文绉绉又拗口的文言文,难度很大。有这样一个有益的尝试:在录播室利用著名歌星周杰伦的流传比较广泛、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青花瓷》做背景音乐,诵读《滕王阁序》部分内容,录音制作后分享在微信群中让同学们点评。毁誉参半的评价里,学生们竟然说到了《青花瓷》的节奏和旋律同《滕王阁序》的内容不够搭,应该换个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背景音乐。个别同学又是录音又是视频直接开始比赛,引起了很大反响。以此为契机,陆续通过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来搭配背景音乐,在录播室制作完毕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根据获得的赞与好评,来获得自己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通过这样的互动,同学们渐渐由原来的被迫诵读,变得主动起来,也能通过认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且通过对背景音乐的选择,提高了诵读的感受能力,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

2.2利用微课美读教学带动学生的文言文体验

微课是最近这几年在高职现代化教学中频频使用的有效教学手段。尝试把微课引入文言文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地把传统美学理论揉进教学之中,激发兴趣是首要任务。微课的制作首先从婚庆主持人在盛大婚礼上声情并茂的主持开始,然后用主持人头像做成动画主持效果,引导学生去体会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美读”理论,即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然后以实例进行示范解说并朗读,如《苏武传》中,读到苏武怒斥降汉后又归顺匈奴的反复小人卫律的话语“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时,应调子激昂,问句处上扬,于怒意中现出苏武对卫律行径的鄙视,身为阶下囚却铁骨铮铮、正义凛然。将朗读技巧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微信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将自己的美读成品录制下来,上传到微信平台,供大家批评指正。然后进一步向学生推荐古文、诗词、课文等名家配乐朗诵的名篇,让学生在美读中“触摸”文言文,激活情感共鸣,感悟生命悸动,使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更加深刻。

3利用微课建构学生文言文知识理念

高职教学达到“精要、好懂、够用”即可。高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普遍掌握不系统,对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完全没有概念,也就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句子、理解文章了,学生也因此“知难而退”,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建构学生文言知识理念应是教师着手教学的努力方向。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还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那么学生一定是不胜其烦了。此时应利用微课建构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理念,让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将文言知识进行分类,如分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通假字等,然后利用微课解析这类知识的特点。例如名词用作状语,讲解这一知识的微课要用画好的标签,采用拟人的第一人称方式画外音,根据不断变换的配图进行讲解:“我”的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别是主语还是状语;此外,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有时会省略主语,但是可以补出)。具体翻译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译为“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译为“以……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乘(坐)……”;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译为“向……”。你看,在《鸿门宴》中“翼蔽沛公”中的“翼”就是“我”,我位于动词前,又不做句子的主语,所以是“蔽”的状语,表示遮挡的状态,可翻译成“像翅膀那样”。在《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我”既是“西”又是“东”,表示望的趋向,可以翻译为“向西”“向东”。微课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3~5分钟。制作形式要灵活富有变化,采用简易的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了把知识点讲透,可以多举几个学过的文句来说明特征,并且写出新的句子预留作业,以便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但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旧及新、由课内到课外。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预留比较简单的文言文知识点,如“通假字”的知识,可以用比赛的形式分组,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微课,以组为单位协同合作,擅长画的、擅长讲解的、擅长录制的各自发挥优势,制作简易的文配图,利用手机录制,画外音讲解的微课视频,分享在微信平台上,让大家进行评价,可以作为期末加分的“利器”。高职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高职学生低头一族的兴趣着眼点引导到文言文学习上,才能进一步实现文言文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与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滨.浅议网络流行语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9):117-118.

[2]武小靖.试论高职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学理论,2014(17):152-15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许宜平.“抓”与“放”的艺术:对高职《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3(13):246+269.

第2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阅读兴趣;教学理念;

阅读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及创造力等方面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在丰富小学生文化思维内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环节上,认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的环节,对此,应当加大对其认识。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内容,还要求学生在理解环节中,认真发掘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想要描绘的社会画面,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深刻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评判是非的能力等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理解文章环节中,小学生的形象、抽象思维能力都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局部认知到整体把握,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理解到本质认识等系统全面的培养,在这些逐步升华的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自然得到非常好的训练。对此,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将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意识及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等。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实践

在对小学语文阅读开展有效性教学之前,必须转换教学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上,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发挥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当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角,使其明白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在此教学理念上,教师还应当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是小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此亲切的师生关系上,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为语文阅读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解决问题。教师也应当深入学生中,与学生展开心理的交流,认真解决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一定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的指导原则带领下,按照既定的步骤逐步推进,以期获得理想中的效果。本文将从如下几个环节详细述说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一)课前预习课文

语文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对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前课文预习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中,这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对此,在课前,教学应当循循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各种工作,指出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所要应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做好学习检测的工作,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还有助于改善语文教学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脉络,从而就充分学习到课文的重点知识。

(二)课中提倡学生质疑的精神

小学生是一群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的一群人,他们善于学习新的知识,也希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才有助配合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阅读所积累的经验,真正领悟到文中的价值真谛,同时开启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5]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存疑能力,正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尽快融进文章中。在提问环节上,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允许小学生提出一个“幼稚”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也是学生经过思考或者急需解答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问的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或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问题等。

(三)加强课后回读和课外阅读

课后回读比较重要,一方面是对文章的思想中心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另一方面将课前、课中的疑问进一步做一分析、探讨,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后回读阶段,应当多进行总结性的复习,掌握遗留的知识点,总结学习该类体裁课文的方式,为在下次学习该类文章找到学习的捷径。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增强学生知识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学生将自学的能力应用于日常的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课外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了解这一个世界,丰富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有助于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就是兴趣,教师只有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症下药,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感的培养,使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所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慧;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11期

[2]李梅香;披文入境辞动情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年05期

第3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审美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和广度逐渐的加深和扩大,教学目标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点转变成为以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而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美德思维的主要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不成熟,面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表现得不耐烦,甚至出现厌学心理,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让他们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来感受文章的魅力与趣味,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智力尚未发育完全,而审美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

二、加强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上的特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发掘其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开展教学。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对美感的欣赏能力,现有的小学教材往往会配上生动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对文章的插图进行讲解和巧妙地与文章实际进行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谈到“审美教育”,教师一般可以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美分为以下几种美:第一是自然美,如我们印象深刻的《桂林山水》,文章生动的描绘出了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文章所写在头脑中想象相应的画面,使学生切实的感受文章所表达出的大自然的壮阔美;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风格突出的艺术美的文章,这些课文都是来自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月光曲》中将钢琴曲的节奏形象生动的通过句子表现出来,仿佛带领我们进入到了音乐的世界,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为学生营造出律动的音乐画面,使之沉醉其中。当然,最重要的一种美就是从作者所希望通过文章传达出的一种关于社会正能量的美,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学习到有关社会上正能量的思想美,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课文《挑山工》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生动的句子描述以及图文的表现形式,将工人们辛苦的工作状态以及坚强的精神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达到思想启迪的目的。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

教师自古以来就具有“传到授业和解惑”的职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更是强调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将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通过这种以声传情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对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来说,这种方式也能充分吸引他们学习的乐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重日常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学习是一个双向的沟通过程,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品德、气质的老师往往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 也会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堂之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起着促进作用。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生动的重现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声形并茂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美的感受。当然,中国有一句俗话:“实践出真知”。教师还应该在有条件按的情况下为学生设立一个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参与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美感”。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不仅是相应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改革,也是我国现代化教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美德修养至关重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当然,凡是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也应该适度选取需要进行教学的美点进行审美教育的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美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吕晓英.活・实・美――也谈语文教育改革[J].南京晓社师范学报,2001,(09).

[2]谢皓雪.语文阅x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西部,2013,(32).

第4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1.来自教师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落后,把文言文课完全上成了分析课,即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这种教法,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串讲加分析。这样做的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至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同样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大大挫伤了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因此才有文言文教学用时多、进度慢、收效微、成绩差的尴尬局面。

2.来自学生的问题

2.1 文言文太旧,无味而厌学。虽然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等等,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学生,受到来自各种途径、各个方面的新潮语言文化吸引,如网络语言、快餐文化等等,使他们容易产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对文言文却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文言文太旧,觉得学它没用,于是就厌学。

2.2 文言文太难,不懂而弃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无论是语言本身还是内容都明显难了,许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在了一定的时间还不能搞懂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有了弃学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我认为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方法应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性。

1.导课要引人入胜

教师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了解学情,诊断学情,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导入课题的方法有许多,如“谈话法”:教师通过讲述成语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展示法”:即展示有关教学挂图,教学用具,播放有关影视画面、动漫音乐、歌曲、或者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将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情境中;“测检法”:即教师通过问答、研讨、辨论或通过作业题、检测题来把旧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自学法”:即教师布置具体任务、指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其他工具书、历史文献资料或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学习方式、技术手段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总之,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2.诵读要心口合一

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3.分析要深入浅出

分析指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各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弄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弄清课文的情节线索、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环境场面等。只要适合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训练式等诸多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它的唯一宗旨是用最简洁的办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知识。

4.鉴赏要含英咀华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述说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归纳、总结、述说课文的中心或主题思想;“评议式”:引导学生对课文优点或不足之处如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时代、阶级局限性等进行评议;“迁移式”: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与其他课文、文章进行类比、对比,了解课文某些方面的特色;“感悟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欣赏感悟课文的主题、结构、意境、人物塑造等形成的鲜明艺术特色。

5.归纳要系统及时

第5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偏重于翻译,忽视了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部分初中教师在中考的指针下,着重对学生讲授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强化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将文言文解析为若干词汇和语法,忽视对语言本身蕴含的思想和美感的体会,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自我感悟和体验,降低了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2.脱离文本,片面强调对艺术欣赏技巧的传授

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会直接脱离文本,大量讲授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其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1.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

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要确定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应该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师和参考书的弊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大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会,诵读中遇到生字词学生找注解或者资料自学,基本能弄懂文章大概意思,在诵读和自学中增加了语感和语文知识储备。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预习提纲,学生在通读和预习生字词的基础上,按照提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再次感悟文言文的精髓和重、难点,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2)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文言文内容和形式距离初中生久远,教师应该搭建学生和传统文化的有效桥梁,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增强对文言文中的内容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到文本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讲授《桃花源记》《陋室铭》时可以配上优雅的古琴伴奏,学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时可让学生课下收集景观的资料,让他们讲述对景物的了解,教师播放景观的纪录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3)做好文言文阅读的课后拓展

教师应该关注文言文讲授完毕后的拓展工作,让学生及时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读写结合,根据不同文章特点,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训练,其中最有效和普遍的方法就是书写读后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从整体到细节对文章有准确和详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真情实感进行深入挖掘,这就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再研读和再创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把握文言文学习的精髓,在不断练习中摸索出文言文考试的规律和考点。

2.加强文言文中考训练

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的重点题目,因此,教师要在增强学生阅读素养和情感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加强对文言文题型的综合性训练。

(1)做真题把握规律

教师可以将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做题效率,了解出题的共性角度、思维等,结合自身实际,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联习。

(2)开展针对性练习

①翻译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进行口头即兴翻译,通过课堂比赛式训练和实时练习,提升初中生思考和反应速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中考打下良好的知识和效率基础。

②有效阅读能力训练:对教材的阅读和试题的阅读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习题,在做典型例题中寻找语感,让学生适应考试。教师还要对文言文阅读题进行集中训练,让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再根据文言文试题的设问进行回答,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在争辩和改正中提高答题的方向性,总结答题规律。

3.学生自主总结

老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考试重点。学生自愿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己需要复习的重点,老师在其中仅仅起辅助的作用。发现学生关于复结的好笔记时,就拿出来在全班分享,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换笔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复习中实现优势互补。

总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有效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兴趣,在阅读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将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汉字的魅力美和内涵美,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6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语感。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理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阅读技巧,完全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分析三种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掌握的阅读方法不够多,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这节内容,因为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水城是什么样子,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由威尼斯小艇引出的生活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关于威尼斯的风景画,课前播放威尼斯的传统音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氛围,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画笔和纸板,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关于自己想象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通过图片和自己所画小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更有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本篇文章的具体意境,学习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幽芮擅罱饩鲅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中,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讨论除了这五种玻璃,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讨论完后,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高效教学。

三、引入微课程摄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步入多媒体应用的队伍中。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趋势的发展,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引用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着重讲解了文章重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文章重难点有了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可利用微课程讲授文章重点字词和语句,如这篇文章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教师在微课程中将这句话专门点出来,在微课程中以这句话为基本点,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讲解。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短短几分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集中精力掌握《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让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回放继续理解课文,也可把视频拷回家让家长指导学习。这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促进有效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是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扩大阅读的范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内容繁杂乱

阅读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在精不在多”。但是现在小学拓展阅读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阅读繁杂乱,内容不精。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在选择拓展阅读图书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一般都是卡通类书籍或者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图书,只有很少的孩子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教学辅书籍或者是教育比较深的书籍,即使是选了辅助书籍也是因为应家长的要求。此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拓展阅读的质量。

2.阅读兴趣低

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电视、电脑、家庭影院等进入到家庭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小学生年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不能正确分配课外时间,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上,不会主动的去进行拓展阅读。即便是有人去阅读,也大多是应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并不是真正的对其感兴趣,进而降低阅读质量。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1.以问题出发进行拓展

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接触到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会对教材中的文章产生疑问,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是不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文章时,学生不理解“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两句话,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如果四周都是黑洞洞的,那把胳膊伸直就不会碰到鼻子了啊,为什么会碰到鼻子而且还是接连碰到好几次?作者这样写对吗?”。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相关的资料播放给学生们看,展开拓展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明白“碰壁”指的原来是鲁迅先生生活不如意,“黑洞洞”也不是指的自然环境的黑,而是当时社会背景的黑暗。通过难点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文章,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2.以兴趣出发进行拓展

小学生正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教材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文章时,当学生看到作者回老家结识到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并且只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就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时,就会联想到自己与朋友结识的过程,进而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借由这一点来展开拓展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通过课文可以了解到作者与闰土的结识过程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在离别的时候两人是万分不舍。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人后来有没有见面呢?想不想知道两人见面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教师,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故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描写两人见面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会对闰土的改变以及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无奈之情。通过兴趣来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

3.以感情出发进行拓展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感情,小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的感情态度去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教材上的文章只有文字或者是图片,显然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开展拓展阅读教学,选择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时,只是通过教材文字的描述以及插图,学生完全想象不出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也就不能体会到圆明园遭到侵略者毁坏后那种爱国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圆明园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到建筑的宏伟。圆明园越完美就越能体现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残暴,也就越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各种资料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圆明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情的变化,要求学生课下通过阅读搜集更多的资料。以感情为出发点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而且通过查阅资料等还可以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不断前进。

结语: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现存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再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提升学生拓展阅读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语言积累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兴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92-01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其重要内容,还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性阅读教学特点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创建质疑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想象、学会交流和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主动思考习惯、敢于质疑和批判的人生态度。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虽然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但是每个学生始终是对话的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独立性,使学生自己学会阅读,培养了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在该教学方法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真实和特色的反映,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个体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行为。

2.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需求

开放性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工具,满足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的需求,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减轻学生对阅读的疲劳感和乏味感,提高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阅读教学质量。

3.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气氛

随着知识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地靠课堂教学和课本上的阅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可以在教材上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实际,根据时展特点,扩展阅读内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眼界打破课堂和学校的限制,开阔到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养成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

1.转变观念,保证阅读教学情境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教学模式,刻板单一,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重新树立阅读教学观念。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应该把阅读教学变成复杂繁琐的分析,不同学生对同种的阅读内容是不同的,教师要注重理解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创建充分开放的阅读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和心里活动过程中,充分理解内容、获得启发和领悟。教师要注意这种教学模式重在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的品读和体验,重在对学生感情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鼓励学生阅读个性化;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建立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以往“师者为尊”的心理,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进行教学,创建一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辩论和质疑,勇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张扬个性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敢于当众承认自身的缺点,在新型的民主、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改变学生以往压抑的上课心理,使学生愉快地阅读;最后,教师要使阅读教学课堂体现开放性。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理解,鼓励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辩证疑点、得出结论的主人,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减少阅读的统一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

2.确立开放性阅读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指教材内容要求的最基本的、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教学目标;弹性目标是指教师利用合理的课堂活动,挖掘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发展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建立形式不断变化的鼓励评价措施,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太过单一和刻板,要多种多样、富于变化,比如有自我评价法和同伴互评法等。

3.开放性阅读教学具体活动

(1)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的联系,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小学语文知识许多都是比较抽象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堂和校园内,还要熟悉家庭、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对课外教育资源加以利用,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走进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在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中发现并享受美好的事物。还要利用好网络、博物馆、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2)注重课堂引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丰富学生阅读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仅只依靠课内的阅读,还要培养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范围,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资料,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阅读量。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做好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对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适合的阅读资料进行引导,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课程,比如阅读赏析、阅读汇报和自由阅读等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知识的总结和整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使学生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在对以往阅读材料的总结、回顾和归纳的过程中,获得理解、感受和赏析文章的能力。同时,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综合性比较强,教师要注重新型现代技术手段和跨学科教学方法的运用,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和知识的交叉渗透中,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小学生更是位于语文知识快速积累的阶段,进行开放性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快速积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初识母语、认识汉字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教育的培养中占据主要位置。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接受效果,因此建立探究式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巩固基础知识

阅读素材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和词两个方面,小学生只有在拥有一定字词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探究式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将文章中的生僻词进行注解,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生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对字词进行判断。例如算账一词,它的基本定义为计算账目,这是对会计的翻译,但是该词还有吃亏后再较量的含义。学生要多思多想,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准备与小学生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文章供其阅读是探究式阅读模式的基本准则。文章的选材主要以课文为主,在分析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有益的文章,以减少课文带来的枯燥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语文探究阅读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情绪,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例如,在《狼和小羊》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大灰狼用了什么借口吃掉小羊,小羊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自己提问找同学回答,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刺激性。

4扩展课外读物

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对世间万物最为好奇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好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扩展课外读物的模式,为小学生提供儿童杂志、智慧树电视节目、互联网上等各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下阅读,以此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小能手比拼”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并为胜利的学生颁发奖品,激励其他学生参与阅读的行列当中。

5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思考,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心理进行分析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办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满足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并逐渐加深思考的深度。教师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分清主次,把握住主要问题的发展走向,不偏离主线,减少教学活动混乱等事件的产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具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明确的看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