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间与展示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注重商业展示设计中的细节问题,是提高商业空间展示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常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设计的细节是关乎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第一,注重店面与商标的设计。一方面,店面与商标是商业活动核心经营理念的体现。商标要简洁、易懂、易记,才能引人注意,扩大商业展示的知名度,提高大众对商业活动的关注意识,并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同时,能使人产生朴素的产品文化共鸣,赢得大众对商业活动的支持,使商业展示得到给多人的青睐。第二,对展示橱窗的设计要注重创新性和独特性,能以设计的别出心裁赢得浏览人员的亲切感、新奇感,使其与设计者理念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对商品的关注度,形成自觉地的、有意识的选择、消费商品的行为。第三,注重商业空间设计中汉字元素的正确、规范化应用。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包含的深刻意蕴是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一些设计者为突出设计的独特性,故意用错字,导致错别字对整个商业空间设计效果的“污染”。甚至有些“自造字”,人们不认识,更无从知道其意思。这些错别字的应用,只能换来一时的“哗众取宠”,不能起到商品长远的宣传目的。在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中,我们要树立设计的短期性和宣传的长效性结合的思路。通过细节的控制,努力营造一个文化底蕴浓厚、艺术感染力强烈的商品展示空间,为企业商品的展销提供更多的机遇。
二、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中动与静的思考
1.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动”
在商业空间展示中,“动”元素是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一个标志,利用多媒体、旋转展台、灯光等,能营造一个生动的、活跃的动感展示氛围。一方面,商业空间的展示中的动可以使展示商品生动化,突出了展示空间的活力,形成对参展者强烈的感官冲击,激发人的视觉、嗅觉等器官对商品的感知,使人对商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商业空间展示中的动有效的提高了人流对商品的记忆,使商品的陈列变得生动、夺目,能够更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中,对于动的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通过人的动营造一个相对动态的气氛,以体现商品展示的动态之美。例如人流通道的设计,可以采用斜线式浏览通道设计,增加展示区域的空间感,使人流能最广泛的接触到商品,享受轻松、自在的游览环境。又如,采用滚动式宣传方式,不同时间,人通过同一地点或滞留同一地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立体广告,感受的是异样的空间气氛,增强了商业空间的色彩,提高了商品的宣传效果。第二,通过商品的流动提高商业空间展示的宣传度。这一方面的实现途径较多,例如,利用车队游行,形成独特的展品宣传形式,吸引大众的注意。又如,设计车体广告,使商品展示在更广泛的空间流动。第三,利用展具的流动提高商品的宣传效率。如旋转展台,多见于手机、珠宝等商品的展示,可多方位的展示商品的特点,并结合灯光营造出一个特别的展销环境,能更好的吸引人的关注,产生更强烈的美感和艺术感。又如机器人展台,利用机器人的流动性和语音、视屏等功能,使其带着“商品”流动,拓展了商品的展示空间,同时增强了展示的科技性、趣味性。此外还有旋转展架、自动模型等,这些动态的展示设计很好的活跃了商品展示空间的气氛,提升了商品的人气,促进了商品的销售。第四,空间的动态设计。空间的动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动态空间和顾客的动态空间,在以消费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业空间展示中,服务空间是为顾客服务的,要紧紧结合顾客的空间活动,在商业空间展示中,不但要美化商品的形象,使人感到新奇、亲切,还要注重顾客的休闲、休息空间设计。例如,在超大的展示空间中就需要设计一个中空地带,用于浏览者的休息。如布置休息座椅,设计植物景观、立体广告、商业空间展示介绍等,使顾客能够暂时的脱离展示环境,重新获得参览的兴趣,提高大众对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对认可度。
2.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静”
静态设计可以给人充足的私密感、静谧感,让人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环境中认知商品,了解商品。如传统柜台展示、商品陈列展示等。在静态设计中,一方面,要注重商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利用灯光等营造一个柔和的参展空间,带给人以轻松、愉悦。另一方面,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静一定要结合动才能体现出其特点,发挥其效用。例如,静态的展示设计结合动态的参观,随着人空间位置的改变,不同产品尽收眼底,使人在相对的静与动中认知商品,感知商品的价值,从而形成购买欲望,提高商品的销售效益。
3.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动与静的结合
引言
现代展示艺术设计,从1851年的第一届“水晶宫”世界博览会举办开始,在其建筑和展品上就深深地烙上了新技术的时代印记,使其成为前沿科技理念与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展示设计的风向标,也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等实用艺术形态指明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发展方向。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网络技术、交互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新型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样也被设计师们迫不及待地纳入到展示设计的创意过程之中,用于丰富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为设计创意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新技术对当代展示设计的融合与渗透,对展示设计形式语言渐进发展的作用,并重点论述其中空间与形态两个形式要素的新变化。空间、形态是各种类型的展示设计都无法回避的、必要的形式设计元素,其原因在于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体系的早期构建,主要源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起步较早、发展相对完善的相关设计专业,这是展示设计学科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留下的痕迹,也是众多设计学科交叉、渐进发展的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对展示设计学科未来发展的反思。
空间――被颠覆的界限
空间是展示设计的第一要素,它为人与展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赖以存在的场所。从本质上讲,展示空间的概念继承了建筑学的狭义空间理论,是指运用各种物质要素或界面进行限定后构成的特定区域与场所。在体积上,它表现出三维的特性;在空间间隔与空间组合上,表现出时间的特性;在使用上,表现出明确的功能占有性。因而,展示设计的空间概念也具有物质要素(界面)限定后的传统特性:即时空性、确定性和静止性,其功能占有性方面表现出了更明确的指向性,体现为容纳和呈现展品的空间功能特性,我们可以把其称作实体空间,以区别于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指通过影像建立的非真实空间,是对实体空间的模仿或模拟,它也同样具有实体空间的部分特性与表象,可以通过屏幕实现视觉上的三维特性、通过音乐旋律实现时间特性,从而营造出虚拟的时空效果,但是,在真实性方面,它与实体空间仍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易于区分的界限。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在展示设计中的普遍运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和界限都开始变得颇为复杂,其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发展变化:一是虚拟空间的真实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二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界限被彻底颠覆。在由意大利建筑师马里奥・贝里尼(Mario Bellini)主持设计的博洛尼亚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BOLOGNA)的虚拟剧院中(图01-04),就使用了CINECA公司运用混合现实技术专门为其定制的裸眼3D短片,通过大型投影设备投射到约15米高的宏大建筑空间中,并交替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射技术,它们是传统的二维投射技术和三维投射技术(3D Projection Mapping)。在二维投射阶段,影像、图形与大厅中墙壁上的建筑构件完美组合,成为原有歌特式建筑装饰图形的有机构成部分,并对原有的歌特式装饰风格进行了全新演绎。在三维投射阶段,三维投射技术克服了建筑空间中梁、柱等构件的凹凸不平产生的视觉偏差,在大厅各个实体表面神奇地融合为一体,并将构成空间的参照物――梁、柱等建筑构件消隐在观者的视线里,大厅自然也就变得虚无,投射影像更加凸显。在大厅中央则是运用全息技术360度呈现著名的“伊特鲁里亚陶棺”,短片以其为中心,伴随着漂浮在空中的旋转的陶棺,场景中展现了一幕幕令人难以置信的震撼人心的考古遗迹,使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伊特鲁里亚墓穴之中,追忆着伊特鲁里亚艺术的辉煌过去,淡化了实体空间的存在,完全沉浸于一个真正的、令人兴奋的伊特鲁里亚墓穴的独特体验中。从该作品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使实体空间在艺术语言、展示氛围等方面都有了丰富的变化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震撼感。同时,它通过与实体空间的恰当融合,摆脱了虚拟影像赖以成像的介质――幕布,从而使传统空间的时空特性、确定特性、静止特性变得颇为复杂,彻底颠覆了虚拟影像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的界限。从设计角度而言,这无疑会对展示空间的呈现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拉近空间环境与观者之间距离的目的,使传统的对话方式转变为一种“沉浸式对话”,有利于观众对空间的理解与体验,拓展并延伸了传统的空间概念和功能。
形态――不确定的动态语义
形态是展示设计中的另一重要元素,即展示作品中的各类实体造型(非展具功能形态),它不仅直接参与展示空间艺术氛围的营造,同时还兼具着重要的叙事任务――形态语义。传统的形态设计更加类似于雕塑的创作方式和语言体系:首先,在材质运用和加工工艺方面,都与现代抽象雕塑相类似;其次,在语义表达方面,也是具有造型形态的“模糊性”语义特征,运用隐喻手法来表达涵义;再次,在形态呈现方式方面,也是以三维、静态的形式展现,需要观者进行多纬观察,方可全面获取形态的语义。因此,其显现出的诸多特性,可以将其看作传统雕塑作品在展示设计中的延伸应用,此外,雕塑作品自身也具有艺术品的展示功能。这些对于形态的认识以及创作手法的使用,在展示设计中延续了很多年。然而,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理念在各个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编程后的“数字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还有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等涌现的新观念,都给设计师们带来了丰富的设计灵感与实现手段。如今,许多前卫设计师已经敏锐地将其纳入到展示设计的形态创意之中,这些观念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形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宝马博物馆中,ART + COM机构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形态创意理念――“动力学雕塑”,即用实体的“动画”风格描绘了汽车整体设计与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其整体造型形态的结构为一组金属球面状矩阵,共由一个714个独立金属球组成,在一个六平方的空旷场地上,用极其纤细、近于无形的钢丝悬挂于天花板,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每个金属球体的不同升降秩序,“实体动画”的演绎过程共持续7分钟(图05-08)。在开始阶段,每个金属球处于一种松散、混沌状态,伴随着每个金属球上下方向的舒缓位移,松散的球体开始逐渐显现出第一辆汽车的几何轮廓,然后再恢复到其它状态,变化过程犹如一面在空中飘落的丝巾,轻盈、飘逸,充满了律动感。ART + COM机构用一种全新的“不确定”形态,描绘了宝马汽车公司从过去到现在五款著名车型的标志性轮廓。这件“动力学雕塑”作品,是新技术对展示设计形态创造融合、渗透的典型案例。设计师凭借“数字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平台,颠覆了传统形态静止、固定和消极的呈现状态,以一种全新的“不确定”的形式呈现,增加了造型形态在表现形式上的生动性,也使形态自身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得到了加强。这些都直接影响观者与形态之间“对话”的兴趣度,而“兴趣度”、“吸引力”正是实现展示设计目的和功效的前提条件。另外,动态造型在其通过形体表达语义时,动态的叙事过程,所包含的信息量也非传统形态所能比拟,为设计师传递形态语义信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反思
现代展示艺术是在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条件下的创作,是一门跨越工程技术和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于文化、艺术底蕴的支撑。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否则,创新与发展只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去审视新技术对现代展示设计的渗透与融合,探究其对展示设计形式语言中空间与形态的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带来的诸多影响,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对传统空间呈现方式的颠覆性改变,推进了虚拟空间体验上的“沉浸感”,模糊了传统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界限,丰富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并进一步探讨了展示设计的另外一个形式语言要素――形态的变化现状,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其设计创意观念渗透后的新特征,解析其呈现方式的“不确定”状态和形态语义表达所表现出的“动态叙事”手法的优势所在。另外,新技术对展示设计的融合与渗透,远非本文所论述的上述几种,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新技术语境下,引发对展示设计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当今信息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展示设计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并已经显露出明显的开放性与融通性,表现出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交叉和跨界的整合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示设计学科应该保持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紧密互动关系,积极与最新的科技理论与成果相结合,借助相关学科和专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实现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达到促进展示设计学科整体发展与完善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大众心理;展示空间;上海自然博物馆;照明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大众心理概念解读及主要特性
大众心理是指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社会及其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统一化的、规律化的心理状态,可基本表现大多群众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1]大众心理的概念不仅仅可以通过这样系统的一句话概括,还可以通过其字面的含义进行解读。首先,大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主体人群,同时是能够接受任何传媒途径所传达的信息的人群。其次,心理是人们在精神方面意识形态的体现,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人们内心或大脑中、他人无法体会的心灵感受。而大众心理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刺激和激发,它是立体化的,是人们思想和情绪达到变化的过程,从而使人们有所感所思。因此,大众心理是指具有意识的社会群体通过传播媒介而达到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严格来说,大众心理并不属于心理学的知识范畴,但也存在于心理学之中,同样具有心理学中社会心理、知觉心理等心理学的特性,是一种与人类情感更贴近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众心理是将心理学与普罗大众生活中的一些个性心理活动和感受相结合的一种情感表达。当人们处于一种新的环境时,其感官与心理联合产生的体验就是大众心理的一部分,而这些不同的心理体验也同样对应着大众心理中的部分心理特性。
1.知觉心理
知觉心理是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来达到促使人们观察、了解事物的目的,利用受众的直接知觉来接受信息,间接知觉来总结经验,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开端。知觉心理受到人们直观感受的影响,其中空间秩序和人的通感与联觉(即人们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够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统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期待的行为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从众心理是带有一定贬义性质的,多指社会中“随大流”“跟风”等现象。但同时,从众心理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2]而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大众来说,从众心理更偏向于一种求知心理和猎奇心理,即从众心理中的求知性与新奇性。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所观所听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所感所思,受之于众而感知于心,这种体会既是普遍的,同时也是个性的。
3.色彩心理
英国著名的学者约翰・拉斯金曾经说过:“当你在绘画时,你在画布上添加的每一块颜色都会因为你在其它部位添加的别的颜色而有所不同。”[3]色彩心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不同的色感,使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人们的年龄、情感、和情绪等因素影响着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例如看到红色时想到热情,看到黄色时想到温馨等。色彩心理也是人们接触设计作品与空间时最为直观的心理特性。
二、大众心理在展示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照明是展示空间的灵魂,那灯光就仿佛是灵魂的指引,既照亮了展陈,也为人们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欣赏氛围。通过对大众心理的了解进行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站在大众的视觉角度,进一步体会大众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营造空间照明环境的方法。笔者将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分析大众心理中部分心理特性在其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利用知觉心理营造空间真实感
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中,知觉心理的应用多体现在其空间性与通感性上,从而呈现出展示范围的空间感和内容的真实感。
首先,展示空间中人们的知觉心理来源于对空间环境的直观感受,因此利用灯光营造空间秩序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按照地面上、或墙壁上具有指示性质的光斑行走,这样的灯光可以通过射程较远、色温较为舒适的筒灯或射灯达到空间导向的效果;自然光的结合也使人们能够在出入主题展厅时与外界得到某种关联,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建筑物的外形来确定窗户方向与形态,采用自然采光的两种基本模式――侧向采光和顶部采光,达到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之间的连接[4](图1);在“生命长河”展厅,悬挂在半空中的海洋动物模型灯光设置根据人流走向、人的视觉习惯进行布置,调整射灯的照射角度,避免眩光的产生(图2)。
其次,知觉心理强调人的通感与联觉,即人们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够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统一,从而得到更具体的心理体会。在展示空间中,通觉与联觉需要让人们参与到展示的内容中,结合灯光营造出的真实氛围来体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动植物演化区域的展柜里运用了软包天花的灯光处理方式,结合设置在角落的两盏LED窄光灯进行局部照明,同时展柜下面设有一个可以排放气体的小孔,参观者走到展柜前不仅可以看到柜子中的动物模型,还能够闻到相应的气味,对所营造的场景有更深入的体会(图3);鸟类展馆中某一展示区域,眩目流动的灯带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让人们对所看到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图4)。
(二)利用从众心理萌生新奇感求知欲
在展示空间中,人们根据个人喜好观赏展陈区域,并带着一定的好奇心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意识。因而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中,更多的是利用从众心理的求知性与新奇性进行灯光布置。
首先,求知性心理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的求知欲望、对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领域的探索、对自己专业兴趣所在的求知欲望等。[5]而展示空间中人们的求知性心理一般体现在展示板和展柜的陈设区域。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展示板周围采用可以单独调光的导轨射灯,并且根据展示板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布置,同时为了保持天花板的整洁,选用尺寸、系列相同的灯具,并且为了防止直接和间接眩光,灯具上都配有挡板等防眩光的配件,使人们能够舒适阅读展板上的文字(图5)。展柜的灯光布置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软包灯光形式之外,还在大型展柜周围设置面凹槽,安装线性荧光灯带,产生柔和漫射的均匀灯光,同时展柜内采用小型LED灯珠与防红外线的保护膜相结合,使展品暴露在红外线照射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既使人们感受到了展示内容的知识性,又对展品进行了保护,一举两得(图6)。
其次,从众心理的新奇性促使人们对展示空间产生新奇心理,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视觉刺激和感官体验应用在展示当中,空间面积上要相对大而空旷,借助舞台灯光的照明形式对空间进行照明,凸显身临其境的展示氛围。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走进非洲”展厅运用了多种营造舞台效果的灯具,例如景幻灯、天幕效果灯、追光灯和电脑灯等,控制灯光照度和照射角度,避免直射动物模型防止曝光,结合可以收起、放下的幕布播放动画,使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非洲辽阔的草原之上(图7);动物标本展示区采用重点照明的方法,利用电脑远程控制的成组LED射灯及筒灯对标本进行照射,对毛发、头部进行重点照明,对局部具有特色的皮毛、脉络进行均匀照明,突出纹理细节,增加光影效果,展现标本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图8)。
(三)利用色彩心理促进情感体会
在展示空间中,人们会根据肉眼看到的色彩对空间环境产生进一步的心理感受,融合灯光与色彩,营造出该空间独有的主题氛围。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宇宙起源”展厅,整体采用蓝色的环形荧光灯带与导轨灯相结合,在蓝色荧幕和展板的背景衬托之下凸显宇宙的神秘感。同时因为空间环境光较暗,而出口处与下一个空间的连接较明,为了避免明暗空间交界处灯光对人们眼睛产生的刺激,设计师们在这个区域设置了一些照度相对低的展柜和展板,使人们能够适应明暗光线的变化(图9)。
三、结语
光可以是我们探究室内空间,建立视觉层次的强大媒介。[6]展示空间中的照明系统是以具体而精准的形式传播光源,通过灯光的设置和应用使人们由认识到产生情感和意志,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大众心理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并非直观的一种意识形态,有时它能够通过人们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有时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照明是具有心理价值的,大众心理与照明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也是展示空间独有的一种空间特性。如何在进行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将大众心理的特性融入其中,探索新的灯光布置和照明方式,使人产生更多的心理变化,是我们今后仍要继续研究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奉彬.大众心理在广告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1).
[2]侯桂红.从众心理现象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
[3]王子健,马振庆.色彩心理作用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舞台,2013(2).
[4]姜萌.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
[5]王悦.受众心理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受众选择心理在大众传媒中的定位[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关键词:数字信息技术;展示性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激光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方式的发展。就如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而言,其形态已摆脱了传统意义展示信息的方式,也突破了以空间围合进行空间表现的形态束缚,逐渐演变成以数字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媒介传递方式,对展示性建筑的内部进行空间建构的设计方式,从而实现文化、艺术、思想、技术等信息的综合传播。
1 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概念的界定
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具体是指建筑内部的墙面、地板、天花板、展板等实体结构共同构筑成的围合建筑形态,为人们构建出一个用于开展展示活动的空间场所。展示性建筑不仅拥有服务于展示目的的独特外部形态,其内部展示空间存在更为人们提供观光、参观以及学习等重要功能服务。展示性建筑的气质主要依靠其外部形态来体现,但在传递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则取决于其内部空间形态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展示性建筑不仅需要通过外部形态来强烈表达其类型特质,还需要通过营造其内部空间形态来提升建筑的展示性效果。
一般地,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并不复杂,以提供展览陈列活动的空间类型为主。然而,随着社会逐渐朝着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全球各地持续涌现出多种展示目的、类型、功能皆不相同的展示性建筑,其内部空间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展陈空间已将传统的狭义范畴突破,与娱乐空间、观光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种类型空间发生了更多的联系与结合,从而发展成为复合式、综合体的概念。展示性建筑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内部行为活动,而其内部空间的建构形式也愈发灵活,各种技术的发展更是积极推进了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设计手法的多样。
2 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特征
数字信息技术涉及面非常广泛,既包含数字的表达、存取和处理,也有数据的传输和控制等。例如,微电子技术――提高存取数字信息的能力,光纤技术――提高传输数字信息的能力,光电技术――提高变换数字信息的能力,计算机软件技术――提高转换及控制数字信息的能力等。
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如激光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影像技术等,已经被大量运用于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设计上,从而促使其内部展示空间形态的设计手法和展示方式等获得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往内部展示空间形态的设计通常都是针对人们的触觉、视觉等感官方式来实现的,而现代化的展示性建筑不仅要传承传统空间形态的实体化特征,还需要通过对音频、影像、电子图形、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为参观者创造出一种虚拟化、模糊化、媒体化的创新型内部空间形态,从多元化、多角度的媒介传递方式对内部展示空间的形态进行设计,全面实现对展示信息的文化、艺术、意境、思想等内容的传递。
基于数字信息化的展示性建筑内部展示空间形态拥有不确定性与可变性的特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对于建筑的审美倾向,从以往的总体化、清晰化、理性化审美思维逐渐演变成自由化、混沌化、感性化的审美思维。因此,人们在追求展示性建筑的内部展示空间形态时,更加强调其不确定性特征的自由化发展。通过有效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空间概念产生影响与改变,使其空间呈现出动态的多角度、多功能、多层次的有机组合,促使空间变得虚拟并富于可变性。与此同时,建筑领域对于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强烈,于是建筑设计师们在创作展示性建筑的内部空间模式时努力创造全新的形态建构表达,从而出现了流动的、持续多变的艺术表达形式,成功将传统的、永恒的、稳定的空间模式打破。总之,数字信息技术的可变性特征能够促使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的姿态表现得更加丰富多样与灵活生动。
3 基于激光技术建构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
激光技术能够使得有颜色的光线朝着特定方向聚焦发散并绽放光芒,有着强烈的聚光效果。在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利用激光的聚集性、方向性等特征,通过光线将已有的实体围合空间形态进行重新限定,划分出多个非实体化的、虚拟的空间形态。激光发射器将持续改变自身的方向,于是发射出来的激光束所分割的空间形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促使空间形态展现出一种极为不确定的、独具科技感的展示效果。
激光技术的广泛运用会带来一种自由的、虚拟的、魔幻的展示空间形态,从而突破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展示性建筑几何空间形体,展现出不确定性内部空间形态特征,与时代的科技发展完全接轨。例如,德国某艺术文化中心,如果在已经完成的内部展示空间里大量安装激光影像装置,那么其激光光束的可动性以及可变化的方向、角度等将成功分割既成的整体单一空间,大大提高其内部展示空间带给人们的动态感,为艺术文化展示活动提供更加多样的内部空间体验,促使活动的参与者、参观者能够在不确定的空间体系当中感受到发展的、运动的、不确定的思维审视意境。
激光技术拥有灵活界定并划分建筑内部空间的特性,这就促使展示活动的参与者能够在空间环境里,伴随持续变换方向的激光束产生虚拟的展示空间形态变化,体验到一个全新的展示空间形态。激光技术的运用所表达的这种不确定性空间感受有效突破了传统的围合,为人们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秩序和空间行为,对人们的参与活动和观光活动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实现了营造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可变的、动态的、不确定的虚拟空间意境的目的。
4 基于多媒体影像技术建构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
传统展示性建筑营造的内部空间形态大多数都是通过空间形体的组合、穿插以及变形等抽象手法来构成的,或者是通过对视觉象征手法的有效运用来表达出叙事场景抑或是叙事意境。然而,这种方式构建的空间形态所营造的展示效果通常都是静止且固定不变的,并不能对展示效果的信息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如果积极采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将影像视频作为设计手法,就可以将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所要展示的信息更加生动地、更加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从而通过视觉影像为人们营造出一种更为直接、体验感更强的意境空间。
多媒体影像技术主要是将声音、影像、色彩等要素集中在一起,把展示信息通过动态方式,基于幕布、荧屏或LED显示屏等多种介质形态予以展现的技术手段。如果是从视觉传递这一角度出发,采取兼具声、色、形的多媒体技术动态化形态去优化展示效果,那么跟以往完全依靠形体来表现信息的形式相比,这一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内部空间形态将更加有效与直接,也更有助于帮助参观者对所要传达的信息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般都能够促使展示性建筑内部空间形态随着影像的图案、色彩等相关信息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空间形态的稳定性、单一性得以转化为充满可变性、趣味性,以图像视频、虚拟三维图形以及动态演示等方式凸显出信息传递的多样性、丰富性、可变性,各种不同需求的展示都能够得到体现。为参观者营造各种各样的展示场景和意境。可以对参观者带来极大的兴趣吸引,同时带给他们内部展示空间形态的全新感受,帮助展示性建筑营造出各种类型各异的内部展示空间形态的展示理念,其直白、生动的展示形态和效果很容易被年龄结构各异、文化层次各异的参观者共同接受。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名为“东方足迹”的中国馆展示区域,运用多媒体技术放大了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参观者营造的空间展示形态是流动化的,依据全景画卷的形式逐次展示图画全景,形成了动态化、立体化、多角度的可变性展示界面,使用鲜明的、生动的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技术对画卷中热闹非凡的历史人文进行了细腻而真实的再现,给观者留下深刻记忆。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H&M(Hennes&Mauritz)专卖店,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将形态不规则的LED彩色显示屏放在内部展示空间里,对展示信息的效果通过动态化的视觉影像进行呈现,以传递出该专卖店所经营的品牌的信息和文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使空间内部展示形态能够伴随影像的动态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动态展示效果,为参观者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前卫的、时尚的品牌意境。
5 结语
当今社会呈现快速多样性的发展态势,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设计师们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设计创作空间,展示性建筑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多元化的空间设计理念迎接着时代的进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以动态立体式的媒介传递方式对展示性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与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畅.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景观元素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2:45-46.
[2] 梁岑,贺冠男.建筑中的城市感――城市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3(05):140-143.
【关键词】 城市地铁;车站;周边空间;设计
1 车站空间及其衍生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1.1 以其依托的城轨空间基础不同划分
主要包括车站、区间衍生的城市空间以及车辆段衍生的空间,前者包括沿线交通空间衍生的所有地上、地下空间及与其他城市功能的联系界面,主要表现为一些具有特定功能内涵的地上、地下单体空间,承载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联系沟通是其基本特征;本文以车站衍生的城市空间研究为主。
1.2 以其自身的功能不同划分
包括交通联系、过渡空间(可视其空间尺度复合进商业零售等其他功能)、地下商业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交通枢纽、地面综合体。
第一种主要是为定向或不定向人流提供城市功能的转换界面,一般规模不大,甚至只是一个连通口或过厅,但也有一些具备零售商业的空间条件,当然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流量,可以提供较好的客源条件。
当第一种空间具备一定规模时,其主体功能可能会逐渐向商业转换,单纯与地铁车站连接或不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并不具备较好的吸引力,它必须同时提供一种过渡功能而非行程目的才会发挥其全部商业价值,因为受规模、形态和技术、规范条件的限定,这样的空间不可能具有成为商业行为目的的条件,于是,第二种类型单独出现的可能不大,他必然会也必须要兼容第一种功能。
同样,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一种联系的副产品,它也不太可能单独成为人流动线的终点;交通枢纽是对不同交通形式和同一形式不同系统的人流集散组织场所,发散式中央空间是达成这种人流交换的核心,由于具备一定规模,它也同时提供了功能复合的条件。
在获得一定规模地表用地的情况下,轨道交通节点(主要是车站)的价值和效率都会因该用地适度功能和规模的开发建设而大幅提高,反之也会为该地块的城市功能提供便捷交通条件从而带来一定的人流,如果用地位于一个较具规模的城市功能区内,则在此地块上的综合体可以作为该功能区的门户成为交通人流的终点,因此必要的开发强度和适当的功能定位是该种空间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1.3 以其空间位置划分
可分为地上和地下空间两类,上一分类中的地面综合体属于前者,其他的属于后者。这种分类的主要意义在于其所受限定条件不同,前者在管理上受规划限定较多,在技术上取决于工艺布置和结构体系;后者主要应考虑规范条件限制和工法及设备支持。这种不同的侧重主要对设计策划的技术阶段和考虑起作用。
1.4 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关的城市空间的特点
如上文所述,可以归纳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关的城市空间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形态、规模和功能决定于其所依托的城轨设施的工艺、技术、工法条件。
2.建设策划决定于其所依托的城轨项目的建设计划和周期。
3.空间质量代表城市形象,直接影响乘客出行感受。
4.建设成本较高,开发强度有限,直接收益回报不理想,且短期内难以预期。
5.与城轨的建设运营存在相互干扰,环境质量有缺陷。
2 地铁车站与周边空间的设计方式
作为与城市客流发生直接关系的空间节点,城市交通站点具有位于城市空间中心、人流量大等优势,具有节点带动区域,区域促进城市更新的作用,现对常用设计策略论述如下:
2.1 通道连接
由于轨道交通多建于城市已建成区,城市空间基本建成,但地铁的大客流对周边城市功能形成巨大吸引,对地铁的接入具有较强需求,为周边城市空间提供地铁通道接口,可有效解决地铁与城市空间建设不同步的问题。
图1 通道连接示意图
2.2 地下空间一体化
此种开发策略类似通道连接,但是连接效果较通道连接更优。
图2 地下空间一体化示意图
2.3 下沉广场
当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市空间节点时,将其结合建设,将地上、地下空间有机连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站点建设对地区空间的提升作用。
图3 下沉广场示意图
2.4 综合体
相对于地铁与建筑的联系,综合体将地铁车站转化为整个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车站与建筑的关系已转化成为建筑内部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此种策略下的一体化开发要求一体化建设,对建设时序要求较高,但一体化效果最好。
3 地下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典型形式
3.1 地下车站结合周边建筑建设地下交通空间
地下交通空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地下停车场需要一定体量空间的交通转换空间,典型形式见图4,如上海南站动力广场的地下停车场;另一种是交通联系空间(如与周边建筑、城市区域的地下通道),典型形式见图5,如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1号出口的地下过街通道(见图6)
图4 地下停车场
图5 地下交通联系空间
关键词 变电站;视频监控体系;系统设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16-01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用电量的增加提示着我们要尽快的提升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将电力系统构筑成为自动运行的智能化体系。在诸多的电力企业已有集中式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设立,这能够极大的提升电力生产的安全以及可靠性。在诸多的组件基础上多加了遥视的功能,呈现了电力系统的诸多极为重要的监测点。
1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利用数字视频处理为核心的技术,即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它将光电传感器以及计算机与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诸多的技术形成新型的监控体系。该体系运用嵌入式网络视频的编码仪器,实现全程化的系统处理。系统运行有六大特点,运用当下的网络资源,不用重新构筑监控系统的光缆以及设备,就可以进行远程视频的监控;并且系统的拓展功能极强,在有网络的区域增加监控的设施设备就能够拓展新监控点;网络的提供商会维护网络,前端的设备随插就可以运用以及免维护,维护系统的费用很低;系统的功能非常的大,运用很灵活,全数字化的录像,保存以及检索就很方便;任何的一台计算机,安装了客户端的软件并且授权,就能够形成监控的工作站;Web Server视频散布为基准,利用IE浏览器及时的实施监控,操作的界面非常友好,客户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2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构筑目的
近年来电网建设业快速的发展,各大部门之间协调统一以及管理统一的需求逐渐的显现,大监控成为了变电站的监控网络的首要条件。大监控就是将变电站的诸多系统统一的监控,各大变电站以及消防系统、管理系统都采用开放的监控平台来进行各个目标的实时监控,同一个监控点的诸多信息都可以共享的。及时的监控变电站之内的各个类型设施设备,控制屏的显示、仪表显示数、开关室的设施设备等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的监测变压器的油位以及火灾的警报体系,周边的环境情况,调节适合的温度以及湿度,空调机的启停以及瓦斯是否泄漏等诸多的危险情况;随时的将变电站的大门以及主要的通行道进行监控;及时的接受各个部门的红外警报以及门禁的状态信号;进行追忆事故,辅助技术人员查探故障的原因以及变电站的状态,最终找到最根本的事故原因;运用远程监测功能,进行及时的远程监控,调度中心的技术人员,对远方任何一处的变电站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技术、操作指导;运用远程教育实行检修的标准化作业并进行实时的培训,及时的存储录像并作为以后的多媒体培训的教材。以上都是变电站数字视频监控体系应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监控作业。
3 数字视频监控体系的设计要求与结构
3.1 兼容性要求
系统要可以支持诸多的设施设备,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编码方法等的变电站设施都可以接入系统,降低前端设施的更换次数以及改造。若是必要的设备变更,就要尽量的降低更换的数目,一定要避免前端摄像机以及警报器的变更。
3.2 带宽适应性的要求
当下的变电站可以将诸多的2Mbits带宽实行合并,供给用户高度的带宽传输通道,所以,系统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带宽适应性能,可以依据不一样的带宽自行的实行调节,利用有限的带宽来传输最大限度多的图像。
3.3 安全性的要求
硬件的安全性以及网络的安全性都是较为重要的,集中的管理方式,让系统的管理中心成了极为重要的阶段,管理中心的诸多运行数据都要进行相应的硬件备份,主要的设施设备之间要可以实行随时的自动切换。视频监控体系以及电力的区域网络要实行链接,所以,这就有很多的病毒以及网络的攻击,这严重的威胁到了视频的监控系统,系统要及时的采取隔离保护的方式,保障体系的安全性。
3.4 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规模大小要依据电网的区域范围以及变电站的数目进行自合与定义,构筑视频工作站点在集控中心,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利用此工作站点获取授权以及实行远程监控。各个变电站的流媒体的服务仪器都承载诸多的音频、视频以及警报数据等转发,呈现系统的负载均衡性能。集控中心对所有的监控端、各个服务仪器等实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并能够在没有技术人员值班时实行远程控制,并构筑本地的监控终端在各个变电站。
4 数字视频监控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系统的集成
变电站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应依据实情设立综合的管理体系,将站内诸多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如环境的监测、火灾的警报、视频的监视等等,对站内的一系列数据以及传感器的开关、设施的状态实行综合的判定,利用诸多的识别技术并与别的系统一起运行实行数据的智能化处理。综合运行的管理系统管理的信息区非常大,并且数据量也极度的多,不适宜直接跟生产控制大区位的监控连接,设立单独的综合运行管理体系,并且利用隔离设施装置和计算机的监控体系进行信息的互换。
4.2 自动化系统的终端接口
依据不一样的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构筑通信的接口程序,让数据能够实时共享,运用变电站已有的自动化设施等,多加视频设施,将监控系统的软件实行第二次的开发利用,如通信的接口、数据的组织形态以及画面的组织形态,体现无缝的接入,为建设节省投资。
5 结束语
网络视频监控体系是一种集诸多的高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现代集成系统。将当下所有的变电站监控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呈现远方的远程监控,包含防火、防盗、监控等功能,从而很好的解决变电站的可视化现场监控以及周边环境的监控,为建设智能化的变电站监控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污水泵站;VPN网络;组态软件;变频调速;远程监控系统
0 引言
国内污水泵站日常运行及维护工作,一般采用人工巡视检查的办法,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反应慢的缺点,这种管理办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另外,过多依靠人工操作也使泵站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能耗水平很高。因此,实现泵站远程监控,不仅对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为泵站的节能增效与集中管理奠定了基础。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先进的VPN网络(虚拟专用网)和成熟的InTouch软件的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叙述了系统的架构,并对InTouch 平台下的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在污水泵站采用变频调速的的意义、恒液位控制的方法及其节能效果。
1 工程背景
为提高点多面广的泵站管理效率和控制水平,强化污水泵站的区域调度及全程调度,宁波市排水公司于2003年开始对泵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试点;于2006年实施了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并设立了泵站监控中心;至2010年初已完成了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第四期工程的实施,共有28个泵站实现了自控系统改造,泵站设备运行信号、泵站视频监控信号在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同时,可在监控中心远程控制泵站内设备的运行,实现了泵站的自动化运行。
2010年底,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五期工程正式启动,新增18个污(雨)水泵站改造,它是前四期工程的延续,并与原系统进行无缝融合。该污水泵站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内外先进的集网络技术、图像远程监控技术、PLC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从而将宁波市排水泵站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2 系统结构
本工程设计采用世界先进的控制技术,通过在各个泵站与中央监控中心之间构建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业网络)通讯网络将各个泵站自控系统的实时数据信号和视频信号采集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中央控制中心可对泵站进行实时远程操作。
遵循“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设计思想,整个系统分上位机监控层、PLC控制层、现场仪表层和通讯网络几部分,并具有充分的可扩充功能,以便新建泵站陆续加入到监控系统中。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1 污水泵站监控系统结构图
泵站监控系统各子系统的组成技术与功能简述如下:
1) 网络通讯系统
鉴于各污水泵站分布范围广,系统采用VPN网络。配备一套适合该泵站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组建各泵站与监控中心间的网络,将各污水泵站和监控中心组成一个局域网。
泵站与监控中心采用虚拟局域网连接,在每个污(雨)水泵站内均设置一个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该交换机接入VPN网,泵站内的所有网络设备(PLC、视频服务器等)与该交换机连接。同样监控中心的交换机也接入该网络,监控中心内的各计算机系统(工况监控计算机系统、图像监控计算机系统等)接入该交换机。
2) 工业控制系统
污水泵站工业控制系统由下位机(PLC系统)和上位机(工况监控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等构成。
下位机(PLC系统),选用施耐德品牌的Modicon Premium PLC,通过采集仪表系统的测量参数、各工艺设备的状态参数和接受触摸屏(采用XBTGT5330图形终端)及上位机的控制命令,根据编制的泵站控制程序,来实现对各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遥控,将各信号上传至监控中心的工况监控计算机上。
上位机(工况监控计算机)可接收下位机传送上来的各仪表测量信号和设备状态信号及操作员的控制命令,通过设定的程序运行,向下位机发送各控制命令。
3) 仪表系统
污水泵站内的仪表系统主要由集水池内的液位检测仪表、出水总管上的压力检测仪表和配电系统中的各电量参数检测仪表等构成。
4) 图像监控系统
泵站图像监控系统由摄像部分、网络传输部分监控中心数字视频管理系统构成。
3 InTouch 应用
3.1 InTouch 简介
InTouch 是美国 Wonderware 公司的专业自动化软件,是用于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和管理监视的一个强大的图形人机界面的组态软件。
3.2 InTouch 应用开发
InTouch 与外界设备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一个通讯接口―― I/O Server(I/O 服务器) 来实现的,本例所使用的设备驱动程序为MBENET(Modicon Modbus Ethernet),其主题名(Topic Name)与对应的 InTouch 中变量的访问名保持一致即可,且易于设置。使用 InTouch 进行二次开发的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控制和数据处理上,整体开发与调试效率较高;而且,生成的人机界面美观,用户操作方便。
3.3 监控软件功能
本文监控系统软件选用InTonch 组态软件开发平台,针对各个污水泵站中格栅、水泵、阀门等相关设备的状态及集水池液位、管道流量、管道压力、水泵电流等参数实现数据采集及控制。
4 变频调速的应用
污水泵站的主要功能是将污水提升输送到下一个泵站或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内主要工艺设备有启闭机、格栅机、水泵、电动阀,主要检测工艺信号有集水池液位、出水总管压力及综合电量参数等。泵站运行的工艺流程如下:
图2污水泵站运行流程
4.1 污水泵站变频调速的意义
由于污水泵站中的污水量随时都在改变(水位在变化),因此潜污泵的流量也在随之改变,这就需要频繁地调节带动水泵的电机的输出功率,采用大、小型泵搭配或采用变频调速电机等传统方式来调节水量存在着许多问题:(1)电机启动、停机频繁,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增加了电机和变频器的的损耗;(2)传统的转速调整,调速范围小,经常调节不到所需要的功率,从而造成弃水现象;(3)电机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量较大,需要备用机组多;(4)大、小机搭配及备用机组造成一次性投资较大。
在泵站中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可以克服以上问题。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日益成熟,该技术在节能方面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要研究的污水泵站,由于污水量随着生产、生活废水多少的变化以及时令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变频调速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调节水量和节能的目的。
4.2 恒液位控制
我们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检测集水池液位,通过变频器与PID调节器构成液位闭环,实现液位的自动恒定控制。
变频器用于控制一台水泵的运行,即根据水池液位的变化,通过变频器实现自动跟踪来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保持水池液位稳定。基于PLC的PID调节器将外部变送器输入的模拟信号反馈输入到变频器,并取得与变频器设定频率指令之间的偏差,进行P(比例)、I(积分)、D(微分)控制,从而使负载一侧的动作跟随指令值的变化而改变。
恒液位控制的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图3 变频器与液位自动恒定控制框图
在污水泵站改造工程中,我们实现了就地/远程、手动/自动多种控制方式。变频器运行的频率随集水池水量增大而升高,本系统以变频器运行的频率是否达到上限(下限)、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为依据来判断是否加泵(减泵)。直接启动的泵(工频运行)是“粗调”,变频器启动的泵(变频运行)是“精调”。
4.3 变频调速节能效果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启动和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等优点,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节电效果明显。
下表以三个泵站为例,给出了综合节电率测试与分析结果。实践证明,在保证完成排水任务的前提下,控制水泵在较低频率下运行,可以降低单耗,取得较好的节电效果,节电率基本在20% ~40%左右。
表1排水泵站综合节电率
5 结束语
基于VPN网络和 InTouch 组态软件,建立了稳定、可靠、实时的泵站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几年来的运行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它实现了对整个污水泵站系统的控制操作、数据采集和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带来了节能、配置方便等有利之处,适应现代排污泵站的发展趋势。同时,新型城市污水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为提高泵站的运行维护水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对运行管理模式的改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纹样:象征手法:吉祥:室内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84;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048-02
“吉祥”意指美好的预兆,古时有“吉事”、“吉礼”“吉人”“吉土”、“吉日”、“吉月”等名词。某些动物、植物以及图样更是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于是这些纹样便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
1 吉祥寓意的起源
中国传统装饰大都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象性。主要体现为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体现美好愿望的装饰纹样自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在早期人类生产力低下人们主要意愿体现为驱邪避恶、生殖繁衍等美好的愿望。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中那些人面鱼纹、鱼纹、鸟纹以及其它一些纹样,无论是出于巫术、祭祀、图腾还是希求多子、生殖繁衍的目的,无不体现着希求吉祥的意义,是人民渴求吉祥观念的古老形式。
2 传统吉祥纹样在各个时期装饰设计上的不同体现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形式是一起发展演变的。
“吉祥”的设计重要表现在建筑装饰纹样符号、建筑空间布局、室内家具陈设等方方面面。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使得最早的吉祥观念得以产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壁画、岩画等除体现当时的农耕狩猎外体现了一种对美好吉祥生活的向往。商周之时巫术盛行,预卜凶吉,趋利避害,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在商、周的青铜器装饰中,吉祥主题使礼器规范下的装饰开始呈现出世俗的生活形式,如欢愉生动的凤乌纹、鱼纹等都蕴含着吉祥的生命。秦汉之际宗教神学是哲学的主流,封建社会上层的希求富贵,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祥瑞意念。导致追求长寿、富贵,以及厚葬之风盛行,因而装饰绘画遗迹除体现当时表现出了同样的生命和生活的内容外,一切都有寓意、都希求祥瑞,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纹”,长宜子孙的“大吉羊”等。装饰纹样以吉祥为主题居室装饰的是在汉唐兴盛起来的,汉代是吉祥图案发展的集成时期,也是装饰整体上脱离夏、商、周三代天命神学的严谨规范进入世俗化的一个转变时期。此后千百年来,“吉祥”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唐代盛行的对乌、对兽图案纹样中,便明显有喻和美、完美之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吉祥文化在明清时期为高峰,凡事必求吉祥如意,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唯一内容,这是淡化其宗教神秘性而将生命保障的形式世俗化、表象化的结果。清代装饰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把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3 吉祥纹样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与表现
从历史上看,吉祥图案其不断繁荣与发展的轨迹,不仅反映出吉祥图案外在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呈现出在这些图案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意义。每一幅吉祥图案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使吉祥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从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延伸出新的审美意义,使象征寓意逐渐演化为今天广大人民公认的吉利祥瑞的寓意。甚至演化为纯粹的以审美价值为主的装饰图案。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原有的特定的寓意不一定全部继承,但吉祥图案延伸出新的审美意义具有独特的装饰特点,这一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使其在新的寓意的背后充满了传统的审美气息。
3.1 表达市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不论古今,人们对美好的事物都同样的心存向往,而存在于传统居室当中的吉祥装饰物与吉祥图案和当今的室内设计审美心理是相一致的,在本质上仍然是相通的。因此,这种象征性装饰手法不仅被古人所钟爱和广泛应用,而且其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也就是说利用类似的传统图案进行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如朱雀、玄武等四相图,这些充满寓意和意象之美的图形都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吉祥,渴望幸福如意的美好愿望。在居室装饰当中,用某一物象来表达吉祥的概念,大致上有几种:有谐音“吉祥”之意,如蝙蝠,音为“福”,用在装饰图案或直接用“福”字进行居室装饰表达美好意愿;有形同“吉祥”之意,如富贵竹,其竹节与节节高升之意相吻合有如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意指吉祥,如龙凤、牡丹、古钱币、喜字、寿字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都有吉祥的含义和意义,在装饰设计上而言却是取其音同某一吉祥概念。现代居室装修时,这些吉祥的造型元素经常出现在设计当中,而且为大部分的业主广为接受,遵循吉祥、平安、福禄、以及舒适生活重视设计美感,二者和谐结合在一起。
3.2 作为一种装饰设计的符号表达整体空间设计的风格与主题;
当今室内设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风格争奇斗艳。这其中现代的中式设计风格是一种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一种设计风格。现代中式风格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通过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一般在设计上采用唐代、明清时期的家居理念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传统家居文化注入新的气息。传统的吉祥图案在这种设计风格当中被广泛的传承下来。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的造型元素的选择和室内家具以及艺术陈设上。在现代的中式设计风格中作为一种装饰设计的符号来表达整体空间设计的风格与主题。
3.3 对传统文化的承传性,传达空间的文化气质,提升设计品位:
建筑空间的气质本身并不存在,往往经过设计者反复的思考、设计,运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的经验体验部分的知识体系而形成的。在以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背景的现代设计中,设计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设计师在空间表现的时候巧妙的运用某种吉祥纹样、图案,传达出一种空间的文化气质,空间的使用者通过视觉、触觉或感官联想,产生对空间的认可,从而设计赋予空间以文化的气息。居住装饰设计中吉祥寓意的运用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文化的创造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内涵对设计而言非常重要。室内装饰设计作为设计艺术的一支,研究地方传统文化,把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地方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并融人到现代居室设计之中,转换成某种设计符号便变成一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它对于室内设计者的艺术创作思维来讲,常常会产生出许多现实意义来。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特色的今天,传统图案的吉祥寓意必将会产生愈来愈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红,辜蕾.浅析吉祥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
Abstract: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oday,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about by electrical appliances, which makes China's power marke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is step not only to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s with great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but the people of increase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day, but also add to pressure on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s, so that power gri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unmanned substations visu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in grid operation, its design for further analysis to explore.
Keywords: unattended; substation; visualization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在变电站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在我国现正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整体实力也正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给我国的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对于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助作用,在开拓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各行各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电力产业来说,在国人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电力产业要想发展,不仅需要应对市场本身的竞争压力,还需应对社会所带来的电力供求压力,电网企业如何解决电力的供需问题,如何让整个电网系统更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了电网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电网企业要想得到有力的发展,要想能够充分地利用市场所开拓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改革自身的技术系统,力求让电网运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主体,只有在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整个企业的发展才能够更为流畅。尤其是对于变电站的技术系统来说,其影响更是直接引导着整个电网发展趋势的。
作为整个电网系统的枢纽站,变电站在整个电网的运作过程起到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其安全监控系统更是直接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作能否顺畅的。电网企业要想能够得到发展,要想通过技术来保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保证电网的运作流畅。只有在电网的运作有足够的保障时,整个电网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市场的需求。
就现今的科技来说,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无疑是企业对变电站的安全进行监控的一个重要系统。其对于变电站的运作质量、运作效率以及运作成本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电网企业要想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懂得运用这一个系统,从根本上加快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率,让企业能够更有力的立足于市场。
2、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通过对变电站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以及与工作人员多次沟通交流,确定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非法侵入多重识别探测功能。在变电站的不同位置处,需要采用不同的探测器装置进行非法侵入的识别检测,并将各种探测器有机结合,形成前端识别探测器阵列,构成无人值守变电站强有力的安全防护网。
(2)非法侵入视频联动监控报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有非法侵入信号发生时,变电站安装的摄像系统能够及时联动跟踪到发生报警的位置进行视频监视并录像。
(3)变电站设备故障及环境异常视频联动监控报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变电站设备出现故障或设备周围的环境出现异常时,摄像系统能够及时联动跟踪到发生故障或环境出现异常的设备处进行视频监视并录像。
(4)报警器声光报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有非法侵入变电站的事件发生时,能够驱动声光报警器发出高音报警。
(5)视频及报警信息远程传输功能。系统能够将非法侵入报警信号以及变电站设备故障、环境异常报警信号汇集生成报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远端调度监控中心。同时,远程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访问变电站的视频监视信息。
2.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拟采用分布采集,集中监控的设计思想,整个系统分为变电站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端两部分,两端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整个系统分为变电站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端两部分。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块分为非法侵入与设备故障与环境异常信号采集、报警联动控制、报警信息提示和远程数据传输三个子功能;远程监控中心模块分为总体监控和报警显示两个子功能。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通讯,协调工作。
通过监控主机以及RS.485总线读取变电站内所有的非法侵入信号与电气设备故障及环境参数异常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若判断为非法侵入报警信号、设备故障信号或环境异常信号,则控制视频摄像系统联动跟踪到报警区域的预设位置进行监视录像,驱动变电站内的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并形成报警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
(1)非法侵入、电气设备故障及环境状态异常信号采集在变电站端,系统采用监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控,利用红外探测、门磁开关等前端探测器阵列进行非法入侵判断,采用485总线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将信息送入监控主机进行判断。
(2)报警联动控制
在检测到有非法侵入信号、设备故障信号时及环境异常信号时,系统将触发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同时,通过RS一485对视频摄像系统进行控制,根据事先设置好的预置位,将摄像头定位到发生报警的部位,以便对现场情况进行监视并录像。
(3)报警信息提示
系统对检测到的非法侵入报警信号、电气设备故障信号及设备所处环境异常信号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将对报警信号、故障信号及异常信号发生的时间与方位信息及时给出文字提示;同时,触发发生报警的视频通道进行全屏显示。
(4)远程数据传输
变电站网络系统设计采用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无线中心点和远端接入点设置,合理规划无线频率分配。
网络设备的连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监控中心端的连接,另一种是变电站端的连接,电站端的监控主机通过网线同网络交换机连接,接入无线网络;在监控中心端,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接收来自变电站端的信号,经网络交换机接入监控中心的网络。
(5)监控主机处理信息
监控主机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通过Rs232端口与外界进行通讯,处理后的数据通过TCMP协议与远端监控调度中心内的主控计算机进行通讯。监控主机内嵌报警信号、设备故障信号及环境异常信号采集处理软件以及视频联动报警控制软件,完成所有红外探测器信号与门磁开关信号的读取、电气设备运行故障信息及设备周围环境参量异常信息的读取以及再传递。通过采集多个485模块,获得安装在变电站内不同部位的红外传感器与门磁开关信号以及电气设备故障与环境异常报警信号。一旦发现信号异常,则及时驱动变电站内相关联的摄像机转向相应的预置监控区域进行监视录像、驱动报警器声光报警,并将监视视频信息与报警内容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远端监控中心。
(6)声光报警提示
监控主机分析到有故障或异常情况发生时,会驱动变电站的监控摄像机转向发生故异常情况的区域进行监视录像,并触发声光报警。
(7)远程监控中心模块
远程监控中心模块可以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总体的监视与控制,并且可以及时地显示变电站的报警、故障及异常信息。
3、结束语
我国的电网企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让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在电网各项技术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的时候,电网企业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作为电网的枢纽站的建设,其安全监控系统的是否有效,是否足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整个电网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因此,加强无人值守变电站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在电网中的运作,从而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