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第1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管理 价值 问题 对策

一、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的积极价值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事业,需要高质的管理水平作为强大的后盾力量。因此,作为社会优质人力资源的培养阵营,高校必须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来保障高等教育的长久命脉。通过高效的管理工作,才能使管理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以便适应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1.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及时实现高等教育的管理目标

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成绩被学校及老师所重视,其毕业后,就业问题则备受重视。 然而,很多高校却过分看重这些问题,而严重忽略了其他问题的存在,致使高等教育管理呈现失衡状态。毕竟,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并非三言两语三令五申就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如此,高等教育管理才能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条件下拥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这样的教育管理才符合国家基本情况,符合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最终,高等教育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落实。

2.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全面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总体上的概念,其涵盖了很多内容,因为高等教育管理并非静止的过程。教育管理理念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去合理融入,管理模式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去革新,管理手段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符合时宜,管理方向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保持正确。这就说明,高等教育管理要有社会的动态发展接轨,形成时时互动的局面,即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 这样,高等教育管理对社会崭新的管理元素进行有效回应,必然能够形成更为科学可行的管理指标,使整个管理过程符合规范化合规化要求,不至于严重偏离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要求。

3.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培养更为优秀的社会人力资源

优质的社会人力资源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很多优质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积极响应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遵守学习纪律,遵守管理制度,为日后良好的职业道德夯实基础。可见,高校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就是学生管理学习管理,因此,一旦这项管理抓出实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有效巩固。最终,学生在毕业迈入社会后,就很有可能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所需的人才,为社会积累了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

4.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更加快捷的追求高等教育成果

高等管理是在为教育成果服务,可以说,这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核心价值体现。 毕竟,如果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确定,管理手段合理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与时俱进,管理过程呈现规范化,那么,高等教育成果必然会水到渠成般的实现。这样,高等教育的积极价值必然引起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高等教育管理内容的多元化,管理工作目标的非单一化,才使得高等教育管理容易引发一些不足,制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做以认真谨慎的分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1.教育管理内容非常琐碎,影响教育管理质量

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制定各项预期目标,明确管理对象,落实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方法等等。所以,高等教育管理具备了纷繁的指标与流程。况且,每个管理目标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背景,经常出现非常琐碎的特征。一旦管理内容琐碎,很多工作往往会彼此耽误效率、质量,导致管理水平不是很高,无法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2.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目前,很多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逐渐下滑,他们经常犯下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归根结底,在于对工作性质没有清醒到位的认知,致使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态度都让人无法认同。另外,高等教育需要各项管理来共同推进,而每种管理工作都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做为有效指导,而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人员则少之又少。

3.师生关系存在紧张因素,成为高等教育的障碍

大学生作为年龄稍大的学生群体,其思想已经日趋成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会坚持自己的看法想法。同时,老师却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想法看法过于幼稚,而不能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师生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一旦师生关系紧张,就不利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推进,无形当中为高等教育管理设置了障碍。

4.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弊端,伤害案件经常出现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也形成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不良社会风气。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边缘,很容易被这些不良风气所侵蚀,导致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较低。有时,高校内经常出现不该发生的伤害案件甚至杀人案件。最终,高等教育管理的前进步履往往被较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所牵绊。

5.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尚需完善,应有作用未能全面发挥

任何管理都需要依赖较为系统完整的制度。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系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很多高等教育未能针对职业规划建立起必备的指导体系。同时,很多指导老师并非专业老师,其指导能力也非常有限,最终,并未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及时到位的帮助。

三、高等教育管理应当遵循的理念

既然是管理,必然在管理之前就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或者在管理过程中突发某些情况,影响高等教育的前进脚步。然而,我们要瓦解这些问题或突况时,首先要明确一下管理理念,确保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这样,才能对高等教育管理做出战略性调整,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管理质量。

1.尊重自身客观情况的管理理念

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结合文科理科界限、专业特点、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管理前的准备工作。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对自身的客观发展情况具备一个全面到位的了解,以此来做好铺垫,为教育管理搭建一个实事求是的平台,不过高的看待自身发展,亦不过低的看待自身发展。知晓自身发展弊端,才能更好的采取应对策略,保障管理成效。

2.全面满足与时俱进要求的理念

社会在变迁,教育体制也随着革新,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亦不能停滞不前,其必须相机而动,有所起色,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均衡发力,促进各种管理活动的齐头并进,否则,会无端延误管理步伐。当然,与时俱进理念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认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并且要具备良好心态,不能操之过急,确保高等教育实现循序渐进的加以推进。

3.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

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继续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教育管理的被管理对象主要也是学生。不难看出,教育及管理军事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具备成熟的心理,健全的性格,崇高的品质。这样,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毕竟,教育是为大学生服务的,教育管理也要为大学生服好务。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学生才会从内心认同教育管理,从而更加努力的汲取文化知识,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四、打破高等教育管理瓶颈有效策略

面对高等教育管理所遭遇的一些瓶颈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谨慎对待,秉持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多种得力对策,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1.科学界定高等教育管理内容,确保教育管理质量

首先,高校领导要认真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更加充实。如此,才能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毕竟,知识是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效指导。同时,具备了系统的教育管理知识,高校领导在安排管理工作任务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保障管理工作的均衡度及推进力度,最终不会割裂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其次,高校领导应当集合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向他们传达相关的指示。这样,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才能更加负责,革新原有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理念、手段,以此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榜样,促使高等教育管理长期任务具备良好的开端。

2.着力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稳步实现管理目标

首先,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要尽到应有的责任,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全面监督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不过关的工作人员,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训诫或再培训,直至辞退。毕竟,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员是无法胜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其更是无法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其次,各项管理工作负责人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应有的素质,通过个人的专业素质来更好的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比如,负责人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业管理知识比赛、鼓励工作人员自学等形式强化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

3.有效改善师生紧张关系,消除高等教育管理障碍

首先,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个版块,强化大学生对教育管理的认识,促使他们对教育管理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能够促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不是我行我素,想当然的坚持一些不正确不理性想法看法。大学生思想意识有所转变,才能为高等教育管理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其次,老师及管理者要学会照顾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对一些学生的想法看法予以肯定,对一些学生的看法想法要及时劝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看法想法。只有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平和的沟通态度,才能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和欣赏。所以,老师及管理者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4.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尽力避免伤害案件发生

首先,老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以班会等其他形式进行讨论,以此来辨别认清不良社会风气及其后果。这样,学生会从讨论内容中很好的吸取教训,并及时对照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智的判断。一旦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所提升,他们在与人交往接触过程中,就会怀有一种友好谦卑的心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高校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往观。毕竟,宣传的力量能够使学生对思想觉悟提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能在心里留下影子,不会轻易的做出出格行为。

再次,学生也应当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以此来拓展自身的视野,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而不是被动的去投身思想觉悟。只有积极主动的去投身思想政治觉悟,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使自己具备理性思维,面对问题时才会妥善处理。

5.3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服好务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体系。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教育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专业的未来走向等因素来构建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高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老师专业的指导,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才能增强,他们对就业形势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不至于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就业效果。

五、结语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我们必须秉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拿处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此来破解问题,使高等教育管理成现出预期的效果,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2]董立平、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9):25-26

第2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全球一体化;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文化、信息和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特征。高等教育也正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研究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一体化对高等教育管理的要求

高等教育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不得不做出改革和创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对高等教育管理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化的经济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管理制度与全球接轨

经济全球化即市场机制延伸到全球范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管理主体行为的规范体系,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下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不能脱离市场运行。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私立高校加入高等教育市场,私立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政府逐渐减少高等教育经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更广;高校根据实力竞争教育经费;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拓展海外教育市场,招收自费留学生等等。

加强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的影响因素有三点:(1)受到国外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末在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到日本、加拿大、原苏联等很多国家,当时凯恩斯主义受到批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特点是市场化和私有化。(2)高等教育面临财政紧缩和规模扩大的现实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普及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世界很多国家遇到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的问题,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20世纪末都降低了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美国曾经下降4.3%。(3)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市场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国开发教育市场,发展私立高校,使教育服务更加自由,增强了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越来越与国际接轨,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市场全球化,也加强了科研活动的国际化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跨国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出国深造,教师出国进修,教育机构加强去国际合作,教育信心也全球共享,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蓬勃。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跨国教育。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同,在学位认证、教学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为了消除阻碍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国家的教育合作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共同管理标准和实施方案。如国际大学协会与加拿大和美国教育组织制定了一份促进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文件,文件对跨国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实施跨国教育给出了建议。国际教育机构希望跨国高等教育可以健康发展,让世界受教育者受益,促进等教育管理制度与世界接轨。

(二)多元化的文化要求高等教育开放包容,管理理念自主创新

旧世界的文化格局是封闭的、隔离的,经济全球化打破了文化的界限,让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当然,不同文化的相遇有融合也有排斥,有交流也有冲突,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多种文化的传播、交流、选择和创新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多元化的文化要求高等教育调整管理理念,做出创新。

多元化的文化要求高等教育调理理念更加开放包容。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和国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文化,它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球一体化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碰撞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高等教育应该让各国的不同文化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互相学习、相互碰撞并不断完善,让大学成为文化的大熔炉。观察发现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以吸取不同文化精髓为目的,接受其他文化的冲击,对多元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当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很多大学都重视多元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设定多种文化的学习课程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此外,美国大学给予其他民族学生和老师在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宣传本民族文化的自由,并允许各民族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开放的全球意识。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得益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给不同文化足够的碰撞空间。

另外,多元文化要求高等教育更具自主创新意识。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高等教育会受到来自其他各国经济、政治理念和文化理念的渗透,不能将所有的渗透进行融合,各国应吸收合理的渗透进行本土化。所以,各国在进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时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不能照搬移植,即各国需合理借鉴,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使其本土化。

(三)网络化的信息要求高等教育建立共享网络,管理模式高效透明

信息网络化推动和促进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交流提供了途径和平台,促进社会的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改变。

网络化的信息要求高等教育建立共享网络。高等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都是人工操作,不仅传播范围小、传播速度慢,而且效率低下。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自动收集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突破人工操作的束缚,让信息的不受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获得信息,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各国高等教育共享网络机构已经陆续建立,为高等教育信息实现区域共享、国际共享。高等教育共享网络机构收集并传播高等教育各方面的理论与信息,对跨境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各方面的资质评估,并公布结果,供个人和各国学校在选择跨境教育活动时进行参考。

二、全球一体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但机遇与挑战同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偏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社会资源配置逐步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市场竞争而发生变化,社会各行各业的市场化也逐渐加深。在市场化的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行业也进行了改革,但是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改革只是徒有其表,并为深入骨髓,在管理理念方面存在不少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重计划轻市场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形成高等教育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为了创造一个健全、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开始施行市场经济体制。在旧的计划体制观念的支配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因素:一是办学体制不公平。高等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为主导,民间办学缺乏政府支持和法律保障,存在很大的阻力。二是办学资源配置不公平。办学资源的分配没有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人为地将高校进行分级,政府根据高校的分级进行经费投入,不同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和财政支持差异很大。三是生源配置不公平。高校的招生数量和质量在依据学校的分级而定,存在不公平。四是毕业生就业不公平。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毕业学校的级别进行人才筛选,对毕业生的就业不公平。第二,重物本轻人本的管理理念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向上,注重发展规模,忽略教育质量;在经费使用上,偏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投入;在专业选设置上,多技术学科,少人文学科。

(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发生僵化

全球化竞争下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特征是:减少中央的控制,促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加大各校的自,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办有特殊的大学。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进过多年的改革后,高校的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政府的权利过于集中,放权管理难,阻碍了地方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第二,教育部门控制高校的经费、招生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和压力,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和学术自由。

(三)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模式上面临困境

信息网络化提高了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但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模式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存在重分设轻整合的问题,造成信息分享困难。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构建了多种平台管理学生信息、教学信息等,但由于编码不同,这些平台的信息都相对独立,无法进行对接整合,阻碍了教育信息的流通和分享。二是管理信息的重保密轻公开,导致信息共享困难。现在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也不明确,高校为了规避风险,对信息的公开度并不高。此外,目前并没有一个监督机制对高校教育信息进行监管,信息公开不彻底。上述问题对利益相关者获得教育信息造成阻碍。

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l展的策略

为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与创新应该遵循三大策略。

(一)高等教育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和而不同

全球化时代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为本”,即高等教育的管理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和教育改革,高校要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心,设置符合学生特性的课程体系,创办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人为本”其次要“以师为先”,即要认可老师的价值,尊重老师的劳动,充分发挥老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还要关心老师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求,提供其施展才华的平台。

同时,全球化时代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要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要求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来自国外的管理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吸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益的内容,摒弃不符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害的内容。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不能丧失自我,要立足本土,博采众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高等教育管理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也包含着优秀的管理智慧,需要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如“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管理智慧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该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需宏观调控、自主灵活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全球化的竞争下,要求进一步转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要求加强高校的主体地位,自主灵活地办学。具体要求为:(一)中央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宏观调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即调控方式由之前的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传统计划命令式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管理发展,需要转变成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与组织协调。另外,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角色,提高统筹能力。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担任起统筹一切的重任。(二)高校是教育活动的法人,需从法律上明确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主动权,如高校依法规定教学章程、依章进行自主管理。同时通过体制改革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如通过招生制度的改革完善高校自我选择的机制;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自我发展的机制。

(三)高等教育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信息共享、高效透明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信息共享和高效透明。首先需加快创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主要有三方面的对策:一是要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规划;二是要育信息化的标准,包括编码格式、数据口径等标准的统一。三是要与国际对接。尽快加入国际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网络,获取国外教育机构的真实信息,为国内教育参与者提供信息作为参考,以便做出准确选择。同时将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真实地呈现给国际世界,包括科研水平、办学情况等,吸引国外高校与我国高校进行合作,吸引优秀留学生来到中国参加交流,提高世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了解。其次要利用网络技术改革高等教育的信息公开制度,让信息高效透明。“高效”是指利用多种新兴网络工具让大众随时随地搜索高等教育信息。“透明”是指推行透明化和明主化的管理模式。规范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的制度,对公开范围、期限、法律责任等细则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强对信息公开的监督,督促各教育机构依法对教育信息进行详细公开。

参考文献:

[1]陈学飞. 高等教育系统的重构及其前景――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 2003(4):9-12.

[2]邢克超. 大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法国高等教育管理十年改革简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 22(7):9-13.

[3]焦奎, 吕刚, 孙伟,等. 从"寻利”到"分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的轨迹与趋向[J]. 青岛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1(3):1-4.

焦奎, 吕刚, 孙伟,等. 从"寻利”到"分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的轨迹与趋向[J]. 青岛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1(3):1-4.

[4]别敦荣, 刘香菊. 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研究: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相得益彰的持续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9):11-11.

[5]纪宝成. 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变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0(4):24-28.

[6]凤桥. 欧洲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高教管理改革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1993(6):7-10.

[7]甘永涛. 从新公共管理到多中心治理:兼容与超越――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路径、模式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5):34-36.

[8]钱伟. WTO与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从控制模式向监督模式的转变[J]. 高教探索, 2007(1):14-17.任增元, 刘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利益机制分析――暨论大学去行[9]政化改革何以可能[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11):9-13.

[10]蔡克勇.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态势―在辽宁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研讨班的发言[J]. 现代教育管理, 1998(6):14-24.

第3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 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上) 公共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融资新途径 公共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经费紧缺的成因解读及化解途径 ZOPP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研究 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支出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对策研究 关于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分析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经费多元筹措机制及政府职能改革 高等教育国际化维度下的大学全英语教学机制研究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优化研究 新时期下教育经费国库集中支付研究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机制的思考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进 财务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3-05-13.

[2]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教资会资助院校补助金 [EB/OL]. ugc.edu.hk/chs/ugc/publication/report/figure2009/f001.htm, 2013-05-23.

[3]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经常补助金[EB/OL]. ugc.edu.hk/chs/ugc/publication/report/figure2009/images/f001_02.jpg, 2013-05-27.

[4]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工作摘要-工程项目 [EB/OL].ugc.edu.hk/chs/ugc/publication/report/figure2009/g006.htm, 2013-05-22.

[5]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研究与知识转移 [EB/OL]. ugc.edu.hk/big5/ugc/publication/report/figure2010/l001.htm, 2013-05-22.

[6][7][9]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资助局2010年度报告[R].香港:香港研究资助局, 2010:8-9,74,74-75.

[8]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教资会资助院校整体的补助金(2004/05-2010/11) [EB/OL]. cdcf.ugc.edu.hk/cdcf/searchStatisticReport.do, 2013-05-23.

[10]香港中文大学.与高锟教授同行中大步行筹款日3月14日举行[EB/OL]. cpr.cuhk.edu.hk/sc/press_detail.php?id=48&s=, 2013-05-23.

[11]顾理辉.自由之旅: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性预设推演[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6-122.

[12]彭宇飞.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99-103.

第4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一、我国酒店业人才现状分析

(一)酒店人才存在着短缺

我国酒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酒店业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短缺,例如经理、营销公关经理、大堂经理等等。高校酒店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酒店管理的人越来越少。酒店业工作者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强度大,由于酒店业的特殊性,需要员工进行三班倒,就是吃饭时间也不超过半小时,还有可能是轮流吃饭。酒店业需要员工要有饱满的情绪去工作,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酒店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很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酒店工作。酒店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还特别少,不能满足酒店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酒店需要的合格的一线工作人员十分紧张。一线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任务简单,但是要求也十分严格,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还需要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还需要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遇到不同的客户时,要很快的适应,即使面对客户的为难,也要忍住自己的脾气,要很好的为客户服务。一线员工就好比是一个酒店的“门脸”,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要求因此十分严格。

(二)酒店人才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

酒店人才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在:1、酒店人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专科毕业生,本科和硕士人员所占的比重特别少,比重严重失调;2、我国酒店业的人才很少是科班出身。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国人进入中国旅游、做生意的特别多,酒店业经常会接待外国人员,对员工的外语水平也有很大的要求,酒店管理人员很多都是英语等专业的人才,不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侧重于酒店工作的教育,对英语的教育就相对落后一下。而且,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原有的英语基础不好。3、酒店业的专业结构十分单一,专科生事酒店业一线工作的人员比较多,但是酒店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很难满足。一些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生,对酒店管理工作不是十分满意,就业率不是很高。

(三)酒店业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大

人才的流动性是制约酒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酒店业从一定程度上说,是靠年轻吃饭的,酒店业的一流员工,一大部分是专科生,他们进入酒店业的最佳年龄阶段是20岁左右,而且酒店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有一部分是从一线员工中提拔起来的。一些合理的流动性也是有一些好的地方,如果管理人员把这边好的工作经验传递到另一个酒店,容易使好的资源得到推广。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员工的流动,容易影响原来酒店团队的积极性,导致团队的不稳定性,加大管理工作的难度。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是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或者是酒店策划人员的流失,容易造成酒店信息的外漏,给酒店产生不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人员流动的大部分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员工,人员流失业加剧了酒店的资金支出,原有的员工离开,对于新进来的员工需要进行培训,加大了就带你的培训成本。同时,影响酒店人员流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酒店的工资、福利,是否有升职空间。如果一个酒店不能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如果长期处于一个特别压抑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身心健康都会收到很大的打击,员工就会选择离开这个环境。酒店还必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酒店员工出来也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同时还应该获得一个好的工作环境。酒店应该给员工提供一个稳定的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好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减少员工的流动性。

二、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开设了酒店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人才,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在开设这些课程中,存在了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来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是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准确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太过于广泛,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的培养要求。例如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时,在招生时对酒店管理人才是这样表述的“本专业为现代化酒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我们很难看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可以适应酒店的发展要求。

2、我国高等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不符合实际,制定的目标都存在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到酒店管理专业,他们把人才培养定位在酒店高级管理人才或者是职业经理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在毕业求职时候,会把眼光定位太高,而酒店对这些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会十分严格,毕业生会很难适应酒店的要求。毕业生又因为在学校设定的目标过高,很少会愿意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工作经验。

3、大部分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好的区分好层次。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都没有太大的区别,缺乏多样性。

4、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高校酒店管理老师,大部分是从别的专业转调过来的,没有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经验,他们过分地依赖课本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

(二)专业技能教育方式落后

学校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培养能力十分有限,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教育的老师,没有酒店管理的经验,大部分知识是从书本等理论中获得的,从而传送到学生那里的也只是课本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注重了理论,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学无所用,造成酒店对毕业生的不认可,毕业生对自己的不自信。另一方面来说,我国高校的实践经费有限,没有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活动。高校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实习基地。

(三)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淡薄

酒店在进行招聘时,不仅仅招聘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招聘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在进入到酒店的正常工作以前,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酒店招聘时,更多来考虑的是毕业生的潜力,能否可以更好的从事酒店工作,但是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它们是一种潜在存在的东西,不是我们通过短时间的招聘就可以清楚了解的。

(四)运用外语能力较差

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酒店工作人员会经常的接触外国人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大受欢迎,这些也要求酒店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要有流利的英语能力。酒店业的对外英语要求,是我国高校酒店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把目标重新定位在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型的高级人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现在酒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能把知识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还应该熟悉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方法。现代酒店业缺乏的不是某一专业的人才,应该培养些多方面的具有超强适应力的人才。因此,我国高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应该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扩宽知识的范围,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加强德育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认知能力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就业观念、人员的供需关系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酒店也在招聘人员时,不仅仅考虑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还考虑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现代企业讲究人文理念,即使一个员工拥有再好的工作本领,但是人员道德素食低下,酒店也不会任用这样的人才。一个没有良好的道德的员工,会影响整个酒店团队的核心力。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把道德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一个爱岗敬业、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才。同时,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说话要文明懂礼貌,要有很强的组织性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企业中发挥他的最大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

单一的课本教学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的需求,我们应该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引进外部资金,选择与酒店进行校企合作,根据现代酒店的需求进行人才培训。我们可以和酒店进行沟通,学校为酒店培养人才,酒店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可以根据酒店的工作建设一个自己的模拟实习基地。高校也可以聘用一些资深的酒店管理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这样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机构进行合作,提高外语水平

高校可以聘请从事酒店管理教育的外语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外语培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酒店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外语。可以多阅读一些外国的酒店管理的书籍,让学生一边好好学习知识,一边学习外语知识。

四、结论

第5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大学生;行为特点;管理对策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殊性

1.群体社会化

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比,成教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已经脱离全日制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思想上要比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复杂、成熟。群体社会化不但体现在其群体组成成分上,更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2.目的鲜明化

成教学生求学的目的性比较明确,通过调查,其目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求知识,一是求文凭。他们中很多都曾有过高考失利的经历,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必要性,他们选择再次走向学习之路,往往善于思考、好提问、喜欢结合实际进行交流和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但也有很大部分成教学生上学的目的却只是为了那张文凭,可以由此获得录用、晋升和提升工资的资格,这些学生,学习较为消极被动,而且很容易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发生冲突。

3.学生多样化

在调查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中,年龄在18岁到50岁之间,来源复杂。他们当中有工作多年、具有相应职称的中年人,也有刚从中专、专科毕业的青年学生,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极其悬殊的年龄差异,并且其知识结构、文化程度也不同,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和能力差异悬殊,注定了他们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学习需求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4.角色复杂化

成教学生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可能是公司职员,同时还可能是家庭的支柱。他们在学习期间,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的矛盾不可化解,这些问题也让他们承受及其大的心理和身体的压力和负担,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从而使学习受到极大的干扰。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

1.政治觉悟方面

据调查,75%的学生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们当中大部分都经历过社会的历练,对党有着较高的认识,在平日的行为规范中大多表现出遵纪守法的行为特点。值得一谈的是,有80%以上的成教学生表示,希望能在学校入党,充分表明其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2.价值观取向方面

正如前面谈到,成教学生求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他们更多注重的是学习的成果,34%的学生谈到自己更注重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他们的人生取向以事业为主,24%的学生崇尚于家庭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明成教学生物质化,恰恰是他们在对社会有所理解的前提得出的人生观念,

3.学习态度方面

谈到学习态度,无论是对于普通全日制学校,还是成教学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从回收的问卷中可知66.1%的学生坚持每天认真学习,态度端正,与那些得过且过的学生相比,这部分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真正希望能学到一点本事,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

4.心理素质方面

成人教育学生中,有不少人因为文化课或专业课几分之差而落榜,因此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渴求新知,积极进取,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虽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却没有身处大学的优越感,只有刻苦学习的紧迫感,而由此产生的潜意识的心理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与之相对的是,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具有严重的自卑感,由于高考失败,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失衡,不愿让别人称他们为成人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普校生之间产生了一条明显的界限;在择业时,社会往往也不把他们与普校生同等看待。这种来自社会和心理上的压力,使不少人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三、成人教育管理对策

在成人教育管理对策方面,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真正学有所获。以下将从七个方面提出关于成人教育的管理对策。

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应经常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祖国利益为己任,应该具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2.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开导

由于社会的偏见,及自身的心理偏差,成教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的自卑,悲观,和失落情绪都将影响到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克服学生的自卑感,解决其心理矛盾迫在眉睫,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个人荣誉感,从而让学生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断奋发图强。

3.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顽强的竞争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适应不了时代的竞争需要。同时,为了克服成人教育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要从政治、思想、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多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们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树立自强不息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承认。

4.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有爱世界才美丽,虽然有学生群体复杂,但他们都需要爱与被爱,多一点相互的关怀,多一点体贴将大大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因此,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们情感的培养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5.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建立班级领导核心

无论是小到一个群体,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让整个群体凝结起来,形成一种力量,共同克服一切问题。

6.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完善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使学校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制定管理制度要考虑合理性、规范性,还要考虑人性化。如在考勤管理上要配以合理的请假制度,管理要严要求,但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充分展示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增进与学生间感情的重要载体。

7.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全组织

成教学生层次多、生源复杂,学校应该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并根据掌握的基本情况,选择责任感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组织协调能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组成班委会。在指导班委会工作时,要充分挖掘班委会成员的自身潜能,以班委会带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不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达到学生之间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效果。

四、概括与总结

第6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 声乐教育 教育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的扩张,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声乐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量迅速增长。教育界对声乐教育的关注强度不断增大,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管理能否适应时展,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等师范声乐专业学生的能力以及就业。

一、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现状

1.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降低了录取分数线以及生源质量的标准,因而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自觉性较低、悟性差的学生就会加入高等学府,这必然使得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系新生整体素质水平下降,无形中增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2.教学理念落后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扩招,使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技能授课方式不再适用。教师授课方式转变为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被动式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亦会降低,尤其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天赋的发挥。其次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声乐专业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又会加深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落实“新课标”“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的理念。

3.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与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变少,交流时间大大降低,个别辅导的可能性很小,老师在教授音乐技能时处于主导位置。一些声乐教师受自身素质所限,对声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充分,缺乏正确的艺术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讲解得很透彻,学生领悟到的必然很少,“大众教育”的质量势必降低。声乐教育专业主要依靠听觉来进行学习领悟,声乐教师的听觉敏锐与否制约着其教学水平,如果不能够准确判断学生发声的音准、气息、节奏、声色等,并及时进行指导强化,那么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甚至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改革建议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育管理服务于教育培养目标。在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全方面发展的具有综合实力的音乐师资人才,而非仅仅是几个专业的声乐表演者。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培养注重艺术表演,并不符合现代的声乐教育要求。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应该正确定位学生基础知识,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师范基本功的培养,例如教学方法、声乐观念、讲解能力以及示范演绎能力等。此外,还应兼顾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

2.优化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是声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歌唱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分析理解能力。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声乐的机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要综合配置声乐技能课程,开设小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育质量;增加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学生接触声乐知识的机会,以利于个性化发展。

3.改变教学手段

以教学媒体完善教育教学的途径,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大的优势,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自己院校的音乐数据库,优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免费分享给学生,增加其接触音乐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教师网络化教育的意识,并为其配备网络教学设施。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声乐教育质量。

总之,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教育管理改善措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高师声乐教学方式并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转变教学导向,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科研能力和加强师资建设等。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因此,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亿万劳动者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重要任务。

一、关键能力概念内涵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它与一定的职业技能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职责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能够从容、快速地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取未来职业的能力和知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关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关键能力培养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形成了可借鉴的模式。而我国由于关键能力引入较晚,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还不完备,致使在关键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问题颇多,综合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缺乏对关键能力的科学认识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目前,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关键能力的内涵有了明确的界定;结合不同国情设计、实施了有计划、有步骤、可操作的具体策略;发达国家也已经取得了了比较成熟、成功的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模式、澳大利亚的TATFE学院模式、美国社区学院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直到20 世纪 90 年代“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才引入我国,由于在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师资力量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对关键能力的理解缺乏科学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初始基本沿袭原来的高等教育的模式,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近年来,虽然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然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健全人格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忽略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是一种跨职业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既然是一种综合能力,单单依靠某一部门或教育机构或凭借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培养难以奏效。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工程,它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为之,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通力协作,还要广大老师的不懈努力,以及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各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都应树立关键能力培养的大局意识,自觉地参与其中,合理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有意识地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用人单位在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的具体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学会改变、革新创新等能力。

(二)课程设计对关键能力的重视不够

由于缺乏对关键能力的科学认识,致使课程设计中没能突出关键能力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当前,各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高等方面,而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可持续发展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可迁移能力等方面没有提及,有的虽然有所涉及但也较少。

2、教学大纲也不能体现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职业院校过分强调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缺乏健全人格、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育;有的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关键能力的重要性,但对其应有的要求不能进行清晰的表述;有的职业院校对关键能力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安排重视不够。

3、课程设计侧重专业教学,对人文课程重视不够。有的院校专业课程安排课时较多,而人文课程的课时量所占比例较少。当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设计要紧跟时展,紧紧围绕关键能力的培养整体设计课程,使学生能在今后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迅速学会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对关键能力的渗透不够

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对关键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老师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关键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整体、系统、科学地设计,不能有效地把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理念有机地贯穿其中,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效地将关键能力培养与专业技术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不够。

(四)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关键能力的认识存在分歧

蒋永忠在其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中研究了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就企业、社会和高职院校对关键能力的认识进行了分析。蒋永忠指出,企业比较关注学生的承受力和忠诚度,但院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给予极大的关注。蒋永忠还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基础性技能的关注度明显减弱。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以上这些能力人们已经成为人人普遍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能力。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可迁移能力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对受挫能力、化解危机和冲突的能力成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基于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关键能力认识的分歧,今后,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具有关键能力的优秀学生。

三、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它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观念,教育部门大胆改革办学模式,广大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全体同学们的自觉参与。

(一)树立关键能力培养新理念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国梦”战略背景下,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关键能力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重大影响,改变以往仅仅重视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树立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新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以学历和职称来评判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人人成才的理念,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各部门也要努力营造关键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提供出彩的机会。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能力观,专业技能很重要,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很重要,然而,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更迭的加快,社会更需要那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变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抗挫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处理紧急事件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制定关键能力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关键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因地制宜,适合学院特色发展。就旅游院校的学生来说,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热爱旅游事业,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意识,是培养的首要目标;其次,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此外,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成为其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制定关键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还要考虑专业的要求。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妥善处理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

(三)成立关键能力培养组织机构

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校企合作。为了促使校企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各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的形式各异的合作机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发展中,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培训处,专门负责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学生面试前的培训工作。随着与企业合作的广泛开展,现在已经组建实习就业处,国际交流中心等合作机构,管理学生海内外实习面试、就业等相关事宜。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 年组建学院理事会,成立 “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随着高等职业的发展,集团化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办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当前比较著名的旅游教育集团有:五星联盟、海峡旅游教育联盟等。这些合作机构共同制定关键能力人才目标、共商关键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讨关键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四)完善关键能力培养制度

关键能力的培养,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制度。1987年德国把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概念写入了职业培训条例。1998 年,英国政府在《走向成功的资格》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英国培养关键能力主要通过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来完成。此外,英国的国家课程委员会1990年还颁布了题为《16 至 19 岁核心技能》的报告。美国的必要技能获得委员会提出了关键能力包含五种能力和三种素质的报告。并通过由学校、社会、企业综合高中、社区学院共同参与“技术准备计划”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1992年,澳大利亚的迈耶委员会提交了“将普通教育推向工作”的研究报告,指出关键能力包括为“为工作、为教育、为生活的关键能力”的七种能力。澳大利亚 TAFE 管理机构针对七种关键能力分别开发的三种不同水平的操作性要求已广泛反映在不同课程的能力要求中。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有限,目前,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培训计划和方式、考核机制、师资的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16年2月,教育部已完成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指出,尽快颁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积极吸引社会投入,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推动得地依法依规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招用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通过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制定关键能力培养的条例与办法,将师生关键能力培养纳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使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第8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教学改革 考务管理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文全称为 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举办、面向全国高职高专、以测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全国统一的单科性标准化考试。PRETCO有效性强,可信度高,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导向性,因而受到学生的重视,现已成为高职高专英语等级考试主要项目之一,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公共英语专业的教和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设立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经过充分的教学准备及严格的考试管理,我院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考务管理各项工作指标均在北京市名列前茅,体现了学院较高的教学及管理水平。

一、PRETCO的教学实践

1.考试基本情况。2013年12月份及2014年12月份我院均组织学生参加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从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我院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及通过率又远远高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PRETCO对教学的影响。我院属高等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PRETCO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依据,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体现了英语教学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在入学摸底测验,调查问卷等调研工作基础上,针对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差、水平参次不平、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一方面加强英语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保证英语教学时数。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改革策略,认真分析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明确目标,分层教学,课内外互补,师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

3.成效1:优异的PRETCO成绩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适应了首都社会与经济的需要,即满足了学生当前就业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学促考,以考促学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成效2:多元化的PRETCO教学准备促进了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英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及教科研能力有显著提高。学院要求教师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既要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入手,提高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处理能力,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的应用性特点,素质教育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二、PRETCO的考试管理

1.构建流程化管理模式。作为PRETCO考点,在研究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从考前、考中、考后三环节入手,制定了完整的考务管理工作流程。

从组织和接受本院学生的自愿报名、缴纳报名费、考前诚信教育、监考人员培训开始进入考前工作流程,考中工作流程更是环环细化,最后完成考后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模式确保了考试管理的科学与规范。

2.强化诚信意识。学院以PRETCO为工作的切入点,以强化诚信意识,端正考风考纪为工作重点,在学院内形成了以考风促学风,以考风带教风的宣传氛围,促进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院风的形成。学院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张贴诚信考试标语、滚动播出考风考纪要求,同时通过召开报考学生大会、签定考试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教务处还对监考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确保每位监考人员都熟知考试程序、考场纪律、监考规则、考试违纪行为处理规定等。多措并举,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几年来我院学生考试试卷的雷同率、违纪作弊率一直为零。为学院教学质量、社会声誉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工作细节。报名阶段,以院区和学科为报名单位,在报考人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院区和学科进行初审和资格的确定,在经教务处进行资格复审和信息导入后,报考人必须进行审核确认,做到报考人、院区、学科和考务工作人员各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交叉把关,尽可能地降低信息差错的出现率。考试结束后,对于易出问题的试卷的封装,采取监考和流动监考双重把关制度。流动监考着重对封装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复核,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由监考人员进行试卷封装。PRETCO为国家级考试,试卷的安全责任重大。为了落实试卷安全保密措施,从试卷的交接、保管、押运、保密室值班以及考场的安全保卫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并落实每个阶段的具体责任人,确保试卷安全。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研究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大胆改革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各项规定,周密安排,使我们的考务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办公室.PRETCO考务手册.2006.3.

第9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管理中,对预算的审批和编制是决定着其管理成效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我国目前虽然在对财政管理中存在着对资金的预算、支出、权利开放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不足等问题,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财政的管理。我国可以积极的向国外的成功案例进行经验的吸取,将其精华融入到我国的财政管理中,从而能促进高等教育中财政管理的改革发展。

一、高等教育财务管理的模式

高等教育在对财务进行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审批,才会从一定程度上对财务进行评估。这两种方面正好将其中的高等教育资金的管理进行了反映,其中一个方面是对事前进行了安排,另一个则是对事后进行了监督。如今在国际上对高等教育的编制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要相关的政府部门来对预算进行协商,同时和大学共同进行资金的分配,达到对预算的制定;二是相关的政府把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中,将大学的经费进行投入来计算,而这种计算的过程中所花的经费等都与该校的教育水平相关联;第三种就是相关部门将产出的量和数据来进行一定的分析,再进行预算的推理。这三种方式都对高等教育的编制起到了很有效地推进作用。而其中第一种经常被发展中的国家所应用,但是这种方式来进行教育编制会使其不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尤其是在教育资金特别紧张地时候,导致了效率降低。同时其方式所制定出来的编制预算也不能很好的将其教育的成本进行计算,这就导致了编制具有盲目性。第二种方式虽然能很好的进行编制,但是其不足也是其编制不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并且其计算的公示也没有全面的完善。而第三种方式正好弥补了前两种方式的不足,其具有非常稳定的工作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在使用。

二、高等教育财政管理在我国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的权利不同

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财政管理上,其主管部门由相关财政部门来进行实施。其中没有将财政管理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分配,也没有明确将其中职责进行划分。我国尽管将其预算编制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能让财政部门单独进行教育事业的预算,但是其完整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门在对高等教育的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有很好的能力进行管理。相关教育的权利都是由教育部来主管,而财政方面的权利则由财政部门来主管,这种现象对于管理权的不同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权力管理方式会使预算数量增大,同时还会让其预算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预算性,导致高等教育的经费分配不平均,会造成相应的权利管理不能切实发挥实效。

(二)高等教育财务编制的科学性不足

现在我国教育财政的管理中,没有将相关的法规进行配套实施,从而导致了其管理预算没有得到落实。尽管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法规的制定,但是其规定没有得到一定的实施,导致了相关的教育也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预算,对于这种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包含的原因也有很多。从主观上的角度来说,相关的法规政策黑不能得到全面的配套,这是对高等教育成本管理上的根本阻碍。然而这种问题也是说明了需要不断地进行坚持,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

(三)相关财政管理缺乏完整性和监督评价体系

我国目前在对高等教育的财政管理中,通常是由相关的人代会与政府部门在进行措施。这种现象会造成其评价的结果不具有客观性,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专业性的不足,这也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我督促的行为。导致了高校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反而还会发生一定的暗箱操作和寻租的行为,因此,需要针对高等教育财政管理来进行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

三、财政管理的对策

(一)将高等教育中的部门职责进行界定

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财政管理过程中设计到的部门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的机构部门。在对财政进行管理编制的过程中,财政部是决定其效果的原因之一,财政部有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高等教育在财政方面的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同时满足了政策和财政的目标。它将全国财政教育中的目标与预算的申请进行了提出,还制定了相关的申请原则,从而让更多的管理部门能有好的依据进行实施,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政管理的方式。而其中需要注意要让相关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等相P部门进行互相配合共同来对财政管理中的决策进行提出,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加大教育资金的发展利用空间。

(二)将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

在对预算进行编制过程中,不仅需要按照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实施,还需要根据其他相关的指标共同进行投入,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毕业生在学习考试过程中的表现、教师的声誉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当高的激励效果。而绩效考核指标的运用则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对财务进行编制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全面的方式对其进行促进影响,同时还需要做到对相关领导政府等也要造成一定影响。将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要让其预算具有公平、合理、稳定、透明的标准,从而能让院校的决策能有更好的运行。

(三)建立专业监评机构,加大财政预算的监督

对高等教育财政管理在对高校进行综合的评估中,需要有相关的监评机构,同时该机构需要有相关财政的支持。监评机构由于是一种评估的机构,其不具有相关的拨款权限,就需要有教育部的帮助。而在该机构中,独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超脱位置,和其管理的程度没有关系。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公正和客观,从而能得到合理的公平性,也是只有这种公平才能的得到高校之间的竞争,提高奖赏,加大惩治,能加大对高校之间的约束,从而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永辉.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贾东荣.分类管理机制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