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对话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总结的几个体会。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阅读课的目标是多元的,包括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体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及科学、人文素养等。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和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在英语学习中尤其重要。

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

一、进行成功阅读的前提

首先,生词过多将进一步影响阅读理解的效率。要提高阅读能力, 应提倡广泛阅读难度适中、并能让读者保持一定速度的“ 浅英语” 。其次,不仅要理解全文的意义, 还要弄清篇章结构, 遣词造句, 修辞手段等等。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材料说明,专业参考要进行精读,报刊类书籍要进行略读。跳读可以只读每一段落的第一句或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

二、阅读加深学过的常用句型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词汇量固然重要,但只靠记住那孤立的单词是不够的,英语句型熟练与否,直接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果。在现行的教材中,学生要掌握的常用句型结构的句子再现率达不到记忆规律的要求,即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在这模块初次出现,有些可能要隔好几个模块再出现。

三、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英语阅读知识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其次,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英语阅读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学习阅读知识。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进步。

四、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

认识事物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表情达意的规律。我在阅读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表明:对学生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这种教学设想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对课文由简单的词句理解变为理性的情感理解,学生对这种知识掌握越深刻,教学难度越低,阅读理解能力越强。

五、阅读中渗透作文教学

大纲指出:“在英语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作文,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训练就要深化,从举一到反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中考的英语试卷中英语写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所教的学生在中考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对英语阅读也经常是津津乐道,因为他们拥有了好的学习英语阅读知识的方法。

六、深入细化阅读过程

1. 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活动把常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比如:快速浏览训练、扫描或跳读训练、扩大视野训练、上下文猜词训练、标题理解、寻找和理解主题句、寻找和利用衔接词、寻找和利用关键词、概括大意、寻找细节、推断态度等。通过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变得“会读”。

其次,阅读策略的培养要因“材”施教。不同的阅读材料重点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记叙类型的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等,阅读时应抓住Who,When,Where,Why,What,How 六要素;而议论性的文章就要更注意整体把握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提供的论据。对不同文体的语篇,在阅读的最后阶段,教师都可以用树型图、简笔画、表格等形象手段,把关键信息作整体处理,展现在黑板或屏幕上。最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认知特征,选择和改进各种阅读技巧以提高效率。

2. 阅读问题的设计

是否能设计好问题,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否被有效激发、能否准确检测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因此,阅读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环节。教师备课时需要特别多花些时间,把文章读深、读透后再设计问题。

第3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单调

对于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由于教师过于注重考试,因此对于一些科普类及戏曲类及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教师只是只言片语地略带而过。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没有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难以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所学习作品的内涵,从而无法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关键作用。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主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失,使得他们的主体阅读意识丧失。

(三)因“考试”而阅读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学生充溢灵性的解读。他们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高原现象”。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思路,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二)合理地把握和运用教材

教材之所以拿来供给师生应用,主要是因为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且不会重复教学知识,从而避免因重复而导致时间与精力的不必要浪费,而且为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引路的方案。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表明教材只是一个引导,是教学课程的一小部分。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一方面教师要遵从教材的程序施教,另一方面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认知、把握、探究、感悟、总结、思考,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因材施教,一切从实际出发,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使阅读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关乎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很多阅读兴趣缺乏、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面对语文习题或检测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不管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语文考试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水平。首先要看清楚短文下面出示的题目,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检验阅读水平的依据是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文章的主要思想蕴藏在题目中。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文章,深刻揣摩作者的内心所想,尽量提炼出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最后在答题时可尽量用文章内的语言回答,也可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整理。

(四)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比较典型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借用这些典型的错误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问题的再度发生。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一些错误观点,以供学生评述,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借助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入情境,学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合理构建正确的知识架构,从而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知识的理解。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从而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促进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第4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47-0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教师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三、精心选择内容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不仅书籍报刊众多,而且网络上有很多阅读资料。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如果全部采用“拿来主义”,不加选择地进行阅读,则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宣扬暴力、凶杀、、迷信的内容,一旦小学生对那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入迷,将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可能染上不良的习气。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为学生朗读或介绍一些短篇名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小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持久,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阅读的方法,发散思维,使他们保持长期的阅读兴趣。

四、倡导创造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同时,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等,是属于创造过程,而不应该是被接受。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汇总中,首先诱导学生拓展阅读范畴,广泛积累阅读;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倡导个性理解,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语言等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实现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最后,带领学生感受、品味文本内涵,深化其个性审美,升华其情感体验,感悟阅读文本的内涵。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小学生都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开展一些朗诵比赛、讲寓言故事、讲成语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之后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交流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还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实践同样可以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课余时间我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的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中,又领悟到很多东西,同时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阅读

第5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永远是一大重点,因而新课程对阅读教学的理念、内容、目标、要求等多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由此,作文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全面认识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方能立足于自身教学实际,切实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来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地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一、粗略阅读,整体感知

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如教学《荷花》一文,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激起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粗读课文,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闻荷香、看荷花、赏荷花、迷荷花”来整体感知课文,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精细阅读,积极感悟

在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力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而积极感悟,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教学《酸的甜的》一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反复阅读,然后思考问题:为什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这样,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积极讨论、感悟,从而明白这篇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深层研读,拓展延伸

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粗读与精读后,还应引导学生对相关重点内容进行深层的研读,从而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充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教学《水乡歌》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课文之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仿写的方式来拓展延伸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以新课改的理念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意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主理解,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阅读意愿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以及情感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获得真实的阅读感悟。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解读,关注学生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全面完善自我。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层次选择适合的书籍进行延伸阅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意愿,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之外选择适合并喜欢的书籍进行延伸阅读。教师要强调阅读与做人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以及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当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情感阅读的时候,就会将阅读看成一件乐事,从而喜欢上阅读。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形成独立学习和调节的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采用识记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精加工策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复述,通过复述进行阅读识记,还可以采用重复策略,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通过朗读、诵读、表演等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识记。

在阅读中,教师要将学习材料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人为的联想策略、内在联系策略、加工提问以及抓空白展开联想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边读边议,读思结合,有效促进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教师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创设互动交流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质疑问难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情境。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圈画批注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指定的符号圈化指定的内容,同时告诉学生什么类型的句段采用什么类型的符号进行圈化。教师还可以采用黑板示范批注,让学生懂得如何做提要和笔记,如何抓住关键句子、重点词语进行句段积累。

教师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在学生采用纲要线索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在学生对关键句段进行思考的时候,教师通过交流迫使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课堂阅读前,教师要通过前置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层次,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

2.教师要加强阅读任务的意识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学生具有可操作性的目的,要让学生根据适合自己的阅读目的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指向性阅读明确读什么、怎么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教学

1.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篇目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此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如,在《济南的春天》一课的讲解中,由于学生对济南并不熟悉,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有效地将多角度、多场景的济南冬天的迷人景色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乐于探究老舍笔下的优美意境和深沉情调。

2.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升学习效率,获得现代语文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提升阅读能力,就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动机 个性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乐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气质修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阅读教学。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沉迷于电视与网络中,而对阅读不加以重视,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形势下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才能增强阅读的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一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是成正比的关系。阅读动机愈强,所取得的效果就愈高,所取得的进步就愈大。因此,在教学中要真正搞好阅读教学,第一步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主动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要向学生展现阅读的魅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第一,加强教师范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动力。我们要重视范读的作用,以教师标准流利、正确优美的范读来激起学生内心阅读的欲望。教师在平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对各篇文章的情感等方面全面把握,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带动学生阅读的目的。第二,展现文本的魅力。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真挚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可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一个动人的情节、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文字描述以优美的图片、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动态的效果来呈现,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动机。

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一种新的阅读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那种简单地让学生通过阅读直接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标准化阅读,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突破文字的限制、固有思维的限制,跳出条条框框,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个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思考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刻领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第一,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进行专注阅读、有意阅读。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的适用情境,并加强阅读实践指导。第二,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只读不写是无法收到最佳效果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采用批注等来帮助理解与记忆,使学生逐渐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只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激起学生内心更强烈的阅读热情,使学生以更强大的学习动机参与到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发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与鼓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进而真正地爱上阅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阅读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基于自身基础圆满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如学生读得标准流利,掌握了一种体裁的写法,哪怕只是学会了运用一个词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这尤其对于阅读动机不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为重要。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才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动机,挖掘出学生更大的阅读潜能,才能真正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一种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长远的眼光,制订长远计划,具体落实,按步实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功.阅读教学之我见.学园:教育科研,2012(3).

[2]张春娥.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快乐阅读,2011(17).

[3]陈晓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究.新课程导学,2012(9).

[4]钟建才.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新课程:中学,2012(3).

[5]于怀凤.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分析.快乐阅读,2012(22).

[6]周远霞.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1(3).

第8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对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其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阅读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初中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模式应用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解释为学习者通过与自身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体验活动,对文章或者其他形式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方法学习的一种过程,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和个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加深,也会产生一些自我感悟,最终实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提升的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欣赏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较之于普通的语文阅读模式而言,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相比之下,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课题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阅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其有效地转化成自身的一种情感积累,通过阅读课文来使之得以升华。对于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体制下的教学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自主应用,而非简单滴掌握一点纯理论的东西。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充分执意阅读文章,最终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阅读结构。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都处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春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大都对一些说教性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抵触,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要求自我个性张扬的需求,逐渐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感悟的独特性、情感的审美性以及过程的多样性。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动性很难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加上教育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受到限制。要想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建设,必须要在坚持主体性、个性化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下面就如何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意见。

2.1 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导权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留给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另外,学校也要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只用成绩来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的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增添活力。除此之外,阅读教学活动应该适当的增加实践性,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参与实践,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转化为实际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丰富教学情景建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离不开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情景创设主要是根据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基础上,以某种形象或者事物再次出现,以帮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景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相适应。常见的教学情景包括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合理相似的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阅读材料创造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意境与感悟。经过小学阶段的知识积累以及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文学阅读鉴赏能力,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式阅读教学,正是通过创设相似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原有的情感经验与所学习的阅读技巧结合在一起,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彩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1).

第9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而在这两个大类别里,我们应该尤为关注阅读。在实际的教学中,以阅读带动写作,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先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有效教学。面对现在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低层次现状,任何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都是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即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语文高考与教学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1.使用简洁、明了的阅读教学语言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直接关系到语言本身。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语意的准确性和阐述内容的精确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性教学时,应注意语言内容的趣味性。课堂语言应该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刻板、空洞或是华丽的长篇大论。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能带给学生直观感受的教学语言,用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2.明确阅读教学的内容

有效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教学内容清楚明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好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合理组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明确自己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与教师一起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课堂气氛活跃,与学生互动良好,这就是一堂不错的课。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里,学生也在要求着新的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体验生活获得经验的地方。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恰恰就是针对这一点而言的。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勇于讲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应对之后的同类文章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二、合理利用课本,正确处理课本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在不少省份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摒弃课本,只针对“类型题”对学生加以训练。这种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相反,会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厌倦感。所以,当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面对语文课本时,应该从语言材料、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这些方面入手,精读课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同时,将阅读得到的知识与技巧落实到写作中去,从而获得阅读与写作的双重进步。

除此之外,由于受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课内阅读目标。在仔细研读教材课文之后,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阅读,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