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园林和古典园林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应用
Abstract: Modern Chinese styl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radually evolved, its style is concise air, uniform color, various structures of sketch symbol is strong, the overall temperament grave nature,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integrity, reasonable arrangement, material element for plant with small, supporting facilities, six aspect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yl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Well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design to combine, for the modern Chinese style in landscape design in very goo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所要求,在国内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异国风格的设计案例,但同时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使得中国本土设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一、现代中式的意义
本人认为现代中式风格是由传统中式风格逐渐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从现代中式的意义、应用的整体性、元素合理配设、材料适用、植物搭配、配套小设施六方面分析了现代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中式风格结合了现代的功能需求,以当代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摒弃程式化的东西,在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中寻找寓意、内涵与元素,赋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手法,删繁就简,在设计语言上进行创新,在具体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这种现代景观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弊病。简言之,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同时也续承了中国自己独有的文化意涵。
二、应用的整体性
在景观设计中,不是单单就是考虑景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是它能很好地把整体串联起来,把景观很好地融入整体,融入环境,例如某公园,园区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玉器鉴赏、玉器展示、玉器开发、玉器交易、玉器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
在设计时(如图一),根据项目自身的空间特点和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布局上讲究“见缝插针,以点带面”。即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着重考虑了主入口的对景,销售展示中心的障景,中心工作室的框景,沿河岸的艺术家会所的借景。其中工作室区域,设置了五个不同主题的庭院。而这五个主题提取自: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玉下的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图一图二
三、元素合理配设
一般中式元素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例如铺地、景墙、小品等经常会看一些吉祥图案。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
现代中式元素是在古典中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抽象成几何形体,保留原有构图特点,如对称、四方连续等。通过这些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图二)。
四、材料适用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青砖、石材、木材、瓦片、景石等,基本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现代中式风格在传统中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增加了钢材、玻璃、防腐木、各色石材。本项目主要用到以下几种材料:中国黑、黄锈石、砂岩、芝麻灰、雪花青、黑色卵石、菠萝格。水池及花坛压顶主要用到了中国黑,池底散铺黑色卵石。
五、植物搭配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 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在南面良渚港水面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在园区北面主入口适当点缀了造型罗汉松,大香樟,沙朴等高大乔木。
六、配套小设施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小品是园林中的一些小型建筑,笼统地来说,园林中除了厅、堂、楼、阁等比较大型的建筑之外,都可以看作是小品建筑。小品设施一般包括:盆景、树石盆景、草石盆景、书条石、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洞、墙、雕塑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常见的点缀性景观,也是一个园林的观赏点。在看似不经意间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而在现代中式景观中,除了观赏需求,更加重视小品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围墙和门卫房是园区的第一立面,在设计时,提取了玉琮立面的横向线条,将其应用到门卫房设计中,并采用米黄色砂岩贴面,以达到跟周边建筑外墙的统一效果。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阶梯式的空间处理,并在木平台外延设置开敞草坪,木平台标高以洪水位标高为准,设置在2.6米左右。而草坪空间在枯水期也能很好的入水,形成完整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庭院内部还设计了一些涌泉小品,主要以溢水台、拼花汀步为主,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通过这些小品设施的点缀,使得整个园区景观更加饱满,更加实用。同时也传递出现代中式的文化内涵,与园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相统一。
七、结语
总而言之,本人深深地体会到现代中式在传统文化公建环境营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不失本土文脉,能取得当地业主的认同感;又能够推陈出新,符合创意产业的新颖定位,整体空间精致现代,中式味道浓厚。而且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更好的符合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心理活动需求。同时,新中式景观,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力求回归本土的设计,虽然还不成熟,但却是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对我国景观地域精神缺失的思考与实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造,间接推动新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周景斌园林工程建设材料与施工机械 [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西方 古典园林 艺术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95-01
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以人工安排,布局方正的大规模的别墅庄园日益增多。直到凡尔赛宫的兴建,这种几何形式的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在艺术上具有:自然与含蓄、造型与空间、借景与意境三大典型特点,主要采用人工仿造各种自然山水风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及其建筑群体几个方面均体现着自然式山水风光之美,在此基础上又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自然美,可以简单的比喻为:“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浓缩在庭院中”,在空间上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造园方法,通过空间局部的交错与曲折变化,在有限的面积内,给人以空间无限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景观效果,犹如一幅完美的图画。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点缀适当的花草树木,其典型特点是假山设计自然逼真,池沼布局错落有致,花木品种多样化,不同的季节都设有可观赏的植物且高低分布有别,注重远景与近景的层次,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自然天成之美与意境美。再次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然没有大型建筑,但其布置往往都很密集。经常设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功能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山、石、水、植物之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无限的接触自然,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天然环境情趣。最后是绘画、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各种山水诗、山水画的形式寄情于景,赋予园林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意境,承载着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3、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属于迥然不同的两个流派,西方人认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就应该对自然的景观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在西方古典园林造园的过程中,以排斥自然为前提,追求严谨性与合理性的相互统一,以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为基础,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其总体构图也以规则严谨、直观明晰的形式为主,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之美,由此可见,西方造园艺术主要是立足于采用人工方法来改变自然状态。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建筑物体积往往都比较大,在整个园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构成整座园林的基础。所有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都是以大型建筑为主轴,通过对称式的几何图案将园林的整体构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非常讲究人为的创意,如水池、台阶、植物及道路形状、大小与位置等每一元素都设计的非常精细,各种植物也都是通过人工修剪而成各种形状供欣赏,绝不允许其自然生长,所有的园林构成元素经过严格地规划与布局后,呈现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菱形等规则的形状,在形式上给人以规则整齐的感觉,在空间上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给人以征服自然的。
结束语
总之,中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各具艺术特色。一个优质的园林,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都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共同特征,只是侧重点不同而以,西方园林给人的感觉偏重于悦目,而中国古典园林则突出赏心。然而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在日后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借鉴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综合特点,将双方的优点运用到新型景观园林的创新设计非常关键,所以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借鉴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优势,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型园林。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景观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玲;中国古典园林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0年11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传统;居住区;继承;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是整个中华文明之树别美丽的一枝,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不断了解,思想得到了最大更大限度的开放,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我们也渐渐丢弃了许多传统的东西,于是思想上出现了迷茫与不安,在竞争强烈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日益浮躁。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提倡顺物自然,反对过多的雕凿和文饰。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除此以外,也有许多田园诗人讲究回归田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简约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简约朴素的设计风格将给人们带来一股闲雅、恬静的清新空气。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遵守等级制度的“礼”;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强调自然天道。
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平面布局原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住宅中“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礼”的意识融会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筑制式中,从王城到宅院、从内容布局到构图和形式,都反映出礼制精神的追求。
汉末至南北朝,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倦,于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逐渐兴起。道家思想开始盛行,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从而唤起了人们追求个性、倾心自然的热情。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外部规则方面,即艺术与政治及现实的关系;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内部规则方面,即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等。这一认识颇有见地,道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之区别。
中国造物文化的“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造物主张,一直为中国设计师所称道。我们应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中国的造物文化相结合,从而化作新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
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建筑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故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中国园艺艺术创造中的“意境”的产生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对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中。因此,无论从园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意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上,佛教、道教、儒教、禅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它们又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互补的特色。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特殊艺术追求正是祖国美学思想的丰富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再现。
综观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自然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的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设计 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思维与智慧,还反映出人们精湛的建造工艺与技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虽然一些园林建筑的原貌难以再现,但是现代人仍旧可以从保留下来的园林实物中,充分感受到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通过园林建筑空间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园林外部环境的处理技巧,可以领悟到古典园林建筑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完全可以借鉴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地创新建筑风格,同时也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
一、匠心独运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内涵丰富,其中不仅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因而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匠心独运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在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第二点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第三点是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视空间的应用,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
第四点是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的途径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建造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材料与科技,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同时又可以体现古典风韵的建筑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形式的影响上。古典园林建筑总体来说具有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特征,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现代的建筑设计将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抽象理念的结构方式,在注重审美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功能特征的变化,变古典建筑的被动式语言为主动式的建筑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典的建筑设计形成一种有距离的继承与创造,同时也在纵深层次体现了建筑设计以自然和人文为本的核心理念。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结构形式包括很多种类型,例如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现代建筑中在形式上完全将这些古典的形式进行了概念化,取其神而不取其形,并在现实中获得了很好的设计效果。苏州新博物馆屋顶饿设计方案就比较新颖,在其核心灵感则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现代建筑通过材料和技术方式的创新将古老的建筑形式进行了时代化的革新。
其次体现在意境的影响上。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讲求意境上的和谐,追求与诗画艺术相通的审美境界,现代建筑也深受这种艺术思维的影响,很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也力求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艺术氛围,一次体现建筑的内在神韵,使人们居住其中体会到建筑的灵魂美。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相邻的喜马拉雅中心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应用了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山水情结融入到建筑的总体设计风格中,理念的抽象化也彰显了现代人独特的设计思维,并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园林建筑范畴,体现了现代建筑返璞归真的绿色理念,让都市人在钢筋水泥中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该中心独具匠心的林结构是大自然的象征,同时在建筑结构的上部还有一个花园,这也是立体山水园林理念最生动的体现,不仅展示了现代人的智慧,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祈愿。
第三点体现在建筑造景方式的影响上。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方式主要包括主景、配景、对景、夹景、分景、隔景、框景、漏景、添景、借景等,这些方式丰富了园林建筑的表达效果,也适用于现代建筑的造景设计上,不仅可以给现代建筑增添一种艺术的美感,同时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身心放松的机会,不仅愉悦眼睛,还愉悦心灵。例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经在北京设计了两幢建筑,一个是北京香山饭店,一个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前者充分把中国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方案结合到一起,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建筑风格。后者在造景的设计上也充分融入了江南园林的建筑意境,在建筑内部中央设置了水池,金鱼游动,石头奇特,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在大堂的两侧有高大的翠竹为庭院增添了自然的风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方式非常多样,且每一种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很多的古典园林建筑还体现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技法也非常的精湛,将这些优点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可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魅力,同时提高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是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洪恺.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2(3)
[2]窦以德.建筑设计方针一席谈[J].建筑学报,2005(1)
[3]郑正球.建筑空间形态之占领与围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2)
关键字: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人性化
Abstrac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western modern garden style to the target of service different era, there are different source limitations, any single application ar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arde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wo gardens of the advantage sex and limitations. Take two kind of garden's dominance, to its limitations, to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western modern garden to adapt to the fusion of modern garden.
Keyword: classical garden; The west garden; humanized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由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两种园林: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园林之母。但近些年来,在中国大地产生了效仿西方园林的众多实例,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私人园子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社会的园林的服务的主要人群便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现代西方园林的局限性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为人工创造为特点。现代西方园林虽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以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脉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两个不同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 进行优化重组,最终达到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西方园林的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一点中国园林可以给与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应该切实地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真正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的自然舒适环境。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所以西方园林还应注意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在环太湖十八弯景的设计中,设计者对每一个山坡都进行了土质和地形的分析,拿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就非常的成功。
对于西方园林的内涵苍白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象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景观设计师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作品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由封闭内向性向开敞大众性转变,必然离不开对西方园林的学习借鉴。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型的开放性的理念,建造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 .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充分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如天津的中心花园于2000年仿西方的大广场园林建成一圆形的旱式喷泉广场,实用价值极低,其夏天日照强烈,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同样在中国大地上也未免有一些过份追求古典园林风格,一味生搬硬套,造成了景观的滥用和浪费。古典园林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的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所以设计师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的应用都要建立在适合适度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现代的园林要开敞性与植物造景并重,永远把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有机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的优越性,创建更完善的人性化现代园林。
参考书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艺术;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35-01
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范围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电影、曲艺、工艺等。
中国人自古认为造园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一种文化,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不可抹去的重彩,也是东方艺术领域中重要体现,古代文人画家本人亲自参加造园,所造之园,多以山水为蓝本,将诗与园林建筑相结合,富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造园时模仿自然山水,在造园意境上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肯定,在于文人画家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自己的深刻理解。模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形成人们所说的写意山水。
一、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景观设计内涵很母性,景观的本质是生态回归,是衔接和弥补,修正人和自然的关系。景现其实就象溶剂,它像水一样包容城市,融解它的非人性,它用来弥合大地创伤,缝朴城市肌理。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园林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的园林设计传统,这与任何其它类型的园林相当不同。特别是它所表现的天人合一的以及对古代中国自然风景的赞美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园林的风格。然而,在西方,中国园林传统的特色虽然自18世纪开始就被充分欣赏;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那时欧洲的中国热是基于对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本质很不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西方人无法从根本上把中国园林艺术学到家。
二、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理解什么是艺术
1.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重要的美学思想。所谓意境就是“寄情寓物,情景交融”。“意境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非常的理性,景观设计的都是对称几何形体,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感情”。注重人的感受,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国园林内敛、含蓄园林气质的追求与强化。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的心理,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勾起中国人内心的园林情节,传达中国人对景观空间的种种感觉,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2.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置曲折的路径,同时也有“移步异景”的体会,在小布局体会大的哲学空间,进入幽静之处。在景墙和植物的配置上成功的出来好空间边缘隐蔽起来,用虚实转变的手法使是空间变化丰富。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园林设计以征服自然为目标,而中国园林设计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克服场地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以传统文化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形式美的高度。
3.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提出了“随由人做,宛自天开”唧思想。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他们把自己喜好的诗情画意应用于园林之中,追求超脱的意境,以大自然中本来存在的事物为原型,营造有深刻含义的园林景观。
三、总结
景现设计,它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地道的好环境能真正熏陶人,美的引导和熏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从小给小孩子们一个有美感的环境,潜移默化,他也会成为有格调的人,这就是环境艺术的作用。所以园林景观在当下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设计,而是一种艺术生活方式。现代景观设计在中国,走向诗章的栖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要多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开放和动态园林形式,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姜凌.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0-12.
[2]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
新中式设计就是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同时还保留了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充分交融,既避免了古典园林过于古朴繁琐的特点,又对现代设计的活泼中添加了一丝沉稳。新中式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中式设计,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制,而是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中提取现代的建筑设计语言。在新中式设计中,一般是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风格结合在一起,充分吸收了两者风格在设计特点上的优势,既有每种设计风格的影子,又有不同之处。
2新中式设计的设计特点
2.1色彩和景观的完美结合
景观设计的元素众多,每一种元素都有其必要的位置,而色彩元素是景观设计最直观的体现。新中式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要求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将历史中的红、黄、绿、白、灰融入了景观设计中,成为了主要色彩因素,同时与现代的景观材料相结合,将古典的“国色”和现代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2中国传统符号和景观相结合
新中式设计最主要特点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而中国传统符号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古代祥瑞的象征,而象形文字、五行等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荷花、牡丹等是我国传统植物高贵、淡雅的代表,这些中国传统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3植物空间的层次性
新中式设计在主景观的设计上和古典园林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自然型的植物景观配合种植,以绿色为主色调,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和现代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能在简洁的植物组成中带有强烈的中式特色,乔木层、地被层、大灌木、草坪等植物层次能展现出最简洁的植物空间。
3新中式设计在万科第五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万科第五园是万科地产在深圳开发的大规模居住社区,主要采用新中式设计风格,将岭南四大名园、老北京四合院等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建筑文化相结合,是浓重的“新中式”风格代表。
3.1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中,以中国传统的“竹”为主要植物,另外用蔷薇、兰花等作为点缀,在景观的空间表现上主要有3个层次,远景、中景、近景都有不同的感受,能体现出植物景观在层次上的分别。建筑空间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但是其中用竹子来转移人们的视线,将原本不大的空间面积中添加了更多元素,给人们更多的错觉,原本狭小的空间也会由于竹子的合理运用而展现出更大的空间感。
3.2万科第五园的中国传统符号设计
万科第五园的内部庭院中,窗花随处可见,既能对实墙进行点缀,也能代表传统的文化,在现在的建筑材料中有文化的厚重感,整个空间的感觉既有古典的窗花特色,也有现代的实墙和漏墙,代表了中国传统符号的合理融入。
3.3万科第五园的色彩设计
万科第五园在色彩的选择上主要以灰色为主,能表现出木质材料最原始的颜色,通过不同的拼装手法,在纹理上能将传统的颜色在灰色中表现出来,同时在一些景观的设计上以白色、黑色和绿色等纯色为主,色彩分明,能体现出较好的视觉感受。万科第五园的色彩运用给人整体上一种质朴、世外桃源的感觉,人们置身其中,并不是感觉到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气息,而是有大自然的清爽、整洁的感觉。
3.4万科第五园的建筑特色
在万科第五园中,建筑特色有了较为明显地体现,漏墙和实墙的层次排布,将传统美和朦胧美结合在一起,既没有全封闭的压迫感,也没有全开放的直观感受,而是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景观之间的层次通过漏墙的不同感受有了更为不同的感觉。
4结语
关键词:园林景观;亭子造型;环境协调;审美情趣
1 我国园林设计中的亭文化
亭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以其特殊的形式被记录和回忆,虽然亭子造型简单,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却深远流长,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蕴之后,亭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在作为山水文化的象征和点缀的同时,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早在我国古代,众多文人学士就将亭台楼阁作为写作题材的重要部分,并且创作出许多传达诵千古的名篇绝章,其中如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喜雨亭记》,明归有光的《沧浪亭记》等,都以小见大因人带事,将对国家民生之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渗透到一亭一景的描绘之中。如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亭已经成为山水园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追溯我国亭文化的起源可至先秦时期,不过在先秦和汉末时期所说之亭大多是有许多房间或是成组的建筑,和后世所说园林之亭有很大的区别。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亭的形式才得到了延伸,拥有了观景的功能。亭真正开始出现于名胜、园林等处,则是在隋唐期间,在隋扬帝西苑中的逍遥亭即是现存的名亭之一,有语云“四面合成,其结构精美,可谓冠绝古今”,在此时亭的形式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唐代时期,我国经济和文化进入了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古亭的发展和形式随着园林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解放。唐朝之后,随着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被北宋结束,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此时涌现的名亭即有徐州云龙山放鹤亭、滁县醉翁亭、苏州沧浪亭等。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亭发展的全盛时期,在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说:“从宋代到清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而我国现存的园林,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遗存,“亭文化”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巅峰状态。此时的亭类型更为丰富,形态多姿,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北方亭华丽、雄浑、持重,南方亭素雅、轻巧、秀丽,亭平面形式更加丰富,屋顶造型多样,基址选择也达到了奇巧的程度,此时关于园林及建筑的论著也大量涌现,如《园冶》、《营造法源》等,尤其是《园冶》一书中有关亭的论述已经集历代建亭之大成。
2 园亭造型分类
园亭的造型按照功能、风格、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功能大致可分为观景亭、纪念亭和游乐亭。观景亭通常建于路边、山间或园中,供人休息和观赏风景之用。路边有路亭,桥上有桥亭,如扬州瘦西湖的五桥亭等,通常观景亭造型灵活,变化多样。纪念亭则多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建,如纪念岳飞的“翠微亭”,纪念文天祥的“方饭厅”,纪念三苏的“百坡亭”等,纪念亭造型通常庄重大方。游乐亭则专供人游玩之用,其体量较大,有乐亭、流怀亭等,如兴庆宫中的沉香亭。
按照风格分,包括圆亭、多角亭、重檐亭等都为攒尖顶形式,北方较厚重、南方较轻盈,其主要区别则在于翼角的处理上,北方官式建筑翼角都不高翘,以构成平面上和立面上的英式。而南方翼角则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在形式上较为纤巧。
按照材料分则有木亭、竹亭、茅草亭、砖亭和石亭等,其中木亭在古典园林之中应用最为广泛,其造型别致多样,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均可见到,其中相对来说,私家园林的造型技艺更高于皇家园林。竹亭则较常见于南方地区,目前古竹亭已无遗存,仅见于史料记载。茅草亭、砖亭、石亭则均采用天然材料,在感官上较为古朴自然,目前石亭在福建、江浙一带尚有遗存。
3 园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园亭是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其结构和构造大多简单,可供人驻足休息,纳凉避雨,是一种体量小七,造型别致,具有丰富意景和鲜明特色的精巧建筑物。园亭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建筑技术和造园技术,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能力。
3.1 亭的空间形式
《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空间意识。清代许承祖在《咏曲院风荷》诗中也说:“绿盖红妆锦乡乡,虚亭面面纳湖光。”亭正是在这种同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下形成的最理想的驻足点。白居易即感慨冷泉亭:“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揖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而我国园林艺术专著《园冶》中更有名句:“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优秀的园亭造型设计是模仿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可见亭子虽小,但其造型是完全独立而完整的。柱身空灵,无任何遮拦,内外空间浑然一体,在离散中寻求融合,曲折中更显幽然。“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垒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漏,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
3.2 亭的自然选址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之中,就非常重视园亭的选址,在《园冶》一书中就指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总的说来,园亭的选址大致有3种方式:临水建亭、依山建亭、平地建亭。
临水建亭是较为常见的园亭选址方式,在《园冶》中有“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可见水是设亭的绝佳胜地,临水建亭既可观赏水面景色,又可丰富水景效果,深具我国古典文化雅致韵味,在一“静”一“动”之间形成对比,增加园林景物的层次感和变化多姿的效果。
依山建亭可登高远望,极目千里,“纳千倾之,收四时之浪漫。”也极具精妙所在。山顶建亭“精在宜体”,将山与亭的体量与高度协调统一,若山高而亭体量小,则只见山不见亭,若山小而亭体量大,则只见这不见山,都不可取。山腰建亭身处山体中高,应充分利用山腰台地形式起伏多变的特点,运用各种建筑结构形式,产生空间跳跃、动静交融的氛围。山脊建亭由于视野开阔易于构筑园林构图中心,通过园亭设立能丰富山体轮廓,更显山色灵气。
平土建亭虽然不具依山建亭的风光和临水建亭的神韵,但却别具一格另有一番生趣。通过平地借景建亭,于花间石畔、疏梅竹影、绿荫青坪之间,以亭高达、雄浑的形象彰显平地生气,令亭周边充满阳光。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筑台建亭”即是常用的平地建亭手法。
3.3 虚实相应,景亭相生
“虚实相应”是我国古代园林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园亭同周边环境关系的塔配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将园亭的造形和周边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赖而又相互渲染,从造型和空间之中取得统一和变化。园亭的造型通常选取正立面作为基本元素,以平面、简洁的手法融入到景观之中,实体为墙,虚形为亭,虚实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既如景框取画,又如画中取景,在虚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3.4 借景造亭,怡然于景
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奇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可见借景造亭,对于园林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物向的诱导极容易引起人们的观注,并从而获得愉悦的心境,如登亭遥望展现于眼前的优美画面,驻足远观亭景相交的情景,都应当在园亭造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若“安景山巅”、“远岫环屏”。
4 陶然亭公园各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更待菊黄佳酝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北京的陶然亭公园是我国首都最早修建的现代园林,是北京园林建设的第一个硕果,近几年来,陶然亭公园的造园水平得到了新的飞跃,不仅成为独擅亭景之胜的多亭之园,更新辟建了“园中园——华夏名亭园”,蜚声中外,对于研究园亭造型设计与周边环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1 吹台亭
吹台亭是按江苏扬州瘦西湖吹台亭之原型,按1:1的比例仿建而成的,该亭与公园西湖近岸水中而建,有短堤与岸相连,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三面有白粉墙,中间各有一大圆洞门,一面镶有两扇屏风,梁坊亭柱外露部分均油饰为赭赫色,造型俊秀,色泽淡雅,亭下水面莲叶如磐,游鱼戏逐,颇有情趣。仿建之时采用了借景手法,其圆洞庭湖门分别面向陶然亭公园几处景点,南洞可观云绘楼.清音阁,东洞可观瑞像亭,西洞可观醉翁亭,远观此亭可为一景,身处亭中则可观三景,颇具奇妙之处。
4.2 瑞像亭、望瑞亭
瑞像亭位于东北山头峰顶,亭为六角攒尖顶,金碧辉煌,端凝雄浑,雄踞于山巅,登瑞像亭驻足远望,视野所及,东有天坛祈年殿,北有琼岛白塔,西有燕山群峰,京华风物在此亭之中历历在目。与此亭相对,在公园东湖南岩有一水泥结构仿松木四角攒尖顶的望瑞亭,亭内水泥座凳,东有花墙,墙上有圆窗,仿竹栅栏门,亭旁古松劲挺。于亭中可望瑞像亭,两处景观互为关联,遥相辉映。
4.3 一览亭
一览亭位于公园西南之巅,同东北山上瑞像亭遥相对峙,一应成为公园东西两端最引人注目的两处景观,独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结合之奥秘。设计者意于此亭远视效果极佳,驻足亭上可尽揽全园亭、台、楼、榭山水于一体,因此命名“一览亭”,但实际身处此亭,视线却已被山上植被遮蔽,建园之时所种乔木已成参天大树,再也无法“一览无余”,成为设计者对周边环境植物配置未能周全考虑的败笔。
5 结语
亭文化在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建筑元素,在进行园亭造型设计时,应当充分协调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即如陶然亭那样,因公园面积有限,山势较低,因此建亭大多于山顶和山脊、湖畔、山脚之间,并未完全复制原型“名亭”周边环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重新布局,从而创造出另一番韵味。但也需要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环境会发生变化,在初时的建亭设计初衷极有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成为败笔,因此都应当进行充分考虑,使园亭造型设计真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参考文献
1 刘敦帧.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计成.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梅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整个长江流域,直至闽、台的山区,遍布11个省、区。据的《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记载,我国有梅花品种232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分为三系、五类、十六型[1]。
梅花神、色、香、姿俱佳,铁骨傲霜,深受群众喜爱,在园林绿化中早已被广泛应用[2]。
1我国梅花专类园现状
1.1植物专类园现状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诗经》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展现了桃园胜景,是有关专类园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倡导自然的植物专类园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我国对现有植物专类园的生态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3灵峰探梅现状
灵峰探梅,位于西湖之西,灵峰山下青芝坞。后晋开运年间建有灵峰寺。有翠薇阁、眠云堂、妙高台、洗钵池等。万历初,寺败僧散,仅存殿宇。清嘉庆间,浙江都卫莲溪重修灵峰寺,四周植梅花一百多株。宣统元年周梦坡又植梅三百株,成为赏梅佳地,故名“灵峰探梅”。
2梅花专类园植物造景特点及分析
梅花在现代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中种植与造景, 涉及到梅花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3]。运用水景、叠石、建筑等多种园林造景元素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梅花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以及古典的意境美来创作植物景观。下面主要以灵峰探梅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梅花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造景配置形式。
2.1梅花与水景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植于静水边,可赏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植于溪旁,水流花犹在,幽香随流水寄情。水边植梅,宜选择花大色艳的类型,倒映水中,虚实相生。(图2-1)“白首顾残枝落,入江水无情流”的意境最好诠释。(图2-2)
2.2梅花与景石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与景石相配,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同有刚劲之骨,石之稳重与梅之风姿,石之寂静与梅之生机又在对比中得到统一。景石上的题字苍劲有力,古朴典雅,与苍劲的梅枝相映衬。(图2-3)
2.3梅花群植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还可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大片栽植,形成梅坞、梅坡、梅岭、梅林、梅溪等,花开时节,云蒸霞蔚,十分壮观。如上海的世纪公园,早春时节,成片的梅花竞相绽放,有的红如朝霞,有的白如瑞雪…梅海凝云,落英缤纷,色彩斑斓,甚是壮观。(图2-4)
2.4梅花与建筑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4]。梅花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梅花而间接地抒发某些特定情感和意趣。(图2-5)
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5]。(图2-6)
2.5梅花与其他植物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梅与其他树木的搭配既表现植物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如(图2-7):梅树下长有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us)、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等,配以高大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背景陪衬,季相分明,层次感强。
梅树在景区内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结合构成濒水风景。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多彩的植物景观。(图2-8)里,梅植于水边,周围搭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用高大的松(Cedrus deodar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做背景,对岸配置枝条遒劲的龙爪槐。远望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2.6梅花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梅植于路旁,人行其中,可赏、可闻、可触,增加了人与梅之间的互动,使梅之丰韵得以尽情展示。梅树与乔灌木组合进行道路分隔,疏导空间通透性,让游人在被引导游览之余得到精神状态的豁然放松。(图2-9)
2.7梅花孤植产生的景观效果
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在园林应用中作为透景(图2-10)。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在园林绿地中,孤植树种通常配置于草坪、绿岛及山坡等处,作为重要风景树种栽植。梅树形优美,姿态幽雅独特,花开后落入泥土,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8梅花在风雪中的景观效果
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因“雪”而显现出来,但它并非真的“喜欢”自己在含苞待放之时有大雪压枝,就梅花的“本性”来说,它是“喜欢”温暖,同时,它还需要一定的冷刺激才能生长发育良好[6]。
梅与雪的关系,一种是从对立观念出发,来演绎其傲寒品格; 二是从对比观念出发,用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雪里美人来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6]。(图2-11, 图2-12)
3.1关于梅花专类园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
3.1.1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9]。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10]。
3.1.2人文内涵的进一步发掘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表现形外之意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赋予其人文内涵[7]。意境实质上是造园家所向往的 ,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造园家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 ,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 ,使观赏者身临其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去感受、去想象 ,产生共鸣 ,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蕴含…同样,梅花的园林造景应遵循其生态特性,突出其主题意境,挖掘其文化内涵,立意在先,匠心独具[11]。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3.2.1以古典审美意识指导梅花的造景应用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因此要求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古典审美意识,和对自然感悟与遐想能力,并将这些情感加以深化和升华,并赋予到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中。
3.2.4古典诗词意境在现代梅花专类园中的营造和还原
3.2.4.1人文内涵的发掘
古往今来以梅为题的诗词歌赋甚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14]。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现代园林造景应用中更应注重这些文化内涵的发掘。
3.2.4.2人文寓意的营造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景有尽而意无穷。
3.2.4.3古典意境的创作
首先,设计者自身对传统文化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古代诗歌文风的研究也要具有一定深度。因为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是与中国传统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会贯通的。
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寄托。只有在对实际的梅花有最直观的了解后才能充分体会这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深入发掘其内涵,并应用到意境创作当中。
3.2.5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景致与人文和谐相融
众所周知,杭州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久远。北宋著名大诗人林逋就曾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撰写的《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后世的文人们不断将咏梅风推至顶点。而对于当代的园林造景师而言,在现代造园中对人文精神加以融合是至为关键的。因此应当凭借杭城丰厚的人文优势来营造相应的园林景致,再现人间天堂的风流雅韵,展示人文江南风雅钱塘的魅力,达到人文景致和谐共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梅花研究六十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224-229。
[2] 秦海英,李英.梅花在园林上的应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04):59-60。
[3] 林雁.梅花与植物的配置[J]. 园林,2003(01):24-26。
[4] Suzanne McDaniel Van De Mark. What to retain, What to emulate,What to tos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4):52-61。
[5] Richard M. Smith, Kevin J. Gaston, Philip H. Warren and Ken Thompson.Urban
dome stic gardens(V):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cover composition, housing and
landscape[J] .Landscape Ecology,2005(20):235253。
[6] 陈瑞丹.风雪中的美丽―梅[J].森林与人类,2007(05):38-47。
[7] 刘媛,盛俐. 园林植物在造林中的应用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2):11-15。
[8] 林雁.论梅姿的自然美[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10):23-32。
[9] 王金武,张学力,梁东升等.农场社区生态公园的园林规划与设计[J].现代化农业,2007(01):
19-21。
[10] 易明.梅花与园林造景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4):56-58。
[11] 许联瑛.京城种梅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03):15。
[12] 贾玉林.又逢一年梅花开 [J].园林,2007(03):38-39。
[13] 董秀春,张小钢,李静等.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中国农学通报,2007,
23(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