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艺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科专业为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皮具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刺绣设计与工艺、玉器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摄影与摄像艺术、美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影视美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摄影摄像技术、美术教育等。
1.考试时间
①考生于2015年12月11-12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指定考点报到,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②考试科目为三科:12月13日8:00—11:00素描(150分),11:15—11:50速写(75分),14:00—17:00色彩(150分)。考生画具器皿自带。
2.考试地点
考生按其所属地区,分片考试。
合肥考点一(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合肥;
合肥考点二(合肥学院,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淮南、铜陵、六安;
芜湖考点(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市北京中路):芜湖、马鞍山、安庆、黄山、宣城、池州;
阜阳考点(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阜阳市清河西路100号):淮北、阜阳、亳州;
1.工艺美术的内涵。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产生的最早时期可以追寻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当时的工匠在生活用品中添加美的艺术,所以人们所使用的陶器以及生活器具中都充斥着工艺美术。他们通过精妙的技艺把美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关系,工匠们为了把作品推销出去,加大了工艺研究的力度,不断地寻求突破。他们对生活器具和生产器具进行了改变,改变了色彩和质地,从而加快工艺美术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瓷器就是工艺美术的代表。工艺美术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我国的工艺美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并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它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其中包括了年画、剪纸、泥塑、玩具、印花布、挑花皮影、石雕、编织、陶器等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艺术设计的内涵。相比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而言,艺术设计出现的时期则比较晚。工艺美术产生于中国,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理念,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时代。当时欧洲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它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思考,同时奠定了艺术设计的基础。当时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工业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期间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不合格的工业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劣质的工艺造成了很多艺术家的不满,从而引起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爆发。这种运动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开始抵制劣质的工艺品以及流水线工艺品,并且开始追求新式的符合社会理念的艺术品。艺术家开始寻找并且建立符合欧洲风格的艺术理念,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理念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思想转变,从而建立了艺术设计的观念。
二、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
1.服务的群体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物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同时对物品的装饰性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正是因为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通过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器具的使用,它们的外形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观念造成的。而且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禁锢,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非常缓慢。虽然一直存在商业活动,但是商业层次和范围以及交流的程度都非常低。人生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满足温饱的状态,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只存在于统治阶级,这也使得工艺美术发展进程很缓慢。但是艺术设计是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商业产品服务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它的市场非常广,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2.美学价值不同。工艺美术的产生是封建时期的工匠把传统的手工技术与生产的产品相结合,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艺术设计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程而出现的。所以艺术设计融合了科学技术,为了满足人生的精神生活,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艺术设计产生于欧洲国家,它是欧洲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时期还非常短。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还比较稚嫩。
3.研究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对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根据田自秉编写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就能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以及工艺美术应用的范围。对于工艺美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一直围绕器、织、雕、染、塑、绘这几点。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解。它们分别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地广,也就是说艺术设计的应用可以在很多方面,这是由于它具有时代特性,并且商品社会的进程已经发展得非常快速,使得艺术设计的研究也更加地深入。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课件开发的热潮正在校园兴起,课件各式各样、风格各异,收到很好的效果,体现了课件辅助教学的优点。一个成功的学科课件,能充分地运用动画,与学生思维同步,保证循序渐进,运用恰当的素材,操作简捷方便、灵活易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被本学科老师借鉴和引用。如何选好一堂课,设计好脚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开发软件,进行开发设计,使课件发挥其特有的效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这是每位教师在课件开发前首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制作一个课件的过程与体会与大家探讨。
第一,找准课题。数学课题种类繁多,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非每堂课都得用课件,并非每个课题用课件辅助教学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我们选准了课题,设计好了课件就能如虎添翼,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例如:我们选的课题为"数学归纳法"、"不等式的证明"、"二项式定理"等,这时,若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只能代替粉笔板书,课件的优点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效果不好;若选择课题为"数形结合"、"三角函数变换"、"棱台的分割"、"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二次函数的图象"等等,这时就可借助课件进行教学,生动直观,通俗易懂,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选好开发工具。现在设计软件较多,常见的有authorware、几何画板、powerpoint、蒙泰瑶光多媒体编著系统、翰林汇多媒体课堂等等。这些多媒体编辑软件,专门针对多媒体制作,界面简单,易于上手,控制容易、模板丰富、人机交互性强、流程清晰、支持动画。在设计一个专业化课件时,必须找到某个软件的优点,使设计过程得以简化,开发周期短,又能生动地体现了本节知识点的本质。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课题可用"几何画板"就能很快地设计出来,呈现三维动画的效果,但若用authorware设计,则难度较大,开发时间长,用powerpoint设计无法显示其动画过程;有的课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软件支持,互相调用,集各个设计软件的优点,既能取长补短,又可以缩短开发时间,不必苦寻某个软件的设计方法。
第三,设计好每个界面。界面需要插入恰当的声音、图象、视频,设置超级链接、人机交互,演示动画与文本等。课件犹如电影,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我们要写好初始脚本,设计简要概念、主要结构模块、课堂练习等,使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清晰,界面调度灵活而又简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界面,插入声音、视频时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如在开发"数形结合"课件时,我设计了运用此数学方法的四种类型:线段和与差、斜率、方程根的个数、实参的取值范围,以此界面作为调度中心,分别讲解相应的例题,这四种类型归纳起来既填补了教材的空白,又体现了此方法运用的题型,使学生今后碰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能触发联想,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减少对数学题目的畏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体现动感。优秀的课件离不开动画的展现,数学函数在动画设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确定一个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让点乃至整个图形沿既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函数图象,或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些动画的设计运用了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平移、曲线方程,代数中的比例等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重视对函数的研究与实验,就能使课件能让教师随便改变参数,生成不同的图形或运动轨迹,化抽象为具体,体现数学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而且能简化流程,设计出来的课件短小精焊,功能强大,通用性强,为师生所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审美心理;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建筑
一、审美心理与环境艺术的研究意义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能够运用科技手段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传统社会中文化流失、情感空虚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当今社会审美形式的抽象化、平谈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机械化、重复化相互对应,使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感觉到不安和空虚。虽然,物质生活的充实提高必须依赖于高科技发展,但是,人们生活中更加渴望的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但是,包含着审美特征的现代文化建筑才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精神上的情感安慰,人们在充满审美特征的文化建筑环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最为淳朴的情感。
使人们从中体验自我、感受自我,加深对客观事物的人事,重新拾起自信。本文希望通过对环境艺术和审美心理这两种交叉学科的研究,使文化建筑的深远历史意义能够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使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被人们所关注,成为社会精神文化传播的中心。
二、现代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思考
(一)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
文化建筑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背景,在文化建筑这种公共服务设施中,其表达的理想与信念是具体的某种主题。在现代社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建筑建设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繁荣发展的最终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建筑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文化建筑是教育功能极强的手段,可以组织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专家专题讲座等,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建筑不仅是人们终身教育的场所,更是辅助学校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随着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以及社会精致文化的推进,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建筑不仅要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更要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的开放性论坛。
(二)积累民族文化的标志
现代文化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最终成果。在欧洲发达国家,文化建筑是国家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设了代表本国文化发展的文化建筑。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结晶;中国举报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些现代文化建筑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产生了一定影响,不断促进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交流公共文化的场所
现代文化建筑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增进感情的桥梁,文化建筑体现的是物体实体,同时结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表达方式。而且,世界上大多数文化建筑采用的都是本土化设计方式,注意引进一些国际上其他文化内容的临时性设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深入促进国家与国家质检的文化交流。甚至很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也建成了能代表自身文化的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扮演的角色包括社区交流中心、信息交流站等,已经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现代文化建筑环境的审美特点
(一)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文化建筑应该为社会公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空间。“一切都是艺术”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文化建筑就是向人类展示环境实物的才场所。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物就是文化建筑体现出的人文景观。据调查,大部分文化建筑都建设在城市中,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生活服务。由此,现代文化建筑通过公众切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社会文化的深入传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文化建筑布局结构应该易于接近,容易理解,使之成为公众交流的环境场所。随着当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吸引社会公众,创建社会文化中心。
(二)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文字,主要依靠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体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体验方式。由此,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传播可以跨越不同国家、穿越不同时间,打破传统的社会群体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转变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模式,使文化传播向着便捷式的世俗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独立的群体向另一个独立的群体传播,而是社会中所有群体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所传播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以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状方式传播,社会中的群体生活在多维度空间中,每个人都处在社会集体网络中,随时拥有发散变异的可能性。
(三)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环境艺术设计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表意不清晰时,可以由人自由地想象和补充,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模糊的文化信息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本身造成的,由于室内建筑设计和室外建筑设计是对人与内部关系构建的交叉学科,人类又是复杂的整体,因此必然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思维。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室内和室外学科设计的因素复杂,这些因素越复杂就代表着精确化的程度越低,人们既无法完全捕捉这些不利因素,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只能重点突出主要部分,忽略其他次要部分。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审美心理,而这种力量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的持续进步,才能真正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特征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恒.探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3(03):84.
[2]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03):38-41+46.
关键词:GUI;GUI设计;用户界面;人性化
一、何为图形用户界面(GUI)
图形用户界面,毫无疑问是新媒体艺术下的衍生物,也可以说是数字艺术下的衍生物,它是基于计算机这个媒介与图形界面的呈现方式来操作的。GUI 是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的简称,即图形用户界面,准确来说 GUI 就是屏幕产品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操作部分。其本质是研究与实现用户(人)与界面的关系。GUI真正为人们所提及和重视是基于电脑的诞生和数字化界面的广泛应用之后,为解决人与电脑的交流而诞生的概念。这样,在用户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人机沟通的层面,即我们所说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从电脑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基于操作系统的各种应用软件,到互联网络,再到由数字化控制的各种通信产品和电器产品等,它们所提供的功能或信息,无一不通过各种屏幕和各类按钮为用户所使用,这里所说的屏幕显示和控制按钮就是人机沟通层面。
二、以软件界面设计为例分析以用户为本的GUI设计
1.软件的界面设计是GUI设计的重要代表
软件界面是为了满足人们专业化的需求而设计出的基于电脑操作环境中面向特定功能及人群的界面产品,它是对软件的功能、人机交互(操作方式)、风格化图形界面的整体设计。一个优秀的软件用户界面应该是一个直观的、对用户透明的界面。用户在首次接触这个软件就觉得一目了然,也不需要过多强化记忆和培训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因此,一个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是用户和软件相互沟通的最好的、最直观的终端界面。“所见即所得”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记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并可以让用户保持良好使用心情状态。
经典的软件GUI产品――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些为世人所熟知的windows 95、98、2000、XP、vista、windows 7,最早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它以直观操作(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的方法,取代了旧有的DOS“键入命令”式的操作,使功能更加直观、生动,操作环境真实可亲,使用户很自然地“进入”到系统环境空间,形成人机"直接对话",从而取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图形化界面体现了现代软界面设计的方向,发展图、文、声、动画等多种形式,使画面空间更加生动、逼真,色彩、图形的运用更具个性风格,界面使用的布局条理性,多窗口操作的连贯性和共通性,都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因素,使操作更简单、友好。在硬界面设计中,各种命令操作与相关的按键设置更加明确,操作方式更加自然,使软界面和硬界面充分地协调起来。
2. 用户的需求(户角色研究)
要进行界面开发设计,用户分析是第一步。如今的电脑硬件水平已不再是制约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绊脚石,所以纯粹的、更适合用户的设计尤为重要。用户是界面信息的使用者,由于目前电脑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品范围很广,其用户范围也遍及各个领域。我们必须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以便预测不同类别的用户对界面有什么不同的需要与反应,为交互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交互系统的设计更适合于各类用户的使用。用户界面中对用户的研究离不开“3W”(Who,where,why)的考虑,即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使用需求的分析。所以在设计一个用户界面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什么人用(用户的群体性质,年龄,性别,爱好,收入,教育程度等,什么地方用(在办公室/家庭/厂房车间/公共场所等, 如何用(鼠标/按键/遥控器/触摸屏/掌上设备等,实现什么样的功能需求(管理/办公/通讯/设计等。
用户界面的设计面向的是广大的用户群体,要能够使足够广泛的用户轻松的使用该产品,界面的形态必须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建立在广泛的认知性之上。
在我的定义里,有两种用户,过程为主的用户 ,和结果为主的用户。过程为主的用户的典型例子是电玩族,他们追求的终级目标就是视觉、听觉的冲击和享受,最终游戏的结果反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与结果为主的用户设计相比,它的市场和受众都要小的多。
结果为主的用户不在乎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任务,但是任务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以最简洁的方式,最精确的运算结果来完成。对于此类用户的产品设计师来讲,绝大部分部分时间可能都用在设计的逻辑流程,,以期最大幅度的符合人脑的思考方式和认知过程。
我认为,一个好的软件界面设计是需要包含用户享受使用过程的。所以,根据不同用户心理认知的差异,设计者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用户应用习惯心理的数据调查及研究。
三、用户界面设计的未来趋势
就我们所知,新媒体艺术在很多方面是交叉的应用关系, 比如动画, 在影视、环境艺术设计、工业模型等方面的应用都很广泛。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如此蓬勃的发展,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开发为艺术创作提供着新的机遇、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艺术的概念有了显着变化。
湖北省2017年普通高考艺术类报名工作已结束。湖北省艺考报名总人数已连续4年下降。其中,美术类报考人数已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
2017年我省共有28519名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比今年报考人数减少2938人,下降9.3%。2016年我省共有31457人报名艺考,比2015年的36320人少4863人。2014年我省艺考报名总人数为41916人,比2013年少了近8000人。而此前多年,因有高考捷径、“曲线”升学等考量因素,我省艺考人数呈逐年攀升态势。
2017年,我省报考美术与设计学类的考生人数为17522人,比2016年的19385人减少1863人,已连续7年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高考总人数持续下降、艺术生文化课门槛及分数不断提高、艺术生录取率相对较低、人才需求问题等,是我省艺考生持续减少的原因。
我省2017年的艺术类统考允许考生兼报。即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考生可在四大类别中选择兼报,也可在某一类别的各专业中选择兼报。据统计,我省今年除美术与设计学类、舞蹈学类报名人数略有下降外,音乐学类及戏剧与影视学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服装表演等专业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服装表演专业较去年实际报考人数增加1465人,增长410.4%。
关键词:高考;美术;理科;策略
河北省2012年艺考工作将要接近尾声了,一路走来心里有太多的感触!每一位艺术爱好者都深切地感受到理想的实现来之不易。近几年艺术类考生报名人数逐年上增,文化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从艺术高考的情况分析看,艺术方面人才的选拔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内外兼修。以往在艺考中文科占有相当大的优势,2012年以来,好多美术院校都开始打出文理兼收的招牌,使理科美术生在美术高考中也亮起了一道曙光。
一、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在美术中的运用
在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素描训练是美术生至关重要的一项,它是美术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一个学生形成绘画思维能力的基础。一个理科生在接受美术专业新知识时,教师的教学就会从作品的三维空间的形成等理科生易接受的地方入手,去引申到绘画作品黑白灰的表达,理科生的逻辑能力强等优势在美术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往专业美术教师负责一笔一画地教学生去画,导致整个班级内画风一致,像模板复制的效果一样,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理科生的美术教学侧重点,按新课标的影响,现在美术教师们更要去教会学生们“为什么这样去画”以及“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去画、去表达”,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带领学生学习。
二、理科生空间立体感等优势在美术中的运用
在素描教学上,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物写生,以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且长期教学和短期教学结合进行。针对色彩教学,从色彩感觉和素描关系两方面的培养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面对考试,每一位同学都有心理压力,易产生躁动的情绪。以至于画面的构图过大或者过小、人物塑造形象不准确、人物重心不准确等问题,保持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画作品要弄明白什么叫“坚持到底,绝不停笔”,什么叫“适可而止”,局部永远要服从整体,要把握整体关系!
三、理科美术在就业上的发展
理科美术领域就业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如建筑科学研究部门、工艺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环境设计、与电视媒体相关的一些专业、广告学、装潢艺术设计等等多处工作。那些艺考路上的“后起之秀”――理科生的领悟能力的确很高,他们的成绩排名也越来越靠前。美术高考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嗅觉,正朝着更专业的方向进步着,理科美术生也迎来自己的春天。
关键词:高考美术培训;艺术设计教育;文化素养;审美;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类专业的扩招,在美术高考繁荣的社会大背景下,美术高考生源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以河南省为例,2007年美术类报考人数55107人,2008年65496人,2009年66992人,2010年66007人,与此相适应,大量的美术强化班、美术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规模庞大的艺考生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各类美术培训机构中,接受着美术高考固化单一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美术类考生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也带给高等艺术教育太多的后遗症。
一、高考美术培训现状
通过深入了解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发现,高考美术培训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主要是依赖私人投资发展起来的,因此行业的特殊性和缺乏规范化的市场机制,以及高考美术考试机制和内容的固化、单一,造成了目前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单一化。
1.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
面对近年来火爆的美术高考热,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在众多的美术培训机构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它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内容及方法合理、新颖,不仅训练培养美术技能,而且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和考生怀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加之巨额利润的驱动,使得许多不具备办学资历、办学能力和办学实力的人和机构,把美术培训当成赢利手段, 打着“速成班”、 “美院班”、 “精英班”“强化班”等各种极具诱惑力的旗号吸引生源,这些培训机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有在职的大学教师、在校的大学生、兼职的艺术工作者甚至一些非专业人员等,美术培训无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机制,教学管理缺乏良性循环,加之政府监管不严,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良莠不齐,无序经营。
2.高考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
众多高考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提高考试“命中率”,追求最大的利益回报,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阅卷要求、教师喜好等,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导致了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经过走访河南省郑州市数家高考美术培训机构发现,大多美术培训班都是按照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石膏像临摹、写生静物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默写这样一个套路进行强化训练,个别美术培训班甚至不经过绘画基础教学,直接进行头像临摹、默写,导致学生习惯于概念、习惯于定义,照葫芦画瓢,这种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大量存在。美术本是一门充满创造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临摹。
3.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单一化
目前,中国美术高考考核方式过于滞后,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美术考试的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素描考试出题方式基本围绕如下几种:人物头像写生或头像默写,石膏头像写生或根据人像照片写生;速写考试的出题方式有:人物动态速写,人物动态默写,考场内的人物动态速写组合;色彩考试的出题方式有: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根据黑白静物照片转换为色彩写生画面,以河南省2008年以来的省联考为例,见表1。
针对这种考核形式,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思路上特别明确,其课程内容锁定在狭窄的考试范围,普遍设置素描、色彩、速写,通过临摹、默写等机械手段的训练,形成长期单一技法训练现象。由此可见美术高考形式的滞后与高考内容的固化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设置的单一化,影响了生源质量,也影响了美术考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4.高考美术培训短期突击速成化
2010年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高考美术专家高层论坛”会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朱卫东教授表示,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考生热爱美术,想考上理想中的美术院校;二是考生其他学科成绩不太理想,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大学梦;三是考生感觉自己只能考上普通大学,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重点梦”。其实在艺考大军中,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高中,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美术教育,之所以改行学美术,纯粹是因为文化课较差。这批考生中大多数过去对美术毫无兴趣,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只是把学美术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他们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考前强化训练,便匆忙应考。美术培训班正是迎合了这部分考生的需求,开办“强化班”、“速成班”,以投机取巧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达到考试成功的目的。
二、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文化素养薄弱
文化素养主要指人才成长所具备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气质、视野和修养等。“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缺乏,便难以领略经典之作的深刻趣味,也难以在创作上走得很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宝剑说。艺术设计教育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者的共识。
在高考升学压力和“艺考热”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是因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担心考不上普通大学,才被动选择报考美术类专业。许多考生为了获得专业合格证,考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专业应试的突击训练,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美术培训机构而言,专业课考试成绩,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美术培训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训练,轻文化课学习。偶尔有少数培训机构开设文化课,也是形同虚设,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难免有欠缺,更不利于考察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质。因此,进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意识和设计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
2.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的潜力还是文化修养都比较欠缺,在进行设计和创作时显得捉襟见肘。他们的设计作品没有思想、缺乏创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考前美术培训模式的程式化、机械化,以及我国美术高考内容和体制的单一和固化。近几年几乎所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专业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高考试题都是考察“素描”“色彩”“速写”这三科,而这些考试内容仅仅能够考察绘画的基础技法,而根本无法发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潜力。部分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追求专业培训的速成化、高效化,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临摹、默写,在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泯灭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培养的学生只会默写,不会写生;只会技术,不懂艺术,这种弊端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暴露无疑。学生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罗丹曾说:“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发现。”世间万物的美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善于创造性思维的眼睛去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而目前的高考美术培训只鼓励考生在形体上作无休止的临摹和默写,使原本蓬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高考的指挥棒下消失殆尽。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作品缺乏独创性、想象力和个性化的特点。
3.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考生有一些从来没进过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也知之甚少,缺乏起码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鉴于目前高考美术培训过分追求技巧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内涵的积淀和对艺术理论的深层理解,其审美能力不足,审美情趣低下,审美境界不高,不知道什么是美,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更谈不上怎样去表现美、创造美。他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缺少一种正确而恰当的途径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对产生在中国本土的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及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茫然不知,这一切都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进而影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
三、结论
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学生有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艺术人才,而考前美术培训将为艺考生提供通往艺术殿堂的平台,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高考美术培训。一个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需要具有专业美术教育水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文”“美”并重,因材施教,强化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的经营秩序,改革美术考试制度,加强美术考试内容的灵活性,为高校输送具有高品质、高素养、有艺术潜力的学子,促进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促使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攸璐.论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 张翎.对美术高考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学术学报, 2005
[3] 李芬.“美术高考热”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9
[4] 腾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J]. 成长之路,2007.9
[5] 付秀飞.美术高考综论[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艺术高考 美术应试教学 误区
艺术高考是一个指挥棒、风向标,但随着部分艺考命题的模式化,艺术教学的功利化,学校家庭的盲目化之风愈演愈烈,艺术高考已无法真正衡量考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子女所谓的“前途”和“饭碗”,让“文化课差生”变为“美术特长生”。由于社会上追求学历的风气,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变成了学历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就不了业。
艺术院校大力扩招后,文化底子薄的学生原本是进不了大学校门的,但由于改投美术后就园了大学梦,社会效应顿时显现出来,因此出现了艺考大省,许许多多的画室和艺术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宣传单上有“百日让你进名校”“三十天让你进美院”的广告语,有包过关、包录取的承诺和协议,声明自己有“秘诀”有“路子”的人比比皆是。某些培训班确实有一套过人的本领,他们找到破解艺考命题的秘诀,跳过美术基础技能训练,发明了艺考速成班,走不寻常路,因此有画苹果五笔之说,三笔画就一只橘子,六笔搞定一只玻璃杯,把画法公式化、傻瓜化,艺术感受和情感被活生生地剥夺了,只要临摹和默写好几个考试常见的题材和角度,再多报考一些院校,此法屡试不爽。如此这般,真可为不择手段,把美术基础教学拖入了应试教学的误区。
如何改变美术应试教学现状,有识之士早就呼吁要重视和关注艺考改革,艺考不仅要考出公正,考出技能,更要考出艺术素养。为此不仅艺考需要改革,广大艺术教学工作者也需要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我在艺术教学实践中为避免走入应试教学的误区,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行为,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根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以应试和素养两手抓为出发点,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尝试,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艺术教学要求的路子,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转变学习观念
美术高考前的基础教学,也叫艺术特殊教学,它不同于一般义务制学校的美术普通教学,前者以应试升学为目标,后者以普及性美育素质教育为主,教学目标侧重点有所不同,考前美术基础教学对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要求更高更严。考前美术基础应试教学走入误区的大多是重“技”轻“艺”,甚至有的教师教学观念信奉专制武断,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学生的兴奋被遏止,学习的冲动和发现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被动学习,丧失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有一位教授在大学课堂上做过一个测验,教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随后提问:这是什么?然而,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同样的问题,在低龄小学生课堂上,却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场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要回答问题,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也有的说是句号,还有的说就是一个粉笔点……从这个案例来看,反映了传统教育已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都应给予支持,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质疑精神,这是极其宝贵的品质。如果没有达尔文对“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袁隆平对传统育种理论――水稻无杂交优势的质疑,就不可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因此要引导学生不迷信“定论”和所谓的“权威”,要打破思维定势,让思想相互撞击,这样方能迸发出新思想、新概念、新设计的火光。例如:在讲到人体正常高度比例是七个半头高时,就有一个同学质疑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莫迪尼阿尼的名画中的人物比例,尤其是对人物脖子长度比例感到疑惑和不解,还有的同学对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作品中夸张变形人物形象不理解。认为这些作品小学生也能画出来,这时如果老师只按书本上的内容作简单的解释,学生的求知欲望通常就得不到满足。教师除了要说明画家画中经过夸张变形了的艺术形象,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有意识地运用艺术形式和手段,而对初学者来说,造型不准确,是因为还没有掌握艺术表现的客观规律,初学者的造型不准与画家有意识地夸张变形有本质的区别,为此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艺术造型规律,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让学生理解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素描和色彩等传统技法,其表现形式技法风格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和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传统美术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解操作步骤,再示范,然后是学生按部就班机械照搬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虽说没有大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就会暴露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学习上对老师过分依赖,思维形成惰性。因此我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习为主,改变学生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上,我尝试让学生以先学后教的形式,例如:在上素描人物头像写生课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分组按规定时间自由发挥完成一张人物素描写生,然后由学生谈自己的作画感受,再由同学之间互评,由于这一节课是石膏头像写生向真人头像过渡的第一张,因此作业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人的皮肤毛发表现,还有人的肌肉和骨骼组织质感的表现,有同学把真人画得像石膏头像一样,由于真人模特儿不会像石膏头像一样长期不动,因此同学们对明暗和造型感觉难以把握。学生通过自查和互查找出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解示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整个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是最深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习具有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变
对于艺考前美术基础训练的教材选择上,各个艺术特殊学校及培训中心都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各自为战,各取所需。有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编校本教材,有人提出能否材,但也有人说艺术是多元化的,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用一本教材去要求不一样的学生。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艺术教学的工作者,同样也面临着教材选择上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施教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变,比如针对学生在人物头像写生时,对头部结构和形体塑造理解不够,宜兴是陶的古都,紫砂雕塑是除紫砂茶壶宜兴外的又一奇葩,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的雕塑作品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除了分析和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外,还要自己动手用紫砂泥塑造人物形象,以雕塑手法理解素描写生在平面上塑造三维人物形象。
4.教师与学生可适时进行角色转变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师生角色转变。比如:在静物写生课上,原来教师来摆放静物的工作,可有意让学生分组摆放静物,再根据学生自身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进行互评,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指出不足之处,使学生意见得到最终统一,并提出修改办法,如摆放静物要避免过于重叠,兼顾到各个角度构图的完整性,根据静物大小、高低不同的造型,可摆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或富有变化的S形构图,等等,要体现出构图中的静物张弛有度,既简洁又富有变化,既丰富又和谐统一。但作画时某些角度总有缺憾,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构图完整需要作适当调整。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了复杂的构图基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而产生的最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此外,还可让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担当临时小老师,帮助一些后进生,真正做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增强集体意识。
5.尊重个性发展,转变评价模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维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座谈等形式。例如: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学习进步的快慢不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后进生,我在鼓励的同时以励志人物举例:如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绘画成长经历。教师要强调对于机械僵化了的写生,即使造型很准,但未必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关键在于感受,直观感受带来直觉中的错觉,往往是艺术中最生动感人的东西,如儿童画有时表现的形象是最生动感人的,重视学生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不可扼杀学生这种宝贵的带有创造性的表现欲望。